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8100000003

第3章 散文(2)

紫荆

丁智

我信命,紫荆也信。她高考补习了三年,皆以五分左右之差落榜。

紫荆的父亲是个能占卦断风水的先生,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请他说个子丑寅卯、黑白阴阳的,而对紫荆的命竟只字不提,被逼无奈了,才对我叹一声:命者,运也。运,运筹变化也。

紫荆很美,也很忧郁。她在门前屋后栽满紫荆花,篱笆式地围着她那矮小的房。房子就像睡着了似的,她就寂寂地躲在家里,忧郁以及看书和沉默。

紫荆的家就在学校对面,学校只有我是“捧铁饭碗的”。放学后,学校空旷得只剩我一人,想着一生就坐落在这村中寂寞,就觉得人生凄苦。我把自己锁在古典小说里,累了,就在书法的笔墨中散步,在墨香中体悟黑白的单调与精彩,修行如道人。

我时常可以看到紫荆在那雪白的窗下美丽地坐着,她说她想成为一名作家。我们经常交换书。夜深人静时,读着那些由她在扉页画着纤纤紫荆花朵的书,轻抚着这些她的手曾经掀动的纸张,真觉得手指相叠,余温袅袅,日子也就红袖添香地温情而可爱起来。我们的交往自然犹如一泓湖水,秋月当空。

同事在我的面前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到紫荆。有些村妇聊天,一不小心就扯上我,那个以书当饭以墨当酒的丁教师看上“半仙”的囡了。这些传闻总让我欢欣和神伤。

我能读出紫荆眼中的喜悦,也能感觉紫荆对我的若即若离。

我现在还记得那个夜晚。月很圆,我们坐在无灯的窗下,任凭月光将我们漂泊,紫荆的馨香在这秋的月光中明明灭灭。南方的那个城市,好不好?我一边打工一边写作,行么?她一遍遍地轻声问着,时间漫长得就像停了下来。我知道我可以把她留下,她也知道,她轻轻的一声呼唤就可以将我拥有,而这两种结局,都将使村子成为我们的永远。十年寒窗,紫荆不就是为了要离开这个贫寂的乡村,我满腹牢骚,也不就是因为村子塘小水浅么?山风寒着,命有时需要选择。

我掏出那枚1991年5分硬币,放在月光中,紫荆明白我的意思,幽幽地说,是正面我就留下!我闭着双目,让自己空白如月,双手合掌,硬币落在楮木的桌上,清脆得如山泉流转。硬币静了,好长时间,只听见紫荆踩碎露水的声音,渐渐远去。紫荆去了一个南方的城市。

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一个包裹,是很多的书,与写作有关。有一本是毛笔手抄的看相问卜的书,其中夹着一枚淡色的紫荆,像枚忧郁的心,在紫荆的生辰八字下写着:纯阴不顺,纯阳难成。古人对人生预测得详尽,至于爱情,卦书并没有涉及。

鸟巢

丁智

新居前的李树已枝壮叶茂,只是没结果,谁也没留意它。秋天的一个下午,我突然发现在枝丫交错的树杈上竟然有个鸟巢。

一连几日,我都注意鸟巢,却不见鸟嬉于巢,也不见有鸟在枝头吟唱。偶尔有鸟落在墙头院角,人一挪步,“嗖”的一阵翅响,鸟即无踪。整个冬天,风撕着鸟巢,枝枝草草如挂面般地飘,飘得让人心忧,也许巢不胜寒,使鸟搬了家。春天,我的心如新发的树叶,看着绿色将鸟巢一点点地掩藏。李花开了,我也没见到鸟。是鸟遗弃巢,还是鸟早就亡于世?我一直猜测。

初夏的一天夜晚,我听见树中有响动,像鸟羽滑过树叶。伏在窗棂,借着碎银般的月光,我看到在巢中是挨挨挤挤的鸟儿。第二天晨起,在霞光里,我看到它们在带露的树叶中穿行跳跃,在湿漉漉的枝头梳理自己的羽毛。当我一掀开窗帘,还未打开窗。它们就“扑”的一声飞走,在绿叶交错的天空留下惊慌失措的背影。

小时候,住乡下,门前屋后停满鸟的声音,燕子住在屋梁上,同我的父母一样,日出而外,日落而归,冬去春来,年年如此。只是这种景象现已经陌生。有巢不能坦坦荡荡地住,有家不能堂堂正正地回,真想开窗,向那躲缩在巢中的邻居说声对不起,再道声晚安。

妻说:是否表示一下,拉近一下距离。

有天,妻买八宝粥材料,突然有了灵感。觉得这丰富多彩的粮食总有小邻居所喜欢的。于是她用小碟盛之放在树下,直到十几天后雨将这个小小礼物淋湿,小邻居们都没动它。是小鸟没有发现还是没有领略到我们的心意。妻心不甘,又将这五谷杂粮放入玻璃罐中。用绳系住挂在鸟巢旁等待邻居的垂青。一天两天三天罐中谷物没见少,反而是我们的小邻居不知什么时候已搬离这棵小小的李树。

对于一块天上掉下的馅饼,谁能分辨它是鲜花还是陷阱。

鸟巢一直空着,秋去冬来,春来夏往,再也没看到有鸟在巢中停泊。又一个冬天,大风将这个小小的鸟巢吹落在地,妻将这个被风撕得七零八落的鸟巢拾起、收拢并用线缠好,她准备将鸟巢放回树枝。一抬头,那个曾经借凳可达的枝桠已经高到我们用短梯也难攀越的高度。妻纠结。我言:没有捕杀,哪儿都是鸟的家园。妻说:只是期待。

我搬长梯支起鸟巢,总觉它像种植在李树上的花园,进出家门常忍不住望一眼,总希望这个枝桠与枯草相缠的鸟巢突然能有鸟探个头,像花一样幸福安详地惺忪着眼睛。

向我问好。

半部红楼

丁智

我是一个对文字、图画敏感以及充满好奇的人,记事起就这样。

童年,父亲下放在乡下,那是一个四面环山,中间有稻田、溪流,背靠青山门临池塘的山村。山村美丽,我的童年却不。

我不会放牛,不会抓鱼,不会上山砍柴、捡菇、摘果以及唱山歌。队上出工的铃声一响,田野热闹,村子寂寞。我更加寂寞。

在自家的矮屋,我常翻箱倒柜,寻找消解寂寞的新奇。有天钻进矮柜底层里角,竟发现一个红布裹着的包,打开一看,是本书。书的封面有名清瘦的女子与一个头带宝冠的少年挨坐在山石林木边,再一翻,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图画。我兴奋地将书搬出屋外,拿条板凳,想仔细翻看,这才发现书有火烧的痕迹,书的后半已斜斜地烧去一半。正遗憾着,奶奶洗衣回来,看到书竟惊叫一声,劈手将书夺了去关门进了小屋,留我一人站在紧闭的屋门之外,呆呆地站在那株歪脖的柚树下疑惑。

当晚,睡梦中,我隐隐地听到父亲与奶奶的争执以及母亲细细的哭泣。那本火烧一半的书我再也没有看到。

少时的乡村,总觉得村里的孩子有意无意地对我疏远着。队上放塘分鱼、清山分柴、宰猪分肉,母亲总要责怪父亲一番,感觉他们好像受着无端的委屈。随着年龄增长,我隐隐地知道,我还有一个爷爷,他被关押在一个遥远的地方,那里三面环水。传闻中,好像像是江洋大盗似的。

没几年,家里出了一件喜事。大队修水库,父亲代写了报告。当时公社的书记,读报告后,得知父亲务农,叹息,父亲得以当上了民办教师。当大队支书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高兴地跳了起来,奶奶却哭了起来。

后来,我知道,爷爷就是犯了读书之类的错误。但父亲说,读书不会有错。

记得是1977年秋天,父亲突然很兴奋,找来姑姑,说爷爷大概可以出来了。这是父亲第一次在我面前正式地称呼自己的父亲。几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姑姑特地到学校叫我提前放了学,说是爷爷回来了。她很喜悦,我却有点恐惧,在县城的老屋,我看到那个自称叫爷爷的人与红布包裹的那本书,都是风尘苍老。

后来,我逐渐了解了爷爷,他的父亲是开粉皮行的,叫“玉泰泉”号,名字虽亮,其实只是个小作坊。他上有两个哥哥,大哥读了大学,二哥读了高中,他读私塾二年级时,家道已中落了,就开始学了手艺。他对学习很是向往,常手不释卷,当然所读的都是当时的通俗读物,并非做什么学术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家中的作坊与许多同类的作坊合并,成立了粉皮厂,在厂子中,爷爷似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工余之时,喜欢给工友讲《三国演义》、《红楼梦》之类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时,革命样板戏开始出来了。有天,有位工友问爷爷《红灯记》与《红楼梦》哪个更好看,爷爷不假思索说是《红楼梦》。爷爷讲此话时,当时谁也没在意,只是后来运动来时,厂里要完成一个“反革命”指标,大家才想起了这句话,爷爷就这样被打成了“反革命”。红卫兵到家搜查,搜出了很多“反革命”的书籍,其中包括《红楼梦》这套书。这套书共有四本,因最后一本父亲正看着,与《毛泽东选集》放在一块,没被发现。

红卫兵走后,奶奶将留下的那本《红楼梦》扔在火盆中,书呻吟时,父亲心痛,又捡了回来。红布包裹的就是那本。

爷爷视那火烧本《红楼梦》为珍宝。退休后,父亲与叔叔轮流照顾他,那本书他随身带着,就像他换洗的衣服。我很不解,父亲说,也许爷爷想用它证明,过去的岁月并不是错误。

1998年洪水,大水淹过门窗,那本书在洪水中泡了一晚上,放在太阳下晒,变形的像面团一样。用牙签小心地掀,往往是掀起一半,纸就已经裂了。我们都劝爷爷将书扔掉,他不肯,叫木匠做了个匣子,将书装了起来,并放在他的枕边。其实那本书已经很不方便阅读了,他如此地珍爱着,总让我浮想联翩地想象它是否承载着什么青春年少的爱情故事。有天我忍不住地问起他,他意味深长地回答:不是爱情,是爱。

他常讲这本书让他很欣慰也很温暖,想到是非颠倒的岁月,自己感到了人生的力量。

爷爷的确爱看书,他经常到我的书屋拿书。他看书很杂,经子史集、现代诗歌、明清小说、当代散文。他看书很专注,总是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看。他最常见的姿势就是坐在躺椅上,左手持书,右手翻页,俯身阅读。没听他讲过自己学到了什么,也没有听他讲过什么高深的道理,更没见他动笔写过什么文章。八十岁之后,许多与他有关的同辈朋友或亲戚都纷纷去世了,他的腿脚也不方便,不能走很远的地方,读书好像成了他唯一的生活方式。

我曾问他是否后悔读书,他说他只是遗憾书读得太少。对于“文革”的经历,他淡然地说:“是国家的形势,其实在农场,有很多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懂很多的东西。”说完,还有一脸的向往。

爷爷说:读书不会有错。这话有时很像一种宣言。

爷爷是九十一岁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单位讲课。接到姑姑的电话,我强忍泪水将课讲完。回到家,他已经去了,书匣打开着,那本《红楼梦》还在,我们将它放在他的胸口,伴他远行。

父亲告诉我们,爷爷临终前讲,他一生其实很幸福。

爷爷的墓地是块倚山临水见田畴的山冈,确定墓的朝向时,风水先生很踌躇。说:“该地有两个朝向,一旺财,一昌文,如何选”。大家都说“文”。顺风水先生所指,我看见前方有一青山,若书案横在远方。

爷爷名:金德。名字所蕴含的向往,就像人类对文化的态度,执着永恒。

忆母亲

彭园

昨晚,我又梦见了母亲。她穿着洗得发白的大襟司林布上衣,捧着一大堆脏衣服在大木盆里洗。母亲搓洗衣服的“刷刷”声,仍然那么强劲有力。母亲的双手,粗壮的指头像十根干瘪的红萝卜,手掌上的茧子硬硬的,手背上的青筋鼓鼓的,好似缠在手上的青龙。这是生活的磨砺,使她本该纤细柔软的手扭曲、变形。

母亲离开我们四十年了,我日夜思念她老人家。

我的母亲姚淑贞是北京西单一家古董店满族人的独生女。她上过两年私孰,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当年,我的父亲在北京一所大学任国文教授,教课之余,常到古董店和我的姥爷在一起谈古论今,尔后与我的母亲相识成婚。婚后,父亲把她带回老家——江西萍乡,一个开门见青山,处处闻啼鸟的山间老林。

母亲在那语言不通,与世隔绝的乡间,饱受着一个沿袭了封建传统习俗又性格暴戾的婆婆的虐待。夏日,母亲顶着烈日到菜地拔草;冬日,母亲提着全家人的衣服到寒风刺骨的山溪边洗。母亲不仅得不到亲人的温暖和安慰,还要受尖嘴碎舌大小姑子的欺负。恶婆婆还不准母亲给远方的亲人写信(其实,母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当年,母亲才十六岁。从此,母亲失去了笑语,失去了欢乐,失去了青春年华。

家人对母亲这样残忍。母亲总是安慰自己,说:“这是命,人不奈命何,船不奈舵何!”

后来,父亲把母亲接回北京,总以为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枷锁,不再受严厉婆婆的折磨和尖嘴姑子的欺凌,从此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那是战乱不断的时代,父亲为了谋生,到处走动,变换工作。由于他清廉自守,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经常失业。家中的生活长久处于穷困中。抗日战争时,我们家躲在赣州一个偏僻的山村。勤劳节俭的母亲,不得不带着儿女居住在一个鲜为人知的山村,种菜、砍柴……生活的艰困,使鱼尾纹早早地爬上了母亲的眼角,额头上布满了皱纹。

母亲经常回味:“咱北京的萝卜比南方的大,有一尺来长;桃子有饭碗大;茄子有白的……多少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母亲倚在门前,仰望北斗发呆,望着圆月意味深长地说:“过去,每逢中秋之夜,你们姥爷、姥姥带着我坐在缀满爬山虎的院子里赏月。姥爷喝着大碗茶,哼着京腔……”

当时,儿女们不懂母亲的心思。其实,母亲触景生情,她是在思念故乡,思念远方的亲人。

命运的长河总是爱捉弄善良无辜的人。我三岁那年,父亲不幸因病去世,他抛下一大群儿女留给母亲。我是母亲第十个孩子。大哥随解放大军南下尚无音信,家里只有当医生的大姐每月寄回几元生活费。母亲面临茫茫苦海,可是,艰难的生活并没有把母亲击倒,反而使母亲磨炼成了要强的性格。她白天帮别人洗衣服、卖油条、卖韭菜饼;晚上在微弱的油灯下帮别人缝制衣服(母亲的女红特别好,我们全家人穿的衣服都是母亲手工缝制的,衣服的样式美观大方)。

母亲一边做着手中的针线活,一边给儿女们讲述过去的事。她说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多少生死劫难都过来了。那年(1932年),父亲在江西铅山县任县长期间,放走过不少红军,路途遥远的给两块大洋做路费,近处的留着吃顿饱饭。民团团长胡某告发父亲通“匪”,带兵把县城(现在的永平镇)围个水泄不通,要捉拿父亲。父亲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逃离虎口。胡某抓不到父亲却把母亲抓走,从水路将母亲押往河口。

船停在金家弄码头。过去的金家弄码头热闹非凡,是八省通衢,来往船只横七竖八地停泊在岸边。母亲手里抱着三岁的大哥,她趁押兵不注意,将大哥往船夫手里一塞,自己纵身跳入水中。由于船只多,挡住了押兵的视线,他们找不到母亲,无可奈何,只好冲着水中放了几枪。

儿女们望着母亲两鬓新增的缕缕银丝,听着母亲讲述惊心动魄的往事,感到母亲不仅勤劳能干,而且睿智过人。

哥哥姐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了,为了不耽误儿女读书,母亲咬紧牙关,吞下苦水,到处借钱给哥哥姐姐交学费。她说:“我再苦再累也要让你们读书,我要对得起你们去世的父亲。”

有位邻居夫妇俩无儿女,他们见母亲子女多,生活太苦了,三番两次向母亲提出要领养我。母亲爱儿女如命,她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生怕别人立马会抢走似的。她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丢下她,我哪怕一日三餐多添一勺水也要把小女养大。”

同类推荐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给阿多诺的信

    给阿多诺的信

    瓦尔特·本雅明和西奥多·维森格朗德-阿多诺保存下来的大量书信,一部首次完整地集结于此的通信集,像其中的内容一样还不为人熟知:一九六六年阿多诺和格肖姆·肖勒姆合编了一本本雅明的书信集,阿多诺把本雅明写给他的十一封信和他写给本雅明的两封信编入其中;一九七〇年,鲁尔夫·特德曼节编了一系列阿多诺写给本雅明的信,这些信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与本雅明这个时期的主要著作密切相关。经过修订和扩充后,这个集子收集了更多书信。瓦尔特·本雅明全集的编者鲁尔夫·特德曼和赫尔曼·斯维本华最后节选出版了阿多诺和本雅明的书信,作为该版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文献不仅有利于说明本雅明著作的起源与发展,而且揭示了他们在通信期间发生的剧烈争论。
  • 徐志摩全集:第三卷

    徐志摩全集:第三卷

    由中国台北前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和著名学者梁实秋两位先贤手自编订,并得到张幼仪女士的赞襄。诚如编者在弁言中所称,坊间翻印徐志摩选集、全集,舛误、讹夺不知凡几。1967年,张幼仪女上游台,就《全集》的纂辑一事耑诚延请蒋复璁、梁实秋两先生董理其事,由旅美的徐公子积锴费时一年,向各大学图书馆搜集其先父遗著,一一复制邮台;版本务必以当年在上海梓行者,方可采用,意在“保存文献,传诸久远”。缘此,我社特从中国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购进版权,制作典藏本1931套,装帧、用料,事事精洁,以志纪念。
  • 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温柔心

    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温柔心

    苏心观点:1、人的衰老,并不是从某个年龄开始,而是从你不再相信美好开始。2、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行色匆匆,以为快,便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揠苗助长而苗死,才知道万物生长需要等待,幸福是等在门外的晨曦,只有熬过那段黑暗的夜色,它才能推门而至。3、每天认真低头拉车,把手头上的事做好,三五年后再看,当初和你一样迷茫的人依旧迷茫,你却早已脱胎换骨,坐在阳光下浅酌低吟,笑看风景。4、总说时光无情,那是因为你在浪费它。时光其实最有情有义,你投入得越多,它回馈得就越多。5、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弯路也算数。
  • 一首情诗一场爱

    一首情诗一场爱

    本书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诸多名家的爱情诗篇,切入点独特,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生死恋、异地恋、婚外恋、苦恋、失恋等八个章节,采用另类文字表述,古今结合,不拘泥于对古典情诗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全面阐述。本书的魅力亮点,就是既满足读者对情诗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情诗背后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爱情故事解析、感悟爱情,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是一本走进灵魂,涤荡浮躁,让你思念成河、静思如梦的书。
热门推荐
  • 灵侠星记

    灵侠星记

    他冷漠如斯,却有温柔的一面。他,身手非凡。就宛如地狱的曼珠沙华。他,淡定睿智,他,神秘莫测,身份就是一个谜。他,本想淡定生活,却不料就此开辟新的世界。
  • 天亮以后

    天亮以后

    李亘打电话叫小朵过去。小朵问,过去干吗?李亘说,让你看一样东西。小朵想知道是什么,李亘故意卖关子,说,这东西,天亮以后你就看不见了。小朵猜,是萤火虫机里传来李亘鸭子一般嘎嘎的笑声,再猜,再猜。小朵说,猜你妈个毛!李亘打电话叫小朵过去。小朵问,过去干吗?李亘说,让你看一样东西。小朵想知道是什么,李亘故意卖关子,说,这东西,天亮以后你就看不见了。小朵猜,是萤火虫。
  • 极品蛊师混都市

    极品蛊师混都市

    蛊!能救人于垂死,亦能杀人于无形!稚气未脱的少年唐风,为了活命从大山深处来到都市之中,寻找那一丝活下去的希望。可是,唐风现在却非常烦恼,林云妃要与他共度余生,韩笑笑要与他长相厮守,魏思卿要与他不离不弃,花凌烟要与他双宿双飞……
  • 人生的枷锁(全集)

    人生的枷锁(全集)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毛姆被公认的杰作,也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本书问世至今,曾三次被搬上大荧幕,并入选了“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书中的主人公菲利普从小就过着不幸的生活。他父母双亡,先天跛足,童年时代也在既陌生又压抑的环境中度过。当他步入社会,又经受了理想破灭之苦和爱情的伤痛。备受煎熬的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在更加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坚决前行。在历经各种磨难之后,菲利普终于摆脱了之前禁锢自己思想和精神的种种枷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 帝后烟云

    帝后烟云

    没有遇上他之前,她是云淡风情,从容一身的洛轻尧,遇上他之后,她是谈笑用兵,计谋绝世的洛军师。,她是谁?是曾经即使为婢仍然一身骄傲的女子,还是曾经笑歌天下的巾帼红颜,还是后来艳冠六宫的洛后,一面是淡定从容,一面是无双骄傲,一面是铁血手腕。九重之上,这样的她却是孤独而寂寞。只因为那个人对她说我把我的天下和江山交付你的手中,从此她便被捆在了这个以信任为名的牢笼。但当那唯一的信任都不存在的时候,她宁可做回纳个一身从容的洛轻侥。【上卷:逐鹿天下】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辗转七年岁月,她伴他天涯纵横,无论是曾经七王府后的兮笑浅言,还是后来雁门外露出过一丝脆弱的女子,还是对阵三军,冷静自若,血染沧海的浴血战神,那个一身的谜题,永远看起来适合生存在九天之上的飘渺女子,玲珑心窍,让人慢慢的迷失在她的温柔中。纵然狂妄如慕容离尘,沉着如慕容町,骄傲如赫连云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靠近,想要和她站在同样的位置,让她的眼中慢慢的看见他们的存在、“我输了,不是因为我不如你,而是因为你赢了她”“十四哥,松开她的手,从此慕容町不与你争天下”“我又该拿你怎样办?明明一开始布好的局也会在不经意间被你毁去了,”“从此我的天下和性命交予你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温柔的说着誓言,连自己也分不清真假。一切的一切只缘自一个名字“洛轻尧”。【下卷:江山红颜】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突然之间失去了踪迹的凤临帝后协同太子,帝都风起云涌。三方人马相逐:到底谁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四年前截然不同的赫连云,疯狂到不折手段的追逐,终于明白爱情的怎样的思念,一心想要寻回她的凤临帝王。从天牢出来就注定要沦陷的慕容离尘,执着的想要看到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你是我的梦想,所以阻挠的人都是我的敌人。”“十五放开了你的手,我将他那份一起给你”“既然我可以对江山执着如此,自然也可以对你,朕的后”红颜天下,到底谁的江山,谁的红颜。
  • 家有太子

    家有太子

    李芸一生有诸多遗憾,为救小孩丧命于车轮之下。本以为重生是为了弥补遗憾,却发现竟然遇到一名穿越者。胤礽的一生是悲催的,被兄弟们陷害,被父亲废弃圈禁。本以为命落黄泉,死后竟然穿越到二百六十多年后。李芸一时好心,招来胤礽报恩,最终相互养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景圣诗词散文集

    景圣诗词散文集

    这是我以前写的一些古体诗词散文,如今整理出来发表,不为别的,只是想看看还有多少人喜爱传统文学。另外,除了我以前写过的诗词散文会加上写作背景后集中上传以外,新的作品不敢保证更新,因为古体诗词并非是想写就能写得出来,这需要感觉,因此更新是不定期的,建议读者们收藏一下,这样一旦有了更新,必然可以及时看到。
  •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本书谈到的12个经济指标是大多数分析工具都会参照的重要经济指标,浅显易懂地阐释了每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的涵义、应用、计算依据及解读方法。无论你是投资者、投资中介、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还是学生,通过阅读《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都能够独立地对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做出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也是普通读者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入?性读物。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各国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大职能,也是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那么,央行又是依据哪些经济指标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
  • 三世成神得良缘

    三世成神得良缘

    神界已灭,神路断绝,唯存仙道,仙可与日月同寿,可亿万年不朽,然日月终有灭时,亿万年终有尽时,那又何以长生?何以不死?看现代一平凡女子,偶得轮回法则碎片,历经三世开启成神之路,以一己之力修复神界,得以长生不死。别看简介这个样子,这其实是个宠文来着。
  • 神医宠妃:太子殿下好腹黑

    神医宠妃:太子殿下好腹黑

    她是阮府嫡女,却被庶母夺权扔到乡下!返回京都,正准备撸袖子大干一场,却偏偏被腹黑的太子殿下拿住了把柄。她装柔弱,他一挑眉毛:“难道那天爬上皇宫大槐树的不是阮小姐吗?”她施计谋,他嘴角冷笑:“阮小姐这雕虫小技还敢在本宫面前显摆?”坏了她美好姻缘,夺了她锦绣前程,他振振有词:“从今往后,你便是本宫的私有财产!”“对不起,太子殿下,小女有心上人了!”“心上人?”他嘴角微挑:“是谁?看本宫不弄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