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5400000010

第10章 地名文化篇(二)(4)

1963年2月1日,毛泽东自杭州回京途中,专列停靠在邯郸站,与河北省委、天津市委等同志见面。他注意到气氛有些拘谨,有意松弛大家的情绪,首先谈起了邯郸和石家庄:“古时赵州属石家庄,战国时赵州是赵国之地。”他问河北省省长刘子厚:“子厚,你是哪里人?”“邢台人。”“也属于赵国。”毛泽东又问天津市委第一书记万晓塘和邯郸地委第一书记庞均:“你们是哪里人?“山东,鲁国人。”“你们说错了,是齐国人。山东不一定都是鲁国。”毛泽东笑着说。见气氛轻松了许多,他转入了正题。[吴晓梅:《毛泽东视察全国纪实》,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256页。]

“九溪十八涧,呵,好地方”

1963年4~5月。浙江省委组织舞会欢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在舞会中,毛泽东和歌唱演员应水珠作了谈话。他问过应的姐姐、哥哥的情况后,又问:“家住什么地方?”“九溪十八涧。”“九溪十八涧,呵,好地方,好地方。”“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毛泽东又吟起了清末诗人俞曲园描绘九溪十八涧的诗句。[李林达:《情满西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由一个地名引起一番随兴漫谈

1963年10月,毛泽东在杭州工作会议的一次讲话中,谈到抓工作要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随即一路发挥:就是要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比如看戏,看《黄鹤楼》,就不想《白门楼》之类的戏,只看我的同乡黄盖,黄盖是零陵人。周濂溪(周敦颐)是道县人,是宋代的理学大师,二程(即程颢、程颐)是他的学生。朱熹就是这个系统,唯心主义。至于张载是陕西人,那是另一个系统,唯物主义。柳宗元从30岁到40岁,有10年都在永州(零陵)。他的山水散文,与韩愈辩论的文章,就是在永州写的。怀素也是永州人,唐朝的狂草书法家,与张旭齐名。现代的唐生智,也是那里的人。

毛泽东这一番由一个地名引起的随兴漫谈,文、史、哲统涌而出。[陈晋:《毛泽东之魂》(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页。]

1964年

“你知道为什么叫衡水”

1964年3月,毛泽东在河北水灾后来到这里。

有一天,毛泽东问衡水地委书记赵树光:“衡水是历来遭灾的地方,你知道为什么叫衡水这名字吗?”

地委书记回答不出。

“衡水就是洪水横流,患难于中国之意。这是禹王之事,史书上有载。”毛泽东解释道。[林一山、杨马林:《功盖大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页。]

那是尉迟恭的故乡

1964年3月,毛泽东在河北邯郸停留的专列上。据陶鲁笳回忆:

我向毛主席汇报山西朔县召开四级干部会,解决干部参加劳动的问题时,毛泽东说,那是尉迟恭的故乡。[陶鲁笳:((毛泽东教我做省委书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1页。]

准备骑马考察黄河沿岸

毛泽东真的准备去实现他的这一多年愿望,骑马沿黄河而上,直到黄河源头,对黄河两岸做一次系统的社会调查和自然考察。他还准备组建一个智囊团随行,吸收一些科学家参加,有搞天文的,搞地理的,搞地质的,搞历史的等。这件事虽然以后没有实现,但说明了毛泽东追求实际知识、在广阔天地里读无字之书的强烈愿望。[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9月版,第271页。]

1965年

“那个地方为什么叫白帝城呢”

1965年1月23日,毛泽东同周恩来、薄一波等谈到大西南的三线建设工程时,偶尔提到白帝城。毛泽东说:那个地方为什么叫白帝城呢?公孙述称帝,死于成都,葬在白帝城,因为西方称白。[陈晋:《毛泽东之魂》(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页。]

深夜读《茶陵州志》

1965年5月21日。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途中,在湖南茶陵县读了《茶陵州志》。

在茶陵县委大院,那晚散步回来,毛主席笑着对张平化说:《茶陵州志》,第一次打茶陵时就想看,没有搞到,现在不知能不能借到?这使张平化想到,1959年在庐山上,听到毛泽东一到180号别墅(美庐别墅),就向当地要《庐山志》看的事情,“下车伊始问志书。”他感到自己的失职,当即找到李颖。李颖火速通知茶陵县档案馆副馆长谭金姑,取来了一套八本线装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版、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印的《茶陵州志》。而在1927年时,《茶陵州志》尚未重印,明清版本很少,自然很难找到。据茶陵县党史办李回苟说,毛主席在茶陵这个晚上,看《茶陵州志》的时间就长了。老人家孜孜不倦一直读到凌晨以后,有的说凌晨3点,有的说凌晨5点。[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74~75页。]

问刘大杰:“你是什么地方人”

1965年6月20日,毛泽东在上海西郊单独约见刘大杰。

毛泽东问:“你是什么地方人?”

刘大杰用不是太重的湖南口音说:“巴陵人。”

毛泽东听罢,立刻朗声吟道: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背诵了杜甫《登岳阳楼》的全诗,他便开始了对文学的谈论。[孙琴安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91页。]

七律《洪都》

一九六五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

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

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

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

江草江花处处鲜。

1966年

在韶山读《韶山志》

1966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据张耀祠回忆:“有一次,毛泽东看《韶山志》。他说:蒋介石要挖我的祖坟,这是失民心嘛!失民心者失天下。”[张耀祠:《警卫团长回忆毛泽东》,群众出版社2001年8月,第56页。]

“二十八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

1966年7月。毛泽东写给江青一封信。信中说:“自从六月十五日离开武汉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即韶山滴水洞)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二十八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十天了。”[萧心力:《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362页。]

“是那个咸城人啊”

1966年12月26日。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吴连登回忆:

那一天,我们到他屋里去。我按照当时的习惯,说:“毛主席,我们祝你万寿无疆!”毛泽东看着我,说:“是那个咸城人啊!”我是盐城人,毛泽东开玩笑,总说我是咸城人。我说:“是吴连登。”他又说:“是我身边那盏不灭的灯啊!”说得大家都笑了。这时毛泽东又严肃起来,说:“刚才那句话是屁话。”又说:“哪有活一万岁的?人活100岁就不得了了!”[董保存:《将帅在逆流中》,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版,第240页。]

1969年

“珍宝岛这个名字不错嘛”

1969年3月2日。北京中南海。当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今天早上珍宝岛我军还击时,周恩来用赞许的口气说:“这一仗,我们的战士打得很勇敢,有一股不怕死的精神。”

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在屋里踱了两圈,说道:“珍宝岛这个名字不错嘛!我看珍宝不一定有多少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我们战士的牺牲精神。人不讲精神行吗?这个精神是无价之宝。是最根本的。”[陈志斌、孙光:《冰点下的对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2月版,第161页。]

1970年

“米脂风光好,出皇帝”

1970年1月,担任周恩来专职摄影的杜山,奉命兼任毛泽东的专职摄影记者。他第一次走马上任完成毛泽东接见外宾的拍摄任务正准备离去时,毛泽东叫住了他:“老杜。”杜山激动得走上前和毛泽东握手。毛泽东笑眯眯地问:“老杜,你是么子地方人?”“陕北米脂。”毛泽东在过厅的沙发上坐下,从茶几的烟盒里取出一支雪茄烟,递给杜山。杜山不好意思接。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烟:“主席,我抽这个。”“嗳!吸这个烟。这个烟有劲哦!不习惯么?会吸这个烟才叫会吸烟呃!”毛泽东又说,“米脂风光好,出皇帝。李自成就是你们米脂人。”[顾保孜:《红墙内的瞬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66~67页。]

“你知道北京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吗?”

1970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游泳池接见由安徽直接赶来的李德生将军。要他到北京军区出任司令员。同李德生刚到北京时毛泽东同他谈话一样。毛泽东没有讲到北京军区的具体任务是什么,而是问李德生说:“你看过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吗?这是一部军事地理的参考书,要找来看看哦!”毛泽东又问李德生:“你知道北京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吗?”李德生当然答不上来。毛泽东说:“有一个说法,叫做‘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当北京军区司令员。要了解北京的历史、地理,了解华北的历史、地理啊!”[《解放日报》2007年3月30日。]

1973年

“曹植埋在什么地方啊”

1973年12月1日,毛泽东出席了在他中南海书房里召开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46位高级将领受到了接见。毛泽东和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少将握手。周恩来介绍说:“这是田维新。”毛泽东问:“田维新同志,你是哪儿人啊?”“山东东阿人。”田维新答。“曹植埋在什么地方啊?”毛泽东又问。“鱼山。”田维新一面回答一面想,主席是有准备的。毛泽东又问:“左边有个湖,是什么湖?”田维新想了一下说:“嗯,要说湖,那离鱼山还远,是东平湖。”“噢,那就对哕!”[《党史信息报》2007年2月7日。]

1974年

书写“大藤峡”

1974年1月,广西文化局干部、原北京部队文艺工作者岑云端,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毛泽东讲起了明代广西大藤峡瑶族农民起义,随手在白纸上用铅笔写下“大藤峡”3个字给岑云端。[《书刊报》1997年6月27日。]

“有上海。有没有下海啊”

1974年5月29日晚间,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的书房会见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国务院副秘书长罗青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朱光亚(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以及王海容、唐闻生陪见。在进入实质性交谈以前,老人家与李博士有一段风趣的对话。一身病态的毛泽东,依然幽默如故。一见面。毛泽东就问李政道博士是哪里人。李回答说是上海人。毛泽东明知故问:“有上海,有没有下海啊?”毛泽东一向有此好,提到河南内黄县,也便问有没有外黄。李政道当然没有听说过“下海”,只好说不知道。毛泽东紧接着就说:“有上海就有下海,不然就不相称。下海是一个镇子。”[《今晚报》1994年12月28日。]

1975年

“我说才饮长沙水。就是白沙井的水”

1975年5月3日,毛泽东在外地休养了10个月,回到北京,召集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开会。很长时间以来毛泽东没有召集过政治局会议了。

毛泽东在与陈永贵握手时说:“三分之一在大寨,三分之一在全国,三分之一在中央。不要在钓鱼台,那里没鱼可钓。你和吴桂贤都搬出来,不要住在钓鱼台。”

在谈话要结束前,毛泽东讲到1920年至1922年在湖南搞工人运动,讲到当时工人运动比较高涨的几个铁路、矿山。他说:“水口山锡矿,名日锡矿,其实无锡。”

毛泽东顺口念了一首民谣: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毛泽东又对自己1956年所作《水调歌头·游泳》的两句诗作了解释:“我说‘才饮长沙水’,就是白沙井的水。武昌鱼不是今天的武昌,是古代的武昌,在现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间,叫什么县我忘了,那个地方出鳊鱼。所以我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贾思楠:《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版,第253页。]

“不仅要学中国地理,而且要学世界地理”

1975年8月,毛泽东和北京大学讲师芦荻说,搞文学的人,还必须懂得和学习语言学,学习音韵学,不学音韵,想研究诗歌和写诗,几乎是不可能的。还要学《说文解字》。毛泽东说,他自己是十几岁上就学《说文解字》的。一般学文学的人,对《说文解字》没有兴趣,其实应该学。还应该懂得地理,不仅要学中国地理,而且要学世界地理;历史也如此。只有这样才有比较。[《毛泽东同志八十五诞辰纪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79年4月版,第253页。]

“那天府之国。不变成地府之国了”

邓小平有一次在陪毛泽东接见外宾后,向他汇报请示工作。

邓小平:我的家乡四川,本是天府之国,现在生产搞不上去,粮食要靠外省支援,老百姓吃喝困难,叫苦连天。

毛泽东:噢,是这样,那天府之国,,不变成地府之国了?

邓小平:我想派个得力的同志去四川抓抓生产,你看如何?

毛泽东:那当然好啊,你可以考虑人选。[郭金荣:《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171页。]

附录: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盛仰红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中国忌讳

    中国忌讳

    《中国忌讳》分为“文化、娱乐之忌”,“生产、行业之忌”,“岁时、饮食之忌”,“人生、礼仪之忌”四辑,林林总总,共一百零一篇。作者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且对现实生活多有了解,“主旨依然是将传统国学草根化,从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切口——中国老忌讳深入进去,与大家轻轻松松地聊天、摆龙门阵”(《后记》)。举凡信札的书写格式,对联的正确贴法,祭文、悼词、挽联的撰写要则,古玩行的“捡漏”和“打眼”,演员应遵的行规,请吃河豚的规矩,如何有礼貌地谢绝上门叩访,怎样选择住房和布置卧室……作者皆能深入浅出地解说,往往涉笔成趣,令人击节。
  • 全民蠢萌的美国

    全民蠢萌的美国

    《全民蠢萌的美国》是《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代表作。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亲身经历,戳破固化的美国印象,近距离观察普通美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轻松诙谐的吐槽,意想不到的脑洞,比尔·布莱森延续一贯的嬉笑怒骂,给你一个画风清奇的美国。翻开这本书,从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懂一个真实的美国。客居英国二十年以后,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举家迁回美国。此时的美国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布莱森用熟悉又陌生的眼光,重新观察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点滴,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漫画脑

    漫画脑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是一部日本漫画小史。为什么说日本人有一个漫画脑?“漫画”一词是怎么来的?常磐庄如何成了漫画圣地,那里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吉卜力的成功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诀?书中从早期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讲到大正的漫画刊物,再到昭和时代与战争相关的漫画,而后是战后百花齐放的漫画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诞生了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这些为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而蓬勃发展的青年漫画和少女漫画则让漫画成为一种多元而又纷呈的、连通想象与现实的媒介,后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出大量以原画为基础的巨制动漫电影,漫画由此升级为全民式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了漫画咖啡、cosplay、轻小说等业态。漫画即日本,本书所呈现的既是一部漫画史,也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动线,是日本国民的心灵史。
热门推荐
  • 萌娃当道:权少二度索婚

    萌娃当道:权少二度索婚

    他是不近女色的冷酷总裁,却对她百般温柔,千依百顺,万事上心。她是婚纱店的小小小职员,却是他两个孩子的妈。某天,他将她扑倒在床上正欲吃干抹净,突然从床底下蹦出两个活宝。他们二话不说扑在他的身上,就像两尾小树熊,欢脱得嘿嘿大笑。萌娃1号:“爹地,你跟妈咪在打架吗?我们也要加入。”萌娃2号:“可是……为什么打架要扒衣服呢?”萌娃1号:“你笨,这是大人独有的打架方式。”萌娃2号:“那……我们也扒掉爹地的衣服吧。”
  • 皇家平民

    皇家平民

    他们各自转了好大一圈,直到再也转不回原点,才明白最初出发的意义。比如他,燕雀之居走到龙楼凤阁;比如她,正值妙龄突遇疾病侵袭;比如他,舍弃姓名只为一路相随;比如他,由北至南不觉丝丝牵引;比如她,孑然一身以为情缘尽去......还有那些个他和她,走过这乱世,得到失去,失去得到。只为遇见你。
  • 龙族传说(一):斩仙剑

    龙族传说(一):斩仙剑

    本书作为《龙族传说》系列的第一部,讲述了以主角李天赐为首的龙之九子逐步了解自己拯救苍生的使命,不断集结与邪恶势力天魔教斗争对抗的故事。龙之九子的转世者们虽四散九州,却在冥冥之中注定要相聚,随着他们的相遇,天魔教也风起云涌,暗藏着惊天杀机。上古的四大凶兽即将降临凡间,一场旷世之战即将上演!在主角们历练闯荡的过程中,他们克服了世间困难和自身的缺陷,经历重重难关考验,一步步击退了天魔教的阴谋。这是一场正与邪的较量,也是一群少年的成长史诗。
  • 重生之农女法医

    重生之农女法医

    一朝穿越,成了还未出嫁便已珠胎暗结的小农女,家徒四壁,亲爹极品不说,家中还有一个病怏怏的老娘,唐心暖觉得压力山大!作为21世纪的女法医,又身怀奇异空间,唐心暖当然不会被这些困境打倒!分家产田地一步到位,后发家致富入朝为第一女官再不搭理无良穷亲戚半分!好心捡个傻男人回家,也日渐正常,俊朗帅气不说,对她也宠爱非凡,关键是背后的矜贵身份让旁人艳羡无比!争气将肚中孩子生下,小糯米团子长的精致,日渐长大,唐心暖忽然发现,这小团子怎么和自家那便宜夫君越来越像了?【女·高智商·法医x傻·神助攻·丈夫】【互宠文】【不断更】【架空文,不喜勿进勿喷谢谢!】
  •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这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本书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差不多所有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 翠色田园之第一农家女

    翠色田园之第一农家女

    荷溪,由西向东流,贯穿了刘家村,东陵村,荷溪村等好几个村子。河水来自村子西边的华松山上,流经的地势由崎岖不平缓缓变成了开阔的山间平原。河溪村,世代以农家为主,各家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也会种植果树,养殖家禽,经济实力好点的,会雇佣农妇养殖桑蚕,雇佣农夫下河养鱼。惊蛰一过,屋前屋后的桃树、李子树、酸枣树陆陆续续发了芽,碧绿的嫩芽透过米酱糊上的窗户纸钻进了农家院舍。一……
  • 达磨大师血脉论

    达磨大师血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应经

    神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界与她

    世界与她

    这是一个普通的流水账式小说。看得懂的人自然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