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3800000047

第47章 留学热:留下一地鸡毛(1)

留学不再是金招牌

送孩子出国镀金,这种目前国内最时尚的教育方式,正如狂飙般在中国中上等收入家庭风靡。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这是中国家长一贯的思维模式。因此,看到别人的孩子出国留学了,卖房卖车也要送孩子出国。清一色的自费,年龄越来越小,“留”向全世界,这是目前中国中小学生留学热的基本现状。

当少则十余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的大把钞票撒向大洋彼岸的时候,一同播撒的还有家长们沉甸甸的希望。

留学不再是金质招牌

1872年8月11日,一批年龄在9岁到15岁的中国少年,从上海登船出发,目的地是旧金山。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远涉重洋,踏上美国的土地。

他们便是清政府设立的留学计划中第一批留美学生。

留美幼童被“召回”后,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几乎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他们中的一些人,在1884年中法海战、1894年中日海战中阵亡;一些人成为中国铁路、电报、矿山的开山鼻祖;他们有的是李鸿章的幕僚,有的是袁世凯的顾问。一些人成为清政府的大臣和驻外大使;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总理也出自他们中间。

200多年过去,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出国留学热中,当我们看到“互相攀比引火烧身”、“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留学生被驱逐离校”、“中国小留学生劣迹天涯”、“50万元‘英伦行’学成门童”的种种报道见诸报端时,笔者不禁反思:如此昂贵的出国留学,究竟留出了什么?

拿着父母卖房卖车凑齐的50万学费赴英伦求学的武汉学子王濒(化名),在结束了“上网、睡觉、吃饭、打工”的留学生活后,因学业荒废回国后无颜见父母,竟在一家酒店当门童的工作。

留学生的能力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海归”也变成了“海龟”。

张觉民站在窗前,看着窗外轻飘的雪花,慢慢地啜了一口咖啡。算一下,这已经是他在美国度过的第6个春节了。

每到这个时候,他都和许多在美的留学生一样,在思念国内亲人的同时,感慨时间的飞逝。

1998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张觉民直接来到密歇根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硕士学位。当时正是美国IT业最辉煌的时期。2000年硕士毕业后,张觉民非常顺利地在波士顿一家软件公司找到了一个收入颇丰的职位。

但世事难料,两年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冷冬席卷整个IT业,张觉民就职的整个部门全部被裁员了。比较幸运的是,张觉民早在半年前就预感到IT业降温的趋势,于是一直打算回到学校继续读博士,作为后备。因此,在突然被裁员的情况下,他很快便回到了学校,同时身份也转回了学生签证。

提起那段经历,张觉民觉得工作一段时间后,自己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将来发展的方向。但是,美国经济始终处于低迷,确实使工作前景不很乐观。

在美就业前景暗淡,而中国国内的经济则快速发展。如此反差下,一些人确实想过回国创业。有统计表明,中国回国留学人员目前正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

但是,对于回国创业,海外留学生并不认为自己有很大的优势。在过去的20年里,有近40万人留学海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3万人学成回国。而且,随着“海归”人数每年不断地大量递增,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归国潮面前,许多人逐渐发现,“海归”的名片并不能让他们成为招聘市场中的抢手货。

一些留学生对此有很清醒的认识,他们知道,回国创业得要看他们能够给中国带回什么样的价值。在张觉民看来,回国创业无非是两点,要么能够带回大量的投资,要么是可以带回先进的技术。但是,作为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穷学生,既没有资金,又没有经验,回国创业显得不太现实。

频发的留学生罪案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留学生多为公派形式,在那个时候,留学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留学现象也越来越广泛,很多家长对留学的理解也由过去的“虚荣”转变得更加务实,认为孩子出国留学可以增加见识,也可以接受较为先进的西式现代化教育。这些想法是很好的,然而却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理性思考。

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当今中国的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

这样看起来,中国的初等教育似乎很好,美国的高等教育最棒。许多人就很自然地想到这两者的结合:中国的“最”+美国的“最”=世界之最。

但这真的是最好的路吗?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新西兰会见当地华侨领袖时,特别敦促他们确保新西兰的3万名中国留学生“维护祖国有尊严、守纪律的声誉”。“守纪律”,应指不要触犯当地法律。新西兰正是中国留学生作奸犯科相当频繁的国家之一。

中国留学生犯罪由来已久。早在1991年11月1日,一位刚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三位教授、一位副校长和一位同样来自北京同时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此事曾轰动一时,并令美国人痛心疾首。

10年后,类似事件不再鲜见,也不再有轰动效应。2002年8月2日,中国留美学生尹湛在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学生宿舍楼里杀死了两名韩国女学生,仅仅是因为尹湛在骑自行车时和其中一名开车的韩国女学生险些相撞,便杀人泄愤。

2004年8月25日,一名来自北京的女留学生尚葵在多伦多大学的公寓内被人勒死,凶嫌是她的丈夫。这已是2003年2月以来,加拿大发生的第5起中国学生被杀案,5案中至少确知三个凶嫌是中国留学生。

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2004年以来大约每周发生一起亚洲学生遭绑票事件,一些案件正是中国学生幕后操纵毛利人(新西兰土著)向自己的同胞下手。据警方透露的资料,奥克兰黑帮中就有中国留学生组成的“14K”、“大圈帮”和“台湾帮”等。那些犯案的中国学生有的家庭背景不凡,有的异常富有。

澳大利亚联邦移民部资料显示,近期有超过三分之一被递解出境的华人涉及“大圈帮”活动,他们均持学生签证入境,59名被递解出境者中有22名是留学生。

中国留学生背景各异,素质千差万别,犯罪的形式形形色色。但总的说来,男性罪犯主要进行刑事犯罪,女性罪犯则是从事色情行业。

据新西兰警方2004年介绍,3年来奥克兰市接报的绑架案逐年飙升,从3年前的3宗,增加到2004年上半年23宗。奥克兰一名法官在连续审理了两起由中国人涉嫌制造的绑架勒索案后问道:“难道这是中国人的绑架季节?”

在2004年5月26日、27日两天内,日本即有9名中国留学生因刑事犯罪而被捕或被通缉。而此前5个月,至少有50名在日中国留学生走向犯罪道路。

在爱尔兰,3万多中国留学生中只有600多人是真正在高等院校正规专业里就读,其余大多在语言学校学习。这些学习语言的低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华人黑社会组织欺诈、勒索的目标。

与一些男留学生的杀人抢劫勒索相比,相当一部分女留学生的生财之道是重操“古老的行业”。东京新宿的歌舞伎町,原来就是日本著名“红灯区”,现在被称为“中国妓女街”。

马来西亚媒体惊呼国内掀起“中国黄色潮”。不少中国学生因挥霍过度,在盘缠用尽后惟有投身黄色行业。由于不少中国女学生在大马操色情业的个案越来越多,中国和大马政府也因此提高警戒,对中国女性出入境的审批更加严格。

即使没有加入犯罪行列,许多留学生生活也颇令当地人侧目。在新西兰,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或留着古怪发式,穿着最时髦最豪华的服装,开着奔驰、宝马轿车招摇过市;或涉足赌场、地下毒品交易市场。据当地媒体报道,一个中国东北来的女学生,一次赌博就输掉5万多新元(1新西兰元约折合人民币4.02元)。而在一家语言学校,一个中学教学班14名中国女学生有9名与男友厮混。一些女学生为早日实现绿卡梦,便走快捷方式争先向洋人“奉献”,误以为有了性关系就能结婚,获得永久居留权。

2004年5月中旬以来,一桩发生在中国留学生之间的命案令许多旅美华人心头沉重。他们除了对被害者感到惋惜与怜悯外,心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同为漂洋过海的学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凶手下此毒手,而他自己也走上一条不归路的?

不久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警方宣布,一名来自中国上海的男性留学生因涉嫌用刀刺死一名同乡女生被捕。该嫌疑人被控二级谋杀罪,若罪名成立,他最高可被判处终身监禁。

警方透露,被捕嫌疑人是2004年只有25岁的罗海明(音译),案发时就读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是该校拉斐特分校生物系研究生。死者陈婷(音译),24岁,同为该校研究生,主修传媒专业。据二人的同学介绍,罗海明和陈婷似乎是不错的朋友,人们经常会看到他们一起购物、一起郊游,有时他们还会结伴参加聚会。其实,罗海明和陈婷互相熟知并不偶然:他们均来自上海,而且住在同一幢宿舍楼,二人的房间仅仅相隔一条走廊。

2004年5月14日,有人向院方投诉说,罗海明的房间内有恶臭传出。校方人员把门打开后,赫然发现身中数刀、陈尸屋内的陈婷,旁边还有一把染血的刀子。校方表示,自5月6日起就再也没有陈婷和罗海明的出勤记录。警方据此认为,这是“一宗明显的凶杀案”,罗海明有重大嫌疑,因此,10小时后,警方对罗海罗发出了拘捕令。

拉斐特警方发言人弗朗西斯称,拘捕行动没有遇到任何意外,罗海明本人也没有任何拒捕行为。被捕后,罗被控二级谋杀罪,若罪名成立,最高可被判终身监禁。弗朗西斯还指出,鉴于罗海明的杀人手法极其凶残,检察官可能会考虑加大量刑,控其犯有一级谋杀罪。据悉,罗海明目前仍被扣押在纽约州接受调查。

由于陈婷死于罗海明的卧室,凶器也在现场被发现,而罗海明下落不明,拉菲耶警方14日以二级谋杀罪指控发布了逮捕罗海明的命令,并通报各地警方,请求协助追捕罗海明。

2004年4月12日,新西兰咸美顿高等法院日前审结一起情杀案,被告——22岁的中国学生嬴俊一(音译)承认谋杀20岁的情敌孙伟彬(音译),但否认谋杀20岁前女友叶嘉(音译)。嬴俊一被判至少入狱20年。

盲目的留学潮起潮落

2003年11月24日凌晨,燃起了俄罗斯十年以来最严重的火灾,吞噬了来自中国、日本、土耳其、印度、秘鲁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人的生命和近200人的健康。11月29日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提供的数字是:罹难中国学生9人。同时还有41名学生住院接受治疗,另有4人失踪。

处理火灾善后事宜的中国外交部和教育部联合工作组组长岑建君说:“从北京到莫斯科的飞机上我哭了两次,一想到这些数字,就有东西在揪我的心。我20多岁时也留过学,我知道学生十几岁时在想些什么。”

比起岑建君留学的年代,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到后留学时代——自费留学时代,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林跃勤比较两者的不同说,“前者是国家行为,现在是市场化操作”。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有38万人,其中80%以上是自费留学。

出国潮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初,国门被迫打开,一批热血青年拥出国门,或为革命或为学习,去的多是欧美,总的理由和目标只有一个:回来救国!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10年浩劫过后改革开放,又一批热血青年拥出国门,或为求知或为挣钱,要读书的去美国,要挣钱的去日本、澳大利亚,于是成就一批学问精英和富翁,一半成了“华裔”,一半衣锦还乡。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末直到如今,世界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出趟国好比从这个村去那个村串个门,因为容易得多了,所以老老小小都想出动,理由千头万绪,方法则各有千秋。

45岁的汪信勤是上海某国营企业打字员。据说汪女士为了把女儿送到德国去念书差点没把饭都戒了。她家就一个小房间,在城乡接合部,听说是租的,原来在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上的二室一厅卖掉了给女儿作学费用。汪女士在一家国营单位做后勤,丈夫是出租车司机,女儿去德国已经半年多了。

关于她为什么送女儿出国这个问题她有着这样的理由,并且说起来理直气壮。她说:“我女儿读书成绩一直都比较普通,初中念的就是普通学校,我和她爸爸又没有钱送她去读贵族学校。初中毕业她考不上高中,考了一所职校。现在找工作是什么情况你们记者应该比我们清楚,没读过大学想找工作提也不要提。”“小姑娘说她的同学好几个都出国去读书了,在外国读书考大学都比中国轻松,中国人聪明。我们想想也只有这条路,不如搏一搏,让小姑娘出去,将来就不一样了。”

2004年4月,河南的一家平面媒体日前刊出一条启事:“4月25日下午3时,‘哈佛女孩刘亦婷’之母刘卫华将做客本报名人热线,与本报读者交流素质教育的心得,有兴趣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拨打热线电话的方式解疑释惑。”

四年前,《哈佛女孩刘亦婷》就曾经“火”过一阵,并创下了165万册的惊人销量。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家长热切的“望子成龙”的心理。

家住四川成都的周建明,18岁时出国留学,先后到智利和乌拉圭的足球学校学习,结果由于环境生活的压力等种种问题,一无所成回到国内。

周说:“管理主要靠自己,自己贪玩不爱学只能怪自己,你有那样的语言环境为什么不好好学。没有任何人会帮你的,包括中国人。在国外自己必须学会管理自己,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没有人能管你了。学不了东西,还学坏了。”

同类推荐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1949年以后的中国新闻史

    1949年以后的中国新闻史

    陈力丹教授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出发,以报业为中心,讲述了中国新闻业的前世今生:性质上,我党执政后新闻媒体由民营到全部演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再到新时期的松动和变革;地理区域上,省报如何由大行政区的机关报演变而来;政策上,对新闻媒体的有力管理始终保持,延续至今;还具体介绍了某些大报(如《人民日报》、《大公报》)和重大新闻事件,以及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现行中国新闻制度形成并固化的历史原因,是对中国新闻史难得的客观总结,亦可视为寻求中国新闻业改革的“火力突破口”。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热门推荐
  • 龙啸江湖

    龙啸江湖

    林云自小失去双亲师从邪神向傲天功成后出谷去看望小时候的恩人,却发现恩人王员外遭魔教炎神教的麻烦,出手相助却没能保全恩人王员外一家,从而引发了与炎神教的冲突卷入了江湖旋涡,后遇李雪晴结吴天林思雨携带佳人兄弟与魔教斗志斗勇最终扫荡魔教还江湖一个太平杀阴党扶忠良于险境最终威震天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杰克,只是开膛手?(5)

    杰克,只是开膛手?(5)

    他有些迷惘。生命的气息让他感到别扭,几乎就要窒息。这股气息是血红色的,带着心脏的跳动,震动着脉搏,让他很不适应。四周的窗帘全拉上了。他端坐在沙发上,壁炉里燃烧着熊熊烈火,电视里正在播放国际新闻。在他看来,今天8月7日的新闻,似乎和以前的无数个8月7日没有多少不同。国际新闻之后,主持人报道了一条本地新闻:一名女子在公寓被杀,凶手在作案时模仿了“开膛手杰克”。
  • 娃娃不说假话

    娃娃不说假话

    在本书的童谣作品中,总会发现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那无限洋溢着的儿童情趣。用语清新简明,作品深入浅出而又饱含深意。
  • 这是你掉的东西吗

    这是你掉的东西吗

    当我看见那个男人第一眼起我就沦陷了。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没有像其他人过来吹捧我。他那微微发红的眼睛迷茫的看着我,使我心里像塌了一块。虽然他穿着寒酸的衣服,但是这都不重要! 我可以养他!排雷:1、此文乃本人一时兴起所写,可能会随缘更新。2、拒绝人身攻击。3、还没想到,凑个数字。
  •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主动工作,提升个人的品牌价值;自动自发,走向卓越的行动法则。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条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要凭借我们自己去开拓进取,主动承担事业中的荣誉和挫折,将它们视作工作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不要逃避,不要退缩,主动承担,勇于进取!
  • 圣儿,我是你爹

    圣儿,我是你爹

    圣儿3岁的目标是做帝国的圣人!6岁来到蓝夜湖,看到满天星辰,有一流星飞逝而过,赶紧低头闭眼合掌许愿………抬头早已销声匿迹,似一切从未来过“老头,为什么流星飞的那么快!”“大概是怕你许愿吧!”“……”
  • 偌薇之我要幸福

    偌薇之我要幸福

    一个是高冷霸道的富家子弟,一个是闷骚执着的初恋,在女主最需要的时间点都消失不见。愿余生永不复见,为何又来撩动我的心扉。本书围绕三人的爱恨情仇,展开一系列以都市生活为中心的爱情故事!
  • 心动从和他相遇开始

    心动从和他相遇开始

    【1V1+双洁+伪兄妹宠文+重生逆袭】她,第一神偷,遭人陷害,一朝身死,重生在花痴跋扈华夏第一千金身上。斗极品,追查身死之谜,解救师傅,重活一世她混的风生水起。他,华夏帝国第一掌权者,一手遮天,他表示已经偷了他的心,就必须一宠到底,从此开启宠妻模式。“哥哥,我是你妹妹,我们不可以在一起!”“不是亲的,菲儿你偷了我的心,必须和我在一起!”当最终答案揭晓,到底谁偷了谁的心?
  • 机械龙尊

    机械龙尊

    作为世间巅峰的存在,却因外族入侵,全族覆灭。机缘巧合重生却发现自己存在过的世界居然是游戏?身份转变后回到自己的世界,如何扭转乾坤?重回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