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400000003

第3章 元宵节的起源与历史发展(2)

一天,东方朔乔装成占卜先生在长安街上摆起一个占卜摊。由于其言语间充满智慧且不乏风趣幽默,一时间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然而奇怪的是,每个前来占卜的人所求的卦签上都写着“正月十六大火焚身”。顿时,在长安城里引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告知众人:“正月十五这天傍晚,天上的红衣女神将奉火神君之命下凡火烧长安城,若想避此灾难,把我抄录的偈语拿去给当今天子,或许他会有办法。”话音刚落,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众人拿起红帖,急忙送往皇宫并将此事禀报给皇上。汉武帝接过百姓送来的红帖,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看后心中不禁大惊,于是他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听闻此事后,东方朔假意思索了片刻,便说:“听说天上的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女元宵不是经常给陛下您做汤圆吗?不如在正月十五那天晚上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另外再传令让宫中上下和臣民百姓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除此之外,还要通知城外百姓,正月十五晚上进城观灯,这样火光冲天、人潮攒动,从天上看下来好像满城大火,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汉武帝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便传旨无论宫内宫外均依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往来如织,热闹非凡。而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喊道:“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盼望已久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不仅长安城平安无事,人们也被这种热闹的气氛深深感染。汉武帝大喜,下令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全城挂彩灯、燃放烟火,家家户户都要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而正月十五这一天便被叫做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起源的诸多传说故事,尽管其中一些缺乏考证,有的情节相对单一,人物形象也比较粗糙,故事的文学性也不够突出,但这些故事、传说为元宵节习俗起源提供了多种解说,丰富了岁时节令的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些传说随着人的走动被带到四面八方,随着故事的传播,习俗也渐渐被传说所到之处的人们接受,并与当地的风物结合,逐渐成为土生土长的风俗,这也为元宵节成为全民性的节日奠定了基础。

(二)元宵节的历史发展

在唐代之前,元宵节的说法尚未形成,元宵节这一天被称作“正月十五”或“正月望”,直到唐代后期才出现“元宵节”这一节日名称。作为元宵节的前身,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天、祭祖等宗教祭祀活动早在汉代已经开始。最早是皇帝祭拜天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流传至民间,发展为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家家户户祭天祭祖,祈求丰收和子嗣。

在祭祀活动发展的同时,燃灯的习俗也逐渐形成。此外,伴随着人们对于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日趋重视,以及各地特有祭祀习俗的融入,早期单一的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庆祝活动,也便是元宵节的前身。

到了隋唐时期,正月十五这一天已经开始由宗教性的节日逐渐演变成为娱乐性的欢会——元宵节。最初的祭祀燃灯已发展成为热闹喜庆的闹花灯,在被箴规礼教束缚的古代社会,人们在元宵节这一天的夜晚走上街头观灯狂欢,淡化了身份界限与传统礼教,处处都是热闹的节日景象。

早在隋文帝时期便有相关的史料记载,《隋书·柳彧传》载柳彧上书隋文帝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乐,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淄素不分。秽行因此而生,盗贼由斯而起。”柳彧以靡费、男女秽行有伤风化等弊端,反对正月十五官民闹元宵,然而他的奏文却从反面描述了隋朝时民间元宵节狂欢的场景。人们“燎炬”、“鸣鼓”、男扮女装,戴假面具,表演杂技,尊卑不分,男女不避,内外共观,尽情欢娱。然而当时的风俗容不得风流放荡,似乎既不敦雅,又耗费钱财太多,素性节俭的隋文帝看不惯铺张浪费,得柳彧奏文后甚表同意,即下诏禁断元宵节闹花灯耍百戏。

但一纸诏文并不能禁断千年习俗,隋文帝死后,继位的隋炀帝一反其父所为,不但恢复了元宵闹花灯耍百戏,而且自己也参与其中,多次于节日时微服前往观看并参与民间庆祝活动,把元宵闹花灯演百戏的狂欢节推向高潮。每年正月万国来朝,隋炀帝都下令将使者留至十五日,于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大闹元宵。在隋炀帝常居的东都洛阳,于端门外建国门内方圆八里范围内列戏场,入夜时彩灯齐燃,如群星灿烂,经过精心排练的各种大小杂技一齐上场,从傍晚一直演到第二天天亮,百官在路旁搭起帐篷,通宵达旦地观看,杂技艺人全部穿着太常配置的锦绣衣裳,歌舞艺人则大多穿着妇女的衣裳,以示滑稽,各类化了妆的演员达三万余人,为了配齐这些演员的道具,隋炀帝下令课京兆、河南民户制作,长安、洛阳两京官府仓库中的丝锦为此而用尽一空。隋炀帝不惜耗费巨资穷国家财力举办元宵灯会,穷极侈靡,其目的不仅在于追求享乐,还有威加四海、夸示四夷的用意。

到了唐朝,像隋炀帝那样穷国家财力举办灯会耍杂技百戏,虽被视为亡国之政,但并没有禁断民间节日歌舞风俗。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五月即皇帝位,太常官员就拟借民间裙襦以充伎衣,准备端午节于长安玄武门观戏。当时任万年县县官的孙伏伽上书进谏:“百戏散乐,本非正声,有隋之末,大见崇用,此谓浮风,不可不改。”得到唐高祖的采纳,百戏散乐虽暂时被禁断,但元宵官民同乐闹花灯仍照常进行。正如诗人崔知贤作《上元夜效小庚体同用春字》诗:“今夜启城,结伴戏芳春。鼓声撩乱动,风光触处新。月下多游骑,灯前饶看人,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所记上元夜不仅有灯,而且有歌舞,人们观赏游玩直闹到天明。

唐朝不仅京师长安元宵花灯场景非凡,东都洛阳及全国各地也都官民同乐,盛况空前。《太平广记》记开元初唐玄宗于东都上阳宫观赏工匠毛顺心精心制作的大型彩灯,“灯为龙凤螭豹腾踯之状,似非人力”。随从的道士叶法善奏曰:“灯影之盛,固无比矣。然西凉州今夕之灯,亦亚于此。”据称,当日边僻之地的凉州“既睹灯影,连亘数十里,车马骄闻,士女纷委”,果然壮观。又牛僧孺《玄怪录》述开元十八年正月扬州元宵花灯之夜的情景有云:“灯烛华丽,百戏陈设,士女争妍,粉黛相染。”场面也同样辉煌。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后期,社会衰败,经济凋敝,藩镇割据,虽然人们的日常生活艰难困苦,但元宵花灯照样在闹。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诗云:“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街。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诗中既描绘了京师长安花灯满街的元宵盛况,也描述了乡间元宵迎赛紫姑神的仪式,可见上元节通宵花灯会的民间习俗终唐之世沿而未改。

到了宋朝,城市生活进一步发展,元宵灯火更为兴盛。帝王为了粉饰太平,“与民同乐”,元宵节亲登御楼宴饮观灯,山楼上下,燃灯烛数十万盏。张灯的时间也由三夜扩展到五夜。新增的十七、十八两夜,最初限于京师开封府,据说是由两浙钱王进献给皇上的浙灯。后来地方州郡纷纷效法,成为通例,所以民间流传钱王买了两夜灯的说法。宋朝时还有一则关于元宵灯会的轶事,即州官放火的典故。据《老学庵笔记》记载:田登在做州官时,忌讳说与自己名字同音的“灯”字,元宵节放灯是官民习俗,他也躲不过,但在其辖区内贴出的告示是:“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来人们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批评官员的霸道与专横。

宋元易代之后,元宵依然传承,不过灯节如其他聚众娱乐的节日一样受到限制。明代全面复兴宋制,元宵放灯节俗在永乐年间延至十天,从正月十一开始,京城百官放假十日。民间观灯时间各地不一,一般三夜、五夜、十夜不等。江南才子唐寅《元宵》一诗,写出了元宵灯月相映之妙。“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绕月下月如银。”明代中期以后城市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作为市井生活重彩的元宵节更加热闹。清代以后,时至今日,元宵节更是发展成为中华传统节日,在人们的节俗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今天的元宵节俗相比古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较于过去繁多的节日习俗、庆祝仪式,如今的元宵节除了各地保留当地特色的庆祝活动外,很大程度上节日习俗已被简化为观灯、吃元宵等相对简单的庆祝形式。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最为盼望的莫过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感受团圆美满、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因此,在今天,元宵节更多地被赋予团圆的寓意,虽然节俗较以往有所简化,但仍为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

同类推荐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本书包括禁忌的起源、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各行各业的禁忌、人生一世的禁忌、万事万物的禁忌以及禳解禁忌免遭惩罚等方面的知识。
  • 劳模文化哲学论纲(东北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丛书)

    劳模文化哲学论纲(东北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丛书)

    本书围绕劳模文化的本体论、认识论、生成论、演化论、方法论、价值论、创新论七个方面,从哲学视角解读劳模文化的哲学思想、认识概念、当代价值;阐述劳模文化是什么,挖掘劳模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阐述劳模文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体制、精神生产、东北黑土地文化等关系的理论逻辑的生成;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和探讨劳模文化的当代价值及理论创新,认为劳模文化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热门推荐
  • 魔湖(第三部)

    魔湖(第三部)

    水,万物之源,在这个宇宙中生成了无数的精灵。精灵中的精灵在时光中守护着所有的孩子。有一天,它从高高的天空中俯瞰,望见了孤独徜徉在魔湖湖畔的丹奥,那承受着比我们童年时还要多很多苦恼的男孩子。精灵中的精灵说:喏,这是丹奥,没有姓氏的孩子,从湖水上漂浮而来的婴儿,命运注定他有更多的生命承受与担当。
  • 重生之顶级名媛

    重生之顶级名媛

    十八年的人生,慕安活在了别人为她编制好的谎言中,活的天真蠢笨。当她被自己所在意的亲人送上了冰冷的手术台时,她才知道,自己不过就是自己姐姐的备用心脏源。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上天又给了慕安一次机会,让她竟然又重生回了两年前。重生回来的慕安,在看清了自己亲人的嘴脸后,决定这辈子要过的肆意潇洒,活的比他们都要快活长久。父亲冷漠,母亲狠毒,姐姐白莲,妈妈懦弱,慕家冷血……不过,这一切,又与她何干?这辈子的她,势必要步步为谋,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璀璨人生!
  • 明伦汇编人事典八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八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苏曼殊,袈裟披肩、风雨一生的现代奇人,诗画双绝,小说风靡一时,译作等身,在文坛、政界都惊起过万丈风云,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诗僧、画僧、情僧。本书精选其名噪一时的文学作品,配有大师本人禅意深幽的画作,展现其悟尽情禅“半是脂痕半泪痕”的红尘遗梦。  苏曼殊,袈裟披肩、风雨一生的现代奇人,诗画双绝,小说风靡一时,译作等身,在文坛、政界都惊起过万丈风云,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诗僧、画僧、情僧。本书精选其名噪一时的文学作品,配有大师本人禅意深幽的画作,展现其悟尽情禅“半是脂痕半泪痕”的红尘遗梦。
  • 喜欢是一个人的事

    喜欢是一个人的事

    青春治愈系小甜文。“嘿!你别挤啊!”前面的男生回头瞧了一眼,见是个漂亮妹子,摸着头嘿嘿一笑,“那什么……对不起啊,小姐姐,你叫什么名儿,我帮你看呗!”“11班……”陈艾喃喃,终于松了一口气。突然,身旁插入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11班?咱俩还真是一个班啊!缘分缘分!来,同学,认识一下,我叫肖之焕……”“陈艾,我们一起走呗!”“凭什么跟你一起!”“我们顺路啊!”“你就吹牛吧!”时光尽头,相视一笑,我曾喜欢你。
  • 盛世独宠:陆少撩上瘾

    盛世独宠:陆少撩上瘾

    陆擎宇:“夫人说的是,我这就让楚助理去处理……”楚洛辰:“为毛受伤的总是我?”夏倾韵扶额,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 天才歌后

    天才歌后

    这是一个女孩在娱乐圈发生的故事集锦-我不想写这故事的梗概,它总共寥寥几十字实在无法代替这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我也不想花心思写一些吸引力强的话,因为当你翻开第一页时,我相信你会看下去我不是名笔,却也有一颗写作的赤诚之心书海里,与你相逢你读过我的书,真好我不是文艺的人所以笔下的每个主人公都不软弱我也不想写傻白甜那些婊里婊气有仇必报的人在我眼里是可爱的人祝愿看到这些话的你得偿所愿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暖婚成霜:恋上危情美娇妻

    暖婚成霜:恋上危情美娇妻

    一场婚姻,葬送了她的事业;一场大火,葬送了她的婚姻和最爱的女儿。尝遍世间苦难,她誓要找出证据,揪出害死女儿的真凶;即使前路艰险,总有一个人为她指引方向,点亮希望;迷雾散尽,身世渐渐显露,刚刚走出绝境的她却又突遭意外昏迷不醒……
  • 浪花

    浪花

    写一位拥有澎湃生命力的女画家和一位拥有成功事业、贤惠太太和优秀儿女的上流社会的男人,她洒脱、自信,她勇敢、独立,她令人不忍逼视,但她也令人不忍掉眸而去,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