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3700000010

第10章 求学问教故事(10)

那时秦惠文王励精图治,招揽贤才。苏秦应募前往,献出他的治国安邦大计。秦惠文王未能采用他的计划,他只得怏怏地回到洛阳。家中父母见儿子没出息,连工作也找不着,直对他叹气,老婆更不用说,坐在纺车上织布,根本不用正眼看他。他饿得难以忍受了,只得厚着脸皮,向嫂嫂讨一碗饭吃。嫂嫂对他也没有好脸色,厉声说:“还吃饭哪?连烧饭的柴火都没有了!”苏秦被驳斥得几乎流出泪来。

他回到自己房中,仰头兴叹:“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妻不认为他是丈夫,嫂不认为他是小叔子,父母不认为他是儿子,我有什么可说的呢!”

于是他更加发奋读书,夜里读书困倦的时候,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血一直流到足踝,当然痛得睡不着觉了,就这样夜以继日的研究,一年就取得了成就。最后,苏秦终于发达了,他在秦国献出一统天下的政略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就立刻改变政略,说服山东(太行山之东)六国(齐、楚、韩、赵、魏、燕)联合起来结成了一条“合纵”的战线,共同反抗秦国,不让秦国出潼关一步。

因此,苏秦佩带了六国相印,从楚国回赵,仪仗队有几里路那么长,骑兵步卒,执戈持盾,围绕在苏秦座车之旁,车前车后,旌旗蔽天。各国诸侯派来的专使,随节获送,俨如一个国君出巡。当苏秦车驾经过洛阳他的家门时,苏秦的嫂嫂、弟弟、老婆看到这副威仪,吓得俯卧在地,头都不敢抬。以前他们的那副势利小人相现在都无影无踪了。苏秦回到赵国后,赵肃侯立即封他为武安君。

学而不厌

“学而不厌”表示专心学习,不知疲倦,不知满足。

此典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在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常常和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他一走入学生们中间,学生们总是提出各种问题来请教他,而孔子总是耐心地给学生解答。一天上课之余,一个学生问孔子道:“老师,你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希望我们将来有所出息,根据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你觉得哪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哪些事情是你最忧虑的呢?”孔子和善地看了看这个学生,然后说:“品德没有很好地培养,学问没有很好地巩固,听到说要做好事,却不身体力行,自己有了缺点,却不马上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接着另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呢?”孔子回答说:“‘学而时习之’才能把学得的知识巩固下来,才会越学越有兴趣。”孔子给学生解答问题诚恳又耐心,释去了学生们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大家很受感动,情不自禁发出了感叹:老师真好啊!老师不但在学习上不知疲倦,而在教导我们上又这样耐心,真是难能可贵啊!孔子听了学生们对他的称赞,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学习努力不厌弃,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

压倒元白

“压倒元白”形容能人辈出,超过同时代的名家。

此典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汝士其日大醉,归谓子弟曰:‘我今日压倒元、白。’”

唐敬宗(李湛)宝历年间,宰相杨嗣复在家中大宴宾客,著名的诗人元稹、白居易都应邀出席,大家在酒席上当场赋诗。刑部侍郎杨汝士最后写的,也写得最好,元稹、白居易看后都十分惊讶。

那天,杨汝士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后对子弟说:“我今天压倒了元、白。”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说明学业上的精深造诣是由于勤奋;做事成功是由于思考。在运用时,常将“业精于勤”和“行成于思”分开运用。

此典出自唐代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因为极力劝阻唐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七年,韩愈再一次做国子博士。第二年,他写了一篇对于进学问题进行辩析的文章《进学解》,假设国子先生(即韩愈自己)和学生的对话,说明进德修业的道理,并表达了自己遭贬斥不得重用的心情。

《进学解》的一开头,韩愈写道:学业由勤勉而精进,由嬉游而荒废;德行由思虑而成就,由因循而败坏……所以,学业上最怕的是不精,而不怕主管长官看不清;德行上最怕的是不能成,而不怕主管长官不公正。

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表示对问题了解得不深不透,所知不多。

此典出自清代御选《唐宋诗醇》卷三十二:“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

宋朝诗人陈师道赞扬苏东坡的诗,初学刘禹锡,后学李太白。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御定的《诗醇》中却不认同这种说法。在《诗醇》中评论苏轼的诗时写到:“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意思是说:相信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是独立千古,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时代一个人的诗来看,而宋代诗人陈师道认为苏轼的诗起初学刘禹锡,晚期学李太白,这是对苏轼的诗了解不充分的说法。

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原意是说对一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现在则用它形容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了解。

此典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难乎!”

春秋时期,有一年,晋国大夫荀瑶带领军队攻打郑国。他把兵马驻扎在桐丘这个地方。郑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根本不是大国的对手,国君急忙派大夫驷弘到齐国去请求救援。齐国答应出兵援助郑国,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出征。

陈成子率领的齐国军队顺利地到达濮水岸。不幸的是,正赶上天下大雨,士卒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

“晋国的兵马就在眼前,我们郑国君臣盼望齐军早一点到达,以解困厄。如果现在被大雨阻拦住,可能会来不及解救郑国了……”

陈成子也焦急万分,他身披斗篷,拄着兵戈,站在山坡上指挥过河。战马看到河水吓得嘶叫,他便用鞭子狠抽,硬逼着它们渡过了濮水。齐军顺利地到达对岸,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荀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担心,便与左右部将商量说:

“陈成子新近操持齐国朝政,国内百姓都非常拥护他,兵士也愿意替他拼搏,瞧他的军队那样整齐,可能我们不是他的对手啊!”

他的部将也赞成他的看法,纷纷主张撤兵。荀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了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

“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完全是为了替你报仇,陈国被灭亡是郑国的罪过,而陈成子家族是从陈国分支出来的,可能也会为此忧愁吧?可是现在陈成子却恩将仇报,率军来攻打我们,太不知好歹了。如果陈成子认为陈国的灭亡是无所谓的事情,那么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这一番话,知道这是荀瑶编造的谎言,愤怒地说:

“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荀瑶这样的人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使者走后,荀文子向陈成子禀报说:

“有一个刚从晋军营里跑出来的人说,晋军准备调动一千辆兵车袭击我们的营门,要全部消灭齐军,你快拿主意啊……”

陈成子严肃地告诉他:“我出发之前国君就嘱咐过我:‘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兵马’。即使晋国出动两千辆兵车,我也不能避开它而不与他拼搏。我真没有想到,你刚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向国君禀报。”

荀文子又羞又愧,后悔地说:“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于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这三项都要考虑成熟才能向上报告。而我在对这三个方面全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妄加非议,怎能不碰壁呢?难怪我总是得不到信任,只身逃亡在国外,都是因为我不懂策略呀……”

几天以后晋军撤兵了,陈成子也班师回国了。

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玑,不可多得。

此典出自《史记·吕不韦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在赵国做生意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等到子楚继承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继承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当时养士之风非常盛行,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方设法来巩固他的地位。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把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写下来。最后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题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表示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此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晋朝有个名叫袁虎的人,少年时家境清贫,但学习却非常刻苦,从不懈怠。为了维持生活,袁虎常去帮人运货。一次,他帮人把船拉到牛渚,夜舶江边,眼见风清月朗,不禁感慨万分。他情之所致,兴之所发,于是吟成五言咏史诗一首,闻者皆奇。当时,西安豫州刺史谢尚正在牛诸江边,听说袁虎诗出不凡,遂同舟共论诗文。谢尚深爱袁虎之才,便推举他做了个参军。后来袁虎又到桓宣武府做记室,桓宣武对袁虎的文笔也十分欣赏。有一次,桓宣武出征,袁虎跟从。一天桓宣武令袁虎拟个公文,袁虎奉命后就倚在马旁,一会儿工夫就写满了七张纸。这篇公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楚,文字畅达。

映月读书

“映月读书”形容勤奋读书、苦苦求知。

此典出自《南史·孝义传》:“江泌,字士清,……少贫,昼日斫屟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南朝齐江泌,年少时家境贫寒。白天,他要帮助家搞些手工业来维持生活。晚上,人们休息了,他却抓紧时间来学习。屋子里没灯光,他就把书本拿到屋子外面,利用月光继续学习。月光总要移动的,慢慢地西斜了,江泌就搬梯子来,搁在墙脚下,站在梯子上念书;随着月亮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他白天疲劳过度,晚上精神支持不住,念着念着书,人渐渐地迷糊起来,一下子,人从梯子上摔下来,江泌摔痛了,也摔醒了,神志顿时振作起来。于是,他拾起地上的书本,好像没这回事似的,身上的泥土也不挥掉,又连忙爬上了梯子,继续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朱衣点头

“朱衣点头”表示文章被考官看中入选。

此典出自明代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人格……始疑侍吏,及回顾之,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宋代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公元1030年,他考中进士,从那以后,他就在地方和中央轮流做官。他在要求改革弊政的同时,又准备改革文风,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欧阳修做主考官时,每当科举考试后阅读考生的卷子时,他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坐位后边站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时时点头。凡是他点了头的卷子,必定合格。开始时,欧阳修怀疑是侍吏在背后捣鬼,待他回头看时,根本没有人。他把这件怪事告诉了同僚们,大家不免为之再三感叹。所以,后来曾有人吟下这样的诗句:“唯愿朱衣一点头。”

捉刀代笔

“捉刀代笔”指替人代写文章。

此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东汉末年,曹操挟持汉献帝,把持朝政。有一次,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但他觉得自己相貌丑陋,不能够在匈奴使者面前显示威武,就让崔季珪代替他去接见匈奴使者。这个崔季珪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三国志·魏志》说他“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有四尺,甚有威重。”

到了接见这一天,崔季珪穿戴起曹操的衣帽,而曹操自己却握刀站在崔季珪的旁边。接见以后,曹操派人去问这个使者:“您觉得魏王(曹操)这个人怎么样啊?”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的威望很高,不过在座位旁边握刀的人,才是英雄啊!”曹操听了以后,就派人杀掉了那个使者。

自出机杼

这个故事旨在说明,一切事贵在独创,做事看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此典出自《叔苴子·外编卷二》:“昔王丹吊友人之丧。有大侠陈遵者,亦与吊焉;赙助甚盛,意有德色。丹徐以一缣置几而言曰:‘此丹自出机杼也。’遵大惭而退。”

今学士之文,其能为王丹之缣者几何哉?

这段话意思是说:

从前,王丹去悼念友人。大侠陈遵也参加悼念;陈遵资助的东西很多,因而流露出骄傲得意的神色。王丹慢慢地把一匹细绢放在几上,向友人的灵位拜着说:“这是我亲手从织布机上织出来的。”陈遵觉得自己的礼物没有一件是自己做出来的,就羞愧地退走了。

现在学士们的文章,能像王丹自织的细绢一样的又有多少呢?

同类推荐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 动物表演史

    动物表演史

    汉唐时期以宫廷为舞台,兽舞厮杀,恢弘酷烈,彰显了盛世帝国的宏伟胸襟与宏大叙事;宋元时期演出走向市井,禽鸟竞技,优美亲和,铺展开一幅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时代人与动物互信互知的清明长卷;明清时期足迹深入民间,虫蛙鸣斗,浪迹江湖,折射出人人心中煌煌盛世背后隐藏的那份末世情怀……东海黄公搏虎的法力消失殆尽,唐明皇浩荡的百骑舞马业已绝尘。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菜根谭(全集)

    菜根谭(全集)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该书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远播海外。本书按内容分为修身励志篇、求学悟道篇、交际处世篇、克己警示篇四个部分,对难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并参考大量文献配注了相应译文,还有精彩点评来阐释精辟的道理,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几百年前的古人的思想精髓。
热门推荐
  •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对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八项规定给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八项规定昭示的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以及中国梦蓝图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既是一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也是一本在党的建设方面起教育、普及作用的通俗理论读物。
  • The Good Man Jesus and the Scoundrel Christ

    The Good Man Jesus and the Scoundrel Christ

    Upon its hardcover publication, renowned author Philip Pullman's The Good Man Jesus and the Scoundrel Christ provoked heated debates and stirred a frenzy of controversy throughout the clerical and literary worlds alike with its bold retelling of the life of Jesus pgsk.com this remarkable piece of fiction, famously atheistic author Philip Pullman challenges the events of the Gospels and puts forward his own compelling and plausible version of the life of Jesus. Written with unstinting authority, The Good Man Jesus and the Scoundrel Christ is a pithy, erudite, subtle, and powerful book by a beloved author, a text to be read and reread, studied and unpacked, much like the Good Book itself.
  • 三国交易所

    三国交易所

    本故事讲的是主人公齐天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被雷劈,而穿越到三国的世界。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365夜动物故事

    365夜动物故事

    童话与别的东西都不一样。它像孩子一样纯真、善良、可爱、顽皮、有趣、活泼,并充满无限的爱心和温暖。《365夜动物故事》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童话。这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很短,仅有几百字;也很长,从此伴随一生!读完后,你有了梦想飞翔的感觉吧?《365夜动物故事》祝愿所有喜欢童话的大孩子和小孩子们,在童话的芬芳里甜甜入梦! 
  • 不喜欢我,是病得治

    不喜欢我,是病得治

    本公主上有君临天下爱女成痴的皇帝爹惯着,下有六位文武双全妹控哥哥们护着,谁敢惹本公主不快。如今还真冒出个不怕死的,本公主向他表达心意,他竟说不喜欢本公主。不喜欢本公主是病,得治,治不好得死知道吗,而本公主喜欢你,这也是病,且没得治。 他毅然选择赴死扬言:“死也不娶。”哼,少年郎,你成功的引起了本公主的注意。 不过,为啥少年郎你变成了本公主,而本公主却成了斗篷,玉佩,砧板……
  • 嚣张狂兵

    嚣张狂兵

    超级狂兵重返都市,开启一段最燃最刺激的旅程!校内横着走,美女肩上扛。不好意思,老子就是这么嚣张!
  • 孤城遗策

    孤城遗策

    唐末安史之乱为历史背景,引用西山居剑网3部分人物及设定。描述了既身为浩气盟侠客又背负着天策府血海深仇的秦平在这唐末乱世中的一次次艰难抉择。
  • 超神学院的宇宙

    超神学院的宇宙

    超神宇宙是一个有众多的文明以及种族的世界。并不平静的各方势力,阴谋正在被酝酿。拥有心灵传输能力的吕小启被招进了地球的超神学院分院。一系列逗逼事件就此展开…………求……收……藏……新书《春秋大领主》,邀请诸君移步一阅。QQ群:2156970
  • 速度之巅

    速度之巅

    公路车运动是最考验人体力意志的运动。单纯的骑游可以强身健体。消耗脂肪速度为排第三的瘦身有氧运动。想要完美身材?来骑车!天成的美景,动人的友情,温暖的亲情,燃烧的爱情。(注:后续故事请移步《骑出一个未来》观看,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