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0900000002

第2章 不想随便以一种基调定格人生(1)

有时,我们渴望不断地逃离熟识的一切,去融入陌生群体。又有时,自己也只是这个时代的陌生人。当你学会独处时,你是一个完整的自己。

——题记

哪个才是本来的自己

不想沦为芸芸众生的人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对自己不再懒散;他应听从他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

——尼采

生命总是被束缚着。

我们每个人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出行,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单独存在,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可能它让你在心里做了很久的挣扎、筹备、抉择,以及内心故事或情绪经验的累积,导致的出逃之念达到冲动极限时,又契合了个人时间、物质上的充裕等等条件才能达成。

所谓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是一段很长很长的心理蜕变之史。

我不是一个特别会表达的人,或者说是不太习惯用语言去诉说自己。当我身处繁华都市钢筋混凝土丛林之中,在各种陌生人群和机动车之间穿梭时,身体里无时无刻不在生出无法预知的出逃闪念。那是对现有生活状态和身心的极度厌倦。

谁不想丰满地活着?

人需要提醒自己跳出固有姿态。巴乔曾是一名站在世界足球之巅的球员,当他从绿茵场上走下来时,并没有依赖名声,而是悄悄远离世界足坛,一反常态地在他的家乡安静地过着隐居生活,跳出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他说,那才是他本来的自己。

哪个才是本来的自己?

脑海中闪现着自己过去人生中,曾经决绝地跳出固态的瞬间。

十五岁时,有了第一次离家出走。那年我上初二,长得瘦小而黝黑。暑假我常常独自坐在山头,埋头不语,看着清江河里的船只。内心里幻想着那些船能带自己去远方。每天重复,再一头扎进农田里,汗流浃背,别人都夸我是村里最勤奋的孩子。

缘于贫困和封闭,每天被父母呵斥着到山上去做农活。伴随着身体上的劳累和心理上的绝望,有一天终于忍受不了了,决定离开。于是靠双脚坚毅地从偏远闭塞、没有公路的小村庄走到清江边,然后沿河坐船,花了三天时间才跑到从未去过的小县城。以为那里是真正的彼岸。

那是十五年的空白成长里我第一次看到很多的汽车、楼房,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人群,也似乎是第一次坐船。在街道上,我忍受着一个孩子真正的慌张、饥饿以及新鲜好奇。

然而,身无分文且又年少无知的我在县城汽车站茫然无措,最后只能选择退缩返回。途中路过一家新华书店,衣衫褴褛的我跑进去瞎逛,发现有两本书自己想要,又没有钱买,于是将它们挟在衣服里试图偷走,不料出门时被店员识破。

我吓得呆若木鸡、满脸苍白,然后在店员的大声责骂中仓皇逃跑,结果被马路上一辆三轮车撞倒在地,差点儿没命。

这给我的人生上了很重要的一课,以致于长时间思索着贫穷、不劳而获和代价。

后来,我扒上一辆巴士坐到了清江码头,对一位船长撒谎说钱包被偷了,欺骗着他的善良,请求他解救我。我也的确无路可走,只能撒谎。好心的船长将我收留。晚上他出去打牌,让我独自在他房间睡觉,我看到抽屉里有很多钱。某一瞬间,贫穷的心里又涌起过诱惑,但最终控制住了自己,没有打破那个善举。

这个细节我印象深刻,也庆幸那颗罪恶的种子终究没有发芽。

次日他安排我免费坐船回家。多年以后,每当我路过那个码头,总会想起曾帮助过我的好心船长,以及那个年少出逃而又未遂的故事。也许,那颗永远渴望远方的心正是从那里有了第一次起航。

十五岁出逃没能成功,但人很难脱离欲念而存在。从少年时起,我就注定是一个无法安于现状的人。每时都在为奔赴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而准备着,每时都有一颗渴望远方的闪念之心。

十六岁时,我终于光明正大而彻底地离开了家。

那天,天不亮我就出发,背着一个破背包,怀揣着父母四处奔走借来的学费和村里所有人满满的期望,去了一个对他们来说很遥远的小城市继续求学。母亲送我走了很远很远的泥巴山路。分别时,她笨拙而又有序地从穿在最里层的衣服口袋里,扯出一叠经过层层包裹的私房钱强塞在我手里。一直到车启动,她都没有说话,只是流着热泪沿公路一直追赶着大巴车跑了很久很久……我看着她那时还算年轻的身影从车后窗慢慢变小。然后我又坚定地转过头,随着大巴车一起走出了大山。

从此,我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无法预知的变化。

一直到现在,这个画面还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每当我脆弱无助或遇到挫折时,总拿它来激励自己内心的那个勇者。而当年那个年轻的母亲,早已年过六旬。她常常默默地张望着村口。

我们的每一次逃离、每一次颠覆,是源于想让自己过得更好,这是每个人甚至每种动物都具有的天性。的确,我们应该更多地遵从本来的自己。

现实中,我显得较为内向、被动和自卑。但在特定的群体或时刻,又常常表现出超过常人的狂热主动和自信奔放。这是我身体里的两面性——漂于现实之外的自然随性和躲藏在现实阴暗处的自知之明,两者之间的碰撞。常常不知道哪个是胜利者。

“我们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在国企里的两年工作经历,囚禁着我的思维和求新意识,让我变得钝锈而无求。在体制这个舞台上,我的缺点显露无遗,始终不能变成一个圆滑而世俗的人。

当我每天封闭在枯燥而充满心机斗争的办公室里烧心,躲避在一台电脑后面观瞻着这个世界并膨胀自己的物质欲望时,那些惰性、安逸、平凡、静止、热闹又周而复始的生活,让我失去了感知世界的力量。所谓的“身未动,心已远”只不过是一堆赘肉增长过后的自我安慰和懦弱渴望。

可,这是本来的自己吗?

印度心灵大师克里希那穆提说过类似的言论:“如果我们满足于赚钱养家糊口,那么我们就看不到生命本身。我们的生命伟大而神秘,内部运行得像一个庞大的国家,它的深度和广度令人惊诧。”

所以,我必须对自己的生活做一次彻底的颠覆,诞生出离之心,以触醒我找到继续前进下去的动力。于是,睁开崭新的眼睛,抛弃掉旧有的自己,搁浅工作,开始了一场没有线路和目的的行走。

那是对内心从未厌倦的追逐。

朝西,是每一个众生心灵向往和追随的境地,我也不例外。在那里,将出离人类的生、老、病、死、爱离别等痛苦,进入一个不生不灭的无量极乐世界。哪怕是地理意识上的向西,也是我不曾熄灭的念想。

每走一步路都受时间所控

我们的头脑是一块海绵;我们的心是一道溪流。然而我们大多宁愿吸收而不肯奔流,这不是很奇怪吗?

——纪伯伦

世界上只有一个我,也只有一个你。所以,每个人都是唯一而独特的。我们要做自己,顺着自己的感知而行。我们活着,就是每个时刻都做自己的事,体验生命中的一切不可思议之物。只有一个人生,要与灵魂私奔。

是的,生命苦短,我要抓紧时间去做自己的事。

当我踏上旅程,并没有渴求自己能走得多高多远。只是循着内心自然的意愿,为了找回那个愿意面对自己内心的勇者,洗掉厚厚的旧心尘。或者说,至少应让自己的心能有独处、宁静片刻的机会。

行走计划开始了。随意买了一张火车票,第一站从杭州到湖南怀化。打算先在湘西找个安静的角落待上几天,沿途看看那里的土家族群落,以及凤凰、张家界等地。平时,每当别人知道我是土家族人时,总会第一反应地问我是不是湘西人。其实我不是。但我的家乡鄂西南与湘西在地理上紧紧相连,是同一片土地,也是同一种文化起源。

土家族爱群居,他们对自然有着虔诚的崇拜,认为万物皆有神。太阳、月亮、岩洞、高山、大树等等全具有神性。

在准备出发之前,我得花半天时间去浇灌家里那些植物和花草,但是待我再次回来时,它们可能早已因缺水而死掉了。平时自己爱护的东西,令人徒生了一份心的牵扯,从这一方面来看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或麻烦。

如果我们真的想做一个来去自由的人,就要抛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不过现实中我们往往走了相反的方向,总以为拥有越多越自由,于是拼命去争取,膨胀自己的欲望,一直到死时还背负着那些东西不肯放下。

照顾好家里的花草,我挤上了那列向西行进的火车。

这是又一次逃离。

由于票源紧张,只买到一张硬座票,靠近门口的最后一个尾座。进出这节车厢的每一个旅客都要从我的眼皮底下走过。我喜欢这种观察。挤在嘈杂而充满异味的车厢里,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

似乎在我更年轻时,常常漂泊于全国各个城市,经常靠逃票或拿张站票混上车,然后垫张报纸蜷缩在过道某个空处,或是躲在餐车睡觉,直到乘务员大声开骂也厚着脸皮不愿离开。

那时,拥有一个座位都是一种奢望。

所以,火车旅行,在我的概念里并没有城市文艺青年们描述的那么浪漫,更多的是一种逼不得已的选择。因此,我是一个喜欢铁轨多过喜欢火车的人。而被人们赋予无数意象的绿皮车厢,却是我那些年路途经历中最恨的痛。它集肮脏、慢、拥挤、人杂、不准时、破旧于一身。

从出发时起,火车就一路晚点。车厢里各种抱怨声不断。

人们似乎都很忙,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快乐。年轻的列车员在奋力推广他们的商品;坐我旁边的一个男人在电话里大声谈着生意;还有人在打纸牌。正对面一对四川口音的母女一路争吵,涉及养老、居所、婚姻、经济收入等,我被迫旁听。她们的矛盾其实很简单,彼此都希望对方好,但并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以自己的标准一味地给予。

想起一位上师所说:“真正的奉献,是能随时观察到对方需要什么,再给予。”不是每一种植物都需要相同的阳光,也不是每一个人都热爱相同的事物。

各种声音传入耳朵,只能任由这份干扰侵袭着我。双腿也被上下车旅客的行李包或卖东西的推车碰来碰去,身心实在无法安宁。

火车进入湖南境内,我毫无预兆地在株洲站提前下车了。当然,我也不喜欢太周全的计划。

此时已接近午夜,我投奔了株洲晚报一个记者朋友的住处。

那是我多年前就结识的一个文学青年,虽然经常要三五年才能见面一次,但彼此交往并没有过多地客套,这是我们对青春稚嫩期相识的一种特殊信任。

他也曾写作,漂于广州、长沙做过图书出版人。怀才不遇,迫于生存压力最后选择了叶落归根,回归小城市生活。在我们贫困地坚持着青春理想时,曾毫无羞怯地得到过对方的帮助,甚至在他还未大学毕业时,就曾坐很长时间的火车去武汉找我,然后我们在迷醉后的黑夜中一起喊着尹吾的歌。

那时,我们的青春总显得有些悲情、落魄。

后来,每当我带着各种乐队或音乐人巡演到长沙时,无论多忙他总会默默地赶赴过来与我们相聚。只是现在也隐入各自的生活中,甚少能遇见。

他租住在一个很破烂的地方。房间里还放着一把吉他,虽然他并不会弹。或许这是他难得的一份生活情调。随着时间的蜕变,他已经成了一个懂得知足的人,心甘情愿埋入平凡的生活中。

放好东西在他房间,尽管已凌晨,我们依然直奔他住处外一家饭馆,点了一个辣辣的火锅。整个湖南,最迷恋我的一直是湘菜的味道。所以每次到湖南,总会大吃几顿,特别是在江浙一带生活久了,对于正宗湘味的怀念是无比饥渴的。

次日,我决定继续向西,可是只买到了三天后到昆明的火车票。这意味着我必须在株洲滞留三天。三天太漫长,我选择坐上了一趟最快出发去长沙的大巴。长沙是我熟悉的地方,街头都留有我青春期的声音。

一个小时后到达长沙,直奔从网上搜到的河西一个青年旅馆。

那也许是我此生住过的最小房间了。整个下午,我就在那间小小的房间里阅读那本关于美食哲学的书,无处可去,也享受这份静处。然后趴在旅馆白色的床单上写作,记录在一些白色的纸片上。

在旅馆待到临近黄昏,然后走到湘江边,一直坐着发呆。待整个城市霓虹灯亮起时,我沿着大桥走到了太平街。

夜晚的太平街让人有一丝的迷醉感。

就着一首悲情的音乐,想起长沙曾经有一位理想主义乐手在太平街开了家独立小书店,并且他当时还刻意找我要了几本签名版图书售卖。于是我首先就想去找找那家书店。逛了几圈,没有发现,后得知早已倒闭。当然我那些书也不值一提,年轻时过于形式感的荷尔蒙产物。那时,我是一个关注社会表象多过关注内心的写作者。

人总在不断地丰富自己并堆积成长经验,也不断地抛弃旧有的、不成熟的认知,以至于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牢固的个人哲学观和价值观。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一刻都在发生变化,人亦如此。路过几家唱片店,随意进去逛了逛,没有发现属于这个城市的声音。现在,这座娱乐之都的人们真的只信仰芒果台和金钱了吗?

逛完太平街,我在一个咖啡馆坐到很晚,偶然得知河西的46livehouse有后摇乐队的演出。后摇一直是我喜欢的音乐风格,立马奔赴过去。可是等我赶到现场时,演出已结束。不免有些忧伤,每天总在无形的时间中错过了我想要的追逐。

回到旅馆时又是凌晨。洗漱休息。

终于实现了一次忘掉时间,睡到自然醒。第二天从旅馆出来时已近中午,我拖着简单的行囊一路晃晃悠悠,显得与街上忙碌的人们格格不入。没人认识我,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做想做的事。

很多时候,我是一个较被动的人。

一个长沙本地朋友联系上我,在她的带领下一起去逛酒吧一条街。白天的酒吧一条街全关闭着大门,狭窄的小巷子显得格外安静,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我在那些较具格调的门前拍照,想象着巷子里夜晚时的吵闹场景,以及发生在这里的男欢女爱。也许,我们不会想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一个夜晚那么吵闹的地方在白天也会如此寂静。

人们喜欢以眼睛看到的某一面去定义事物,所以常常产生错误的认知,那不是准确的整体,眼睛也有其局限性。

同时我们无法掌控的还有对于时间的定义。

酒吧一条街很快就逛完了,那位长沙朋友说,她最喜欢的一个酒吧歌手就在那里驻唱,只因为他会弹唱她喜欢的几首民谣,这让她迷恋。隔一段时间会偷偷跑来坐在台下听他唱歌。

从她的话语间,隐隐感觉到她是爱上了他。

也或许她爱上的是那种对梦想的执着,是对已逝青春的无可捉摸,是对自己在生活中碌碌无为后的一种曙光渴求。我知道她一直热切地梦想成为一名舞蹈家,经常凌晨两点还在练舞,甚至为了舞蹈断过几根肋骨。而在现实中,只能一步一步妥协着自己最后的坚持和底限。

时间总是跑得非常快。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唐诗与宋词历来并称双绝,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两朵奇葩,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争奇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从古至今,唐诗、宋词蕴涵着的深沉的思想、挺拔的风骨、婉约的情致、诚实的品质,始终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以其很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
  •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是“新文人随笔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作家凸凹大量的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随笔会使您回味无穷。
  • 忆往抒怀

    忆往抒怀

    著名作家程树榛是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曾任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和《人民文学》杂志主编。2008年推出汇总其近60年创作精华的十卷《程树榛文集》,文集包括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文学、散文、诗歌及评论。2008年后散文创作成为作家创作的主要题材,近日八十高龄的老作家程树榛将其2008年至2014年间创作的散文结集成册。散文分以追忆旧友、域外感受、生活感悟等分六辑,其中多篇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报纸刊发。
  •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

    以诗为经,是我们先祖的精神起点。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马车牛背上唱诵《诗经》了。中华民族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历尽繁华与沧桑,希望“以诗为经”依然是现在的我们挣脱物欲束缚的起点,更是我们追求心灵栖居地的目标。
  • 法国文学史教程

    法国文学史教程

    《法国文学史教程》从中世纪论述到当今,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而重点突出。二是改变以往的《法国文学史》以每一百年作为一个文学发展时期来讲述的方式,基本上以流派为每一章的划分标准,特别是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采用了“19世纪浪漫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巴那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和荒诞派”等分章,打通了这两个世纪的文学,也就是说,以文学发展现象作为横向划分的依据,重视文学发展的规律。三是在“概述”部分分析历史文化背景、流派的形成和思想艺术特点,以展示文学发展的概貌,让学生总体把握这些文学流派。四是不仅进行思想内容的分析,同时也注重作家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的艺术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五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例,援引一段作品,并附原文,让学生获得实感。
热门推荐
  • 别让我当女孩子了

    别让我当女孩子了

    当我已经对人生没有抱任何期望的时候,是让我变成女孩子这件突发事件,改变了这个现实。我叫许佑明,是一名高中男生,在一次性转中遇见了原来的自己。不过,我一直认为这是另一个世界。为了回到原来的世界,我努力探索。这个世界,可能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女孩子太难当了。它既充满了美好,又充满了未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之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小说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
  • 田园空间之盛世暖婚

    田园空间之盛世暖婚

    未婚夫结婚,新娘不是我?温暖没想到,她也有遭遇电视剧里的狗血情节的时候!跟着自己一起在孤儿院长大的姐妹,竟然勾搭上了自己的未婚夫,借子上位?长达七年的感情,十年的相识时光,竟然敌不过另一个女人的温柔小意?事业被毁,爱情友情双双惨遭背弃的她,决然离去!哪知,山回路转,一叶坠子里,竟潜藏一片森林!还附带一只萌宠!没钱?怕什么?空间在手,找个村子过自己的田园悠闲小日子!建花园木楼,开民宿,包山头,搞乡村特色旅游,亲手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都市庄园!大龄剩女?怕什么?身后自动尾随着忠犬一枚,长腿又多金!渣渣们!等着本小姐逆袭而归!***“老婆,晚上太冷睡不着~求暖~!”温暖无语的望着空调显示的32度,这还不够暖?盛先生,咱能不傲娇吗?盛世年华,遇见你,就是我此生唯一的温暖!PS:本文男女双洁,走都市田园的温馨暖风路线!温馨互宠为主,发展奋斗为辅,时不时的虐虐渣!没有各种撕逼阴谋论,也没有极品开花,更没有炫酷吊炸天的男女主!这就是一对男女携手共进,相伴终老的故事!(已有两本完结文,坑品有保障,放心入坑,让咱们一起来种田吧!)
  • 爱情观

    爱情观

    在宋庄,大大小小的美术馆、画家工作室,一年到头似乎都在对外开放,画展的消息像春节时燃放鞭炮的声音,这边还没有炸完,那边就已经点燃,噼噼啪啪,有时同时开炸。每天都有观展的人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看着画面评头论足。也有媒体扛着摄像机来采访、做专题,画商和收藏家到来时似乎都不动声息,静悄悄地把好几万元、几十万元的画卸下,提走。每年从这里送出去的画难以统计,流进来的资金是个天文数字。有人说当今中国的宋庄相当于十九世纪的巴黎,聚集着国内外一大批当代艺术家。有的画家近年收入千万,有的画家长年累月卖不出一幅画,几年下来,连房租都交不起。
  • 唐氏夫妇离婚法则

    唐氏夫妇离婚法则

    “唐舜,人生很短,短到只够做几件事,十三岁以前在等你,十三岁那年认识你,十四岁那年喜欢上你,到十五岁,二十五岁,三十五岁……我都在爱你。”“唐湘灵,我从前喜欢你,一直都是;我现在爱你,从今往后,一直都是。”(新书《惟楚有材》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秃头姐的虚假后援团:542804019欢迎大家加入嘿嘿)
  • 尤四姐古言合集

    尤四姐古言合集

    不穿越、不宫斗、不重生、不种田、不小白,一部部让无数读者挑灯夜读的古言经典。
  • The Complete Short Prose of Samuel Beckett, 1929-1

    The Complete Short Prose of Samuel Beckett, 1929-1

    Nobel Prize winner Samuel Beckett was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ly original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He gave expression to the anguish and isola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with a purity and minimalism that have altered the shape of world literature. A tremendously influential poet and dramatist, Beckett spoke of his prose fiction as the "important writing," the medium in which he distilled his ideas most powerfully.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his short prose is gathered in a definitive, complete volume by leading Beckett scholar S. E. Gontarski.
  • 九重凤阁:皇后不愁嫁

    九重凤阁:皇后不愁嫁

    江家呆呆小姐进了宫做炮灰皇后,先占个皇后的好位置,等二年好被废顺利转给自家亲妹妹后位。皇上心狠手辣,要让她死得安安静静好让他的心上人上位,这小可怜啊忽然摇身一变,聪明又可爱,装傻扮鬼最厉害,惹得个个出色的男子为她着迷,被废又如何,她这个皇后不愁嫁,九重凤宫关不住红杏出墙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