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1600000010

第10章 绚丽茶文化,起源于中华

先从茶具说起

喝茶自然离不开茶具,从茶艺欣赏的角度说,美的茶具比美的茶更为重要。早期茶具多为陶制。由于当时社会物质文明极其贫乏,因此这些茶具是一具多用。直到魏晋以后,饮茶才被看作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和表达志向的手段,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茶具才从其他生活用具中独立出来。

唐代,我国茶的生产进一步扩大,饮茶风尚几乎遍及全国。这时出现的瓷器茶具有“南青北白”的特点。越窑青瓷代表了当时南方的最高水平,生产的茶碗器形较小,器身较浅,器壁成斜直形,适于饮茶。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生产的茶碗,较厚重,口沿有一道凸起的卷唇,与越窑所产的茶碗有着明显的区别。

到了宋代,陶瓷工艺进入黄金时代,最为著名的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因此,宋代茶具也独具特色。宋代,茶除供饮用外,更成为民间玩耍娱乐的工具之一。因此又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

在元代,散茶逐渐取代团茶。此时绿茶的制作只经适当揉捻,不用捣碎碾磨,保存了茶的色、香、味。

明朝的时候,叶茶全面发展,在蒸青绿茶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晒青绿茶及炒青绿茶。茶具亦因制茶、饮茶方法的改进而发展,出现了一种鼓腹、有管状流和把手或提梁的茶壶。茶文化中的紫砂壶便是这个时代产生的,一出现便牢牢的占据了“茶具之首”的位置。紫砂壶的造型古朴别致,经长年使用光泽如古玉,又能留得茶香,夏茶汤不易馊,冬茶汤不易凉,而壶上名家的字画更是会让人爱不释手。

直至清代,我国六大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及黑茶都开始有了各自的地位。在茶具方面,宜兴的紫砂壶、景德镇的五彩、珐琅彩及粉彩瓷茶具的烧制迅速发展,在造型及装饰技巧上,也达到了精妙的艺术境界。清代除沿用茶壶、茶杯外,还常使用盖碗,茶具登堂入室,成为一种雅玩,其文化品味大大提高。

而《红楼梦》也正是出现在这个时代。在荣国府内,有专司供茶的茶房;有煎茶用的“茶吊子”、“风炉”;有端茶用的“茶托”、“洋漆茶盘”;盛茶用的“茶碗”、“盖钟”,以及洗涤用的“茶筅”,漱口用的“盂”……。由此可见这个贵族之家对饮茶的重视程度。

在《红楼梦》中,讲妙玉时对茶具的描述十分细致。茶盘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盖钟是“成窑五彩小盖钟”;盖碗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这三样茶具,都非常名贵,而且年代久远,即使在清朝也算得上是文物了。不仅如此,待妙玉领宝钗、黛玉到耳房内吃体己茶时,拿出了更为珍贵的茶具。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这是晋朝的文物,王恺是晋代著名的富豪,苏轼又是北宋著名大文豪,仅这两个名字就价值连城。这杯茶递给宝钗。给黛玉的那个茶杯也是珍贵异常。给宝玉的是自己日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贾宝玉还很不满意,称之为俗器。妙玉马上反驳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由此可见,妙玉的出身也非同寻常。

时至如今,人们泡茶所用的茶具更是种类繁多。除了前面提到的陶茶具、瓷茶具、紫砂茶具、玉石茶具外,还有以石做成的石茶具,以竹木雕成的漆器茶具,以金银制成的金银茶具,以玻璃制成的玻璃茶具,以塑料压制的塑料茶具,以及涂有搪瓷的搪瓷茶具等等。

对于一组茶具来说,又细分了茶则、茶漏、茶匙、茶船、茶海、茶盘、水盂、涤方等,它们除了有自己的名字以外,而且还各司其职。茶则为取茶时用,并有量度份量的作用;茶漏置于壶口,帮助放置茶叶;茶匙可以将茶叶扫放于茶壶、茶盏,并可用末端清理淤塞的壶咀;茶船用来摆放茶壶或茶盏,盛载泡茶时多余的水;茶海的目的是为了平均茶汤的浓淡;茶盘用来奉茶,便于捧托;水盂用来贮放废弃的水或茶叶;涤方又叫“茶巾”,用来揩抹泡茶时溅溢的茶水。

古今制茶之方

茶的制造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对于讲究品茗的人而言,制茶最重要的条件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只有这三者充分配合,才可制出高品质的茶叶。这儿所谓的“天时”指的是气候,茶树性喜温暖多雾的天气,平均温度以十五度到二十度最为理想。“地利”指的是土质,茶树生长的最佳场所是高岩峭壁,终年饱受云雾滋润,所以茶树一般都生长在山坡地。而“人和”就是栽培技术与制茶技术。

对于制茶而言,在《茶经》中,把团茶的制造方法分为采、蒸、捣、拍、焙、穿、藏等七步骤。茶叶的采摘约在二、三月间,若遇雨天或晴时多云的阴天都不采,一定等到睛天才可摘采,茶芽的选择,以茶树上端长得挺拔的嫩叶为佳。好品质的茶树多野生于奇岩峭壁上,为了采得佳茗,经常要跋山涉水,承受体力的劳累。

采回的鲜叶放在木制或瓦制的蒸笼中蒸熟,在趁其未凉前,尽速放入杵臼中捣烂,捣得愈细愈好,之后将茶泥倒入垫着表面光滑绸布的茶模中。模一般为铁制,木模则较不常用,模子有圆、方或花形,因此团茶的形状有很多种。

接下来将茶模固定,然后开始拍打茶泥,使其结构紧密坚实不留有缝隙,等茶完全凝固,拉起绸布即可轻易取出,然后更换下一批茶泥。凝固的团茶,水分并未干燥,应先置于竹篓上透干。

团茶的水分若未干,易发霉,难以存藏,所以必须焙干以利收藏。透干后的团茶,先用锥刀挖洞,再用竹签将已干的茶穴打通,最后用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放在木架上焙干。

最后是将焙干的团茶进行贮藏。这是件重要的工作,若收藏不当则茶味将大受影响。这时以竹片编成,四周半糊上纸的青器便是用来贮茶的最好工具了,此器皿中间设有埋藏热灰的装置,可常保温热,在梅雨季节时可燃烧加温,防止湿气霉坏团茶。

到了宋代时,制茶的方法又更为精细,品质也更加提高,此时的团茶的制法分为采、拣芽、蒸榨、研、造、过黄等七个步骤。这时由于贡茶的大量需求,所以专门有一批担任采茶工作的采茶工。采茶要在天明前开工,至旭日东升后便不适宜再采,因为天明之前未受日照,茶芽肥厚滋润。如果受日照,则茶芽膏肤会被消耗,茶汤亦无鲜明的色泽。采茶宜用指尖折断,若用手掌搓揉,茶芽易于受损。

采茶工摘的茶芽品质并不十分齐一,故须挑拣,如茶芽有小芽、中芽、紫芽、白合、乌带等五种分别。将采回的茶芽先蒸熟,浸于水盆中只挑如针细的小蕊,制茶者称之为“水芽”,水芽是芽中精品,小芽次之,中芽又下,紫芽、白合、乌带多不用。如能精选茶芽,茶之色、味必佳,因此拣芽对茶品质之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采回的茶芽多少沾有灰尘,最好先用水洗涤清洁,等蒸笼的水滚沸,将茶芽置于蒸笼中蒸。蒸茶须把握得宜,过热则色黄味淡,不熟则色青且易沉淀,又略带青草味。

蒸熟的茶芽谓“茶黄”,茶黄须淋水数次令其冷却,先置小榨床上榨去水分,再放大榨床上榨去油膏,榨膏前最好用布包裹起来,再用竹皮捆绑,然后放在榨床下挤压,半夜时取出搓揉,再放回榨床,这是翻榨,如此彻夜反复,必完全干透为止,如此茶味才能久远,滋味浓厚。

接下来就是研茶。研茶的工具,用柯木为柞,以瓦盆为钵,茶经挤榨的过程,已干透没有水分了,因此研茶时每个团茶都得加水研磨,水是一杯一杯的加,同时也有一定的数量,品质愈高者加水愈多杯,研磨愈多次茶质愈细。

研过的茶,最好手指戳荡看看,一定要全部研得均匀,揉起来觉得光滑,没有粗块才放入模中定型。入模后随即平铺竹席上,然后过黄。所谓“过黄”就是干燥的意思,其程序是将团茶先用烈火烘焙,再从滚烫的沸水撂过,如此反复三次,最后再用温水烟焙一次,焙好又过汤出色,随即放在密闭的房中,以扇快速煽动,如此茶色才能光润,做完这个步骤,团茶的制作就完成了。

品茶先品水

善于品茶的人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可见水对于茶的重要作用。水质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水质的好坏影响到茶的色、香、味的优劣。古人对水的品格一直十分推崇,认为只有精茶与真水的融合,才是至高的享受,是最高的境界。因此历代品茶人对于取水一道,颇有讲究,有人取“初雪之水”、“朝露之水”、“清风细雨之中的无根水”,有人则于梅林中取花瓣上的积雪,化水后以罐储之,深埋地下用以来年烹茶。

那么,烹茶所用之水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水质呢?北宋苏东坡在《汲江煎茶》一诗中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宋代唐庚在《斗茶记》中讲道:“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写道:“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由此可见,这试茶的水品,首先要讲究一个“活”字。

北宋蔡襄所著《茶录》中认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味美者曰甘泉,气氛者曰香泉。”明代罗癝在《茶解》中强调:“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由此可见,这烹茶之水还需一个“甘”字。只有“甘”茶才能够出“味”。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所列的漉水囊,其作用是过滤烹茶之水,使水变得清净。宋代的“斗茶”,强调茶汤以“白”取胜,更是注重“山泉之清者”。明弋熊明遇用石子“养水”,其目的也在于滤水,由此可见,水质需“清”也是烹茶之水所必备的。

清代的乾隆皇帝一生塞北江南,无所不至。他一生爱茶,是一位品泉评茶的行家。据清代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中的记载,乾隆每次出巡,常喜欢带一只精制银斗,“精量各地泉水”,精心称重,按水的比重从轻到重,排出优次,定北京玉泉山水为“天下第一泉”,作为宫廷御用。由此可见烹茶之水还需突出一个“轻字”。

如此种种,足以见得中国茶道在品水方面学问的博大精深了。对于烹茶所用之水,古人首选山泉之水。这类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微量元素。这些经过砂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净晶莹,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好的发挥。

另外,古人对雪水和雨水也倍加推崇。古人称雪水与雨水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元代谢宗可的“夜扫寒英煮绿尘”,清代曹雪芹的“扫将新雪及时烹”,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至于雨水,一般说来,会因时而异:秋季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所落之雨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时节天气沉闷,阴雨绵绵,水味“甘滑”,较为逊色;夏季之雨,雷雨阵阵,飞沙走石,水味“走样”,水质不净。但无论是雪水或雨水,只要空气不被污染,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的,是沏茶的好水。

对于常人来说,更多的还是选用江、河、湖水来烹茶。这类水属于地表之水,含杂质较多,浑浊度较高,一般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的好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讲到:“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人们泡茶大多选用自来水。这种水含有消毒的氯气,在水管中滞留较久的,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因此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贮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由此可见,选用纯净水来泡茶相对来说应该是最好最方便了。采用多层过滤和渗透技术,可将一般的饮用水变成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用这种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彻,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的品牌很多,此外还有各类质地优良的矿泉水,这些都是泡茶的好水,因此我们也就不必再为用什么水来泡茶而伤脑筋了。

烹茶饮茶的艺术

怎样泡出一杯好茶,清朝钱椿年所著《茶谱》中提出的“煎茶四要”就十分简洁实用。所谓“煎茶四要”,是指选择好水、洗茶、候汤与择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这样才能保存茶的精华;茶瓶宜选小点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

由此可以看出,要泡出一杯好茶,首先就要对泡茶用水进行选择。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一是甘而洁,二是活而鲜,三是贮水得法。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来源可分为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自来水有时使用过量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可先将水贮存在罐中,放置二十四小时后再用火煮沸泡茶。水的硬度和茶水的品质关系密切,软水易溶解茶叶有效成分,故茶味较浓。因此泡茶宜选软水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要享受茶艺之道,对泡茶的器皿也要进行讲究。古代茶之器皿很多,陆羽在其《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二十九种器皿。而如今的茶具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东北、华北一带,多数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江南一带,普遍爱好喝绿茶,多用有盖瓷壶泡茶。福建、广东、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特别喜爱乌龙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区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组成。喝西湖龙井等名绿茶,则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品饮名绿茶和细嫩绿茶,无论使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否则,大热量容易使茶叶烫熟。

泡茶时对于茶叶的用量也要掂量准确。由于茶叶的种类繁多,因此泡茶时茶叶用量各有不同。考虑到泡茶用具的大小和饮茶者的习惯。冲泡一般红茶、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一比五十或一比六十,即每杯放三克左右茶叶,加沸水一百五十至二百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每杯放茶量五至十克,如用茶壶冲则按茶壶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比例,投入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或更多。

对于泡茶水温的掌握因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八十度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因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饮泡各种花茶、红茶、中低档绿茶,则要用九十至一百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茶叶中有效成分析出少,茶叶味淡。冲泡马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粗老,必须用一百度的沸滚开水冲泡。

而茶叶冲泡的时间与茶叶种类、用茶量、水温和饮茶习惯都有关系。一般来说,红、绿、花茶,冲泡次数通常以三次为佳。乌龙茶因冲泡时投茶量大,可以多冲泡儿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包装成的袋泡茶,由于易于浸出,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

对于四季喝茶的安排,我们可以因季节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茶叶。一般认为,红茶是热性的,绿茶是凉性的。绿茶比红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味较苦涩。因此春、秋季喝花茶,性温而芬芳;夏季喝绿茶,或在绿茶中添加几朵菊花、金银花,或滴几滴柠檬汁、薄荷汁,更能增加清凉消暑的作用;冬季喝加糖的红茶或牛奶红茶,具有养胃、暖身的作用。

饮茶与中医的养生之道

饮茶之所以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时尚,其起因还是源于茶的药用价值。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开始,茶叶仅仅是一种治病的药物,由生嚼到煎煮成汤液饮用,逐渐行成了饮茶和茶疗的养生之道。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对茶有这样一个评论,他说茶治便脓血甚效,意思是说你要是闹肚子,拉脓拉血,那么喝点茶就没事了。还有三国的名医华佗,他当时就讲了“苦茶久食益思意”,意思是说常喝茶能够振奋精神,加强你的思维。梁代名医陶弘景,他也提出了一句话,说久喝茶可以轻身换骨。唐代的大医学家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写到了这么一句千古传颂的话,说是“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意思是所有的草药都只能治与之相关的一个病,而茶却是什么病都能治。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对茶的功效讲到,茶能治热毒下痢,同时还能治腰疼难转。元朝的《饮善正要》一书中对于茶的描述是,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咳利小便,消食下气。

除了以上所述,我国还流传着许多以茶治病的美丽传说。相传在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就采集了一盒茶叶装入锡盒,准备进贡给皇上。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而这茶就是现在产于武夷山的“大红袍”了。

还有产于安徽休宁县松罗山的松罗茶。传说在明太祖洪武年间,松罗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香客来到庙堂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三日后香客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香客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这种茶三盏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点种上茶树,不久,果然发出的茶芽清香扑鼻,便起名“松罗茶”。二百年后,到了明神宗时,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痢疾,人们纷纷来让福寺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方丈便给来者每人一包松罗茶,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两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研碎吞服,两三日也愈。果然,服后疗效显著,制止了瘟疫流行。从此松罗茶成了灵丹妙药,名声大噪,蜚声天下。

这些传说到今天依旧如此动人,茶能养生治病已是所有人的共识。茶中的芳香物质能够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提神醒脑;茶中的有机酸和维生素能够促进唾液的分泌,达到生津止渴的效果;饮茶能够保证人体摄取大量的水分,可利尿消疲,防治便秘;茶叶中的含氟物质能够健齿防龋,此外,茶还能够帮助人体消化,能清心明目,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能排除人体毒素,能延缓衰老,如此种种,都表明茶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一杯清茶,一缕幽香,养生竟因茶而变得如此简单。

同类推荐
  • 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全书分为五章,分别从女人的心绪、颜面、身形、疾病、特殊时期(经期、孕期)五大方面出发,展示了女性身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女性在美容保养方面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和容易走入的误区,从专业角度指出众多流传甚广的美容方法的本质,辨别那些所谓新技术、新产品的圈套。并深入剖析问题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调理建议和具体的保健方案,不但包括大量的内外兼修保养方法,还有许多简单有效的养颜祛病食疗方,实用、简便、易操作。
  • 中老年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中老年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人类不断追求长寿的同时得要注重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健康的长寿。但是,怎样才能健康。怎样才能使中老年人做到健康活过百岁,确实是广大中老年朋友需要了解的问题。了解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学习保健的方法和切实遵循长寿之道。本书意在传播科学的中老年保健理念,揭示如何优化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奥秘。紧密结合现代老年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常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和困惑,全面而又系统地介绍了作为一名现代老人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科学知识和有效应对办法。
  • 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

    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

    清朝的中医养生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这些进步与发展也被体现在了《红楼梦》之中。《红搂梦》中所提到的每一个病例与治疗方案,都是值得我们去推敲的。编者基于多年来在养生之道上的探索,对《红楼梦》中包含的养生理念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以全新的视角通过饮食养生剖析了红楼梦中人的性格,对《红楼梦》的家庭关系、行为处事以及故事脉络进行了分析。《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从《红楼梦》中介绍的各种膳食、茶饮、中成方、生活习惯等入手,并联系不同人物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让读者在细品名著的同时增长了养生知识。
  • 这样做不失眠

    这样做不失眠

    在许多城市,超过70%的人在零点以后才人睡。只要你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早晨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大多数人都在打瞌睡,这说明他们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消耗。长此以往,人身体的能量就会被透支,免疫力就会下降,各种疾病就会悄然来袭,因此,大家要尽可能保证睡眠时间,不要给健康留下隐患。
  • 健康快乐才是福:老爸老妈不生病的智慧

    健康快乐才是福:老爸老妈不生病的智慧

    本书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中老年人群,对其身心和健康状况给予全面的关注,并从疾病预防、饮食、运动、起居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出发,为中老年人量身定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健康快乐养生计划。愿这套计划陪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晚年时光,让您晚年生活更加优质、美好!
热门推荐
  • 万界酒店

    万界酒店

    小小工作者的YY沉溺在自己世界中的我!有工作可能不会按时更新!
  • 读书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读书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如何读书,如何培养读书能力,并列举了一些名家作品。
  • 紫玉鸾佩

    紫玉鸾佩

    公子,前些日子我去了杭州城,到时阴雨绵绵,若你在我身边,想来也会吐槽“这天气不好,不适合游玩”,但我瞧着游玩的人仍是很多,有二三知己结伴同行的,也有红男绿女打情骂俏,一同游玩的。但我却心心念念想着你,也顾不上美景了。不知您旧疾如何了?有没有按时服药?我想我大抵是喜欢上你了,也说不上这是什么样的情愫,但总觉得和其他我所喜欢的比起来,公子您绝对是排第一的!你知我不怎么会表达,从别处寻了句话送予你,“这个星球偶尔脆弱/而我也偶尔/想与你沉没”,知晓公子志不在此,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未来可期。
  • 北纬三十度之神秘地带

    北纬三十度之神秘地带

    为什么在北纬30度线上屡屡发生神秘事情,为什么北纬30度线上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神秘地带,为什么传说集齐13个水晶头颅就可以知道宇宙的奥秘,地球上真的出现过十二世文明码?为什么地外生命频频造访地球?
  • 职场的重要定位

    职场的重要定位

    我们每个人在步入社会后都会有选择职业的困惑,不知道哪一种职业最适合自己。一个青年如果整日无所事事,没有正当职业,那么他的生命也将没有价值了。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这份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利于社会,是否妨害别人的某些权利。
  •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夺宫》是《康熙大帝》的第一卷。描写康熙八岁即位后,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与辅政大臣鳌拜集团的篡位阴谋作斗争的故事。 康熙年幼时异常聪颖,曾拜落第举人伍次友为师,学习封建统治本领。在太皇太后孝庄和侍女苏麻喇姑的支持、帮助下,康熙团结了一批在圈地中破了产的中、下层地主和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拥帝派的拱卫力量。经过多次较量,他终于在十五岁时,智擒了鳌拜,巩固了帝王权力,为清王朝的振兴打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 仙魔在天

    仙魔在天

    天地初始时,仙界、魔界、妖界、人界、冥府纷呈而立,又彼此贯通,人和妖均可飞升成仙,仙又会被贬为人或堕入魔道。如被贬为人,则在凡间历尽千辛,身死后魂归冥府,清算罪孽,受那轮回之苦;而一旦从仙神堕入魔道,则永世为魔,永失仙神之金甲羽翼,永受四界冥顽业火的炙烤,直至神魂消弭,永陷沉眠。于是,那些堕入魔界的魔物们为了不陷入无知无觉的沉眠,或者为了有一天能如重生般觉醒,重握天地间无上的法力,成为超越仙神的存在而做着法门繁多的尝试。而这一天,终于来临……
  • 腹黑娘亲耍大牌

    腹黑娘亲耍大牌

    她是现代穿越女一枚,让人闻风胆的金牌杀手。一穿越未婚未嫁便成了娘亲!他是贵人临终托孤的遗腹子,三岁会吟诗四岁会舞剑,简直奇才!天才儿子离奇身世为她惹来麻烦重重,可定睛一看,有点不对,是麻烦但全是美男啊!那个比明星还帅还高冷的美男对她说了什么,愿意做孩子的爹?她嗤之以鼻,“呸,和我抢儿子你还太嫩了!”
  • 快穿之在每个世界当学霸

    快穿之在每个世界当学霸

    【你是无意穿堂风,偏偏孤倨引山洪】姚菲意外死亡后绑定了一个打脸系统,系统自称编号v587,要带她拳打女主脚踢女配拿下男主走上人生巅峰。姚菲为了活命没得拒绝。第一个世界,她是男主女主和恶毒女配的同班同学,路人甲级别炮灰一枚。系统激动得嗷嗷叫:我来开金手指!盛世美颜给你!万人迷光环给你!妖妃冲呀!让那个男主为你晕头转向!跪地求你爱他!姚菲:都拿走,不要!v587:那你凭什么走向人生巅峰!姚菲: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只要无愧于心,人生处处是巅峰!——v587:你有女主美吗?你有女配多才多艺吗?你有那谁谁善解人意吗?学习再好,书本能陪你过一辈子吗!姚菲:活到老学到老!v587:啊呸!——男主:你认真学习的样子真美,我想和你谈恋爱。姚菲:不,你不想。(把全套五三塞他怀里)姚菲:再说一遍,你想干什么?男主:我想和你一起学习(绝望的痛哭)。——姚菲:你的口号是什么?v587:嘤嘤嘤,学习使我快乐!——姚菲: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众人:姚菲说得对!——这就是一个女主沉迷学习不可自拔、成为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所有人都爱她、于是和她一起沉迷学习的励志故事。——【1v1,双洁】
  • 邪王独宠:萌妃不好惹

    邪王独宠:萌妃不好惹

    在他们两情相悦之时,他的另一个身份将他们间的“距离”拉的更远了,远的让她遥不可及,王妃的阻挠,太后的赐婚,对方是丞相之女,身份是如此的尊贵,他若抗旨,关系到整个王府的存亡,不得已,她说出了违心的话语,伤害他的同时更是伤了自己,鬼门关走了一遭,在她感到异常的彷徨,后悔之时,他已然奉旨娶了丞相之女为妻,为了留在他的身边,对于她各种凌虐,陷害,她选择一忍再忍,只是让她想不到的是,他却信了,还因此要和她断情,雪上加霜的是,和她情同姐妹的她因为嫉妒,联合外人对付她也就算了,还害死了她们共有的好姐妹,面对他的无情,姐妹的背叛,伤透心的她......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