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8300000001

第1章 早期的人类太空探索(1)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浩淼的太空充满了千奇百怪的遐想,在这些千奇百怪的遐想的“鼓动”下,人类开始了对太空的早期探索。在今天看来,人类早期探索太空的活动十分简单,有些活动甚至有些幼稚,但正是在这些看似幼稚的活动的基础上,人类逐渐开始了伟大的探索活动。

人类制造的第一种飞行器——气球

热气球是人类制造的第一种成功的飞行器。

千百年来,人类幻想冲破天空的封锁,憧憬着像飞鸟一样自由飞翔。为了尝试翱翔天空的感受,各个国家都出现过一些以鸟羽为翼的“飞人”,但他们的试验皆以失败告终。人们都在思索着,梦想着,到底需要借助什么,人类才能飞上天空。

现代热气球作为人类挑战大自然的工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更远可追溯到中国三国时期。相传,诸葛孔明在一次战役中被对手司马懿围困在平阳,无法派兵出城寻求救援,蜀国兵将束手无策,军心不稳。思前想后,诸葛孔明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他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了求救的讯息,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天灯升起,加上军营内的人大声咋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被蒙骗过去了。这一计谋挽救蜀国军士于危亡之际,大家最后因此而得以脱险。此后,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灯”。

早期的人类太空探索另外,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中国的一位名叫莘七娘的女将军,在指挥作战时,也曾用竹篾扎成纸灯,下面用松脂点燃,靠热空气把纸灯送入空中,作为军事指挥的信号。人们管这种灯叫做“松脂灯”,实际上就是早期的一种热气球。和欧洲最早的热气球比较起来,中国的“松脂灯”要早700多年。

在辽阔的天空舞台上,气球曾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早期的天空探险中屡次建功。

知识点热气球飞行的原理

热气球飞行是根据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相同体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而产生浮力的原理。把球囊内的空气加热,使其变轻产生浮力,就可以使气球载重升空。利用开燃烧开关的间隔时间长短,调整球囊温度(气体密度)来控制热气球的上升和下降;利用不同高度层的风向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热气球不能主动改变方向,它的飞行速度与风速相同。

氢气球升空试验和天空探险

人类第一次载人气球飞行成功以后,热气球飞行活动很快在各国流行开来。可是人们发现,热气球自身有很多缺点,一是制作和提供燃烧动力很麻烦,使用以前先要生火产生热气;二是由于高空气温比较低,热气球飞到天上后会很快变冷,氢气球因而不能飞得更高更远。于是人们就想,最好能找到一种重量既轻、又不用加热的气体来填充气球。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这种气体呢?有,这就是氢。氢是世界上最轻的元素,它的重量只有同体积空气的十几分之一,用它来填充气球,可以提供比热气球大得多的升力。18世纪末已有不少科学家注意到氢的特殊性能,如果能把这种最轻的气体充入容器中制成气球,一定能够升入空中。这个想法激励着不少人去探索。英国人卡瓦罗已走到了成功的边缘,他曾用清理过的动物尿泡和纸袋充气,但由于过重和漏气而失败。

世界上第一个氢气球,是法国化学家查理发明的。查理教授先用橡胶和丝织品做成一个大口袋,再在口袋上装一根管子,管子的另一端接在一桶硫酸上。然后,他把锌片不断地扔进硫酸里,让硫酸和锌片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大量氢气就产生了,并通过管子充入口袋里。

一天,查理教授来到巴黎的一个公园,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氢气球的升空试验。试验是比较成功的,这只氢气球升到约1000米高,飞行了45分钟以后,在巴黎郊区的一个小村旁降落。在那充斥迷信的年代,宗教和科学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争取群众。当时,这个氢气球透过蒙皮渗出一股股浓烈的硫磺气味,被当地居民看成了恶魔。他们请天主教司祭来惩治这一奇怪的“天外来客”。这个平时装神弄鬼的人此时也战战兢兢地不知如何是好。一个胆大的人走近气球,对它开了一枪,气球开始漏气了。接着,司祭壮起胆子,在他的煽动下,人群凶猛地扑向“怪物”,把它绑在马尾巴后面,结果,查理的发明物被拖成了一块块的碎片……

查理教授既高兴,又惋惜。他决心制作一个更大的氢气球,并且亲自乘坐它,升到天空中去!

3个月以后,气球做好了,定于1783年12月1日试飞。

那天,有20多万人从四处赶来观看,热闹非凡。查理教授和一位伙伴一起,乘着氢气球在广阔的天空中遨游。查理的载人氢气球用浸涂橡胶的丝织物制成,气球下部逐渐收缩过渡为放气管,以防止高空气压过低或太阳照射时氢气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查理调节升力的重要措施,是安装了两个用绳索来操纵活门的放气活塞。整个气囊被安全网索套着,下面悬挂承力框和吊篮。这些设计细节一直沿用到后来的气球上。

查理和他的助手罗别尔站在鸟笼一样的吊篮里,请来帮忙的人用力拉住系留索。当时,由于激动和不安,谁都一言不发。当抛掉8.62千克的配重物后,气球开始从地面升起,一直飞到650米的高度,在45分钟内飘飞了40千米。

氢气球随后,查理又进行了半小时的单人飞行。这次减少了一个人的体重,气球升到了2000米的高度。在人类历史上,查理是第一个达到这个高度的人。

后来,查理教授在回忆这次飞行的时候,曾经激动地对人们说:“当我离开地面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欢快之感油然而生。啊,这就是幸福!”的确,这是发明成功的幸福,是人类向大自然挑战时的幸福,是探险获得胜利后的幸福!

从罗泽尔的900米到查理的2000米,人类在空中越升越高,可是,天到底有多高呢?根据科学的认识,在地球的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大气可以分成很多层,其中贴近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有十几千米厚,对流层中的空气最稠密。再往上是平流层,这一层的顶部离地面大约80千米,这里空气十分稀薄,温度也很低。人类如果到了那里,没有必要的保护装置,必定会因缺氧而得高空病,甚至会死亡。

勇敢的飞行探险家们没有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停住脚步。为了科学的发展,为了征服天空,他们前仆后继,依靠简陋的设备,向天空发起一次次冲击!

1803年7月18日,比利时科学家罗伯逊和同伴罗斯特一起,乘氢气球在空中飞行了6个半小时,首次达到7000米的高度,打破了留空时间和高度上的两项世界纪录。在高空中,罗伯逊感到非常难受,随着气压计不断下降,他的耳中尽是嘈杂的响声,呼吸困难,浑身无力,眼睛中布满血丝,血液也仿佛都涌到了头顶。这是典型的高空病症状。别说是人,就是鸟儿也无法适应这样恶劣的环境,气球吊篮中携带的两只鸽子,一只死亡,另一只也奄奄一息。

1862年,英国气象学者格列塞和他的青年助手果克苏升到了9000米的高度。在7000米的高度上,高空旅行者受到了第一场严峻的考验:酷寒和空气稀薄双双折磨着他们,而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决心却鼓舞着他们顽强地继续升高。

在他们有趣的高空实验室里,藤条吊篮中除气压计、温度计和时钟外,还挂着一只鸟笼。粗大的缆绳系着铁锚,着陆后要用它系留气球,防止被风刮跑。试想,他们靠着如此脆弱的“风船”航行于大气海洋的惊涛骇浪之中,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气球在继续上升,超过了7000米,突然,格列塞眼睛模糊了,看不清气压表刻度和时钟的指针。他用手支着身子,可是,右手失去了力量,左手也开始发麻,这是一种高空缺氧反应。他正想挣扎起来观察仪表,却无力地倒在吊篮里,失去了知觉。他的助手果克苏在紧急关头,冒险攀上了吊篮的框架,想用手去拉放气活塞绳,但他的手臂也开始发麻,不听使唤。小伙子急中生智,硬是用牙齿咬住活塞绳往下拉,才排出一部分氢气,使气球下降,回到地面。

高空历险归来,格列塞把他的亲身体验写成一篇报告,引起了医学家的注意,并立即进行了一系列高空生理的实验和研究。以后,人们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在大气海洋中航行时一定要携带氧气。

氦气球可以说是气球的第三代。有了它,许多过去人们难以飞越的地方,像英吉利海峡、北极等,现在都畅通无阻了。于是,永不停顿的气球探险家们又给自己的挑战提出了新的目标。

1978年8月11日晚,夜幕沉沉,笼罩着北美大陆。在美国东部缅因州的大西洋岸边,一个体积达5000立方米的巨大气球腾空而起。这个气球名叫“双鹰2号”,里面充满了氦气,球体用尼龙和轻质的人造橡胶薄膜制成。3位美国发明家,本·阿布鲁佐、马克西·安德森和拉里·纽曼,坐在气球下的吊舱里,乘着一股从美洲向东吹往欧洲的高空气流,开始了一次充满危险的航行。原来,他们计划横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飞到欧洲大陆去!

寒冷的北极我们先回顾一下载人气球横越大西洋的历史。早在1873年,就有人提出了这个计划并付诸实施,但气球起飞后不久就一头栽了下来。后来又有不少飞行家做过这万里越洋的尝试,但是等待着他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还有7个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就拿20世纪70年代来说,在重新兴起的越洋飞行热中,有8次失败的纪录,其中一对英国夫妇和一个美国人在大洋上失踪。但令人欣慰的是,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下,跨洋飞行的距离在不断地增加着,其中最长的一次,有两名英国飞行家在离目的地只有100多千米的海洋中落水。在“双鹰2号”的3位飞行家中,有两位曾经参加过“双鹰1号”的越洋飞行,结果在空中漂泊3天后掉在冰冷的海里,其中一位的双腿被严重冻伤,后来几乎锯掉……

同类推荐
  • 汽车配件

    汽车配件

    随着汽车广泛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驾乘体验是否舒适也成了不可忽略的考量因素,在购买或者进行改装的时候,各种需要注意的细节可不少,不妨先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 科技与发展

    科技与发展

    信息技术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革。语言、文字是人类传达信息的初步方式,烽火台则是远距离传达信息的最简单手段,纸张和印刷术使信息流通范围大大扩展。自19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学会利用电和电磁波,信息技术的变革开始大大加快。
  •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今天,我们穿的、住的、用的都可能是科技带来的创新成果。那些看似柔弱的纤维却比钢铁还硬百倍,战机只要刷上特殊的材料就能躲避雷达的探测,这就是特殊材料的魅力。
热门推荐
  • The Book of Snobs

    The Book of Snob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人泪:薄情郎君请转身

    美人泪:薄情郎君请转身

    人言一见南侠误终身,朱衣宝马,巨剑长啸卫青天,骤雨初歇,冷落清秋时,梦转流年,刹那芳华逝,问苍天,此生何必!
  • 炼狱黄泉刀

    炼狱黄泉刀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金剑出炉之时,材料尚有剩余,由于高温未散,还是流质的铸造材料自发流向炉底,冷却后自成刀形,名为炼狱黄泉刀。
  • 精灵世纪之传奇的诞生

    精灵世纪之传奇的诞生

    从小生活在华武国南海一座海岛上的少年林皓,在一次天赋魂测仪式觉醒出了异于旁人的天赋,但却不被长老们看好,最后在岛长爷爷的坚持下获得了乘船前往华武国大陆灵院修习的机会,新的社会和新的人、新的精灵和新的机遇、新的挫折和新的挑战……他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他能否成功主宰自己的命运?
  •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往后的数千年历史中,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且看本书为你一一道来。
  • 罗近溪先生明道录

    罗近溪先生明道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谈谈情,算算账

    谈谈情,算算账

    童可可和花先生的关系,用六个字概括,就是“假夫妻,明算账”!花先生盯着童可可双手呈上的账单,挑了挑眉:“牵手十分钟,100元;搂肩两次,5折,50元;肉麻情话套餐,108元……”童可可点头,手心摊过去:“花先生,月结,不支持信用卡,请过现。”下秒,花先生同样丢来一份收费标准。童可可看完一脸懵。“花先生,你逗我!我们什么时候......”不等她说完,花先生逼过来:“想赖账?”
  • 冷剑横霜

    冷剑横霜

    江湖刺客凤朝歌为夺取百年一遇的“碧海珠”,不幸卷入江湖纷争,各大势力暗流涌动,一场巨大阴谋逐渐浮出水面。
  • 邪王狂宠:纨绔小毒妃

    邪王狂宠:纨绔小毒妃

    一朝穿越被抓去睡了王爷,却没有想到,回到家里面居然要被退婚,没关系,反正她已经睡了前任的王叔了,算起来,前任要叫她王妃婶婶哦……大半夜的王爷来袭,床榻之间,女主跪地求饶,“王爷,我错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