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300000002

第2章 献身医学的传奇一生(1)

孙思邈是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孙家塬在现在的耀县城东北方,这里是黄土高原地带,村子周围山峦重叠,没有自然水源,农民常年食用的是下雨时积存的窖水,遇到天旱,长期不下雨,窖水用完了,就得到很远的地方去运水。虽然自然条件不好,但是,这里的农民非常勤劳,除了种植庄稼外,妇女们还自己纺线织布,过着俭朴的生活。孙思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并逐渐成长的。

(一)苦难的童年

581年,也就是隋文帝开皇元年,孙思邈就出生在孙家塬的一户普通农民家里。他自幼用功读书,聪明好学,7岁的时候就能记住千余文字。到20岁时,便精通老子、庄子及诸子百家学说,他又喜好佛家经典,学识渊博。当时洛州(今洛阳)总管独孤信曾遇到孙思邈,见他博学多闻,才华横溢,赞赏他为“圣童”,对他十分器重。

可是,孙思邈从小身体瘦弱,饱尝了疾病的折磨,求医和买药的费用,几乎耗尽了家里所有财产。592年,孙思邈12岁了,这一年,长安一带瘟疫流行,孙思邈家乡的许多人都患了这种病,不治而死。

相传孙思邈也染上了瘟疫,高烧不退,卧床不起。他的母亲日夜守在他的床前,哭肿了双眼,却没有任何办法,她没有钱给儿子请郎中看病,眼看孩子就要被夺走性命。正当她绝望地想要悬梁自尽的时候,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云游郎中,他把一包草药递给孙思邈的母亲说:“就剩下这最后一包救命药了,快拿去熬熬给孩子灌下,病还有救!”这时正好孙思邈清醒过来,听到这话,勉强挣扎着爬起身来,在炕上对郎中叩了个头,拜谢了他的救命之恩。就是这一碗汤药救了孙思邈的命。

面对家乡所罹患的灾难,小小的孙思邈心痛了,这一切都让他深深体会到医生的重要性,也更明白了一名医生责任是何等重大,他迫切想成为一个治病救命的医生,去治疗天下人的疾苦。

(二)学习医学与实践医学的过程

孙思邈为了学好医学,孜孜不倦地学习古代医学家的著作,刻苦地学习前人的经验。为了看到医书,他除了向别人借阅之外,还不惜花钱去购买。他曾下了很大功夫去钻研唐以前各代名医如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等人的医学典籍,因此,他对一些医学名著都参悟得很透彻。

他最早学习医学是在他家乡附近的太白山。这是我国著名的草药产地,孙思邈在这里学习医药学知识,这为他以后在药学方面的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思邈为了采集药物,曾经在太白山隐居过很长一段时间。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孙思邈捉拿手掌参的故事。传说太白山原本有人参“居住”,因被人发现,人参急忙连夜“逃跑”。孙思邈听说后,便带领人马紧紧尾随,一直追到长白山上才追到,便将人参用绳子倒绑双手带回了太白山。回来后才发现人参不见了,只剩下了两只断手,这就是今天太白山上的手掌参。这当然只是个神话故事,但却反映了孙思邈对药物的重视和他采集药物的艰辛。

孙思邈很谦虚,他经常告诫自己也告诫后人说:人们常说,病人死亡约有半数是缺少优秀医生所致。学医的人必须专心致志,勤奋学习,才能通晓医药学问。如果只懂得几种药方,就认为自己无所不知,那是一定会错误的。他还说:人的生命比黄金更为贵重,医药学问博大精深,济世活人任重道远,必须深入探索,精勤钻研,才能担当医生的神圣责任。他更指出:有的愚蠢的医生,自傲于学了三年医方,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他治不了的病,等到行医三年后,才知道天下有很多病尚没有可治的医方。孙思邈的话,指出了临床经验比书本知识更丰富、更重要。

孙思邈本人也是这样做的,除了认真学习古代名医的著作,反复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外,他还虚心地向一些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并非常珍视学习民间经验,无论切脉、诊病、处方、制药,只要别人有哪怕一点一滴比自己高明,只要他听说了,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要去登门拜访。

传说孙思邈行医成名之后,总觉得自己在某些医术上还不如别人。为了在医学上有更深的造诣,他改换姓名,到县城一家药铺为一位坐堂名医当了抓药的徒弟,用心学习名医的医术。有一次,一个员外带领女儿前来就诊,说女儿肚子痛,坐堂医生经过诊断,认为病人肚子有虫子,便开了一副打虫药。孙思邈接过药方正想抓药,可是突然感觉不对,他说:“先生,你开的药量少了些,恐怕虫子打不下来呀!”坐堂医生非常生气,觉得他在员外面前伤了自己的尊严,就依旧按自己的方法开了药。小姐服药后,肚子很快不疼了,员外非常高兴,一面夸奖坐堂先生,一面拿出银两酬谢。坐堂先生也沾沾自喜,认为方圆百里自己的医术无人可比。不料小姐正准备回家时,肚子又疼了起来,反而比来时疼得更厉害了。这时坐堂医生无计可施,不知所措了,他忽然想起刚才徒弟抓药时所说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连忙把他叫到别处,问了原委。孙思邈说道:“从小姐的病情来看,她肚子里的虫子较大,但先生开的药只能把虫子毒晕,而不能毒死,小姐服药后暂时不疼了,那是因为虫子被毒晕了,可过一会儿虫子醒过来了,便要进行报复,因此小姐肚子疼得比以前更厉害了。”坐堂医生心服口服。为了治好小姐的病,应付眼前局面,他便很快按徒弟的意见重新配了一剂药,小姐服后不一会儿虫子就排出来了,肚子也不疼了。他们走后,坐堂先生回想今天的事,感觉徒弟见解不凡,一定是个懂医的人。在他再三追问下,孙思邈才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坐堂医生听后大吃一惊,起身对孙思邈磕头拜道:“久仰先生大名,在下有眼无珠,多有冒犯,还请孙先生原谅,今后就请孙先生坐堂就诊,我还得多多请教呢。”孙思邈道:“说哪里话,我才是久闻先生大名,来向先生学习呢。”

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孙思邈用自制的“太乙精神丹”治好了许多难治的疾病,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欢迎。因为孙思邈谦虚有礼、学问渊博、医术高明,当时有很多著名的文人都来拜他做老师。此外,擅长针灸的太医令谢季卿,以医术、针灸著称的甄氏兄弟甄权和甄立言,专长药性的韦慈藏等也与他往来密切,相互探讨学问,这些都无形中拓展了孙思邈的知识领域。

孙思邈求知若渴,永不满足,他酷爱读书,虽须发皆白也手不释卷;无论寒冬酷暑,都坚持不懈地进行医药研究。他曾长期跋涉于秦岭、巴山、峨嵋、太行等名山大川,奔波于陕西、四川、河南、山西、甘肃等地的偏僻乡村,从事诊疗、采药、考察、著作等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贞观年间到唐高宗永徽初年,孙思邈曾数次往来于川陕之间。其间也曾在长安、汉中和陇州等地方从事医药调研活动,救治大量病人。

民间广泛地流传着一个孙思邈起死回生的故事:传说有一天,孙思邈外出行医,看见一行出殡的队伍迎面走来。他停在路边观看,忽然上前一步按住棺材大喊:“且慢!且慢!”送殡的人以为他是疯子,要赶走他。他说:“人还没有死,你们为什么出殡?”众人说:“人早就死了,你不要再胡说。”孙思邈说:“人要是死了,血会凝固的。你们看棺材底下正在滴鲜血,怎么能说人死了呢?”众人一看,果然有细细一道血丝向外流,就打开棺材请他查看。只见一个妇人面黄如纸,小腹鼓胀,双腿之间正向外渗着鲜血。这女子的丈夫哭着说:“我妻子婚后十年没有生育。这次怀孕一年多了,昨天才觉胎动,可是却难产死了。”孙思邈试了病人的鼻息和脉象,取出三根银针,一根刺人中,一根刺中脘,一根刺中极。三针扎下去,孕妇很快苏醒过来。众人把孙思邈当成了神仙,一齐跪下磕头。孙思邈让他们站起来,又送给病人的丈夫一剂药、一幅图,嘱咐他:“赶快把病人抬回去,喝下这副药,再按图接生,可保母子平安。”结果,病人回去顺利地生下了孩子。原来,这个产妇并没有死去,只是由于难产而窒息了。一个人如果真死了,时间稍长,就不可能再流出鲜红的血液来,这就是孙思邈判断产妇没死的根据。人们见他连死人都救活了,并且几针就救了两条性命,自然越来越信服他,都称颂他是起死回生的神医。

同类推荐
  • 养老护理日常照护技术

    养老护理日常照护技术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全书分八个部分阐述了从事故调查基本理论、调查步骤、方法直至做出调查结论,写出调查报告整个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全过程的具体内容和程序。本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是基层调查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和工作中应用的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 专家诊治支气管哮喘

    专家诊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全球性的严重危害健康、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慢性气道疾病。近几十年来全球哮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估计全世界有3亿多人罹患哮喘。哮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如何切实有效的实施哮喘的预防,逐步隆低哮喘的患病率并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现有哮喘病人的疾病情况,已成为全球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本书教会哮喘病人怎样认识哮喘、如何判断哮喘、预防哮喘和管理哮喘,以解决哮喘防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为目标,使哮喘病人建立正确的治疗和预防的观念——“哮喘不可怕,但要重视它;哮喘难根治,但是可控制”。
  • 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

    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

    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体验。疾痛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难。腰酸背痛使我们分神,影响工作效率;头痛会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而有些疾病引发的性无能,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对一位单身母亲而言,高血压不仅意味着要少吃盐,还跟女儿的失学和早孕有关;而作为一位弱势群体的成员,社会的歧视、不公以及孤立,或许才是其身体持续疼痛的根源。长期紧张的父子关系,导致病患的双腿突然麻痹瘫痪;而换一个压力不那么大的工作环境,也会使一度恶化的哮喘慢慢痊愈。然而,在大多数医生眼中,疾病才是问题所在。现代医疗系统,将我们鲜活的疾痛经验,解释为一种生物结构或是生理功能的变异,仅仅与身体有关。对此,哈佛精神病医师与人类学家克莱曼博士,从其20年来的临床治疗和数百个真实病案中发现,疾痛不仅属于身体,而且连接着自我与社会。讲述这些疾痛故事,不但对于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认识医患关系和人性化的医疗体系改革,意义深远。
热门推荐
  • 多动症患者

    多动症患者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作品集,其中既可以看到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能看到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哲理,动物与人,都是有灵性的生命。同时也是一部让人能够更深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作品。
  • 快穿之迷一样的宿主

    快穿之迷一样的宿主

    报告!宿主是个迷!不按常理出牌,好好的剧情不走偏偏要毁灭世界!系统小宫女:主神大大,你从哪收的这个小魔女啊!求送走!主神大大:我表示无能为力╮(╯▽╰)╭人家有背景,天道亲生女懂吗?星河一脸无辜:相信我,我不靠背景,就喜欢毁灭世界。转眼间又一个世界被毁了——(霸气傲娇女帝VS忠犬深情男主双洁)
  • 不喜欢你是假的

    不喜欢你是假的

    我想写我的故事,与我有关的故事,无他有关
  • 农门喜嫁

    农门喜嫁

    刚刚小有成就的她穿越成古代农家女,爹不疼娘不爱也就算了,为了给家里还债,竟然把她送到陈家冲喜,新郎没过三天竟然一命呜呼.婆婆处处刁难,竟因她打伤了无耻小叔把她卖给名声不好的宋家兄弟。她勇于和命运抗争,不怕艰难困苦,努力奋斗,终于赢属于自己的幸福。看她如何调教忠厚相公发家致富!
  • 红楼的门槛

    红楼的门槛

    “蜗居,裸婚时代”就像是一面镜子,将现实中奔跑的人们的千姿百态,无一例外的展现在人前。而本书《红楼的门槛》也更像是一面娃娃镜,让人们在看见自己的同时,能够真实的感觉到可笑,还有一丝恐惧。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个好人家,儿子娶个好媳妇。可是现实却又是矛盾的。本书叙述了一对夫妇对儿子女儿婚姻的态度。儿子奋斗了很久,和城市还是不融洽,还是贫穷的,进入了“三无”行列,“没钱,没房,没车”,父母却希望儿子赶紧找到个好老婆。另一边,希望女儿能够嫁个“有房,有钱,有车,有学历”的男性。可想而知,大多数家长都是这样想的,又怎么能让儿子找到一个不嫌弃自己的善良的女子。这就加深了文章的戏剧性与矛盾冲突。故事的结局,女儿不如父母的愿结了婚,却收获了幸福;儿子如愿的结了婚,却落得悲凉。 道尽人世悲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掌中星际

    掌中星际

    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穿越到了五百年后的未来。这里有航行在太空中的城市,有科技远超地球的外星人,还有以精神力量为基础的修士。在一座冰封的城市中醒来后,他发现自己忽然间觉醒了精神力量,还随身带着一个《星际争霸》的世界!
  • 虚无轮回劫

    虚无轮回劫

    结束何不是开始,探寻无上轮回,得虚无奥义……
  • 假谲

    假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欺负仇人的女儿难道有错吗

    欺负仇人的女儿难道有错吗

    被迫和南极企鹅做了12年邻居后,心里坏掉的少年踏上了回乡复仇之路,第一步就是要把仇人的女儿变成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