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700000003

第3章

就像张罗网捉鸟,张网于无鸟之处,就会终日无所得;张网于鸟多的地方,却又惊了鸟;一定要张网于有鸟但鸟又不多的地方,这样才能多捕捉到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战国策·秦策》

没有捕杀一只老虎的劳累,却能够得到刺死两只老虎的名声。喻指事半功倍。

两人俱溺,不能相拯。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如果两人都落在水里,是不能互相搭救的。

未得兽者,惟恐其创之小也;已得之,惟恐伤肉之多也。

——汉·刘安《淮南子·道应训》

在没捕到野兽时,惟恐射杀野兽的伤口太小而使其逃脱;而捕到以后,又惟恐伤口太大而破坏了皮毛。

审毫厘之计者,必遗天下之大数;不失小物之选者,惑于大数之举。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过于计较毫厘之数的人,会遗失天下的大数;不失去小物的选择,对于大数就会迷惑。

事或夺之而反与之,或与之而反取之。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事物有时强夺之后反被别人得到了,有时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能够得到。喻指得与失有时是相互转化的。

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捕捉麋鹿的人,顾不上去捕捉兔子;做大买卖的人,不会为微小的差价而争执不休。喻指不因小失大。

自损者益,自益者损。

——汉·刘向《说苑·敬慎》

谦逊就会有所得,自满便会蒙受损失。

非其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

——汉·韩婴《韩诗外传》

不符合正道而行事,即使辛劳也无成效;不应属于自己的却索取,即使强求也未必能得到。

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

反穿皮裘而背柴薪,是为了保护皮裘的毛绒,却不知道这样做板皮会被磨损殆尽。

苟有大德,不拘于小。

——汉·牟融《理惑论》

倘若能够成就大的德行,就不应该拘泥于小的不合时宜。

一兔走衢,九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一只兔子跑到街上,会有很多人追捕;一人得到,其他人就不要贪求了。

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知晓得失之道,就可以为人处世;懂得存亡之理,就完全可以辨别吉凶。

合不以得,违不以得。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郤正传》

不要以得或失决定离或合。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袭传》

有千钧之劲的弓弩,不会为了射击小老鼠而开动;万石之重的大钟,不会被小草茎的撞击而发声。

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只求远,有时会失于近;只注意外表的修饰与打扮,有时会在体内生患。

隋珠弹雀,知者不为。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

用昂贵的隋侯之珠去弹射雀鸟,这是聪明人所不会做的事。喻指做事前要权衡得与失。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以此一直生活到死。

丰狐隐穴,以文自残。

——晋·陶渊明《读史·韩非》

皮毛美丽的狐狸虽然隐藏在洞穴里,但还是因为毛色美丽而害了自己。

蛇螫在手,壮夫断其腕。

——晋·杨泉《物理论》

蛇螫咬手,勇敢的人会砍断自己的手腕。喻指舍小保大。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谭传》

天下的人都知道获取便是取,却不知给予别人也是有所取。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

舍近而求远,只能是劳苦而无功,舍远而求近,便会事半功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在东边有所失,在西边便会得到补偿。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放纵性情违背自然规律,即使十分辛劳也不会有所收获。

曲思于细者必忘其大,锐精于近者必略于远。

——北齐·刘昼《刘子》

只考虑细微的人必定会忘记大节,专心于浅近的人必定会忽略长远。

饥而倍食,渴而大饮;热而投水,寒而入火,虽暂怡性,必为后患。

——北齐·刘昼《刘子·利害》

饿了就大量地吃东西,渴了就大量地喝水;热了就立刻跳进水里,冷了就赶紧去烤火,虽然可以暂时痛快,但必定会产生严重后果。

爱毛反裘,甚无谓也。

——北齐·魏收《魏书·高祖纪》

因为爱惜皮裘的毛就把板皮穿在外面,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凡趣舍之患,在于见可欲而不虑其败,见可利而不虑其害。

——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取与舍的祸患,在于只想获取却不考虑失败,只想有利之处却不考虑有害之处。

猛虎不看机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唐·李白《笑歌行》

猛虎不会看捕兽器上的小块肉,高大的熔炉不铸造放在衣袋中的锥子。喻指抓大略小。

获宝于已丧,得途于既迷。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获得宝物常在失去之后,找到要走的路常在迷路之后。

利则跃跃以喜,不利则戚戚以泣。

——唐·韩愈《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

获得利益就高兴得跳起来,失去利益就悲伤地哭泣。

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

进与退、存与亡、得与失,是相互依存,并可以相互转换的。

林园手种唯吾事,桃李成荫归他人。

——唐·耿讳《代园中老人》

栽树种园子是我的事,树木成林园子丰收后则归于他人。

爱尺寸而忘千里。

——宋·苏轼《禹之所以通水之法》

爱很小的一块地而忘了千里之河。喻指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

详其小,必废其大。

——宋·苏辙《宇文融》

只注重小事,必然疏忽大事。

物有常数,取之于南,则不足于北,舍之于东,则有余于西。

——宋·苏辙《上皇帝书》

万物都有固定的数目,从南面获取,便会使北面不充足,舍弃东面的,那么西面的便会有余。

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始若可喜而终不可久。

——宋·苏辙《上曾参政书》

只知道获取而不懂得丧失,只知道生存而不懂得消亡,虽然开始的时候令人喜悦,但这种喜悦之情是不会长久的。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宋·辛弃疾《鹧鸪天》

浮云的来去本来是无法固定的,若把得失成败看作是浮云便是超凡脱俗了。

置其本,求之末。

——宋·王安石《与祖择之书》

丢弃事物的根本,去追求末节。

妄得之得,失亦继焉。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非法得到的东西,失掉必然会很快。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宋·柳永《鹤冲天》

不必要过于计较成败得失,才子佳人也无非是个民间的公卿宰相。

将明珠而弹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用明亮的珠子做弹打麻雀,得到的少,失去的多。喻指得不偿失。

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

——元·欧阳玄等《宋史·梅执礼传》

依靠别人的吹捧得到的职位,也会因别人的攻击而失去。

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元·施耐庵《水浒传》

应该获取的而不去争取,过后一定会后悔。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元·施耐庵《水浒传》

得到的容易,失去也就容易;得到的难,失去也就难。

舍心腹而顾手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可舍掉心腹也要顾及手足。喻指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顺应自然规律就会有所收获,违背自然规律便会有所损失。

胆气以得失而夺也。

——明·吕坤《呻吟语摘·应事》

勇气常常因患得患失而丧失的一干二净。

智虑以得失而昏也。

——明·吕坤《呻吟语摘·应事》

智慧和思考能力往往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变得昏乱。

人不有所舍也,必无所成。

——明·徐祯稷《耻言》

一个人如果无所舍弃,便不会有所成就。

敛怨以干禄,非策之上也。

——明·宋濂《吴思齐传》

用积聚怨恨而获得好处,不是办法中最好的。喻指得不偿失。

不为悦谀,不暇过计。

——明·海瑞《治安疏》

不要为了取悦于人而奉承,也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

——清·张廷玉《杂兴》

早荣华也易早困穷,得到的容易失去也就容易。

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

——清·唐孙华《闲居写怀》

塞翁失马却又得到,楚人得弓却又失去。

眼前得丧等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

——清·陈恭尹《赠余鸿客》

眼前得失如过眼烟云,死后是非自有公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坤》

多行善事的人家,必给后人遗留下许多恩泽;积恶事之家,必给后人遗留下来许多灾难。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经·系辞下》

不多做善事就不会成为声名远扬的人,不多做恶事就不会落得毁灭自己的下场。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诗经·召南·鹊巢》

喜鹊垒筑的巢窝,斑鸠却霸占居住。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卫风·淇奥》

善意的玩笑,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诗经·邶风·雄雉》

没有忌恨,不贪求,怎么会有不善的行为呢?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诗经·大雅·烝民》

柔软的东西就吃下去,坚硬的东西就吐出来。喻指欺软怕硬。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季氏》

看见善良的就努力追求,不怕赶不上似的;遇到邪恶的就赶紧离开,好像手伸到沸水里似的。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离娄上》

有料想不到的称誉,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离娄上》

人能够用来区别于禽兽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恶醉而强酒。

——《孟子·离娄上》

一些人怕死但又做不仁不义事,就像怕喝醉仍而又偏偏要暴饮一样。

不仁者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孟子·离娄上》

不仁不义之人占据高位,就会把他的邪恶传播给众人。

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尽心上》

听到一句好的言谈,看到一件好的行为,便努力去做,这种风气就像江河决口,不能阻挡。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孟子·告子上》

家中养的小鸡小狗一旦丢失了,还知道去寻找;可是善良之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

同情怜悯之心,是人人都有的;羞耻疾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恭敬别人讲究礼貌之心,是人人都有的;明辨是非之心,是人人都有的。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孟子·告子上》

从人的天生本性来看,是可以成为善良的,这就是我所说的人性善良。至于有些人不善良,则不能怪罪他的天生本性不好。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告子上》

人的本性善良,就好像是水都会往低处流一样。人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往低处流的。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有德行之人的最大美德,莫过于善待他人。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侧隐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

所以说人人都有同情怜悯别人的好心肠,就好比突然看见有个小孩要掉到井里,都一定会产生着急怜悯的心情。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一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同情怜悯之心,是仁的源头;羞耻憎恶之心,是义的源头;谦虚礼让之心,是礼的源头;明辨是非之心,是智的源头。

恶之者众则危。

——《荀子·正论》

憎恶的人多了就会很危险。

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

——《荀子·法行》

不要因为自己做了坏事而去怨恨别人,不要等到刑罚已经降到自己头上了再去呼天喊地。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荀子·不苟》

品行高尚的人崇尚他人的美德,颂扬他人的善良,这不是巴结奉承;坚持真理,直率地指出他人的缺点,指出他人的过失,这不是诋毁挑刺。

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荀子·性恶》

善言天意必然在人事上有所验证。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荀子·非相》

相貌虽丑但心地善良,这样的人不影响他成为有德行的人;相貌虽好但心灵丑恶,这样的人不能改变他成为小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给予他人善言比布帛温暖,伤人的话语比矛戟刺人还深。

君子道其常,小人道其怪。

——《荀子·荣辱》

品德高尚的人走的是人间正道,而品德低下的人走的是歪门邪道。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荀子·大略》

口中大讲仁义道德,行为则万恶不赦,这种人是祸害国家的败类。

惟惟而亡者,诽也;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

——《荀子·大略》

表面上很温顺却没有好下场的人,是因为他常常在背地里诽谤别人;博学善辩却穷困得得不到任用的人,是因为他常常诋毁别人;想得到清白的名声,反而名声更坏,是因为他言过其实。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陷,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荀子·修身》

用善意引导他人叫做“教”,用善意去附和他人叫做“顺”;用恶意引导他人叫做“陷害”,用恶意去附和他人叫做“阿谀谄媚”。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荀子·修身》

做好事却又毫不厌倦,接受规劝而能警戒自己的人,即使主观上未要求进步,能不进步吗?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韩非子·解老》

祸患与灾难产生于邪恶的思想,而邪恶的思想是由贪欲引起的。

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韩非子·初见秦》

给国家造成动乱、坚持邪恶、违背潮流的人,必然会遭至灭亡。

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真心使别人得到利益,那么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也容易和睦相处;存心伤害别人,即使是父子之间也会彼此背离而且互相怨恨。

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

——《韩非子·守道》

做好事如同春天的花草一样生长,做坏事如同秋后的草木一样枯死。

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

——《管子·戒》

不做邪恶的事,不说有悖情理的话。

金心在中,不可匿。

——《管子·心术》

胸中怀有一颗像金子一样的心,不可能将它隐藏起来。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管子·权修》

微小的邪恶是大邪恶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

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的人不是善良的人。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老子》

善良的人不善于夸耀,爱夸耀的人往往不是善良的人。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最善良的人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它们相争。

美言可以市尊。

——《老子》

美好的话语可以获得众人的尊敬。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

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美的标准,然后才有了丑的观念;都知道了什么是善,然后就有了恶的观念。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列御寇》

人心比险峻的山川还要险恶,比变化不定的天气还要难以令人捉摸。

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间之中者,鬼得而诛之。

——《庄子·庚桑楚》

明目张胆地做坏事,就会受到大家的制裁;暗地里做坏事,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

——《庄子·盗跖》

尊贵与低贱的区别,在于行为的美好与丑恶。

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庄子·养生主》

借别人的恶行来显示自己的美好,可以称他为害人。害人的人,人们一定会反过来害他。

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墨子·非攻》

对他人的损害越多,其不道德的行为就越厉害,罪孽也就越深重。

有高人之行考,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鹜于民。

——《商君书·更法》

具有高尚之人的行为,常常被世人非议反对;有独到见识的人,常常被庸俗之人诽谤。

誉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

——《文子》

同类推荐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丧葬文化》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丧葬文化相关知识。《丧葬文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

    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

    本卷是“千村故事”之手技手艺卷。本卷收集和编撰历史文化村落独特的工匠(即木匠、石匠、铁匠、泥水匠、篾匠等小五匠)技术,石雕、砖雕、木雕、竹雕竹编、绘画、书法、剪纸、刺绣、女红、戏曲、民歌、武术等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人的故事,传承乡土手艺、技术和民间艺术。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5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5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云雨生

    云雨生

    我是谁?我是习云生呀!不对,我是习雨生。二十岁,对于习雨生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重创。本以为是一场意外,却不曾想自从六岁那年进到习家的时候,这一切就是命中注定。云生你后悔过吗?没有雨生你后悔过吗?后悔,所以云生,你在哪?真怀恋小时候,就算只有我们两个人,也好。
  • 错嫁新娘

    错嫁新娘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她叫水无忧,如水一般,盼能无忧。天地万物只是心中影万紫千红只是耳中听她是一个无忧的瞎子直到有一天,无忧不再无忧,紧锁着眉头精妆待嫁,天地万物失了影,万紫千红失了声离了家,别了亲,她还能是无忧吗?风步雍,一个被最亲最爱的人背叛而将自己束之高阁的男人,能容得下她的残吗?妹妹的好意,愿在出嫁当天与她换夫,嫁给世界上最好脾气的西门昊天天错?人错?已注定!在命运之神关注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一切,是否真能改变?****…………………………****…………………………****…………………………****换夫新娘番外篇--风修衣《错嫁宫主》她是幽然宫的七宫主,并非东国皇宫里的七公主--这男人到底怎么一回事?她已经一再的声明,她不是他要找的人,他是脑袋秀逗了还是选择性失聪?“在下风修衣,是替妹妹风开心来完成婚约的”。从头到尾,他只会说这句话。老天--有没有谁可以告诉她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是紫皇山狂风堡的堡主--他是武林人人敬之的破邪--他是最疼妹妹的可怜大哥--为了妹妹一时兴起找来的麻烦,他承担后果,愿娶皇女七公主怎知未娶回七公主,却娶回了七宫主--一个顽皮人儿的小小玩笑,将两个原本无缘见面的人送作堆天错,人错?或许,将错就就?————————————分界线————————————换夫新娘番外篇——风开心《顽皮毒医》好心给雷亲——所以说,好人是做不得的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她当了二十年的祸害,快快乐乐开开心心似神仙。难得好心一回结果报应来了——圆滚滚的,米粒那么小的,火红色的,甜甜的——明明是给了楼下那位柔柔弱弱的小姑娘,为什么会在他的身上?呃——在他的肚子里?瞧他俊脸红通通,双眼迷朦朦,身体轻颤颤,该不会是服下了她亲制的招牌药丸极乐丹了吧等等,等等——这位大哥,要女人请找别人去什么?来不及了?她才不管呢。木头人,还不快死出来,她就快被人家吃干抹净了****…………………………****…………………………****…………………………****换夫新娘之无忧——————————已完结。(V章二十万字左右)换夫新娘续之晨笑—————————已完结。(V章八万字左右)换夫新娘番外篇——风修衣《错嫁宫主》————————已完结。(十万字左右)
  • 泰拉之梦

    泰拉之梦

    泰拉星第二纪元:随着泰拉星人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各种资源和物资的使用越来越没有节制,虽然带来了经济、文化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但是也在泰拉星人中形成了自己无所不能的想法。就在这时,有人发现了利用自然的魔力以及元素而创造出了魔法。泰拉星人的能力进一步的提升了。人们沉浸在进步与发展的乐潮之中。
  • 欧布超级合体

    欧布超级合体

    苏羽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意外和凯相遇。获得欧布圆环。黑暗大帝即将降临,苏羽又该怎样面对未来的危机?战斗吧。“就算为此,放弃欧布奥特曼的身份。”苏羽留恋看了地球最后一眼。
  • 实干决定成败

    实干决定成败

    本书的出发点来自十八大倡导的新八字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这个精神的引导下,相信全国上下将会掀起一场实干的工作热情,而本书正是切入这个主题。实干是一种出色的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伟大的工作精神。本书从告别空谈开始,教会你如何在工作中真抓实干,把工作做到出色,如何让实干成为你工作的自驱力,帮助你走向卓越。在本书的最后,还为你量身定制了72条提高实干力的关键法则,每一条都能让你收获成功。
  •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本书精选目前比较流行的多款新型摩托车故障为例,详细介绍了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检查方法,分析故障产生的根源,讲解故障排除的方法,让读者分享维修实战过程,学到故障检修的经验与技巧。
  •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本书将人类的思维模式分为两大类:有利于成功的思维模式和倾向于失败的思维模式,透过对“成功模式”和“失败模式”的系统性对比,论述了成功与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如同绿灯行(油门)、红灯停(刹车)的交通指令(操控系统),指导着我们启动“生产成功的流水线”以创造成功,提醒着我们关闭“生产失败的流水线”以规避失败。
  • 子宫健康书

    子宫健康书

    子宫与女人的容颜、身心以及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是非常重要的内生殖器官,它不仅仅是存放生命种子的容器,也是女人的第二颗“心脏”,需要女人小心呵护。《子宫健康书》告诉女人子宫的重要性,告诉女人哪些伤害子宫的事情不要做,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告诉女人如何从食物、运动、经穴、精神……等方面养护子宫,在面对子宫疾病的时候怎样辩证施治。
  • 仙侠怪异志:女配修仙传

    仙侠怪异志:女配修仙传

    这年头,穿越啥的都不稀奇了,黎轻风也跟了把潮流,穿进了书中世界。身为女配的黎轻风表示,没得啥子好怕滴。毕竟她姐姐是女主,她姐夫是男主,咳,废话了。只要不作死,她觉得日子还是可以过下去的。【1v1】
  • 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与沟通的艺术

    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与沟通的艺术

    本书不仅仅是口才训练书,也是一本综合开发自我潜能的修炼指南。一经问世,就创造了人类出版史上一个奇迹:10年之内发行了2000多万册,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口才指南”。本书不仅仅谈论公开演说术和所有的演讲技巧,而且还囊括推销术、谈判技巧、辩论术等内容,详细地介绍了克服恐惧、建立自信的方法,阐述了演讲口才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旨在指导人们克服人性和心理弱点,学会语言的艺术和技巧,顺乎自然地发挥自我潜能,在各种场合下发表谈话,博得赞誉,从而获得人生和商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