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1000000013

第13章 棕色语法(4)

其弟亚历山大·冯·洪堡特(AlexandervonHumboldt)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译者注成为国际化语言依靠的只是英美两国的冒险主义。(英语是一大堆繁杂的半合成词汇的集合,在诺曼人征服并统治英国后,变得更加混杂——正是这样一种真正的混合语有幸成了世界第二大语言。)事实上,语言变化、元音转移、辅音转移以及语法变得简单或是复杂的趋向,好像并不是为了适应任何实际情况的需要。”

“看来进化原理在此并不适用。那生态的影响力呢?人类仍然是一个野生种群(人类的繁衍并没有根据特定的数量而受到有目的的控制)。你认为语言也是野生的吗?语言的基本结构不是驯化的或是培育的。它们属于心灵的野性部分。”“当然。”罗恩说,“但是,如果语言只是一个种类,那么在你的思想荒野中就一定会有与它互动的其他物种,因为荒野是一个系统。假设语言是更新世时期的野牛,那么,什么才是那头狮子呢?”

“哈!如果语言是个草食动物,”我说道,“它不会在食物链的顶端。

也许有人会说‘诗歌’就是那头狮子,因为诗歌明显地将自然话语进行了诗化处理,并增强了自然话语的作用。不过,考虑到我们所有的思想几乎都被语言粉饰过,而诗歌属于语言运用的一部分,因此那头狮子肯定不会是诗歌。我认为诗歌是自然的顿悟,这种顿悟诗化、改变并超越了语言。艺术或创新的表演,有时也能做到这一点,但需要通过直接呈现即时的新鲜感和独特性,以及直接进行无中介的体验。”

罗恩用沃尔夫假说①来考问我:“是否存在不需要以语言为中介的经验呢?”我“”地一下将大啤酒杯放到桌子上,有五六个人立①沃尔夫假说(Whorfianhypothesis)是关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关系的重要理论,即不同文化、不同语言所具有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译者注马惊得跳起来盯着我们。此时,我们只好停止谈话,笑了起来,因为这种情景似乎往往会把人带回到既寻常又神秘的氛围中。我们的桌子就在一只长着枝状犄角的北美驯鹿头颅的下方。

我在阿拉斯加知识阶层中的熟人,无论是本地人还是白人,都参与了力图复兴本土语言的行动。迈克尔·克劳斯、詹姆士·卡蕊、加里·霍特豪斯、斯科隆一家、凯瑟琳·彼得斯、理查德和诺拉·道恩豪尔、埃尔希·马瑟、史蒂夫·格鲁比什以及当地的老师伯尼斯夫妇、生态人类学家理查德·纳尔逊,他们都将本土语言的复兴问题牢记于心。克劳斯是阿拉斯加本土语言中心的主任,他对本土语言复兴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最年轻的本土语使用者也在一年一年地变老。科伯克村是最坚持使用本土语言的村庄,但我听说即便在那里,年龄最小的本土语使用者都已经十几岁了,而小孩在校园里玩耍时说的都是英语。虽然州政府有支持双语教学的计划,而且也有非常好的双语教材和各种本土语教材,但是本土语似乎正在逐渐消失。大多数土著家庭似乎认为使用英语是未来的趋势,是他们的孩子在经济上取得潜在成功的根本。这样一来,他们在家里更不会刻意去说本土语了。(在澳大利亚,我总是听到人们说起任何本土语时,都将其称为“语言”。“她说语言吗?”)这也许是一个过渡阶段。本土语有可能重振雄风。在美国(除少数几个地方外)大多数地区人们都只使用一种语言,如果受过教育的老师和行政人员都清楚地知道使用双语很常见且不难,那么这对本土语的发展是会有帮助的。一个在中学时就害怕学习西班牙语的行政官员,是不可能相信一个爱斯基摩小女孩能轻松地使用两种语言的。过去,基于生物区域的小国构筑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由此形成的世界大同主义受到了当时非常普遍的多语主义政策的支持。多年前,一位年长的尤皮克族人有一次外出猎捕驯鹿,在过河时淹死了。据说他是老一辈中仅存的几个能说多种语言的人。他会说尤皮克语、德南纳语(属于阿萨巴斯卡语支)、俄语、英语和一些伊努皮克语。

谈到“语言生态学”,可能首先要承认以下语言因素在同一个说话者身上是普遍共存的:层级、语码、俚语、方言、所有的语言甚至在不同的家庭使用的语言。约翰·甘柏兹(1964)描述了印度北部一个村庄的情况:“当地的方言就是大多数村民日常使用的语言。最底层的群体可能还有他们独特的白话。除了这些白话外,还有一些黑话。有一种亚区域方言为附近城镇集市的商人所使用,而其他种类的方言则可能为流浪表演者或是宗教修行者所使用……崇拜克利须那神的流浪修行者可能会使用布拉吉语,而拉姆神的崇拜者则使用阿瓦第语。标准印度语是与受过教育的外族人交流的规范语言……在商业交易中或是与受过教育的穆斯林交谈时,就要使用乌尔都语。此外,受过教育的人会说英语,还有一些人略懂点梵语。”

这样,我们的话题就又回到这些村子上来。方言与标准语混合使用是这些地方的特色。一切都深植于自然,但它们的枝枝叶叶却遍布全世界。(但今夜,在阿拉斯加灌木林,在麦克格拉斯,在科伯克或者在凯厄纳,人们观看卫星电视节目,也许同样的节目也在径巷深处的酒吧里播放,只是其传播的作用相应变弱了。)①这也许是标准语(经典作品)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标准语提供一种标准。但此“标准”不是行为主义基于统计学的标准,而是由保持权威和达成共识所认可的一种标准。自古至今,保持权威与意图、强度、专注、愉悦和协作等因素所表现的程度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涉及媒体以往所采取的策略和标准。此外,相关的因素还有:对已认可的标准形式进行的创造性的重新使用或诠释;知识的连贯性以及超越时代的、长期的人类共通性;无意识的潜在意象所引起的共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个文本或一个故事必须传播到很多国家,传播几个世纪,且一定要有大量的译本。

人类生活在全新世时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之中,“此刻”,从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算起,已有一万年或一万一千年历史。在传统文学里,可能仅有少数几个完整的故事是如此古老的,同时还有大量较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借用最古老传统中的故事情节构成的。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时候,人口数量相当少,出门旅行时靠的是步行、骑马或乘船。

无论是希腊、赫马尼亚或是汉代的中国,古代人生活的地方,附近总是有大片森林,到处是各种野生兽类和迁徙的水鸟,海里有大量的鱼和鲸。对每一个活跃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他们经历的一部分。动物作为文学中的角色,作为想象和宗教原型中普遍的存在出现,是因为它①这是比喻的说法,方言与标准语的混合使用及其对外传播就好比藤本植物向外蔓生一样。在当地酒吧观看电视节目与在其他地方通过卫星电视观看同样的节目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后者强调其传播的功能。这就是作者接下来谈到用标准语写出来的经典作品既需要通过历史保持其权威性,又需要依靠大众传播(如翻译)来验证其权威性。——译者注们生活在那个与人类终生相伴的环境里。有关荒地、暴风雨、荒野、群山的观念和意象不是来自于抽象,而是来自于对以下地方的亲身体验:阿尔卑斯山脉南侧、极北地区、极地附近、太平洋彼岸或是更遥远的地方。这就是直到十九世纪晚期人们一直生活的世界。(什么时候全世界的人口是现在人口的一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极地的生活条件仍然接近于采猎者世界里的经验。这个采猎者的世界不仅是人类摇篮时期的,也是人类成年早期的世界。如今北部还有一个原始的部落,其中大多数人从来没有与外界接触过。还有很少一部分人,他们蛮勇粗陋,以打猎抢劫为生,已经学会了在行走时要保持高度的警觉,这是基于年长者的经验。北极地不是“边疆”,而是更新世时期遗留下来的最后一块领地。这片土地展示着它所有的辉煌——鲑鱼、熊、驯鹿、鹿、鸭、鹅、鲸鱼、海象和驼鹿。当然,这一切并不会持续太久。人们将在这片北极野生动物保护区钻探石油,并且已经在阿拉斯加东南部的通加斯国家森林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修建了道路,砍伐了树木。

新大陆的北部地区是进入欧洲历史的一扇窗户:北欧文学中的凯尔特人、比约恩人、布劳恩人和布伦人(布伦·希尔德,巴尔熊①)的圣鲑,地中海的海豚,阿耳忒弥斯的熊舞,赫拉克勒斯的狮皮,若不是来自人类住所附近的荒野系统,又是从哪里来的?在文学和想象①括号中的词语(布伦·希尔德,巴尔熊)旨在说明德国历史语言学家雅各布·格林(JakobGrimm)提出的格林定律,即属于原始印欧语系的语言不仅有共同的词汇和共同的形态,语音的变化也很有规律。如:Bruns,Brun-(hilde)(布伦希尔德,北欧神话中九位女武神之一),bhar-bear(巴尔熊)就呈语音递变规律,有对应关系。——译者注中,这些奇特生物的反复出现告诉我们,它们对我们心灵的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我和罗恩又将话题转到了中国。我和他有两个相同的观点:阿拉斯加是北部最开放、最具野性的地方,是遗留在地球上最蛮荒的地方;而中国是文明化最彻底的国家。它们在地球上相互间的距离并没有多远,但看起来都接近各自情况的极点。在中国,尽管其近代环境史也许是一部环境破坏史,但它拥有伟大的文明。也许,这种文明是依靠极少的荒野文化来保持活力的(如苗歌和禅诗)。阿拉斯加文明中的某些东西可能会继续保留下去,因为新来的欧美人被这里的种种魅力所感染,如不时之险、整日黑夜、整夜白昼、空旷广袤、贫瘠无用、人迹罕至、呼吸冻结、烟熏制鱼等,所以他们有可能转变为后工业化时代的荒野爱好者。安克雷奇市的报纸报道,有两只驼鹿又在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停车场闲逛,该购物中心正对着一片云杉林,通向楚加奇山脉。

一名年轻的白人女子问我(这是第二次):“如果我们这样充分地利用动物:食用动物、歌唱动物、描绘动物、骑乘动物、梦到动物,那动物又能从我们身上得到什么回报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直接切中关乎礼节和礼仪的核心,并且使我们能站在动物的立场上进行思考。阿伊努人说鹿、鲑鱼和熊喜欢我们的音乐,还被我们的语言迷住。因此,我们给鱼和猎物唱歌,跟它们说话,向它们祈祷。我们定期为它们跳舞。唱歌是感谢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晚餐:表演作为酬谢在古代世界的礼物经济中是通行的惯例。别的生物也许会觉得我们有点轻浮,因为我们不断地更换衣服,吃许多不同的东西。我不禁感到,没有人类的自然更为人道,但愿现代人能更懂得回报自然,不要嗜杀生物。

我和加里·霍尔特豪斯一起走到库克船长酒店的地下餐厅吃早餐,他是“阿拉斯加人文论坛”的主管,在阿拉斯加生活了很长时间。

前一天我参加了他们的年会,作了一个报告,介绍了我在库范缪特的经历。(回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和他旅行到阿拉斯加东南部阿莱克纳吉科的尤皮克村,当时我看到他正在打包整理一本马可·奥里利乌斯的书。)我们仍在讨论前天会议中的一些观点,对人文学科的项目我们都不是十分乐观。我们认为那确实不是对神话、诗歌和价值的真实生命关注的全部。希腊思想家的思考基于大量充满惊人活力的歌曲与口述故事,即荷马史诗与赫西俄德的诗歌。但是,现在的人文学科研究却演变成了奇特的形式主义,对语言的研究也过于狭窄。

在萨满教巫师、牧师、诗人和神话讲述者的世界里,一个新壁龛打开了。这个壁龛是城市和小城邦。城邦里的思想表现出一种竞争:

乡村里诗意、神话般地看待世界的普遍方式,与每日在城镇生活里占主导地位的各种争论和新闻报道的方式形成一种抗争。这种抗衡实际上是自给自足经济和过剩经济之间的竞争,它把商人集聚起来了。于是,哲学家—诡辩家——成了年轻富人的导师,指导后者如何在公开场合辩驳会更有力。他们做得真的很出色。他们是整个西方知识谱系的创始导师。所有所谓的人文主义者在历史上所做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在胡乱地摆弄语言:文法与修辞,然后是语言学。两千五百年来,他们不仅信仰语词,也信仰语词的正确形式。如果一些法国人现在正试着将词拆开,那是因为他们带着同样的困扰,面对着同样的传统。

但是,在这个传统中也有一些杰出的人,如希帕蒂亚和彼特拉克①。

前者有着数学精英的智慧,热衷异教信仰,后者则是第一位现代登山家和第一位用意大利语写作的白话抒情诗人。

表述清晰、论证可信没什么错。“口才好,对于欧美人或上流阶层或受过教育的人来说,并不特别。”霍尔特豪斯说,“我参加过几百次会议,很多就是在树林里召开的。不管是尤皮克人、伊努皮克人,还是哥威迅人,他们都表达流畅、切中要点,妇女也能言善辩,但他们并不是通过在学校里阅读西塞罗的著作才学会辩论的。”

梭罗曾写道:“大自然,我们这位博大的、野性的、嚎叫的母亲,躺在周围。她是那样的美丽,对孩子是那样的慈爱,就像母豹一样。

可我们却那么早地断奶,离开了她的怀抱,走向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更好地相处而不只是从她身上强取所需,有这样的可能吗?梭罗回答说:“西班牙语中有一个对于这种野性而幽暗知识的绝佳表述——Gramaticaparda(棕色语法)——一种母亲的智慧,它就来自我刚提到的那只母豹。”语法不仅属于语言,而且也属于文化和文明本身。这样的语法规则就如同森林中长着苔藓的小溪,沙漠中散落的砾石。

同类推荐
  •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7)一个人的旅行,汇集旅游主题图书的作者访谈,包括项明生、番小茄等作者访谈。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换巢鸾凤:许地山小说经典

    换巢鸾凤:许地山小说经典

    “五四”时期,伴随着人的觉醒,对女性解放的关注,渐渐跃入了知识分子的视界中心。女性解放,绕不开女性的爱情、婚姻问题。因此,女性的婚恋自由问题,便成了众多关心现实的“五四”作家热情表现和热力抒写的重要内容。对众多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女性形象的成功描写和刻画。
  • 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本书是一本个人散文集。作者以少年特有的敏锐视角,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感悟青春,感悟人生。既有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也有由日常生活引发的哲思,还有在阅读经典中获得的更为深入的思考。作者虽然年轻,但已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阅世眼光,文笔清新流畅,堪称后生可畏。
  • 平常日子

    平常日子

    本书为散文集,收散文59篇,抒情、叙事、记人,从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件、小细节中,展示了当代人的生活风貌和作者的丰富情怀。
  • 你不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

    你不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你不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热门推荐
  • 大世王朝

    大世王朝

    我曾经见过很多人,他们有好有坏;也曾经做过很多事,同样有好有坏。我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就是天之骄子,自己是顺天而赢。但当我油尽灯枯、回首一生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如此可笑渺小,如此孤独无靠。我叫慕容皓,我曾是北燕的三皇子,也是大世王朝的开国之君,更是这天下芸芸众生中的一颗尘埃。我曾经为了自己的利益,杀过人,害过人;也同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过,奋斗过。我曾经有我爱着、并爱着我的姐姐,我曾经有忠于我的部下,我曾经有个美满的家庭,有个爱我的妻子。但到最后,我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若有来生,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重新走上这条孤家寡人之路!这是我的时代,这是我的万里江山!这是我的,大世王朝!
  • 巧手一招鲜

    巧手一招鲜

    本书中大师教您做菜的巧招。家常菜是指百姓人家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是选用普通的原料、根据家人的品味爱好制成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情愫,让人深深地喜爱和留恋,犹如乡音、母语一般深入骨髓和灵魂。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这一套全新的家常菜谱,其中的菜肴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
  • 且以深情共余生

    且以深情共余生

    相似的声音,相似的容貌,遇见了同一个他。兜兜转转,走走停停,时光不改蹉跎。如果上天再给她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她一定奋不顾身爱的更加用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说虚空藏菩萨陀罗尼

    佛说虚空藏菩萨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宅男与书的荒诞世界

    宅男与书的荒诞世界

    一个地球小子,因为一本书的缘故穿越到了陌生世界,看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踏上了他自己的征途。
  • 总有人在妨碍我进步

    总有人在妨碍我进步

    莫荔穿回十年前本以为能重新好好学习搞事业,却没想到从天而降一个女主告诉她,对不起哦,这是我的世界,我才是女主角,你只是路人甲。路人甲莫荔:不好意思哦,我也有金手指。莫荔决定干掉女主,重回正轨,没想到女主被干掉了,世界也乱套了……莫荔泪流满面:我是要走励志路线的,你们一个个不要妨碍我进步!!!
  • 山寨遇故知

    山寨遇故知

    体验古代贵女生活,不想因大龄未嫁流言缠身而被逼寻死;反抗过程中巧嫁郡王,以为从此人生甜甜蜜蜜不料隐患犹在,身不由己;回门时被劫进山寨惊恐不已,贪生怕死的后果是被逼再嫁;忐忑自己的后半生要做山贼婆,不料掀开盖头一看,呦呵,怎么不是脏(衣)乱(发)差(评)的大汉,反而是个白面书生?奇哉怪也。
  • 国术开始的无限人生

    国术开始的无限人生

    无限世界,一个名为齐昊的人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一生,在射雕建国、在漫威立足……就如同镇魂街中的一句话‘如果路不是你选的,那旅途的终点在哪儿也没人知道,你会走到哪,碰到谁,都不一定。’无尽世界齐昊的终点在哪也没人知道。
  • 玩转人生的秘诀

    玩转人生的秘诀

    人们都在追求快乐,身上却常常背负着各种枷锁。名利之鞭的抽打,你争我夺的拼斗,心事重重的阴霾……总是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其实,快乐很简单。她是一种顿悟之后的豁然,一种重负之后的轻松,一种雾散之后的阳光灿烂,更是一种人生的哲理与智慧。只有让心灵自南放飞,我们才能够拥有玩转人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