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900000031

第31章 “家” 是我们心底的执著 (2)

对农耕社会而言,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乡”即农民世代居住的场所,“土”是农民生活的根基。古代中国的基本生产方式是农耕,农民生于斯,长于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血汗构筑了他们和土地深厚的感情。土地给了人们生存所需的一切,同时,它在传统家庭财产结构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农耕民族对土地的依赖紧紧地把人拴在土地上。《尚书·盘庚》就记载了盘庚为了迁移遭遇其部族民众的强烈反对,盘庚苦心说服他们进行迁移的故事。尽管土地在人的脚下,我们却塑造出一个“土地神”,以敬畏的眼光仰视了千年。

比起“土”,“乡”则是中国人割舍不下的另一部分情结。我们仍然很看重“老乡”关系、地缘关系。“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的泪如同一片土地上的雨,滋润了远离家乡的人干涸的心田,亲切的乡音和熟悉的面孔足以构筑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家乡。这份情怀如同漂泊在风雨中的落叶,尽管远离了树根,仍存有支脉和风骨,这些足以拉近心理之间的距离。于是,“老乡会”、“同乡会”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成了凝聚力的标签,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除去物质层面的因素,中国古代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祖宗崇拜与落叶归根的丧葬意识更加深了人对故土的眷念。中国人对故土的亲切感不断地延续着,又不断汇入伦理观念丰富补充。

思乡恋旧实质上又牵系着宗法人伦关系,是社会伦理心态与价值取向的一个情感角落。“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大背景下,宗法不仅是宗室家族血缘内部等级秩序的划分标准,而且超出了家族伦理的范围,扩大到“小宗”与“大宗”的关系、诸侯与天子的关系、君与臣的关系。这样孝亲、尊祖等家族伦理观念扩展至对国家的治理,家与国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在我们眼里,国就是一个大家,人们以爱家的心态爱国,思乡与爱国的情感交织往往变得意味深长。

千年前,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素有“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的王昭君,以绝世才貌被选中,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背朝长安,冒着塞外寒风,远嫁匈奴,为的就是一个“家”的安宁。对于王昭君的和亲,汉代时就已有怜其远嫁的歌咏,唐宋时代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杜牧等都有咏叹,从不同的角度,对昭君出塞发表意见。王安石的《明妃曲》:“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杜甫《咏怀古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这些名句无不对昭君充满同情。塞外飘零,一曲瑟瑟胡音激荡人们的心,激起一圈圈感怀的涟漪,卷起一片片为乡愁而凋零的落叶。拉大和家的距离容易滋生伤感,昭君思念国土实属必然;然而,残破家土,则更会让人挺身而出,甘愿在疆场上抛洒热血。

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势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保留至今的一处珍贵建筑。家国在中国人心中是不可侵犯的圣地,在中国历史上,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事例不胜枚举。

自古以来,中国人厚重的乡土情怀,虽无有形的威慑力,却深深地渗入包括英雄在内的所有人的骨髓,代代延续,不会随长河流逝而变得轻浮,不因江山易主而失去本色。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出生地,但生命一开始就为我们选择好了最后的心理坐标,每个人从属于自己的位置出发,画出的生命曲线尽管没有规则,但都有一个向心力,直到最终回到原地。一代代地延续着,不曾间断。

漂泊路上,行囊装归心

唐人街,一个闪耀着光华的名字,随着中国人漂洋过海,在异乡扎根成长。唐朝在中国意味着盛世,在外国人的记忆里,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似乎习惯地停留在那个万国来朝的时代。在海外,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便被称为“唐人街”。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方。现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如今,唐人街遍及世界各地,远至伦敦、巴黎、温哥华、多伦多等地。

出国旅游,在唐人街我们能找到满心的归属感。不仅仅是看看同胞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餐饮、购物、历史文化都充满亲切感,甚至一百年前的中国特色还保留着。有人开玩笑地说,唐人街是中国遗落在世界各地的“孩子”,比国内更有传统的纯朴风味。

几百年来,千千万万双黑眼睛抱着对明日的期盼,来到了人生的第二个起点。几代人的辛劳才有了安逸的生活,物质的满足掩盖不了精神的煎熬,生活中太多新事物重构了他们的世界,组合成新的记忆。

文化的火把熊熊地燃烧起他们炽热的情感。海外侨胞们不会因为自己身处异地而忽视过年,相反,过年的味道更浓烈。掸尘、布置屋子、准备年夜饭、拜年和祭祖等,这些在国内很多城市已经销声匿迹的风俗在海外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美国纽约,农历新年,帝国大厦连续三天亮起红黄两色彩灯;华裔新生代也重拾古老的传统,在红包里装硬币;在悉尼,华埠农历新年时,特别亚洲市场开市三天以示新年庆典,并举行中国农历新年大巡游活动;在突尼斯,大红的灯笼高高挂,中国春节文化周高调登场……

曾经是一个简单的行囊,装着朴素的梦想去了远方,不曾想,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烙下了深深的中国印迹,一点一点地累积,装点了陌生世界的第二个家园。远在海外,大洋阻隔,中国人对家乡的思念没有断,他们靠着传统习俗维持着对家乡的情感。

当然,中国元素到了海外也多了些新鲜的色调,我们讲究入乡随俗,到了他乡,文化自然有了更多的变化。圣诞节是民俗节日,西方家庭在那一夜团聚。生活在国外的华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勤奋忙碌的他们也入乡随俗地过圣诞节,既多了一次与朋友相聚的机会,又促进了彼此的感情。在东南亚,华人因深厚的文化影响而长期保留民族特征,但因与当地居民杂居混血以及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华人华侨正日益接纳当地成分,从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地文化交融并存的局面。华人文化与东南亚当地文化的双向互动由此产生。

这是寻求生活稳定的一个适应融合的过程。迁移的文化常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唐人街像是一个华侨寻求心理归宿的港湾,从这里起锚,中华文化不断和各地文化碰撞交流。

海外的华侨们不仅融入当地的生活中,而且在当地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钱存训博士获得了华盛顿的美中政策基金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以表彰钱教授多年来在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以及学术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多是迫于生计才出来闯荡,辛劳一生只为家人过上幸福生活,再好一点就是造福乡梓。他们一旦取得了成就,最先想到的是家乡,能为家乡做点什么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曾说过,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海外移民不是最多的,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海外移民对祖籍国满怀深情的爱。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华侨乃革命之母”,形象地说明了华侨和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不解之缘。的确如此,在20世纪初期,广大海外华侨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他们对孙中山先生忠心耿耿,赤诚一片;而孙中山先生对他们则是推心置腹,热情关怀,勉励有加。

在将大量中国名牌产品引入全球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华人华侨成为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领路人。由中韩企业和旅韩华侨共同筹建的坐落在韩国首都的“一山中国城”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寻找合作伙伴。

在中国制造业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60%以上的外来直接投资来自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而世界级企业的纷纷落户也与他们的牵线搭桥密不可分。中国“三大侨乡”之一的广东江门市外事侨务局副局长陈卫国说:“祖籍在江门的华人华侨有370多万,近年来前来投资的侨资企业有近300家、资产约20亿美元,他们还想方设法引来了日本三菱重工、法国达能、新加坡金鹰集团等国际巨头,华人华侨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更加激发了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热情,全世界华人华侨的捐款在第一时间送达国内。为抗震救灾献爱心、捐善款的华人华侨既有富商巨贾,也有草根平民;既有白领精英,也有打工学子;既有耄耋长者,也有稚嫩孩童。捐钱虽有多寡,境界却无差别,不分多少皆是爱心,一分一厘显露真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传统在华侨心中早已深深扎根,乐善好施、救济同胞、回馈社会,是华人华侨长期乐做的善事。

传统文化给了我们强大的向心力,任何时候,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炎黄血液还在流淌,中国人的爱国心就不会消失。唐人街、民俗风情维系了漂泊海外的华夏儿女的情感,时刻构建他们共同的记忆。家门前的一棵槐树可以让人魂牵梦绕,儿时的鸡毛毽能够封存几十年的童年欢笑。游子们虽已在海外重新扎根,但最初的根基还在遥远的家乡,从那里延伸出无数的根须,条条编织着舍不下的情结。

同类推荐
  • 故国神游之正德风云

    故国神游之正德风云

    正德,一个被继任者,被整个士大夫阶层抛弃的明主,赫赫武功在史书中成了笑话,但是一次庄周化蝶,让王守仁决心辅佐明主,中兴大明,到底是梦回大明,还是王守仁对未来的一场惊天大梦!
  • 探寻碑林名碑

    探寻碑林名碑

    本书运用历史学、考古学、金石碑帖学、艺术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论述了探寻碑林名碑的起源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收集了一百四十余幅珍贵的图片。
  • 世界历史文化之谜:千古疑案

    世界历史文化之谜:千古疑案

    漫漫历史,茫茫宇宙,缤纷的世界充满着神奇,今天的科学虽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但还是有一些未解之谜和一些现有科学知识无法解决的疑案。
  • 三国之福将

    三国之福将

    渴慕亲情的刘涵穿越到了三国,成了即将被灭门的渤海王世子,为了自保,刘涵不断地筹谋,招揽人才,就为了能够在这乱世保住自己的家人,那是刘涵的逆鳞,触之即死。
  • 初唐咸鱼

    初唐咸鱼

    天下一统,四海归心,贤臣汇聚,明君初现,兄弟相残。一个现代青年穿越到初唐武德年间的故事。
热门推荐
  •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战争的历史话题;这里,流传着无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故事……
  • 天才元素师:腹黑师父,求放过

    天才元素师:腹黑师父,求放过

    一朝重生,宛如凤凰浴火,22世纪的冷血女王七月借着锦龙国的废物——夏七月的身体重生了。墨铭熙,遇到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是收夏七月为徒。他的人生,前十八年在无尽的修炼中度过,而后来的人生有夏七月在。哪怕,只是远远地看着……夏七月看着秃毛的白琉,怒喊道:“墨铭熙!”“乖,叫师父。”墨铭熙拿出一条狐狸毛做成披肩,道:“师父送你一条披肩,原本还缺点狐狸毛,就借用了一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此岸的时光

    此岸的时光

    《此岸的时光》本书收录了安庆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洪昭光健康新观念

    洪昭光健康新观念

    本书分为“阳光观念”、“四大基石”、“家庭健康”、“男人健康”、“女人健康”、“健康箴言”六个部分,向读者讲授了最新了健康观念、科学的保健方式及最佳的生活方式等普及知识。
  • 少女前线之战争与和平

    少女前线之战争与和平

    战场重伤的女兵,意外来到异世界解救受困人形,失足堕入深渊,奋斗重回巅峰……一切的最后,她将完成母亲的遗志……
  • 庶女狂后毒医三小姐

    庶女狂后毒医三小姐

    她是权臣之女,大婚之时却是和一把椅子拜堂;她是初嫁娇娘,洞房花烛之夜就独守空房;她是当朝皇后,夫君在大婚当日便纳了十几个妃嫔……他剧毒发作险些身死,她不顾一切将他救活,只为他是她的皇,是她一生的依靠!从此,以皇后之身常伴君侧,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出生入死,为他夺得天下!哪知千般算计终难逃红颜命薄,烽火满城江山血染之时,又是谁人执我之手?
  • 一枝红杏出农门

    一枝红杏出农门

    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村官,未洞房已休弃。从此家人嫌弃,遭人白眼。一次说亲是填房,二次说亲是小妾,三次说亲嫁丑男!丑男就丑男吧,只要对她好,也就无所谓了。可是男方家竟是家徒四壁,穷的叮当作响。上有好吃懒做的公公,疯疯癫癫的婆婆,外带一群急等成亲的弟妹!聘礼嫁妆还等着她操持!这些都不打紧。只要她持家有道,夫君能干,发家致富只是迟早的事。但最可恨是那些极品三番两次触摸她的底线。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还当她是面团任人揉捏。***可是某一天,她的夫君却突然华丽丽变身为将军......就连那张人人为之惧怕的脸瞬间也变得让人移不开眼.......***男女主身心干净,喜欢的亲别忘了加入书架哦。
  • 青少年人生规划(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青少年人生规划(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对于青少年而言,文理分科,大学专业填报,毕业选择工作,青少年往往不知所措,作家余闲面对这个迫切的时代命题,磨剑六年,再推力作,对青少年人生规划给出了与时俱进、更加清晰的指导,本书的主人公杨略意外遭遇车祸,人生随之陷入迷茫:是优游卒岁,得过且过,还是重整志向,重新出发?爱子心切的杨父用了十堂课告诉他:人生意义在于实现自身价值,实现自身价值需要人生目标。通过了解自我的优势、兴趣、价值观和个性,了解社会的需求,知己知彼,合理规划人生,加以坚韧的意志、和谐的心态,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父亲的谆谆教诲,让杨略和身边的朋友收益匪浅。通过测试与实践,他们逐渐确定了人生目标,为日后大学专业的选择做好了充分准备。
  • 我有替身念能力

    我有替身念能力

    一拳战三虎,三拳沉航母,五拳灭上帝,十拳创世纪!拥有替身念能力的孙杰就是这么强大,这么的嚣张!灵魂不够强?强化!灵魂瞬间变成替身使者,白金之星,疯狂钻石,皇后杀手统统都有!身体不够强?强化!瞬间拥有念能力,强化系,具现化系,特质系,浑身能力还怕谁!没有一拳搞不定的事,如果有,那就两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