登陆注册
2608900000017

第17章 关于候补中年知识分子的报告(3)

曹儒灿原先是个泥瓦工。他看到有的工人受了委屈,很想为人家说话,可是吭哧吭哧地表达不清楚;他看到有些事迹很感人,他想写可是干巴巴地写不出。而人是需要交流,需要表达,需要抒发的。他拿到夜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晚上,哭了:他一上夜大,家务事怎么办呢?妻子右手的四个手指头是在工伤中压断的。缝合处一累就裂开、流血。“你瞎想些什么?”妻子说,“你读夜大这四年,我把家务事包了。”啊,妻!从此她的肩头挑起了扁担,五十斤五十斤地买煤饼。曹儒灿每每捧着妻的右手,只觉得自己的心在裂开、流血。他惟有咬咬牙把四年课程啃下来!那天考试前,他发烧到40℃,医生让他住院输液观察。医生一走,他也走了——骑上自行车就上夜大。高烧40℃还能骑?不过奇迹往往就是在艰难困苦中产生的。曹儒灿的眼前好像挡上了模糊的镜片,街道一片朦朦胧胧。他使劲瞪大眼,可是眼皮一忽儿就又酸又重,只好垂一下眼皮再瞪一下眼睛。主要的是别撞着人。反正,不管前面有没有人,看到一个影子就把车歪一歪。啊,又是一个影子,歪,歪!呀!撞上了人行道上的电线杆了!可不能出事啊。“你是我们家的支柱!”妻子包扎着他那流着血的手,还在称颂他这个完全依赖妻的“支柱”!现在他的头脑里倒是好像捅进了一根铅的支柱,又沉又涨。考卷上都写了什么试题?眼睛再瞪大一点!手也捣乱,这么软!钢笔倒像拖把一样沉。笔在纸上好像拖过去似的,笔怎么这么不听使唤?

不过曹儒灿的笔终于听他使唤了。现在单位里有什么事急需报道,他不用打草稿,都是拿起粉笔直接写到黑板上,或是直接刻到钢板上,立刻印发各个工地。上夜大这两年他发了几十篇稿,成为《杭州日报》的优秀通讯员。知识窗打开了,智慧的阳光照到他的心灵上,哦,这么温暖,这么幸福!这么……雨下得这么大!杨树荫,你看,窗外的雨下得这么大!

曹儒灿和杨树荫晚八点进的邮局,现在快十二点了。他们总算抄完了这二十张一千八百字的电报纸。他们校对了一遍又一遍,实在觉得脑子都木了,才豁出去了似的递给邮局的营业员。

营业员漫不经心地拿起电报纸看着,一愣,随即站起就往里面跑。过了会儿才出来:发这个电报你们要负责的,经手人要写上单位、姓名,有据可查。

是的,谁警告过他们的,这种电报根本发不到北京去,省里肯定会卡下的。好啊,有事跨过省里,直通中央,签字的人,有你好看的!

这……当然不会这样……不过万……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夜大的全体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二十张电报纸上了。连小晨都会问我们的:电报发了吗?那天为打电报募捐的时候,小晨这个九岁的小姑娘把自己的一个猪头储蓄罐砸了,一分二分的硬币加起来也有四元多钱呢!“小晨,我们不能要你的钱。”“不,夜大要是不能办下去,那我也不能来听课了。”小晨的爸爸妈妈都在上夜大,家里没人管她,所以她从八岁开始就跟着妈妈来听课,每次都坐在妈妈身旁的一个座位上。“妈妈,你们考试的要点你记全了没有?我全记下了。”“爸爸,我考考你,《神曲》是谁写的?分几章?每一章都讲些什么?”风气啊,夜大的学生把他们周围的多少人都卷进了这股学习的狂飙之中。

一股狂飙从杨树荫心中卷起:“我来签字!”

“不,你的孩子小,还得给他洗尿布,万一出事……我的孩子大了,我来签!”曹儒灿的手抖动着刚要在电报纸上签字,只听一声天崩地裂似的巨雷!

“小曹,你签字的时候,手都抖了。”

“那,那是因为正好外边打响雷。”

江山有幸

拂晓。西湖近处的水纹丝不动,只有远处映着丛山倒影的水微微地闪动着,才能证明这儿确有其湖,而不是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画。被文人墨客竞相称颂的西湖啊,你果真这么静静的,果真这么不会泛起波澜吗?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踏碎了清晨的宁静。“导游哪儿去了?人家的导游都打着小旗,他连旗都不打!”两个烫着小卷花的妇女,挺着五十来岁的人往往防不胜防的肚子,底气很足而漫无目的地嚷嚷着。是的,导游肯定就在前边不远处。她们的目光也只是望着手中装牛肉干的纸袋。她们嚷嚷不是因为急于找导游,而是因为她们高兴,她们需要嚷嚷。旅游这个词从来被认为是外国人的专门用语。如今中国人也能身体力行一下旅游为何物,自然充满了一种新鲜感。可惜这些游客似乎没有注意到,清晨的杭州最美的不是西湖水,而是西湖岸边的树。你看看那一溜树旁靠着的自行车,树枝上搭着的外衣,树杈上架着的书包、皮包和江南人买菜用的竹篮!树下遍布着的读书人,简直像一地品种繁多、色彩缤纷的大蘑菇。真正的是翠堤春晓呢!

醒来了,西湖!醒来了,中国!

北京回电了。

于是,6月23日,浙江省职工教育委员会、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立即举行三级四方会议,讨论夜大如何办下去的问题。是的,人们不会因为追求理想就被法海和尚压在西湖畔的雷峰塔下了。不过有关的教育部门为什么非要震动了中央,然后他们才能在余震中动起来呢?

三级四方会议的结果是:继续办学,但撤销原“业余大学”的名称,改为“杭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附设中文进修班”。四年学习期满,承认学历,发给结业证书。结业而不是毕业,自然就没有毕业文凭了。有的人指责夜大学生上学就是为了要文凭:“现在的文凭是全国粮票,不能轻易发给你们。我们要对党负责的!”如果认为要文凭是错误的,那么,除非国家、单位不向大家要文凭,除非从此取消文凭、职称等等。有了水平而没有文凭,照样空口无凭。按照现在层层的规定,没有相应的文凭就不能委以相应的工作。这就好比一个人即使驾驶技术很高,但他没有汽车的驾驶执照,那依然不被允许开车的。这个规定有道理,但这些没有执照的人便永远不能开车了。

没有“执照”的林国强两步一级地奔上五楼:“妈妈!”

做母亲的凭着一声“妈妈!”就能感觉到儿子的心情:“啥事情这么高兴?”

“北京回电了!我们可以继续读书了!”

“现在的党中央到底和过去不一样了。”妈妈眼泪花花的。

但是现在还有多少人把过去的、应该改革的一切奉若神明,不断地续进香火?在过去和现在的搏斗中,这一分钟被那一分钟抵消,这一部分人被那一部分人消耗。有时一场消耗战后会产生一个平局,譬如同意杭州教师进修学院业余大学中文科继续办下去,但是不发毕业文凭。可是,杭州的其他业余大学怎么都能发文凭?

晚上,林国强又想起那天他和厂领导的对话了:“我们厂的业余学校应该提高教学质量。让我去教吧,我能教好!”“可是国强啊,人家教师是高中生,你拿不到夜大的文凭,总是个初中生啊。要是前两年你来教倒行了,现在没有文凭就不行!”唉!他又没赶上趟!

人生就像赶火车一样,一旦赶不上一趟车,就被火车远远地抛下了。林国强从内蒙古插队回来时,在一个叫“五原”的小站上拼命往车上挤。他背着行李卷怎么也使不出劲儿。嗯,拼老命也得上这趟车。挤!哎呀,上了!他进了车厢,靠着椅子背一站,不觉“啊——”地舒出一口长气,人都瘫了。这是一趟慢车,天知道要站多少小时!但是,只要挤上车就是胜利!站着也蛮舒服的!

他考进夜大后,又感到一种挤上车的快感。他走进夜大的教室,深深地吸进一口课桌椅特有的气味,他记得上初中时那个教室的课桌椅也是这种气味。这两个教室的气味连在一起了,这两个教室也就连在一起了,中间荒废的年月一下子消失了。林国强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但他已是快三十的人了。他白天在一个厂里当统计,晚上去念书,回到家再继续读黑格尔的《美学》、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马克思的《资本论》、莱辛的《拉奥孔》……啊,别林斯基说得好:“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不幸可以激发起人们拼搏的热情。不过,林国强每晚一点入睡时,不要说拼搏了,往往连套上钢笔的力气都没有了,关灯的力气也没有了。他放下书往床上一倒就睡着,早晨连闹钟都吵不醒他。只有妈妈关切的喊声,只有妈妈那和他心灵相通的喊声才能把他喊醒。妈妈照例地给他把泡饭凉好了,筷子摆好了,牙膏挤好了——为了让他省下每一分钟读书,为了让他多睡一分钟啊!妈妈没有钱,也没有多少文化,只有用时间来支持他。

妈妈以前无知无识地嫁了人。她受不了丈夫的大男子主义,但是当法院把离婚判决书递给她的时候,她惶恐了——她看不懂啊。看不懂,她就不敢签字,她怕再次受骗。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工作的妇女有什么力量从封建桎梏、从依赖思想中解放出来呢?

她得了癔病。

“妈妈!”国强坐在她的床头,“想开些!”

“国强,妈应当克制自己。你时间这么紧还要来陪我,劝我,我不能成为你的精神负担!抓紧时间读书吧。妈没事,妈这就睡。”

林国强硬起心肠到外屋打开了书本。他觉得他就像一个被打得焦头烂额的拳击手那样筋疲力尽了。也许,在准中年知识分子中间就会相应地发生类似蒋筑英事件?没有充裕的时间读书,没有足够的时候睡觉,没有条件保证必要的营养,甚至没有一个能使他安心读书的家。那一切干扰他学习的因素已经熔铸成一个决不放过他的对手,有机会就要袭击他。林国强要么干脆认输,放弃学习;要么就得抱住这个对手,把他拎起来摔在地下,叫他数到十也起不来!好,一,二,三……十,读书!

啊,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对劳动力的奖励,扩大为同时对智力进行奖励?譬如说,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少钱,那么,一个人自学到同等水平是不是应该给予奖励呢?

当国强大概因为眼睛太累了,终于把视线从书本上移开的时候,已经十点了。他下意识地看看里屋。门是关着的,里屋寂然无声。妈睡了。嗯?门缝里好像有点亮光。他推门进去一看,妈妈在看电视——真正的看电视。因为她把电视的声音关掉了,只是看着屏幕上的越剧的图像。妈妈这一辈子就好看个越剧。电视只要播越剧,她几天前就盼上了,念叨上了,像孩子盼着过春节似的。越剧不听唱还有什么看头?国强只觉一阵心酸,几步走过去打开了声音开关。

“国强啊,电视的声音会影响你的!妈这一辈子吃了没文化的苦,妈只希望你好好读书!”

读书!他读书读得无暇和人来往,三十岁的人了,还是个“孤家寡人”。再说哪个姑娘跟得上他那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呢?如同他总是一步跨两级楼梯一口气直上五楼似的,要抓住每一分钟时间学习啊!在他看来,不是秒针又走了一分钟,而是时间又死掉了一分钟。是的,过一分钟就是死掉一分钟,少了一分钟!可是单位里规定上班时间不准看书、看报,却默认可以闲聊。这还行?他笑眯眯地找到领导:“你让我干多少工作,我都可以做到。不过你不准我在没活干的时间里读书,我做不到。”“这是规章制度。”“我宁愿因此而扣钱。”领导大概觉得规章制度不能更改,又觉得林国强的工作确是高效率,从此对国强在上班时间读书就“视而不见”了。而林国强在使自己的每一分钟都充实起来,都活起来以后,他已经不是上夜校以前的他了。1983年市里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法院人手不够,就挑上他去当陪审了。

这批刑事犯罪分子,大都二十岁上下,一个高中生也没有,甚至往往连涉及他们命运的起诉书也看不懂。“这是起诉书。你看看,指控你的犯罪行为,是不是事实?”

罪犯惶恐地嗫嚅着:“我,我看不懂。”当初他们打架斗殴的气势哪儿去了?没有知识的人真正是没有力量的。

如果说,几十年前国强妈妈看不懂一份离婚判决书这并不奇怪,那么,到了1983年,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还读不懂一份起诉书,这就不能不叫人悲哀了。

这批人将来刑满释放,要不要成家?有没有能力承担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

社会进步越快,这批人就越是会沿着抛物线从时代的巨轮上甩出去。有人说这批人是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其实,与其说他们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受害者,不如说他们是无知的受害者,愚昧的受害者!当前真正的危害就是愚昧无知!“国强同志啊,你怎么看这种书啊?这是哪来的?”“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我在新华书店买的。”“你还年轻啊,以前看这种书是要打成右派的!看这种书迟早要出事的!”

当我们正在推行奖金不封顶的时候,多少人的精神依然是封顶的。

我们对愚昧还要忍受到什么时候呢?我们和无知还要共处到什么时候呢?

那些给岑小平开报考夜大的介绍信都生怕出事的人,躺在稻草堆里剔着牙听潘之江读小说的人,看见张守铮要读书担心大家都要读书可怎么办的人,以为读了《德国古典哲学》早晚会打成右派的人,那些读不懂起诉书的人,只会照搬文件的人……业余教育的普及不正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吗?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林国强虽然身负家庭重荷,但是思想像火花一样爆裂。不能想象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知识更丰富、更浩瀚、更美丽、更有力量的了,也不能想象世上还有什么比无知更可悲、更可怜、更可怕、更危险的了。纵横几千年,重大的政治灾难、国家的贫穷落后都和愚昧直接有关。啊,人怎么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又怎么适应人的发展?

杭州的岳坟刻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的字句,我们今天有蒋筑英这一代人,有林国强这一代人,江山有幸!

5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摘编,其中有一段写道:“在强调更加重视知识分子的同时,还要求各地方、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现有职工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技术业务水平,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

江山有幸!

同类推荐
  • 创造与毁灭

    创造与毁灭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是一位著名诗人的人生训诫,早已妇孺皆知。令人痛惜的是,有的人本已功成名就,却因迈出错步而使多年辛苦造就的伟业毁于一旦。本文所描述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曾经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刑警队长;另一位是拥有数十亿资产、名扬全国的商界奇才。两个曾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初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结识,到后来结下恩怨情仇直至最终同归于尽,其间所揭示出来的性格悲剧,令人痛惜又令人深思!可悲的是,在当今中国,令人痛惜的悲剧人物远不止他们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曾红极一时最终却纷纷自毁前程的众多民营企业家。
  •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之所以动人,之所以吸引人读下去,就是因为作者聪明地抓住了人性中最柔软的“情”。亲情、友情、爱情、对底层人的同情、怜悯之情,让人生朵朵尘花都溢满温馨、爱意!
  • 与草荣枯

    与草荣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与草荣枯,与一种清苦的古歌不期而遇。以现代诗为引,续写诗词中的百转千回的散文集。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森林的沉默:诗集

    森林的沉默:诗集

    继陈寅恪、钱锺书之后的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家。增补诗歌百余首,“中国新诗的转折点”——吴兴华诗歌全貌五十年来首次呈现。《森林的沉默:诗集》收录了吴兴华自1934年至辞世为止所有的诗歌创作。在初版基础上,又由吴氏家人增补了百余首诗,对照其手稿全新修订。包含成名作《森林的沉默》,将中国古代咏史诗现代化的“古事新咏”抒情诗《解佩令》《盗兵符之前》《北辕适楚》,以及以西洋诗格律来探索中国新诗可能性的长诗《西珈》《画家的手册》等,让最完整的吴兴华历年诗作呈现在国内读者眼前。
热门推荐
  • 如果梦想有晴天

    如果梦想有晴天

    很多女生都喜欢舞蹈吧?我要告诉你们关于一个叫陈紫华的舞蹈生的故事。
  • 路过心上的哈士奇

    路过心上的哈士奇

    初二这年的夏天,城市女孩苏灿珠来到奶奶所在的海边小镇过暑假。自五岁开始患有口吃的她与脾气古怪严肃的奶奶多有隔阂。在灿珠刚到小镇的那天,遇到一只流浪的哈士奇,狗狗对灿珠有莫名的信任和依赖,竟一路跟着灿珠来到奶奶的小院,后来灿珠才发现,这是一只不会叫的哑巴狗狗。灿珠和邻居男生齐天在帮助狗狗寻找主人的过程中遇到诸多波折,同时奶奶和父母替灿珠安排的治疗也悄然进行,而灿珠也终于慢慢揭开了奶奶对他们一家疏远多年的原因。这个夏天,名叫闪电侠的狗狗陪她走完治愈心灵之旅。
  • 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

    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

    什么是孤本小说?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而在国内外现存唯一的完整本,才可称为孤本。所以,确定孤本最重要的是依据,现今收目较多较全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小说书坊录》、《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日本大冢秀高的《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以及《中华孤本》是我们确定孤本的依据。正是由于孤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阅读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古吴娥川主人等编著的《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在众多孤本中挑选了价值较高的十种编成《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以飨读者。
  • 火影之焰

    火影之焰

    一个普通人穿越成火影忍者之中的宇智波一族成员之后,所能够想到的操作
  • 超级作死宝箱系统

    超级作死宝箱系统

    当无数天骄还在为突破境界而闭关苦修,诸天势力还在为了点儿神兵仙丹打的头破血流时,毫无背景的苏锦却在怀抱着绝世美人,骑着混元圣兽,火锅吃的不亦乐乎,顺便再吊打下全世界,随手点开一个从天而降的宝箱:恭喜宿主获得幽冥魔宗圣女肚兜一块!真武大陆上流传着一句警世真言:宁惹阎王,莫惹苏锦
  •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本书是以辽宁地区作家为评论和研究对象的专题著作。本书既不同于一般的作品评论集,也不同于一般的文艺理论专著,而是使评论跃升到审美研究层次的一种给创作以理论评量与推动的专题论著。本书多视角、全领域地扫描了辽宁文坛近年的创作现状,涉及的作家达30余人,主要有王充闾、王向锋、女真等人,是研究辽宁作家的读者和评论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何处春风不思归

    何处春风不思归

    一睁眼,元意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她居然坐在花轿里!什么情况?怎的一睁眼就到了这地界?!还有——这个穿着大红喜服黑着脸一脚踢开轿门的男子……难道是……一切都无可逆转。一朝穿越,且看她以元书意之名如何在本家夫家立稳脚跟!
  • 神医女凰

    神医女凰

    三年前,她是林氏家族的一个弃女。为了替母亲治病,毅然用自己一生的幸福作筹码,嫁给一个纨绔大少。在出嫁当天,她惨遭暗算,汽车失控坠落万丈深渊。是悔婚,还是那位纨绔大少的红颜加害?三年后,她再次出现,真凤归来,一身惊人武学与惊天医术,震惊天下。她发誓,除了治好母亲,让她过上好日子,更要让那个薄情大少,一生仰望!
  • 你是我余生的甜

    你是我余生的甜

    【新书六月左右发布~】“不要了……”“宝贝,乖,很快的。”女孩眼含泪水,她做出来的菜果然是很难以下咽。“以后还敢不敢戏弄我了?”男人一只手抬起她的下巴,唇角微微勾起一抹淡笑。重生三年前的新婚之夜,她反被病猫丈夫套路。天天做牛做马也就罢了,现在还要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千倾晚扶着自己的腰,想到外界传闻冷大少不近女色,高冷总裁,其实这全部都是假象!“我要离婚!”“离吧,反正离了你也只能嫁给我。”【甜宠重生爽文,日更优质精品,主角身心干净。】
  • 武皇传

    武皇传

    穆族的废柴,自生来便拥有一魔臂,影响他的修为,但是没有人知道这关于千年前的大战!一个海蓝镯,内蕴奇妙神剑,实力强悍的中年人又来自何方?一次又一次涉险,一次又一次脱胎换骨……灵药丛生之地有他的身影,险恶之地亦有他的身影。出入于鬼神莫测之地,游遍天下之禁区!转神通,开天眼,圣法一出,何人能挡?最终是成为一代实力绝伦,开天亦可,裂地亦行的武皇,还是一捧无人知晓,永坠黄泉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