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9900000026

第26章 国进民退:侵吞了中小企业的金融份额

地下钱庄是借贷危机发生的直接推手,但是就这个推手可以在中国全面引爆吗?答案是显然不够,还有其他诸多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机构就一直将民营企业当作私生子看待,长期的“虐待”造成了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营养不良。而当金融机构也存在问题时,民营企业面临的恐怕就是“断奶”。

吹响“国进民退”的集结号

3年前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警报声传到中国后,变成了国企的高歌声,国有企业沉浸在一片高歌猛进之中。

2009年,是国企的盛宴,也是国企的盛年,国有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借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东风”一路狂飙突进。

站在2011年的今天,大家想必仍然没有忘记之前的那一幕幕,我们来回顾一下:

煤炭行业:浙江的民间资本被全部逐出山西煤炭行业;

钢铁行业:亏损10余亿元的山东钢铁(国企)吞并约有18亿元盈利的日照钢铁(民企);

食品行业: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入股蒙牛乳业;

航空业:民营资本几乎面临全军覆没,由于无力偿还拖欠中航油的1.4亿元、湖北机场集团的6000万元债务,成立于2005年的东星航空2010年年初申请破产。

公路建筑行业:2010年以来,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域都相继宣布,高速公路建设放弃之前“经营性公路”的投融资模式,转而全部改为政府“收费还贷型”公路,这意味着民营资本将全部被排斥出局。

房地产业:2010年6月26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成都中泽置业公司以19.6亿元高价拿下北京市“奥运村乡”地块。6月30日,中化集团旗下方兴地产以40.6亿元竞得“广渠路15号”地块,楼面价每平方米约1.6万元,成为北京招拍制度以来的地王。

国企先声夺人、民企在各个行业中节节败退。

很多人对于国进民退的概念不甚了解,我们就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国进民退。

对于国进民退的概念,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讲,表现为国有经济在某一或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缩小,甚至退出。广义上讲,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表现为政府对经济干预或者说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

其实,这不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发生国进民退了。

自1981年之后的首轮宏观调控(当时叫治理整顿)以来,将近30年的时间里,几乎每次宏观调控和经济低迷,都伴随有“国进民退”现象的发生。

如1981年整顿投机倒把中“温州八大王”被通缉,造成私营企业主人心惶惶;

1996年的宏观调控中类似巨人、三株、秦池、南德、亚细亚等不规范民企纷纷倒掉;

2004年的银行惜贷、监管加强,也让许多民企纷纷坍塌,江苏铁本被当作盲目投资的典型,德隆系、鸿仪系、涌金系、明天系、格林科尔系、青鸟系、斯威特系、顺驰、托普都爆出资金链断裂消息。其中,铁本的戴国芳、德隆系唐万新、鸿仪系鄢彩宏、格林科尔系顾雏军都身陷囹圄。

2009年后,“国进民退论”、“国企垄断论”、“与民争利论”便频频出现在一些学者的公开言论中,这些极具敏感度和煽情性的概念一经亮相,就受到外界高度关注。

对于“国进民退”的忧虑正在商界、学界悄然蔓延。在举国应对经济下滑的氛围中,在4万亿元投资大计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光环下,这种声音并不十分悦耳,很多民众、学者对于这种“国进民退”的现象进行了质疑,批评声也不绝于耳。

在这里,我引用一些企业老总、学者的话:

“我们在某家银行的信贷记录上很好,是大大的良民,却贷不到款。经济危机来了,国有企业是稳定了,民营企业恰恰相反。”(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语)“危机来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是可以的,但长期来看,是不能解决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的。现在地方政府就是‘跑部钱进’。这让我想起了20年前的现象,感觉非常不好。”(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语)

“国电在做硅材料,华能和大唐也想进入风机,如果他们建立了制造能力,我们(民营企业)报价再低也不会要我的,国内能源市场的开放就永远不可能了,那将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垄断。”(某光伏企业负责人语)

“国家4万亿元投资,今年一季度银行又放出4万多亿元的贷款,看着轰轰烈烈,却大都给了国有大项目,我们一分钱都拿不到。”(某民营企业老板语)

“此次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占比最大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类,其中居首位的是铁路建设投资,这是否会强化铁路部门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格局?”(某学者语)

2008年以来的“国进民退”为何如此严重

1998年,中国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有企业大量出现亏损、倒闭和职工下岗的情况,由于国有经济当时所占比重还比较高,所以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当年,中央提出了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的计划,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抓大放小”,国有经济收缩到垄断行业和更具优势的竞争领域,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的话说,当时是“国退民进”的格局。

这种在经济布局上顺势而为的调整构成了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一个重要体制基础。

10年之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让1998年来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出现倒退,使得各种经济资源再次向国有企业集中回流,企业界感受到的都是“国进民退”的格局。

根据《中国企业家》的调查结果,大部分企业中高层认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金融体制环境对国企“更为有利”,是造成或可能造成“国进民退”现象的主要因素。

可以毫无疑问地肯定,2008年中国政府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成为这场国进民退的催化剂。

首先,我们来看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影响。

通过仔细研读中国政府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除了可被视为普适性的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产业扶植政策外,支持国企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政策导向相当明显,有些规划里面列出了具体的国有企业的名字,甚至政府要支持的具体并购重组计划。

例如,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重点支持的“三大三小”,均为国企。

船舶工业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两个龙头企业”——中国船舶和中船重工;

钢铁产业振兴规划里,更是将“推进鞍本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宁波钢铁等跨地区的重组,推进天津钢管与天铁、天钢、天津冶金公司,太钢与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重组”这样的具体操作路径写入其中。

回顾新千年来中国政府颁布的五年规划和诸多产业政策,这种“对号入座”地向国企倾斜的态度是极为罕见的。政府的产业政策往往是银行贷款投向的指挥棒,如此明示的政策偏好,将使金融资源进一步向国企集中,民营企业在这些领域恐怕很难有长大的未来。

其次,是一份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

中国的金融体制环境,一直以来都是优待国有企业,犹如母亲对于亲生儿子一般,而民企无疑就是继子。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种优待更加明显。

2008年上半年,为了应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加以限制,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受到金融收缩的影响最显著。

而到了2008年下半年,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经济下滑,开始实行宽松信贷政策。

2009年第一季度,贷款规模高达4万多亿元,但是绝大部分贷款都流向了“铁(路)、公(路)、机(场)”等大项目以及房地产开发,中小企业依然感受不到“阳光雨露”,信贷十分困难。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引起的关注度不可谓不高,但是似乎仍然只停留于表面文章上,真正骨子里的改革可能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金融危机作为一种客观的外部市场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不能幸免于外。但国企由于出身优势,可以比民营企业更便利地获得国家资金救助。

一位民企人士比喻得相当到位,“大家都在过冬,国企穿上了厚厚的棉袄,而民企仍是薄衣单衫,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经济学家的“辟谣”不值一驳

每当地震发生的前兆,地震专家通常都会出来辟谣。在中国的经济界,经济学家也不例外。当然中国经济出现重大事况的时刻,经济学家也会出来“辟谣”,不过,他们的辟谣方式跟地震专家不同。

地震专家每次只会说:不会,绝对不会发生地震。或者说,至于地震的级数多少要等地震发生后才能得知。而经济学家却极尽所能掩盖事实的真相,让人们相信他们说的就是真理。这样,很多不懂经济的民众就会被欺骗、被愚弄。

对于“国进民退”这样一个大事件,这时候中国的经济学家就该出来“辟谣”了。经济学家对于中国各个行业存在的国进民退现象进行了极力否认。当然,他们也拿出了所谓的统计数据来说明中国不存在国进民退。

他们所谓的统计数据是什么?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同比增长17.7%,而非国有企业增长18.0%,私营企业增长20.8%。非国有经济发展快于国有经济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此外,工业中的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则相应提高。其中,私营经济的单位数量、总产值、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从业人数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45.6%、19%、12.4%、14.3%和24.5%,分别提高到2009年的58.9%、29.6%、18.5%、28%和33.7%。统计还显示,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民间投资占中国城镇投资比重首次超过50%。

我对于这些所谓的统计数据,姑且不论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其准确性是否可信,也不论经济学家反复拿这些数据出来辟谣,不过是自己扇自己耳光。如此兴师动众,说明国进民退已是非议如潮,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

下面,我就通过数据来反驳。

第一,对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国有经济发展快于国有经济的数据。

非国有企业增长18.0%或私营企业增长20.8%大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同比增长17.7%。这样的数据能证明民营企业没有受到国进民退的影响吗?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本基数本来就比民营企业大了不止十倍、百倍。

假如民营企业资产是100元,增长率是30%,赚了30元,那么总资产是130元。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总资产是1000元,增长率是10%,很显然,国企的增长率远远不如民营企业吧,但是它年赚了100元,总资产一年后是1100元。

1100远远大于130元,差距是980元。

假如增长率一样,再一年以后:

民营企业的总资产=130+130×30%=169(元)

国有企业的总资产=1100+1100×10%=1210(元)

1210仍远远大于169元,差距变大,变成了1041元。

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民营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差距一直是在扩大,通过国企的年增长率不如民企来分析得出中国没有“国进民退”显然是很可笑的。

第二,数据说私营经济的单位数量2005年的45.6%变成了2009年的58.9%。看似民营企业的数量在增加,并且这个数量已经大于国有企业。可是这个数量比在经济学上一点意义也没有。

假如国企的数量是10,每家企业的资产是1000,那么总资产是10000.

而民企的数量是90,每家企业的资产是100,那么总资产是9000.

虽然民企的数量远远大于国企,但是总资产仍然小于国企。

衡量两个因素的比较,需要看质量。

第三,数据说私营经济的总产值、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9%、12.4%、14.3%,分别提高到2009年的29.6%、18.5%、28%。这个数据不值得反驳,同上。因为除了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经济学家怎么又不敢拿出来呢?看似民企在不断增长,其实差距落得更大。

第四,数据说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大于国企。这个不是证明中国没有“国进民退”的理由,国企的薪水、福利待遇等又岂是民营企业可以比拟的。

其他的不作一一驳斥。央企资产扩张得如此厉害,从2002年的7万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1万亿元,还说没有国进民退。

以史为鉴,“国进民退”的危害和教训回顾清末以来的三场“国进民退”:第一场是在“铁路国有”的招牌下,仅在中国四川地区推行铁路国有化,却引爆了辛亥革命;第二场是在“天下为公”牌坊下,以国营工业为中心推行战时经济体制,最终拖垮了自己;第三场在“一大二公”的名义下,将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延迟了中国的现代化。三场“国进民退”后果都是灾难性的,其后也都会出现时间、规模不等的“民进国退”,并带来经济增长。

历史已经证明:“国进民退”没有可持续性。

改革开放以来,回顾30年来经济改革的得失,在承认成就的同时也须看到,我们的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公平健全的金融、税收体制:国家垄断了金融渠道,国企、民企融资待遇不平等。

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为主的民营企业至今仍受到不平等待遇。它们像大国企一样向国家纳税,同时却很难从国有银行正常融资,平等享受纳税人的国民待遇。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融资中80%左右来自银行信贷,但信贷总量中80%左右资金投给了大企业;而有80%左右的中小企业从来未向银行贷过款。

体制框架限制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迫使企业不得不以短期行为求生甚至违规操作,这又影响到对民营企业的诚信评价,令其融资更加艰难,生存状态雪上加霜,形成恶性循环。

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原本脆弱,当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之际,便首当其冲地成为牺牲品,面临退货、停产、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刺激经济4万亿元“大蛋糕”中,央企因分得了最大的份额而在不景气中逆势“野蛮成长”,迅速“巨无霸”化。去年股市冲高狂跌,楼价不降反涨,多起“地王”争夺战硝烟弥漫,诸多违背经济常规的表象,不难追索幕后兴风作浪的巨资来源。

覆辙不可重蹈,民富才能国强,独大未必为公。借鉴中国和世界各国经验,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率都不如民营。如果不对当前“国进民退”的势头加以遏制,势必影响到中国日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走势,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

针对2008年以来的“国进民退”趋势,中国政府应该全面协调国企与民企的发展关系,对垄断型企业实施分割改造,逐步推行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重点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更符合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之道。

悬崖边,民企如何拯救自己

很多民企业主可能都在想,在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国进民退中,应该做些什么。

其实,首先我想对民营企业主说的是,国进民退肯定不是中央的政策,理论上决策层应该还是明白中国经济发展30年的基本路径,国进民退并不符合中央的既定精神。所以如果决策层能对国进民退现象明确表态,加强对国企包括国资委的约束,那么对现在愈演愈烈的国进民退的市场化逆流会是一种纠正。

中国政府的本意并不是要把民营企业都逐出市场,其实,2010年中国政府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或者支持中小企业的一些政策,不过这些政策的作用并不是特别大。其原因就是这些经济政策很多是以政府文件形式公布的,缺乏必要的磋商和配套措施,这些政府文件往往流于形式,实际运行中容易被架空。

比如说2005年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还有很多鼓励中小企业投资的红头文件,没有什么太多的效果。

在国进民退的环境下,有很多民营企业为了寻找生存的环境跟空间,会选择去跟国有企业合作,来挂上国有的帽子。不过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短视的做法,当然这也是一种投机性的做法,其中可能有很复杂的利益交换机制。

总的来说,我认为民营企业家应该要明白的是,挂上红帽子未必保险,也肯定不是免费的。把红帽子挂上容易,摘下来又要付出什么样的成本和代价呢?

民营企业要想拯救自己,还得靠企业本身的努力。

一方面,民营企业家不要害怕政策打压,应该主动融入公众生活当中来,通过公共层面的、政策层面的辩论、政策倡导,跟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一起推动市场经济空间的扩展,在这个扩展进程当中可以积累起更多的财富。

另一方面,我觉得其实民营企业家们也有很多创新的空间,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我觉得是民营企业家创新能力推动的结果。虽然国企在很多垄断性领域、资源性领域占有很多垄断地位,但是通过创新,民营企业家依旧可以大有作为。

最后,很想鼓励民营企业家的是:国进民退虽然已经逼得民营企业到了悬崖边,但是长期来看,国进民退并不能持久,或走得太远。

原因是因为在很多领域,国企已经根本无力扩张。国企的扩张是通过其所掌握的额外资源来获得利益的,而这些额外的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比如钢铁、煤矿行业,如果背后没有行政权力的支撑,其扩张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当中国政府客观上看到国进民退所带来的经济的衰退、企业效率的下降,我相信政府的决策层也会痛定思痛,停止这些错误做法,不然市场经济本身也会给这种不公平的做法还以代价。

同类推荐
  • 为创新而生:一个新型科研机构的成长DNA解密

    为创新而生:一个新型科研机构的成长DNA解密

    中国科研院所的“混血”式创新典范,让科学家“名利双收”,让高科技真正接地气,让海归不做祖国发展的局外人!从机器人、大数据到脑科学,新一轮科技浪潮冲击着中国大地的时代,在中国南海岸这片创新热土上,中国新生代科学家的智慧怎样实现“裂变式生长”?本书解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成长DNA,历时九个月深入采访,带你走近中国最具朝气、最富生命力的新型科研机构。讲述这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如何经过短短十年的发展,迅速崛起为国际顶级科研人才高地;有“人才伯乐”美誉的院长樊建平如何慧眼识人,如何创新体制,让先进院只身打马过草原,骑到新世界的背上!
  • 广告创意与文案

    广告创意与文案

    广告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在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活动自不必殆言,连政治选举、文化交流中也出现了广告宣传的身影,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5年和2006年两年中国广告市场一直维持着15%以上的高增长率,2007年预计可以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广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告与民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正处于一个被广告包围的世界当中。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灯箱、高速公路单立柱、宣传单、互联网等广告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大脑,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消费。那么到底什么是广告呢?
  • 口述·创业的故事

    口述·创业的故事

    创业,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追求,承载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当今时代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更是个全民创业的时代,且听数十位弄潮儿为您讲述精彩纷呈的创业往事:从小渔村走出的王均金,华丽转身为民营资本进入民航领域的第一人;周成建创建“美特斯?邦威”,由村庄裁缝向着全球裁缝昂首迈进;川菜名品陶然居的董事长严琦,居然有过“田螺姑娘”的美名;昔日的文艺青年陈志列,终究选择在特种计算机行业里长袖善舞、长歌独行。
  • 旺铺

    旺铺

    本书是一个浙江开店高手的生意真经,包括“迈好开店第一步”、“准确定位用心经营”、“努力开一个名店”、“以变应变”、“成为与顾客打交道的高手”、“诚信方能立店”、“精打细算方能积累”等。
  • 把细节做到极致

    把细节做到极致

    本书正是有感于工作中见过太多因小失大、因微小细节而自毁万里长城的事例;有感于很多初涉职场的年轻人面对全新的工作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又自怨自艾,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虚度了人生的大好时光。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倘若不关注细节,不把细节做到极致,必将淘汰于竞争激烈的时代洪流之中。这本书就是要给沉睡中的你以警觉,让你深刻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并将之付诸于日常的行动中去,在每一个细节中完美体现自己的认知与能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带娃男人不好惹:母后难当

    带娃男人不好惹:母后难当

    搞事情啊!她不过是错穿成这个国家的贵妃而已,怎么一个两个都把她当成坏女人?合起伙欺负她不算,还要欺负她的家人!真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那就别怪她不客气了!管你什么三妃五嫔、王公大臣,统统斗起来!某贵妃伸手一指:公主是我的,太子是我的,这后位也是我的,还有你!某皇上一愣:朕怎么了?某贵妃手指略抖:你也是我的!若是敢偷腥,我就带球跑。某皇上眼中火苗乱窜:你跑个试试!
  • 五殿传说凤殿溺爱妻

    五殿传说凤殿溺爱妻

    北寒国丞相府,一个位于西北面极度荒凉破败的院,要是让人看到的话几乎都不能相信这是位于堂堂的丞相府的,这时,一个穿着粉色衣裙的小女孩正站在房子的门口仰望着天空。那粉色衣裙有着明显的皱痕和被洗得泛黄的痕迹,一眼就能看得出这小女孩在这丞相府里生活得不好。小女孩已经站在门口仰望天空很久了,眼睛一直望着天空,似乎透过天空在想着什么。小女孩叹息一声,把目光收了回来,走进房间,坐在窗子前迎着光线继续……
  • 最强极寒仙尊

    最强极寒仙尊

    一名普通的少年,在一次生死历练中,身体内偶然融入了一根寒冰骨。寒冰骨,可冰封一切,化作能量为己用。从此,他凭借寒冰骨,一路逆天修行,横扫各大圣地宗门。
  • 左异瞳

    左异瞳

    这是一个现代世界,普通即平凡,但极少数人却拥有着与平常人不一样的异瞳,俞轩则意外获得左瞳力量,它能带给你需求想要的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而是背后有人策划这一切的阴谋。
  • 穿越:拐个夫君回现代

    穿越:拐个夫君回现代

    90后创业美女白如冰在一次西安旅行,无意中误入百年一遇的时空黑洞,穿越到一个历史没有的皇朝,女主凭借在现代的经商经验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事业有成的她究竟情归何处?暗楼的清冷公子(也就是前朝五皇子)or商界首富玩世不恭的公子又或者是同为穿越人的他?分分合合,谁究竟是她的真名天子,和她一同回到现代又会是谁?(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替嫁傻妾

    替嫁傻妾

    新婚之夜,新娘娶错!新郎震怒!美男疯癫告白:北堂弦孤冷:本王曾忘了你,可你又让本王记起,让本王眼里只有你,夕儿你是毒药,令我致命,却戒不掉!七夕嘲弄:我是毒药,解药在那边对你笑,找她去吧凰子渊不羁:七夕,跟爷走,小爷天天带你下河捉鱼,上山射鹰,许你自由逍遥。七夕叹息:可我想要荣华富贵金步摇北堂云痛苦:七夕,为何你总是对我忽冷忽热,这般有成见冷漠无情?七夕纠结:因为你长了一张让我又爱又恨的破脸北堂烈怒吼:你是骗子小偷负心女,欺骗我三哥感情,偷走我的心,负了我六皇叔的等待七夕冷笑:你三哥差点没玩死我,你天天找我麻烦,你六皇叔就是个悲剧夜空忧郁着:笨蛋七,你要对我负责,以前你总是欺负我,调戏我,害得那些女人没人敢要我安七夕囧了:哥们,虽然你长的很像我穿前的外国友人,但我很爱国,不接受洋货,伪的也不行!
  • 墨铠HERO

    墨铠HERO

    在未来某个时代,源于一次意外,微“奇点”的诞生,导致未来无尽的时空与平行宇宙无比混乱少年为了了拯救自己所爱的人,不惜穿越时空也要寻找到她。走上因果轮回之路,少年从弱小,一步一步走上强者之路,并且试图修复时间线,在流浪的时空的旅途中,斩异兽,灭异族,更无意探索到宇宙起源。最终通过起源,修复了时间线,一切也恢复原状,也回到起点。
  • 婚然不觉:甜妻要造反

    婚然不觉:甜妻要造反

    顾潇潇本是大婚前,被半路截胡的落魄的千金小姐,和权势滔天、冷漠如斯的他在一刹那间的错误之后,就被霸道大总裁娶回家做小甜妻,宠她入骨到视她如命,惩伤她之人,处害她之人。人前他是让人畏惧的猛兽、地狱的修罗,人后他是娇妻大人的乖乖小绵羊。大总裁揽着小甜妻,对手下冷冷的说:“你们嫂子乖巧知性还温柔大方,家里的事我做主,我说一她不敢说二。”
  • 暴君滚开之妖媚狐妃

    暴君滚开之妖媚狐妃

    为了修炼成狐仙她入凡间找到千年前的救命恩人渡心劫,真正爱了后她才发现,心劫真的不是那么好渡的,而那迫害过自己的暴君,她真的能够离得开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