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1900000030

第30章 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的创新意义(2)

吴昌硕其人,尽管身材不高,但是他身上具有一种勃发的创新能力和蓬勃的向上意识,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他首先对于自身有明确的定位。清末民初的时候,大量碑文相继出土,形成了“金石热”。特别是石鼓文为很多书法家提供了一种新鲜的书法资源,开拓了眼界。但是很多书法家惯性思维,只是临帖,没有笔法上、章法上、个人风格上的创新意识。吴昌硕觉得石鼓文结构很饱满、线条很生动,不像李氏的小篆运笔较为单一、纤细,结构较为规范。于是吴昌硕将石鼓文作为自己书法变法的第一个资料来源。第二,吴昌硕的隶书和行书,从汉碑和晋朝的书法取材。换句话说,吴昌硕用了一个母本、一个中介,然后用自己的悟性进行了变法。

原来出土的石鼓文的结构都是对称的,因为都是曾经皇家狩猎的记录,都是皇家的书法,所以十分规则,没有这种高低的参差。另外一点,石鼓文没有明显的运笔意识。第三点,由于石鼓文是大篆,是秦以前的文字,所以它没有统一过,文字的造型很乱,许多是后代人难以辨认出来的,以至于出土到现在还有一些字没有破解。吴昌硕把石鼓文拿来之后,首先以造型的方法写出高低错落,有一种造型感。第二点,他写出了一种“笔”的意识,起笔、收笔都体现了出来。第三点,他用自己的深厚的文字学功底对石鼓文进行了文字学规范,他的石鼓文基本上都是可读、可认的。这就为他的市场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他的隶书将汉隶、清隶相结合。同时把他篆书上的造诣也融合了进去。所以他的隶书在书法圈中被称为“很高古”,就如同一个千岁老人向你走来,但是他的表情又是很朴实的,整体的线条结构很大器。因此吴昌硕在书法上的创新,使得他在当时的书法界赢得了魁首的地位。

接下来,谈谈吴昌硕在篆刻上的创新。篆刻又称为“金石”,在当时的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民间篆刻的人,称为“刻字先生”,而不称匠。在文化圈内,篆刻家又被称为“金石家”,拥有艺术与学术的社会地位。

我在中国美术馆所作的关于“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的演讲中也谈到了中国篆刻的起源问题。过去我们一直批判中国篆刻起源说是封建迷信,因为古籍中谈到“远古时期,黄帝在河边走看见一条黄龙朝他游过来,黄龙负图(篆刻在民间称为图,即图章)”。故而在历史上一直批判此说是迷信。这其实是不对的,这个起源说确立了一种“神权天授”、“帝由天命”的皇家理念与庙堂意识,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在世界范围内篆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机器篆刻每个约100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块左右,刻得非常好,质地仿真牛角。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要找人手工来刻呢?这其实是继承了一个古老的传统——篆刻开运。

为什么篆刻开运呢?从古至今,很多人都认为红色的印章敲在纸上会带来好的运气。因此,不难理解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一些篆刻家的篆刻卖得那么贵,因为都是一些银行家请篆刻家刻的。在日本现在依然保留了这样的传统,就是刻篆刻能够为你带来好运。日本很多篆刻家的名片上都写着“开运篆刻”。

因此篆刻的实用意识、开运功能确立了其在市场上的地位。吴昌硕搞篆刻的时候正处于篆刻历史上的转折点。当时杭州的西泠八家即“浙派”,他们的篆刻主要采用切刀,刻到后面变成了一种程式,还有一种篆刻是“皖派”即安徽派的篆刻,但是过于随意。

吴昌硕从前学习“浙派”,但是他认为这一派的刻法过于拘谨,往往给人一种太严谨不疏朗的感觉。上海人性格很豪放、开朗,这样的话他的篆刻不会有什么市场。学习安徽一派的话,上海市民也不太喜欢,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于是,在文字上,他将石鼓文移植到印章当中。首先解决了篆刻的文字关。所谓篆刻,先篆后刻,“篆”就是写。第二点创新意识,他从汉代封泥中吸取了其饱满、古朴的形式,成功地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三点,他直接要解决的就是印章的造型。他的印章造型追求一种奇特、生动的高古形态。

吴昌硕在篆刻上的大胆突破,首先引起了日本的强烈反响。当时在上海有一个很高级的日本会所——六三园,这是当时在上海的日本人聚集的高档场所。当时上海有一个叫王一亭的书画家,也是实业家,将吴昌硕的印章带到了这里,给很多日本老板看。特别是后来,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来,通过他的介绍,吴昌硕的印章被成功地推向了日本,广为流传。

王一亭是当时上海商界的大亨,他又将吴昌硕的印章推向了上海的商人圈,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吴昌硕的印章同时在社会普通百姓中也深受欢迎——归纳起来,他的篆刻体现了“三个贴近”原则,即贴近社会、贴近民生、贴近受众。

吴昌硕的创新意识直接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应。

吴昌硕去世以后,他的每个儿子都得到了十多万大洋的遗产。当时的一个大洋可以换140个铜板,一个铜板可以吃一副大饼油条,三个铜板可以在城隍庙吃一碗肥孜孜的大肉面。可以想象,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

吴昌硕的创新为他带来了良好的声誉,确立了他海派艺术家的领袖地位更将海派书画推到了一个艺术制高点,使海派书画成为了当时全国艺术的最高峰。这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成果,而且是一种历史的成果。大家都知道,清末民初,整个艺术处于一种徘徊期,青黄不接。在画上,“清末四王”属于宫廷画家,画风琐碎,题材过于保守,而且为了满足皇家宫廷的品味,整体色调灰暗,体现出一种“阴气”,所以这些画没有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生存的空间。民间“扬州八怪”的画在当时是依靠扬州盐商的“钱袋子”支撑起来的。这些画在历史上还是值得认可的,但是发展到清末民初的时候,更多的牢骚、不满被淋漓尽致地发泄在画作中。这些画在市民中是没有市场的。因此,可以说中国书画,在清末民初陷入了一个低谷。

恰恰在此时,吴昌硕利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在书法、绘画、篆刻、诗文上进行了全方位的突破,不仅打造了中国海派书画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创造了一个文化艺术的高标。

所以说无论从历史的地位,从创新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影响,吴昌硕为海派书画艺术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应当得到确认。

这里应该讲有必要说说任伯年。为什么呢?因为,吴昌硕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个人的因素,他的创新意识的运用外不能忽视群体的作用。而任伯年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此前,我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理论文章——《创新意识:是一种群体意识和公共追求》,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创新意识就是几个业务骨干和几个业务精英的事情。但是艺术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公共追求和群体意识。如果只是个人的创新,没有群体意识和公共追求的话,那么这种创新在数量上有限,在范围上也是受限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就例举了海派艺术。海派艺术是一个群体性的艺术。吴昌硕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的创新意识外也绝对不能低估群体对他的支持,在这个支持中,任伯年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从年龄上讲,任伯年和吴昌硕差不了几岁,任只比吴大四岁,不按艺术创作年代划分,他们都属于第一代海派书画。吴昌硕到上海已经69岁了,他从50岁开始学画,在时间上比任伯年要晚三十多年。

任伯年是天才早熟。1868年他到上海的时候,只有20岁左右,只是一个绍兴来的名不见经传的小画匠,当时在城隍庙一带摆摊,生意很差,温饱都很难解决。后来,任伯年遇到了胡公寿,并借由胡公寿介绍进了画廊。从此以后,任伯年才正式在上海立足。

1868年,任伯年到上海后面临着两个比较大的阻力——第一,一批老画家在他的前面,无论从画名还是艺术水平都高于自己;第二,他只是一个外来的打工仔,在上海没有根基。任伯年很聪明,他到徐家汇土山湾画馆翻阅了大量西洋画书籍,同时借鉴了日本浮世绘的色彩特色,并在这个基础上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对中国传统的国画进行了改革。他的这一改革,为海派书画确立了市场。

到1878年,来任伯年家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他自己笑言自己成了“画的奴隶”。在他45岁的时候,吴昌硕为他刻了一方很有名的“画奴”印。

任伯年的画从整体上使海派书画进入了一个新的表现阶段。首先,取得了市场;其次,确立了海派画风。当时的画家收入很低。艺术家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是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独立的。因此,海派画家如果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独立,也不可能在精神上取得独立。任伯年的画打开市场后,画价由原来的几毛钱上升到一尺二银元。当时的一元相当于现在的85元,当时一斤上等白米约1.8分,当时五口之家的小康生活标准是20银元。因此,任伯年当时的画价,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生活,而且为当时的海派画家赢得了市场。海派书画由此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也为吴昌硕将海派书画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2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在这一年,清王朝灭亡了,民国建立。对于上海来说,这一年却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因为,此时正是世界大战的前夕。帝国列强因为争夺势力范围,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上海取得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也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期,民族资本得到了大量发展,许多大的实业家,都是在这个时候确立的。这些都构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环境。

从文化结构上来说,1912年,大批封建士大夫聚集到上海,这些“名流中的名流,大师中的大师”从整体上提升了上海的文化结构和人才优势。而恰恰是在这一年,已经69岁的吴昌硕定居上海。有必要讲的是吴昌硕定居上海,王一亭有推介之功。1895年,任伯年去世,同时期去世的还有海派的一大批书画大师,此时论资排辈,王一亭可以坐老大的位置,但是上海人独有的精明使他意识到:书画是一种生命的艺术,需要时间和生命的打磨才可以生辉。它所讲究的是一种生命成就。自己在年龄上就不可以服众。

王一亭认为自己这些都不具备,想到了已经70岁的吴昌硕。当时的吴昌硕,在书画篆诗四个方面都已经无人可以与之匹敌了,而且为人忠厚,善结人缘。因此王一亭觉得吴昌硕在年龄上、艺术成就上、个人魅力上具备了到上海当老大的资格。正是在王一亭的大力推荐下,吴昌硕在上海取得了很好的效应,打开了上海市场,一下子完成了由一个书画大师到一代书画领袖的转变。

同类推荐
  •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汤显祖与明代戏剧》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代戏剧发展、明传奇代表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汤显祖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 艺术美学讲演录

    艺术美学讲演录

    本书共分四讲,主要通过介绍世界各大文明圈不同时代的重要思想家、美学家对艺术不同的阐释,帮助读者更深入广泛地理解“艺术是什么”、“美学是什么”,以及对艺术与美学的定义与理解的许多种可能性。古典艺术美学到当代艺术美学,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到弗洛伊德、荣格;从老子、孔子、钟嵘到王国维,作者所注重的,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那些卓越的大师们对艺术美学的理解,以及自身的领悟和解读,并由此为读者提供不同的思想路径。这些理解,与中国当下的艺术与文化语境相关,与我们每天面对的艺术现实相关,因而,这些抽象的理论就获得了回应现实的活力。
  •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的这些古曲经历了由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芭蕾舞剧欣赏》主要内容包括:关不住的女儿、仙女、吉赛尔、海盗、葛蓓莉娅、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舞姬、仙女们等。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m.pgsk.com)到勃拉姆斯(Brahms),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热门推荐
  • 原来我很爱你

    原来我很爱你

    你一个不经意的温暖笑容,点亮的却是我的整个世界。木浮生最受期待的暖心力作盛大回归。有人说,相爱的人厮守在一起,连光阴都是美的。桑无焉一直小心收藏着的一个秘密,是那些长久萦绕在她耳边的唯美韵律。穿过人潮人海,世界的另一头,有一个人随手泼墨,就能将她带入盛开的玫瑰园。她一直好奇,是谁能赋予文字如此鲜活的生命?直到她遇到了苏念衾……他有着一双世界上最动人的眼睛,执笔便能勾勒出最缠绵的感情。虽然他的高傲冷漠让她退却,他的善良和才情却让她深深沦陷。
  • 办公室通关密码

    办公室通关密码

    办公室如同社会,处处都是成年人的陷阱。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家世有多显赫,如果处理不好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就很难在事业上获得好的发展。要知道,办公室中很多事情不能重来,我们不能通过以身试险的方式来学会如何把人搞定,但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先知先觉,掌握办公室通关密码,就能游刃有余地爱上这个游戏。
  • 闭上眼,遇见你的世界

    闭上眼,遇见你的世界

    繁华都市,汹涌人潮,女律师遇见的世界。“我知道太多丑陋的故事,更笃定绝不能放弃对美丽人生的向往……”——司法女神朱蒂提亚披白袍、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擎长剑,蒙上眼睛以避免外界声响扰乱理智而失于偏颇;用心裁断而非发现……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这是古希腊神话的形象,一直为如今所坚持所信服。——所见到的不一定是真相,所听到的也许是谎言;我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用理智判断,用时间经历,用感受体会;闭上眼,遇见你的世界。
  • 天寂轮回

    天寂轮回

    曾经为神今为庶,笑看沧桑主沉浮。一枚涵盖六界迷雾的铜令,一个追寻双亲的少年,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女,是那命中注定的邂逅!且看少年如何手拨迷雾,寂灭轮回!
  • James Mill

    James M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蓝破瞳魂

    蓝破瞳魂

    这里,不是修仙者的世界,这里,不是凡人的世界。在这里,没有那些炫酷花哨的魔法,也没有各种各样的超能力。而在这里仅有的,只是各种各样的术法,以及...因不断修炼而使自己变得强大的人、魔兽、怪物...你想要变得强大吗?你想要获得力量吗?你想让仇敌都因你的实力而跪躺在自己的脚下吗?纵使天才沦为废物又如何?纵使身体离奇坎坷又怎样?早晚会有一天,你一定能让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对你重新加之仰望!你的成就,也会因你的不懈努力,而渐渐登上这片大陆的顶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说胜义空经

    佛说胜义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真的只是个异常能力实验员

    我真的只是个异常能力实验员

    “喂喂喂,别呆着看我啊,让开啊!”从那一天起,一种宇宙漂流物所携带的病毒突然传播在全世界,地球上一半的人类获得了有缺陷的异常能力,官方努力研发针对破坏性异常能力的抗病毒合剂,而身为具有“兼容”能力的人类,顾致变成了实验对象。“这种病毒,是光速移动吗?woc,怎~么~拐~弯~啊~”“轰~~”
  • 星球冠军

    星球冠军

    欧洲金球奖揭幕仪式现场。CCTV5记者在直播间内流着泪激动喊道:“让我们记住这一刻,很多年以后,下一代球迷会回忆起这个时代,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一起呐喊流泪过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