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700000002

第2章

人道恶盈而好谦。

——《易经·谦》

大多数人都厌恶骄傲者而喜好谦逊的人。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诗经·小雅·鹿鸣》

人们喜欢我,并提示我走正道。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诗经·邶风·柏舟》

忧心忡忡,怨恨那些小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它为乐趣。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论语·颜渊》

爱一个人,就希望他能长生不老;憎恨一个人,就想让他马上死去。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论语·宪问》

爱他,能不勉励他吗?对他忠诚,能不教诲吗?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去爱一个人和憎恨一个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

人人都有一棵仁爱同情之心。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上》

墨子为了宣扬兼爱,从头到脚都磨伤了,仍努力去做。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爱他人的人,别人也会经常爱你;尊敬他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尊敬你。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孟子·离娄上》

爱一个人却显得不亲近,要反省自己是否仁爱;治理人却没有治理好,要反省自己是否明智;以礼待人却没有得到礼待,要反省自己是否恭敬。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荀子·劝学》

一个人身上有许多卑劣的行为,必然招致怨恨。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

——《韩非子·解老》

所谓仁,就是心中欣然愉快地爱人。希望人人都获有幸福,而不希望别人得到灾祸。这种爱人之心不能抑制,并不是图别人的报答。

其母好者其子抱。

——《韩非子·备内》

母亲如果美丽善良,她的孩子别人就喜欢抱。

爱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

——《管子·枢言》

爱,是憎恶的源头;德,是怨恨的根本。

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

——《管子·权修》

了解一个人的爱好和厌恶,就可以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

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老子》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没有缺点毛病,是因为他憎恶缺点毛病,所以使自己没毛病。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

——《庄子·知北游》

人们总是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视为神奇之物,把自己憎恶的东西视为又臭又烂之物。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

——《庄子·在宥》

世俗的人,都喜欢和自己相同的人,而憎恶和自己不同的人。和自己相同就高兴,和自己不一样就不高兴,心里想的只是出人头地。

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

——《商君书·慎法》

对所爱的人不阿谀奉承,对憎恶的人不加以伤害,爱和憎都能做到公平正直,这是治理国家的最好方法。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兼爱上》

天下的人如果都能够相互关爱,社会就会安定;如果相互憎恶,社会就会动乱不安。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兼爱下》

关爱他人的人必然被人爱,而憎恶他人的人必然被人憎恶。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下》

关爱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不足,憎恨一个人也要知道他的好处。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

品德高尚的人爱别人是依道德为标准,品行低下的人却喜欢无原则地原谅别人的错误。

怨之所聚,乱之本也。

——《左传·成公十六年》

怨恨如果越来越多,便是祸乱产生的根源。

老有加惠,旅有施舍。

——《左传·宣公十二年》

对老人要给予恩惠,对旅行者要给予照顾。

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顺从自己的人就宠爱,不顺从自己的人就厌恶。所以,明示所爱,邪佞的人就会很多;明示所恶,贤良的人就会销声匿迹。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对国家有利的人就应该喜欢他,对国家有害的人就应该憎恶他。

恶恶疾其始,善善乐其终。

——《谷梁传·僖公十七年》

憎恨丑恶的事物要在萌生时开始,热爱美好的事物要善始善终。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战国策·魏策四》

他人憎恨我,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他人,不可让他们知道。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

——《战国策·中山策》

有相同欲望的人会彼此憎恨,有相同忧虑的人会彼此亲近。

抚我则后,虐我则雠。

——《尚书·泰誓下》

爱我的是君王,虐待我的是仇敌。

爱人者,兼及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尚书·武成》

爱那个人,就会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觉得可爱;不爱那个人,就连他家的墙壁都觉得令人讨厌。

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汉·刘向《说苑·尊贤》

正直的行为必定被邪恶之人所憎恨。

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

——汉·刘向《说苑·说丛》

喜爱谈论别人坏话的人,人家也会谈论他的坏话;爱憎恨别人的人,也被别人所憎恨。

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

——汉·刘向《说苑》

对坏事恨得不深,那么对好事也会爱得不深;对好事爱得不深,那么老百姓就不会特别亲近你。

积爱成福,积怨成祸。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广施仁爱便会得到幸福,对别人过多地怨恨便会造成灾祸。

善御者,不忘其马。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善长驾驶马车的人不会忘记爱惜自己的马。

仁莫大于爱人。

——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最宽厚仁爱莫过于关爱他人。

君子善善而恶恶。

——汉·桓宽《盐铁论·后刑》

品德高尚的人爱好善美而憎恨丑恶。

见善则惊,疾恶如仇。

——汉·孔融《荐祢衡表》

看到美好的事物就感到格外的惊喜,见到丑恶的事物就像见到仇敌一样的憎恨。

女恶华丹之乱窈窕也,书恶淫辞之淈法度也。

——汉·扬雄《法言·吾子》

女子讨厌红脂粉损坏了原本美丽的容颜,书籍憎恶夸大其辞而混乱法度。

天下有三好:众人好己从,贤人好己正,圣人好己师。

——汉·扬雄《法言·修身》

天下人有三种爱好,一般人爱好顺从自己的人,贤能之人乐于纠正自己的人,有德行的人喜欢教导自己的人。

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汉·赵壹《刺世嫉邪赋》

喜爱的就钻开皮让其羽毛出来,憎恶的就会擦净污垢查找瘢痕。

爱之欲其富,亲之欲其贵。

——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赞》

喜爱一个人就想让他富有,亲近一个人就想让他显贵。

不以爱之而苟善,不以恶之而苟非。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

不要因为爱一个人而随便说他好,不要因为憎恶一个人而随意说他坏。

爱人多容,可以得众。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宗室传》

对人仁爱宽容,可以得到许多人的拥护。

体曲者忌绳墨之容,夜裸者憎明烛之来。

——晋·葛洪《抱朴子·擢才》

身体弯曲的人忌恨绳墨拉直,黑夜裸体的人憎恨烛光照明。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佚名《子夜歌》

雾气和露水隐住了芙蓉,莲花已看不清楚。喻指憎爱不分明。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

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是因为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敬重。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

无论做什么事,不要使亲人痛恨,而让仇人高兴。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爰延传》

喜欢一个人就觉察不出他有缺乏,讨厌一个人就会对他的优点熟视无睹。

不可以己心之爱憎,诬人以善恶。

——唐·魏征《群书治要·〈礼记·曲礼〉》不要根据个人爱憎之心,去评价一个人的善与恶。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唐·魏征《群书治要·贾子》

关爱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爱;为别人的幸福出过力,别人就会为你的幸福创造条件。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唐·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对桃花红似锦没有反感,却憎恨柳絮白于棉花。喻指出于个人情感而爱憎。

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

——唐·韩愈《与崔群书》

品行高尚的人应当有所爱好和憎恶,但爱好和憎恶不可以不分明。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

痛恨丑恶像对待仇敌一样,看见善良如饥似渴地去追求。

巧言易信,孤愤难申。

——唐·刘禹锡《苏州谢恩赐加章服表》

奉承话容易使人相信,个人的愤恨却难以申诉。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虽说表面爱他,其实却是在害他。

闻人善,立以为己师;闻恶,若己仇。

——唐·柳宗元《从弟宗直墓志》

听到别人的善美,将其作为自己的老师;见到丑恶的事物,像是见到自己的仇敌。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明达之人不做不合时宜的事,忘掉自己而关爱天下众生。

爱而不知其恶,憎而遂忘其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封建》

爱一个人就忘记了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就忘记了他的优点。

若憎而不知其善,则为善者必惧;若爱而不知其恶,则为恶者实繁。

——唐·吴兢《贞观政要·鉴戒》

如果憎恶一个人而不知道他的善行,那么行善的人就会惧怕;如果爱一个人而不知道他的缺点,那么干坏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唐·孟郊《投赠张端公》

痛恨邪恶像秋霜那样的正直,向人请教风俗就像春天那样的温柔。

疾恶如雠,闻善不惑。

——唐·释皎然《讲德联句》

憎恨坏人坏事像憎恨仇敌一样,听说好人好事不要去怀疑它。

相憎者,能生无辜之毁;相爱者,能饰无实之誉。

——唐·马总《意林》

对憎恨的人,能捏造出许多无端的诽谤;对喜欢的人,能加上许多不切实际的褒奖之辞。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不是在众多花中偏爱菊花,而是秋菊开后再没有花开了。

风霜何事偏伤物,天地无情亦爱人。

——唐·刘长卿《狱中闻收东京有赦》

寒风与酷霜为什么偏偏摧伤物?天地虽然没有情感但也爱人。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李密传》

把南山的竹子砍光做笔,也无法把他的罪恶写完;把东海的波涛引来,也难以洗尽他的罪恶。

君子不恶人,亦不恶于人。

——宋·苏轼《文与可字说》

品行高尚的人不厌恶别人,也不被别人厌恶。

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

——宋·王安石《石门亭记》

人们相互喜爱与憎恶必然是以类别区分的。

羞善行之不修,恶善名之不立。

——宋·王安石《杨孟》

以不去做善良的事而感到羞耻,以善良的名声不能树立而愤恨。

能使人知己、爱己者,未有不能知人、爱人者也。

——宋·王安石《荀卿》

能使人了解、关爱自己,就没有不能了解、关爱他人的人了。

好恶失其宜,是非乱其真。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粹言》

好恶失去了应有的限度,是非混乱了原本的真实。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宋·张载《中正篇》

用爱自己的心去关爱他人就是最大的仁德。

暗箭伤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

——宋·刘炎《迩言》

用暗箭伤害别人,能深刺入骨;人们怨恨这种人,也会恨之入骨。

未得则羡,已得则厌,厌而求新,则为恶无不至矣。

——宋·司马光《羡厌》

没有得到就羡慕,已经得到就讨厌,讨厌了又另求新的,因此做坏事没有不达到极点的。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关爱他人如果不用正道,那正是害了他。

惜花早起,爱月夜眠。

——元·杨朝英《太平乐府》

赏识花的人爱早起,喜爱月色的人睡得晚。喻指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决定一个人的习惯。

惺惺自古惜惺惺。

——元·王实甫《西厢记》

自古以来,聪明人总是爱惜聪明人。

冤家宜解不宜结。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冤家最好和解,不应该结仇。

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讨厌一个人,也要了解他的优点;喜欢一个人,也要知晓他的缺点。

人不自爱,则无所不为;过于自爱,则一无所为。

——明·吕坤《呻吟语·补遗》

一个人如果不自爱,就会无所不为;如果过于自爱,就会一事无成。

于人无憎恶之私,惟公好恶而行之。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接人》

对一个人的憎恶不要出于私心,爱与厌恶应出自公心。

爱人不以颂而以规。

——明·海瑞《赠王朋江升宁波府太守序》

关爱他人不是用表扬,而是用规劝勉励。

不可以私意喜一人,不可以私意怒一人。

——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不应根据个人的偏爱而喜欢一个人,不应根据个人的私怨而憎恶一个人。

小人好恶以己,君子好恶以道。

——清·黄宗羲《宋元学案》

品行低下的人的好恶凭自己的私利,有德行的人的好恶则依据真理。

物莫不聚于所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鸽异》

物品没有不聚集在爱好它们的人那里。

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石清虚》

天下的宝物,应当给予爱惜它的那些人。

爱人不以理,适是害人;恶人不以理,适是害己。

——清·魏际瑞《魏伯子文集》

关爱他人不用正理,正是害了他;憎恶他人不用正理,正是害了自己。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品行低下的人高兴听到品行高尚的人的过失,品行高尚的人不愿听到品行低下的人的恶行。

罪不容加死,爱之欲其生。

——清·梁章巨《浪迹丛谈·巧对补录》

罪恶如果不够判处死刑,就要用爱心去帮助他从新做人。

见人之为善,我必爱之;见人之为不善,我必恶之。

——清·陈宏谋《五种遗规》

看见别人在做好事,我必须爱他;看见别人在做坏事,我必须憎恶他。

裘以严霜见爱,葛以当暑见亲。

——《杜幽求子》

皮衣只有在严寒时人们才喜爱它,麻布衫只有在酷暑时人们才青睐它。

无丧无得。

——《易经·井》

没有付出,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论语·阳货》

没有得到时,害怕得不到它;得到之后,又害怕失掉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告子上》

鱼我想得到,熊掌我也想得到;如果两者不可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鱼而要熊掌。

枉尺而直寻。

——《孟子·滕文公下》

小的方面有损失,大的方面会有所得。

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韩非子·难一》

用焚毁山林的方法去狩猎,虽然一时能获取很多野兽,但以后就再也打不着野兽了。用诈骗的方法对待人,虽说一时能得到些好处,但以后就再也得不到好处了。喻指只顾眼前小利,而损失了长远利益。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

喜爱越甚破费越大,储存越多损失越重。喻指物极必反。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老子》

得到宠爱会心神不宁,失去宠爱同样会心神不安。

毋非理妄取,而藏逆于得。

——《庄子·徐无鬼》

千万不要无理强取,祸患会藏于所得之中。

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

——《庄子·让王》

经常审视自己得失的人,不会为自己有所失而感到恐惧。

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庄子·让王》

用隋侯的珠宝,作为弹去射处于千仞之高的飞雀,人们一定会嘲笑他。喻指得不偿失。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庄子·秋水》

得到了也不喜形于色,失去了也不忧愁悲伤:因为知道得与失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佐饔者尝焉,佐斗者伤焉。

——《国语·周语》

帮助他人烹调会有尝菜的便利,帮助他人争斗就会受伤。

荆人遗弓,荆人得之。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贵公》

楚国人丢失的弓箭,拣到它的还是楚国人。喻指自己虽有所失,但有所得的仍是自家人。

譬之如张罗者,张于无鸟之所,则终日无所得矣;张于多鸟处,则又骇鸟矣;必将于有鸟之际,然后能多得鸟矣。

——《战国策·东周》

同类推荐
  • 详解易经系辞传

    详解易经系辞传

    《系辞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使之不仅止予占卜,还进而成为一套哲学理论。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易经》产生的情况及来源,二是《易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三是谈及《易经》不同的卦象如何构成,四是谈及《易经》的功能。《系辞传》的思想十分复杂,内涵极深。故此,历来有不少人去注释和研究它。作者穷其三十年修易之功力,溯本追源,把这套很多现代人用于占卜术数和商业管理的伟大的中国哲学理论,化为现代人人人能读、能用的思想宝典,还原《易经》的本来意义,使大众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不致使这部代表原始儒家思想的典籍没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庸(全集)

    中庸(全集)

    《中庸》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战国子思所作。它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它作为平民哲学,其核心是修养心性的中庸之道。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因而此书既是一部处世宝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为了便于读者读懂、读通《中庸》这部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本书吸取了其他《中庸》版本的精髓,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现代活用的体例,进行了全面细致、有总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读,以此引导读者理解其中精要,运用“中庸”的智慧修养心性,完善自我。
  • 中国民族乐器简编

    中国民族乐器简编

    最早的库布孜又称克勒库布孜,琴体呈弓状,只设有一条马尾弦,琴颈也无指板。由于牧民们制作时就地取材、因材而制,往往琴的式样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这种最原始的拉弦乐器,目前在哈萨克的边远山区仍能见到。后来在克勒库布孜的基础上,增加弦轴(左右各一)、琴弦和指板,制成了两弦的库布孜,仍采用马尾弦或牛筋弦,它与今日柯尔克孜族拉弦乐器克亚克十分相似。
热门推荐
  • 吃鸡之无限升级系统

    吃鸡之无限升级系统

    【爆爽新书】穿越平行世界的苏楠,幸运得到吃鸡之无限升级系统,在游戏中淘汰玩家可获取经验值升级,升级后系统会给予奖励,枪械精通、神级天赋、黑科技物品等应有尽有。“恭喜宿主等级达到LV1,奖励98K枪械精通卡~”“恭喜宿主等级达到LV2,奖励现金99999元~”“恭喜宿主等级达到LV3,奖励神级电脑一台~”…………苏楠:“不好意思,为了变强,我只有把你们一个个淘汰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炼神武帝

    炼神武帝

    天下万道,唯武独尊!项家少主项鹰,在传承战体之日,被族弟陷害,血脉崩碎,战体被夺。神秘炼神钟夺天地造化,剥夺一切血脉武学,转嫁主人,任你煌煌天骄,武道天才,尽为我做嫁衣裳!带着炼神钟强势归来的项鹰,誓要踏平苍穹,镇压神魔!洪荒万界,唯我独尊!
  •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中华大地受大自然厚爱,山川大河,茂林平川,各具特色。天府之国,巴蜀平原素来有富饶美丽之名,然而李白却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可见要及进入这富饶之地也是不简单。而瞿塘关却被称为巴蜀之咽喉,可见其特别,而本书将为读者整理讲述这瞿塘关的历史渊源、古迹名胜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明灯暗影

    明灯暗影

    暗世汹涌,光明非绝对的光明,黑暗亦非绝对的灭亡,异兽洪荒也不过是场写好的剧本。
  • 安静的春天

    安静的春天

    如果给你一个回到高中的机会,你会选择回去吗?安静的回答是:不!她从来不后悔高中轰轰烈烈追他,哪怕被处分、叫家长,她依然跟在他后面做小跟班。再后来,他离开了这个学校,再次见面已经是5年后,安静觉得,机会又来了!后来的后来,他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书晟:“你为什么喜欢我?”安静:“因为你学习好、长得帅、情商高!”
  • 三生镜之情起

    三生镜之情起

    讲述唐曾西天取经一路上的艰难与险阻,到最后遇见的几个好心人,保他十万八千里,最后只剩一人到达佛门,成为佛门中人
  • 外婆的田野和村庄

    外婆的田野和村庄

    作品以第一人称讲述了,“那时的田野和村庄”上发生的,一些新颖离奇、有趣逗乐,甚至也可以称作令人动情和牵挂的故事。外婆、舅舅、大舅妈、老瘸兵、舅妈,还有“我”和狗剩子、愣子、小英子、锁柱,石头,在中国那个特定历史时空中所特有的“季节”里,在那片“田野”和“村庄”里,发生和上演着诸多的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和收获到异样的快乐与忧伤、困惑与无奈。亲情、友情、田野,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下的爱与痛…
  • “萌熊”改造计划

    “萌熊”改造计划

    开学的第一天,韩思予的家里来了一个外人——南辰堇。由于南辰堇爸爸工作上的需要,韩思予爸爸不得不为多年老友照顾这个儿子。南辰堇在韩思予家正式开始了高中寄宿生活。两个人的性格南辕北辙,面对处处比自己优秀,明显得到了老爸老妈亲睐的南辰堇,韩思予心中难免生出“醋意”。而处处完美的南辰堇也有自卑的一面,源头来自他肥胖的身材。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中,两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打破了各自的性格壁垒,互相帮助。天有不测风云,南辰堇的生日那天,接到了爸爸在美国受伤的消息,来不及整理一切,火速飞往美国。一年后,南辰堇以新的面貌重新回到韩家,俊帅的外表、颀长的身材让他焕然一新,也赢得了自信……
  • 缘起仙魔

    缘起仙魔

    一个是被师傅捡回来的婴儿,因为在一片桃花林中发现了她,当时漫天飘落着桃花的花瓣,漂亮的就如九天之上飘下了桃花雪一样。当时师傅着她一脸欢笑的看着天上飘下的花朵,师傅为了应景就为他取名花落雪,并把她带回门派教她修仙法,教她便是非细心抚养她长大,对她更是慈爱有加,是她为如掌上明珠。一个是魔门魔主之子,在魔门里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魔主为他取名萧莫寒。只是奈何他对权力和修炼跟本不感兴趣,虽有天资之身,整日确不呆在魔门修炼,却出魔门到俗世之中抚琴作画,对外也从来不说自己是魔门少主,以至于除了魔门上下,外界竟无人知道他就是魔门少主。一位是修仙门派资质奇佳的女弟子,一位是喜欢抚琴作画的魔门少主,可是就因为他们二人引起了一场仙魔两派的纷争,到底结果如何,且看缘起仙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