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3800000016

第16章 魏书生:神坛上下皆寂寞(2)

站在大昭寺面前我有一种心灵被震撼的感觉,怎么呢?大昭寺门前广场上一大片磕长头的人。……那一片人每个人都是额头着地、鼻子着地,手“哗”地全部扑在地上了,那叫五体投地。……我觉得老佛爷真有一套,连面儿都不露,就把信徒们征服到这样的程度,你说,咱们教书的天天和学生打交道,讲的还是真理,怎么就不能让他们使劲信呢?

上海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语文教师需要“补钙”,魏书生是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个需要补钙的人!

另外两位鼎鼎大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和钱梦龙也成为置疑的对象。

1980年代,于漪老师的公开课《海燕》在电视里直播时,上海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事后,就连高教界也在谈论于漪与她的《海燕》。一位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谈及当年盛况,说一位同事出差回上海,问及上海最近有什么动静,历史教授说,都在看《海燕》直播呢。

于漪极富激情的讲课,奠定了她作为语文教学界一代情感派大师的地位。但于漪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自己的语文教学从实践的层面提升到了理论的层面。我们从于漪20世纪80年代所发表的文章中可以发现,她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论阐释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198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一书,第一次对于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思想进行了综合评述,进一步确认了语言/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观点,同时强调不能把语文课简单地归结为工具课,而应该注意这门课程的思想性;20世纪80年代初期,于漪又进一步强调,语言/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是认知、思维的工具,在全面思考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后,于漪提出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同时继续强调语文学科的思想性;1980年代中、后期,于漪则开始思考语言/语文的文化内涵,阐释语文教育中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于漪的《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和《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等论文引发并推进了一系列关于语文教学的讨论:语言的工具意义、文化载体意义、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语文学科的多重属性与多重功能以及它们的多层次多角度性……

思想先行,可能是于漪甚至是那一代所有语文教师的文本认识论。道统先于语文的意识,这是于漪的缺陷,也是那一代语文教师的悲哀。

“仔细阅读于漪关于人文的许多著述,我觉得对‘人文’的真切涵义,于漪自己恐怕也并不十分了然。往深层揣摸,我恍然发现,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文’,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在于漪那里,变的也就是一种提法而已,而内在的原核好像一直都是根深蒂固。

我不禁想问一句,我们这样一代代地沉湎在高考的题海丛林里,中学语文教育到底还有没有希望呢?”一位青年教师这样写道。

钱梦龙倡导和践行的“三主三式导读法”无疑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实力派、技术派的地位,听过他讲课的人无不为他导得巧、问得妙、挖得深、讲得透而倾倒。

声震语文教坛的“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作为理论基础,以“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个理论的形成经过了钱梦龙漫长的探索,曾在语文教学界引起广泛强烈的争鸣。

钱梦龙在语文教学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实践、操作上将语文教学引向了一条“最少迂回、时间上最经济的捷径”。在“五大块模式”占统治地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严重的20世纪80年代,他这种直指文本、直指问题的务实做法,实在具有拨乱反正的重大意义。

钱梦龙多次说,中小学的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它不同于一般的人文学科,也不同于文学欣赏课。在一篇文章中,他特别强调“虚构”是只适用于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段,学生在作文中虚构会带来“做人”和“作文”方面的不良影响,并把学生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的现象归咎于虚构。

钱梦龙这样突出语文学科与文学的差异、排斥文学性虚构是片面而且有失公允的。这恐怕基于他对语文工具性的认识,因为文学不是工具,不好操作、不好“训练”,所以他也就干脆将之拒之门外。但语文这个工具毕竟不是寻章摘句、应付考试的工具,而是交流沟通、陶冶情操的工具,更是驰骋想象、激发创造的工具。一方面,我们无不痛感语文课上得没味道,老师、学生文学修养差;一方面又竭力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总把学生禁锢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里,如何指望学生有灵性、有诗情、有创造呢?

对于考试,钱梦龙也曾发过一句著名的“天问”:为什么学生在语文课上花了大量时间学到的东西,除了用于对付考试外,实际上都是些基本无用的?

这也许正是那一代名师的悲哀。

语文试题:考人,还是整人

要问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什么样的问题,必须先知道我们的语文都考了些什么。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道题中之题是: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段。这位(a)“思飘云物外”的诗人,(b)早在宋代就晓得月中宫殿比大地寒冷,这真是了不起的事。现代科学表明,当平原上酷暑四十度时,珠穆朗玛峰的气温却低至摄氏零下几十度。在长空中(c)的人造卫星,其背阳面的气温低到摄氏零下几十度,果然是“高处不胜寒”!

要求考生读这段文字后判断:“(a)(b)(c)中应填入的词最适当的一组是:A通晓竟然漫游,B擅长果然畅游,C擅长居然遨游,D善于竟然遨游。”

答案是“C”。

在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语文卷中,有这么一道让人“考焦、考傻”的题目:

阅读下一段,完成24-28题。(笔者按:此段文字颇长,不全录。文中全部省略号为笔者所加。)

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有的说理,有的记事,最后把《诗三百篇》都笼统归于“怨”,也作为一个例子。钟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诗品·序》里有一节话:“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说也奇怪,这一切差不多是钟嵘同时人江淹那两篇名文《别赋》和《恨赋》的提纲。……至于《上品》里对李陵的评语……更明白指出了刘勰所谓“蚌病成珠”,也就是后世常说的“诗必穷而后工”。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做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司马迁《报任安书》只好“舒愤”而著书作诗,目的是避免“姓名磨灭”、“文采不表于后也”,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钟嵘说“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强调了作品在作者生时起的功用……随着后世文学体裁的滋生,这个对创作动机的效果的解释也从诗歌而蔓延到小说和戏剧。例如周楫《西湖二集》卷一《吴越王再世索江山》……李渔《笠翁偶集》卷二……李渔承认他剧本里欢天喜的“幻境”正是他生活里局天地的“真境”的反映——剧本映照了生活的反面。大家熟知弗洛伊德的有名理论:在实际生活里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创造出文艺来……假如说,弗洛伊德这个理论早在钟嵘的三句话中稍露端倪,更在周楫和李渔的两段话里粗见面目,那也许不是牵强拉拢,而只是请大家注意他们似曾相识了。

考题如下:

24.文中画横线的“这个意思”的含义是(限在30字以内作答)(3分)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司马迁当做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要说明的共同问题是(限在10字以内作答)(2分)

所不同的是“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侧重要说明的是(限在15字以内作答)(2分)

“钟嵘却……”侧重要说明的是(限在30字以内作答)(2分)

前述那场考试结束后,青年教师雨田在一篇文章中记录下自己当时的感受:“我把试卷放在一边,更加坚信,我们的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彻底失败的!

我认为任何一个入学前的正常儿童都是语言的天才,他们有着不可估量的母语天赋;生活中到处都是活生生的言语现象和言语材料,每个孩子对语言都有天然的强烈兴趣。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不想说、不想读也不想写呢?我认为这个现象是‘果’,不是‘因’,是我们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套思想和方法结出的恶果。长期不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读自己想读的,写自己想写的,他们自然就不再想说、想读、想写了。”

青年学者余杰一次在一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偶然发现自己的一篇文章被选用来作为“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开始,他还感到十分荣幸,后来发现文章后面出了十道“阅读题”:诸如画出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询问“作者的本意是什么”,下面列有四个备选的答案。余杰尝试着做了一遍,“题目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我写文章的时候也没有消耗这么多的智力和精神。好容易答完了题目,我再对照后面的标准答案,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结果十道题全部都做错了!”

看来,只有那位出题的语文老师比作为作者的“我”更了解“作者的本意”!

韩寒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一次他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里面是一张读者学校的语文试卷,试卷里有韩寒一篇文章的一个章节,文章的题目叫《求医》,然后有八个选择题。韩寒很细心地完成了考卷,结果只做对了三个选择题。最荒谬的是,他居然选择错了画线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韩寒将此事写进了《通稿2003》中抨击现行语文教学:“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偏题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应该这么想。说穿了就是,你跟我想的不一样,你这篇就不是好作文。”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曾对前两年的语文高考试题作过评价,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我读了,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要求就费了极大的劲,有的至今也没有弄得太清楚。这两大部分、六大项、三十五小题、十大页,据说有一万二千字的标准化的考题,形成一种无法抗拒的力,要把我的思维强行纳入某一种固定的、不可置疑的、刚性的模式中,进而控制我的心灵:我感到生命的窒息,陷入了莫名的恐惧与痛苦之中。”

这不是选拔人才,而是扼杀人才。

格伦多曼说:“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地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我们叫他们天才。”

何为教学?《现代汉语词典》1996版这样定义:教学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但在一期《教学与管理》杂志上,一篇题为《教学的教育性》的文章里,作者是这样定义教学的: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将一定的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播给学生。

考试的弊端与暴露的教育危机,并不在于对知识、能力的训练本身,而是我们走向了“科学主义”的极端,一方面知识、能力的训练陷入了烦琐哲学;一方面又忽略、排除了作为教育的根本的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人格与个性的教育,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甚至有可能走向窒息与控制受教育者的心灵的反面——我们之所以如此尖锐地提出“向哪里去”?!

师者,争达标之士也

何毓玲的女儿就读的小学是区重点小学。学校规定7点10分到校早读,早读前还有值日等,中午在校午餐,晚上5点回家,做作业。晚饭后继续做作业,直到9点睡觉。

逢上作业多或难度大,便需熬夜了。不到一年,女儿便问了:“妈妈,我什么时候退休啊?”

何毓玲看了女儿的语文教材后,被吓了一大跳:大大小小各类试题刁钻古怪,匪夷所思。对于课文的分析,也是烦锁唯恐不用其极,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非得把好好的文章给掰烂了揉碎了。何女士由此在《东方》杂志上发出一个母亲的宣言:拯救女儿!拯救方法包括:带女儿游山水以感受自然之美,让女儿吟诗泳词以感受文章之美。

文学搞成了解剖学,在这种纯技术化的应试训练中,学生自然失去了对真正的美文的判断和欣赏能力。

黄女士的女儿在广州市某重点中学读初二,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她一直都觉得很困惑。她告媒体,录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她每次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感动不已,但女儿告诉她,他们班的同学在语文课上学习到《背影》这一课时却丝毫没有触动,不但没有感受到那是伟大的父爱,反而还嘻嘻哈哈地对文中主人公跨过铁路的行为进行“热烈讨论”,认为那是违反交通规则,不值得提倡!面对学生学习名家美文的种种“另类”体会,老师啼笑皆非。

语文教育的现状极不令人满意。高校教师反映,学生入学时有些分数很高。但实际读、写、听、说能力低,书面表达能力尤其低,研究生不会写文章已经比较普遍。中学教师反映,现在中学生语文水平令人担忧,视野狭窄,积累很少。学生中常常能听到,语文是“怪”学科,莫测高深,碰到阅读中的选择题,完全是凭着感觉连猜带蒙,是对还是错,完全无把握。

同类推荐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纪念与怀念:杨克离休后部分文稿集

    纪念与怀念:杨克离休后部分文稿集

    本书汇集了杨克同志离休后部分文稿,追述了中国革命的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回顾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充满了对有关领导同志和战友的怀念之情,文章还记录了作者参与反腐倡廉及扶贫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史料的价值,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是一本记述革命史实和人物的翔实资料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在这些精英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顶天立地的种种可贵品格。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这些超级精英呢?本书全新角度、无盲区揭秘西点军校培养成功人士的独特秘诀,力求用经营理念超越传统教育理论为你揭开西点军校的神秘面纱,详尽还原西点军校优质管理秘诀,迅速提高你的领导力、执行力、人格魅力,10单元70课最详尽的介绍让你全面解读成功需要的意志品质。接近成功,从《西点军校公开课》开始。
  • 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型毒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型毒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全球视角对毒品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阐述新型毒品的流行及其危害、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的比较研究等。
热门推荐
  • 兼职仵作妻太忙

    兼职仵作妻太忙

    特种部队冷血魔医女教官突变备受欺凌的哑巴弱女,一道赐婚御旨将她这个侯府弃子嫁到三无将军府,也将她扯进一桩桩扑朔迷离的奇案之中。成婚当日,不见新郎,不见宾朋,更无喜宴,倒是三教九流要债的堵满了前院后门,还有刑狱司的人大张旗鼓来捉拿逃犯。这一世,她本想只做个不问世事悠闲自在的哑巴妻,养花种草,闲来无事打理打理嫁妆铺子和田产。可是,偏偏有人和她过不去,和她这家徒四壁的将军府过不去,这个讥她败坏家风,那个骂她粗鲁蛮横,更笑她无规无矩无才无貌无德无良!切,真以为她是只吃哑巴亏,谁都能欺负的菟丝花。惹到睚眦必报的她,他们就会知道在老虎头上拔毛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凄惨下场!只是,老虎是她而非他,他干嘛一副老母鸡护仔儿的样子,这么紧张她?!
  • 金指

    金指

    肖风,无意之间得到金色手指。从此开始了他的新征程。
  • 心态的力量

    心态的力量

    本书用精练的文字对心态进行了充满哲思的精辟分析,同时又融入了大量事实,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跨越不良心态的藩蓠,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并从人际、婚姻、健康、工作等方面全面阐释了良好的心态对人生成功的重大意义,帮助读者修炼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人生的一切艰难险阻,改变人生的现状,创造崭新的生活,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 无主财产法律问题研究

    无主财产法律问题研究

    无主财产的存在是一个制度现实,但理论与实务界因无主财产量少价菲而更多地关注有主财产,偏废了对无主财产的研究。有鉴于此,本书通过对无主财产之认定,包括认定条件与认定程序之设计、无主财产之归属,即围绕中国现行法的制度现状,通过比较法考察得出无主财产归属之应有规则,以及无主财产致害之责任归属等结论。这一研究不仅对中国现行法的理解与适用具有意义,同时对后续立法理论的研究亦具有积极意义。
  • 好女人会说话

    好女人会说话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可见,说出一句恰如其分的话能起多么大的作用。尤其对于女性而言,说话是你的风度、气质和优雅的一种重要表现。女人会说话,掌握语气表达技巧,善于沟通,会让她在恋爱中如鱼得水,在工作中建立融洽的关系,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增添魅力、入缘与亲和力。一个会说话的女人,她的口才、语气、表情、姿态等都会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美感,她会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和亮点。可以说,女人的温柔、善良、睿智、才情,都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的。
  • 战事传奇:战争中的隐秘事件和幕后谜团

    战事传奇:战争中的隐秘事件和幕后谜团

    有一种战争,没有硝烟,没有厮杀,杀人于无形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另一种战争,它存在于战争的另一面,以无形的力量和隐秘的方式影响和决定着战争的走向。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战争背后的精彩和玄机。
  • 快穿之妖艳宿主太病娇

    快穿之妖艳宿主太病娇

    莫舒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嘴角挂在温润的笑容。鬼斧神工般完美的手握住系统菌,"亲爱的,你给我解释一下?"统子:(欲哭无泪)宿主大大,我错了!求放过....
  • 神血尸潮

    神血尸潮

    天际虚空陡然浮现出一座座巨大神殿虚影,高耸连绵的神山,奔腾不息的神河,浩瀚的神战,漫天的血雨,一切都发生的那么突然……世人看到诸神在陨落,千丈的神躯在乱战中被轰的废碎,倾盆的血雨浸满了整个世界,毫无防备的世人顿时被血雨淹没。血雨中无数人类倒下了,血雨停息之后,它们又站了起来!熟悉的面孔,泯灭的灵魂,末日降临,血尸如潮……ps:《神血尸潮》书友群:276476557
  • 唐末春秋

    唐末春秋

    系统已绑定宿主。“唐末乱世,请宿主选择养成模式”“种田、科举……”“选择无效!唯一可选模式——枭雄争霸”额……乱世不容人,看来只得做个枭雄了!
  • 环游黑海历险记(凡尔纳经典科幻)

    环游黑海历险记(凡尔纳经典科幻)

    《环游黑海历险记》的主人公凯拉邦是烟草商人,生性固执古板。他要到海峡对面的侄子家去参加婚礼。为了对不合理的税收政策表示不满,他决定带人沿着黑海绕到海峡对岸,由此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的马车被蚊群叮咬、野猪围攻,遭遇大草原地下气体火山般地爆发等惊险,使他们险些丧生;此外,还要对付土耳其权贵的阴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