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7800000002

第2章

“打秋风”不只是指吃喝,还包括逛窑子的意思。凡是峡江上的水手,都免不了沾上这点嗜好,在三步一险滩,五步一回旋的峡江上行船,对生生死死都看透了,还在乎皮囊之外的那点伦理道德?别看水手们平日里都把性命搁在浪尖上打漂漂,活得其实比在岸上讨生活的那些人潇洒得多。所以,那时在峡江上来来往往的码头上,专门为水手们开设的赌馆和窑子,生意比任何行当都兴隆。但沈厚德的继父沈老幺却没沾上这嗜好。也许他年轻时候有过,后来戒掉了;也许是因为养子跟在身边,他不好意思,沈厚德不得而知,反正他没见过沈老幺去逛窑子。那次也一样。沈厚德的继父沈老幺和一帮水手在丰都的码头酒馆吃喝了一下午,然后,这些大都喝得七八成醉的成年男人们便扔下碗筷,连嘴巴也懒得抹一下,迫不及待地逛窑子去了。只有沈厚德和沈老幺没有起身。沈老幺还端着酒盅在喝,面对着桌上一堆乱七八糟的残汤剩菜,喝得有滋有味,脸色由红变白,再由白变红,不晓得变了几茬了。平素总是沉默寡言的沈老幺就好这一口酒,不管在外行船,还是在家里,也不管桌上有菜还是没菜,他都要喝几盅。直到天煞黑,沈老幺才推开面前的酒盅,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走到门口时,他趔趄了一下,若不是沈厚德在后面扶住他,他差点儿一头栽倒在门口的麻石板上。

沈厚德搀着醉得不轻的继父沈老幺直接回到了船上。船队要在丰都泊一夜,第二天才起锚。没等走进船舱,沈老幺就打起了呼噜,他几乎是被比他体重轻一倍的沈厚德像搬运货包那样搬到船舱里去的。不久,他也在沈老幺震耳欲聋的鼾声和船身有节奏的颠簸中入睡了。醒来时已经快后半夜了。他是被从窑子里回来的水手们惊醒的。睁开眼睛时,他发现身边不见了继父沈老幺。“我爹呢?”他迷迷糊糊地问。“格老子,你爹不是跟你一起回来了吗?”旁边的水手拍了下他的屁股,飘过来一股脂粉气和女人身上才有的味道。他激灵一下,爬起身来,走到船舱外转了一圈,也没看见继父的影子。后来,借着艄楼上的风灯,他在船尾的左舷上看见了一堆稀糊糊的大便。他心里猛一阵紧缩,探头往下面望了一下,江水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后来他带着哭腔尖叫了一声,几个刚躺下的水手光着赤膊从船舱里跑出来,一看见船舷边的那堆大便,就顿足惊呼:“格老子的,沈老幺拉屎掉到江里啦!”

那堆粪便都凉了,还能去哪里找人呢?

事后,水手们都众口一词地替沈老幺抱屈:连窑子都舍不得逛,把命搭在了酒盅里,这岂不是太冤枉了噻!

沈厚德也有些替沈老幺抱屈,他想,继父的确是把自己的命搭进酒盅里了,否则,以他的水性,那么平缓的江水,船又停在码头,即便蹲在船舷边拉屎掉进了江里,怎么会轻而易举地淹死呢?

沈老幺的确死得有些窝囊。

一切都是因为那该死的“猫尿”。这该死的“猫尿”让娘第二次做了寡妇,也让他失去了一个值得亲近的后爹。沈厚德觉得,他跟酒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继父沈老幺死后,沈厚德才作古正经开始了他的水手生涯。事实证明,他干得不错,一点也不比沈老幺差到哪里去,不仅像沈老幺那样对水手的活计样样娴熟,还多了一份沈老幺没有的精明和灵活。

后来,沈厚德又换了几个船主,用现在的话说,叫“跳槽”,或者叫“没本事的被老板炒鱿鱼,有本事的炒老板的鱿鱼”。跳来跳去,直到自己当上老板。不过,那时他已经不是船帮老板,而是改了行,变成万县一带有名的德顺盐号的老板了。

当沈福天刚刚能够记事时,他已经跟着全家搬出原来那幢简陋的土坯房,住进了石坨镇边上最为气派的一座豪宅。

为了建这座房子,沈厚德特意从淮安和涪陵请来了工匠,花费近千大洋修建起来的。

房屋紧挨石坨镇,坐落在江边地势最高的一个山坡上,四周是茂盛的凤尾竹和柑橘林,整个房屋的面积约1000多平米,三进三出,上下两层,中间一个足足有200平方的庭院,四面是高大的烽火墙,墙壁由清一色的青石砖垒成,屋顶和廊檐上刻有龙凤呈祥的石雕,照壁上还画了一幅西门豹治水的壁画,门口专门请石匠雕了两个大狮子,朝江的一面有一条宽大的回廊,站在回廊上凭栏远眺,峡江像一道深壑被置于脚下,来往的客轮商船尽收眼底。从江面望上去,山坡上的房屋巍然矗立,仿佛一座威严的城堡,承接着八面来风,可谓占尽了石坨镇的风水。

那时候,沈厚德的德顺盐号各分店已经开到了上至万县、下至宜昌的许多地方,他这幢别开生面的宅第无意中也给他增添了不小的名声,许多盐商竟然纷纷效仿,在石坨镇和峡江边其他地方建起了一座座跟这幢建筑一模一样的房屋,以至后来有人研究峡江民居发展史时,认为沈厚德的宅第体现了徽州民居与川东民居互相交融的风格,开创了峡江民居由单一格局走向淮川交汇的崭新气象。

沈福天在这样一座宅第里长大成人,说来也是一种骄傲。

可惜的是,1980年盛夏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使石坨镇发生大面积崩塌,沈家老屋转瞬间沉入江底,再也无从寻觅了。随沈家老屋一同坠入江底的,还有沈福天的大哥沈福川和地主余人庆的女儿余小露。

远在北京的沈福天闻讯以后,把自己在书房里整整关了一个下午。当时正在人民大学新闻系读书的沈如月走进书房,看到父亲呆坐在藤椅上,一脸阴沉,还以为出了什么天大的事。

就是在那一次,沈福天对她讲起了沈家老屋和老家的一些事情。以前,他在子女面前几乎很少提及自己孩提时的经历。

后来沈如月去三峡时,在石坨镇看到了当地政府在江边半山腰上按照原样复制的沈家老屋。那时候,三峡水库刚刚蓄水到135米,沈家老屋已经属于被重点保护的文物了。

站在那幢复制得如同影视拍摄基地的布景,怎么看都像一件赝品的祖屋前面,沈如月给自己照了一张相。当她俯瞰山腰下水势平缓、水位增高将近100米的江面时,忽然意识到,不仅这幢老屋,就是脚下的这条峡江,也已经不再是祖父和父亲曾经天天面对过的那条峡江了。

想到这一点,她有些感伤。

她无法想象,当父亲沈福天和祖母田桂枝惊闻祖父沈厚德和二伯沈福生的盐船在野马滩失事时,母子二人站在老屋门前面朝着峡江悲痛欲绝、抱头大哭的情景。

沈厚德的大儿子沈福川那时已经上了成都的川军军官预备学校,生意上的事他只能指望二儿子沈福生了。那一年沈福生才满十八岁,是被沈厚德当做沈家盐业继承人的少老板。如果不是急于想让儿子熟悉生意,早点摸清淮扬盐场那些沟沟坎坎,已经名扬峡江的盐商沈厚德也犯不着亲自带着他去淮安运盐吧。

按照沈厚德对这个从小酷爱读书的幺儿子沈福天的安排,是希望他中学毕业后投考上海交通大学,将来像川江船王卢作孚那样从事航运的。由此可见,在峡江上当水手和二副那段短暂的经历,在盐商沈厚德的心里产生了何其深刻的影响。

沈如月后来想,如果不发生这场意外,祖父沈厚德会不会成为与他所景仰的“川江船王”卢作孚比肩的大实业家,而父亲沈福天的人生又会是怎样一幅景观呢?

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无法预料。

§§§第四节

这天下班回来,沈福天顺路到菜场买了一对猪蹄ァW源诱缈申可下大头后,他每周都要煨两只猪蹄ジ可昕吃,据说这不仅滋补身子,还十分催奶。事实上也的确有效,大头已经半岁多了,可昕的奶水始终很充足。母子都养得白白胖胖。沈福天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他对此颇为得意。

沈福天刚进门,就看见一个面容清癯、身穿灰布长衫的年轻男子坐在当屋,一边晃动摇窝,一边在看书。他晃动摇窝的动作很笨拙,显得有几分滑稽。沈福天愣怔了片刻,才认出这个不速之客原来是自己的妻兄兼同学甄垠年。才两年不见,就差点儿认不出来了。看来黄土高原的风沙真容易改变人啊。

甄垠年的脸色有些发黄,整个人也比以前消瘦了不少。头发乱糟糟的,面露倦容,看上去像是病过一场。两个人互相打量着,还没来得及说话,摇窝里的大头就哇哇大哭起来。哭声惊动了正在做饭的甄可昕,闻声从厨房里奔出来,见两个大男人一言不发地站在那儿,觉得有些好笑。她在围腰上抹了一把水淋淋的手,弯腰从摇窝里抱起大头,伸手一摸,黏糊糊的,这才发现大头的屁股上沾满了黄沁沁的巴巴(小孩的大便),对沈福天急呼:“还愣着干什么,快来帮我一把!”

沈福天赶紧放下蹄ィ过来给甄可昕帮忙。两个人顿时乱作一团,一个给孩子换尿片,一个打水给孩子洗屁股,忙得不亦乐乎。甄垠年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却帮不上半点忙,他也不知道如何帮忙。这时,甄可昕顺手将洗完屁股的大头塞到了甄垠年怀里,他毫无准备,差点儿没接稳,用双臂紧紧箍着孩子,丝毫不敢动弹,那副仓皇的样子,仿佛抱着一枚炮弹,紧张得不行,大头最多也就十多斤,可甄垠年觉得重若千斤,沉甸甸的直往下坠。直到沈福天把孩子接过去,他才松了口气。

眼前的这幅场景,大概是甄垠年压根儿没有想到的。他感到既陌生又新鲜。妹妹可昕跟以前在重庆时完全变样了,不仅人长得白皙丰腴,头上的辫子也剪成了短发,蓬松地披在脑后;看上去,已经是个十足的小妇人了。沈福天呢,虽然外表没什么变化,可看他围着孩子忙活时那副轻车熟路的样子,显然也已经是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了。屋子很窄小,到处挂着孩子的衣服和尿片,花花绿绿,像万国旗一样。墙旮旯里还堆放着一排蜂窝煤,显得十分拥挤,空气中散发着呛人的尿臊气和煤烟味儿。凡此种种,都让甄垠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

等安顿好孩子,一切忙完之后,甄可昕又回厨房做饭去了,沈福天和甄垠年这才有工夫坐下来。两年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他们各自的经历却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连时局的发展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当初在重庆分手时,国共两党的和谈还存在最后一线希望,可现在,内战的炮火已经燃遍了整个中国。那时候,他们谁会想到下一次见面是在武汉呢?

两个人话题还未打开,脸上已露出了感慨之色。

“记得当年我们在美国时,都那么迫切地盼望回来为国效力,可现在一晃几年过去了,你我仍然一事无成……”沈福天点燃了一支烟,不胜唏嘘地说。来到武汉后的琐碎生活,已经使他不知不觉染上烟瘾了。

甄垠年知道,扬子江水电开发计划已经中止了。他俩曾经还为此发生过争执,现在的结局正应验了自己当初的预料。但甄垠年并未因此感到高兴。沈福天的话正好触到了他心底的隐痛。

这两年里,甄垠年遭受的挫折可能一点也不亚于沈福天。两年前,他刚到陕西时,可谓也是踌躇满志。向他发出聘书的陕西省水利局长也是江大的老校友,境内的渭水和泾水两条流域连年水患成灾,导致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可历届水利部门一直束手无策。此公担任水利局长后,颇想有一番作为,才特意邀请甄垠年入陕。甄垠年当时在重庆,身处反复无常的政治漩涡,感到厌倦不已,也正想找个稍微偏僻的省份,施展一番自己的治水抱负。上任后,他带着一支勘测队,沿渭水进行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考察。回来后,由他主持制定了一份《渭河流域水利防洪建设规划》,根据他在密西西比河考察得出的经验,计划用三年时间对渭河两岸的水利设施实行综合治理,疏通河道、修建堤坝和灌溉系统,以期彻底改变渭河平原水涝成灾的局面。然而,这一规划刚完成不久,国共两党的战事就大规模地开始了,整个西北地区刹那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库,国军和共军像拉锯一样在黄土高原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夺。连西安城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不是水灾,而是炮火将老百姓赶出了他们的家园。在这种情形下,甄垠年的水利建设规划无疑变成了一纸空文。此时,由于水土不服,甄垠年患上了严重的疟疾,被送到潼关附近的一家传染病医院住了近半年之久。待身体痊愈后,他意识到再留在陕西已毫无意义,遂产生了返回内地的念头。他原本想回上海的,就给父亲甄超然去了一封信,恰在这时,由于时局不稳,国内经济凋敝,致使生源缺乏,各个民办大学尚未从抗战的摧残中恢复元气,更加举步维艰,不得不寻求新的生存之路。江大也正在跟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商议合并的事宜,江大校长吴园圃即将出任武大副校长,闻知甄垠年的处境,便欣然邀请他到武大工学院任教。这样,甄垠年就离开陕西,径直来到了武汉。

“江大跟武大合并的事我听说了,他们正缺教员,前不久,我们‘长总’的一位高工也被武大聘过去了。”吃饭时,沈福天说,他往甄垠年碗里夹了一筷子菜,顺便夸奖了一番妻子,“你尝尝可昕的手艺,她现在可是越来越能干了。”

“小妹变化的确大,她以前可是连厨房都不进的。”甄垠年吃了口菜,说,“不过像江大这么一所大学,父亲和吴校长惨淡经营这么多年,一下子就没了,我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沈福天说:“是呀,我心里也不大好受。国家兴,则教育兴,可现在国内局势这样糟糕,硬撑下去又能怎样?还不得像别的民办大学那样倒掉?好在同济和武大都是实力雄厚的国立大学,合并以后,江大总还可以发展下去么。”

甄垠年说:“可几十年后,还会有多少人知道江大这个校名呢?”

“事已至此,也只好顺其自然了。”沈福天见甄垠年有些感伤,便用安慰的口气说,“眼下兵荒马乱的,也只有大学算是比较安定的一块净土了。说实话,像我这样无所事事的,倒很羡慕你进大学教书呢。”

“现在中国还有哪儿称得上是净土吗?早知如此,我当初真该听莫里斯教授的话,留在美国的。”

甄垠年的话音里明显带着赌气的意味。沈福天一时倒不知说什么好了。

正在这时,给孩子喂完奶的甄可昕在餐桌边坐下来,瞟了他们俩一眼,说:“你们又在讨论什么大事,这样严肃的!”

沈福天说:“哪儿啊,我们正在夸奖你做的菜呢。”

甄可昕半信半疑地问甄垠年:“哥,真的?”

“这还能有假?”甄垠年也顺口道,“以后我可要经常上你们这儿来打牙祭喽。”

甄可昕一听,高兴得像小孩似的拍着手说:“好呀,你索性把伙食费交给我,在我们家搭伙得啦!”

一句话,把沈福天和甄垠年逗得都哈哈大笑起来。

§§§第五节

甄垠年和沈福天都是江河大学的毕业生。

江河大学是由几个颇为知名的实业家创办的,首创者之一就是当时任上海农工商联会副会长的甄超然。

同类推荐
  • 007典藏系列(第二辑):金枪人

    007典藏系列(第二辑):金枪人

    本书为007典藏系列(第二辑)的一种,曾改编为电影《金枪人》。一年前,詹姆斯·邦德在日本执行任务中,邦德碰到杀妻仇人黑手党洛菲尔德,一场血战,邦德将其杀死,但是邦德也因此头部受到重创,不幸丧失记忆。在日本渔民照料下,邦德身体恢复,然而丢失的记忆却没能找回来。于是,邦德前去苏联寻找记忆,结果被苏联的秘密特务组织——克格勃捉获,并被克格勃苏联洗脑,被派去英国刺杀M局长,但刺杀任务失败。英国又对邦德进行反洗脑,M局长为了验证邦德的忠心,派他去对付变态金枪人斯卡拉。邦德苦苦追寻斯卡拉,化身普通工人得以接近斯卡拉。在邦德即将完成任务的时候身份被曝光,邦德与金枪人展开了生死对决。
  • 1973年的拖拉机

    1973年的拖拉机

    每年临近过年的时候,队上都要分红的。这种分红和分粮食差不多,劳力多的家庭自然分得多,劳力少的则分得少。有些人因为家庭有困难,平日里周转不开,也会向生产队借钱,这笔钱在年终分红的时候便会被扣掉。一些困难户往往分不到钱,只是把债务减掉一部分而已。因为大环境都差不多,劳力多的家庭一年分一二百块,劳力少的几十块甚至十几块,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接下来的一年,全家所有开销都得指望这笔钱了,得捏细了算计着花。分不到钱甚至还有债务的婆娘便会哭哭啼啼,这个年怎么过啊!她们抱着孩子来到支书家里诉苦,赵四海无奈,便会把自己家里的分红给他们借一些。这些钱说是借,谁也还不了。
  • 纠结之爱

    纠结之爱

    我们总是宁愿相信,两个曾经深爱过的人,分开之后仍然有一条绳子联系着的。 寂寞或失意的时候,我们会拉紧那条绳子,想念绳子另一端的人: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他爱着谁,他会想我吗……我们总是希望旧情人没法忘记自己,然后自己一辈子受尽思念的折磨。
  • 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

    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

    《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是世界推理小说必读经典,作者迈克尔·康奈利是16项国际推理大奖得主,拥有10年犯罪新闻从业经验,受到全世界7400万读者的力荐,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奥斯卡奖演员马修·麦康纳、好莱坞导演伊斯特伍德、滚石乐队主唱贾格尔等。《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是一部武侠小说般快意恩仇的推理小说,主人公警探博斯如江湖侠客般爱憎分明,即使正义有时候像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一般长眠不醒,他也永远不放弃对正义的追寻。洛杉矶,十一个女人先后遇害,面部都留有诡异的浓妆,凶手因此被称为“人偶师”。警探博斯在执勤时发现并击毙嫌疑人丘奇,在现场找到了与案情吻合的化妆品,确认案件告破。……
热门推荐
  • 至尊重生之强势归来

    至尊重生之强势归来

    一场阴谋,她被自己身边之人逼死。她从世界第一帝国的主宰变成人人唾骂的背叛者。意外重生在一个上一世她压根不知道的国家。变成一个人人喊打的花痴,一个人人嫌弃的一百八十斤的胖子。她可是曾经的帝国主宰,小小蝼蚁她怎么可能放在眼里。她终将把那些害她的人变成一堆白骨。…………
  • 武道遮天

    武道遮天

    这是个酣畅热血的时代,拥有斗灵阵,便能获得荣耀!一心想出人头地的普通少年,得到一颗可以存储无限能量的水滴石后,一路前进不止!所过之处,皆是一段铿锵有力的热血传奇。
  • 全成就玩家

    全成就玩家

    被卷入高维文明的游戏之中,罗夏发现,自己的游戏有成就系统,而达成成就的奖励……漫威副本中,和浩克比赛扳手腕,达成成就【班门弄斧】,获得技能【狂怒之体】JOJO副本中,在迪奥面前喊出名台词,达成成就【我不做人了】,获得道具【石鬼面】小猪佩奇副本中,拼凑出事件真相,达成白金成就【社会人】,获得战纹【粉红电吹风】……全成就玩家罗夏面对一群等级远高于自己的对手,招招手说:“你们一起上,我赶时间。”
  • 成功处世艺术

    成功处世艺术

    该书告诉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事情,如何对待我们的世界,如何生活得更好,一本智慧树,值得阅读。
  • 世界改造进行时

    世界改造进行时

    把幻想变为现实,让文明不断碰撞。陈墨说:我只想让世界充满爱而已,真的,请相信我。(毒文慎入)
  • 总裁大人的甜蜜仙妻

    总裁大人的甜蜜仙妻

    绝世女王之王者归来 第一世,她是个普通的老百姓,一场意外去世。第二世,她是缠绵病榻的闺阁小姐,父母宠爱,却逃不过病魔的魔爪。第三世,她成为了非人类?!老天能更会玩一点儿吗?老天:想更刺激,有,保管刺激得你欢天喜地,对我感激涕零。奚菡菡:……我现在拒绝来得及吗?显然是来不及了。作为一个修仙的非人类,要成仙得经历很多的挫折。前路的无数挫折她都走过来了,然而在成仙的关键上,她却被打败了。因为,她要成仙,要得到一个叫令狐安的大总裁的真心,还得和他发生关系。老天:刺不刺激,惊不惊喜?PS:女主一心修仙,找男主做任何事都是修仙,前期心里没有任何的情情爱爱,但女主人很好
  • 牒书

    牒书

    一份神秘牒书的出土,改变了人们对某一阶段历史的认知,牒书中所讲述的宝藏故事更是让各路人马蠢蠢欲动,流言多传,谁能得到这牒书中的宝藏,谁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 古城未解之谜

    古城未解之谜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亚古城失落之谜,孔雀帝国失落之谜,古埃及古城失落之谜,玛雅失落之谜,中美洲古城失落之谜,印加帝国失落之谜,欧洲古城失落之谜等。
  • 注十疑论

    注十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给儿子的信(2011—2012)

    给儿子的信(2011—2012)

    移动互联网空前发达的当下,手写的书信已经成为稀罕之物。本文就是一位叫徐怀平的父亲写给他七岁儿子的信。在信中,他说故事、讲道理、授知识……尽量用小孩能懂的语言,告诉他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让人感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期许与责任。无独有偶,2013年出版的漫画家丁午的书信集《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也饱含着一位父亲宽阔的爱,读者可以看到丁午1969年至1972年下放干校期间写给或者说画给八岁女儿小艾的信。丁午在信中将农场生活画得生趣盎然,既有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拳拳之爱,也折射了那个时代的心灵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