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4900000006

第6章 中国佛寺中供奉的造像

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由于他反对偶像崇拜,因而其弟子及信徒们从未为他建造过任何塑像。在他去世之后的大约500多年的时间内,信徒们仍然坚守着这一规定,不以人的形象来表现佛的形象。

根据佛经的记载,释迦牟尼佛曾经应帝释天王之请,上忉利天宫为自己的母亲摩耶夫人演说佛法。这时,憍赏弥国(古代印度的一个城邦国家)的优填王十分想念释迦牟尼佛,于是便命人用一种带有芳香味的旃檀木雕刻了一尊五尺高的释迦牟尼佛像。而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城邦国家舍卫国中的波斯匿王也因思念释迦牟尼佛而命人以磨金(一种带紫色的金)造了一尊五尺高的释迦牟尼佛像。据说,这是世上最早出现的两尊佛像。

但是,随着佛教理论的传播和发展,人们愈来愈感觉到其理论的深奥,甚至难以理解,必须以形象化的方式向信徒们传授。渐渐地,在印度佛教的早期作品中,当人们需要表现佛的存在时,便以脚印、菩提树等作为象征性的标志,有时甚至用空白来表示佛所存在的空间。在当时的佛传(即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故事作品中,常常以莲花表示佛的诞生,以菩提树表示佛的成道,以**表示佛的说法,以佛塔表示佛的涅槃。

公元1世纪前后,在印度西北部地区的佛教信徒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认为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实际上只是其肉身的入灭,而他的法身却仍然存在于世,仅仅以空白,或是以莲花、菩提树等象征物来表现是不够的。为了使世间的信徒们常常忆念佛陀的伟大庄严,应当树立佛陀法身的形象。于是,他们便以传说中的理想帝王转轮圣王的身体特征为依据,再加上眉间的白毫以及金光闪耀的身躯塑造了佛的形象。佛像的制作便在印度西北部兴盛起来。这一地区由于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因而,塑造出的佛像都具有了一种特殊的风范,被称为犍陀罗艺术。薄衣贴体,褶纹稠密的造型便是它最突出的特点。而此时的印度中部和南部却仍然未出现佛像。直到2世纪左右,中印度的马土腊(《大唐西域记》称为秣菟罗)地方才开始出现佛像。

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佛的数量如“恒河沙般”多的无法估算,过去、现在、未来、四方、上下都有佛,在这些佛的周围又有无数的菩萨、弟子、罗汉、天神等。对佛像的制作、供奉和礼拜是在积累功德、广种福田。于是,佛像的制作不再仅仅局限于雕造释迦牟尼佛一人的形象,而是出现了各种佛像、菩萨像、天神像等多姿多彩的造像。

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其造像亦随之而来。近几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汉代的石雕佛像时有发现。著名的有四川省乐山市麻浩崖墓享堂横梁上所刻的一尊结跏趺坐,手施无畏印,头顶戴有圆形头光的佛像。从其贴体的通肩大衣和施无畏印的大手看,这是受犍陀罗佛像的影响而雕造的。另外,山东省沂南汉墓门柱顶端也有减地线刻的具有圆形头光的佛像。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的汉代摩崖石刻中,也有释迦立像以及礼佛、涅槃等题材。这些造像造型都很古拙。

到魏晋十六国时期,由于许多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都信奉佛教,所以佛教造像得到很大发展。民间和官方都有造像出现。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一尊后赵建武四年(338)的鎏金铜佛造像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此时佛的形象已经具有了蒙古人种的特征。

在南北朝时代,随着佛教势力的扩大,造像之风更甚。不仅出现了大批的石窟,而且单尊的佛龛造像也有很多。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也渗透到佛教造像中来。“秀骨清像”、“曹衣出水”、“褒衣博带”就是这个时代所追求的。佛教造像也正是以这种风格出现的。完全成了中国人的形象,尤其是当时社会上士大夫的形象。佛像被中国化了。

隋唐时代,佛像中国化的进程达到高峰。甚至在雕造著名的龙门石窟大佛时,将武则天的形象与大佛联系在一起来完成整幅作品。

经过历代的发展,佛教造像的制作形式非常丰富,有雕像、塑像、画像、刻像、铸像、绣像、织像、干漆像、脱胎像等。其质地分别有石、木、玉、牙质等。大规模的造像制作及保存有两个集中的地方,一个是石窟寺,另一个是寺院。

寺院**奉的造像有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佛、菩萨、罗汉、力士、天王以及各种护法天神等。他们的造型多姿多彩,供奉在寺院的不同殿堂中。我们可以根据上文的佛寺布局形式,首先沿着中轴线上殿堂**奉的造像来加以说明。

山门殿中东西山墙前相对而立着两尊身材魁梧、怒目圆睁的造像,这就是来自印度的护法金刚。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表示牢固、锐利、无坚不摧。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载,金刚原为法意太子,曾发誓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善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后来他成了释迦牟尼佛500名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密迹金刚”。山门殿内供奉的两尊金刚,就是侍卫的代表。他们手中所持的兵器叫“金刚杵”,也叫金刚杖,是古代印度最坚固的兵器,一般用铜、铁或硬木制成,两端有刃头。佛教中金刚杵变成了一种法器,它的作用也被神化了。如密宗认为金刚杵表示坚利之智,有断烦恼、伏恶魔的威力,所以又被称为降魔杵。

护法金刚手持金刚杵,所以又被称为“执金刚”、“执金刚神”或“金刚手”。将他们供奉在寺院的入口处,既显示了佛门的威严,又含有守卫寺院,保护佛法,防止恶魔及妖怪侵入之意。

但是,现在许多寺院山门殿中却供奉着哼哈二将。在印度佛教中,这两个人物是没有的,这是受中国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结果,佛教文化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就这样又有了一个结合点。

我们已经知道在天王殿**奉着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天六尊造像,但是,他们的来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从弥勒佛说起吧。

我们常常称弥勒佛为大肚弥勒,他的形象总是笑容可掬,开朗而亲善,赋予乐观而健康的姿态。

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中记载,弥勒出生在古代印度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来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并精通了佛法,成了继承释迦牟尼佛佛位的候补佛。当释迦牟尼佛还在世的时候,弥勒佛便提前入灭,再次降生于兜率天内院。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经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后,弥勒佛将离开兜率天,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广传佛法。到那时大地将自然长出香米,树上自然长出新衣,人类长寿而无病痛。这也是佛教一个著名的净土世界弥勒净土的来源。但这位弥勒佛的形象并不是我们今天在寺院中见到的样子,中国寺院中的大肚子弥勒佛的形象是根据五代一位名契此的和尚而塑造的。

契此本是一位疯癫和尚,常用杖挑着一个破布口袋化缘乞讨,嘴里还常常说一些让人无法听懂的话语。有一次,他坐在寺院前的磐石上说,自己本是未来佛转世,现形以告知世人,但世人却不认识他。说完后他便圆寂了。后来人们便以为他就是弥勒佛显化,遂按照他的形像塑造出弥勒佛以供奉。再将他的破口袋加以夸张的塑造,便又有了布袋和尚之称。甚至在他的破口袋里又装入了一些顽皮的小孩子,使他又得了一个送子罗汉的称号。

与和蔼的弥勒形成鲜明对照的便是环绕在他身旁的四大天王了。他们威武强悍、全副武装的形象,使我们立刻将从弥勒佛那里获得的一点松弛之心收敛了起来。

四大天王是寺院的护卫者,俨然世俗社会中的警卫部队。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佛经中说,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圆盘,圆盘上有九山八海,生灵万物都居住在上面。圆盘的正中间有一座高山,叫须弥山,山高84000由旬(由旬是印度的长度单位,1由旬等于15公里)。须弥山腰又有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四大天王各率二十八部众,各居一峰,各护一洲。他们守护的这四个洲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四大部洲”。东方持国天王名毗提河,居住在黄金筑成的东峰上,管辖着东胜身洲;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居住在琉璃筑成的南峰上,管辖着南瞻部洲;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琉博叉,居住在白银筑成的西峰上,管辖着西牛货洲;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居住在玛瑙造就的北峰上,管辖着北俱罗洲。

但是,四大天王的形象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成了身披铠甲,全副武装的武士形象。更由于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他们的印度名字全变成了中国名字,成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使他们成了中国商朝时镇守佳梦关的“魔家四将”。他们战死后,由姜子牙开榜封神,四将被派遣到西方容登天王的宝座。手中的法器也有了“四大皆空”和“风调雨顺”的寓意。他们除了守护佛法之外,还兼有了护国安民的职责。人们供奉天王的目的也就寄托在这里。

我们在寺院中见到的四大天王的形象是: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持缠蛇;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

另外,有的寺院中所塑的多闻天王手中托着一座宝塔,据佛经记载,这是释迦牟尼佛赐予他的黄金宝塔。多闻天王是四大天王中最负盛名的,传说唐代天宝年间(742-755)吐蕃兵围困了西凉,唐明皇即请不空和尚作法,请毗沙门天救援,天王施展神威,有成群的金鼠出现咬断了敌军营垒中的弓弦,打败了吐蕃兵。于是,唐明皇便命令在各州府及各营寨中建造天王的造像以供奉。从此,毗沙门天成了“军旅之神”。而且,在一些寺院中,毗沙门天还被尊为财神,单独供养。在藏传佛教中,他的造型是持伞,骑狮,身色黄,手中抱鼠,鼠口中吐宝珠,喻财宝。

在弥勒佛背后,站立着一位青年武将,白脸或红脸,头戴盔帽,身披铠甲,手执金刚降魔杵。他就是韦驮天,也称韦驮、童天。他本是古印度的战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韦驮手持金刚杵的姿势有不同的含义:如果右手持金刚杵,左手五指向上,掌心向右置胸前作合十状,表示寺僧向来寺院中的人行问讯之礼;如果双手合十捧金刚杵于胸前,则表示该寺院为接待寺院,为游方僧人安排食宿;如果将金刚杵杵于地上,则表示该寺院拒不接待来人。在中国的寺院中,韦驮天的形象通常为立式,只有江苏如皋定慧寺中的塑像为坐式。韦驮天总是被供奉在天王殿背后,面对着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最核心的大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大雄是释迦牟尼佛的德号,又是佛教徒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其他的称呼如“世尊”,更流行的则为“如来佛”。

一般来说,在大雄宝殿中只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的为小乘佛教寺院,反之,供奉三佛、五佛的则为大乘佛教寺院。这是由两派教义的区别所形成的差异。

三佛是指在大雄宝殿正中的位置上供奉的三尊佛,他们有时是三身佛,即法身、报身和应身;有时则是横三世或竖三世佛。五佛一般是在密宗的寺院**奉,叫五方佛。

我们先来看三身佛,居中者为主尊法身佛,是佛法的体现。密宗还将他称为“毗卢遮那佛”,意译为光明遍照的大日,即“大日如来”。主尊的左边是报身佛,也叫卢舍那佛,是般若智慧的体现;主尊的右边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是为了度脱现世众生而显现的形象。虽然有三身佛之说,但其实质还是释迦牟尼佛。三尊坐像周围一般均无其他立像,但也不排除有时会在两侧的释迦牟尼佛及卢舍那佛旁各置一尊年长者和年青者的立像,他们二人就是佛的两个著名的弟子,老者为迦叶,幼者为阿难。

横三世佛是指正中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在其左边是东方琉璃净土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常塑为吉祥坐式,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或在胸前伸右手掌向外,以食指和拇指夹一药丸;在释迦牟尼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横三世佛是从空间上来说的。在每一尊坐佛像旁,左右皆有两尊立像。中间释迦牟尼佛左右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药师佛左右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阿弥陀佛左右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竖三世佛是从时间上来说的,包括正中主位上的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世;其左边的是燃灯佛,代表过去世;其右边是弥勒佛,代表未来世。竖三世佛只在中间主尊佛像左右各有一立像,而另外两尊佛像左右则没有立像。这两尊立像有时是迦叶和阿难,有时则是佛的另外两个弟子,即年龄相近的目犍连和舍利弗,他们手中常常持有锡杖。

佛教的一些宗派,有时在大雄宝殿**奉的是本宗派的佛像,如华严宗供奉华严三圣,包括正中的法身佛毗卢遮那,在其右边的普贤菩萨和其左边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常手执如意,骑六牙白象;文殊菩萨则手持宝剑,骑金毛狮子。这种供奉形式,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佛二菩萨的形式。在净土宗的寺院里,则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二胁侍菩萨分别是:左观音,右大势至。

五方佛正中为大日如来,其左边第一位是南方欢喜世界的教主宝生佛,第二位是东方香积世界的教主阿佛;其右边第一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第二位是北方莲花世界的教主微妙声佛,也叫不空成就佛。

大雄宝殿的左右两侧有时供奉着十六或十八罗汉,有时则供奉着二十或二十四诸天像,这从塑像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

佛像制作的高低、大小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大雄宝殿中的三尊塑像,其立像的高度为5.3米,坐像高度为2.7米。还有一种是以以上尺寸的一半为准,即立像为2.7米,坐像为1.3米左右。如果有某种特殊的需要,还允许将这一尺寸扩大或缩小。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鸿爪雪泥:袁志鸿修道文集

    鸿爪雪泥:袁志鸿修道文集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北侧,原是道教正一派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2008年5月3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及支持下,北京东岳庙作为道教活动场所正式登记开放。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历代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该庙已建立起了北京民俗博物馆。
  •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云贵有关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的专题论文集,集中探讨了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伊斯兰教法等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论证严谨,评价公允,代表了中国学者的立场与观点。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是非里;快乐,不在繁华闹市中,而在内心宁静处;胸襟,不在奇山异水中,而在生活智慧里。宁静心安是内在的定力,能保持内心宁静的人,才是zui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静下心来,驻足片刻,调整好呼吸,聆听自己真实的内心!内容介绍生命起始之时,zui初的那颗心,除了清净透明什么都没有,可是在红尘俗世中混得久了,这颗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
热门推荐
  • 逐暗佣兵团

    逐暗佣兵团

    快乐是通向痛苦的道路,谎言则是真相的裹尸布;当黑暗君临天下之日,便是人间尸横遍野之时。逐暗佣兵团,一个为正义而生的佣兵团!
  • 十二因缘论

    十二因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小妻:总裁老公要抱抱

    重生小妻:总裁老公要抱抱

    男友劈腿,闺蜜背叛。一直到死,徐歆然才知道谁是真心待她。一场大火,烧毁了所有。浴火重生,回到十八岁。“说,你喜欢谁?”徐宇哲的俊脸在她眼前无限放大。“小叔!是小叔!我喜欢小叔!!!”她喜极而泣。感谢上苍给了她重来的机会,这一次,她绝不会错过。“一直以来,从今往后,我徐欣然喜欢的都只有小叔一个人!”“是那种海枯石烂的喜欢。”“小叔,徐宇哲,我爱你。生生世世!!”这个文,甜到掉牙了。巨宠、巨齁,不甜你咬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云青兮,繁烟起

    云青兮,繁烟起

    儿时的一次会面,原以为是良缘。再次见面,却误会重重。他与她之间,是对是错?若不是相互遗忘,又会彼此留有遗憾吗?
  • 她家男神超腹黑

    她家男神超腹黑

    一眼就爱上的人,怎么才能放弃!———陈南陈南喜欢许夏,从很久之前就是,终于等待她的女孩长了,他来到了她青春,可因为一件事,他出来的时候,女孩身边有了喜欢的人了。他不惜用尽手段,只希望她的女孩回头时,他在!
  • 公开的力量

    公开的力量

    这是一篇有关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和民主进程的作品,表面琐碎,却包含了对农村政策的深入理解,显示了非同寻常的操作性,对于推进农村政务公开、培养民主意识和发展基层民主有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如今我们都痛恨农村基层干部腐败,但假若山西运城市农廉网的阳光能推广并照射到全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腐败该何处藏身呢?位于山西省南端的运城市,山川秀美,土地肥沃,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现在是山西省重要粮棉果生产基地,成为驰名天下的农业大市。同时,有一顶“桂冠”如影相随,挥之不去,这顶“桂冠”就是山西省的“信访大市”。多年来,运城市整体信访量、尤其是涉农信访量居高不下。
  • 神秘物质收藏专家

    神秘物质收藏专家

    穿越四年,本以为只是和前世一样,并且更为落后的普通世界。然而,一次偶然的交易却打破了眼下的平静生活。不仅自己家的猫突然说话了,小镇里更是更是来了许多莫名其妙的人。“我的生意才刚有起色,本想以此为原点从此踏上成为世界首富的道路,但你却忽然改变画风这样真的好吗?”耳边听着恶魔的低语,以及那些教会牧师与邪教徒们,主角心中悲愤的想道。
  • 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近百年前,一群站在旧时代与新时代夹缝之间的“新青年”们,他们在西方科学文明的影响下意气风发地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在这片广袤且依旧弥漫着腐朽气息的土地上,扬起了他们的理想之帆,不畏艰难与险阻,冲破重重惊涛骇浪,将新思想、新希望、新气象带到了这片他们所挚爱的热土之上。当百年之后的我们再度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之际,他们的身影依然伟岸,是那个大时代中永远不会消逝的一道道丰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重生:腹黑弃妃惹君爱

    穿越重生:腹黑弃妃惹君爱

    凌倩儿身为总统贴身女保镖,为保护总统气绝于弹雨丛中;月国俊王府俊王妃遭遇暗害,最后溺亡在千亩荷花池之中;当凌倩儿在俊王妃身上重生,昔日之耻自当一一报来!婢女不敬?那便赏赐一条小毒蛇,让你每日就寝相拥!侍妾欺辱?那便扮猪吃老虎,拿你当猴耍!夫君不理?那便当他是路人,自己活得逍遥自在闯天下!有名无实如何?弃妃又如何?她从不依附男人过活,即便换了一个朝代,她凌馨倩照样能在异世混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