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1600000011

第11章 红楼话香茗,唇齿亦留香

宝玉迁怒李嬷嬷,其因源于枫露茶

?红楼梦中多处提到茶,而且茶名也很多,一些茶不光有茶味,而且还通过茶味来刻画出了人味。如这儿提到的枫露茶。这枫露茶的出现跟宝玉是密不可分的,宝玉的双重性格也正是因为这小小的枫露茶而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枫露茶出现在《红楼梦》的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宝玉在薛姨妈处吃了酒后回到自己房中,茜雪端了茶给他喝,他想起早上沏的枫露茶,叫端上来喝,却不知已经被其乳母李奶奶喝了,贾宝玉遂大怒,将手中的茶杯顺手往地上一扔,打了个粉碎,茶水泼了茜雪一身。然后又跳起来骂茜雪道:“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说着便要去立刻回贾母,撵他乳母。

在这儿我们先不去讨论贾宝玉为何如此,就单说这枫露茶。宝玉说这茶“三四次后方出色”,这特征刚好与红茶相符合。另外这个“枫”字应该和红相关,大家都知道,北京的香山红叶,一到秋天,漫山红叶红的像火焰一般,着实喜人。由此可见,通过这个“枫”字来判断枫露茶属于红茶系列,也是有其道理的。至于“露”字,也许是为了突出这枫露茶的珍贵。古人称露乃“天酒”,是属于神仙的饮品,而且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仙姑曾以“千红一窟”招待,这“千红一窟”虽也为茶,却是曹雪芹杜撰出来的,说这茶乃是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煮出来的。看来这枫露茶的确是不便宜,怪不得宝玉会发如此大的脾气。

关于枫露茶,清朝的顾仲在他的《养小录·诸花露》中记载:“仿烧酒锡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蒸诸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汁制饵,无所不宜……”意思是取香枫之嫩叶,入甑蒸之,滴取其露,然后将枫露点入茶汤中,即成枫露茶。按照这儿的介绍,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制取枫露茶:取枫叶适量,洗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盖上放置一套管,插入药罐中,盖紧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煎煮,使水汽从管口流出,收集装瓶即成枫露。然后将枫露倒入茶汤中混合,一杯枫露茶便制作出来了。

宝玉在薛姨妈家吃了“好鹅掌鸭信”又喝了“最上等的酒”,三、五杯进肚之后,正是心甜意洽,醉意熏熏之时,想起早上泡的枫露茶,正好拿来解酒,谁知让乳母李嬷嬷喝了,宝玉原想给晴雯留的“豆腐皮包子”也让李嬷嬷拿走了,接二连三,都不对宝玉心思,所以肝火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因此才发了脾气。幸亏袭人相劝,宝玉才怒火稍熄,被袭人等扶至炕上,脱换了衣服睡下。

贾母夜宵嫌油腻,最后选中杏仁茶

杏仁味苦、性温,入肺、大肠经。据古医典记载,杏仁“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行疾”。《红楼梦》中贾母深谙养生之道,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有这样一个细节:在元宵节的夜里,当大家都在准备看烟火的时候,贾母突然觉得腹中饥饿。这时凤姐儿忙回答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儿又忙道:“有杏仁茶。”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贾母深知夜食油腻和过甜食物,都会伤害内脏,影响消化,最后选中了喝清淡去油腻的杏仁茶。

杏仁除了有养阴清肺的作用之外,它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用杏仁来美容,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宫廷里,就已经非常普遍了,连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都用杏仁来做美容的面膜。自唐宋以来,很多的宫廷嫔妃们还认为吃杏仁可以增加自己身体的香味,去除异味,因此那些宫女、嫔妃们都喜欢用杏仁来做茶点。传说著名的香妃,就是因为喜食杏仁,而身体出现异香,深得皇帝宠爱的。

杏仁本身含有大量的脂类和微量元素,它可以让人肌肤润泽富有光彩。同时,杏仁中还有大量的维生素E,可以抗氧化,防止各种因素对面部的损伤,从而达到非常好的去斑效果,使人皮肤延缓衰老。

在西湖边,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巧姑娘煮杏仁茶应付刁蛮钦差的故事。说在西湖边上的杏花村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名叫杏婵。这杏婵从小聪明能干,长大嫁人后又持家有道,孝敬公婆,帮助邻里,深得大家的喜爱和称赞。杏婵的事传来传去,最后传到了皇宫里皇帝的耳朵里。皇帝不信真会有这么能干的媳妇,就派一个钦差大臣,送一粒杏仁去给杏婵一家人吃,看看杏婵拿它怎么办。杏婵的家人听了圣旨,都惊呆了,这一颗杏仁怎么吃啊!只有杏婵不慌不忙地从钦差大臣手中接过杏仁,说道:“钦差大人,辛苦了。请在堂屋里坐坐,看我们一家吃了这杏仁再走吧。”杏婵搬来砖头,当场在堂屋里迭起一座灶,灶上安一口大锅,烧了满满的一锅滚水。她把杏仁放在锅里煮烂了,又往锅里加了一些红糖,就一勺一勺盛起来。不多不少,正好均均匀匀地每人一碗,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杏仁茶!钦差见状无言以对,狼狈的跑回宫里向皇帝禀报去了。

当然,传说中的杏仁茶是如此简单的就做出来了,而今天我们所做的杏仁茶还加了其他一些材料。取甜杏仁100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将甜杏仁和糯米洗净以后,用凉水浸泡几个小时。然后将泡好的甜杏仁和糯米放进搅拌机中,倒入200克清水,盖上盖搅拌,等杏仁和糯米已经打烂,搅拌机里没有明显的颗粒,这杏仁和糯米就搅拌好了。接下来在砂锅里放入一点清水,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冰糖,用中火慢慢煮,直到冰糖完全化开。这个时候找一个空碗,上面蒙上一块干净的纱布,把榨好的杏仁糯米汁倒进碗里,然后收起纱布的四角,用力挤,要把杏仁和糯米的渣滓过滤掉,以保证杏仁茶的口感。最后将滤好的汁倒进锅中,烧开以后装进小碗,这道香滑可口的杏仁茶就做好了!

这儿需要注意的是,用来做杏仁茶的杏仁指的是甜杏仁,是可以用来食用的杏仁,而不是从药店里买来的苦杏仁。

酒饱饭足品香片,味浓耐泡茉莉花

茉莉花茶是在茶中加入茉莉花朵熏制而成的,其茶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鲜爽甘美。具有收缩平滑肌、降低血压、长发、润燥、生津、香肌等药理功效。如用茉莉花十余朵,沸水冲泡代茶饮,则有理气和中、芳香化湿之功效,对治疗慢性痢疾和慢性结肠炎亦有效。

传说在明末清初,苏州虎丘住着一赵姓农民,家中夫妇俩和三个儿子生活贫苦。赵老汉外出谋生,每隔两三年才能回来看看。孩子渐渐大了,便把地分为三段,每人一块,都以种茶树为主。一年,赵老汉带回一捆花树苗,说是南方人喜欢的香花,不知道叫什么名儿,便栽在了大儿子的田边上。

时隔年,树上开出了朵朵小白花,虽香,却没有引起村民的多大兴趣。一天,赵家大儿子惊奇地发现,茶枝也带有小白花的香气,随即检查了整块茶田,发现到处都带着香气。他不声不响采了一筐茶叶,到苏州城里去卖,这含香的茶叶非常走俏,让他发了大财。这时两个弟弟眼红了,认为这卖茶所得的钱应该平分。而哥哥认为这是自己的茶叶,当然不同意把钱拿出来平分。于是本来一个和和睦睦的大家就因此而闹得四分五裂。

赵老汉看不下去了,就叫来村里的一位长者来劝导。这长者把三兄弟叫到一块,说道;“你们三人是亲兄弟,应该亲密无间,不能只为眼前一点点利益,闹得四分五裂。哥哥发现的香茶多卖了钱,是好事,全家都应高兴,但你们却反而闹起来了,这像话吗?如果你们繁枝发展这些香花,各人茶田里都栽上香花,那么兄弟都能卖香茶,这不大家就都发财了吗。像你们这样自私自利,如何能成大事。我为你家的香花取个花名,就叫末利花,意思就是为人处事,都把个人私利放在末尾。”

兄弟三人听了这话很受感动。回家以后,和睦相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起来。后来这末利花渐渐被推广,而茉莉花更是受人们欢迎。为了字形的美丽,人们把末利花写成了茉莉花,但其含义却仍然一直留在人们心中。

大家看到了,仅仅是茶树边挨着茉莉花,茶叶就如此清香,那么将茉莉花掺入茶叶中泡茶,那茶香又是怎样诱人!茉莉鲜花洁白高贵,香气清幽,近暑吐蕾,入夜放香,花开香尽。如果茶能饱吸花香,那么茶味该是何等的美妙。其中滋味只要泡上一杯茉莉花茶,便可尽情领略了。

其实将茉莉花加入茶中,传说还是北京的一位茶商陈古秋所创。陈古秋为什么想出把茉莉花加到茶叶中去呢?相传有一年冬天,陈古秋邀来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正在品茶评论之时,陈古秋忽然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那包茶,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

陈古秋十分不解,这时大师笑道:“陈老弟,你做下好事啦,这乃茶中绝品‘报恩仙’,过去只听说过,今日才亲眼所见,这茶是谁送你的”。陈古秋就讲述了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并请邻居帮助她搬到亲戚家去。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

大师说:“这茶是珍品,是绝品,制这种茶要耗尽人的精力,这姑娘可能你再也见不到了。”陈古秋说当时问过客店老板,老板说那姑娘已死去一年多了。两人感叹一会,大师忽然说:“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秋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

于是在第二年,陈古秋将茉莉花加到茶中,果然制出了芬芳诱人的茉莉花茶。这茶深受北方人喜爱,从此这茉莉花茶便这样产生了。

贾母不吃六安茶,酒食油腻怕停食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虽然在酒肉之后贾母不喜欢六安茶,但这种著名的绿茶却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茶又被称为六安瓜片,其真正的产地的安徽省的六安、金寨和霍山三县,以金寨县齐云山鲜花蝙蝠洞所产之茶质量最高,故又称“齐云名片”。“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代茶学家许次纾的《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由此可见六安茶在我国茶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安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六安茶始于唐代,扬名于明清。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云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誉。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清道光年间《寿州志》记载:“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沉荷……”。六安瓜片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明清时代均为贡品。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直到现在,国家各种各级评茶机构,仍把六安瓜片列为十大名茶之一。

几乎每一种茶叶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六安茶也不例外。在很早以前,现在盛产六安茶的齐头山还没有六安茶,但也是个富饶的地方。这个地方缺少鲜花,正在人们议论给齐山种一些花草的时候,来了一个身穿灰黑色衣衫的艳治女人,阻止人们栽种花草,说:“花多妖艳,于人畜庄稼不利。”村民相信了她的话,这女人也在这个地方落下了脚。

自从这个女人来了之后,村里怪事连连。虽然她长得面如满月,眼若流星,但一见到花,就面目狰狞,眼若铜铃,把花掐光。连小女孩穿的花衣裳,她都抢过来把它撕掉。更怪的是,自她来后,齐头山的那个洞里,每天五更便冒出一股浓浓的黑气,弥漫村庄,村里的树竹越长越小,庄家年年减产,热人们面黄肌瘦。

后来人们发现,那女人原来是个妖怪,是她在危害村庄。正当人们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位银发如雪的老太婆。她手挎一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茶籽儿,她告诉村民,这妖怪怕鲜花,而这茶籽儿开出的茶花便是她最大的对头。

于是村民们接过茶籽儿开始播种,转眼间,种下的茶籽儿就冒出了新芽,慢慢长大,直至开花。妖怪受到鲜花的刺激显出了原形,原来是只蝙蝠精。这蝙蝠精临死前朝村民们喷出一股黑烟,企图毒死村民,这时老太太摇身化作一位仙女,把黑烟全吞进肚子里了。

村民们得救了,仙女却中毒倒下了。仙女告诉村民赶快去摘些茶叶泡水喂她,便能够解此毒。村民们遵命,采摘茶树叶子,培成茶叶,泡水喂仙女。三日后,仙女恢复如初,告别了村民。人们为了感谢仙女除了祸害,便把漫山遍野的茶树照顾得更好,由于那里雾气浓,温差大,茶树所产的茶叶叶厚、醇香、成了远近闻名的好茶,这便是现在齐云山鲜花蝙蝠洞所产的六安茶了。

成品的六安茶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自然平展,色泽宝绿,大小匀整。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六安瓜片宜用开水沏泡,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冲泡后茶叶形如莲花,汤色清澈晶亮,叶底绿嫩明亮,气味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六安瓜片还十分耐冲泡,其中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浓郁清香。常喝此茶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通窍散风。

旧年雨水老君眉,刘姥姥不识乐大家

前面说过,贾母不吃六安茶,但是妙玉所煮的“老君眉”却吃了半盏,那么这“老君眉”究竟是什么茶呢?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注释的“老君眉”为:“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银针茶”;而在《红楼梦大辞典》中的解释为:“今安徽六安银针即老君眉”。这两种说法都形容老君眉茶满布毫毛或银毫,形如长眉或针长如眉,这当是相仿佛的。然而在明清时代,湖南君山和安徽六安出产的银针茶,都不名为“老君眉”。当然这“老君眉”茶亦不是曹雪芹兴之所至的意象之名。

如果这“老君眉”为君山银针的话,这儿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君山银针原来叫白鹤茶。据说是唐朝的时侯,有一位名叫白鹤真人的云游道士从海外仙山归来,随身带了八株神仙赐予的茶苗,将它种在君山岛上。后来,在他亲手挖掘白鹤井边,盖了一座白鹤道观。闲暇时刻,他用白鹤井水冲泡仙茶,只见杯中一股白气袅袅而上,水气中一只白鹤扶摇而起,最后冲天而去,因此,他把这个茶叫做“白鹤茶”。又因为茶叶叶色金黄,形似黄雀的翎毛,所以别名称做“黄翎毛”。

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水,泡银针茶的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再来看看小说中的对话: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众人都知道,贾母是一位养生高手,自然也深谙茶道,“吃了酒肉”之后油腻太重,倘若饮了六安茶容易停食、闹肚子。所以,同样精于茶道的妙玉在旁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意思是告诉贾母这不是六安茶,您放心的吃吧,由此看来,这“老君眉”应该属于发酵的红茶或半发酵的乌龙茶中的一种,其品质特点是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在清代颇为时兴这种茶叶,所谓“老君”即“寿星”,因此时人又称此茶为“寿眉”。

“老君眉”是贾母最爱喝的养生茶。其实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每次贾母喝此茶时,都取用梅花雪水浸泡。此茶色泽鲜亮,香气高爽,其味甘醇,既养心又养生,所以成为贾母最喜爱的养生茶。妙玉为贾母一行人备下的“老君眉”,既有茶理上“吃油腻”不宜饮绿茶的原因,同时也有恭维、讨好“老祖宗”的心理,表现了这位“槛外人”不仅擅于茶道,而且也聪明乖巧,格外招人喜爱。

消食利尿除烦热,性温味香普洱茶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在《红楼梦》第六+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宝玉过生日,袭人晴雯她们想晚上给宝玉祝寿,林之孝家的来查夜,见宝玉还没睡觉,就让他早点儿睡。宝玉忙笑道:“妈妈说的是,我每日都睡得早,妈妈每日进来可都是我不知道的,已经睡了。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玩一会子。”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盅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说着,晴雯便倒了一碗来。在这儿宝玉撒谎说吃了面食,怕睡早了不消化,而林之孝家的说该喝些普洱茶,由此可见,这普洱茶有消食的作用。

普洱茶性味苦、甘,凉,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利头目,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之功,适用于热病烦渴,风热头痛,食积不消,小便淋涩等。据《太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普洱茶性温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相传在三国年间,武侯诸葛亮带兵出征孟获,途经西双版纳猛海南糯山,士兵因水土不服而生眼病,在山壑间东撞西碰。诸葛亮将手杖插入石头寨的地里,这时奇迹出现了:诸葛亮的手杖生根发芽长叶,成了葱绿的茶树,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原来此茶竟有明目之功!自此,南糯山上便有了茶树,所制茶叶便是普洱茶。

另有传说是这普洱茶普洱茶生于深山,而且茶树高大,山地地势险要,极难采摘。一天,一群采茶人结伙攀岩到茶山采茶,巧遇猴群骚扰,行进受阻。无奈之下这些菜茶人以石块扔猴群,猴群四散,立即似飞爬上茶树。采茶人见状继续用石块击打猴群,这下可把群猴激怒了,于是这群猴便用茶叶团来还击采茶人。只见猴子将茶叶采下放入口中润湿,掌压成团,随即扔下击打采茶人。菜茶人拾起茶团一看,这茶团紧密,茶香宜人,采茶人欣喜万分,继续来往还击,直至天黑,菜茶人收集到大量茶团。众伙下山返乡,个个如获至宝。茶团久放不见腐烂、霉变,一传十十传百,远近茶乡耳闻目睹,成为佳话。

不管这普洱茶是怎么出现的,其养生价值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除了直接饮用外,普洱茶还有其他的食疗方法,煮菜、熬粥,俱可养生。

用普洱茶5克,鹌鹑1只,老鸭l只,生姜、调味品适量。将普洱茶用沸水冲泡数次取汁。鹌鹑、老鸭去毛杂,洗净,与茶汁、生姜同放煲内,先用武火煲沸,然后改为文火煲熟,最后调入适量食盐、味精等。此汤名为鹌鹑茶鸭汤,可清热养阴,适用于糖尿病、肺结核等病症。

取麦芽30克,鸡内金10克,粳米50克,普洱茶叶5克。将麦芽、鸡内金、普洱茶叶水煎去渣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2次。此粥可健胃消食,适用于伤食泄泻等病症。

还有一药膳名为普洱茶排:取猪排骨500克,普洱茶叶10克,以及调味品适量。将排骨清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入滚水中略煮,然后捞出待用;大葱切成2厘米的小段;姜切片;大蒜去皮,用刀拍散。排骨放入锅中,加入普洱茶叶、蚝油、大葱、姜片、大蒜和开水适量,用文火将猪排炖熟,最后用食盐、味精调味即成。此药膳可开胃消食,适用于脾胃亏虚,纳差食少,脆腹胀满等症。

尤氏惜春吵完架,李纨劝解奉面茶

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尤氏和惜春吵完架,便从惜春处赌气出来,正欲往王夫人处去,跟从的老嬷嬷们因悄悄的道:“回奶奶:且别往上屋里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怕不便。”尤氏听了,便不往前去,仍往李纨这边来了。恰好太医才诊了脉去,李纨近日也觉清爽了些,拥衾倚枕坐在床上,正欲人来说些闲话。因见尤氏进来,不似方才和蔼,只呆呆的坐着,李纨因问道:“你过来了,可吃些东西?只怕饿了?”命素云:“瞧有什么新鲜点心拿来。”尤氏忙止道:“不必不必。你这一向病着,那里有什么新鲜东西?况且我也不饿。”李纨道:“昨日人家送来的好茶面子,倒是对碗来你喝罢。”说毕,便吩咐去对茶。由此段对话可以看出,这面茶原来和茶搭不上多少关系,算作是点心恐怕更贴切一些。

其实面茶是一种把黄小米粉为主料的粥。主要是把炒芝麻、麻油、麻酱、盐和黄小米粉煲成粥状物。是太原市、晋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的面类小吃,一般冬、春季食用最多。面茶还可加白糖制作成甜味面茶,一般常作为早点、夜宵。

制作这种面茶需要的原料有白面粉、芝麻仁、花生仁、豆腐干、核桃仁、食油、红枣、姜片、盐、味精等。

制时先把锅上火放入食油,油热后倒入面粉发、红枣、姜片,用小铲翻炒,略炒后再加入芝麻仁、核桃仁翻炒,待将面粉炒至黄色,有明显的炒面香味时,即可出锅,捡出红枣和姜片,留面粉备用。

接下来根据自己的食量取适量的炒面放入碗中,加入冷水搅成稀糊。豆腐干切成小片,花生仁用水泡发。将锅上火加入清水适量,然后放入少许食盐、味精、花生仁、豆腐干片,烧开后,将面糊倒入锅内,搅开后略熬片刻即成。

除了上述的面茶之外,老北京的面茶也十分有名。老北京面茶颜色鲜黄,质地细腻,味道香浓,是一道非常可口的风味小吃。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民间有诗云:“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老北京喝面茶十分有讲究,不用筷子,也不用勺子,应该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其风味满嘴留香。

老北京制作面茶需要的材料有小米面或糜子面、芝麻酱、香油、芝麻、咸盐等。首先用擀面杖把芝麻碾碎,然后放入少许咸盐拌成芝麻盐。然后在芝麻酱中倒入少许香油,这样做的原因是芝麻酱很干,这样经过香油的稀释,味道会更加的香浓。

接下来把适量的小米面或糜子面倒入锅中,用少许的凉水调成面糊,等到面糊调匀后再根据您所需要的量加水,这儿需要注意的是所加之水一定要用凉水。接下来就可以上火熬制了,熬的时候要不停的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粘锅。等到快开锅时改小火接着熬,用小火熬制的时间可以稍长些,不过仍然需要不停的搅拌。等到面茶熬的十分粘稠,而且又很容易倒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关火了。

最后在盛入小碗的面茶上浇上一层芝麻酱,再在芝麻酱上撒上一些芝麻盐,这样一碗地道的老北京风味面茶就做好了。

真者甘香而不冽,太和之气龙井茶

在《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中,宝玉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吩咐紫鹃道:“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这龙井茶,出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故名龙井茶。古人曾言:“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龙井茶向来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闻名于世,自宋代以来一直为皇室的贡品,是我国绿茶中的绝品。

关于龙井茶,民间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举行一年一度的蟠桃大会,各地神仙都应邀赴会。大会上仙乐飘飘,神童仙女,奉茶献果,往返不绝。这时一位粗心的地仙不留神将茶盘端歪了,一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尘世间去了。这地仙惊得魂出窍,脸煞白。这时,好心的吕洞宾忙接过地仙的茶盘,把仅有的七杯茶分给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着,吩咐地仙说:这儿我暂时替你照应着,你快下去找茶杯吧。”地仙非常感激,道谢后就走了。

地仙下到凡间,落到了杭州,摇身变成一个和尚,四处寻找茶杯。这天,他看见有座山象只狮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间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门口坐着一位八十多岁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这儿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听先辈说,有天晚上,突然从天上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赶紧四下一看,忽然他眼睛一亮,那不是我落下的茶杯吗?

原来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有根蜘蛛丝晶莹闪亮,从屋檐边直挂到石臼里。地仙明白了,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说:“老施主,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根绳子捆住才好拎走。地仙刚离去,大娘心想,这石臼儿脏呢,怎么沾手呀!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长着十八棵茶树的地里,又找块抹布来指揩干净。没想这些动作惊动了蜘蛛精,蜘蛛精还道有人来抢他的仙茗呢!一施法,将石臼打入了地底深层。等地仙带着绳回转一看,石臼已经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

后来,被打入地下的茶杯成了一口井。后来又有一条龙来吸仙茗,待龙飞走后,留下一井水,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了。而老大娘茅屋旁的十八棵茶树经过仙露的滋润,长得越来越茂盛,品质超群。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一天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茶树前,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

其实,太后也没什么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

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几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就传出来了。

第四章 药物养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同类推荐
  • 美丽女人的贴身保养秘籍

    美丽女人的贴身保养秘籍

    读过这本“秘籍”,你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20到40岁的女性都将是本书的受益者。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聊一聊怎么吃得美味、吃得健康,你还会获赠好多美颜瘦身的饮食小秘方! 20到40岁的女性都将是本书的受益者,在这本“秘籍”中你会知道怎样才算吃得美味、吃得健康,会获赠全面细致而又实用的美容护肤知识,会得到女性健康、卫生、睡眠、工作、生活和穿着打扮等全方位的保养“小贴士”,还会一同学习和分享作为女人的小秘密,聊聊女人一生中的重大转折和蜕变:如何作好孕妈妈。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本书深入挖掘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对成为后代中医养生最基本理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神合一”、“因人施养”等养生原则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同时结合当今中国人的生活特点,介绍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医养生实用方法,以帮助读者切实掌握补足阳气的方法、不同体质的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四季养生法、经络养生法、情志养生法、饮食养生法、阶段养生法、女人养颜秘方、中医自然疗法、诊病秘法等。此外,本书几乎囊括了所有从《黄帝内经》衍生出来的养生方法及理念,诸如华佗、孙思邈、朱丹溪、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养生精髓,以及众多当代国医大师的养生绝学。
  • 治病小秘方

    治病小秘方

    养肾、补脾、美颜……怎么吃?咳嗽、便秘、失眠……怎么治?《治病小秘方》遵循“撷取精华,重在实效,操作简单”的原则,共收集古今名家和民间秘方约200首,以科为纲,以病统方,以方为主。全书包含“发热”、“咳嗽”、“咯血”、“呕吐”、“呃逆”、“胃痛”、“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便血”、“头痛”、“眩晕”等部分,介绍了相应的治病小秘方,熟知这些秘方,可保身体健康。
  • 保健,食物中来

    保健,食物中来

    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保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问题。只有在生活中根据各自体质的不同,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锻炼的方法,才能促进和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所谓通过合理的饮食来促进和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就是在传统中医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利用食物来营养身体,确保健康,以达到延年益寿或者辅助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说得更为具体一些,就是充分利用我们每日所食用的各种食物,按照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原则,通过科学的调配与合理的烹调,使饮食成为我们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新版)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新版)

    本书遵循“上医治人”的中医观点,列出了18类62种经典中成药,这些中成药都是出自中医典籍,由历代名医精心创制的经典药方传承演化而来,已经使用了成百上千年。《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针对现代人经常罹患的疾病,如头痛、感冒、上火、便秘、腹泻、胃痛、肥胖、肾虚、失眠、痛经等,解析如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来进行日常的自我治疗与保健。同时为那些被我们用反、用窄、用歪了的中成药正名,纠正日常生活中的用药错误。让那些被“埋没”的古代国医经典换上新装,继续为今人所用,发挥它们的神奇魅力。
热门推荐
  • 暗血行者

    暗血行者

    命运的号角已经吹起,黑暗之门后面是什么样的世界?巫师的魔法,魔兽的怒吼。杀戮和吞噬,到底什么才是活下去的意义?
  • 守藏(下)

    守藏(下)

    故事在国民党军官、地下革命者、文物专家等等人物的理想和信念中展开,不同位置的人拥有着不同的理想和信念,这种价值观的碰撞十分精彩。《守藏(下)》以“视国宝为生命”的守典精神,以保护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宏大的理念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弘扬了中华文化,传递了对国宝价值的认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读者讲述了一段不能遗忘的历史。
  • 老春水

    老春水

    《世说新语伤逝》载:“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每读这段,都确信自己亦难脱情之所钟范畴。流行歌曲里的“忘情水”,是不可能取来的,即便有,我也不会喝。在春光春色春水里,让我的情感涟漪至老不绝吧!写文章,需要用情,但最忌滥情。为文时,控制感情,少用形容词,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春水可以晃动荡漾,但不能泛滥,泛滥即成灾害。文字亦然。那么,就认认真真听天由命地生活,小小心心克制冷静地用情。春水无尽,长流到老。
  • 爱你的时光很长

    爱你的时光很长

    你听说过牧师与上帝的故事吗?牧师一辈子都信仰上帝,在洪水来的时候,他坚信上帝会来救他。第一次,邻居为他送来了木头漂板,但是他拒绝了,他坚信上帝会来救他的。第二次来了一个划船的人,要带他走,他也拒绝了,坚信上帝会来救他的。后来他终于淹死了,见到上帝才知道,两次可以生存的机会,就是上帝制造的,而他选择了放弃。深陷泥沼的人,等待救赎。然而第一次她选择了推开,但是第二次她想给自己一次机会了。
  • 蜀山魔门正宗

    蜀山魔门正宗

    蜀山有玄门正宗,一家独大。主角修炼的是魔门正宗。…………群号:紫云宫22117110。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赐我一颗星

    赐我一颗星

    一妖人眼,一对灵耳,一双佛手,一具魔人体,一仙人腿,一人心,至尊最重要的东西,她都拿来,只为一人。有一个声音,你是他喜欢的人,你要守护他们,不能一直做错事,你也可以是好人。仿佛又有另一个声音,他们该死,这是你的使命,你就是坏人生生世世都是。这本是一个劫。他们几人必须经历的,几个世界来回穿梭换转,一世世的情怀只为这一世。他们都是带着任务的,有着使命的他们本都是为了他们两个存在的。身边质疑的声音,你们是不会在一起的。可是我夺来这些,身历几世,却只是为这一世,我只是希望和他在一起一世。-戴小小那个傻丫头,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敢做,我会为她承下所有过错,即使是我的所有,我们注定不能在一起的。-白星
  • 在修仙女界的日子

    在修仙女界的日子

    一不小心,跌进了井里,噫!噫!噫!天上有仙女在飞。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一夜王妃

    一夜王妃

    因势力弱,她被迫代替姐姐和亲。在仅余的能力下她唯一的要求是不嫁进宫中,不愿走母妃当年惨死后宫中的路。却想不到皇兄为她安排的竟是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恶魔王爷。新婚之夜,他演泽温柔,宠溺一夜,没想到温存没散之时却给她一个不洁之罪,废她王妃之位。她个性骄傲,从不知何为认输,凭着公主的傲气与他周旋,坚持着自己的王妃身份,在他的府上自居女主人,却不知最终等她的是真情还是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