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8000000010

第10章 闻鸡起舞(1)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处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司马睿逃到建康建立了东晋王朝。

在东晋王朝中有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人物——祖逖。每天早晨,当雄鸡开始报晓的时候,祖逖就起来,到院子中去练习武艺。他的同伙问他:“你为什么每天起那么早练习武艺啊?”祖逖说:“国家现在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我们的同胞正在北方遭受苦难,我要抓紧时间练习武艺以后为国出力。”

以东晋的统治者司马睿为首的皇室和大官僚们却满足现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南方的统治上。祖逖看到国家危难,对司马睿等人的苟且偷安十分不满,就自告奋勇,请求朝廷准许他招兵买马,北伐收复失地。在人民强烈的要求下,朝廷迫不得已,只好给了他一个奋威将军的空名头,1000人的粮食和3000匹布,其它物资什么也没给他。即便这样,祖逖仍然怀着满腔热情,在公元313年8月渡过长江北伐。当船划到江中心的时候,祖逖慷慨激昂地对部下起誓:“我如果不能收复失地、胜利回来的话,就像江水一样有去无回!”士兵们都被他的豪言壮语感动了,决心跟随祖逖北伐到底。

祖逖的军队由于得到北方人民的支持,收复了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地区。当时长江以北还有许多汉族地主武装,这些人各自为政。祖逖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加以收服,有的就坚决打击。公元319年,陈留地方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祖逖决定讨伐陈川,把陈川打得大败。经过几年艰苦斗争,祖逖基本上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

祖逖在北伐过程中,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就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朴素节约。他亲自组织人民参加农业生产,对有功劳的士兵无论功劳再小也给予奖励。北方的老百姓都很支持祖逖。当祖逖再次出征的时候,一位老人端着酒为祖逖送行,可见老百姓是非常爱戴祖逖这支队伍的。

正当祖逖继续北伐,准备进攻河北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司马睿却对祖逖产生了怀疑,担心祖逖的力量过分强大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派人把祖逖收回的州县都控制在手里,借以牵制祖逖的势力。这时,祖逖听到朝廷内部大臣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有爆发内乱的危险,忧愁过度,一下子病倒了。不久祖逖在忧愤中死去。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统一祖国的北伐,但使东晋的统治得到了巩固,他“闻鸡起舞”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人,当他将自己的情怀转化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时,它所产生的力量将会出乎你的预料。所谓“多难兴邦”便是如此,只有奋发向上,国家才可强胜,而苟且偷安则可亡国。

书法换白鹅

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因与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今浙江绍兴)。精工书法,早年从卫夫人学习,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妍美流便的新体。

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八,这一天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王羲之和他的朋友谢安等人说说笑笑地来到了会稽山的兰亭,他们一起吟诗作对,举杯畅饮,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干了几杯之后,王羲之已经有些醉了,这时他的朋友谢安对他说:“今天景色怡人,大家玩得这么高兴,你可要写一篇字来助助兴?”王羲之正有此意。他拿起笔,兴致勃勃地挥毫疾书,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共28行,324字,全文用行书写成,成为历代书法家认可的行书的绝代佳品。王羲之也被称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吸取了汉魏以来许多书法家的精华,摆脱了前人的束缚,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人们常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形容他的字。

王羲之的书法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和他从小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据说他7岁的时候就非常喜爱写字,平时在他走路的时候心里都在想着字体的结构、笔势和如何下笔收笔。想着想着,手指就不自觉地在衣服上比划着,天长日久,连衣服都被划破了。这个传说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形象说明了王羲之刻苦学习的精神。

王羲之出名以后,很多人都想得到他的字。相传,在山阳地方有一个道士,很想求王羲之给他写一本“黄庭经”。他早就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只是担心王羲之不会答应。后来,他听说王羲之平常最喜欢鹅,就特地养了一群十分逗人喜爱的白鹅,以便见机而动。终于有一天,王羲之坐着船路过那里,当他看到河里一群美丽的白鹅在游动,心里说不出的喜爱。他停下船,看了又看,一直也不舍得走开。于是他找到道士,要求道士把鹅卖给他。道士说:“这么好的鹅我是不想卖的。不过你要是能给我写一本经书,我就把这些鹅送给你。”王羲之一听,马上答应了,当即兴致勃勃地用了半天时间写了一卷楷书“黄庭经”交给道士。道士把那一群鹅装在了笼子里,让王羲之随船带走了。这个故事就是人们后来传颂的“书法换白鹅”。

如果你富有天资,勤奋能帮助你更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奋也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天才的力量有时也比不上勤奋的力量。因此,只要你足够努力,相信不远的将来,成功也会光顾你。

囊萤映雪

东晋名臣车胤从小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不能在晚上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真得好像一盏灯笼似的。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成为一代英才。

晋朝还有个叫孙康的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忽然灵机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于是他倦意顿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被雪映的,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跺跺脚,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故事联系起来,便成了“囊萤映雪”这个成语。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金牌和花环从来就不是守株而获的兔子;骄傲和自豪也不是漫天掉下的馅饼。

牛角挂书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李密任东宫护卫。有一天,杨广临朝,问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站在左边卫队里的那个黑脸小伙子是谁?”

宇文述说:“是前朝大臣李宽的儿子李密。”

“这个人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的,我看他不是平常人,不能让他做警卫。”

几天后,宇文述对李密说:“你祖上几代都是朝官,你应当从才学方面去寻找出路,何必做警卫呢!”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遇见越国公杨素,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

杨素经过同李密交谈,觉得李密是个奇才,回来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等闲之辈,才能在你兄弟之上。”

于是杨玄感就与李密结为知己。杨玄感后来奉命驻守黎阳监督粮运,他把李密接到那里,他在李密的鼓动和策划下起兵反对隋朝,不久兵败被杀,李密被捕,但他在押送途中逃脱,投奔了农民起义军——瓦岗军。

李密到瓦岗军后不久,他的才能立刻就显现出来,深得瓦岗军头目翟让的信任,后来被大家一致推举为起义军领袖。

学习、求学并不拘于形式。关键在于是否心诚,是否能专心致志。只要真心求学,即使在牛背上也能求得真知。若心如飘鸿,就是身居华堂明室也终将无所收获。

李贺诗囊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李贺的妈妈看着儿子那装满记有诗句纸条的锦囊,十分心疼地说:“唉呀!孩子啊,早晚得把你的心呕出来才罢休吗?”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知识积累是经验积累的客观表现,却又高于经验积累。经验积累是个人的主观臆断,而知识积累则是主观的综合物质体现。

妙笔生花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传说他有一天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后来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

李白这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写字,写着写着,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来又从空中飞来了一张张白纸,雪白雪白的,直落笔下。李白高兴极了,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写了一张又一张。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李白后来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篇,这些佳作,流传千古,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成语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

没有任何写作者可以把他的自由很自然地置入混沌的语言之中,因为贯穿语言的,是整个历史。是以自然方式存在的完整而统一的历史。因此,对于作家来说,语言只不过是人的一种地平线,它在远处建立某种亲密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完全否定的。

生吞活剥

枣强县县令张怀庆,喜爱沽名钓誉,经常抄来名士的诗文,把它改头换面一番,冒充自己的作品,然后毫无顾忌地将它展示出来给人家看。有些人明知不是他的创作,但为了讨他欢喜,就吹捧他几句,他也沾沾自喜。

有一次,一个名叫李义府的名士写了一首五言绝诗:

“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

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

张怀庆读了认为这首五言绝诗写得甚好,如能经自己的加工,将会锦上添花,于是自作聪明的将其改为七言绝诗:

“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

照鉴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

此诗经张怀庆一改,把原诗的精炼清新一扫而光,而且变得不伦不类,张怀庆却自以为甚高,拿出自许,人们读了张怀庆的这首诗,无不哗然大笑。有人讥讽他这种手段是:“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张、郭都是当时以文词闻名的朝中要人,唐高宗的诏书和朝廷文告,多半出自他们的手笔。

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只会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呆子。靠剽窃他人作品以自我炫耀更是可鄙与无知。

宋太宗读书

宋太祖死后,由其弟宋太宗继位,他是个很喜欢读书的人。他当皇帝以后,下令增加科举名额,让更多的读书人有踏入仕途的机会。同时,他还召集了许多学者,让他们编纂大型的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

扈蒙等人接受了任务,经过七年的努力,于太平兴国八年编成了《太平总类》一书。这部书规模很大,共有一千卷,分为五十五门,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物产、医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宋太宗对这部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决定自己每天看三卷,用一年时间把这部书全部看完。因此,这部《太平总类》也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皇帝亲自阅览过的书。

作为一国之君,每天的政务自然十分繁忙,时间非常宝贵。但宋太宗不管多忙,都一定要按时间按计划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实在是抽不出时间,他也一定要另外挤时间补上。

他身边的侍臣们见他这么辛劳,担心他过于劳累,有时就劝他注意身体,少看点书。宋太宗听了,笑着对侍臣们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一定会有收益,这可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的事情啊!我只要有书读,就一点也不疲劳了。”

侍臣们听了,都十分感动,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就这样,宋太宗果然按照计划,用一年时间把这部大型类书看完了。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可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的事情上。从而渐渐言谈举止失去光彩缺乏修养。

汉书下酒

北宋时期有个苏舜钦,他有一次住在岳父家,某天躲在书房内独自饮酒,却不叫送菜,他岳父觉得奇怪,偷窥了一下,发现他正在读《汉书》。当读到张良聘勇士埋伏在博浪沙,企图以大铁椎击杀秦始皇时,苏舜钦饮酒一盅,叹道:“当浮一大白也”;当读到勇士仅误击副车时,苏舜钦又饮酒一盅,叹道:“惜乎不中”。他岳父摇头微笑:“有这样的下酒菜也不枉了。”

同类推荐
  • 蓓根的五亿法郎(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蓓根的五亿法郎(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本书由凡尔纳的两部作品组成,即《蓓根的五亿法郎》和《天边灯塔》。1878年,流亡中的巴夏尔·格鲁塞用安德烈·洛里这个名字寄给赫泽尔一部名为《朗日沃尔的遗产》的小说。赫泽尔要求儒勒·凡尔纳负责重写这部小说,这就有了现在的《培根的五亿法郎》。
  • 作文(阅卷教师谈高考语文丛书)

    作文(阅卷教师谈高考语文丛书)

    如果你是高学生,需要把整本书陵完,一切都来得及!如果你足高二学生,需要把整本书读完,为时不晚!如果你是高三学生,重点看错误原因、案例分析、评分标准、知识汇总总,高考中必将答是听问、答在点上、答到不丢分!如果你是高中语老师,需要把整本书读上三遍,你的学耳必将一分不丢!如果你是考生家长,需要把整本书读完,定公帮助孩子达到该题型满分!如果你是初中学生,需要把整本书读完,早作准备,那是多么幸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 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 ,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 化的经典之作。杨晓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就是其中一册。《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共分七章,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制作、 放飞、流派、名家名品、体育竞技、民俗文化等。
  • 艺术的故事

    艺术的故事

    饮誉世界数十年的美育经典,入选教育部推荐“中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读物协会获奖作品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美国国务院推荐驻外机构学校教材”科普大师房龙写给青少年的世界艺术入门书,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家庭必备藏书,一段恢弘壮美的文明之旅,让世界各地好玩有趣的历史、古迹、艺术瑰宝……统统开口说话。
  •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实施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不同的章节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课程教学的模式、不同课型的过程设计、教学技能等实践层面的策略和方法。不仅对科学与技术课程执教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小学自然学科教师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推销要有点狼精神

    推销要有点狼精神

    没有什么职业能让你随随便便取得成功,推销也是一样。无疑,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会毫不留情地考验你的耐心和智慧。它看起来门槛很低,但能够坚持超过一年时间的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浮躁的心态让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路上无法克服大大小小的障碍,说白了就是缺少一种不服输、勇向前的狼精神。成功的推销员告诉我们:向狼学习,推销将无往不胜。
  • 天宝唐风

    天宝唐风

    天宝之年,一个诗与剑的国度,正迎来一场血与火的涅槃。当是时,李隆基沉醉梨园,杨玉环舞动天下,安禄山狼心虎视。布衣李苍玉,一剑动京师!【书友QQ群:129399679】
  • 异界兽医

    异界兽医

    新书已经上传,书名《莲花宝鉴》书号181086以下是新书内容简介《葵花宝典》大家都熟悉了,《莲花宝鉴》呢?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这是《葵花宝典》若未成功,帮你自宫!这才是《莲花宝鉴》,这是一个关于童子功的故事,一个可怜的男人,被人强迫学了一套阴毒的功法,神功大成之前不得近女色,不然《莲花宝鉴》便会‘咔嚓’一声帮他自宫!!至于如何才算成功,这就要靠某位可怜的男人拼命去做善事,行善积德,积攒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仙家愿力。于是,我们的主角誓要拼搏奋斗,做遍天下善事,助尽世间之人。于是,他的仙家愿力每天都多了那么‘一点点’。于是,某个混蛋加三级的家伙,有了个‘天下第一善人’的绰号,就是半夜踹寡妇门,也会被人当作是在做善事的那种…………………………直通车在下面哦
  • 人道星河

    人道星河

    诸天万界,亿万族群,昔日巅峰族群人族自纪元前帝落之战走向低谷;一少年携百战之师向宇宙走去,告知族人:我以我血荐轩辕。大风起兮长河波荡~新书上传,一起见证生死无限的世界风光~
  • 无限边缘生存

    无限边缘生存

    一个还在刚刚上大学的学生欧宇,在寝室好好呆着玩电脑的时候,突然就被传送进了一个强化盒里,在这里,所有人类都站在一个共同的起点上,在各种各样的世界的穿行,强化自身,经过多次强化世界的历练后,终于找到了强化盒的真相,原来,地球,只是一个被圈养的地方,那人在地球经过数亿年没有完成自己想要的生命后,决定用这最后的办法——强化盒,强行提升地球人的实力,但是代价,就是数百亿的地球生命能走到最后的只有区区几个人....而那人的目的
  • 溺爱逆天邪凤

    溺爱逆天邪凤

    她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天家公主,只是后宫争斗自来无情,公主自然比不得皇子,所以她是注定被遗弃的那一个:
  •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雷达,曾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文艺报》社做编辑,担任过《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并兼任母校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这是其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当代小说文学评论的文集,由“世纪交响”、“长篇平台”、“绿野美卉”、“文坛撷英”。
  • 听秋声馆词话

    听秋声馆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个女人是个宝

    这个女人是个宝

    被甩的霸道总裁隐瞒身份反被女友甩,同名平民女孩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接下来的相处中,女孩的善良让总裁欲罢不能…
  • 逆道霸尊

    逆道霸尊

    飞仙期大修士霸苍穹在争夺号称万界第一奇宝——万界石的时候被偷袭生死道消,却意外重生到千年后一个同名少年身上。既然老天重新给了我一个机会,前世的敌人今世定要全部碾压,前世未了心愿今世定要全都实现,这一世我誓要再临九天,霸绝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