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8800000006

第6章 能人如何不吓人

章武三年也就是公元223年的春天,63岁的刘备病倒了,大夫检查说小毛病,拉肚子。病中的刘备躺在床上,脑海中常闪现这样一幅战斗场景:自己站在山头,放眼望去,只见山下一片火海,到处是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人和马的尸体填满了道路,铺满了江水。这个场景不是赤壁之战,而是几个月之前刘备亲自指挥的夷陵之战。

以前,刘备曾想过,这个曹操在火烧赤壁的时候是什么滋味呢?今天,他终于体会到这种滋味了。只不过当年烧曹操的是东吴的周瑜,现在烧他的是东吴的陆逊。

想着那惨烈的场面,还有一张张阵亡将领的面孔,刘备的心缩紧了,他甚至有时候都不敢相信,这样的惨烈失败,怎么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这一年是刘备当蜀汉皇帝的第三年。刚当皇帝的第二年,刘备就起兵四万联合南方少数民族,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对东吴宣战。不过,吞并东吴的雄心壮志,给刘备带来的是一生中最大的一枚苦果。这枚苦果苦涩得让他难以承受。

夷陵惨败,部队伤亡殆尽还损失了好几员大将。刘备只身逃脱,败走白帝城。到了白帝城,刘备就病倒了,一开始只是有点腹泻,大家都以为皇帝养养也就好了。但是没想到,在白帝城临时修了永安行宫,安顿下来以后,刘备的病却日益沉重,到了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

刘备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连忙把远在成都的诸葛亮招到永安,准备托付后事。

关于刘备托孤,在《三国志》、《三国演义》和《资治通鉴》上都有非常一致的记载。在病床前,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什么意思呢?就是“您先生的才华比那个称帝的曹丕还要高十倍,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好!我这个儿子如果说得过去的话,你就辅佐他;如果不成才,你就自立做皇帝吧!”

一番话说得诸葛亮诚惶诚恐,他没想到刘备会这么说。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以这样的方式托孤的人也没有。那我们就要分析了,刘备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用咱们老百姓的眼光看,刘备托孤相当于老太爷咽气之前给账房先生交代后事,让儿子来继承家产,结果您猜猜这位老太爷怎么说?他说的居然是:“你先生要看我儿子不行,你就甭搭理他了,这家产就归了你得了!”这也太离谱了点!恐怕没有哪个家长会这么托付后事。

那么刘备说这番话的动机何在,用意何在呢?我们考虑有两个情况:第一,这番话有刘备的真情在里边,他真的觉得国家交给谁都行,不一定非要交给自己的儿子,请诸葛亮治国那是国家的福分、老百姓的福分。

第二,这番话暴露出了刘备的一个担忧,就是担心诸葛亮位高权重,名满天下,老百姓都很支持,而自己的儿子才刚刚十七岁,能不能领导这样一位重臣,能不能坐稳一把手的位子,一切都是未知数啊!

各位想想,以上两种情况,您觉得刘备属于哪一种呢?我倒觉得,应该两种都有一些,不过恐怕是第二种更多一点。

刘备的心理很复杂啊。他现在已经不惦记自己是怎么走的了,他惦记的是,自己走了以后,下一个来的是谁?

刘备说完这个话以后,孔明先生是如何回答的呢?他是不是说:“行!领导,听您的,我一定好好考虑考虑!”

真这样说就糟了!刘备这是在要承诺啊!孔明当然知道,他立刻就给了承诺。《三国志》记载,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意思就是说:“我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幼主,死都不会有二心的!”而且史书中还用了一个词,叫做涕泣,就是说哭得很动情很伤心。

各位想想,诸葛亮为什么哭成这样?有人说是因为感动,感动刘备的信任,这个确实有。还有人说是因为伤心,伤心好战友刘备就要去世,这个也确实有点。

不过我觉得,诸葛亮的眼泪和刘备的话一样,也是非常复杂的。除了以上两点以外还有第三点,就是难过,难过的是共事这么多年,自出茅庐以来,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真是让做什么做什么,从没有过二心,从没耍过态度。但临了,刘备怎么还会这么想自己呢?做人也太难了。

其实诸葛亮遇到的正是中国古往今来,所有位高权重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叫做功高震主,你能力太强了,名气太大了,达到了让领导不放心的地步。

当下属难啊,领导让你干工作,你不干,他不甘心;你干坏了,他不开心;你干好了,他又不放心。

诸葛亮当时有三个身份,其一大权在握,大小政事,一人说了算,是一个权臣;其二,孔明又是一个有理想、有道义、人人敬仰的忠臣;其三,孔明还是业绩卓著、才干突出的能臣。

这三顶帽子,让哪个领导看了,不倒吸一口冷气啊!真的是功高震住、势大压主。尽管孔明主观上没有这个动机,但是客观上还是造成了这种局势。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话本身就是一个证明。

这个问题要是处理不好的话,直接结果就是君臣互相猜疑,爆发内乱,把到手的胜利成果都葬送掉。

创业成功后又把事业葬送在互相猜忌的内乱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那么,作为一个有权力、有能力、又有影响力的“三力”型下属,如何处理好和上级的关系,如何获得上级足够的信任呢?我们分析一下会发现,从到刘备手下开始,诸葛亮就注意这个问题了,他很策略地运用了四个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方法一

工作上摇扇子,生活上搭台子

说到这个策略,我们要说说刘备的家事。中国人都说本命年不好过,对刘备来说确实如此。刘备是属牛的,东汉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09年是刘备四十八岁的本命年,还没等刘备从赤壁大战的胜利中回过神来,坏消息就来了,这一年刘备的结发妻子甘夫人去世了,撇下了三岁的儿子。至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刘备有两位夫人都去世了。

所以,在谈到家事的时候,三国故事里有一个说法,叫做“四大惨”,哪四大惨呢?

一是给吕布当爹。吕布有弑父情结,各位看看丁原、董卓的下场,谁当吕布干爹谁就是死路一条。

二是给马超当儿子。马超有三子,三国有一段故事叫“杨阜借兵破马超”,马超的妻子、家人,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子被敌将梁宽等人拿住,在翼城城头一刀一个都给砍死了,《三国志》裴注记载,马超兵败后投靠了张鲁,次妻董氏和儿子马秋都在张鲁手里,后来马超投降了刘备,张鲁投降了曹操,曹操把董氏赏给了手下,把马秋推给张鲁,说你看着办吧,张鲁二话没说,当场杀了马秋。惨呐!连小孩子都不放过。所以,三国是英雄史,也是血泪史。

三是给曹操当仆人。曹操为了防止被人谋害,诈称自己好“梦里杀人”,就是说曹操睡觉的时候,别人一靠近就会被杀。果然,有一次,曹操睡觉时身上的被子被踹到地上了,就有侍候的人上去捡,结果被曹操跃起一刀砍死。所以,给曹操当家政服务人员都是很危险的,随时会丢性命。

四是给刘备当老婆。刘备每次吃了败仗,标准动作就是舍老婆、弃家小。你看,在小沛和吕布作战,战败逃走,弃了家小;在徐州和曹操开展,战败了,又弃了家小,才有后来关羽屯土山约三事被迫降曹;再后来在当阳长坂坡刘备被曹操打败,撤退时又弃了家小,导致糜夫人投井自杀。眼下,甘夫人又去世了。撇下年近五十的刘备带着一个三岁的孩子,好不凄凉!

不过,有坏消息,就有好消息。刘备正在煎熬的时候,有人来报,说东吴谋士吕范来了。

刘备以为吕范和鲁肃一样,也是来要荆州的。于是硬着头皮见了面,结果吕范带来的是一桩美事,什么美事呢?

吕范给刘备说媒来了,吕范说:“吴侯孙权有一妹,生得贤惠又美丽,想嫁给刘备。”

这真是人在屋中坐,美女天上来。

刘备面对这桩美事说什么呢?刘备说:“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

各位听这个话,就能听出来,刘备心里是愿意的,又担心人家嫌自己岁数大。

吕范说:“我们吴侯这位妹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常说非天下英雄不嫁!您皇叔名闻四海,正所谓淑女配君子,年龄不是问题的!”

刘备当时就说:“那您稍微停留一天吧,明天我给您消息啊。”一转身,刘备就来和诸葛亮商量了。孔明态度很明确,八个字——“面许已定,择日就亲。”

刘备很犹豫,他属于那种既想喝粥又怕烫的主儿,刘备说:“那万一周瑜定计欲害我,这不是送上门去吗?”

孔明大笑,给刘备结结实实吃了定心丸。孔明说:“主公您放心,我略用小谋,一定让那周瑜一筹不展,公主到手,荆州万无一失,主公也可安然无恙。他不是给咱们用美人计吗?我保证你要了美人不中计。”

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等到要启程的时候,刘备又担心了,这属于冒生命危险娶美女呀。孔明说:“吾已定下三条计策,让赵云跟着您按计而行,可保万无一失!”

这就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妞!”

诸葛亮给赵云准备了三个锦囊妙计,哪三个呢?第一个锦囊妙计,大造声势,利用吴国太和乔国老,把生米做成熟饭;第二个锦囊妙计,编造曹操入侵的借口,拉刘备出温柔乡;第三个锦囊妙计,关键时刻借孙夫人之力,喝退追兵,逃出虎口。

刘备最后真的是啃了糖衣,扔了炮弹;得了美人,没中计。

从《三国演义》这个描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智慧,就是诸葛亮作为位高权重的下属,他不光参与决策——在工作上给领导出谋划策,而且还积极关心领导个人生活,帮领导解决个人生活的困难。

在刘备娶亲这件事上,孔明是看到了风险的,但是他没有给领导改善个人生活设置任何障碍,相反,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成了刘备的亲事,为领导的美满姻缘填上了关键的一笔。

您想想,刘备能不高兴吗?对孔明的信心和信任那是大幅度增长!所以我们管这个策略就叫做“工作上摇扇子,生活上搭台子”。作为一个副职,应该主动关心一把手,帮他解决个人生活上的困难。当工作和生活冲突的时候,要尽量照顾领导,帮他出主意想办法。这样,领导的信任自然就会大大增加!会关心上级生活,这是下属的智慧。

同时孔明先生在工作上还使用了第二个策略——

方法二

放下擅长的,做好应该的

《三国志》裴注当中有记载,当年在隆中的时候,东吴的张昭曾经向孙权推荐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没答应。有人问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说了一句话:“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

这句话为后来的“三顾茅庐”埋下了伏笔。

什么叫“能贤亮而不能尽亮”?意思就是,孙权孙将军他能尊重我,但是不能充分发挥我的才华,所以我不能跟他干!

诸葛亮是一匹千里马,大家想想千里马需要什么?要用千里马,你首先得理解他呀。

其实,一匹千里马,它需要草料,它更需要一片纵横驰骋的草原!诸葛亮的意思就是,到了孙权那里,他给的草料肯定是一等一的,但是他不会给草原。

说到这里,我们就看到了,诸葛亮选领导的标准很明确,谁给我草原,谁能充分发挥我的才华,我就跟谁。

后来,三顾茅庐以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诸葛亮认为只有刘备能做到这一点。

那么,刘备做到没做到呢?确实做到了,但是做到了一部分。刘备用诸葛亮,用一句话概括,叫做“给了两头,收了中间。”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备在刚开始用诸葛亮的时候,赤壁之战前后,刘备给了诸葛亮充分的空间和平台施展才华,到后来刘备托孤的时候,也给了诸葛亮充分的空间和平台施展才华。不过在二者之间,就是从赤壁之战到白帝城托孤之间这段时间里,刘备给诸葛亮的空间并不大。

为什么说不大呢?我们来看看史书的记载。赤壁之战前后的公元207—

208年,刘备先让诸葛亮管军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接着是管外交,出使江东,说服孙权,然后又让诸葛亮管民政,搞经济,治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诸葛亮都搞得红红火火。

我们前边提到了,诸葛亮属于既能扫一屋也能扫天下的通才,又属于迫切需要草原的千里马。那么刘备是不是给了诸葛亮那么大草原呢?其实没有。大家注意,赤壁大战胜利之前,诸葛亮是没有任何职务的,直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打败曹操以后,刘备才给了诸葛亮一个军师中郎将的头衔。

从此以后,刘备却派诸葛亮专门去搞经济和民政了,军事上的事情很少让诸葛亮参与。孔明在刘备心目中首先成了一个标准的看家人选,留守处主任。

您看,入川的时候,刘备带的是法正和庞统,诸葛亮留守。取汉中的时候,刘备带的是法正,诸葛亮还是留守。《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什么是足食足兵?就是后勤保障做得很好。

在刘备入川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法正扮演了真正出谋划策的军师。诸葛亮则投身于繁琐细致的政府事务和后勤事务中。

但是,孔明没有怨言,也没有发牢骚。他把当年说的“贤亮不能尽亮”一类的话都放在一边,就是专心致志完成刘备交办的工作。

一个人放下自己喜欢的,做自己不喜欢的,这很不容易,也非常了不起。

能人在团队中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服从指挥。这就好比一个天下第一的小提琴手参加一个乐团的演奏,你说他要不要上来就拉自己最擅长的?肯定不能。他必须一看指挥,二看乐谱,按照指挥和乐谱的安排来拉。相反,如果一不看指挥,二不看乐谱,上来就拉自己最擅长的,那么,拉得越好,可能对整个团队的损害也就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年轻干部,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来就干自己最擅长的,结果干成了以后,上级不满意,群众不认可,他自己还特委屈,觉得我干得这么好,你们怎么就这么否定我呢?

其实,团队当中做事情可不是这么做的,必须要一看指挥,指挥就是领导,二看乐谱,乐谱就是工作计划。如果不听领导指挥,不看工作计划,弹得越好,对整个合奏的伤害可能就越大。

管理智慧箴言

团队当中做事情,必须要一看指挥,指挥就是领导,二看乐谱,乐谱就是工作计划。如果不听领导指挥,不看工作计划,弹得越好,对整个合奏的伤害可能就越大。

诸葛亮就是一个出色的琴手。尽管他有自己最擅长的绝技,但是他没有逞能,没有挑肥拣瘦,而是领导安排做什么,就全心全意做什么。放下擅长的,做好应该的。

这种敬业精神一下获得了刘备还有周围干部的一致认可。

虽然工作一直很出色,在各个岗位上都能闪光,但是诸葛亮没有自满,更没有自夸,面对大家的肯定,他运用了第三个方法——

方法三

弱势沟通,展现依赖

大家先来看诸葛亮写的《出师表》,《出师表》不光写得很动情,而且写得很高明。

《出师表》写道:“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

大家注意,这个口气,并不是和先主说话的口气,而是和后主说话的口气。和儿子说话都这么谦卑,估计当年和老子说话的时候更低调。

这里看孔明的用词啊,明明是等待英主大展宏图,却说苟全性命于乱世;明明是三顾茅庐英雄出世,却说自己很卑鄙,先主来请我是屈枉了;明明是居中调度定大计定国策,却说是许以驱驰,扮演个跑腿的。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优点长处都收起来呢?这其实是获得认可的一个好办法。

首先,心理学发现,人们嫉妒强势,不嫉妒弱势,反感高调不反感低调。诸葛亮这样做,就减少了同事的嫉妒和反感。

其次,人类社会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弱势的人会让别人觉得更不容易变心,更值得相信。所以通过展示自己的弱点和对别人的依赖,能取得足够的支持和信赖。

我们来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老教授,夫妇二人结婚30多年了,感情一直特别好。年轻人在一起的时候就开玩笑呀,说:“请教请教啊,您快教教我们,怎么让婚姻这么长久,感情这么牢固呀?”

老教授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这个人嘴刁,吃饭挑食啊,我离开老太婆做的饭,谁家的饭我也吃不饱,没有了她我就得饿肚子啊,所以我们就过了大半辈子。”

教授夫人说:“我是严重的神经衰弱,失眠啊,到晚上就睡不着觉。非得老头子躺我旁边打起呼噜来,听着这个节奏我就睡着了。要没了他,神经衰弱得把我折磨死,所以我们就过了这半辈子啊。”

你看说是这么说的吧,但是实际情况呢,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老教授去参加一个论坛,在酒店吃自助餐,他说的是“离开老太婆做的饭,自己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去的”,实际上,吃自助餐取了一次不够,还取了个二回,比我吃得还多呢。

晚上我给他家小保姆打电话,问:“小慧啊,阿姨睡觉怎么样啊?有没有失眠呀?”你猜小保姆怎么说,人家说:“阿姨睡觉好着呢,不到10点就进卧室了。以前是叔叔打呼噜,现在叔叔走了,阿姨自己打呼噜,一觉睡到自然醒,好着呢。”

大家看看,其实谁也离得开谁,离了谁地球也照转。

但妙就妙在两个人都说离不开,都找了一个离不开的理由。而且双方都知道自己的那个是假的,但是都相信对方的那个是真的。

这就叫做通过示弱,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展示对对方的依赖,从而获得信任感。

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自己说得那么不行,把领导说得那么强大,其实核心就是这个原因,他在通过示弱,展示对领导和对组织的依赖,从而增强周围人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

所以,我们说感情是示弱的学问,不是示强的学问。为什么很多女强人婚姻都不美满,原因就在于她们太强,而且时时处处展示自己很强。怜爱怜爱,先怜后爱。示一下弱,展示一下自己的依赖性,那感情自然就甜蜜起来了。

管理智慧箴言

感情是示弱的学问,不是示强的学问。

有了信任和支持,诸葛亮就有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平台了。但是他是不是充分发挥自己了呢?不是。他在施展才华的时候,使用了第四个方法——

方法四

稳住大局收拾残局,态度积极但不着急章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刘备做了一个特别“二”的事情,就是起兵征讨东吴。结果被人家火烧连营七百里,损失惨重,大军败走白帝城。

得到兵败的消息以后,诸葛亮有什么反应呢?诸葛亮叹道:“法正要是活着就好了,他一定能劝阻主公,不让他东征。即使东征了,也不至于败得这样惨!”(《三国志·诸葛亮传》)

有人就评论说了,诸葛亮这属于说风凉话。法正不在了,那你诸葛亮是干什么吃的,你为什么就不能劝阻刘备呢?就算是劝不住,你自己以随营军师的身份跟着刘备不就好了吗?

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劝阻,或者就干脆参加东征这件事,我们要做一些分析。

首先我们要分析刘备征讨东吴的动机。有人说了,那还用问吗?为关羽报仇呗。

有书为证啊,《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记载,刘关张三人,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焚香起誓:“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后来关羽被东吴给害死了,大哥刘备当然要给关羽报仇了!

按照《三国演义》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不过按照《三国志》的逻辑,可不是这样的。首先《三国志》里边,没有桃园三结义的记载,这个场景应该是小说的虚构。其次,我们来看时间,关羽被害是在公元219年,也就是东汉建安二十四年,而刘备伐东吴是在公元222年,前后差了三年。为什么关羽被害以后,刘备没有马上给兄弟报仇,反而是三年以后才动手呢?而且偏偏是在刘备自己登上皇位称帝以后?

这个很值得研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刘备积攒力量寻找机会。不过,还有另一种理解,就是刘备伐东吴不光有感情目的,更有政治目的。既然称帝了,刘备就想建立更大的功勋,创建更广的基业,吞并东吴是他的夙愿。现在,以关羽被害为理由,刘备开始动手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因此,讨伐东吴至少是一半政治因素,一半感情因素的。那么,分析完刘备的动机,我们再来分析当时的形势。

当时曹魏最强大,东吴第二,刘备实力第三。所以,刘备讨伐东吴,属于第二名和第三名打起来。第二和第三打起来,第一名当然最高兴了。

第一名可以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等两个人两败俱伤了,自己可以从中捞到巨大的便宜。这可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不过,还有一个比这个更好的买卖,就是联合第三,把第二给吃掉。等待吃掉了第二,第三名也打得疲惫不堪了,回过头,再吃第三易如反掌。

这是最实惠最快速的胜利路线。第一个看到这个问题的是吴主孙权,所以在刘备起兵的时候,孙权连忙向曹丕示好,表示归顺,怕的就是曹丕乘机动手。第二个看到这个问题的是曹丕的侍中刘晔,用现代眼光看,刘晔也是相当精通博弈论的高手。他就建议曹丕,不要理睬孙权的求和示好,应该利用吴蜀动手的机会,先把孙权拿下。然后剩下一个疲惫不堪的老三西蜀,就非常好对付了。

幸好曹丕没有采纳刘晔的意见。否则,刘备伐吴的结果,就是给西蜀和东吴都带来灾难式的后果,白白成全了曹魏。

关于这个问题,诸葛亮早在十多年之前就知道了。当年在写《隆中对》的时候,我们这位二十七岁的孔明先生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联合东吴北拒曹操,这是西蜀的生存之道,也是西蜀的发展之道。

所以,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得出结论,刘备讨伐东吴,是以报仇为理由进行的一次军事冒险,不符合西蜀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当时的天下形势。

这个问题,刘晔能看出来,您想想诸葛亮能看不出来吗?他肯定能看出来。

那么,我们不禁就要问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诸葛亮看出来了,却没有劝阻刘备呢?这个事情很蹊跷啊!史书记载,刘备要伐东吴的时候,首先出来劝阻的是赵云,然后还有一句,“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大家都出来全了,唯独没有诸葛亮劝阻刘备的记载。

你看,诸葛亮当时完全可以站出来说:“主公你错了,不要这样做啊!”他甚至可以联合很多大臣,上书或者当庭抗辩,逼迫刘备就范,甚至采取不配合的手段,拒绝执行刘备的命令。这样,不就可以避免后来的火烧连营七百里了吗?

确实,这样或许能避免一个灾难,但是这样肯定会激发一个更大的灾难。这个灾难是什么呢?就是一把手刘备和二把手诸葛亮的完全决裂和彻底对抗,用一次高层分裂和内部动乱,避免一次军事冒险失败的可能性。这个买卖值吗?肯定不值!

以诸葛亮当时的二把手身份,是绝不能联合很多人一起和刘备争辩的。一旦联合了,争辩了,就会出现更大的内部危机。说小了是拉帮结派,说大了就是逼宫,就是夺权啊!

那么,不拉人,自己说行不行?也行,但是需要考虑场合。

大家注意有一句话叫做“位高而谏以为有私”,什么意思呢?就是地位太高的人,给领导提意见一定要谨慎,否则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比如你是二把手,你在大会上点着鼻子给领导提意见,提对了,你叫迫不及待;提错了,你叫别有用心!两种情况都没有好结果。所以位高权重的人,如果给一把手提意见有三个原则:一、最好借助一个职位相对低一些的人去提,自己不要提。所以我们可以相信,有可能赵云提意见,就是诸葛亮授意的。因为赵云一直和诸葛亮配合得很好,能给赵云锦囊妙计,就一定也能安排赵云替自己提反对意见。二、如果是自己亲口提,一定要在小场合,这个叫“当众提意见叫拆台,私下提意见叫补台”。有不同想法,可以等散会以后,到领导办公室里边,关上门悄悄说。所以,我们也可以怀疑,诸葛亮是给刘备提了意见和建议了,只不过是在非常私密的场合下单独说的,保密工作很好,就没有记载下来。三、边干边说,无论有什么不同意见,如果领导没有采纳,绝对不能停下手里的工作。而且工作一旦过了决策阶段,进入执行阶段,绝不能四处散播不同想法,干扰大家的工作干劲。这叫做“关起门民主,打开门集中;决策阶段民主,执行阶段集中。”

管理智慧箴言

关起门民主,打开门集中;决策阶段民主,执行阶段集中。

诸葛亮应该是借助一些有效的渠道,私下提过意见了,但是没有被刘备采纳。刘备按照惯例,依然安排诸葛亮守后路掌管后勤,自己就带着大兵出发了。这个时候的孔明,没有急头败脸、大呼小叫地冲上去阻挡刘备。相反,他以积极的态度投入了后勤保障的工作当中。

这个策略叫做“积极而不着急”。一个能人在干工作的时候,态度可以很积极,但是情绪一定不能着急。领导一有困难你就着急,说明你怀疑领导的能力;领导一和美女沟通你就着急,说明你怀疑领导的人品。这都是不对的。

而且事业是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是领导的,不是你的。你着急,你大喊大叫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要夺权啊?

就好比同事的未婚妻崴了脚脖子了,你帮忙送医院,你说你能着急吗?你再着急,也不能超过同事的着急程度。你要是上蹿下跳,比同事还心疼,那估计就要打架了。就算是真心疼,你也得忍着。这叫角色意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能乱着急,否则会引起领导误会。所以诸葛亮很谨慎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他做了很细致的工作。尽管不能阻止刘备起兵,但是他对失败的风险做了必要的估计,采取了一些预防的措施。比如《三国演义》记载八阵图吓退陆逊,就是诸葛亮为防范失败作的准备。同时,刘备没有让诸葛亮上前线,诸葛亮就一直在后方工作,并没有死乞白赖要上前线来。这也符合我们前边说的,放下擅长的,做好应该的,能人以服从指挥为最重要。

后来,刘备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而且形势危机了,这才派人召诸葛亮到永安见面。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能掌握工作节奏的干部,没有命令的时候,就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在那里做好本职工作。一旦有了命令,立刻安排好手中的工作,以最快速度来到了永安。

这叫什么?这叫做“不叫不到,一叫就到,随叫随到。”一个掌握工作节奏的能人才能让领导有充分的信任。

到了永安,刘备嘱以后事,把收拾残局的艰巨任务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其实这种行为本身,也可以视为刘备对自己错误的反思和对孔明正确意见的肯定。

自赤壁之战以来,诸葛亮终于走到了可以从政治、军事全面施展自己才华的位置上。不过当时的形势确实万分危急,大军新遭失败,元气大伤;东吴大军压境,气势逼人;南方地区少数民族造反脱离政府;北方曹魏虎视眈眈,连续派人下蜀,要求蜀汉俯首称臣;后方还有黄元在成都附近乘乱造反。那形势真是内有外患,危机四伏。不过,对此早有准备的诸葛亮信心十足,迅速走上了工作岗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终于化险为夷,帮助新生的蜀汉政权迅速转危为安。那么,诸葛亮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危急呢?在这个过程中,他又使用了什么样的策略呢?请看下一讲。

同类推荐
  • 危机就是商机

    危机就是商机

    本书为本书为你揭秘面对危机时风云人物的逆势吸金之道。资本大亨和行业领头人们在危机中与风险博弈,发掘隐藏的商机,并用多年积累的商业制胜经验,积极迎接挑战,或保全或增加自己的财富储备。在他们的财富之路上,那一串串穿越风起云涌危机而留下的足迹显得弥足珍贵,为更多人如何在危机中发现商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你揭秘面对危机时风云人物的逆势吸金之道。资本大亨和行业领头人们在危机中与风险博弈,发掘隐藏的商机,并用多年积累的商业制胜经验,积极迎接挑战,或保全或增加自己的财富储备。在他们的财富之路上,那一串串穿越风起云涌危机而留下的足迹显得弥足珍贵,为更多人如何在危机中发现商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 以用户为本:马化腾的商业管理智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以用户为本:马化腾的商业管理智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原汁原味地记录和诠释了马化腾的创业与管理思想精华言论,完整展现马化腾卓越的创业信念、管理思想、创新理念、技术法则、营销与竞争策略、资本运作等。同时,本书也汇集了马化腾关于人生与拼搏的精彩言论,是马化腾在创业、管理、用人、领导思想与理念方面的精华。本书为众多年轻人提供经验和蓝本,也为读者注入人生腾飞的力量。
  • 从查理大帝到欧元

    从查理大帝到欧元

    德籍华人、德国著名经济记者张丹红,零距离解析欧洲,触摸欧洲经济。张丹红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深刻反思欧洲历史与欧洲经济,思考欧洲为什么难以实现统一,现存的超国家组织欧盟到底有多大的凝聚力和行动力。本书以欧洲在统一上的尝试为主线,贯穿欧洲历史,分析欧洲的宗教、文化、战争与政治,解析欧盟与欧元,把脉欧盟未来大势。可以说,本书是欲全面了解欧洲历史、欧盟现状、欧元未来及欧洲未来大势的历史、经济、金融、时政类读者的必读书!
  • 科特勒营销微语录

    科特勒营销微语录

    菲利普·科特勒,现代营销学之父,世界级营销学泰斗。他一生致力于营销战略与规划、营销组织、国际市场营销及社会营销的研究,他创立的营销理论和思想改变了传统营销的格局,大大扩充了营销的内涵,使得营销上升为一门科学。他的著作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被全世界的营销人士视为营销圣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世界企业家,帮助无数企业走出了销售困境。《科特勒营销微语录》集合了科特勒一生重要著作及其一些演讲的思想和语言精华,用观点加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科特勒的营销精义。“科特勒微语录”部分摘录了科特勒关于营销的核心观点和语句,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科特勒的营销理论。
  • 做一单成一单

    做一单成一单

    “为什么我的单子又丢了?”是公司的产品不行?还是市场竞争太激烈?又或者是经济不景气?不要再找借口了!做单不成功,原因一定在你自己。很多人说销售行业不好做。那么销售到底好不好做?答案有二:第一,不好做!因为把别人的钱变成你的钱肯定要费一番周折。谁不心疼自己的钱?第二,好做!因为是你把优质产品提供给别人。谁不想使用质量过硬的产品?所以,在转变思维、摆正心态的前提下,销售就是寻找质量和价格的平衡点。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做单的关键在哪里。只要摆正心态,一步一步来,做一单成一单,你就会成为公司最顶尖的销售人员!
热门推荐
  • 命运编织软件

    命运编织软件

    身为一个扑街作者的陈柯,手机中突然多了一个叫命运编织的软件。而里面却有一本写了开头的故事。无视了软件中的通告,过后,他发现,软件中自动写的故事在现实真实发生了。写一个人的命运该怎么写?急,在线等!
  • 封骥

    封骥

    东风吹破少年梦,从此再无赤子心。大陆因长安而聚变。
  • 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

    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

    时隔一年,彼得四兄妹被神秘的号角召回了纳尼亚,然而纳尼亚早已不同往日。篡夺王位的叔父,被逼上绝路的王子,暗夜现身的伟大狮王,惊心动魄的勇者决斗……且看被召回的孩子们如何帮助凯斯宾王子夺回王位,建立新的和平。
  • 我在异世当中介

    我在异世当中介

    我叫顾渊,我穿越了……但是我丝毫不慌,因为我有系统。别人修炼靠抢资源,我靠做生意,所谓靠山吃山,我是靠系统吃系统……没错,我也有系统老哥给的逆天功法……妖核什么的,给我吞!妖兽精血,给我吞!千年灵物,给我吞!我怀疑我上辈子就是个饕餮,只要能增长修为的,通通吞!金木水火土,各种灵脉属性我皆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没有的。什么?你想杀我?来来来,让你看看我有几个灵脉,我顾渊就在这夸下海口,站着让你打,你都会累死!所以,不要对我有敌意……人生本就苦短,不要想着走捷径……
  • 太阴之山,凰飞惊羽

    太阴之山,凰飞惊羽

    千余年前,阴凰肆虐,民不聊生。七古神纷纷下界封印阴凰,留下仙门法典供世人修炼。千年后,少女因被渣男坑害,坠落千丈崖,被亲夫所救,醒来后却发现自己体内惊现阴凰之力。大婚在即,她被迫困于庙堂。那么,她的夫君会为了她放弃皇位,选择共闯江湖吗?而她,又是何身份?身上藏着怎样的秘密?面对世人的惶恐,她究竟该何去何从?
  • Following the Way Fellowship of Prayer 2018

    Following the Way Fellowship of Prayer 2018

    Ash Wednesday is February 14, pgsk.com does it mean to be a follower of Jesus? How do we walk with him along the way? Our annual Lenten devotional offers daily reflections and prayers to help guide and deepen your journey with Jesus this Lenten season. Purchase copies for yourself and all members of your congregation!
  • 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攻心36计:男神只宠你

    攻心36计:男神只宠你

    那一年,他是军人,救下了她。这一年,她是心理医生,一心只想救下他。而他,貌似是想拿下她?“炎总,你有病。”“炎总,该吃药了。”“炎总,你脑子……”“女人,我的病,只有你能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穿越的姿势可能不太对

    我穿越的姿势可能不太对

    马尔福:哈利是我好哥们哈利:你好,我是哈利·伊万斯·西弗勒斯奥格那:梅林是我太太太太太太太...爷爷德尔塔:我可能穿越的姿势不太对,但是我不申请再来一次,因为这只是在做梦,醒了啥都没了,一会儿还得早起上班...ps:熬夜时间久了真的会猝死,经过亲身检测认真脸#滑稽pps:我感觉系统给的这个封面挺有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