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400000004

第4章 元宵节节俗(1)

(一)赏明月

月亮一直以来是元宵节的关键词之一。在城市灯光还远远无法淡化天光魅力的古代,月亮最让人向往的是满月之际的光洁、明亮、美好和圆满。而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两个最完满的月圆之日,尤其具有特殊的心理暗示甚至图腾崇拜的意义。

古人对月亮有着不可言喻的崇拜,而在对星空虔诚且直观的观察中,人们还发现了月亮圆缺的规律以及月亮盈亏变化对自然物候与人的生命节律的影响。因此,在古代人们以月亮的变化作为计时的历法依据,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太阴历历法体系,而每个月圆之日都被称为望日。到了汉武帝时期,颁行的太初历则采用了阴阳合历,将正月定为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份,正月十五晚上升起的自然也就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处于这样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正月十五的月圆之夜便渐渐凸现出不一般的民俗地位。

正因如此,元宵节又称元夜、元夕。元是开始,在汉字寓意中,元也是善,元还通圆,预示着圆满的生命、圆满的欢欣、圆满的日子。

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正月十五的夜晚相聚共赏一年之中的第一轮圆月,并在明亮的月光下许下对新一年美好的祝愿。文人墨客在皎洁的月光里,伴着嫦娥、玉兔、吴刚、玉桂树交织的美丽传说中,也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佳作。而共赏明月也成了元宵节不可缺少的重要节日习俗。

(二)闹花灯

1.元宵灯俗的起源

(1)西域乐舞百戏——元宵灯俗形成的前提

从《岁时记》与《玉烛宝典》所记看,隋朝以前的正月十五己经是一个节日,但节俗与灯无关,隋前其他文献也未见有关正月十五灯俗的记载,可见,灯俗并不是前朝流传下来的传统,而是隋唐之际新兴的习俗。

隋朝以前,元宵灯俗尚未形成,最早为灯俗形成提供了可能的,要追溯到汉代时西域传入的乐舞百戏。

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伴随着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喜歌善舞的西域人到了中原,或经商,或从政,或传教,也带来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乐舞活动。翦伯赞在《秦汉史》中写道:“汉武时代,是汉代音乐与歌舞的转捩点,正因为这一时代是汉代政治经济的转捩点,自此以后,迄于东汉之末,西域之道畅通,西域的乐曲,不断传入中原,于是在中原地区的音乐中,注入新的乐律,从而又改变了中国古典歌舞的场面。”两汉时,西域的乐器、乐曲和舞蹈、杂技同时流入内地,既大大丰富了中国的乐器、乐曲和舞蹈,也使得汉武帝时传统的角抵戏发展成了节目繁多的百戏。

《隋书》卷二六《柳彧传》有载:“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这种大戏又称百戏,内容包括角抵、杂耍、幻术、寻撞、乐舞、徘优、斗兽、马术等表演,其中包含了许多西域艺术。

张衡的《西京赋》和东汉李尤《平乐观赋》都详细描写了汉代百戏演出的盛况。西域乐舞百戏与中原角抵融会贯通,兴盛于南北朝,尤因北朝统治者多胡戎之主,地接西域,故百戏规模日趋隆盛。

这些在宫中不定时演出的乐舞百戏,后来被老百姓定在了正月十五,之所以后来集中于正月十五,除了与正月节庆活动有关,大概也与十五日月明星稀,便于夜游有关。也正因为在晚上,所以要照明。但这时的灯也单单只是照明的工具,后来为隋炀帝所用,成为他礼佛的工具,从而灯也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成为正月十五夜的主角。

(2)燃灯礼佛——元宵灯俗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将灯作为正月十五主角的是隋炀帝的《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

法轮天下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站在楼上,俯视灯夜,不但感受到了旋转不息的法轮,也听到了空中缥缈的梵音,显然,隋炀帝燃灯是为了礼佛。

佛教于东汉时从印度传入中原,南北朝时已经深入人心。隋炀帝礼佛有着极其浓厚的家庭背景。其父隋文帝杨坚就出生于佛教寺庙,并由寺庙里的尼姑养大成人,佛名那罗延,他每日临朝,于御床前,置列高坐二所,一置经师,领转大乘,二置大德三人,通三藏者。其母文帝皇后独孤氏小名伽罗,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曾把八十高龄的禅师昙崇迎入皇宫供养,尊以为父,自称师女。她为父亲独孤信特地建了一座赵景公寺。隋炀帝佛名阿麼,受父母的濡染,他亦大力发展佛教,唐僧道世总结他在佛教方面的功德为:“于长安造二禅定,并二木塔,并立别寺十所,官供十年。修故经六百一十二藏、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二部,治故经十万零一千区,造新像三千八百五十区,度僧六千二百人。”

灯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佛典中“无明”居于“十二因缘”的首位,是造业的根源,三界轮回的种种苦恼都因此而起。人受无明的束缚,犹如处于黑暗之中,精神受到雍蔽,而佛法就如明灯一样,破除无明,驱走黑暗,消除雍蔽,使人眼前豁然开朗。平时的佛教寺庙中,佛前都要供灯。佛陀对燃灯供养的重视,还可以从古佛的名称中窥见一斑,佛寺大殿上供奉的三尊佛像,被称为三世佛,如果是“竖三世佛”,那就是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的弥勒佛,而燃灯佛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父。

正是因为灯在佛教中如此特殊的意义,以灯礼佛,隋炀帝选择了一个标志性的物象来表达他对佛的敬意。隋炀帝利用权力将个人行为的燃灯礼佛强制化为大众性的活动,但灯俗后来成为全民性的盛大节日,除了与隋炀帝和后来的帝王提倡佛教有关,还与其固有的文化意义密切相连,灯亦具有驱邪禳灾和求子的功能。这两种功能与正月十五其他习俗的意义一样,迎合了其时民众的心理,从而使之衍变成了盛大的狂欢节日。

可见,灯原是正月十五举行角抵大戏歌舞百戏时的照明工具,因为灯在佛教中的特殊意义,隋炀帝燃灯礼佛,灯从而从幕后走向了前台,成为正月十五夜娱乐的主角,又因为灯的特有的文化意义迎合了大众的驱邪禳灾和求子的心理,从而灯俗盛行开来。

2.元宵灯俗的发展

元宵节又称“灯夕”,灯,旧时特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张挂的灯彩。最初的“燃灯表佛”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元宵张灯习俗,并在民间流传开来。隋代起,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无论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挂出大小各异、形式不一的花灯。花灯上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上面描绘人物的如《三国》、《水浒》、《西游记》、《封神》等;描绘花卉的如梅、兰、竹、菊、桂花、牡丹、芍药等;描绘动物的如龙、凤、虎、马、牛、猫、犬、虫、鱼、虾等。各种彩灯颜色鲜艳、形态逼真、品种丰富。从正月十三“上灯”开始,市面上就开始有多种不同形式的走马灯,《燕京岁时记》记载:“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映之,则车驰马,团团不休,灯灭则倾止矣。”从这天起,小孩们成群结队,提着灯笼四处游耍,家家户户无不欢天喜地。此外,隋朝时每逢正月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隋炀帝为了粉饰太平、显示国力,还于元宵节前后在京城洛阳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热闹非常。

到了唐代,元宵张灯的习俗更是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都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百姓生活富足。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也是越来越豪华。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城的灯市规模很大,花灯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皇帝李隆基还命人制作高150尺、广达20间的巨型灯楼,灯楼悬挂金银、珠玉一类的穗坠,金光璀璨,风吹金玉,叮叮有声,极为壮观。

而宋代时的元宵灯会无论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宋代时的元宵彩灯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巧手的工匠们将灯制作成各种动物形状,还在灯上绘出山水花卉,用灯组成亭台楼阁、屋宇牌坊等,彩灯的造型丰富多样、美轮美奂。而朝廷对于元宵灯会也是愈加重视,不仅鼓励百姓走上街头观灯,而且灯会的时间也有所延长,由唐代的“上元前后各一日”,延长为“十六之后又两日”。

明清时代,每逢元宵节,除了京城,其他地区如江南苏杭等地也张灯设市,悬卖各式花灯,而猜灯谜这种增添节日热闹气氛的活动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举办灯会,但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而元宵张灯这种节日庆祝习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3.丰富的元宵节灯俗活动

(1)闹花灯

在旧时传统社会的氛围中,节日是一项态度严肃、规则鲜明的社会游戏,相对于春节的长夜守静和某些时段的低调欢庆,元宵节却被人们习惯称为“闹元宵”、“闹花灯”,可见元宵节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时,都会呈现出“一国之人皆若狂”的热烈场景。人们多能在这时,突破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规范,释放被漫长的封建统治压抑已久的自然天性、艺术才能,家家户户共享节日的喜庆气氛,热闹团圆。豪放词人辛弃疾曾以一阕千古传诵的词作称颂元宵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而闹花灯自古以来就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时至今日闹花灯仍是元宵节里的重要庆祝活动。

从最初宫廷、寺庙里的祭祀庆典到后来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举国欢庆;从原始的彩灯到后来做工精巧、造型各异的元宵花灯;从起初的挂彩灯、放鞭炮到后来伴随着奇术杂耍、歌舞奏乐的民间灯会……元宵节里闹花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闹花灯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正月十五月圆之夜,家家户户挂起彩灯,街头巷尾元宵花灯争奇斗艳。人们在这样美好的夜里走上街头,买灯、张灯、赏灯、赛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欣赏、感受节日里的文化和喜庆氛围。抑或是伴着花灯焰火载歌载舞,看舞灯、赏明月,将自己融入到节日的幸福气氛中去。闹花灯,“闹”的就是这份喜庆和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现如今,元宵节灯会更是在祖国各地百花齐放,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常于元宵节或举办大型灯展,展出全国各地特色彩灯,供人们观赏。而哈尔滨等北方城市更是在元宵节期间举行冰灯展览,用冰雪制作成的彩灯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别具风格。

(2)话灯联

元宵节张灯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相传最早的灯联产生在北宋时期,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有个叫贾似道的官员家中有一门客摘唐诗中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作门灯联,这种独创的形式被往来人们纷纷称赞,一时间轰动了京城。此后历朝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这一做法,每逢正月十五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上镶挂壁灯联、门灯联。灯联的出现,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自古以来,灯联都为文人墨客、饱学之士所钟爱。在万家灯火、团圆喜庆的元宵之夜,文人雅士往往触景生情,创作出数不清的灯联佳对。而文人和灯联之间也有很多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趣事。

在众多轶事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当属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相传王安石在20岁时进京赶考,赶考途中路过一地时正逢元宵佳节,当时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挂起了彩灯。王安石边赶路边赏灯,行至一处见一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原来这是当地的一大户人家出灯联为家中小姐招亲。王安石见了,思索良久,却一时对答不出,于是他便将这灯联的上联默记心中。到了京城,考试中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对联一出便难倒了众人,思考了片刻后,王安石忽然想到来时路上看到的招亲灯联,于是便用此联作答,主考官大为赞赏,王安石遂被取为进士。更巧的是,高中进士后归乡途中路过那户人家,王安石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考试时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就这样,一副巧合灯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人生中的两大喜事。

关于元宵灯联还有另一则趣事,相传明成祖朱棣元宵节微服出游,途中遇到一位秀才,交谈十分投机。朱棣得知此人为饶有学识的秀才后,便想试试他的才情,正好见街边到处是灯联,便也出一灯联想一试秀才。朱棣出上联,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秀才稍加思索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联中“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于是朱棣大喜,赐这位秀才为状元。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创作了数不清的灯联佳作,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为元宵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3)赏灯诗

“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正如明代著名才子唐寅所写,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街头巷尾彩灯高悬,处处火树银花。举杯邀月,此情此景,文人墨客怎能不诗性大发。

因此,自古以来,便有数不清的描写元宵节热闹景象的诗赋佳作。其中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不仅在当时为人们赏灯增添了情趣,如今读来也仍是趣味无穷。

对于元宵节夜晚灯市热闹繁荣的景象,诗人们向来不吝以美好的诗句加以描绘。无论是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李商隐“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还是宋代苏东坡所写“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辛弃疾所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都生动地将元宵佳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而清代诗人姚元之的《咏元宵节》中“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的描写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同类推荐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中国传统道德撷英

    中国传统道德撷英

    《中国传统道德撷英》将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文明素养要求、当代道德要求和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合,将道德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有机结合,使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三中”特色、适合“三中”学生需求的德育之路。多年来,中国传统道德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全校每个学生都接受着系统的中国传统道德的熏陶。不少学生反映,每节课中能记住一两句有关道德的名言,一辈子受用不尽!这些年来,三中学子中涌现出不少好人好事,三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这与道德教育,与重视德育是密不可分的。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塾师教导幼童的重要教材,是昔日知识分子重要的知识资源,深刻影响着他们成长。合共约二千七百多字,是古人用来识字的书目;同时,涵盖道德、文化及历史基础知识的教育。古人在识字及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写作及研读经典。
  •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本书从民族风俗、节庆庙会、楹联妙对、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姓氏生肖、图腾信仰、曲苑杂技、武术舞蹈、传统技艺、坊间传说十一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常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老板万岁

    老板万岁

    一场梦魇,许平生忽然来到了选秀大赛的巨大场地上。听着四周看台的观众热烈呼喊着小火王声音,许平生茫然四顾,他突然有点懵了……厉鬼、僵尸、邪祟、异魔、妖怪……到底要闹哪样?这是灵力复苏后,氪金老板一路遇见妖魔鬼怪的故事。…………
  • 风华绝代九千岁

    风华绝代九千岁

    又名奸妃当道。莲祈,她本是最强特种大队东方神剑的队长,却在剿灭恐怖分子时不幸中招,穿越成了九岁小团子,附带一只萌弟,一枚病弱美人娘亲,外带家徒四壁、薄田一亩,为了救弟弟,她误入皇宫,获得终生成就:刷便桶的小太监!一路往上爬,从刷便桶的小太监到大内总管再到东厂厂督,她创锦衣卫,建东厂,成了苍生唾骂的奸臣,忠臣恨她,黎民怕她,连奸臣都畏惧她。世人皆知,大太监莲祈迫害忠良、杀人如麻、不但贪财好色还圈养娈童,仍旧圣宠不倦的原因是他爬上了龙床。------------------------慕容昭阳,他是不受宠的七皇子,母亲身份卑微,受尽欺凌,只有她,是偌大的皇宫里唯一对他好的人,他们是主仆,是朋友,更是相依为命,在偌大的皇宫里挣扎求存的盟友,只是不知什么时候,那份感情变了……他不嫌弃她双手沾满血腥,不嫌弃她是个‘阉人’。「这江山也有你一半,纵然你是男子,我也不会放手,若是我这般违背纲常伦理是错的,我也愿意一错到底……」------------------------她为了他造下无边杀孽,脚下白骨累累,铺就一条通往帝位的路,被天下苍生指着脊梁骨唾骂,只为了最初相依的温暖和悸动,只是……「慕容昭阳,你可知道,我要的不是三千宠爱在一身,而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你,给的了吗?」「阿莲,那我以半壁江山做聘礼,可娶的来你这风华绝代的九千岁?」【HE,轻松无虐,尊的木有……美男多多,欢迎跳坑,坑底四季温暖如春,还有野生作者一只待捕捉~】
  • 大唐第一枭雄

    大唐第一枭雄

    大唐天宝年间,天下一片盛世祥和,唐玄宗李隆基认为自己的大志得报,开始不理朝纲,饮酒作乐。魏贤不明所以的穿越到唐朝,为应付安史之乱,屯兵粮,当盟主。为报灭门之仇,卧薪尝胆,成就一代枭雄。
  • 被放逐的早鸟

    被放逐的早鸟

    他们是没有童年的孩子,十几岁的年纪就被迫外出谋生,这些孩子大多出自问题家庭,过早被放逐社会,像一只只羽翼未丰满的小鸟冒雨在空中飞行,这一路有心酸、困苦、饥饿、寒冷......甚至死亡,有得熬出头来,有得庸庸碌碌,有得命丧途中,他们是社会发展浪潮中的小小群体,他们是生于80、90年代的你、我、他,他们的故事里可有你的身影?
  • 我的非人类女战士

    我的非人类女战士

    被召唤到了一个千年之后的异星世界时,发现自己陷入了被人追杀的一系列事件中。在追杀与反追杀的较量中,他只想拥有一个可以重新开始的自己。却没料到,忽略了身边的一个人……
  • 冥妻,上仙有请

    冥妻,上仙有请

    扔骰子,扔出一点就可以去九重天上当战神--重华的奴仆!!!感情这重华上仙是不是活了十几万年?活得太无聊了?居然用这样的方法选奴仆,而且还指定要地府的鬼魂。虽然这方法不靠谱,对地府鬼魂来说可是一介好事。成了他的仙奴,就可以脱离鬼籍一跃成仙。身为地府万年钉子户的花无芽,对于此事一点都不在乎。她在冥界活了三万年,还打算再活千万个三万年,可谁能告诉她,她怎么就那么倒霉?地府千万个鬼魂都扔不出个一,怎么她一扔就出一了?而这个传说中的战神上仙,性格孤僻,为人还腹黑。闲暇时,还以捉弄人为乐。————————情景1:重华上仙蹙起眉头,问:“无芽,我厉害吗?”花无芽一头冷汗,答:“您是天界第一战神,谁还比您厉害?”重华再问:“那我聪明吗?”花无芽继续答:“您当然聪明,不然您怎么会率领天界众天将?”重华继续问:“像我这么聪明的人,性格会孤僻吗?”“怎么会?上仙您能说会道,幽默至极。还会调戏良家小鬼,怎么会孤僻?”重华点点头,说:“那说我性格孤僻的人,想必是羡慕我妙嘴生花,仙见仙爱,鬼见鬼追。”花无芽冷汗无语。情景2:骰子气呼呼地跳到重华上仙面前说:“花花是我的,她自己都答应要嫁给我了。”重华上仙伸出修长的手指弹开骰子,摇摇头说:“无芽真是笨,怎么可以这般就断送自己的“幸”福?我该去“好好劝劝”她才行。”——-于是,可怜的小鬼奴在腹黑上仙名为好意的条件下各种被压迫,打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秀兰不当寡妇

    秀兰不当寡妇

    现代的李秀兰,是一名根红正苗的大龄未嫁单身贵族,并且鄙视已经结婚的,因为不想拘泥于琐碎的家务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网上发布了一个帖子,大致云云已婚妇女是脑子秀逗了才要结婚,惹得女人们公愤,纷纷诅咒她去古代尝尝恶毒婆婆、事逼小姑、妈宝老公的生活,然后李秀兰悲催的就这么穿越了。
  • 互联网+:整合与跨界

    互联网+:整合与跨界

    此时此刻,对跨界核心趋势前线情报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谁能早日拨开迷雾,谁能早走一步,少错一点,谁就能在未来的商业格局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