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600000003

第3章

天下之士有三可贱:慕名而不知实,一可贱;不敢正是非于富贵,二可贱;向盛背衰,三可贱。

——汉·仲长统《昌言》

天下的人有三种贱毛病,仰慕虚名而不知道切合实际的重要,这是第一种贱毛病;不敢与富贵之人辩明是非,这是第二种贱毛病;趋炎附势,这是第三种贱毛病。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汉·扬雄《法言·修身》

每个人的本性都有好的和坏的两面性,培养好的方面,就成为善人,发展坏的方面,就成为坏人。

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序》

人的自然质朴本性,不是勉强造作就可以得到的。

食苗实硕鼠,玷白信苍蝇。

——晋·鲍照《代白头吟》

大老鼠总是要偷吃庄稼,苍蝇总是要玷污白绢。喻指本性使然。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北方的马不思念南方的越土,南方的禽鸟不留恋北方的燕地,本性有其习惯的一面,当地的风俗使它们如此。

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飞蛾偏要去扑灯火,谁人能救?蚕偏要吐丝自缚,无人能管?喻指本性如此。

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

——唐·刘禹锡《天论》

上天的本领就是生长万物,人的本领就是能治理万物。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

——唐·韩愈《原性》

人的本性,是出生后就有的;人的情感,是接触事物后而产生的。

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

——唐·韩愈《原性》

人的思想情感有喜、怒、哀、惧、爱、恶、欲望等七种。

人之性情,莫不由习。

——唐·张九龄《论教皇太子状》

人的性情,无不由习惯形成的。

穷而思达,人之情也;卑而应高,物之理也。

——唐·卢照邻《同崔少监作双槿树赋序》

贫穷而想发达,是人之常情;卑下的响应高上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

——唐·王昌龄《见谴至伊水》

罪过全由自己招来,人的本性容易许诺。

嘉木依性植,曲枝亦不生。

——唐·孟郊《赠苏州韦郎中使君》

好的树木依据它的本性栽种,不会长出弯曲的旁枝。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唐·岑参《山房即事》

庭院中的花草树木不知道人已去尽,到了春天仍然发出原先的花来。喻指自然景物按其本性我行我素,不因人的改变而改变。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唐·韦应物《咏玉》

天地间有精美的宝物,最珍贵的宝物一般没有花纹。雕琢为世俗器物,天然的本性会在一时受到破坏。喻指要尊重事物的天然本性。

玉为玉兮石是石,蕴弃深泥终不易。

——唐·许碏《题南蕤招仙观壁上》

玉就是玉,石头就是石头,把它们深埋在土里也不会改变其应有的本性。

物各有所好,违之伤自然。

——唐·萧颍士《答韦司业垂访》

世间万物各有各的本性,违背了就会伤其自然的本性。

鸡飞不得远,岂要生羽翼。

——唐·姚合《寄耿拾遗》

鸡不能远飞,倘若生了羽翼就能远飞吗?喻指天性无法改变。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更是倾城姝。

——宋·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荔枝本来就是美好的,用不着等待杨贵妃来鉴赏。

喜怒哀乐好恶欲,未发于外而存于心,性也;喜怒哀乐好恶欲,发于外而见于行,情也。

——宋·王安石《性情》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好恶欲的心理,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是人的本性;如果表现出来并有行为,是人的情感。

人之初,性本善。

——宋·王应麟《三字经》

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其实都是善良的。

陶然任元化,慎勿损天真。

——宋·苏舜钦《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

要愉快地顺任自然的发展变化,千万不要损害了自己天然质朴的本性。

蛇蝎性灵生便毒,蕙兰根异死犹香。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蛇蝎天生就是有毒之物,蕙兰的根虽枯死仍然还有香味。喻指事物都有天然本性。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元·施耐庵《水浒传》

人情是随着人失势或得势而有所不同,人的脸色往往会随着别人的地位升高或降低而变化的。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元·武汉臣《玉壶春》

山河很容易改变,人的本性却很难更动。喻指人的本性难改。

紫锦朱粉慢夸妆,要见妖娆有真淑。

——明·吴承恩《题沈青门寄画海棠用东坡定惠院韵》不要过于追求紫锦朱粉的妆扮,要知道真正美好的是心灵本性。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河山的面貌很容易改变,但一个人的天生禀赋却是很难更改的。

木性根土,人性根祖。

——清·袁枚《永昌府龙陵同知金公墓志铭》树木的本性是在土里扎根,而人的本性是以祖宗为根。

性近如一家,习远如千里。

——清·陈确《瞽言》

人的本性相近如同一家,但习惯之差却远如千里。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易经·乾传》

君子培养增进品德和学业,一定要及时。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诗经·大雅·烝民》

自然界产生了广大民众,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法则;民众遵循常理做事,这是因为民众崇尚这种美德。

德如毛,民鲜克举之。

——《诗经·大雅·烝民》

道德行为如羽毛一样的轻,一般人很少能够做到身体力行。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将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重任,这是十分重大的;要为之奋斗终身,行程是非常遥远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仁道难道很远吗?如果我要推行仁道,那么仁道就会到来。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能够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可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论语·公冶长》

缺乏仁道的国家,就像乘小筏子漂浮在大海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坚持用道德的信念施行政事,这就好比北极星,它虽然不移动,但众星都环绕着它。喻指道德的力量伟大。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

人可以弘扬道理,而道理是不能弘扬人的。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道德,就连老师也不能谦让。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

听见路上的流言就到处传播,这是有德行的人必须抛弃的行为。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讲仁德的人,往往会先把困难放在前头,而把收获放在后头,这就叫做有仁德。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君子追求仁义,小人追求财利。

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子路》

刚强、果决、质朴、有话不轻易说出,具有这四种品德的人就近于仁义之人了。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

倘若一心一意去实行仁义,是不会有什么坏处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君子通晓的是仁义道德,小人通晓的是财货利益。

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取为己有,这是不符合道义的。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心下》

仁的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两者放到一块儿讲,就是为人的道理。

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孟子·告子下》

道义就像大路一样摆在那里,怎能难于通晓呢?关键在于人不去求索罢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道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便舍弃生命而要道义。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孟子·告子上》

仁,是人的本性;义,是人生所要走的正道。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孟子·告子上》

仁是能够胜过不仁的,就像水能够消灭火一样。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孟子·万章上》

凡是不符合道义的东西,一点也不要给予别人,也一点都不要从别人那里索取。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孟子·离娄上》

仁,是人们最应该安守的本分;义,是人们最应该遵循的正道。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离娄上》

正道就在身边而常常要到远处去寻找,事情本来很容易办到却往往偏从难处做起:人人都爱自己的父母双亲,人人都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上》

人只有不做不合乎道义的事情,然后才能做合乎道义的事情。

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

——《荀子·解蔽》

道德观念,体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能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事物的一部分不足以概括它的全部含义。

利少而义多者为之。

——《荀子·修身》

对于好处少但道义多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去做。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荀子·子道》

按照道义行事,而不一定要顺从君主的意志;按照真理的原则行事,而不一定顺从父亲的意见。

仁者必敬人。

——《荀子·臣道》

讲求仁德的人必定是尊敬别人的人。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

——《荀子·天论》

上天有其固定的规律,大地有其固定的法则,君子有其固定的行为规范。君子遵循其固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而小人则斤斤计较眼前的功利得失。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韩非子·观行》

眼睛离开镜子就难以整理面容,做人失去道德准则就难以明辨是非。

倒义,则事之所以败也;逆德,则怨之所以聚也。

——《韩非子·难四》

违反道义,是做事失败的主要原因;倒行逆施,必然积聚怨恨。

精神不乱之谓有德。

——《韩非子·解老》

精神好而不混乱的人,可以称之为有德。

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

——《韩非子·解老》

自以为有德的人其实是无德,不自以为有德的人却是真正的有德。

义,天下之良宝也。

——《墨子·耕柱》

道义,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东西。

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贵义》

人世间万事万物没有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成功立事,必须于理义,故不理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

——《管子·七法》

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符合道理和正义,因此没有道理就不能取得天下,缺乏正义就不能使人信服。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老子》

道德高尚的人却很谦卑,道德广泛的人却自感不足。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老子》

高尚的行动所应遵循的,只是服从道义。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庄子·齐物论》

只有合乎道义,才能像门轴进入环中那样,能应对无穷无尽的变化。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庄子·齐物论》

道义往往被小有成就所掩盖,真理往往被浮华的辞藻所掩盖。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庄子·知北游》

人世间有道德高尚的人,不用人说;一年四季有分明的节律,不用人谈论。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

——《庄子·骈拇》

当今世上讲求仁德的人,总是愁眉紧锁地忧虑世上的祸患;不讲求仁德的人,总是背逆人性而贪图富贵。

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

——《庄子·让王》

对不合乎道义的人,不应该接受他的恩惠;对不合乎道义的社会,不应该踏上它的领土。

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伤德。

——《文子》

最大的罪过是不讲道义,最深的哀怨是损伤德行。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尚书·咸有一德》

德没有固定的榜样,只要以善为主就可以成为榜样。

不义而强,其毙甚速。

——《左传·昭公元年》

用不道义的卑劣手段强盛起来,则他灭亡得也快。

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道德,对国家来说是稳定的基础。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左传·僖公三十年》

依靠他人的力量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败坏他人,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最不明智的。

有德不可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具有高尚的道德将是不可战胜的。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左传·隐公十一年》

衡量自己的德行修养来决定自己应处的地位,估量自己的力量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义是万事之将。

——战国·鲁·尸佼《尸子》

道义是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根本。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

道德高尚的人影响深远,道德低下的人影响不远。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礼记·中庸》

道德是什么?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行事准则,若可以离开的,也就不是真正的道德了。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礼记·中庸》

仁爱就是爱人,以亲近自己的亲属为第一;道义就是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以尊崇贤德为第一。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财富,则是微不足道的。

义死不避斧钺之诛,义穷不受轩冕之荣。

——汉·刘向《新序·义勇》

为正义而死不逃避斧钺杀身之祸,为正义忍受贫穷不贪恋高官厚禄。

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

——汉·刘向《新序·杂事》

吃了食物,不应该毁坏盛食物的器皿;乘了荫凉,不应该折断遮阴凉的树枝。

义者轩冕在前,非义弗受;斧钺在后,义死不避。

——汉·刘向《说苑·立节》

正义之士,即使是高官厚禄摆在眼前,却不合道义也决不接受;斧子在后威逼,只要合乎正义,宁死也不逃避。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

——汉·刘向《说苑·说丛》

钱财、权势都不如道义德行高尚。

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道德高尚的人实行道义,不论别人知道还是不知道他都会坚持做下去。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汉·王充《论衡·别通》

德行不高尚的人,不会怀有远大的理想。

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汉·王符《潜夫论·巫列》

妖邪不能战胜道德,邪气不能损害正气,这是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

不符合法规的话不要说,不合乎道义的事不要做。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

道德愈完美就会愈安全,权势愈高愈危险。

不听不义。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不要听不符合道义的言谈。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人们舍弃的我则求取,人们想索取的我给予。

大直若诎,道固委蛇。

——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赞》愈直的却好像愈弯曲的,因为道路本来就是曲折的。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倚仗仁德的人必然会昌盛,倚仗暴力的人必然会灭亡。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

道德高尚的人不标榜自己有德,这是真正有德;品德低下的人却标榜自己有德,这是真正的无德。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仁爱的法则在于关心他人,不在于为个人谋利;道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在于强求于他人。

道无废而不兴,器无毁而不治。

——汉·陆贾《新语·慎微》

旧道德不废弃新道德就不会兴起,旧器物不毁掉新器物则不会产生。

道为智者设,马为御者良,贤为圣者用,辩为智者通,书为晓者传,事为见者明。

——汉·陆贾《新语·术事》

道义是为明智的人设置的,马为会驾驶马车的人卖力,贤才为品德高尚的人服务,辩论多为聪明人所通晓,知识为知书达理的人所传播,事物被有见解的人所明了。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仁爱的实施不在乎关系的远近,道义的推行即使艰难也要推行。

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仁爱与道义,尊敬与和睦,虽然有所不同但却能够相辅相成。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晋·陶渊明《咏贫士》

早晨能伴随着正直与仁义而生,即使傍晚牺牲了,也不感到遗憾。喻指仁义同生命一样可贵。

重义如泰山,轻利如鸿毛。

——晋·傅玄《傅子》

视道义如泰山一样重,视财利如鸿毛一样轻。

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

同类推荐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胶东地处美丽的山东半岛东部,占尽山海之利,人文历史鼎盛,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国饮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热门推荐
  • 缫丝厂之恨

    缫丝厂之恨

    1930年,冯有良在上海警察局当上了一名小警员。这天他正拎着一根橡皮棍在民和路上巡街,忽听有人叫他的小名阿良。他定睛一看,面前站着两男两女,都是跟他差不多岁数的年轻人,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那两名女子还都穿着男式的褂子,要不是脑后拖条辫子,简直就辨不出是年轻姑娘。他们的形象告诉冯有良,这是四个流浪者。上海滩上,这样的流浪者不计其数,或者是碰上战乱,或者是遭遇天灾,临近的苏浙皖等地都有难民逃离家园,投进这繁华之地求生。冯有良也是三年前从皖北来沪的,历尽艰辛才捧上个警察的饭碗,摆脱了流落街头的悲苦命运。现在听到熟悉的乡音,不由全身一震。
  • 90后女孩的电视北漂路

    90后女孩的电视北漂路

    一次未曾预谋的逃离,一场暴风雨般的抑郁,将90后女孩悦悦的梦想冲出贫瘠现实。两年的北漂生活,让悦悦彻底看清了一件事:月亮和六便士,如果不能全部拥有,就哪个都跟自己不沾边儿。新一代的北漂,既有悦悦这样觉悟的一代,也有无数垮掉的一代。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以致于我们只顾步履匆忙,而没法给它下定义。难得的是,曾经陌路相逢的人,也能够穿越岁月长河,突破万难,来占据你的内心。回忆里曾经奋斗时的痛苦和热血,在你回忆起来时,依然是心头暖,枕边梦。22岁的悦悦,既扬言要六便士和面包,也痴心想摘下月亮。那么亲爱的,22岁的你又在哪里?你是选择工作,结婚,还是创业呢?你会要面包和六便士,还是日月星光?前进路上,不能没有战友,欢迎与我在线交流。
  • 无敌神医闯都市

    无敌神医闯都市

    一代邪尊重生,拥有绝世武功和傲世医术,在都市之中横扫一切!
  • 春秋公羊傳

    春秋公羊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

    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

    《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材)》(作者辛登豪、丁俊杰)首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与区分,并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情况。其次,介绍了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生产技术。第三,介绍了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方面的有关知识。在编写过程中,由于编写水平有限,对书中的错误和纰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人在江湖

    人在江湖

    当过特种兵的韩铁子为躲避一场飞来的横祸,来到古城讨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凭着一身的武功,单枪匹马干起了替人讨债的行当。后被珠宝行的女老板看中,当了她的保镖。韩铁子以他的正直、机智和勇敢不仅赢得了女老板的敬重、两位姑娘的爱恋,更是由于竭力为农民兄弟讨要工钱而受到农民工的拥戴和信赖。全书反映了当今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百态和社会矛盾的冲突。
  • 金箓设醮仪

    金箓设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官审查员

    天官审查员

    不受控制的来到某个宽阔的广场,一低头眼前是一截素色的裙摆和隐藏在其中若隐若现属于冷血动物的鳞片,虚无缥缈的声音就在耳边回响起来:“汝听吾秘旨,成汤气运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汝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祝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汝亦成正果。”苏乩:“……”——有趣。
  • 不会汇报工作,还敢拼职场

    不会汇报工作,还敢拼职场

    本书是国内第一册有关职场汇报的专著,详细分析了职场汇报程序和注意事项,让你不栽跟头智慧经验总结。都是从血淋漓的事实经验总结。
  • 戏子奋斗日常

    戏子奋斗日常

    在现代,秦明月混了十年的演艺圈,还是个死跑龙套的。一朝穿越,却成了个下九流的戏子。手持一副烂牌:戏班濒临解散,即将流落街头,孪生哥哥被‘贵人请去喝茶’自此失了踪影。为了活命,她顶着哥哥的名号立于世,好不容易凭借现代演戏的手段将局面打开,哪知各路妖魔鬼怪接连等场,还有个傲娇别扭嘴贱的奇葩男主动缠上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