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5400000012

第12章 境不转心转,没有过不去的坎(2)

弘一法师曾说:“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说的也是,于不如意处镇定精神,胸中的境界才能有所突破;于自身局限处止息浮躁,人生的境界才能有所提升。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水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水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水桶到达主人家时,却往往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水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水桶对于自己的缺陷则十分羞愧,它觉得自己只能负起一半的责任,因此非常难过。

一段时间后,破水桶终于忍不住了,它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

“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

破水桶回答:“过去两年,因为从我这边一路的漏水,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

挑水夫却不以为意,他说:“这样吧,以后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你多留意一下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走在山坡上时,破水桶眼前一亮,看到许多缤纷的花朵沐浴在阳光下,开满路的一旁,这景象使它开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水桶再次向挑水夫道歉。

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水桶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当我从溪边挑水过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这段时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我也受到了主人的奖赏。这都是你的功劳呀!我谢你还来不及,你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每个人都有缺点、局限,这是无法避免的。人与人成就的不同,就在于如何面对这些局限。最笨的人选择逃避、否认自己的局限,聪明一点的人选择取长补短,或是努力改正,最具智慧的就是挑水夫这样的人了,把局限的潜在能量找到,并充分利用起来。

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资本的博弈,只是,这种资本从来就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金钱、人脉、信誉、证书、作品等,都可以作为博弈的资本,但这些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的资本,而我们的局限缺点短板,等等,却是一座座尚待开发的金矿。一个人若能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就能在这场博弈中独占鳌头。

我们都听说“木桶原理”: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矮的那块。这个原理看似很有道理,也能激发我们改正缺点、增长自身短板的热情,但它同时也束缚住了我们的手脚和眼界。木桶的作用被我们局限在“装水”这一单一的功用里,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高矮木板,好让自己装更多的水。可是,当我们把所有木板都加到最高时,是不是反而限制了一些我们本可以具有的其他功用呢?比如浇水、养花、装饰等。这样看来,我们其实是在通过努力拓展自己的局限来造就了一个更大的局限。

我们不妨学学那个挑水夫,若是挑水饮用,就用那个完整的水桶,若是挑水浇花,就选那个残破的水桶。不要把水桶仅仅当成一个运输工具,它还可以用来浇灌;也不要把人生仅仅当成一个积累的过程,它也可以随时毅然放弃,从头再来。也许,那就是另一片天空。小有名气的画家陈天青、李熹平都是从六十岁才开始学画的,一般人觉得不可思议,人老体衰,记忆力也减退,哪还能从头开始学习艺术创作呢?但他们正是因为时光的洗刷、岁月的沉淀,才使得自己的每次下笔都比年轻人更加稳重、踏实,也更接近艺术的厚重感,所以反而更能取得突破。他们达到的,才是“何山路不通”的境界。

所以,我们的心空是否晴朗,我们的人生是否从容自在,取决于我们对自身局限的看法和运用。正如那句诗中所说:“愿你生命中拥有足够多的云翳,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内心清净,不再灌溉嗔恨的种子

嗔患灭功德,如火燎豪毛。

百年修善业,一念恶能烧。

——唐·王梵志《嗔患灭功德》

在佛家“贪、嗔、痴、疑、慢”五毒中,“嗔”是烦恼毒的根源,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很多人在生活里一旦心生嗔、怨、恨,那之前不管修了多少善业,都有可能被这一刹那的恶念所烧毁。

《众经撰杂譬喻》中就有一个关于阿耆达王嗔心堕蛇的故事。

佛陀在世时,众僧个个摄心专注,精进行道。一天,有位比丘正安详地行走在草间小路上,猛然看到一条大蛇正逶迤而来。正在惊吓间,只听得蛇用喑哑低沉的声音说:“我不会加害于您,我是特地来请您为我说法,让我得以脱离这丑陋可怕的身躯。”

等比丘定了定神,大蛇接着问:“您听说过阿耆达王吗?”

比丘回答:“当然,阿耆达王造立佛塔无数,供养三宝,护持正法,功德广大。”

大蛇便接着说:“我就是阿耆达王。”

比丘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

大蛇不胜欷歔,面露愁苦地向比丘哀诉说:“您有所不知,在我行将就木之时,为我持扇旁立的侍者不慎失手,致使扇子掉在我的脸上,我不由自主地起了嗔恨之心。一念之间,气绝命终,心与境相应,便堕落成蟒身,身心不宁,日夜受苦。”

比丘听完大蛇的话后,心生怜悯,立刻为他开示。大蛇得佛法利生的恩泽,命终之后便生天上,得庄严自在的报身。

广修佛塔的阿耆达王竟然因为死前一刹那的嗔心,毁去了一生的修持,堕身成一条蟒蛇,实在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其实,几只蚊虫的叮咬,绝不能羁留一匹奔驰的骏马;几块碎石的羁绊,也绝不可能阻挡奔腾的河流。每个人在人生行脚的路上都会遇到各种纷扰,但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我们应当保持一种温和平静的心态,从容地面对它们。即使真是别人冒犯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心平气和地去和对方交涉,否则,受到惩罚的就是我们自己了。

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厌倦了连年征战,便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大慧宗臬禅师道:“禅师!我现在已勘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大慧宗臬禅师说:“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坚持道:“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大慧宗臬禅师还是不肯答应:“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奈,只得暂时作罢,自行参佛。

过了些天,他一大早就到寺里来礼佛。大慧宗臬禅师见他便说:“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大慧宗臬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如何能出家?”

将军惭愧地低下了头。

修行之人要得心安,就一定要把嗔心除掉。有些人历经风雨后可以看淡名利,戒除贪欲,但嗔心却很难彻底除去,往往轻易就被人撩拨起心头火气。因此,阿耆达王堕为蛇身,将军也难以参悟正道。我们常人不也如此吗?我们懂得对社会现实妥协,放弃对钱财、权势、美色的追求,却不懂得向自己的内心妥协,和自己的愤怒、嗔恨之心缔一个和平契约。正因为此,我们的世界才充满了纷争和痛苦。我们时常听到别人抱怨工作不好,我们自己也会埋怨学业压力大,或者自己的一番辛苦不被别人理解,等等。但抱怨的同时我们是否能反思一下,在同样的困境中,为什么有人可以生活得逍遥自在、乐观向上,而自己却总有满腹牢骚呢?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境。

无边的罪过,在于一个“嗔”字;无量的功德,在于一个“忍”字。忍,是中国文化的美德,也是佛教认为的最大的德行。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需的,因为生命的清净、幸福之花,往往需要忍耐的汗水和泪水浇灌才能开得鲜艳动人。面对那些刺激和撩拨,我们应该学会忍耐。忍耐,也许并不能止息我们正在经历的风雨,但可以呵护好我们内心的清净,等到风雨过去,我们才有坐看彩虹的心情。

把生活当情人,允许她发个小脾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其实,幸福正如同这淘气地“躲入”山寺的桃花,遥遥地拨弄着我们的心弦,既让我们寻觅不着,又让我们不忍停止寻觅,于是便生出了无尽烦恼。可越是心烦意乱,越是远离这山中幽寺,而幸福,自然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殊不知,若没有恬淡、豁达的心性,又怎能想起去山林野寺中寻求幸福的身影呢?生活就像是我们的情人,难免会发个小脾气,若是不懂得用一颗宽容的、忍耐的心去哄哄她,也哄哄自己,那它迟早会离你而去。

有个寺院的方丈,立下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方丈说两个字。

第一年年底,方丈问一个新来的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

第二年年底,方丈又问那个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他说:“食劣。”

第三年年底,那个和尚没等方丈提问,就说:“告辞。”

方丈望着他的背影,慨叹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魔”就是这个新和尚心里的抱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只关注到“床硬”“食劣”,只关注生活,以及生活的种种缺点,于是心声怨恨、愤懑,整日牢骚满腹,仿佛所有人都欠了他们似的,自己是最无辜的受害者。可是,倘若你不能安心、豁达地接受生活的种种“小脾气”,用自己的踏实努力完善自己,去“哄”它,那最后,当它对你发火时,你就没有任何退路了。

佛陀经过了多次轮回才终得正果,他想知道世间其他生命如何看待自己这一世的修行,便询问众生,假如可以重新选择,将会怎样选择今生的生活。但众生的回答令佛陀大吃一惊。

猫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老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个半死。而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却无可奈何。”

老鼠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拿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它送鱼送虾,太惬意了!”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当一头牛。生活虽然苦点,但名声好。我们似乎是傻瓜懒蛋的象征,连骂人也都要说‘蠢猪’。”

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头猪。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干的是力气活,有谁给我评过功,发过奖?做猪多快活,吃罢睡,睡罢吃,肥头大耳,生活赛过神仙。”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

不少男人回答:“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可以撒娇、可以邀宠、可以当妃子、可以当公主、可以当太太……最重要的是可以支配男人,让男人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

不少女人的答案则是:“假如让我再活一次,一定要做个男人,可以蛮横、可以冒险、可以当皇帝、可以当王子、可以当老爷……最重要是可以驱使女人。”

佛陀看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为何人人只懂抱怨?若是如此,又怎会有更加丰富充实的来生?”

是啊,抱怨,实在是扼杀我们幸福的第一祸首。一位哲人曾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许多人都抱怨自己的处境艰难、身边的人情冷漠,可抱怨生活就如同赤脚在石子路上行走,我们走得越远,脚底就越痛,越痛也就越发抱怨,到最后,只能寸步难行。

乐观、释然才是一双结结实实的靴子,古语说得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生活里的快乐幸福也是一样。通过万花筒看世界,美得变幻无穷;通过污秽的窗子看世界,到处都是泥泞。我们的生命画布如何着色,取决于我们拥有一颗怎样看待世界的心。

不抱怨、不着急、安下心、耐住性,把烦恼和忧虑都擦干净,我们才能看见天地的澄明,才能收获生活这个情人的芳心。

能看见低处风景,才能走向巅峰人生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布袋和尚《插秧诗》

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思路,多角度地分析,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因为事物都是多面性的,视角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同。即使是倒着走,有时也可以是在向前。

要解决一切困难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任何一个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而每一个矛盾只要找到合适的界点,就可以把矛盾的双方统一起来,解决问题。但这个界点总是在不停地变幻,总是在与那些处在痛苦中的人玩游戏。因此,我们不能用一种方式去看所有的问题和问题的所有方面。如果那样,我们肯定会钻进死胡同,离那个界点越来越远,处在混乱的矛盾中而不能自拔。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明道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有悖于常识,是在骗人吧?”

明道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副得意扬扬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明道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颗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李渤听后,当下恍然大悟。

李渤相信自己小小的脑袋能装下万卷书,却不相信芥子可以纳得须弥,正是因为一叶障目,不能举一反三,随着问题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视角。换个视角看问题,才能看出问题背后的虚妄,活得轻松;换个视角看人生,才能看透悲喜之中的真味,从容坦然地接受一切、享受一切。

即使跌倒,也别着急,正好看看低处的风景。当痛苦向你袭来的时候,不要悲观气馁,要寻找痛苦的原因、教训及战胜痛苦的方法,勇敢地面对这多舛的生活,才能在最后将这些多舛,变成别人没有的财富,求得多福。

李白,身处蜀地,心却在长安,在天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又怎能比得上他的仕途波折?他却没有因为不被赏识就自暴自弃,他是不羁的,挺胸而立,悠游山水,在这份不得意里尽情得意,一挥手,就写就了半个盛唐。我们也才得以歆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聆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惬意,激动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不如意时,也别忘了尽情享受快乐,珍惜拥有的一切,哪怕只剩下一个柠檬,也可以做一杯柠檬汁,享一个下午的酸甜。转一个视角看待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对待人事,人事无不轻安;换一种思维方式,把问题倒过来看,变负为正,才能帮我们找到峰回路转的契机,赢得一片新的天地。

人世多歧路,前路多艰险。谁能从逆境低处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谁就能在这行脚路上拾得自己安然快乐的心境,谁就能在跌倒时毫不介意地拍拍身上的尘土,微笑着继续上路,一步步迈向自己人生的巅峰。

同类推荐
  •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 谈佛说道悟人生

    谈佛说道悟人生

    这不是一本说佛论道的书,这是一本让你用佛的境界和道的胸怀来点释人生的书,情感·利益·事业·修身·修为·修性。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一路生活,一路坎坷。难以设计定局,一个偶然的选择,便被归入了另外一种生活,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短暂以及命运的不可预知,所以只要安于生活,我们就能够活得精彩。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热门推荐
  • 沙雕陪玩兄妹的日常

    沙雕陪玩兄妹的日常

    我,白景轩,今年19岁,某得钱某得感情某得女朋友,是一个穷逼舔狗陪玩,你问我有没有系统?他喵的还是个垃圾只会说骚话的fw系统。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哥哥,你会不会每时每刻都想杀他一百遍?!“hi,oldsister,howismybriefs?”“oldsister翻译过来不是老妹而是老的妹妹,而且是where不是how,ok?!”“okok,所以我的裤头哪里去了?!”“垃圾桶。”某妹面无表情。帅气阳光暖心也温文尔雅的哥哥果然是存在于幻想之中。当呆萌面瘫老妹遇上无厘头脑瘫老哥。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我的哥哥不可能不是舔狗。今日份快乐源泉送上。书友群:534438565
  • 乡村蜡笔画

    乡村蜡笔画

    小说写了赵村一个叫柱子的青年农民的情感经历。在当今乡下农民倾巢出动进城打工的大背景下,柱子的媳妇兰子妈也离家进城打工,柱子坚持留守家乡,耕种田地。长期分离引发了两人的感情危机。此时,村里留守媳妇玉秀,走进了柱子的生活。随着二人交往的增多,柱子的精神上有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同时,随着乡下青壮男女大批进城,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留守老人的生存、留守儿童爱的缺失、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农业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流于一句空话。谁来拯救农村?二十一世纪的乡村,应该走向何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绿皮救世主

    绿皮救世主

    中古战锤世界。终焉之时将在百年后到来。混沌入侵,恶魔降临,诸国沉沦,众神陨落。谁能拯救这一切?“人类虾米?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尖耳朵?家庭关系复杂的娘娘腔。”“矮垛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死宅男。”一只绿皮兽人轻蔑地说道。在他身后,是成群结队的黑兽人大只佬,是目露凶光的夜地精狂热者,是如小山般庞大的女皇蜘蛛,是挂满破铜烂铁的大技霸,是漂浮的太空古巨机……当穿越者的灵魂结合战争兵器的肉体;当诡异的系统遇到绿皮的俺寻思大法。“俺寻思,要拯救世界,就得靠俺们大绿皮!俺,就是救世主!Waaaaagh!!!”【绿皮包括:兽人,地精,屁精,史奎格,】【企鹅群:543.480.307】
  • 斧凿世界(中)

    斧凿世界(中)

    小说以湘赣及萍乡地区为故事场景,生动地记叙了从一九二七年到全国解放初这个动荡历史年代人们的生活和斗争。以饱满完整向上的笔墨,写出那个苦难年代人们在生存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以及其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戏剧变化。作品通过刻画李尚明、喻雪香、王丝婷、谭淑云等人物所历经的战争、逃亡、毁灭、解放的曲折故事。讲述几个家庭以及所串起的近两百多个人物的生活场景,犹如一幅地域历史风景画,展示南方一定地域风貌、生活习俗,人与社会变革的场景及历程。通过形形色色人物的爱恨情仇,赞美善良、鞭挞邪恶。小说时间跨度长,情节曲折、埸面宏大、人物众多,描写细腻。深刻揭示不同的人生追求导致不同的人生结果,是一部记述普通人历程的作品。全书分三部,本书为“中部”。
  • 汝亦无情若有情

    汝亦无情若有情

    龙家三小姐,最不受宠的一个小丫头,悲愤过世之后,绝地重生,终究过上了自己的想要的生活。爹爹不疼,她不认了就是;娘亲不爱,她离家出走就是;姐妹相残,她打回去就是。她的归途,她说了算,高智商,高学历,却是个低情商,遇到他,慢慢调教。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弥勒上生经宗要

    弥勒上生经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有个佳人不在东墙

    有个佳人不在东墙

    她楚相思不知道是上辈子踩了狗粑粑,她暗恋了三年的男神居然对她表白了.....古代版漂亮男人,总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