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9100000021

第21章 成佛后的教化(4)

目犍连是一位婆罗门教徒,智慧与神通都十分巨大,他是佛教里一个孝敬母亲的榜样,曾到地狱里救度他的母亲,民间传说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佛教寺庙里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日都要举行一次盂兰盆会,诵念《盂兰盆经》,就是一方面纪念目犍连尊者,一方面也借此机会超度各人累世以来的父母师长和历劫冤亲,让他们超生佛国。经过四五次吸收徒众,到这时,释迦牟尼门下已经有了一千二百五十人组成的常侍佛陀的庞大僧团,他们开始在摩揭陀国轰轰烈烈地传教,广泛利益众生。在王舍城期间,摩诃迦叶也归依了佛陀,这个迦叶就是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迦叶,后来为中国禅宗遥宗为西天祖师第一祖。摩诃迦叶家中非常富有,自幼聪明好学,通古博今,德高望重,在当地极受人民敬爱。他见到佛陀在树下静坐,面容慈祥和蔼,心生敬重,便立即礼佛出家为比丘。舍利弗的舅父是著名的长爪梵志,是一位在教学界享有盛名的学者。当他听说舍利弗改信佛教,极为诧异,他想不到像舍利弗这样聪明智慧的人,为什么会归依佛陀。因此,他亲自赶到竹林精舍,想看看佛陀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召力。他见到佛陀第一句话便说:“我一切都不承认。”佛陀立即回答道:“当你这样说时,你岂不就已经承认一切都不承认了吗?怎么还说一切都不承认呢?”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长爪梵志顿时惭愧无似,当即请佛陀收为弟子。佛陀在王舍城弘传佛法,成就辉煌卓越,声名播及故国迦毗罗卫。净饭王想念儿子,于是派使臣到王舍城,迎请佛陀回国。释迦牟尼以前发过誓言,说不成佛便决不回宫,如今已得道成佛,父亲也已老迈,因此便答应回去。回国之后,全国上下都受到佛陀的影响和教化,许多释迦族人都纷纷前来求佛度化出家,异母弟难陀、堂兄弟阿难、提婆达多等以及儿子罗睺罗,都跟随佛陀出家为弟子。只有罗睺罗年纪尚小,先做沙弥,这是佛教中有沙弥的开始。王宫的理发师优波离也出了家,他是首陀罗种姓。印度是一个极为讲究种姓制度的国家,种姓与种姓之间不得通婚,不得共食,不得相互接触和接近,等等。因此,接受理发师优波离出家为僧,在当时的印度社会是一个巨大的举动,没有绝大智慧、勇气和通达的识见是绝对做不到的。释迦牟尼在故国随缘说法三个月,感化了不少王宫贵族,使他们信奉佛教。后来释迦牟尼又离开故国前往别国传道,但不久,就听到净饭王病重的消息,于是立即赶回迦毗罗卫国。净饭王见佛陀回到身边,便安详地离开了人间,享年九十七岁(一说九十三岁)。

安葬了父亲,释迦牟尼就暂住在迦毗罗卫城外的尼拘律园,按入世间的说法,这也就是在尽孝道吧。有一天,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和妻子耶输陀罗突然率五百名释迦族妇女前来请求佛陀接受她们出家,但遭到佛陀拒绝,因为当时从没有女人出家修行的。但摩诃波阇波提等人意志非常坚决,竟自己剪去头发,身着袈裟,不管佛陀同意与否,随侍佛陀左右。后来,佛陀终于同意她们披度出家,加入僧团。从此佛教里便有了出家修道的比丘尼,同时有了尼众教团的成立。从此,佛教僧团便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具备,发展迅速,声威远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进展?同时为什么会组织得这么成功?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释迦牟尼创建僧团,宣布众生平等,众生性相平等,打破了婆罗门教严格的种姓制度,主张僧团内部不分种姓高低,一律平等,只按受戒出家时间先后来分别僧众的序次。这就是佛性平等之义。因此,佛教僧团中不仅有婆罗门种姓,刹帝利种姓,还有像优波离那样的低等种姓,甚至还有妓女、乞丐这些视之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阶级。佛陀的这些主张为教派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前景。二、佛陀宣传缘起的道理,说明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待缘而生,否定了传统的救世主创造世界的说法,同时也否定了传统的宿命论,这为当时思想解放,大胆地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至上的僧侣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佛陀虽然主张三世因果,也并不否定前世的宿业,但认为前世宿业只是现世果报的条件之一,而且还可以转化,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现世作业来创造条件转化宿业,从而特别重视现世的行为。佛教主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强调现世修行的重要,这为宿业的转化提供了极方便的法门,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那些心地善良的人们的愿望,从而赢得了人民广泛的支持。三、释迦牟尼宣传四圣谛教义,即苦、集、灭、道谛,指出了苦从业生,业就是集谛,称之为世间因果。要想解脱种种痛苦,就必须停止由于爱欲所生的业,从而获得绝对的精神解脱,这就是灭谛。要想得到寂灭之果,就必须用种种方法进行实践,这就是道谛。灭是道的果,道是灭的因,称之为出世间的因果。四圣谛指出人生处在痛苦中,以及它的原因,解脱的目标,以及解脱的方法,等等,对当时现世生活寄予巨大同情,同时人们可以借这种道理和途径达到解脱的结果,等于给人们指出一条解放的大道,到达天国的大道,当然会吸引广大群众信奉归依,因为依此方法可以最终到达极乐世界的彼岸,这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对迷茫和痛苦中的人们具有极大的向心作用。有这三方面的原因,佛教的发展和壮大在苦难深重、极不平等的社会里就是必然的了。

6.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佛后来在印度各地游历,传布佛的教义。一天,佛陀在印度北部一个茂密的林中树下静坐思惟,头上隐隐放出巍巍无量的光环,有如日月之光,辉映四方。这种奇特的景象被一位贫苦的少女发现了。这位少女在当地大户人家做用人,她善良贤淑,敬信三宝,这时正好路过这片树林。她远远地见到佛祖在树下,心里充满着无量的喜悦,她想,佛祖来到这里,我应当供养于他。但她是一个贫苦的少女,身无余物,无力采办珍贵的供品。怎么办?怎么办?当时急得这位少女满脸通红,手足无措。突然,她见到远处荒野里有一片片灿烂的鲜花正怒放着,还有的树上结满了新鲜的野果,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一切充满着生气勃勃的活力。她顿时有了主意,没有食物供养,何不用鲜花野果去供养佛祖呢?想到这,她立即跑到远处的荒野里,采集了一大捧香花鲜果,抱着前来供献佛陀。释迦牟尼见到这位少女虔诚地捧着香花鲜果,站在他的面前,却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顿时知道了她的心意。

他面露微笑,慈祥地对她说道:“你是要闻听佛法吧。”于是佛陀就为她说法。说法完了,佛陀又叮嘱这位少女说:“一切众生,都应当随时随地发出至诚的心,要广植善因。切勿以贫贱为忧,也不要以为小的施舍就不会有福德,而加以轻视。”少女闻听佛法,顿时明白了佛的道理,增长了对佛的认识,从而获得了更高的佛的智慧。于是她当即决定要矢志追随佛祖,以离开尘世种种浊苦,勤苦修身而得解脱。释迦牟尼见到她的意志坚决,态度虔诚,便当即度她出家,赐号为妙花。这一则故事叫“献花供佛”。舍卫国有一人,名叫无恼,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又加之勇猛好斗,当地人都惧怕他。他从师一婆罗门,有一天,师父唆使他说,只要他清晨手拿利刀出门,到中午时,若能杀够一百人,把这百人的一百只手指头穿成指鬘(环状装饰物),然后自己戴上,他便能够升于天中成神。无恼被师父的一番话迷惑了,以为真的杀满一百个人自己就能够升天成神。他被这种假象所蒙蔽,便若醉若狂,于是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到集市上去,真的是逢人便杀,就像猛狮捕兔,剑到指脱,无人能挡。

城内的人都被吓得奔走藏匿,不敢外出。这事被释迦牟尼知道了,他当即放下衣钵,急忙赶去解难。这时已近中午,无恼将砍下的手指检点一番,一数已经有九十九只,可还不够一百之数。他四处张看,街道上是否还有人,可是寻遍了所有角落,都不见一个人的踪影。他抬头望天,只见太阳正高高地照在自己顶上,中午已经到了,怎么办?他惟恐错过时间,心里是越发的焦躁。这时,无恼的母亲做好了午饭,可见不到无恼的影子,她感到奇怪,因此出门到街上来寻找,顺便将饭也给他送了来。正巧碰上无恼凑不够一百只手指之数,心智疯狂,意识模糊,他想我正少一个人,正好将母亲杀了,就满了一百之数。说时迟那时快,正当无恼举起刀来要向母亲砍去时,释迦牟尼赶到了,一个飞步抢到他母亲前面,用身体挡住了无恼。无恼一看有人竟然敢挡住自己,便放下母亲,挥刀砍向佛祖。佛祖一闪身,跑开了,刀砍了一个空,无恼没想到竟然失手,心里是越发的恨怒交加,于是向佛祖发力追赶过来。佛祖绕开她母亲,跑向另外一条路,他一边跑,一边对无恼说:“你自号力大无比,高大魁梧,没有人跑得过你。你今天要是能赶上我,我就让你杀了,以凑够你的一百之数。”无恼见说,便使尽全身力气追赶,可是佛祖遥遥在前,无恼跑得是头昏眼花,力竭智穷,就是追赶不上。最后,无恼跑不动了,瘫在地上,没有了一点力气。佛祖于是停下来,教化他道:“你跟从邪恶的师父学习,伤生害命,造下了无边的罪孽,却还想成道升天,这岂不是妄想吗?”无恼听了佛陀的教诲,知道自己犯下了滔天罪孽,蓦然醒悟,赶紧将刀掷在道旁,一个翻身将五体投在地上,向佛祖磕头膜拜。无恼是越想越觉得自己罪业深重,愧悔不已,一发急便放开喉咙,在路边嚎啕大哭起来。后来无恼也追随佛祖出家修行,永远离开了邪恶的尘网。这则故事叫“佛化无恼”。摩揭陀国王舍城外山峦起伏,林木茂盛,极多飞禽走兽。因此许多人操弓持弩,大肆猎杀禽兽。

释迦牟尼心中,是众生平等,人类畜生,本无差别。有一天,佛祖路过山下,看见一群大雁在路旁池边正安详地觅食嬉玩,十分自在愉快。这时,有一位猎人张弓搭箭,嗖的一声,箭带着风声,射向雁群。群雁遭此飞来横祸,受到惊吓,群起飞向空中,却有一只雁中箭,哀鸣堕地。佛祖心中不忍,便快步上前将那只伤雁抱起,紧紧地拥护在怀里。他劝告猎人道:“大雁生长川泽湖泊之间,与人无争,有什么罪恶,要受到你诛戮呢?要知道,人若杀生害命以自济活,便是罪孽深重的业障,如果不加自拔,报应将如影随形,就在目前。”猎人听了佛祖的教诲,顿时感悟,自知做错,愧悔谢过,忙取出药给雁治伤包扎,等伤雁能够走动,便将它放生。佛祖见他悔过,知他根基尚好,便又予以点化道:“慈悲为本,不伤众生;博爱济众,福常随身。”猎人听了佛祖的点化,心里一点灵智顿然开启,当下即皈依佛陀,愿受佛门五戒,在家为优婆塞,以摆脱世间苦厄。这则故事叫“佛度猎人”。释迦牟尼一日坐在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静思,一只猕猴手捧蜜果,一头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伏于前,佛祖睁开慧眼,询问其故。猕猴答道:“我原居住山麓林中,有亲眷数百,每日攀树摘果自在生活。但王子游猎射杀我辈,伙伴尽皆丧身,我侥幸攀缘树枝,跳过溪涧,而得逃脱。今剩一身,求佛祖救度。”大象也说:“我所居处附近有一恶人,对我象群十分凶狠,陷阱捕捉,刀箭杀伤,我为避灾祸,逃匿于此,幸遇佛祖,祈求庇护。”释迦牟尼听后,对象、猴说道:“伤生害命是佛门第一大戒,滥施强暴的人终将受到惩罚,你们想要解脱苦厄,就必须精修磨练,以得道果。”佛祖说罢,便与象、猴同饮甘泉,分食蜜果。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连禅河,溺水而死,待转世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脱。

同类推荐
  • 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冼星海

    本书介绍了音乐家聂耳与冼星海生平,内容包括:苦中有乐的童年、逆境中前行、闯荡上海、徘徊在北京、辉煌的创作之年、永生的号角等。
  • 雄才大略的统帅

    雄才大略的统帅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 勃朗特姐妹(走近世界文豪)

    勃朗特姐妹(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天才音乐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乔布斯传

    乔布斯传

    苹果教父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年轻人热血创业的偶像。震撼世界的新潮科技之先锋人物。
热门推荐
  • 豪门之童养媳

    豪门之童养媳

    简介:这都是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有童养媳。他堂堂齐家少爷,凭什么给他送来个土不拉几的小矮子。是个小矮子他也就忍了,偏偏是个黑溜溜的。长得黑点他也认了,关键还是个小白痴!他不要,他就是不要。可那个小白痴矮子妞还该死不死的死缠着他不放,一口一个,“齐哥哥,等等我,齐哥哥,等等我!”他不等,就是不等,他恨不得她马上消失!精彩片段:【1】那年她6岁,第一次进齐家。那年他6岁,第一次见到她。他们上一所小学,同一个班。她上学第一天自我介绍时诚实的说了,“我叫童笑笑,今年六岁,我喜欢齐尘枫,我的最大理想是做齐尘枫的老婆!”坐在下面小小的齐尘枫“哗”的一下,脸爆红。从此以后,全校都知道,齐尘枫有个小跟屁虫老婆童笑笑。连老师都会问,“齐尘枫,童笑笑呢?”我怎么知道她在哪里,鬼才想知道她在哪里!【2】那年她13岁。他也13岁。青春期的少年对爱情有了一丝懵懂。当他拉着校花的手准备玩亲亲的时候,童笑笑就会莫名其妙的出现,“齐尘枫,齐妈妈说了,你只能亲我,不能亲别人。”“我为什么要亲一砣黑炭。”齐尘枫恶狠狠的说着。童笑笑立马大叫,“我会告诉齐妈妈,你在外面养小三!”说完就跑!剩下齐尘枫和校花在风中凌乱!【3】那年她14岁,他亦是。她第一次来潮,鲜血染红了她的裤子。“齐尘枫,我不能做你的老婆了。”她可怜巴西的望着他。正当他喜出望外的时候,她把屁股对着他,“你看,我得了绝症。”齐尘枫差点没有吐血生亡,“童笑笑,你是头猪吗?这只能代表你有了成为女人的条件!”“啊?”童笑笑莫名其妙!马上笑颜问道,“意思就是我能再当你老婆了?”“你的人生就只有当我老婆这个目标吗?!”“是啊!”她回答得异常响亮。齐尘枫满脸黑线!【4】19岁,他出国留学。19岁,她在国内上三流大学。身边他的那些朋友都说她配不上他。让她好自为之早早离开他!可是,她觉得,她就是他的老婆,齐妈妈说了,他们是天生一对。【5】23岁,他回国。23岁,他们结婚。结婚当天,她穿着洁白的婚纱等着他来接她。齐妈妈说,结婚当天的她很漂亮,很漂亮,比任何时候都要漂亮。可是,他却没有来看她。听说,他携伴他留学时认识的女朋友,逃婚了。齐妈妈说,她会给她一个交代,把他带回来。她微微笑了,“不用了,齐妈妈,我知道,他不爱我的!”【6】那年,他再次见到她。
  • 礼仪的力量:让你脱颖而出

    礼仪的力量:让你脱颖而出

    礼仪是生活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需要。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层面的拓宽,社会文明礼仪规范愈加显示出其特有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缺乏礼仪修养,必然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效果。
  • 我才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我才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我羡慕那些和你在同一个城市的人,可以看你仰望的天,可以乘坐同一班地铁,甚至擦肩而过,甚至不小心踩了你一脚说对不起,再听你温柔回没关系,他们那么幸运,可我却只能在心里说:我好想你。
  • 帕特·霍比系列故事

    帕特·霍比系列故事

    《帕特·霍比系列故事》共收录17篇短篇小说,均在《时尚先生》杂志上连载。第一篇《帕特·霍比的圣诞愿望》发表于1940年1月,最后一篇《帕特·霍比的大学岁月》发表于1941年5月。作者语言幽默讽刺,作品紧凑有趣,微观地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的风貌。
  •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

    本书内容源于作者为一批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所做的演讲,通过给他们灌输一个人将来的幸福和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道理,激励人们选择以信任、负责和有价值地行事来定位自己的人生。内容包括:做自己的救星、对人民的最好教育、面对坎坷的利器、成就伟业的品格等。
  • 重生:医女有毒

    重生:医女有毒

    “速速为杨妃准备生产事宜,待龙子生产之后,立即取其心血,为柔妃调至解药!”新君一声旨意下达,杨紫昕母子的命运便被注定。万人坑之中,杨紫昕死于非命,未得一片草席裹身。饮恨重生,她竟回到了三年前,可她却不再是那个单纯天真的少女,而是去过地府却没喝孟婆汤的复仇使者。“别怕,有我在,若谁敢伤你,颠覆了这天下又如何!”心已冷,霸气如他,却倾心以待。只是,恨意滔天,她只为复仇而活。可面对这份宠爱与疼惜,她该如何去面对?
  • 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

    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球有仙

    地球有仙

    仙帝重生青年时代,却遭逢家庭巨变!高额负债,父亲入狱,母亲摆摊,自身被打昏迷!于此同时,天地大变,武道昌盛,地球有仙!执三尺短剑,发愤都市中。破危局,战武者,灭宗师,踏仙人!一言启灵藏,一拳破虚妄,一剑斩真仙!快意恩仇当年意,笑傲神魔六道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镜界

    异镜界

    若把世界比作一丝线那么就有无数根与之平行的线,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里有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但却有着不同历史和故事,可也有一些其他相同的东西……正义与邪恶谁对谁错?要定义真的很困难,每种物都以自己相信的东西为善,与之相反的乃恶。唯我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