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8100000004

第4章 散文(3)

由于家境贫寒,我家每天吃的不是白菜煮饭,就是荠菜煮粥。我小时候不懂事,见到荠菜粥就怕,哭着嚷着不肯吃。母亲从不斥责我,只是难过得偷偷抹眼泪。

我生下来就没吃过一口奶,是母亲每日磨米糊糊一口一口喂大的。我先天不足,从小病多,一感冒就咳个不停。母亲为我的一声咳嗽担心得吃不下,睡不着。母亲亲自到野外采草药熬汤给我治病,比如桑叶呀,枇杷叶呀,鱼腥草呀……母亲懂得很多,又会刮痧,又会拔火罐,简直像位老中医。

母亲经常担心儿女们营养不良。在我的记忆里,夏季的某一天,母亲挎着竹篮,独身到郊外的池塘边摸螺蛳。母亲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提着半篮子粘着青苔的螺蛳踉踉跄跄像喝醉了酒似的回到家。她浑身湿透了,她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咧着几乎变了形的嘴苦笑着,有气无力地说:“你们有好菜吃了。”

由于母亲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下身浸泡在被烈日晒得发烫而又发臭的池水里。况且,母亲长年累月过度劳累,身子本来就虚弱。母亲病倒了。可是,她舍不得花钱买药,硬撑着身子,用调羹蘸水在额头、胸前刮了一阵子痧,又用清凉油在头上、胸前抹了抹,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又去找活干了。

那天,餐桌上多了一碗香喷喷令人口馋的辣椒炒螺蛳。哥哥姐姐却捧着饭碗呆呆地望着,眼睛红了,谁也不下筷子。当时,我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母亲为了这个家,为了不让儿女挨饿,她常常不吃饱。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日子苦得叫人没法过。家里只要有一点米饭,母亲总是省给儿女吃,自己却吃野菜,捡红萝卜叶、洋葱叶当饭吃。母亲常用手揩眼睛,说自己老了,眼睛模糊了。其实是她吃多了洋葱叶,眼睛上火了。母亲全身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险些离开人世。

一年又一年,母亲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大,儿女们都有了出息。可是,哥哥姐姐一个个都远走高飞了。他们都在外地工作,只有我在母亲身边。母亲为儿女劳累又增添了份牵挂。过去的政治运动多,母亲时时刻刻为儿女们担忧。今天盼这个来信,明天又望那个来信。母亲常在院子里一面纳鞋底,一面眼望院外。一见到邮递员就问:“同志,有我家的信吗?”

十年动乱给人民带来厄运。母亲遭受到从天降下的灾难:大哥在万里之遥十年杳无音讯;二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母亲遭受的打击太大了,她差点急疯了。许多天,她不吃也不喝,不停地叨念着:“我的儿呀,你在哪呀?”我听着心都快碎了。母亲被击垮了,她苍老了,憔悴了。我担心她的身躯随时都有可能被灾难摧残倒下。母亲终于病倒了。

灾难接踵而来。年近七旬又有病的母亲和我一起被迫下放农村……

哦,苦命的母亲,历尽磨难的母亲,她再也支撑不住自己的身躯,带着忧愁,带着遗憾,带着一生的劳累与世长辞了。

几十年过去了,苦难终于一去不复返了!母亲她老人家一生克勤克俭的人品,留在我永恒的记忆里。

母亲,安息吧!

雨夜情深

彭园

雨下得真大!

我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外面下起了大雨。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噼里啪啦落下来。紧接着,几声爆响后,一道又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雷声如击大鼓,震得我两耳发蒙。窗台上的蟹爪兰和仙人掌被暴雨劈头盖脸地浇得喘不过气来。

忽然,停电了,我看不成书了,干脆躺在床上安静地倾听变化多端的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一会儿如千万匹野马奔来;一会儿如浪潮涌来;一会儿如抖动衣裳,窸窸窣窣……

这雷雨激起我思潮繁复,又想起了40年前的那个小乡村,那个大雨夜……

上世纪60年代末的“文革”到处都在搞所谓“下放”,我们这小县城也不例外,我和母亲被“下放”到离县城80华里的一个小乡村——丁家洲。

这是个看似荒凉其实很美丽的地方。村子前有条宽阔的河流,平常河水很平静,缓缓地流向远方。河上没有桥,一条渡船悠悠地载着两岸来往的行人;村后,连绵起伏的峰峦树木成荫,群山挺会打扮自己,四季变换衣装,特别迷人。这里没有典雅的建筑,找不到一点文化内涵,只有村边那棵百年樟树,以及树下那口爬满青苔的水井,才能代表这个村庄古老的标本形象。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朴素,那么自然。村庄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低矮陈旧的房屋像一盘走散了的棋,各不相连。有的院前,竹篱密密,丝瓜、豆荚挂满篱笆;有的院后,金黄色的稻草堆得像尖尖的宝塔,母鸡带着一群孩子在草堆下寻找食物。鸡鸣,犬吠,牛哞此起彼伏。

其中有幢木结构的破房子格外突出,是用破烂的晒稻谷的垫子当墙壁,白天黑夜都敞着大门。我和母亲在这里无亲无故,就被安排在离河岸不远的原来是给摆渡人住的破屋里居住。四面透风,屋子里光线倒不错。白天火红的阳光透过稀疏的瓦缝射进来;夜里,清冷的月光如水一般流淌在床前。屋子矮小得可怜,如同鸽子笼,伸手能触到屋檐,我和母亲个子都比较高,但生活的折磨,早已将年迈的母亲累弯了腰,所以不必为母亲进出门担心,只是走路风风火火的我,几次被碰得眼冒金星。

周围的环境很美。这是一片绿洲,野菊、马兰、蒲公英点缀草地。右边有一个桃树林,那是40年代初,一位从江苏农村逃难到这里摆渡的人种的。每到阳春三月,不甘心错过美好时光,她们竞相开放。粉红的桃花引来一群群小蜜蜂和一只只蝴蝶,桃林里充满勃勃生机,给人带来无限欣慰。

但是,当我一想到和母亲将要在这个小屋里生活一辈子,心里惶惶的,真不知道我母女俩往后的日子怎样过哟!眼前一片渺茫。

然而,就在这美丽的地方,我和母亲受到了朴实的村民们的呵护。他们见我们一老一小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吃的菜,烧的柴都没有,虽然他们生活也很贫困,还是给予我们照顾。有的送来了新鲜蔬菜,有的捧来了粮食,有的挑来了干柴,有的大叔大婶还教我种菜,干农活,带我上山砍柴,使我母女俩减少了许多彷徨无依的凄苦。

更使我难忘的是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天傍晚,天气闷得人难受,我在屋子外面乘凉、透透气。乡野的夜晚静得很,能听到草丛里虫子“唧唧唧”的叫声。突然,夜空爆发出一声巨响,一个炸雷,一道亮光,吓得我“啊”的一声,跳进屋子里,赶紧关上大门。雷鸣一声接一声,闪电一道又一道。大风像一群不速之客,猛推开大门;油灯被风吹灭了,紧接着,雨点在房顶上乱跳,敲打得瓦片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雨水从稀疏的瓦缝里急淌进屋子里,满地是水。

我和母亲急坏了,若是雨再下大了,我们可就遭殃了。母亲说:“快把水桶、脸盆拿来!”还没等我做好准备,大雨就变得瓢泼般汹涌。我怕雨水淋湿床,赶紧把铺盖卷成一团,撑开大伞遮着。可是,顾得了这头,又顾不了那头,到处在漏水。母亲急得团团转,我当心老人滑倒,要她撑着伞立在一旁不要动。风凶猛地刮着,暴雨“哗哗哗”地下着。“啪啦——咣当”,狂风把房顶上的瓦片掀起摔了下来,给屋顶开了个天窗,雨水如瀑布般倾泻进来,拿什么去接水也没有用。我急得想哭了。正在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手电筒的白色亮光在晃动。啊!几位大叔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扛着梯子,抱着瓦片,朝我家来了。一位大叔边走边说:“来晚了,来晚了!”另几位脱下蓑衣放在屋檐下,走进屋,用手电筒照了照房顶。有一位身材佝偻,嗓门很粗,语气很果断的大叔说:“快,大家用蓑衣盖上去!”他指着一位小个子,“我俩上房,其他的人在下面递蓑衣!”

雨下得更大了。

他们脱下身上的蓑衣,一件一件地将它盖在屋顶上……无情的雨拼命地下,一阵狂风把房顶上一位大叔的斗笠刮了下来。外面雨下得更大了,屋子里不漏雨了。大叔们浑身滴着水,一个个成了落汤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就几十年了。想起那美丽的村庄,想起那令人心悸的雨夜,想起曾经给予我母女俩帮助的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去年初夏,我和从远方回来的大哥、侄女来到了丁家洲。呀,变了!到丁家洲不必像往日那样在河岸左呼右唤渡船了,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桥,汽车可以直接驶到村庄里。往日的烂泥小道铺成了水泥路,路旁建了花圃、游乐场。我和母亲住过的小屋不见了,村庄里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啊,乡亲们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改变了乡村旧面貌,这里更美了。

遗憾的是,过去和我朝夕相处的大伯大叔、大娘大婶,多数都不在人世间了,我不禁一阵心酸。但是,当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顽童围着我们身前身后滴溜溜地转,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乡村的未来,看到了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农村……

金家弄的早晨

彭园

用“车水马龙”这个词,形容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河口镇金家弄集市的早晨,一点也不夸张,这是一天中最喧哗的场面,也是人们相互交流信息的良好时机。

金家弄位于明清古街一堡街的南面。这条老街,街面只有5米来宽,两边设有人行道。狭长的街一直延伸到狮江大道。街两旁尚保存着不少古朴风韵的吊脚楼,楼层前沿往外伸出1米来宽,使楼下形成一条既能遮日,又能避雨的人行道。楼下是店面,店门是用一块块木板做的。白天,主人把店门板一块块取下来;夜晚,主人又把它一块块安上去。随着岁月的变迁,店门板像久经风霜的老人,满面是麻点皱纹。有的楼房已经倾斜,给人感觉:站立不稳;北面是广阔的狮江,滔滔江水川流不息。清晨,渔民撑着竹筏,把鸬鹚赶下水,待抓到10来斤大大小小的鱼,就从金家弄河埠头上岸,挑到集市上卖。

夜晚的露水把大地润得湿漉漉的,天刚蒙蒙亮,菜农和各类商贩就在街道两旁忙乎着。有的菜农和商贩怕头天卖菜的好位子被别人占了,凌晨两三点钟就来到集市。头顶着露水,显得有几分劳累的菜农,将塑料布往地上一摊,把各种水淋淋的蔬菜整整齐齐地摆在上面,不时往菜上喷水,以保蔬菜新鲜。有的商贩一边揉着蒙眬的睡眼,一边往货摊上搁着各种货物。紧接着,卖肉的、卖鱼的、卖豆腐的、卖家禽的……塞满了一条街,显示出市场的繁荣景象。推车声、挑担声、家禽叽叽嘎嘎的叫声,打破了老街黎明前的静寂。这时正直初冬季节,狮江把阵阵寒风灌进大街,冷得正在等待天亮之后人们来买菜购物的菜农和商贩,浑身直哆嗦,身子缩成一团,有的妇女被风吹得受不了,就用围裙裹在头上挡风。

天色起了变化,东方开始发白。“嘭嗵”、“啪嗒”……街道两旁的商店打开了店门。店老板边下店门板,边打哈欠,显然昨晚没睡够。米粉店、包子店、油条麻子粿店,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肉汤味,油烟味,溢满街头。

这时,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迅速地拉开了天幕。买菜购物的人群渐渐地集拢在街道上。菜农、商贩、老板好像也忘记了寒冷,格外有精神了,脸上露出微微的喜悦。金家弄开始喧哗起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嗡嗡地汇成一片,本来就不算宽敞的街面,越来越拥挤了。骑自行车来买菜的人们,这时也没法子骑车了,只好推着车,按着铃铛,一路撒着清脆的铃声。

“突突突突……”一部部送孩子上学的摩托车缓缓驶来。这时,似乎有位无形的指挥,人们渐渐地移到两旁,让出一条道来;一辆辆送货的小三轮走走停停,司机直打喇叭。人们又一次移到路旁。

麻子粿、灯盏粿摊前围满了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坐的坐,站的站。摊主忙得不亦乐乎,仿佛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一位50来岁的老年妇人,坐在小木凳上,卖了一半毛豆、萝卜后,正从放在脚边的篮子里,拿出一个冷冰冰的熟红薯吃。蹲在她右边卖菜的中年妇女亮着嗓门说:“哟,大婶,这样节省,就吃这个当早饭呀,连盘麻子粿也舍不得吃呀?”

老年妇人咽了口红薯,抹了抹嘴,叹了口气,心中的苦楚本不想对人说,憋着又难受,她摇了摇头说:“大妹子,不省不行啊,儿子赌博输了钱,媳妇跟我吵,跟我闹,把我辛苦挣的钱,全要去了……”说着说着,她喉咙里像有块铅哽着,眼里噙着泪水,一脸的无奈。

在老年妇人左边卖菜的老伯听了,忙接过话题,“嗨哟喂,我家也一样啊,新媳妇过门不久,闹着要分家,厉害哟,见我卖菜攒了几个钱,半夜里逼着儿子到我床前,要我交出钱啰!”

“要我呀,偏不给,看他们拿我怎样!”中年妇女两手叉腰,显出几分泼辣味,悻悻地说。

“不给呀,媳妇就要和我那儿子离婚啊!”从老伯的语气中,听得出老人对儿子的无能而感到痛心。“现在呀,反了,儿孙是爷,爷是儿孙,呵呵呵……”老伯苦笑着说。

“爷爷,爷爷,我要吃灯盏粿!”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一手拿着机器人玩具,一手拽着着双肩挎着沉重书包的老人来到灯盏粿摊前。小男孩坐在桌前,夹了一块香喷喷的灯盏粿,才咬了一口,就把筷子一摔,“嗯嗯,不好吃,不好吃!”他把剩下的灯盏粿往地上一扔,引来几条舌头伸得老长的小狗争着抢着。

候在桌前的老人,弓着背,像对待太上皇似的,问“好好好,宝贝,不吃就不吃,你要吃麻子粿吗?包子,要吗?”

“不要不要,都不要!”小男孩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嘴巴翘得挂个夜壶,赖在地上不走。

“你要吃什么?宝贝!”

“汉堡包、肯德基!”

卖灯盏粿的大嫂抖了抖围裙,说:“现在的孩子呀,被惯坏啰!”

“卖糕啊……”一位矮个男子拿着扩音器在吆喝。

“柚子,广西蜜柚!”卖柚子的推着平车,边走边用嘶哑的嗓音嚷着。

……

吆喝声此起彼伏,金家弄越来越热闹,街道变得拥挤不堪。在灯盏粿摊旁有位卖蜂蜜的,他面前的小推车上,摆着一瓶瓶用塑料瓶装着的荆条蜜、枣花蜜、槐花蜜……在这闹市之中,他却一声不吭,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谁也不知道他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爱在小河沿

彭园

大哥从远方归来,要我陪他去看看我们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小河沿。

漫步小河沿,你会看到一条宛如绿色飘带的小河镶嵌在古老的青砖瓦楼之中。它由远处淌过来,绕过城区,穿过街道,奔往信江。河面上每隔两百来米就有一座石桥,长长的麻石砌成的护河栏杆。河岸一棵棵古朴苍劲的大樟树、婀娜多姿的杨柳树,缀满紫色小花的吊脚楼倒映在水中。小桥流水,古色古香,颇有苏州风味。这就是铅山著名的惠济河。小河沿就是位于惠济河畔。

小河沿有一条长长的小街。两米来宽的路面,全是用鹅卵石铺成的。缠过脚的老婆婆走在光溜溜的石子路上,如同扭秧歌;乡里人推着的独轮车,发出吱嘎的声音,给小街增添了不少情趣。

那时候走进小街,就会看见一些古朴温馨的小店。有清汤店、剃头店、雕刻店,还有裱画店。

清晨,清汤店里的香味和腾腾的热气飘满小街。一群上学的孩子围着小木桌,一边喝着热乎乎的清汤,一边打闹玩笑着。这时,热情朴实的卖清汤的大伯会关切地催促孩子们:“快喝吧,别迟到了!”

同类推荐
  • 无事生非

    无事生非

    《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经典喜剧之一,写于1598-1599年,是莎士比亚喜剧写作最成熟的时期。剧中有数条线索,内容热闹换了,并附有哲学思考在其中,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精练。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元年春之祭

    元年春之祭

    “从初读《离骚》,到通读屈原的全部作品,结合种种资料的记载来分析,在我看来,屈原的身份并不仅仅是士大夫,同时也是参与楚国国家祭祀的巫女,而且是自幼身着男装直至暮年的巫女。”天汉元年,初次探访楚地云梦泽的长安豪族之女於陵葵,就以上述观点惊动了曾经执掌楚国国家祭祀的观氏一族。由于家族世代传下来的规矩,身为长女的於陵葵将作为主持家中祭祀的“巫儿”,终生不得出嫁。此番造访,她与观氏家族的幺女观露申一直关系紧张,而突然发生的连续命案,更令露申怀疑,这个外族人就是一切噩梦的源头。究竟谁才是幕后黑手?凶手的动机究竟是与祭祀活动有关,还是与四年前观氏一族的血案有关?赌上家族的名誉,於陵葵决意找出真凶……
  •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文学”除了作为科系、作为专业、作为课程,还有作为修养、作为趣味、作为精神的一面。“文学史”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在表达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吸取异文化、融入“世界文学”进程方面,曾发挥巨大作用。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学史是在西方学术观念的影响下,在19到20世纪之交的形成的,并在20世纪获得了全面发展,《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着力探讨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学史及文学史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 我读

    我读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评性质的书,而是近似于一种社会时评的文集,作者从某本书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书可以这样读。
  • 殖民文化与印度电影研究

    殖民文化与印度电影研究

    本书是对全面把握印度电影的艺术表现话语和思想蕴涵、尽力缕清印度电影后殖民理论维度的一次尝试。后殖民视阈下分析印度电影,不仅开拓了印度后殖民理论研究视角,同时将电影带入到后殖民理论的分析中,也完善了后殖民理论研究的整体体系。
热门推荐
  • 入侵诸天抢人头

    入侵诸天抢人头

    破旧的小屋里,弗莱迪在耳边哼唱着渗人的童谣,角落闪烁着雪花的电视机里,贞子正在缓缓爬出....门外隐约传来电锯的轰鸣声,在窗户那里,站着一个带着曲棍球面具的高大男人....高煜面色平静把贞子塞回电视里:“又是热闹的一天....”群号:882329994
  • 恶魔练功系统

    恶魔练功系统

    少侠,想要武功精进?想要闻名江湖吗?想要女侠钦慕吗?那就来贷款吧!利息不高,要的,只是你最不在乎的礼义廉耻而已!
  • 亲密的敌人

    亲密的敌人

    肖立夏本是肖月的亲妹妹,阴差阳错下成了堂姐妹。在不同原生家庭,性格南辕北辙。在互相的比较竞争中成长,从“别人家的孩子”到人生赢家也随着社会的巨变和人们思潮的变化而微妙的改变着,转折中进行着现实和人性的考验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不断探索。另一方面,和肖家一直亦敌亦友的李家始终参与着立夏的人生,与李蒙从小相爱相杀,伴随改革开放的巨变,家庭与感情都在时代背景下,经历着一次又一次毁灭与重建。选择爱情还是亲情,个人成长还是亲密关系,这些当下年轻人所面临的坑,他们都必须面对。肖月和李蒙都曾是立夏成长中的战友,也在不同时期扮演着加害者和被害者的角色,无论好坏都是在帮助立夏完成作为一个女性的觉醒和成长的课题。
  • 消化健脾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消化健脾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消化健脾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卷施阁甲集

    卷施阁甲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给吃货的美食笔记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给吃货的美食笔记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且民族众多,因此,在客观上就决定了我国饮食我多样化和丰富多彩,单以不同风味的特色菜肴来说,如果一个人从我国的东边走到西边,再从南边走到北边,恐怕不重样的吃上几年也吃不尽。足见我国美味佳肴的丰盛,当然,这不是表明我国的人们更好吃,它是在标明我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 潇湘策

    潇湘策

    【第一人称,双向救赎,强强】//其实如果我想要离开,以那几乎什么都抓不住的力气,我只需要再往前走一步,只要一步就好。只要一步就能挣脱这温柔的海洋,只要一步就能拥抱自由。但是,我回头了。我也清楚的知道,我回了这个头,就再也走不了。“潇湘,你忘记拿玉佩了。”她独步踏入这场纷乱的大局,再也不回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唐王无敌

    唐王无敌

    新书《唐九哥》唐正,因排行第九,故小名九哥儿。时年其父蓝田县令唐文山,因牵连进天皇天后二圣之争被诛,唐正随母其后几年,求存于蓝田秦岭山下。史载唐正少时顽劣,年十二,家遭大难,其后,却能正其心,诚其意,修其身。在山中时,体悟自然,得知行合一之道。十八岁出山后,更是词绝天下。又因唐正丰神俊朗,浪漫多情,能处处体谅她人,时年,长安女子皆言:不愿穿绫罗,愿依九哥旁,不愿王侯召,愿得九哥叫。
  •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

    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罗伯特·L.莱希博士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全面剖析了嫉妒心理。他阐明了嫉妒产生的原因,解释了嫉妒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和想法,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并且理解自己的嫉妒心理。同时,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实践验证原则,本书还将带领读者一步步疏导自身的嫉妒心理——通过自我接纳、正视内心、共同面对等方式来处理这种令人困惑又无法忽视的心理情绪,从而减少嫉妒带来的问题及种种身心折磨。本书或将成为你读过的最好的有关嫉妒的自助读物。最重要的是,它为那些需要改善关系的伴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