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000000025

第25章 新儒家:宋明道学—关于“人”的学问 (2)

第十四章 新儒家:宋明道学——关于“人”的学问 (2)

被称为“天地之至文”的《逍遥游》中说列子没有达到与天地同化的境界就在于他“犹有待也”,“待”就是“凭借”、“依靠”,对于凡尘之人来说,就是还心里总是会去找寻一些什么,也就是有欲念在,所以难以达到更高层的境界。.

有个富翁在急流中翻了船,爬到溪间的石头上大喊救命。

一个年轻人奋不顾身地荡舟去救,但是由于山洪下泻而渐涨的湍流,船行进得艰难而缓慢。

“快呀!”富翁高喊,“如果你救了我,我给你一千块!”船仍然移动缓慢。“用力划啊!如果你划到,我给两千块!”青年奋力地划着,但是既要向前,又要抗拒水流的阻力,船速仍然难以加快!

“水在涨,你用力呀!”富翁声嘶力竭地狂喊,“我给你五千块!”此时,洪流已经快淹到他站立的地方。青年的船缓缓靠近,但仍有一段距离。

“我给你一万块,快呀!”富翁的脚已经淹在水中了,但是船速反而越来越慢了。“我给你五万……”话音未落,富翁已经被一个大浪打下岩石,转眼卷入洪流,失去了踪影。

青年颓丧地回到岸上,蒙头痛哭:“我当初只想到救他一命,但是他却说要给我钱,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我心想,只要划慢一点点,就可能多几万块的收入,哪里知道,就因为慢了这么一下,使他被水冲走,是我害了他啊!”

青年后悔不已,“但是,当我心里只有义,而没有想到利的时候,他为什么要说给我钱呢?”

在没有涉及名利时,本性总是义字当头的,一旦勾起了内心隐藏的私欲,世间的人或事就会变得十分复杂。人是一个很矛盾的生物,内心永远有着双重标准,要求别人能做到无欲无私,以符合圣人的标准,而自身又总在私欲的缠缚中打转。

冯友兰先生说,道学中的“欲”常常就是指私欲,或是自私。照新儒家的说法,心无欲,则如明镜,镜的明,好比心的“明”。心无欲,则对于外来刺激的自然反应,落实在行动上都是直的。由于直,所以“公”;由于公,所以一视同仁。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散步。这时一位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中跑了出来,两位朋友见状,便问那僧人:“你为何这样惊慌失措,到底碰到了什么?”

僧人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树苗,却突然挖出了一坛黄金!”

两个人感到好笑:“这人真蠢!挖出了黄金,还被吓得魂不附体。真是太有意思了!”

“你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害怕!”两人喜不自禁。

僧人说:“这东西会吃人的,难道你们不怕?”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不怕,你就赶快告诉我们黄金在什么地方吧!”

僧人说:“就在树林最西边的那棵小树下面。”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一坛金子。

两个人一见到黄金,不禁眉开眼笑:“黄金会吃人?哈哈!哈哈!”

“别管那么多了,我们还是想办法把这坛黄金运回去吧。”其中·一个人说,“不过现在把它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会儿再说吧。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然后等到半夜再把黄金运回去。”另外一个人就去准备饭菜了。

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所有该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一木棒把他打死,这些黄金自然就全归我了。”

回去的那个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那位朋友提着饭菜刚到树林里,就被另一个人从背后狠狠地用木棒打死了。然后那个人说道:“亲爱的朋友,是黄金逼我这样做的。”

然后那个人就拿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感觉肚子里像火烧一般,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的时候他说:“僧人说的话真的应验了!我当初怎么就没想明白呢?”

黄金岂会吃人?吃人的是心中的私欲,把原本深厚的友情吞噬,使人做出不顾一切的疯狂行为,最终把自己也送上了不归路。

从容地面对生活,放下渴望,克服自私,摒弃私心。还给内心深处一片单纯与洁净,让自己的心变成一道明镜。镜子照物,随物见形,而镜子本省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这个方面,冯友兰先生说,道学和禅宗的方法一样,自然而生,自然而行。

文化拾遗

知足常乐:有位国王总是闷闷不乐,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

有一天,他来到御膳房时,他听到有人在快乐地哼着小曲。循着声音,看到是一个厨子在唱歌,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国王很奇怪,他问厨子为什么如此快乐。

厨子答道:“陛下,我虽然只不过是个厨子,但我一直尽我所能让我的妻小快乐,我们所需不多,头顶有间草屋,肚里不缺暖食,便够了。我的家人天天都快乐,所以我也能天天如此快乐。”

情我两界,随物而逝

圣人不是坐在庙堂之上供后世顶礼膜拜的木偶,并不是把七情六欲统统抛诸脑后的冷漠无情之人。道学家认为,圣人也有喜有悲,只不过他们认为这些情感与自我并没有什么联系。他或喜或怒的时候,那也不过是外界在他心中引起相应的情感罢了。他的心象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任何东西,但是只要对象消逝了,它所引起的情感也随之消逝。

我们重新来看上一节中《孟子·公孙丑上》的故事,假定有人看见一个小孩快要掉进井里。如果他遵循他的自然冲动,就会立即冲上去救那个小孩。他的成功一定使他欢喜,他的失败也一定使他悲伤。冯友兰先生说,但是由于他的行为廓然大公,所以一旦事情做完了,他的情感也就消逝了。

新儒家常用孔子最爱的弟子颜回的例子:一次,鲁哀公问孔子,你学生中,哪一个能真正继承你的学问?最好学的是谁?孔子认为继承学问道统的是颜回,不一定有帝王之才,却有师道的风范。颜回足为人师的学问德业正是“不迁怒,不贰过”。 新儒家非常重视孔子这句话,认为颜回的这个品质,是作为孔门大弟子最有意义的品质,并认为颜回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个完人。

一个人发怒的时候,往往骂人摔东西,而这些人和东西都显然与使他发怒的事完全不相干。这就叫“迁怒”。他将他的怒,从所怒的对象上迁移到不是所怒的对象上。

农夫一般都不做家务。他们认为除了种地这种活,洗衣、做饭、喂牲口等工作,都是女人的活儿。

有一次,村里一位农夫的老婆赌气,找借口回娘家去了。因为农夫平时都不做家务,没过几天,家里就乱得一团糟。不仅父子俩吃不上可口的饭菜,连猪圈里的小猪饿得“哇哇”乱叫。

农夫一直坐在门槛上抽烟,不搭理,心里想,孩子都顾不过来,哪还管得了猪叫。他冲猪圈大吼:“你们叫到死吧!”但是猪毕竟是动物,不给吃就一直叫个不停。农夫心里越来越火,越来越急躁,便拿起棍子狠狠地打他们。谁知还是不管用,猪仍然嚎叫不停,而且叫声越来越凄厉。

农夫只好将红薯藤和米糠搅和在一起煮了。他将滚烫的猪食倒进食槽,命令小猪说:“吃!”饿急了的小猪一见有吃的,猛扑过来,结果烫得大叫着跑开了,躲在角落不敢过来。农夫生气地说:“不给你吃你叫,给你吃你又扭扭捏捏,你是不是在故意跟我作对?”说着,打开猪圈,放出小猪,拿起一根棍子追着打。两只小猪被追得满村乱跑,最后活活给打死了。

猪有什么错呢?我们设想,如果在农夫任何一个怒火中烧的时候,待在他身边的是他老婆,大概倒霉的就是她,如果在他身边的是儿子,那么被打的也许就是儿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怒火往身边不相干的人和物身上撒,最终也未必能寻得平衡。

冯友兰先生说,颜回不迁怒,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情感和自我联系起来。一件事物的作用可能在他心中引起某种情感,正如一件东西可能照在镜子里,但是他的自我并没有与情感联系起来,因而也就无怒可迁。

1936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他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主球上,他在观众的笑声中再一次起身驱赶苍蝇。这只讨厌的苍蝇破坏了他的情绪。而且更为糟糕的是,苍蝇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对,他一回到球台,它就又飞回到主球上来,引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

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他终于失去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球杆碰到了主球,裁判判他击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结果,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乱,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则愈战愈勇,终于赶上并超过了他,最后拿走了桂冠。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为一只苍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人欷歔不已。假如福克斯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怒火,而不是将之狠狠地发泄到苍蝇的身上,也许就会是另一个结果,可惜人生不能假设。

迁怒是一种掠夺,是一种情感的掠夺。迁怒者往往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忌被迁怒者能否接受。迁怒者霸道,而被迁怒者无辜。当然每个人都可能曾是被迁怒的对象,而同时又是迁怒者。这种角色之间的转换所给人带来尊严与心理的损害是很大的,甚至无法弥补。

人生中许多情绪都是不可避免,调节好自己和情感的关系,让自我不被情感所累,少一份冲动,就会少一点后悔。少一份迁怒,就会多一片宁静和谐,多一分美。

文化拾遗

擦亮窗户: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本书内容涵盖了古希腊很长一段历史,也包括作者对于旅居希腊期间所思所想,对于古希腊的历史、特色,以及古希腊文化遗产的特征,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识见俱佳,深入浅出,关于希腊文化的叙述令人信服,读来引人入胜。
  •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 长物志

    长物志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非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 读点经典

    读点经典

    本书所选录的内容主题可分为操守、修养、为政、勤学、交友、爱情、亲情等几方面,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提高读者(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行政素质。
  •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热门推荐
  • 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

    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月炉

    明月炉

    那场烈火,燃尽了那雕梁画栋的流光殿,也燃尽了人间最后一朵富贵花。那漫天的殷红,像烧着了天空,皎皎明月,如置身熔炉。很多很多年后,她孤身漫步在同样熙攘的街道,人流在她身旁不断穿梭,凡尘橘黄色的灯光点亮了亘古的寂寂长夜,她依旧会想起,那青衣少年站在灯火阑珊处,像临世的谪仙踏着人世滚滚烟尘而来,他说,你拿了我的祖传玉佩,以后就要嫁给我哦,小公主。那双眼,盛着世间最干净的笑意。
  • 龙出沁源

    龙出沁源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是中国远古文明中的“四灵”之一,即“龙凤虎龟”;在汉代五行之宇宙体系中,象征天地四方的就是四灵:“西青龙、东白虎、南朱雀(即凤凰)北玄武(即神龟)”。龙自古是力的象征,而凤是美的体现;龙被比喻为雷电风雨之神,它能呼风唤雨,泽被万民;凤被喻为太阳之神,它能光照大地,带来祥瑞。学者闻一多说:“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与殷民族。
  • 诡牙

    诡牙

    我生来就长牙,被人骂成索命恶鬼;爷爷活着就是晦气,每天穿寿衣,睡棺材。我俩一对爷孙,人鬼莫近。
  • 一昭升仙

    一昭升仙

    新书《国公小姐她有剧本》来袭,多多支持!……(无男主!剧情流!)这年头的修仙界,天才修士的名头已经不顶用了,要想出类拔萃,必须要有‘天运之人’光环加身。玄演宫,一个自带挖掘‘天运之人’,送光环的解卦门派。直到这光环送到了程昭昭头上,玄演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业务滑铁卢——对方拒绝了你的卦示,并踢翻了你的光环!……本文正统女修仙文!剧情流,热血青春,配角多姿,男主已掉线。完结文《一渡升仙》姊妹篇,有你熟悉的天楚大陆。另有完结古言探案《仵言》可入。书群QQ:483149692
  • THE GOLF COURSE MYSTERY

    THE GOLF COURSE MYSTE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姻保卫战

    婚姻保卫战

    出轨俱乐部的规模越来越大,丛苇决定上美容中心和健身中心,从身心两个方面为弃妇们塑造全新形象。而蔡琴心的事情牵扯到了华氏家族的核心问题,丛苇也卷进深不可测的旋涡,婆婆被撞成植物人,俱乐部遭遇了一系列麻烦……
  • 罪念

    罪念

    犯罪心理学专家+刑侦精英vs变态连环杀手,一场正义与邪恶的生死角逐,究竟谁引导谁?谁操纵谁?谁战胜谁?犯罪心理侧写、“心理剧”、微表情解读、尸体解剖、骨骼检测……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人格障碍、分裂人格障碍、表演人格障碍、偏执人格障碍……真凶以伪善之名隐藏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眠共餐。善与恶的殊死角逐后面,是深不可测的人性。囊括当下热门惊悚的罪案,取材于现实故事,一本让人不寒而栗的刑侦推理全书。如美剧一般的紧凑的情节设置,干净的文笔,构思巧妙的悬疑情节,到位的犯罪心理分析,都让人开卷便欲罢不能。
  • 小姐她要黑化了

    小姐她要黑化了

    她,四岁入山拜师,十二年未曾下山一次。十六岁奉命下山,从此再无退路!那日,他将她揽入怀中,满目皆是她,诉说着世间最撩人心弦的话语,承诺着世间最重的誓言。那日,她红着眼眶拨开了眼前一层又一层的雾……“公子,你可否揭下伪装的面具……”
  •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本书有人说,人类史上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的确,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辉煌。然而,对于完美有着近乎不可理喻的迷恋的乔布斯,一生却很难说得上完美。他一出生即遭亲生父母抛弃;仅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成为一家电视游戏机公司职员;被其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CEO约翰?斯库利赶出公司;过去的8年一直在和疾病相抗争。可以说,这个公众膜拜的天才和巨人真正在大众中的“脸谱”是一个集激情、完美主义、欲望、才华、艺术气质和暴脾气于一身的形象。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全世界人心目中的英雄,苹果“粉丝”永远的偶像。他将技术与人性结合,追寻内心的直觉,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许乔布斯的强大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和超凡品味无可复制,世上也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乔布斯,但是从乔布斯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成功者需要具备的要素。乔布斯创造的,不只是一种品牌,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创新思维,乃至潮流。他的光辉、激情与能量,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无数创新的源泉,这些创新丰富和改善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