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800000013

第13章 中华民俗民风 (1)

第三章 中华民俗民风 (1)

婚嫁礼俗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旧时人们将婚姻视为神圣之事,《礼记》中记载:“昏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婚姻的实质在于宗族的延续。传统汉族婚俗基本上延续了古代的“六礼”制度。传说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河之滨,整个过程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仪式,后来此仪式演变为婚俗仪礼的范本,即为六礼。

纳彩——传统婚聘第一礼

纳彩即男方父母托媒向中意的女家表达求婚之意。旧时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自由恋爱。男孩子长到十七八岁,家长就开始托媒找女家,如果相中哪家姑娘,就托媒人去提亲。若女方不允,也会婉言谢绝,俗话说“一家女,百家求”,女方可以不允,但不可以得罪媒人。若女方同意婚事,男方才能再去女家求婚。

古代纳彩所带礼物用雁,因为人们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洋北徂”,顺乎阴阳往来;二是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以雁为礼表达求婚之诚意。

问名——批生辰八字定婚嫁

问名是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请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以及生辰八字。取回庚帖后,卜吉合八字,查其是否相生相克,谓之合八字。

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配以天干地支,两字一组,四组共八个字。据五行之说,相生相克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有的地区还根据双方的属相合八字,有“白马怕金牛,鼠羊不到头,蛇见猛虎如刀锉,猪见婴猴泪长流”等迷信说法。

纳吉——婚约达成

纳吉是将合婚得吉的结果通知对方。这一礼俗唐代叫“报婚书”,近代又称“换帖”,即现代意义的“订婚”。纳吉时,男方要备礼到女家,双方互换婚书,表示婚约达成。旧时男方备礼用雁,到了近代逐渐演变为如耳坠、戒指、银帽等饰物。纳吉之后男女双方就算定下了婚事,至此,女孩子就是“有人家了”。

纳征——下聘礼

纳征亦称下彩礼、下财、下礼、过礼、过彩礼、放定、下定、行大盘、行聘、行聘礼等。即完婚前男家向女家送彩礼。彩礼的数量和品质,各地不同,主要视家境的贫富而定。下彩礼即依礼制,也要征得女方同意,实质是送和要结合。行聘前,先由媒人执彩礼帖(礼品清单)与女家商议,往往双方对数量、品质多存争议,需商议多次方能定下。

在古代行聘时,男家备礼书,置于红漆木盘上,排队手捧肩挑礼品,伴以鼓乐送至女家,女家协助将礼品摆开,供女家亲友邻人观赏过目。女方收下,下彩礼毕,婚约正式成立。聘礼中的物品多用双数,忌讳单数。

请期——选择良辰吉日

请期又称看日子、送娶牌、下婆帖,旧时只是男方查定迎娶日期,同女方商议。其程序是先请算命先生卜得吉日,再将日期及迎娶事项写成帖,请媒人送至女方家中征求意见,故称“请期”。一般要卜得两个吉日,一个在上半月,一个在下半月,然后经女方筛选,将选中的日子确定,俗称“定日子”。

在迎娶之前还要进行迎亲“过礼”仪式。过礼多在上午进行。礼品数量不限,但必为双数。必备礼品为活鹅一对,代雁;酒一坛;衣服、首饰、衣料;喜饼,为大盒酥皮点心;喜果、干鲜各四盘,多为枣、栗子、花生、桂圆,取吉祥寓意;茶叶,取“三茶六礼”之意。

亲迎

亲迎是迎娶新娘的仪式,俗称娶媳妇,它是婚嫁礼仪的中心环节。汉族地区大致有迎亲、祭拜天地、行合卺礼、入洞房等多道程序。吉日确定后,男女双方都要为婚嫁做准备,称为“备嫁”。

到了娶亲之日,一般都是新郎亲自去迎接新娘。早晨吃过喜面后,迎亲的花轿就要启程。新郎换上礼帽,胸前系大红花,一切就绪后,迎亲的队伍夹带着鼓乐队浩浩荡荡去迎接新娘。

花轿到女家门前,鼓乐队要吹三遍才开门,意为“憋性”,故意把新郎拒之门外。新郎进门后,首先要拜女方祖先和家长。新娘出嫁的着装不论哪个季节都是一袭红,通常喜棉忌单。若是夏天出嫁即在腰间缠一缕棉絮,据说这是寓意“儿女厚实”。新娘离屋上轿时,足不着地,一般由新郎或家中兄长背出或抱上花轿。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同时起轿,一前一后,娶亲的队伍开始返回男方家中。起轿后,走在最前面的人要撒青龙帖或喜字帖,遇到桥、井、庙宇或拐弯处都要贴青龙帖,中途不能落轿。

等到迎娶队伍返回男方家中,花轿冲着喜神的位置落定,迎亲的姑娘们铺下红毡,掀开轿帘,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下轿后,就开始拜天地仪式。一般天地桌摆放在堂屋门前,女东男西站定,在司仪的喊声中,开始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的仪式,随后送入洞房。

离娘肉

男子娶亲时,要准备几十公斤的猪肉给女方送去,此肉称为“礼肉”或“离娘肉”,这是数十种彩礼中必不可少的一种。

离娘肉的选择很有讲究,一般多为新鲜的生猪肋条肉和猪后腿。有些地区习惯送一块,这块肉就要大一些,少则15公斤,多则20公斤。送肋条肉时,肉块以有6根肋骨为最好,以求吉利。有些地区送肉的数量要根据新娘亲戚的数量来决定,像新娘的外祖母、姨、舅、叔、伯、爷等亲属,每家都有享受一块礼肉的权利。所以,男方家要准备数十块2~3公斤重的肉块,到女家时分送给新娘的各门亲戚。若是送猪后腿,必须是整腿赠送,不能切开。这叫“有腿去、有腿回”,表示两家以后将常来常往。

婚宴

婚礼设宴是一种庆贺形式,对送礼者来说也是一种答谢。无论是在饭庄设宴,还是在家摆席,按传统成规,席次要依礼而行。由于中国传统观念强调男女有别,一般来说婚宴上男女分席而坐。未成年的孩子不分性别随家长一同就座。最早的是6人席、8人席,后来兴起圆桌9人席,又出现10人席。

席的类别大致可以分成:1贵宾席:(上宾席)如邀请来的娶亲人员(娶亲太太、送亲太太、娶亲官客、送亲官客)、做官的、有功名的人、社会名流等。按官位大小及社会威望排列桌次、座次。一般由本家邀请其社会地位身份相等的人物作陪。2新亲席:男家招待女家主婚人及家庭成员,由男家主婚人及其家庭成员作陪。女家招待男家主婚人及其家庭成员,由女家主婚人及其家庭成员作陪。3近亲席:父系的近本家、姑姑家、母亲的姥姥家、姨家、表亲家等来宾单开席。4朋情席:根据来宾情况,按长幼次序,年长者上座,年轻者下座,安排桌次、座次。席间,本家要挨桌谢席。新郎、新娘一般也要敬酒、布菜,说客气话。

进洞房的礼俗

1坐帐:新娘被送入洞房后,朝着喜神的方位坐下,谓之“坐帐”。

2撒帐:将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新人的床上,边撒边念“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此谓之“撒帐”。过去坐帐要坐三天,为此新娘在婚前几天便要节食,避免坐帐时难堪,后改成一天,或者象征性地坐一下午。

3吃“子孙饺子”:旧时,京西一带结婚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家抬去食盒,内装米、面、肉、点心等,娘家要请“全福人”用送来的东西做饺子和长寿面,所谓“子孙饺子长寿面”,把包好的饺子再带回家。结婚这天,新娘下轿,先吃子孙饽饽长寿面。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没煮熟的饺子吃,边喂边问:“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与生孩子同音)!”

4“同牢”:古人的结婚仪式中有“同牢”之举。就是新郎、新娘同吃一份肉(很可能这肉是放在一只碗里),以表示共同生活的开始。

5合卺: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此风俗起于上古。本用匏(葫芦)一剖为二,将两器(瓢)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后世改用杯盏,乃称“交杯酒”。

6结发:结发本来指束发,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也有新郎、新娘分别剪一绺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做信物的。后世把元配夫妻称作结发夫妻。

闹洞房

结婚当晚,亲友不论老幼都可闹房。闹房前,新房门紧闭,闹房者要在外高唱闹房诗,直到守门人感到满意才开。入房后,还要取预先摆在床上的物件,由闹者结合物品内容唱赞诗,逐件取完后才能看新人。然后,要求新郎、新娘表演戏谑性节目。闹房可以增加新婚的欢乐、热闹的气氛,是婚礼的最高潮。

闹房节目,又叫“戏出”,内容有文明与粗俗的,有高雅含蓄与情趣低俗的。常见的有“姜太公钓鱼”、“双龙抢珠”、“挟泥鳅”、“水底捞月”等。如“姜太公钓鱼”,是用一个面盆盛半盆水,水面浮动一块小木板,板上放块蛋糕,上面插几个小鞭炮,新娘站在高高的椅子上,手提一根钓竿,下垂一支点燃的香,用这香去点燃下面的小鞭炮。“戏出”做完,宾客散去。喜娘领了“花彩”(即红包)退出新房,新婚夫妇始上床安寝。

回门

旧称回鸾,又叫请回门。新娘小弟乘轿到男家邀请姐姐、姐夫回家。男方要备“太平面”请郎舅,并给红包,然后新婚夫妇乘坐女家来接的轿子回娘家。回门的礼节与新婚典礼的礼节大体相同,要叩拜祖先、岳父母、亲友长辈,并参加饮宴。新婚夫妇多在酒席结束前赶回男家。新娘要亲自下厨,象征性地烧一两道菜答谢结婚之日前来帮忙的亲友,此谓“试厨”。

婚典俗信

礼中有俗,俗中有礼,是中国传统礼仪的特点。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即是如此。比如婚礼前需要准备的大棚、喜字、礼堂、喜房等就有许多俗信。

喜棚主要是用来设宴招待亲友的,因而也称酒棚。

喜字是民间的吉祥图符。按习俗,娶亲用双喜字,嫁女贴单喜字。

礼堂是新婚夫妇拜天地的地方。礼堂要设天地桌,所谓天地桌就是供奉天地诸神的香案,新婚夫妇拜天地用。天地桌要用红缎子围起来,地上铺红地毯。

喜房就是洞房,洞房门口要贴喜联,窗上贴红喜字,炕(床)上面吊着红罗帐。炕(床)上有红缎、绿缎绣被各一床,鸳鸯绣枕一对。炕前铺红毡。

中国传统婚礼,对礼仪人员有特殊的要求。第一,必须是全福人(也称全合人),即应有配偶和子女,父母在堂更好。在人伦关系上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更理想。鳏寡孤独者是不能做礼仪人员的。第二,礼仪人员的属相不能与新郎、新娘犯相。第三,必须懂得传统婚嫁礼俗,善于应酬外场。第四,面容、体态无显著残疾,仪表端庄,举止大方。

寿诞礼俗

寿,是年龄久长之称。古时候,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称下寿。所以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做生日”,不能称“做寿”。50岁或60岁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庆寿”。

祝寿礼仪

从60岁开始,各地风俗每逢五、逢十,或者逢九就要为当事者举行祝寿活动。

一般不能自己给自己庆祝,而应由子女或亲戚朋友出面举行。子女或亲朋在决定给“寿星”庆祝寿辰之后,较讲究的做法是预先发请帖给其他的亲朋好友。请帖要大方、庄重,措辞要精练达意。内容主要说明:为谁祝寿、寿期何日、地点何处即可。

寿礼的范围很广,但最常见的有寿糕、寿桃(如季节不当令,也有用面粉做成桃子样的)、寿面、寿联、寿幛等。只准备其中一两样即可。

主办庆寿活动的人家,应预先设立“寿堂”。寿堂正中用纸或绸剪贴一个大红“寿”字,有的则挂一幅书法家书写的“百寿”中堂,两旁张挂寿联。

寿庆柬帖

这是庆祝生日应用的柬帖。寿庆柬帖与其他喜庆柬帖不同,通常都是由子孙或亲友具名的,不由自己具名。

子孙具名

为子孙具名的寿庆请帖。父寿用“家严”或“家父”字样,严母寿用“家慈”或“家母”字样,双寿则用“家严”、“家慈”字样并列。兄弟众多的,可由长子或推兄弟中对外最有声誉的代表具名,数代同堂者也可用“率子孙鞠躬”字样,不必全体连署。

同类推荐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共收集了广泛流传在回族民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一千余条谚语,内容丰富翔实,涉猎面广,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回族群众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赋予他们的高超的艺术天才。其中有些谚语看起来似乎和其他民族的相同,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一省、市、区往往聚居着好几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商到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一位帝王就是一部演义;一个朝代就是一部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既有正直强国的明君,也有荒淫误国的昏君,既有贤臣良将,也有奸臣小人。于是,在纵横捭阖的政坛上,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笔锋之战。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

    主人公李远在20年前目睹了父亲新买的车撞死了自己的母亲,怎么也不相信是父亲所为,而当时的目击证人邻居清姨(当时李母怀疑跟李父有染)因精神冲击而神志不清。李远为了揭开真相,苦学心理学最终成为一名精神科专家,专设了一个研究中心来研究这个清姨的病。这20年,李远被邻居收养,与邻居家的弟弟兄友弟恭,但是始终放不下亲生父母的那场事故。漆黑的屋子里只有电脑发出幽幽白光。突然,他发现办公桌右边还有一个光源,像是一个瓦数很低的巨大灯泡。李远用余光扫了一眼,冰冷的汗水瞬间浸湿他的后背,随后全身的衣服,甚至包括内裤,都紧紧地贴在他的皮肤上。那不是光源,而是什么东西在反射电脑的光。……
  •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国古建筑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作为中国艺术最杰出的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中的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伟大和谐思想,表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所特有的伟岸而俊秀、博大而亲切、神秘而浪漫的特征。《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带你走进中国建筑的殿堂。
  • 毒宠:病夫遇上变态小娇妻

    毒宠:病夫遇上变态小娇妻

    她,泥底重生,使出浑身解数,勾魂夺魄;他,坐于轮椅之上,却杀伐决断,俯瞰蝼蚁;他们,从主仆之别,宠物之戏,到相伴相扶,情入骨髓。她如履薄冰的小心经营,只因想和他站在同一片天空下,看粉红蛇蝎一样的重生女如何摆平傲娇偏执病夫!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生活的漩涡

    生活的漩涡

    这是一家人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作者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运用现实的写法,讲述一家几代人的生活变迁。爷爷退休让体弱多病且尚未成家的小叔接班,又东拼西凑帮助小姑一家在城里落户,而主人公的父亲作为家中的老大,从小就开始承担起一部分的家庭负担,小学没有读完,成家后留在了乡村。看似波澜不惊的普通人家,随着时间的演变,平静的表面下是潜伏已久的漩涡。
  • 拐个弯就到

    拐个弯就到

    常芳,女,七十年代出生。山东临沂人。2005年开始小说创作,先后在《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十月》、《上海文学》、《收获》等刊物发表小说五十多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报刊转载。中篇小说《告诉我哪儿是北》正在改编电影。著有长篇小说《爱情史》、《桃花流水》等。现居济南。英雄山北门伫立着一座骑兵的雕像,黄铜铸的。唐光荣偶尔从北门进出英雄山,每次都会在雕像跟前驻足看上几眼。
  • 帝女弃妃成凰

    帝女弃妃成凰

    (架空文)平宁大陆纷争四起,诸国蠢蠢欲动,皆望君临天下!然,晋国帝女,为家国安危,远嫁和亲,却不料新婚之夜,没有椒房红烛,也没有缱绻缠绵,只有帝王冰冷而无情的脸:你只不过是一件物品,留着你可以,杀了你也可以。这般的耻辱,便用血来洗刷吧!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