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0200000034

第34章 光禄古镇的如银秋夜(2)

是的,此刻,张家大院内外的光禄古镇,都一派宁静--那已是当今光禄的日常。

其实,真正的日子,从来都不在史籍中,不在传说里,而在民间,在当下,在一饭一衣、一箪一壶的日子里。赫赫战功,灼灼政绩,皇皇文著,彪炳史册,相较于平民百姓的寻常日子,都是过眼烟云。念头太多、“主义”横行的年代,予人的多是不堪和痛苦--连肉身都成罪恶的往日,何谈安宁、幸福?生活,就是生命的存在,与生命的延续。美好的生活源于一颗平常的心。这就是常识。世上一切变革,无非是回到常识中来。比如,负责照料这个大院的那位女士。

先前她还在院子里。一个中年女士,受彩梅之托,对我们格外关照。土生土长的光禄女子彩梅,那时正在古镇做事。此前不久,我曾应楚雄人称“彝州异人”的马旷源兄之邀约,到光禄小住叙旧。旷源兄虽非楚雄人氏,却因久居彝州,深谙光禄遗风,著书,可倚马千言,畅饮,则不醉不归,让我一夜酩酊,未解光禄风情。也就在那次光禄之行中,得与彩梅与一干光禄友人初识,这次则更因她再三邀请,精心安排,方能邂逅这样一个精致的静夜。彩梅拜托的事,那位女士自然格外用心。临走时她用浓重的光禄口音专意告诉我,开水都烧好了,有好几壶,就在门口那间屋子的桌子上;又叮嘱我太阳能热水该怎么用,初来乍到,院子又黑,晚上走路要特别小心,诸如此类。然后她说她要回家了,她就住在院子外面的古镇上。临走时她说,那你闲着,我就回家了。她说她可以把她的电话留给我,要是临时有什么事,可以给她打电话。我记不得我是点了点头,还是摇了摇头,甚至还说了一声什么,诸如好的,谢谢;或者你走吧,我没什么事。她以她那种家常的、近乎唠叨的尽责,表达了那份美好的心。

此刻,“人”去屋空,剩下的唯有我和那份静寂。而静寂,一下子就包围了我。那是一种透明到几可凭肉眼看见的静寂,更别说倾听。寂静似乎早有所料,亦有所备。我猜,千年之前它便蛰伏于斯,此刻又以在犹未在似有若无的姿态,从潜隐中悄悄孵出,像庄子里的那只大鸟,用它无形无边,一展千里的巨翼,将我重重包裹。那样的包裹不是掠获,而是某种温暖的庇护。我更将其理解为给我做伴。那样的伙伴,倘要去找,刻意地找,实在不易,能期待的,唯某种神秘的际遇。即便用“可遇而不可求”那样的话来形容这种际遇,都仍嫌粗,嫌俗,远远不配也不足以诠释那种际遇中隐藏的神性。是的,我真以为,安排那种际遇的,必是某种神明。神说,你来吧,我就来了。神说,就在那儿住下吧,我就住下了。然后,转眼之间,那样广阔如海也深邃如海的幽冥的静寂,便将一个来自红尘陌世的俗人浸泡、涮洗得干干净净了。换个文雅的、文艺腔的说法,你也可以说那是陶冶,是净化,或者说那是洗净。从身体到灵魂到每缕思绪。洗净。洗净。甚至会让人想起诸多禅语:忘机;悟道;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那时,某种幽古的轻松让人一无所思,某种汹涌的激情,又叫人思绪如潮。在离开喧喧嚷嚷的城市仅仅一天后,我感念丛生。无边的静寂中,似乎又有许多如期而至的欲念。

想有一支箫。心想,惟如诉箫声,配得上光禄的这个秋夜;尔后,于箫声中咏一阕李清照的词:“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想有一支烛。在烛光下,拣一支新发的羊毫,铺一张尚好的徽宣,临几页王羲之的《圣教序》。淡雅的宣纸,让摇曳的烛光映成雅红,新鲜的墨迹,在那方天地宛若龙蛇。

想有一壶酒。有朋对酌,哪怕什么话都不说,也好,偶尔抬头,便在幽暗中相互凝视对方的眸子,体察另一个生命的气息。倘能对谈,更妙,那就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上句不接下句地聊,东拉西扯地聊。往事可以下酒。杂事也可以下酒。就将那样一些话,当做这个散淡秋夜绝妙的酒菜。

而想来想去,发觉所有那些“想”,其实想的好像都是那时该有一个人。

不知那人是谁。是谁其实也不重要,或远在天边,或近在眼前。反正,他该能与我共享那份静寂,那份孤独。就像那会儿,我独享着那个院子,那个天井,那个不知是否存在的人,也独享着我的身心。呵呵,难道我真是觉着孤独了么,在那个夜晚?虽然我明知,孤独不是个坏字眼。真的不是。孤独,是修行的必需。有人说,爱所有人之前,必先学会爱自己。而只有在孤独里,在独处中,你才会懂得自己,学会并开始“爱”自己。一旦那个“爱”完整了,才能扩及父母、兄弟、姊妹、朋友,最后才扩及爱情。所谓“爱”自己,要在体察自己,而那种对自己生命的体察与审视,只能在孤独与沉思中方能进行。独处是人生必上的一课,据说它甚至能预演一个人的未来。那话有点儿玄,却真。回廊中那短短的孤独,让我重新想起了那些话。看来我并非一个真能耐受那种孤独的人?

就在那时,眼前突然那么一亮,嗬,是月亮!月亮不知在什么时候,或许就在我耽迷于沉思默想时,照进了那个院子,那个天井的上方。不是那种浑圆的满月,细看有点儿扁,也有些翳斑,青灰色的,却依然皎洁,灿烂,透明。当我凝望,便有月辉如瀑,从遥远的云天,向这个世界无声地倾泻。似能听到月辉哗哗落地的声音,如大雨倾盆。于是眼睁睁地,我亲见如水的月色,像一片未言却已相许的深情,如何慢慢地注进那个天井,先是圈圈涟漪,尔后是片片微波,继而汇聚成潮,波翻浪滚,一寸寸地往上涨、涨、涨,直至满溢,漫过回廊的石阶,没过我的脚踝,然后是小腿,腹,胸,头,直至将我整个儿地掩没,再往我心深处灌注,用那份明澈,那份清亮,还有那份怎么都说不清的,似乎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爱。

那样的爱谁不渴想?但我说的并不是那样的爱,至少不完全是。

在我不能说短的人生中,那是头一回。恍然之中,甚至觉着,我或就是那个院子,那个天井;或者,那个院子,那个天井,就是我。是我的前生,也是我的未来。

如此说来,古镇也在经受着那时我正在其中的孤独?我想,很可能。我在想象某个友人,而光禄,亦在等待一个知音,一场对谈。白天,我在古镇的回形街上漫无目的地走过几圈。那是个假日,有游人,三三两两,所幸不多。而那个长假,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在上演一场人挤人、车撞车的荒诞剧,甚至连寺庙都人满为患,连上香都要排上几个钟头的长队。到底是为什么呢,那些拥挤,那些闹热?当我随心而行,享用着光禄的清寂、清雅时,想想远远近近那些正在拥挤中、喧嚷中和无奈中苦苦挣扎的人们,不免暗自一笑:我们这个民族,似已不知何为清雅。

我惧怕那样疯狂。那些猎奇猎艳的旅游者,或许至今都还不知道号称“一座姚安城,半部云南史”的姚安以及光禄那种清幽的绝妙。姚安,包括光禄,如一个自重的知性女子,不愿媚俗。它以它的本色示人,至多也只是淡妆。她拒绝流行的浓艳,却因饱读诗书,深藏着雅致的知性。整个光禄,至今也没像当下许多古镇那样,满街满巷地挂上招徕游人的红灯笼,那种虚假的喜庆一如卖春的挑逗,昭显的是地道的轻浮甚至轻佻。姚安和光禄依然是家常的,却又是智慧的,是好客的,却又是自在的亦自重的。说到底,那依然是姚安人的姚安,光禄人的光禄。

那天清晨,我去光禄的菜市逛过一圈。蔬菜水灵。肉品鲜嫩。早点香脆。古镇飘荡着一股诱入的淡淡香气。是食物的香气,也是宁静生活自身的芬芳。我喜欢那种味道,那种本真生活的味道。要不是彩梅昨晚就打过招呼,说今早要一起吃早点,我真想买上几样,喂喂我饥饿的眼睛。买菜的人们,手挽个小篮,悠游自在而行,碰到熟人打个招呼,说几句闲话,尔后继续他们的清晨之行;任笑语声、打招呼声,在古镇飘散而去,听上去倒怎么都让人温馨。他们有他们的生活逻辑,就像那个古镇,生活也正沿着它自身的轨迹,缓缓而行。那时我想,那一切都让人惬意。如果姚安也好光禄也罢,也像当今许多地方那样,每天涌进成千上万人,弄得古镇水泄不通,或搞得珠光宝气,妖艳十足,地地道道的姚安人、光禄人,将何以度日?而我,又哪还会有那样恬适的心情?

一个地方,倘不能为本地居民提供安定的日子,一味靠整容靠涂脂抹粉靠故作姿态去迎合游人,一心只想把那个地方打造成旅人的目的地,其实大谬,最终也必酿成悲剧。而事实上,一个地道的旅行者,想看到的也只是别一种生活,别一种生存方式,是斜倚门楣的邻家小女,而非T台上、秀场上浓妆艳抹走着猫步的时尚模特。模特虽美,毕竟不是日常生活中人,只能在强烈的灯光下,在脂粉的包裹中,勉强可看。哪怕一个纯朴的村姑,也比一个眼睛鼻子嘴巴胸脯屁股都经过改装者,更有人味,更可亲近。

一个地方,一片土地,跟人一样,也需要成长。喧腾过后的清寂,或会让它有某种失落,那便是孤独的缘由。而一个地方,也像一个人,会在那样的孤独、独处中成长。我遇到光禄,光禄在那个静夜接纳了我,或都出于机缘。一个人,在遇到有缘人之前,已先自遭遇过无数无缘之人。无缘不是我的错,也非他的错。缘,是机遇亦是准备,是巧合亦是寻常,是偶然亦是必然。缘是我和那个有缘者之间的注定,不信或太信,都是虚妄。尽管自己走去,按你的个性,你的既定,走下去,缘,就在前方等你--已然有些时候,甚或有些焦急。既是注定,便必有相识与相知。

比如,那个叫高奣映的人--我终于明白,我之所想的那个人,或就是他,高奣映。

此刻,夜色中,他是在作画,著文,吟诗,授业,还是打坐?

多年前,我在楚雄、在紫溪山一带寻访时,便已闻高奣映大名。却一直没能见到他。

在光禄,在龙华寺,终于见到他时,他已是一座铜像。龙华寺,也叫活佛寺,又名卧佛庵,始建于唐天佑年间。据传元初,元兵攻入大理,南诏段氏王朝相国高泰祥殉国,其八子一女,星散逃生。其女悲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乃出家于卧佛庵。幸好一家兄妹九人,皆安然无恙。明崇祯高僧寂空、智聪等闻知,遂结庵于此,勤修戒律,开山扩寺,改称“龙华古刹”。

步入古寺,清幽古意便扑面而来。

我庆幸,那天,当中国大地上的许多寺庙都已成闹市,人头攒动之时,我在龙华寺遇到的,倒是一片真正的清雅:一对年代久远的石狮,雄踞于山门之前,守候着寺门和山下那片宁静与祥和。田畴如画,村陌蜿蜒;炎夏远去,秋荷仍在。洞开的山门门额上,“龙华寺”三字苍劲有力,而两侧一副由清朝邑人由人龙所撰的对联,“佛生极乐世;山辟大唐年”,道出的既是境界,也是时间。进得山门,“龙吟”、“虎啸”两幅壁画栩栩如生。回首一望,邑人赵子骍题写的对联:“到此方知官是梦,前生安见我非僧”,透出的就不只是个人的一时感慨了。

渐行渐深。终于见到高奣映时,他竟是一尊铜像!半倚半卧,臂曲腿弓,看上去恰如一个大大的“安”字。哦对,就是一个“安”字。安枕无忧的安。安居乐业的安。安贫乐道的安。作为高氏后裔,这个原可追求功名者,最终选择的是“安”。而其头下葫芦上所铸铭文,更是道出了他的心思:“有酒不醉,醉其太和;有饭不饱,饱得潜阿;眉上不挂一丝丝愁恼,心中无半点点烦嚣,只是一味黑甜,睡到天荒地老”。

那天,彩梅边款款而行,边侃侃而谈--这位学音乐的女史,虽质秀于内,却素言锦行,显见对光禄的前世今生,对龙华古寺的一切,对高奣映的一生,早就烂熟于心。

更稀罕的是,那尊铜像,乃高奣映生前自铸。查遍青史,搜遍枯肠,竟仅千古一人!

细斟高奣映生前自己为自己铸一铜像之举,真聪明绝顶,智慧到家!怎么说,铸魂于铜,都比留体于世、留名于史好。将一具冷尸留给后人观瞻,实在愚蠢。而几行再好的文字也嫌单薄,且史官易删易改,稍做手脚,轻则面目全非,重则从此湮没。一幅再传神的画像也觉表面,后人三笔两画,就能将其涂抹成一个怪物。何如一尊铜像?沉甸甸的,栩栩如生的,就摆在那里,可观,可感,可触。他就是他。你可以将它打碎,甚至融化成水,就是不能删改--一如海明威所说,你可以战胜他,但永远不能打败他。

一个人,一生一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高奣映的一生,或是对人生的一个详解。可惜高奣映出生也晚,徐霞客来到龙华寺时,自无缘看到高奣映的那尊铜像。要不,他们肯定会有一番对谈。而我想象中的那番对谈,又会谈些什么?作为一个旅行家,一个地理学家,忙于在大地上也在人生中行走的徐霞客,他肯定会留下些感触,哪怕只言片语,然而,他没有我那样的好运气,终究在历史中错过了。

夜已深。光禄凭栏,望见的岂惟秋月?真想让那个夜晚成为一个银色的永夜。尽管我没能在那道回廊里一直坐到天明,但从那个静寂的如银秋夜开始,我的魂魄,便已融进那片如银的月色之中。那些在幽暗中闪亮的银箔,既是光禄的月光,也是由光禄启动的无尽思绪。远离光禄后的日子,偶尔,人会突然陷入某种焦躁,某种莫名的不安,却找不到任何缘由。后来方明白,是了,那是我在想光禄了:那个古镇,那座院子,那片田野,那座青山,那座古刹,那些荷花,当然,还有那些人……一旦忆起,身与心,既完全沉浸在那个让月光浸润的天井里,又像飞到了龙华寺中,既在与友人一起漫步山野,又在跟高奣映铜像作无声交谈。刘禹锡有谓:“宠过若惊,喜深生惧”。身处时代变迁之中的高奣映,未能做一个名震一方的封疆大吏,却成了一个学富五车的至性儒者,自有他的道理。所谓“暴至之荣,智者不居”也。而生养那样一位甚至于一批至性儒者的,正是光禄的那片土地,那方山水,那种日常,那种淡定,那种无处不在,却既淡亦浓的性情。

时下,在极度的喧哗与嚣繁之中,倘与他,与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光禄人再度相逢,话题无数,最想聊的,或还是那个如银的光禄秋夜,是那种晶莹的人生、人性与人情。平生淡泊,粟饭藜羹,且当美酒佳馔;倾心山水,或将梅梢花坠,拟作沧海巨变;权位更迭,世事冷暖,过眼即成烟云;浩荡江湖,茫茫人世,惟恋至情至性--高奣映、赵鹤清那样的高人雅士,马旷源兄那样的性情中人,彩梅和那个照管张家大院的中年女士,以及所有那些认识或不认识的光禄人,会这样说吗?

原载《芳草》2013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全集)

    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全集)

    周作人的文章属于最耐看的一类,声名远远高于同代的作家,学问力度毫不逊于鲁迅。他将思想家的意绪和艺术家的灵感汇于一身,以小品文的面目出现,叙天下经纬,议红尘旧事,形成了独立的文风。《惶惑的人,寻路的文:周作人杂文精选集》,本书收入周作人《荣光之手》《日本管窥》《在女子学院被囚记》等多篇经典杂文、小品文、杂谈。《花前月下,青丝白发:周作人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入周作人《自己的园地》《苦雨》《乌篷船》等多篇经典散文、随笔,杂谈,篇篇精到。《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通过民国翻译大家周作人经典译本,重温日本文学、希腊文学的闲雅之美。
  • 猫与短简

    猫与短简

    《猫与短简》主要内容包括:往日的梦、关于我自己、生活与猫、写到一个孩子、又说到我自己、我的母亲、纪念我的亡母、病、猫、弟弟、亡者、雨夜、献给母亲、冷落、渔、火、社会一相、医生等。
  • 理想国与哲人王

    理想国与哲人王

    《理想国与哲人王》是王小波杂文的精编,同时收录了他与爱人李银河恋爱时期的部分情书。作家祝勇先生说:王小波的杂文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自然少不了尴尬与苦涩,所以读王小波杂文,是不能笑笑就了事的。他的幽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幽黑的洞口,是浅尝辄止还是深入其中,就全看我们个人的兴趣了。王小波的幽默,点到为止,却是一枚余味无穷的橄榄,常嚼常新。
  • 祭奠阿里:寻找一个被遗忘的传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祭奠阿里:寻找一个被遗忘的传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进藏先遣连”的英雄事迹。六十多年前他们孤军深入藏北数千里,在补给线中断八个月的情况下,战胜险恶万端的自然环境,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最后却蒙冤受辱……
  • 杜甫和草堂

    杜甫和草堂

    一座草堂,几间茅房,坐落在乡野,掩隐在绿荫,堂前有花木,宅畔有流水,春燕在屋檐下筑巢,秋雁在屋顶上落脚。寒风吹过,屋上茅草飞扬,冰雪袭来,梁架摇摇欲摧。一座最普通的乡间草堂,为什么风雨无法摧毁,冰雪难以掩埋?一千多年,荒而不废,塌而又起,亿万人络绎不绝来到这里,站在柴门边看草堂内外的景象,亲近宅院中的一草一木,倾听园林里的天籁。杜甫草堂,是成都的魂魄所在,也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块举世无双的碧玉。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间的风霜和苦难。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长燕

    长燕

    她,来历成迷,能力卓越,一双墨瞳看透世间万物,又有谁知道,那双深沉眼眸里的光芒来自于他?安居在乡野,一朝入世,追随他的脚步,只愿做他手中的剑,不灭的盾。他,长燕显赫世家嫡幼子,游手好闲,性格多变,却有着一统天下的野心,但只有他知道,长燕是弄来送给她的聘礼。长燕,一个古老而奇特的世界,有着一个古老而奇特的国家,名唤长燕。长燕里来又长燕,长阑里去又燕凛。——沈长阑:公子,我只是个小人物,要不得这么大阵仗吧?燕凛:夫人别闹,嫁我岂是小事情,夫人若是不愿嫁,娶我可好?沈长阑:……好。燕凛:那,夫人的聘礼呢?沈长阑:没有,就一支簪,你可要?燕凛揽她入怀:当然要,不过夫人的聘礼太过贵重,还是为夫以长燕为聘求娶夫人为好。沈长阑:你爱咋地咋地吧。燕凛:这样的话,夫人咱们回房如何。沈长阑:……——他出生平都燕家,向来不喜女人在自己面前乱晃,唯独见到她,破了例,变成了自己在她面前乱晃。见到她的第一晚,他抱了她;回到平都的第一天,他轻薄了她;让她出手的某一天,他算计了她;后来,她成了他的妻,以长燕为聘。
  • 我的重生法神

    我的重生法神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男朋友,从五年后重生回来了。此刻,正逢《神谕之示》全球同步上线。——————纪念《网游之奥术至高》《重生之焚尽八荒》
  • 器闻录

    器闻录

    魏云辰和古晟木并肩站在南湖阁上,云辰问木:“你看到了什么?”古晟木:“红灯绿瓦,繁花似锦,那你呢?”魏云辰:“大好河山。”(书友群:365804927,欢迎书友指点)
  • 得力之死

    得力之死

    一个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女,怀揣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幻想把自己寄押在一桩婚姻上可当多情浪漫活力四射的她遭遇到的“白马王子”却是一个骨瘦如柴的有“癫痫病”史的萎缩男让她魂牵梦绕的新家园也是一个荆棘丛生勾心斗角的沼泽地……她该何去何从?梦中情人已离她远去现实的生理心理人情……的困顿象乱麻一样缠绕着她让她上天无梯,入地无门于是,她想为自己开一扇让她永远自由飞翔的门……
  • 中医养生1001问

    中医养生1001问

    成书久远的《黄帝内经》,确立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也确立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此后,历代著名的医学家,大多也是当时有名的养生家,如:东汉的华佗、东晋的葛洪、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等,他们不断地充实、完善着中医养生的理论与实践。贴近生活,充分展现中医养生精髓。时至今日,中医养生法日益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认同。本书从四时、饮食、起居、房事、调神、美容、运动等方面,充分展现中医养生所主张的以预防为主,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入侵的养生思想,为广大读者提供最简单、实用、健康的养生指导。
  • 东宫有喜

    东宫有喜

    她,是北宋当朝相国之女;他,是北宋纨绔风流的腹黑七皇子。因鸡相识,因鸡起缘。父亲的叛乱,使她从此沦为罪臣之女,花氏一夜之间被满门抄斩,那一夜,正是他和她的新婚之时。她被他休弃,扔进东宫生生世世为奴。苦苦等待了三年,却等来他立了新的太子妃的消息。
  • Wife to Mr. Milton

    Wife to Mr. Milton

    The famous poet John Milton, author of Paradise Lost, had a wife, and their story is both strange and tumultuous. Consummate historical novelist and poet Robert Graves tells the 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ife, Marie Powell, a young woman who married the poet to escape a debt.From the start, the couple proves mismatched; Milton is a domineering and insensitive husband set on punishing Marie for not providing the promised dowry. John Milton and his young wife are both religiously and temperamentally incompatible, and this portrait of their relationship is spellbinding, if not distinctly unflattering to Milton. It also provides fascinating accounts of the political upheavals of the time, including the execution of Charles I. This book is an excellent read for fans of historical f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