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1100000003

第3章

人的脚走过的地方少,没走过的地方多;人的心知道的少,不知道的多。把没用的能变为有用的,从不知到能全知。

见象牙乃知其大于牛,见虎尾乃知其大于狸。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看见象牙就明白象比牛大,看见虎尾就明白虎比狸大。比喻推理认知。

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看见一片落叶,可以知道秋季的到来;看瓶中水结冰,可知道天下的寒冬。比喻从小可以知道大。

以近推知远,以小推知大。

——汉·刘安《淮南子·泛论训》

由近可以论远,从小可以知大。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泰山虽然高大,但是背向着它就看不见;毫毛再细小,仔细观察就能看得到。

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只看见虎身上一条花纹,还不了解虎威;只看见骏身上一根毛,还不了解它善于驰骋。比喻认识片面。

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审一时者不可与言大。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观察了部分情况还不能谈论全部的变化,审察了一段时间还不能谈论事情的全部过程。

得隋侯之珠,不若得事之所由。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即使得到隋侯珠,还不如弄清事情原由而获得事理。

释大道而任小数,无以异于使蟹捕鼠,蟾蜍捕蚤。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用不高明的办法去解释大道理,就如同用螃蟹捕捉老鼠,用癞蛤蟆捕捉跳蚤一样的不通。

目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眦。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眼睛能够清楚地看到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眶。

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遁。

——汉·刘向《新序·善谋》

在清澈的水里和明亮的镜子里,任何形象都不可能隐形。比喻目光敏锐的人能洞察一切。

知得之己者,亦知得之人。

——汉·刘向《说苑·政理》

知道依靠自己能获得什么,也就知道依靠他人能获得什么。

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固足以知大体。

——汉·刘向《说苑·尊贤》

用所看见的可以推知没有发现的,看见小事就足以知道事情的整体。

人道弥深,所见弥大。

——汉·王充《论衡·别通》

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研究得越深入,所见的事理就愈大。

问事弥多而见弥博,官弥剧而识弥泥。

——汉·王充《论衡·书解》

问事越多其见识越广泛,职务越繁忙越容易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汉·王充《论衡·谢短》

知道古代而不知道今,称之为愚昧;知道今而不知道古代,称之为瞎子。比喻只有博古通今,才能耳聪目明。

天且雨,蝼蚁徙,蚯蚓出,琴弦缓,痼疾发。

——汉·王充《论衡·变动》

天将要下雨时,蝼蚁就开始搬家,蚯蚓也爬到地面上,琴弦也会松弛,人的旧病也会发作。比喻灾害都会有征兆,要及早防范。

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汉·王充《论衡·别通》

不博览历史和现实,议论事情就不能切中要害。

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

——汉·扬雄《法言·学行》

观察日月,便知道众星的微小。

天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汉·扬雄《法言·寡见》

天气寒冷了才去寻找衣服皮袄,不是太晚了吗?比喻聪明者应该有对任何事情的预见能力。

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屋檐之下,燕子、麻雀不了解天高地厚。

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

——汉·桓宽《盐论铁·相刺》

自己没有见过就不相信别人,这就如同蝉不知道冬天有雪一样。

知微知章,闻一觉十。

——汉·祢衡《颜子碑》

从隐密的事可以推知显明的事,听到一就可以推知十。

精炼藏于矿璞,庸人视之忽焉。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

金子藏在矿石里,平庸的人看到矿石也不会注意。

美玉蕴于碔砆,凡人视之,怢焉。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

美玉蕴藏在如同玉的石头里,一般人见了,都疏忽不重视。

雷电之起也,破竹折木,震惊天,而不能使聋者卒有闻;日月之明,遍天下,而不能使盲者卒有见。

——汉·韩婴《韩诗外传》

雷电发生时,能够劈开竹子,折断树木,震惊天下人,但最终不能使耳聋的人听到;大阳和月亮的光明,普照天下,但最终不能使失明的人看见。比喻见解高明者,无知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汉·班固《汉书·伍被传》

听觉聪敏的人在人家说话声没有发出之前就听到了,眼光明亮的人在事情没有形成之前就见到了。比喻智者具有远见卓识。

盲不见咫尺,而难烛千里之隅。

——汉·班固《汉书·扬雄传》

盲人看不到眼前的事物,更难用烛光看到千里之外的角落。比喻见识短浅。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从竹管的小孔里观察天,用瓢来测量海水。比喻见识狭小。

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

——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

知道其中一点却没有看到其中第二点,看到了外表不知道内部。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察将然。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一般人的智慧只能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不能预测到即将发生的事情。

惟有道者能以往知来。

——汉·班固《汉书·京房传》

只有通晓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才能根据过去的历史推知未来。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耳朵聪敏能听得很远,眼睛明亮能看到微小的事物。

有能才,见铎颖之秋毫。

——汉·挚峻《报司马子长书》

视力强的人,能够看见鸟兽在秋天刚长出来的细毛的尖端。比喻见识敏锐。

多闻以为富。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儒行》

人,见多识广才是富有。

忌祟生于不知。

——三国·魏·嵇康《宅无吉凶论》

相信禁忌和鬼神,是因为无知的缘故。

浩乎若沧海,斗斛不能校。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浩荡无边的大海,是没有办法用斗斛来计量的。

识珍者必拾浊水之明珠。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

辨得宝贝的人能从浊水里拾得明珠。比喻独具慧眼的人能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清本质。

识远者贵本,见近者务末。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目光远大的人重视事物的根源,见识浅陋的人却只专注在一些细微末节。

过此以往,恶睹见其可;安危之理,断可识矣。

——晋·陆机《豪士赋序一首》

了解历史,研究成败得失,安危的道理就必然能够认识到。

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

——晋·陆机《文赋》

如果懂得变化的规律知道发展的次序,就如同开通渠道引进清泉一样。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只有通晓时务的人,才能修炼成杰出的英雄人物。

苛碎无大体。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梁习传》

特别苛刻的人不会顾大局识大体。

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天下有卓识谋略的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基本上是相同的。

升高能赋者,颂其所见也。

——晋·左思《蜀都赋》

登高能写诗赋的人,是由于眼有所见。

博见为馈贫之粮。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广泛的见闻是赠给知识贫乏的人的宝贵的食粮。

见异唯知音耳。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能够发现异常不同的地方,只有知己才能做到。

目瞭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目光明亮形貌都能分辨的,心思敏慧情理都能通达的。

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见识浅陋,如何能讲出创作的标准呢?

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患者达物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亲自经历了艰难困苦的人知道百姓的苦乐,饱经艰险忧患的人通晓事物的真伪。

圣人不以独见为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

有智慧的人不会认为一个人的见解是很高明的。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从竹管小孔观察豹,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个斑纹。比喻见识短浅。

人井望天,不过圆盖。

——北齐·刘昼《刘子》

坐井观天,所见到的不过是一个圆盖。比喻眼界狭小。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远轻近。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天下的人们常常被蒙蔽,由于他们只重视传闻而轻视亲眼所见,只看重远处的人而轻视身边的人。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

居住在山里的人不相信有树木那样大的鱼。比喻人的认识受客观环境的局限。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唐·杜甫《山寺》

登高远望,能见到百里之外微小的秋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登上最高峰四处观望,眼下的群山都会变得低矮渺小。

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唐·韩愈《与风翔邢尚书书》

对前代兴亡经验教训,应该关心研究;对当代成败得失,应该留意总结。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

坐井观天,说天很小,其实并不是天小。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人如果不懂得古今变化,那么就会跟牲畜一样,行为陷入不义,更不用希望有好的名誉。

天下之理,不可穷也;天下之性,不可尽也。

——唐·王勃《八卦大演论》

天下的法则,是不可穷尽的;天下万物的性质,也不可能使之达到极限。比喻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唐·王勃《八卦大演论》

到海上去观看众多的河流,众多河流会合之地可看得清清楚楚;登上泰山去观看众多的山脉,群山的来龙去脉也就知道了。

形近而易见,心远而难明。

——唐·刘禹锡《原力》

物体离得近就容易看清,心中想得远就难以表达明白。

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

——唐·刘禹锡《天论》

用眼睛观察,只能看到形体的表面;用智慧审察,就会认识到形体的内部。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经过的事情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了解的人多了,阅历就更加广泛。

游畎浍者讵测溟海之深,升培缕者宁知泰山之峻。

——唐·欧阳询《用笔论》

在田间小沟嬉游的人没有办法估量大海有多深,爬小土丘的人难以了解泰山有多高。比喻见识浅陋。

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

——唐·孟郊《上河阳李大夫》

登上高山峻岭,才看见草木是如此微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已经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的水就不愿意看了,除了巫山的云别的云都不是美丽的。

磨剑莫磨锥,磨锥成小利。

——唐·元稹《出门行》

应当磨剑而不要磨锥,锥磨得再锋利作用毕竟不如剑的作用大。比喻人应有远大的见识。

理直防毁,鉴微在悟。

——唐·陈子昂《素盘盂铭并序》

理直必须防止别人的诽谤,认识萌芽的东西在于有所了解。

未知事实,不可虚行。

——唐·张九龄《敕安西节度王斛斯书》

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不能凭想象去做事。

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

从词句中看到一件事,要善于举一反三推知字面以外的许多事情。

登衡霍者,嗟培之微;泛涨海者,鄙横汙之陋。

——唐·孙翃《应文辞雅丽科对策》

登上高大的衡山霍山,就会感叹小土丘之细微;在涨了水的大海里畅游,就会鄙视死水潭的狭小和浅陋。

人多患远见百步而不知眉颊,知眉颊者,复不能察百步也。

——唐·马总《意林》

人们一般都有的缺点是,能看见远在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了解自己眼前的事物;能知道自己眼前的事物,却又不能看见百步之外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唐·虞世南《咏蝉》

站得高声音就自然传播得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力量。

白云芳草与心违。

——唐·司空曙《谢李端见赠》

白云芳草不会理解人的心思。比喻不应对不可能的事作种种幻想。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

——唐·邵谒《论政》

不要由于一片叶子凋落秋季来临,就说万木会死。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唐·孙逖《淮阳夜宿》

树木叶落就知道寒秋来临,山势高远就看见太阳晚落。

见其手而迷其足,睹其前而昧其后。

——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

看见自己的手却看不见自己的脚,看见自己的前面却看不见自己的后面。比喻看问题顾此失彼。

山僧不能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唐·陈元靓《岁时广记诗》

山中的僧人不会计算日期,看见一片叶落就会知道天下已是秋天了。比喻见微知著。

理虽万变,可以一观;来事虽悬,易以往卜。

——唐·李延寿《北史·太武五王传》

事理虽然万变,但可用一个基本事理去推测;未来的事虽然遥远,但容易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推测。

明于大而暗于小。

——宋·苏洵《高祖》

对大事看得很清楚,对小事就会看得不清楚了。

见微而知著。

——宋·苏洵《辨奸论》

从细微变化中可以推知后果。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洵《辨奸论》

月亮周围出现了晕圈就预示要刮风了,地基石头湿润了就表明要下雨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着观看是山岭,侧着观看是山峰,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观看,山的形状各不相同。比喻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宋·苏轼《超然台记》

在缝隙中观察搏斗,如何知道谁胜谁败呢?比喻见识狭小,难以判断大事。

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

——宋·苏轼《朝辞赴完州论事状》

位于暗处观察明处就能看得格外分明,位于宁静状态观察活动情况就能看得特别细致。

求天下奇闻壮观,可以知道天地之广大。

——宋·苏轼《上枢密韩大尉书》

探求天下奇观,以知天地的广大。

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末而不知其本,详于此而略于彼。

——宋·苏轼《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

知道一部分而不知道另一部分,知道细枝末节而不知道根源,对这部分了解详细而对那部分了解就很粗略。

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宋·苏轼《晁错论》

能预测事情的发展必然会如此,在事情到来的时候就不会惧怕失措,而能从容不迫地去应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不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座山之中。比喻置身于其中,就难以清楚、客观和全面地看问题。

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宋·苏辙《翅然台赋序》

居住在山中的人知道山,居住在树林中的人知道树林,耕种土地的人知道原野,打鱼的人知道湖泽。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一为千万,千万为一。

——宋·苏辙《洞山文长老语录叙》

从小处可以了解大,从大处可以了解小,以一可以了解千万,以千万可以归为一。

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花先觉。

——宋·辛弃疾《蓦山溪》

在厚厚的积雪里,一枝梅花开了,春季的到来梅花首先觉察到了。比喻预先感知。

能近见而后能远察,能利狭而后能泽广。

——宋·王安石《荀卿》

能够了解近处而后就能观察到远处,能给小范围带来利益而后就能给大范围带来恩惠。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北高峰塔》

不怕浮云会遮住望远的视线,只由于身子站在山的最高点。比喻站得高看得远。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收获。

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所不尽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学》

人的头脑很灵敏,没有不通晓的事;天下的事物,没有不包含着道理。只是道理是没有穷尽的,因此人的认识也就没有尽头的。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宋·黄庭坚《虞美人》

天涯也有春季到来的信息,梅花绽放知道春天就要来临。比喻见微知著。

精于理者,其言易而明。粗于事者,其言费而昏。

——宋·杨万里《庸言》

同类推荐
  •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是著名学者刘梦溪的学术学术文化巨著,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 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第一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王、陈之外其他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通论。第三卷专门论述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六经” 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以及《将无同》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与人和同”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和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鼎盛于2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与反思热潮于今再次勃兴。本书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国学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必读之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而且为了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编者对书中晦涩难懂之处进行了注解,实为国学爱好者入门必备之书。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日本文明

    日本文明

    本书共分11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日本的风土、语言、民族特性及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其与各大陆文明的最早接触方式、途径及其间之差异、冲突等,尤其是和中国古代文明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前与欧洲、“二战”后与美国的关系的各种背景与变迁,使人对日本这一民族能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的了解。
热门推荐
  • 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

    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

    本书讲述了自由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自由与其说是“西方的”、毋宁说是“英国的”独特发明。它向我们揭示了欧亚大陆西端一角的居民如何偶然间发现了国家是个人的公仆而非主人的观念。这一革命性观念创造出了财产与契约的概念,反过来又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进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同一种语言,同样的圣歌,同样的观念、盎格鲁-撒克逊式自由、重新发现英国、自由与财产、第一次盎格鲁圈内战、第二次盎格鲁圈内战、盎格鲁圈在全球等。
  • 欧布超级合体

    欧布超级合体

    苏羽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意外和凯相遇。获得欧布圆环。黑暗大帝即将降临,苏羽又该怎样面对未来的危机?战斗吧。“就算为此,放弃欧布奥特曼的身份。”苏羽留恋看了地球最后一眼。
  • 重生农村不种田

    重生农村不种田

    (快穿+日常+无男主)刚辞职回到家的季羽铭,还没来得及享受退休生活就莫名其妙被拉到另一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农村小姑娘,对此,季羽铭淡然扯出一抹微笑:老子都辞职了,为什么还要管那么多事啊!!瑟瑟发抖的某系统:别看我,我啥也不知道!某书:为了世界和平,上吧,少女!面对影世界里不断被污染的法则,某退休的大佬只好再一次重操起旧业,开启了去各个世界修补破损的法则之旅……(不定时更新)
  •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美国礼仪皇后艾米莉·博斯特写就的鸿篇巨制,一部分门别类、细致入微的全球礼仪手册。书中介绍了包括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职场礼仪、举止气质、服饰形象仪表、社交礼仪、用餐礼仪、及旅行礼仪等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所有礼仪规范。自问世以来,已修订再版18次!为了迎合当前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我们力求在尊重于原著的基础上,取其精华,打造一本全新的礼仪书,以实用而规范的解说,向你展示了魅力的秘密。紧贴生活实际,详细而实用。
  • 将苑

    将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驭夫魔后很猖狂

    驭夫魔后很猖狂

    她,温柔无害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无情很辣的心,只要出手必定带血而归,然而,在她最没想到的时候,一把利器刺进了她的心脏,耳边响起鬼魅般的声音:“我说过,下一世定将带你入魔。”但一朝穿越,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耳边是愤怒的辱骂声和嫌弃声,她是不祥之兆!呵,只有软弱的人才会用天当借口,谁敢轻她,辱她,伤她,她定将杀他,废他,灭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末世之落落清欢

    末世之落落清欢

    你说如果有天末世真的来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还会剩下多少,我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力挽狂澜的正义之神,还是永堕黑暗的邪恶之王呢?如果是你,你该怎么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年职场塑身

    青年职场塑身

    许多青年朋友都会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起出大学校门时,明明觉得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但几年过后,别人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唯独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问题竟争出在哪里?怎样才能在职场上上春风得意?遥想当年,编者年轻时也有过以上的困惑与苦恼,随着阅历的增长,现在再反观那段起过的路时,真是面般滋味在心头。乘着让后来的青年在职场少起弯路的良好愿望,绪仔细地分析了当今青年人在职场发展的特点,提出了青年职场塑身的五个要点。求职一箭中的,工作出类拨萃,关系左右逢源,竟争陪颖而出领导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