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9100000020

第20章 成佛后的教化(3)

七天已过,集会完毕,国王辞别而去,其他人众相继离开。迦叶心想:“真是妙极了,这七日之内,年轻和尚没有到这里来。现在集会已毕,正有许多供养,如果他来,就是最好的机会了。”佛陀当即知道他的心念,于是像壮士那样一屈伸臂的工夫,从北郁单越回到迦叶面前。迦叶见到佛陀及时赶来,顿时大为惊喜,当即便问佛道:“这几天你游方到哪里去了,我怎么见不到你呢?”佛当即回答说:“摩揭陀国国王和臣民人等都要到你这里来作七日之会,你不想见我,为避开你,我因此就到北郁单越去了。你现在想见我,所以我便前来见你。”迦叶听了,顿时心惊肉跳,连身上毛发都一根根地竖起来。“厉害厉害,这个年轻和尚,竟然懂得我心里都想些什么!虽然如此奇特希有,但还是不如我的道真实可靠。”佛陀心里想道:“优楼频螺迦叶根缘渐渐成熟了,现在正是调伏他的时候。”想到这里,佛陀便立即赶往尼连禅河。来到岸边,就看到魔王走向佛前对佛说道:“世尊,你现在应当进入涅槃。为什么呢?因为应当度化的都得到解脱,任务已了,现在正是进入涅槃的时候。”佛对魔王说:“我现在还未到进入涅槃的时刻。为什么呢?因为我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尚未具足,所应度化的也都未度完,那些邪魔外道也都没有被降伏,因此我不能现在就进入涅槃。”魔王听后,心生忧愁烦恼之情,但无可奈何,只好独自一个返回魔宫。佛便跳进尼连禅河,运用神通力量,使水向两边分开,佛所行走的地方,非但不见水滴,而且还有灰尘从脚下扬起。佛身侧两面的河水都奔涌上去,其势惊天动地。迦叶远远看见佛跳进河中,大为惊讶,以为佛陀被淹死了,于是和弟子们驾船前来相救。当他们来到河边,见到佛行走的地方却有灰尘扬起,这一下惊得真是目瞪口呆,不禁大加赞叹。

然而,迦叶口中虽然赞叹,但认为佛陀虽然有此神通之力,总是不及他的道来得真实。“你这位年轻和尚,想上船吗?”迦叶问道。佛答应一声,当即以绝大神力从船底进入,上升到船中,然后结跏趺坐。迦叶见佛穿过船底,船并没有破,更加赞叹起佛的神力来。但他口中仍并不认输,说:“这个年轻和尚,竟然有这样大的神力,真是希有啊!但总不如我得到真罗汉的果位。”佛陀见到迦叶仍不归服,于是大声对他说:“你并不是罗汉,因为你不知道如何用道证明,为什么要不知羞耻,强颜胡说?你只是虚妄地自称说我有道德,其实并没有什么道德。”一语喝破迷心,迦叶当时心惊毛竖,惭愧无颜,自知没有真正的道德,因此叩头向佛作礼,说:“您真是伟大的有道之士,神通妙用,竟然知道我心里所思所想。我今天真是心悦诚服,只希望您能收我做个徒弟。”佛对迦叶说:“你现在年纪这么老,而且还有那么多弟子和亲眷,又为国王和臣民所钦敬,如果要决定加入我的僧团,你还是先和你的弟子仔细讨论后再来找我。”弟子们见迦叶愿意随从归依释迦牟尼佛,他们本来就有心归依,现在听迦叶征求他们的意见,于是五百徒众全体同意甘愿做佛的弟子。佛说:“好!你们就是比丘了。”须发自落,袈裟著身,他们便当即成了和尚。佛跟他们讲演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又讲演四谛法门和万法有生必有灭的道理。迦叶听完佛的说法,当下就领悟至深的道理,远离尘垢,得到法眼的清净,后来渐渐修至阿罗汉果。

五百弟子后来也得到法眼的清净,修成须陀洹果,最后渐进修行,终于证得阿罗汉果。迦叶既从佛陀出家,因此便将原来所有拜火用具全部丢进河里,师徒相随佛陀而去。迦叶两个弟弟,一名那提迦叶,一名伽阇迦叶,看到河里飘浮着大哥的拜火用具,以为大哥出了什么事,于是逆流而上,寻找大哥。到了大哥的住处,但见庭院空寂,四远无人。两位弟弟见此情景,真以为大哥遭恶人陷害,顿时心中十分悲痛,竟至大放悲声,嚎啕大哭。这时,走来一位村民,对他们说:“你大哥扔下拜火用具,随瞿昙出家学道去了,何必如此悲伤!”两位弟弟听到村民如此说,心生懊恼,觉得十分奇怪:“大哥怎么放弃阿罗汉道,却寻找别的法门去了呢?”他们一路念着,一路赶往兄长所在的地方。他们看到大哥身披袈裟,须发全除,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因此当即跪拜在大哥面前,问道:“大哥您本来就是阿罗汉,聪明智慧,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您,名闻四方,天下人莫不宗仰于您,现在是什么缘故要舍弃阿罗汉道,跟着别人学习呢?这绝不是小事一桩,怎么也不跟我们商量一下?”迦叶对两位弟弟说道:“我见到世尊成就大慈大悲,有三桩事十分奇特:一是神通变化;二是慧心清澈,决定成就一切种智;三是善于推知人的根本,随机说法,使他们领受;因此我愿意跟从他出家修道。我现在虽然为国王臣民所敬爱,言辞犀利,无与伦比,但究竟不是永断生死的法门,只有如来佛所演说的道法,足以断除生死之境。既然碰到如此伟大的圣人,我岂能不勉励自己,向他学习呢?

否则,我岂不无心无眼了吗?”两位弟弟听到大哥如此说,想道:“我们所知道的,都是大哥教的。大哥既然随佛出家,我们岂能不跟着哥哥一起修道吗?”于是,两位弟弟各自带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起随佛出家,须发自落,袈裟著身,都成了比丘。

他们后来都证得阿罗汉果。三迦叶归依佛,加入佛队伍,僧团立即扩大为一千余人的组织,这对佛教的传播及扩大影响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三迦叶的归依是佛教史上的一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直接影响使王舍城的人民争先恐后归依佛陀,并且让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放弃传统的婆罗门信仰,成为各国中第一个归依佛、信奉佛教的国王。王舍城中有位迦兰陀长者,他有块面积很大的竹园,频婆娑罗王用巨款在竹园内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精舍,请佛陀和弟子们居住。这就是著名的竹林精舍,这座精舍成了佛陀弘法传教的第一个大本营,也是佛陀和弟子安居的理想场所。

4.竹林精舍

佛陀在伽阇山顶住了一段时日,准备前往王舍城,途中住在善建立支提的杖林。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闻讯即带领十二万婆罗门长者前来拜见。由于佛未得道前与频婆娑罗王有过约言,而且三迦叶又已经归依,所以频婆娑罗王很快非常热忱地信奉了佛陀的教化,并约请佛陀第二天到都城吃饭。频婆娑罗王这样想道:“世尊刚刚来到这里,又带来这么多僧人,没有住的地方,而且老是栖宿在野外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应当布施一座园子,权当作僧伽蓝,让佛陀和他的僧众住,这样比较方便讲法。”他一想到这里,便亲自骑着大象前往王舍城调查哪座园子最为合适,最后确定迦兰陀竹园是王舍城最好的园子。第二天上午,佛陀手持衣钵,与众比丘一起进入王舍城。他们一行来到迦兰陀竹园。频婆娑罗王远远地看见世尊到来,便赶紧从大象上跳下来,恭敬地迎接佛陀。他当即从大象背上取下被褥和垫子,在地上厚厚铺了四层。铺好之后,恭敬地请佛陀坐在这个座位上。佛陀依言坐下。频婆娑罗王又拿着金瓶盛满清水,请佛陀盥洗,说:“王舍城就是这个迦兰陀竹园最好,现在恭敬地奉施给您,希望您欢喜接受,不要推辞。”

佛陀说:“您将园子施给我以及四方僧众,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这个园子施予我和天下僧众,那么园子里的房子、衣钵等物,其他天人、魔鬼、梵志、沙门、婆罗门等就不能使用了。因此,他们都应恭敬地对待它,就像恭敬侍奉塔寺一样。”频婆娑罗王当即答应佛陀的要求,命令能工巧匠即日修建僧堂、房舍以及楼阁亭台。每一处都雕文刻镂,摆上庄严的宝物;又从外面引进河水,在有水的地方搭建桥梁。迦兰陀竹园原本就森林茂密,冬夏常青,再加上建筑的因地制宜、奇特精妙,使得这个园子不仅堂厦广大,而且成为一个极为清净的讲道场所,极有利于说法修行。其实这个园子又叫寒林,属摩揭陀国迦兰陀长者所有。原来是施予耆那教的尼乾陀的。迦兰陀长者听说佛陀到王舍城来了,当下后悔起来,他想:“佛陀要是先来,我就奉与他和众僧,现在已经施给尼乾陀,再不能反悔。怎么办才好呢?”迦兰陀长者至心虔诚,竟至为此坐卧不宁、寝食不安。据说,此一心念竟感动了某一位大鬼将军。大鬼将军当即召集夜叉,推搡挝打尼乾陀,将他赶出竹园。尼乾陀只得怀着满腔悲愤,恨恨而去。尼乾陀被逐出园,迦兰陀长者心愿已遂,满心高兴。于是他报告国王频婆娑罗,为佛陀搭建精舍,僧房床座,无不安排停当。然后请佛陀入住此园,接受供养。竹林精舍的建立,标志着比丘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从游行逐步转为定居生活,同时标志着佛教僧团的成立。这在佛教史上是一件大事,游行沙门从此不仅仅作为一个修行者出现,而且可以被纳入一个有序的组织,进行广泛而深远的传法讲道实践。早期佛教沙门称为释子沙门,其教法称为释子之法,表明佛教在当时只是各种游行者共同体中的一派。但佛教所表现出的非派阀倾向,即以普遍弘法作为目标,促成以各地僧伽为基础,形成作为横的纽带的四方僧伽的观念,由此从释子沙门共同体小的原始僧伽,发展为归依惟一师、法的教团。印度雨季是六月至九月,这三个月中降雨量非常大,河水暴涨,道路泥泞难走,这给出家者游行生活带来相当不便。出家者在这期间必须停止游行,寻求避难场所,因此定期定居生活成为游行者共同的要求。印度僧徒都有三个月致力于坐禅修道的安居习惯。

安居又叫做坐夏、坐腊、结夏等。结夏时间,印度有两安居之说,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从五月十六日开始,至八月十六日结束,谓之前安居;后三月从六月十六日开始,至九月十六日结束,谓之后安居。在此期内,僧徒应当定居一寺之中,专心修道,不得随意他往。这样房屋的需要产生了,于是僧寺也陆续建造起来。起初,佛教徒以乞讨为生,因此居无定所,所以安居场所一般都选择城镇或农村。竹林精舍给佛陀和早期僧团提供了较好的结夏安居场所。为适应三个月集体生活的需要,僧团制定出许多规章制度和行事仪式,如布萨日(斋日)、自恣日等,而且为维持生活,也一改平时不积储财物的习惯,而必须接受教徒或平民的施舍。这样原来规定的行乞就不再必要,所居住的住处和园子逐渐变为永久性的安居地。不过,从游行生活转为定居生活经历了缓慢的过程,而这一转变早在僧团开始时就已经进行了。从迦兰陀施舍精舍这事,可以约略看出,当时印度的宗教信仰比较驳杂,而且讲道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尖锐的斗争。每一教派的进入,必会给当地原来所在的教派带来残酷的打击。因此各种教派之间寸土必争的事实也在情理之中。佛教是一个骤然而起的新兴宗教,它势必给当地占主导地位的婆罗门教等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因此,婆罗门教派以及其他争夺徒众的集团必会给予佛教徒以报复。以佛陀为首的佛教于是必须走上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难道路。佛陀自然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

5.佛教的发展和壮大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讲法,吸引了许多有慧力和善根的善男信女们前来听佛宣讲佛法,许多信众当下便即归依三宝。佛教僧团随着佛陀的教化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最后成为一支庞大的佛教僧团队伍。他们到各地传教,接受供养,同时便在当地发展僧团组织,因此佛教势力便逐渐遍及整个印度。佛教初期历史中,有两位最重要的被佛陀许为弟子中最优秀的舍利弗和目犍连就是在王舍城化度为僧的。舍利弗,汉译为鹙鹭或鹙鹭子,因为鹭鸟的眼睛生得非常锐利,舍利弗的母亲眼睛生得十分犀利,人称舍利,他从母得名,所以就叫做舍利弗。舍利弗是王舍城中一位非常聪明智慧的婆罗门学者,他精通印度的智书、十八经、四吠陀典。他七岁那年,参加一次由十六国论师组成的辩论大会,因为舍利弗辩才无碍,在非常激烈的论辩中,最终战胜十六国大名鼎鼎的论师,由此而名闻天下。目犍连与舍利弗是师兄弟,二人又是极亲密的朋友。这两人在未出家之前,曾有过誓约,不管将来谁先听到好的道理,都要相互开悟,共同得益,不得有一方吝惜,藏而不告。

有一天,马胜比丘穿着袈裟手持铁钵到村子里乞食,他举止上下都非常庄严,自然威重,过路人都为其仪容举止所打动,而油然生出恭敬之意。舍利弗正好在路边见到马胜比丘,看到马胜比丘相貌堂堂,威仪济济,心中涌现出十分欢快喜悦的情绪。他一会儿高兴得全身跳荡不停,一会儿停在路边,紧紧地盯住马胜比丘,仿佛要将马胜比丘看透似的。舍利弗心想,这位长老必定得到了一位高明的师傅调教,不然不会有这样好的仪表举止。于是,他当即上前问马胜比丘:“我看你像是新出家的,却能有这样好的仪表举止,感到十分奇怪,因此想问你:你现在的大师父是什么人?给了你一些什么教诫?又跟你演说了什么样的道理?请你能如实回答我。”马胜比丘回答说:“我师父是释迦牟尼佛,他得到一切种智,是天人之间伟大的导师,相貌端正威严,而且具有极大神通,世上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他。他教了我几句偈语,我就说给你听吧:诸法因缘生,缘灭法亦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听了,对于因果缘起的道理,有了很深的悟解,心里顿时感到非常悦乐。他自言自语道:“一切众生,都执著于我,因此永远轮回在生死途中。如果消除了我的思想,就会立即远离于我。譬如太阳光线能破除黑暗,倘若没有了我的思想,也便能如此破除因执著于我而生出烦恼黑暗的障碍。我过去所学的东西都是不正确的见解,只有现在听到的才是真正的道理。”舍利弗告别马胜比丘,回到家里。目犍连见到舍利弗突然之间变得庄严安详,颜容和悦,仪表举止都有了特别的风度,跟往常大不一样,因此感到十分奇怪,他便问舍利弗道:“你肯定得到了特别好的道理,请你一定遵守誓约,详细讲给我听。”当时舍利弗把在路上见到马胜比丘的事一五一十对目犍连说了,目犍连听后顿时心生慧解,善根成熟,当时就远离尘垢,得到法眼的清净。于是,舍利弗和目犍连对于佛法心生敬仰,决心放弃外道删阇耶的主张,相约共同前往佛陀住处,请求佛陀披剃出家。两人门下各一百弟子,都跟着舍利弗、目犍连二位一起投奔佛陀。佛答应他们的要求,当即给他们披剃,变成比丘。佛说:“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将来在我佛法中为最优秀的弟子,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

同类推荐
  • 以笔为枪永不休战的鲁迅

    以笔为枪永不休战的鲁迅

    本书介绍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生平,内容包括:抗俗的抉择、跨越的积累、独异的尝试、激烈的呐喊、人生的导航、心灵的求索等。
  • 摩根传

    摩根传

    一提起摩根这个姓氏,全世界都会为之震荡。1837年的时候,一位从美国来的商人乔治·皮博迪来到英国敦伦,开办了一家商号。16年后,另一个名叫朱尼厄斯的美国小伙子成为了皮博迪的合伙人。10年之后,年轻人将这个商号更名为自己的姓氏——摩根,从此这个姓氏为世人所熟知。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本书分为哈利勒·纪伯伦、托马斯·艾略特、米勒·海明威等部分。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 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过客小狼妖

    过客小狼妖

    “对不起,我……”“嘘,别说话,就这样吧,也不错呢。”她甜甜一笑。“我……对不起”“别说了,我都知道的,这是不可抗因素呢,对吧”
  • 向阳花开正暖时

    向阳花开正暖时

    新书已发布,推荐新书《我家宿主又在翻墙》。许开见到向阳的第一感觉是:这女生,好像炸毛的向日葵。和她说上话后,他觉得这个女生,还真是一朵奇葩。然后他发现他喜欢上了这朵奇葩的向日葵……他问她,“你想不想以后有个人陪你一起吃甜点?”“你吗?”“如果我说是呢?”“可以啊!”多年不见她发现他莫名其妙成了她的对门邻居,而且还隔三差五跑过来敲她的门。“我来借盐”“给”“我来借醋”“给”许开再次敲门,“我来借你”向阳挑眉,“借多久?”“一辈子!”
  •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神赋予了他全知,也给了他所有的二次元,甚至赋予了他无上的地位与能力。倘若所有二次元世界都真实存在于同一个宇宙当中,那会是怎样的世界?当命运的大潮汐再度来临,所有生命和物种都在追求着生命层次的进化,邪恶势力却也开始苏醒!生存?进化?毁灭?作为全知且公正的化身,沐云该如何抉择和引导?(注:本书慢热,是一本二次元向的种田文,主修生命层次,管它内力,真气,查克拉还是什么修练体系,全部都只是为了提升生命层次)(沐云:全知不等于全能,但是全知可以近乎全能)(沐云:说实话,我只想当幕后的咸鱼大BOSS,无奈队友都是弱鸡啊...)群:1072906387
  • 落花时节宥逢君

    落花时节宥逢君

    青春的时光,偷偷的喜欢,深深的埋藏,悄悄的发芽,爱,渐渐变大。我喜欢你,就只能放心底。我要怎么对你说
  • 农女有田有点闲

    农女有田有点闲

    和谐全家,发家致富。十里八乡一朵俏金花!……
  • 无上武帝

    无上武帝

    一拳灭世,一掌创世,一念无恒。林寒一个从小镇走出的少年,横空出世,令仙魔颤抖,诸圣臣服,战天斗地,霸绝万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拳镇山河气势酣

    拳镇山河气势酣

    这是一个兽人与人共存的大陆,种族之间的战争永不停息,生于残酷的年代,秦昭和踏上了漫漫军旅。这同时也是一个背负着复兴家族昔日荣光的少年和一个志向登上大陆第一剑道宝座的少年相遇一起成长的故事。
  • 逆世鬼女:暴力小医仙

    逆世鬼女:暴力小医仙

    前世,被自己亲娘害死,做了鬼女,阴差阳错再重生,这一世,她要活的与天同齐,谁拦她杀谁!斩妖兽,学法术,别人随便一捡都能捡到机缘。可她怎么一捡,捡了个男人?还是个傻子!好吧,这是她师父。费劲万苦,丢了百年修为,给他集齐魂魄。他却不认识她?想不认账,没门!
  • 说矩里迦龙王像法

    说矩里迦龙王像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