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9800000077

第77章 神奇的第六感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恐怕都会有一次碰到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觉。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有一次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那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灯光……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说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这种现象便称之为记忆错觉,也称回忆幻想。人怎么会出现对未来的回忆呢?科学家称这类感觉叫“第六感”。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你有过吗?

动物能够通过察觉环境中发生的微妙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而人类究竟有没有这种可以预知危险的“第六感”呢?多年来,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尽相同的观点。虽然一些学者对人类也同样具有“第六感”的这一说法并不认同,但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经研究证实,人类大脑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特殊区域。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最高人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哲学副博士列昂尼德·卡拉谢夫有他的一套独到见解。他说,有很多学者都认为记忆错觉是源于过度疲劳、大脑混乱,所以把未知当成已知,他却倾向这是一种“全息摄影错觉”。

众所周知,生理学上将人类的感官分成5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从分子水平上看,这种划分甚无道理。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觉,是通过被称为受体的蛋白质进行的。视觉比较独特,通过光受体感觉光线刺激,但听觉和触觉实际上是同一类,都是通过机械性受体感觉机械刺激。嗅觉和味觉也是同一类,它们具有化学受体,感受化学分子,只不过,嗅觉感受的是气体分子,而味觉感受的是液体分子。所以这5种感官,实际上是3种。

尽管科学界还没有给“视、听、嗅、味、触”这五大感觉之外的“第六感”命名,但相关的研究却并不少。科学家曾根据这个感觉的特征一一直接影响人们感情、情绪,提议将其命名为“类嗅觉”或者“情觉”,而国外目前通常的称法为“费洛蒙感觉”。

第六感研究领域最主要的讯息来源是动物界。动物心理学家丹尼斯·巴登在《动物心理学》一书中,用很大的篇幅描绘了动物的“第六感”。书中提到,1940年希特勒对伦敦进行大规模轰炸,在德国飞机袭击前数小时,有一些猫就在家中来回走动,频频发出尖叫声,有些咬着主人的衣裙拼命往外拉,催促他们迅速逃离。动物发出的种种奇特信号,使得科学家开始破译动物神秘的第六感。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20年来一直从事科学实验,他认为心灵感应和预感等现象可以从生物角度得到解释,它们是正常的动物行为,它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变,是为适应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谢尔德表示,人类的第六感同样是从祖先那里继承的技巧。

在对动物界进行探索后,科学家指出动物界普遍存在着对外激素(信息素)的感觉。外激素是动物分泌的化学物质,用于影响同种动物的行为。通过研究,科学家认定感觉外激素的器官叫做犁鼻器,这是一个位于鼻中隔底部的软骨结构。

目前,人类外激素也已被科学界确认,只是,接受人体外激素的器官犁鼻器却已高度退化。只有在胎儿和新生儿中,还有明显的犁鼻器结构。犁鼻器,又被称作费洛蒙鼻嗅器。最先被发现有鼻嗅器的高等动物是蛇类。因为蛇的舌头尖端是分叉的,它常常伸出嘴外品尝空气的特别香气分子,一旦嗅闻到一些气味,它就会把缩回的舌尖放置在口内的鼻嗅器上,以便鼻嗅器感觉。

人类的鼻嗅器最先是由美国的解剖学者在解剖尸体时发现的,后经两位电子显微镜组织学家莫兰及杰夫克证明无误。

美国学者利用研究昆虫触角电析法的测量法,将电极放置在人类鼻嗅器上,再将讯号放大,结果发现,和其他昆虫、老鼠一样,可以测量出不同化合物所引起的直流电压变化。结果显示,男性的鼻嗅器对女性皮肤分泌的醇类物质特别敏感,而女性的鼻嗅器对男性皮肤分泌的酮类物质特别敏感。那么从鼻嗅器测量出来的反应,跟嗅觉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要叫它为第六感呢?因为鼻嗅器和鼻内的嗅觉上皮层位置不一样,而且后者有神经和大脑相连接,而前者尚未找到与大脑连接的神经。

与此同时,随着更多的科学研究,科学家发现在人类身上还存在着其他“第六感官”,这些也是通过对动物的比较研究得出的。鲨鱼在捕猎和水中游弋时能迅速地感知到电流信号。这种超强的能力曾被视为鲨鱼的第六感。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马丁·科恩及其实验室称发现了这一第六感官,并指出人类也具有此感官。该文曾发表在《进化与发展》杂志上。

马丁·科恩指出,鲨鱼头部有个能探测到电流的特殊细胞网状系统,被称为电感受器。鲨鱼就利用电感受器来捕食猎物。同样,鲨鱼还能借助地球磁场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中辨别方向。马丁·科恩认为这就是鲨鱼具有第六感的表现。

为了对鲨鱼的第六感进行探究,美国研究人员对小斑点猫鲨的胚胎进行了研究。通过分子测试,他们在鲨鱼的电感受器中发现了神经嵴细胞的两种独立基因标志。神经嵴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各种组织的胚胎细胞。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嵴细胞从鲨鱼的脑部转移至其头部的各个区域,并在其头部发育为电感受器,成为鲨鱼独特的“第六感”。

人类的神经嵴细胞对人面部骨骼和牙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成员之一、路易斯安那大学的生物学家詹姆斯·阿伯特表示人类也曾具有这样的电流感受能力。科学家认为所有的原始脊椎动物,包括人类早期祖先在内都具有电流感受能力。但随着它们的进化,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其他一些海洋生物,如鲟鱼和七鳃鳗等还仍旧保留着这种“超能力”。

动物的第六感给科学家以参照,有学者进一步认定,人类的认知系统中也有着独特的“第六感”。

2005年底时,美国有科学家撰文称,人类大脑可能具有“盲视”的功能。人类可以不通过感觉器官而直接感应到外界信息,近似于一种“第六感”。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指出,大脑额叶部区域可早于人类意识之前感知到危险,并且提供早期的警告帮助人类逃脱。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脑部的一块区域——又被称为前扣带皮质,可能会觉察出环境中细微的变化,并起到预警作用,提醒人们逃脱困境。

大脑能给人预警,是人类的潜意识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第六感。“这是一个信息处理区域,根据信息在决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来区分处理的先后顺序。看起来,它能够把有关动机和效果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带来认知的变化,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心理学研究员约书亚·布朗博士表示,当我们有可能犯错误时,甚至在必须做出困难决定之前,前扣带皮质实际上已经察觉到了这种“困境”,因此前扣带皮质在大脑对外界的认知与反映中便担当了一个早期的警告系统。当我们的行为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时,前扣带皮质便预先警告我们,让我们更小心,避免犯错。

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健康的年轻人响应在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一系列信号。参加者必须根据屏幕上所出现的箭头的方向很快地按键盘上的按键。但为了试验出被测试者处理未知事件时脑部运动状况,研究人员有时会插入另一个较大的蓝色箭头,使得参加者必须转换思维,而按另一按键。扫描参加者的脑部活动显示,最后只要仅仅显示与较大箭头相关的蓝色,就足以发动前扣带皮质的活动。研究人员解释,这项研究表明脑部的这块区域提早了解到事物信息,尽管你未必能意识到它。

研究人员指出,我们所感知世界的信息就像一座冰山,但以意识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却仅为冰山一角。很多的信息只能是处于非意识状态,存储在我们大脑的某个部位。当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信息会“莫名”地呈现,但之前我们也是完成了一个对此信息的存储过程,只是一直处于“潜在状态”。因此,大脑早于我们意识进行一些脑部运动,也是属于大脑认知活动的正常范围。

有关第六感的讨论和研究,目前仍然在进行当中。希望有一天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能够帮助人们解开“第六感”的秘密。

同类推荐
  •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童年的书包里,总是装着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故事书;童年的脑海里,总是想着阿拉丁神灯和灰姑娘的那双水晶鞋。童年是美好而又纯真的,童年又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一片片枫叶悄悄地张开。童年稚嫩而好奇的眼睛,一个个好故事深深地印着童年…
  • 小时候的秘密:人偶魔法

    小时候的秘密:人偶魔法

    孤僻内向的媚媚鱼在一次探险活动中发现了神秘的魔法卷轴,受到声音蛊惑的媚媚鱼因为失手将同学推下了山崖,而被勒令退学。然而自从媚媚鱼离开学校后,学校里的学生就开始相继住进医院,好奇的媚媚猫和伙伴一起夜探校园,却看到了更可怕的一幕。惊慌失措的媚媚猫从魔法兔东尼那里得到重要信息——有人用失传的人偶魔法控制了学校的同学和老师!这一切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大芦荡

    大芦荡

    锅巴滩常有土匪出没无法耕种,“我”的父亲自风云庵的老和尚处租来庵田,苦耕为生。可老和尚为了修庙处处克扣,父亲劳作一年,到手的粮食仍然难以为继。而北方不断涌来的难民更带来消息: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我”家就连外婆最后的愿望——一口棺材,都被二鬼子抢走,大芦荡里怨声载道,民不聊生。风云变幻,父亲把“我”打发去扬州的和尚叔那里以求安身之处。然而兵荒马乱之中,和尚叔也收留不了“我”,但是靠着他的资助,“我”终于走进了学堂——一个孩子的命运随着大时代的风潮翻卷着,正如同大芦荡中的一枝芦苇……
  • 昆虫记:松毛虫的行进行列(第6卷)

    昆虫记:松毛虫的行进行列(第6卷)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伞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顺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细致的于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部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昆虫记》卷六中,法布尔悉心研究了松毛虫、埋葬虫、白面螽斯、蝗虫等,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的美貌,并针对昆虫着色的议题展开讨论……语言优美,妙趣横生!
  • 能言善辩

    能言善辩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独宠,未婚夫请看我

    独宠,未婚夫请看我

    倾轩霜作为校园一霸,可谓是逃课打架泡网吧,作业不交调戏班长妹纸,却又能每次考试稳稳霸占第一名。这位让老师又爱又恨的校内大姐头,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那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未婚夫出现了,而且好像长得还挺好看?倾轩霜打死也想不到,她只因为君润玉长得好看,承认这位未婚夫,却在无意间开启宠夫之路。
  • 中华营养百味:家常美味主食

    中华营养百味:家常美味主食

    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最全面、最深入的菜品解析,营养知识,烹饪技法,厨事窍门,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对各类食品进行分类阐述,详细介绍各种烹饪方法,简单实用,通俗易懂。主食的做法更是深入浅出,让读者即学即会。倾力打造出让你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
  • 穿越之病医侯妃

    穿越之病医侯妃

    一朝穿越成了病鬼,卧榻在床却有人机心叵测的想让她咽下最后一口气!当她好欺负的?好歹穿越前可是名牌医学院的毕业生。治病救人被人传颂神医,整理家宅,被人说是妒妇。唉——女人难做,做侯爷的女人更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拽丫头,校草是你的专属

    拽丫头,校草是你的专属

    密不可分的八大家族,从娃娃亲到相遇、相识到相恋。会是怎样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遼小史

    遼小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级感:活出你想要的幸福模样

    高级感:活出你想要的幸福模样

    难道结了婚,就一定能幸福吗?难道生儿育女,人生才圆满吗?难道只有努力到无能为力,才可以活得有意义吗?……你想要生活是什么样子,它就呈现什么样子。而永远可以保持心情愉悦、精神富足的人,才能活出高级的人生。王薇华真正把人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幸福模样,她结合自身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幸福学研究和自身经验,写进这本幸福书里,带我们重新审视:为什么我们活得这么累、爱得这么累、努力地这么累?为什么我们向着幸福奔跑,却总是望尘莫及?……所谓高级感,就是为自己而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别人向世界和社会委曲求全的时候,能够坚持做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很多人的自由、理想、追求和自我会慢慢受锢于世俗牢笼,凑合将就地过一生。希望你可以,骄傲地活着,任何时候都别放弃自己。
  • 温柔不过几言语

    温柔不过几言语

    一些灵感暴击时的小故事有些愚笨文笔不好不流畅都是些小故事没有大道理开心就好欢迎大家提供故事
  • 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启超家族

    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启超家族

    在近代中国曙色初露的浩茫空际,曾升起一颗璀璨的启明星,那便是梁启超。这位诞生于南粤的旷世奇才,虽寿未满甲子,然而立德、立功、立言之宏大罕见其匹。他是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天才的启蒙思想家、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是一位德业双修、情感与理智并富的可敬可爱的哲人。本书着力探究梁启超家族独有的特色和长期积淀的文化内涵,写出了知识分子家庭的文化底蕴、文化品味和文化走向,阐述了梁氏家族的文化个性,解读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