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1900000030

第30章 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的创新意义(2)

吴昌硕其人,尽管身材不高,但是他身上具有一种勃发的创新能力和蓬勃的向上意识,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他首先对于自身有明确的定位。清末民初的时候,大量碑文相继出土,形成了“金石热”。特别是石鼓文为很多书法家提供了一种新鲜的书法资源,开拓了眼界。但是很多书法家惯性思维,只是临帖,没有笔法上、章法上、个人风格上的创新意识。吴昌硕觉得石鼓文结构很饱满、线条很生动,不像李氏的小篆运笔较为单一、纤细,结构较为规范。于是吴昌硕将石鼓文作为自己书法变法的第一个资料来源。第二,吴昌硕的隶书和行书,从汉碑和晋朝的书法取材。换句话说,吴昌硕用了一个母本、一个中介,然后用自己的悟性进行了变法。

原来出土的石鼓文的结构都是对称的,因为都是曾经皇家狩猎的记录,都是皇家的书法,所以十分规则,没有这种高低的参差。另外一点,石鼓文没有明显的运笔意识。第三点,由于石鼓文是大篆,是秦以前的文字,所以它没有统一过,文字的造型很乱,许多是后代人难以辨认出来的,以至于出土到现在还有一些字没有破解。吴昌硕把石鼓文拿来之后,首先以造型的方法写出高低错落,有一种造型感。第二点,他写出了一种“笔”的意识,起笔、收笔都体现了出来。第三点,他用自己的深厚的文字学功底对石鼓文进行了文字学规范,他的石鼓文基本上都是可读、可认的。这就为他的市场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他的隶书将汉隶、清隶相结合。同时把他篆书上的造诣也融合了进去。所以他的隶书在书法圈中被称为“很高古”,就如同一个千岁老人向你走来,但是他的表情又是很朴实的,整体的线条结构很大器。因此吴昌硕在书法上的创新,使得他在当时的书法界赢得了魁首的地位。

接下来,谈谈吴昌硕在篆刻上的创新。篆刻又称为“金石”,在当时的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民间篆刻的人,称为“刻字先生”,而不称匠。在文化圈内,篆刻家又被称为“金石家”,拥有艺术与学术的社会地位。

我在中国美术馆所作的关于“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的演讲中也谈到了中国篆刻的起源问题。过去我们一直批判中国篆刻起源说是封建迷信,因为古籍中谈到“远古时期,黄帝在河边走看见一条黄龙朝他游过来,黄龙负图(篆刻在民间称为图,即图章)”。故而在历史上一直批判此说是迷信。这其实是不对的,这个起源说确立了一种“神权天授”、“帝由天命”的皇家理念与庙堂意识,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在世界范围内篆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机器篆刻每个约100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块左右,刻得非常好,质地仿真牛角。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要找人手工来刻呢?这其实是继承了一个古老的传统——篆刻开运。

为什么篆刻开运呢?从古至今,很多人都认为红色的印章敲在纸上会带来好的运气。因此,不难理解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一些篆刻家的篆刻卖得那么贵,因为都是一些银行家请篆刻家刻的。在日本现在依然保留了这样的传统,就是刻篆刻能够为你带来好运。日本很多篆刻家的名片上都写着“开运篆刻”。

因此篆刻的实用意识、开运功能确立了其在市场上的地位。吴昌硕搞篆刻的时候正处于篆刻历史上的转折点。当时杭州的西泠八家即“浙派”,他们的篆刻主要采用切刀,刻到后面变成了一种程式,还有一种篆刻是“皖派”即安徽派的篆刻,但是过于随意。

吴昌硕从前学习“浙派”,但是他认为这一派的刻法过于拘谨,往往给人一种太严谨不疏朗的感觉。上海人性格很豪放、开朗,这样的话他的篆刻不会有什么市场。学习安徽一派的话,上海市民也不太喜欢,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于是,在文字上,他将石鼓文移植到印章当中。首先解决了篆刻的文字关。所谓篆刻,先篆后刻,“篆”就是写。第二点创新意识,他从汉代封泥中吸取了其饱满、古朴的形式,成功地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三点,他直接要解决的就是印章的造型。他的印章造型追求一种奇特、生动的高古形态。

吴昌硕在篆刻上的大胆突破,首先引起了日本的强烈反响。当时在上海有一个很高级的日本会所——六三园,这是当时在上海的日本人聚集的高档场所。当时上海有一个叫王一亭的书画家,也是实业家,将吴昌硕的印章带到了这里,给很多日本老板看。特别是后来,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来,通过他的介绍,吴昌硕的印章被成功地推向了日本,广为流传。

王一亭是当时上海商界的大亨,他又将吴昌硕的印章推向了上海的商人圈,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吴昌硕的印章同时在社会普通百姓中也深受欢迎——归纳起来,他的篆刻体现了“三个贴近”原则,即贴近社会、贴近民生、贴近受众。

吴昌硕的创新意识直接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应。

吴昌硕去世以后,他的每个儿子都得到了十多万大洋的遗产。当时的一个大洋可以换140个铜板,一个铜板可以吃一副大饼油条,三个铜板可以在城隍庙吃一碗肥孜孜的大肉面。可以想象,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

吴昌硕的创新为他带来了良好的声誉,确立了他海派艺术家的领袖地位更将海派书画推到了一个艺术制高点,使海派书画成为了当时全国艺术的最高峰。这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成果,而且是一种历史的成果。大家都知道,清末民初,整个艺术处于一种徘徊期,青黄不接。在画上,“清末四王”属于宫廷画家,画风琐碎,题材过于保守,而且为了满足皇家宫廷的品味,整体色调灰暗,体现出一种“阴气”,所以这些画没有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生存的空间。民间“扬州八怪”的画在当时是依靠扬州盐商的“钱袋子”支撑起来的。这些画在历史上还是值得认可的,但是发展到清末民初的时候,更多的牢骚、不满被淋漓尽致地发泄在画作中。这些画在市民中是没有市场的。因此,可以说中国书画,在清末民初陷入了一个低谷。

恰恰在此时,吴昌硕利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在书法、绘画、篆刻、诗文上进行了全方位的突破,不仅打造了中国海派书画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创造了一个文化艺术的高标。

所以说无论从历史的地位,从创新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影响,吴昌硕为海派书画艺术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应当得到确认。

这里应该讲有必要说说任伯年。为什么呢?因为,吴昌硕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个人的因素,他的创新意识的运用外不能忽视群体的作用。而任伯年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此前,我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理论文章——《创新意识:是一种群体意识和公共追求》,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创新意识就是几个业务骨干和几个业务精英的事情。但是艺术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公共追求和群体意识。如果只是个人的创新,没有群体意识和公共追求的话,那么这种创新在数量上有限,在范围上也是受限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就例举了海派艺术。海派艺术是一个群体性的艺术。吴昌硕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的创新意识外也绝对不能低估群体对他的支持,在这个支持中,任伯年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从年龄上讲,任伯年和吴昌硕差不了几岁,任只比吴大四岁,不按艺术创作年代划分,他们都属于第一代海派书画。吴昌硕到上海已经69岁了,他从50岁开始学画,在时间上比任伯年要晚三十多年。

任伯年是天才早熟。1868年他到上海的时候,只有20岁左右,只是一个绍兴来的名不见经传的小画匠,当时在城隍庙一带摆摊,生意很差,温饱都很难解决。后来,任伯年遇到了胡公寿,并借由胡公寿介绍进了画廊。从此以后,任伯年才正式在上海立足。

1868年,任伯年到上海后面临着两个比较大的阻力——第一,一批老画家在他的前面,无论从画名还是艺术水平都高于自己;第二,他只是一个外来的打工仔,在上海没有根基。任伯年很聪明,他到徐家汇土山湾画馆翻阅了大量西洋画书籍,同时借鉴了日本浮世绘的色彩特色,并在这个基础上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对中国传统的国画进行了改革。他的这一改革,为海派书画确立了市场。

到1878年,来任伯年家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他自己笑言自己成了“画的奴隶”。在他45岁的时候,吴昌硕为他刻了一方很有名的“画奴”印。

任伯年的画从整体上使海派书画进入了一个新的表现阶段。首先,取得了市场;其次,确立了海派画风。当时的画家收入很低。艺术家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是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独立的。因此,海派画家如果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独立,也不可能在精神上取得独立。任伯年的画打开市场后,画价由原来的几毛钱上升到一尺二银元。当时的一元相当于现在的85元,当时一斤上等白米约1.8分,当时五口之家的小康生活标准是20银元。因此,任伯年当时的画价,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生活,而且为当时的海派画家赢得了市场。海派书画由此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也为吴昌硕将海派书画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2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在这一年,清王朝灭亡了,民国建立。对于上海来说,这一年却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因为,此时正是世界大战的前夕。帝国列强因为争夺势力范围,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上海取得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也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期,民族资本得到了大量发展,许多大的实业家,都是在这个时候确立的。这些都构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环境。

从文化结构上来说,1912年,大批封建士大夫聚集到上海,这些“名流中的名流,大师中的大师”从整体上提升了上海的文化结构和人才优势。而恰恰是在这一年,已经69岁的吴昌硕定居上海。有必要讲的是吴昌硕定居上海,王一亭有推介之功。1895年,任伯年去世,同时期去世的还有海派的一大批书画大师,此时论资排辈,王一亭可以坐老大的位置,但是上海人独有的精明使他意识到:书画是一种生命的艺术,需要时间和生命的打磨才可以生辉。它所讲究的是一种生命成就。自己在年龄上就不可以服众。

王一亭认为自己这些都不具备,想到了已经70岁的吴昌硕。当时的吴昌硕,在书画篆诗四个方面都已经无人可以与之匹敌了,而且为人忠厚,善结人缘。因此王一亭觉得吴昌硕在年龄上、艺术成就上、个人魅力上具备了到上海当老大的资格。正是在王一亭的大力推荐下,吴昌硕在上海取得了很好的效应,打开了上海市场,一下子完成了由一个书画大师到一代书画领袖的转变。

同类推荐
  • 当代陶艺问道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当代陶艺问道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个黄金时代,宋代**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元编著的《中国瓷器》主要介绍了有关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说瓷、中国瓷器种类、中国瓷器史、中国**瓷器、瓷器的吉祥图案、瓷器的保养。
  • 老北京风情泥塑

    老北京风情泥塑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老北京风情为表现对象的泥塑作品,本书语言流畅,京腔京韵,所收录的泥塑作品描绘了老北京人的衣食住行,涉及出行、娱乐、商业、文化等方方面面。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北京人的精神面貌和风俗习惯。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世月妃

    绝世月妃

    一场帝位之争,推翻了东南西北四方安定,朝夕之间,她被灭了全族,曾经最爱她的五哥已经坐上了九五至尊,为复仇她修炼邪术,然而,她一次一次的负伤,那个人就一次又一次的帮她重生。终究是他错爱她,还是她错负了他。
  • 彷生花

    彷生花

    这是一个仙三代,外加转世投胎的故事!仙三代平时没事干,就喜欢和人飙戏拼演技!仙三代偶尔喜欢来点小情调,比如吟诗作对!当然仙三代脾气暴躁,也不太好交流!好在,仙三代她是一个有涵养的仙儿!知道什么时候火气要灭,什么时候脾气要忍!仙三代的处事法则是:小命要紧,关键时刻不怂!其他时刻,该怂还得认怂!仙三代的平生追求,就是过得仙飘飘!仙三代的命就是好,平日里总做着甩手掌柜!但是,仙三代的修为却是蹭蹭蹭往上长!让人来气的是,这仙三代还有一枚彷生玉!这枚彷生玉,几乎无所不能!自从有了它,情牵你我他!自从有了它,仗玉走天涯!自从有了它,高手多被杀!自从有了它,有事也不怕!养馨友情提示,以上包袱可全都是单押!
  • 打狼要打死(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打狼要打死(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打狼要打死》一书共有十六篇作品,分别是《打狼要打死》《狐狸的尾巴》《不劳动的没得吃》《小螺丝钉的故事》《农夫、山羊和狐狸》《马和狼》《风和太阳》《驴子和马》《兔子和刺猬》《两个同伴》《地主和长工》《乌鸦和大虾》《狐狸和刺猬》《一只小公鸡》《梅花鹿》《聪明的小花猫》。
  • 冥想的剑

    冥想的剑

    孤身自立,为影子同道,可喜?可悲!这个以剑为首的世界,一个认为思想主宰一切的生物也来源于这个世界,他是人类,可也是浩瀚人类中的一个,一切的事物,听,视,触,感,悟,完全来源于思想。思想是超出生命存在的单独个体,一切源于他,也消失于他。莫子具有此思想,也会将此思想繁衍下去,这就是莫子生命的意义!
  • 我型我塑

    我型我塑

    我的魅力我做主,我的形象我来塑! 我要美丽!我要魅力!我要品味! 他们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他们为了形象一掷千金、冲动消费。 他们为了减肥、用尽千方百计,誓将自己的形象改造——进行到底! 成功人士、全职太太,公关白领、学校学生,各行各业、各种人士,每个人都在心底呼唤着魅力! 他们追求的:是自己的个人价值与外在价值,却忽略了自己才是最关键的! 这本书,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我敢以人格保证,你看完本书,你的形象、你的气质、你的品味、你的言谈举止、将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因为你的魅力你开发,你的形象你来塑,别人全是外因,自己才是关键,别让自己成为别人赚钱的关键! 你的魅力与形象,靠的就是你自己! 本书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带给你的却是最新最适合你的塑己方式! 耐心看完,你将受益匪浅!
  • 妾美不及妻

    妾美不及妻

    穿越了?竟是个不得宠的嫡女!亲爹不疼,姨娘不爱,庶姐庶妹们更是个个厉害,能耐大的都翘上了天,揉圆搓平由她们玩儿?靠,小样的,她韶兰倾可不是包子,有种敢咬她试试?再世为人,目光潋潋,笑容浅长,意味颇深!哟~不就是斗嘛?想占她便宜?她呸!惩姨娘,办刁仆,斗姐妹,治贱男,看她这没心没肺,过河拆桥的腹黑女,如何家场立威,混的风生水起?!唉,只可惜……一朝奉旨,嫁做正妃,换了地方,斗争不断?南俊王府,内有侧妃当道,外有小妾炸桥;更有亲亲表妹,深情款款;那什么?就连她那娇艳庶姐也想掺合?巴巴窥着她的正妃之位,欲取而代上?!OhSorry,她不是圣母,也不爱受气,所谓生活如戏,各凭演技!既然有人不让她安身,那她就一定奉陪到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大家寻寻开心,找找乐子也是不错滴……大不了最后一拍两散,天翻地覆拍屁股走人!那王爷什么的,切!她不稀罕,一个字:“休——!”【片段一】“世界如此美好,尔却手握尖刀,这样不好、不好!来,都是服侍王爷的,辛苦有余,妹妹你身为王府侧妃,掌管大局,理应大度,身当表率……”某女笑颜,看着前夜还勾引主子,现下却跪地不起的婢女,胸怀宽广的对上面前一脸盛怒之色的余侧妃,笑容浅浅,善解人意,“看,就像你姐姐我……这样!”【片段二】“这就是昨儿个给爷送甜汤的丫鬟?嗯,拉出去——剁了。”“啊?王妃饶命啊——”“哎,等等!记得剁远一点,本王妃心善,向来见不得血~~”某女真诚,对上一旁脸色煞白的人儿,满是笑意的挑眉道:“听说昨儿个庶姐也来了?也给爷送了碗甜汤……?”【片段三】“咦,夫君!干嘛冷板着脸啊?来,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说出来让我开心开心……”“韶兰倾!本王房里的侍妾,可是你一手安排的?!”“是呀,我娘说了,为妻要大度。尤其是对自家夫君的那些娇美小妾,更是要多多关爱,时时提携……”“你——你娘早就死了!”“尼玛!不带托梦的啊?!”【片段四】“倾倾,你这只雄鹰画的好!苍劲有力,隐忍威风,展翅欲翔而不翔,很有几分我厚积薄发的味道……”某男欣赏,一脸赞叹。闻言某女全身一冷,眼角不由的抽搐道,“你妹啊!姐画的那是芦花鸡!”【片段五】“韶兰倾,你说什么!有种胆敢再说一遍?!”大殿之上,某爷暴怒,面色铁青的冷板着脸!
  • 倾世冥妃!

    倾世冥妃!

    “嫁给我”“如果我告诉你我是僵尸,你还敢娶我吗”“有何不敢,你是人是鬼是神是魔于我娶你何干”叶墨琛本是京沪市商界的一个传奇却在机缘巧合下救下了僵尸幽族的公主。然后以身相许?NoNo拒婚不成的她,大婚之夜在姐姐的帮助下逃到人间,却不料冥王震怒于九幽殿前立下血誓,“幽小七,你若不回,我必灭你全族”……
  • 娇妻撩人:霍少,宠上天

    娇妻撩人:霍少,宠上天

    【甜文】一场灾难,她遇见了这辈子最宠她的男人。“先生,我脚软。”她撒娇。他默默用坚强臂弯抱起她。“先生,我想哭。”她伤心。他迎上结实的胸膛。某日,他出差回家,小丫头直接生扑他:“先生,你怎么能害我呢?”他:“……”“害我想你都想出病来了。”面对她的撩拨,他意味深长:“小丫头,你什么时候才长大呢!”
  • 清蓬

    清蓬

    在广阔的世界上,有这样的一帮人,他们受到神魔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