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0400000003

第3章 金刚经(2)

佛陀嘉许说:“很好!很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的那样,佛善于护持眷念诸菩萨,善于咐嘱指导诸菩萨。你们现在认真地细心静听,我将为你们宣说。善男子、善女人,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就应该如此这般地保住菩提心,就应该要这样去降伏妄念心。”

菩提回答说:“好的,佛陀。我们都乐意欢喜地聆听您的教诲。”

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①: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②;若有色,若无色③;若有想④,若无想⑤,若非有想非无想⑥,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⑦。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⑧,即非菩萨。”

注释

①摩诃萨:即摩诃萨埵之略,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摩诃,意译作大;萨埵,乃有情、众生之义。摩诃萨埵即为大心,或大有情、大众生,指发大心愿成就佛果的众生,亦即大菩萨。“大”有三种:愿大、行大、度众生大,即谓此大众生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不退其大心,故称摩诃萨埵。摩诃萨埵具备了七个条件:一、具大根,二、有大智,三、信大法,四、解大理,五、修大行,六、经大时,七、证大果。

②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即四生,指产生三界六道有情的四种类别。卵生是离开母体时,还不是完成的身形,仅是一个卵。须经一番保护孵化,才能脱卵壳而出,如鸟类;胎生,又作腹生。其最初的自体,必须保存在母胎中,等到身形完成,才能离母体而出生,如人类;湿生,又作因缘生、寒热和合生。即由粪聚、注道、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如蚊及水中极细虫等;化生是说这类有情,不须要父母外缘,凭自己的生存意欲与业力,就会忽然产生出来,如诸天和地狱的众生。

③有色、无色:从众生自体的物质说,有两类,即有色的,如欲界与色界的众生,是有物质形体的众生,包括欲界六道众生及色界四禅天。无色的,是无色界众生。是没有男女之欲与物质形体,但仍存有识心,如无色界的四空天。

④有想:从众生的有没有情识说,有“有想”、“无想”与“非有想非无想”三种众生。有想,指具有感觉、认识、意志、思考等意识作用;或指具有此等作用之有情众生。有想,又指有想天,是有想众生居住的地方。在一切的天中,除了色界无想天与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之外,其他都是有想天。

⑤无想:指全无想念之状态。或指入灭尽定,证得无想果者。或为无想天之略称。无想天在色界,生此天者,念想灭尽,仅存色身及不相应行蕴,故称无想天。

⑥非有想非无想:指住在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的众生。即没有下界众生粗想的烦恼,所以是非有想或非想,但还有细想的烦恼,故又名非无想或非非想。

⑦无余涅槃:涅槃,又译作泥日、泥洹、涅槃那等,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涅槃的字义,有消散的意思,即苦痛的消除而得自在。也就是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达到智悟的菩提境界。“无余涅槃”为“有余涅槃”之对称,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这时业报之因已尽不受后有,但还有业报身心的存在,故称有余涅槃;及至连酬报过去世业因的身心皆已灰灭,而完全无所依处,便达至无余涅槃。

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相”即形相或状态之意,指诸法的形像状态,表现在外而想象于心的形相。在佛典中,曾以“相”来描述诸法的各类相状、发展过程,乃至于真如的功德等等。“我相”意指我的相状,凡夫误认为外在的我为实相而执著之。“人相”谓众生妄计在六道轮回的自体为真实存在的外在相状。“众生相”谓众生把依五蕴和合而生的自体当成真实存在的外在相状。“寿者相”谓执著众生的从生到死,有一期的生命相续,可以传之长久。这四相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我相”所开展出来,所以,佛教特别注重破除“我执”。

译文

佛告诉须菩提说:“诸大菩萨应该要这样修持降伏迷妄的心:无论是依卵壳而出世的众生,还是由母胎而出生的众生;无论是因潮湿而生出的众生,还是无所依托而仅借其业力得以出现的众生;又无论是欲界与色界中有物质形体的众生,还是无色界中没有物质形体的众生;无论是有心识活动的众生,还是一切没有心识活动的众生,以及说不上有无心识活动的各类众生,我都要使他们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断尽他们的烦恼、永绝诸苦,让他们获得最终的解脱。但是,虽然这样度化了无数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一个众生得到救度断除了烦恼。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如果菩萨在心中还存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那他就不成其为菩萨了。”

原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①,行于布施②。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③。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④。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⑤?”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⑥?”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注释

①法:音译为达磨、达摩、驮摩、昙摩、昙无、昙等。一切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形的或是无形的,都叫做法,不过有形的叫做色法,无形的叫做心法。应无所住: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著,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著,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

②布施:音译为檀那、柁那、檀等,又称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予人之义,使他离苦得乐。布施有三种,一是财施,即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二是法施,即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三是无畏施,即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令众生离诸怖畏。其中又以法布施为最,所以云:“诸供养中,法布施最。”

③色、声、香、味、触、法:即“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又名六处、六境、六贼。色,指物质现象,为眼根所对、眼识所缘的境;声,一切声、音、乐,为耳根的认识对象;香,一切物品乃至男女身体所有之气息,为鼻根所感觉的对象;味,饮食馔肴美味和辛辣等味,为舌根所感觉的对象;触,冷暖寒热及硬软细滑等感觉,为身根的认识对象;法,即是识心所想及的心法,为意根所能意识的对象。

④福德:指过去世及现在世所行的一切善行,及由于一切善行所得之福报。

⑤虚空: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指一切诸法存在之场所、空间。有周遍、不动、无尽、永恒等四义。

⑥四维:即“四隅”,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一般是以四维加四方,称为八方;若再加上、下二方,则合称为十方。

译文

佛继续说道:“再者,须菩提,菩萨对于万法,都应该无所执著,以不执著的心态来施行布施。即不应执著于形色而布施,亦不应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觉、意识而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就应该这样去布施,即不执著于诸相而修行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菩萨如果能这样不执著于诸相而布施,那么因布施而获得的福德就不可思议和无法估量。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东方的虚空可以想象和度量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度量的,佛陀。”

佛又问:“须菩提,那么南方、西方、北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及上下方的虚空,可以想象和度量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度量的,佛陀。”

佛说:“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诸相布施而进行布施的福德,也和十方虚空一样不可想象和度量。须菩提,菩萨就应该是这样不执著于诸相,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①?”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注释

①身相:身之相貌,此指佛的特殊妙好之相。

译文

佛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可以依如来具足相好的身体相貌来认识如来的真实本性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依如来具足相好的身体相貌来认识如来的真实本性。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具足相好的身体相貌,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身相。”

佛陀告诉须菩提:“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若能悟得诸相皆虚妄不实,就能证见如来了。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①?”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②,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③,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④。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⑤。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注释

①实信:是与智慧相应的证信,非泛泛的信仰。信必须具备信实、信德、信能三条件。

②后五百岁:大集经说有五个五百岁,此“后五百岁”,即指第五个五百年。第一与第二个五百年合起来是一千年的“正法时期”;第三与第四个五百年合起来是一千年的“像法时期”;第五个五百年又叫“末法初期”,末法将历时一万年。

③善根:即善之根本。又称善本、德本。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无贪、无嗔、无痴三者为善根之体,合称为三善根。贪、嗔、痴三者则为三不善根,或称三毒。又善法为得善果之根本,所以称为善根。

④净信:清净之信心。

⑤法相、非法相:法相,指诸法所具本质之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非法相,即一切存在现象绝对断灭的相状。法相通常指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为实有,是一种“有病”,无法相,即离诸法的自性执而得法空。非法相指执著诸法皆空,是一种“空病”,无非法相,即离我法二空的空相执而得空。此处之“法相”则有所专指,是指执著般若波罗密法为实有不变的有为法,也是属于一种“有病”;“非法相”则专指外道执著诸法皆无、涅槃亦无的“断灭空见”。

⑥筏喻:出自于《中阿含·大品阿梨咤经》,经中佛为阿梨咤比丘说筏喻。筏是竹筏,交通不便或水浅的地方,竹筏可用作交通工具。利用竹筏,即能由此岸到彼岸。到了彼岸,竹筏当然舍去了,谁还把他带着走!以此比喻佛之教法如筏,既至涅槃彼岸,正法亦当舍弃。所以经中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

须菩提向佛陀问道:“世尊,后世的芸芸众生听闻您今日所宣说的微妙内容,能不能因此而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陀回答须菩提说:“你不必有这样的疑虑。在我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会有持守戒律、广修福德的人,能从这些经义中产生真实信心,以此经义为真实所依。应当知道这些人不只曾经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处种下了众善根前缘,而是已于无量千万佛处积集深厚的善根。因此,听到了这些微妙经义,便会在一念之间产生清净的信心。须菩提,如来完全确知确信,这些善根众生将会得到无可估量的福报和功德。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这些善根众生,不再妄执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也不在有法相和非法相的分别执著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众生心念中执取于相状,也就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若众生执著种种法相,亦会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的执著。什么原故呢?如果众生心念中执著于无法相,那也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所以既不应执著任何法相,也不应执著于非法相。正因为如此,如来才经常告诫你们这些比丘,我所说的法,就像船筏之譬喻一样。佛法尚且应该舍去,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违背的非法。”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①,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②。”

注释

①取:有执取、执持二义,亦与“执著”同义,即对所喜欢的境界执取追求。取也是烦恼的异名。

②圣贤:圣人与贤人之并称。圣,即具有正理的意思,指证见谛理,舍去凡夫之性,发无漏智而证理断惑。属见道的人。贤,即善和之意,指见道以前,调伏自己的心而远离恶的行为的人;谓凡夫离恶而未发无漏智,不证理亦未断惑,是见道以前的修行人。无为法:又称“无为”,与“有为法”对称。指非由因缘所造作,离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

译文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已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真的说过什么法吗?”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人间与实践

    人间与实践

    《人间与实践》提出人间佛教的蓝图、思想和建设,并分别谈论了佛教现代化、现代佛教的四化与建设、今日佛教的希望、佛教的未来观、佛教寺院经济来源等问题。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热门推荐
  • 地表之上

    地表之上

    吐槽使我快乐,吐槽让我强大。灵丹妙药?天材地宝?都不需要,来吐槽吗,能让我变强的那种。
  • 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

    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

    陶诗言出身于浙江嘉兴一个衰落的大户之家。从小他就学有潜质,中小学两次跳级,后随父在宁读高中。抗战期间流亡到重庆进了四川国立中学,因成绩优秀被报送中央大学,毕业后由恩师涂长望介绍进入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解放前夕,陶诗言决心跟着竺可桢、赵九章领导的中研院气象研究所全部留下迎接解放。解放后陶诗言迅速成长为新中国一代气象科学大家。他是中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之一,是国际知名的季风领域专家,曾任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大气委员会首席代表,中美大气合作研究中方首席专家,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 上清黄庭养神经

    上清黄庭养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隔壁有个小青梅

    隔壁有个小青梅

    宁静的黄梅镇突然就沸腾了起来。因为时家旁边一直空着的大宅子里来了一户新人家。据说那户人家来的时候,队伍浩浩荡荡足有千人;据说那户人家的婢女都美若天仙;据说那户人家的小公子长的比仙人还好看;据说……一切都是据说而已,时葭撇撇嘴,快速的将碗里最后一个杨梅放到嘴里,丝毫不在意旁边的美少年气急败坏的样子。什么美若天仙的小公子,这人分明是披着好看外皮的大灰狼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奈格里之魂

    奈格里之魂

    聆听我的召唤吧!永罪之龙、进取之灾、先行者、永宁之乡、灼魂之焰、深居魂所者、根源之音、万物第一因、圆环之理、……伟大的奈格里啊,您的仆人召唤着您!黑暗之中,某人在低声吟唱,他露出笑容,他知道他终将和神融为一体。而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一个被骗到异界,丢失了主角光环的残魂。新书《永续之镜》已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ps1:虚鸣已有150万字完本作品《旧日篇章》,请放心阅读ps2:本文无女主ps3:书友群:578342111
  • 氪命驯兽师

    氪命驯兽师

    点一下玩一年,装备不花一分钱?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因为花的都是命啊!……“点击抽奖,花费600天生命——谢谢参与!”连续二十个谢谢参与让方小俗不禁开始怀疑人生,一头黑线冒出!“搞什么飞机!20次至少给我来个一阶宠物卵啊喂!”……方小俗,一介俗人,梦想是过一个普通的人生,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穿越了,带着一个叫“氪命驯兽师”的系统。
  • 娘子是朵黑莲花

    娘子是朵黑莲花

    有人告诉罗佳筝,她生活在一本书中,本来是书中的女主角,可嫡女女配被人穿越,将要取代她,成为天选之女,而她会失去一切!罗佳筝只当那人疯了,胡言乱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