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000000009

第9章 脑中有鬼的“中国犹太人” (2)

1987年的一天,16岁的罗云远随身携带了一百多块钱走出了家门,出来闯荡了。可是到达武汉后不久,他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了。那个时候,他开始担忧起自己的生计来,于是只能去吃最便宜的清汤面,接连几天后,连吃面的钱也没了,只好挨了三天的饿。

后来,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向老乡和朋友求助,借了钱租了一个门面,又四处找人,从老乡那里借了一部分货物,一间很简陋的小店面开张了。开始几年,生意勉强能糊口。

但他觉得做这行不是发财之道,不久又转入五金行业。这次,他有了货源优势:家乡温州龙湾区是生产五金电料的大基地,亲戚朋友很多做这行。1993年,罗云远在清芬路以1 000元/月的价格租下一间30平方米的门面,他从朋友那里赊货出来做批发。

凭着“亏本买卖”的生意经进的货以低于进价卖,引得客户纷至沓来,销售增长很快。一年过去,高进低出也只亏了两三万元,但厂家“借”给他的货源达到几十万元。罗云远用这些铺货借鸡生蛋,如卖出货款20万元,再进回100万元的货,就这样生意越做越大。

就在1995年的一天,罗云远和一帮朋友吃饭,他随便问一位在电力系统工作的朋友,下一步有什么动作,对方透露:湖北省电网马上要开始改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罗云远凭着一种商人的特有敏感,觉察到了这里面的大商机。他想到:一旦改造电网,肯定需要大量的 电表、电线、电缆之类的东西。如果每家每户都需要一块电表,那将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于是,罗云远为了抢占这个商机,第一时间赶赴浙江,找到一家中外合资的五金厂,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得到了该厂电表的湖北地区独家代理权。而那时的湖北市场上,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表还不多。就这样,湖北的电网改造历时五年,手握大量优质产品的罗云远一下子就获得了两三千万元的销售额。

但是,这时的罗云远越来越不满足于五金电料市场中那点微薄的利润。他在寻求着更大的商机。后来,在一次世界温州人联谊会上,罗云远得知飞利浦国际照明集团想与国内商家合作建厂,开发中国市场,这令罗云远十分心动。于是,通过一个在法国的温州华人牵线搭桥,他和飞利浦签下了合同。

接下来,罗云远来到广东中山古镇这个世界最大的灯饰市场,斥资1 000万元,兼并了当地的一家工厂,凭着当地在原材料、贴近市场等各种有利的资源建起了自己的企业。该企业投入生产后,一年就实现产值两千万元。

现在的罗云远正在筹建一个千亩的温州商贸城,力求将温州模式直接带到武汉,这就是那个曾经吃过苦、挨过饿的温州人创下的辉煌。

中国另类的“游牧民族”

“中国犹太人”

温州人就如同一个游牧民族,为了赚钱,他们四处流浪,四海为家。过去人们常说:海水所及之处皆有华人。今天人们会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必定有温州人,有钱赚的地方,也必有温州人。“中国犹太人”已成为温州人的代称。

自古以来,温州人就有不断地向外迁徙的历史。温州是全国重点侨乡,有上千年移民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北宋。现今侨居海外及港澳台的温州人就有好几千万,分布在世界87个国家与地区,主要是在西欧与美国。

法国、意大利、美国是温州移民三大聚居国。然而作为“中国犹太人”,温州人安家落户的身影在全世界五大洲都可以看到,甚至远至你根本没听说过的一些国家,比如布基纳法索——一个西非小国,比如苏里南——一个南美小国。

究其原因,就是温州人有着野草一样的生命力,无论走到什么样的地方,他们都会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凭的就是一种极强的适应力和强烈的赚钱欲望。

“温州人四海为家,哪里能赚钱,我们就到哪里。”现任泰州市浙江工商会会长的张连松说,泰州是一个新组建的地级市,处在“长江三角洲”与苏北地区结合部,城市不大,但发展空间和潜力却很大。这里的很多项目和市场还处于空白。另一方面,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已具备了大规模吸纳外来资本的能力。从市场进入的门槛、投资成本、经营风险等因素看,上海和苏南城市要比泰州高得多,而且那里的许多投资项目竞争已经饱和。想要再掘一桶金,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连松认为,从真正意义上讲,温州的民间资本完成原始积累并具备向外扩张能力始于最近这两三年,而且这种扩张也只是一种中小规模的资本扩张。在这种情形下,只能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寻找适宜生长壮大的空间。可以这么说,只要有钱赚,温州人就会四处闯荡,忍受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

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经商潮、打工潮一波接一波,但总体的趋势是内地往沿海跑,北方往南方跑。要打工,当然是工业发达地区好找活干;要经商,当然是生意繁荣之处有钱赚。但温州人却反其道而行,他们往内地跑,往北方跑,往落后的角落跑,有很多温州商人甚至一跑就跑到塞外边陲、穷乡僻壤。温州人到了落后地区,总是能在那里发现商机,找到财路。

这是温州人的特性使然,他们喜欢开创新路,不喜欢跟风。发达地区商业发达,新路子不多;落后地区相对闭塞,市场缺口大,更具发展潜力。温州人最早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总是能赶在开发潮流之前抵达落后地区。据统计,在西部大开发仅仅开始动议时,西部各省会城市中已充斥着大批温州商人,数量达30余万。其中以四川最多,有12万温州人;其次为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区。成都、西安、昆明三大城市的温州商人均在4万以上。连最偏远的新疆和拉萨,也有成千上万的温州人在那里经商。

扎根新疆十年,成就棉花大王

新疆居于中国最边远的大西北,它的幅员辽阔、它的地广人稀、它丰富的物产却吸引了很多的温州人前来生存经营。现为永嘉在外商会会长中最年轻的会长李松才,就是一个自高中毕业就独身一人到新疆闯天下的温州人。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奋斗,现在的李松才在北疆地区已拥有6个轧花厂,年产值超过2亿元,成为了新疆地区赫赫有名的棉花大王。

1990年,李松才高中刚毕业,就凭着一种强烈的创业激情,只身一人来到地处边缘、幅员辽阔的新疆自治区。概括李松才在新疆的经历,大致有三个大的转折:

首先,第一个成功进驻“新百”之人。在那时的新疆,规模最大、品位最高、信誉最好的商厦就是当时的新疆百货大厦,李松才认准了“新百”的黄金地段柜台的承包权。于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找到了“新百”的总经理,说明了自己的要求,也许是被面前这个温州青年的勇气所打动,从来没有私人承包柜台经营的“新百”居然为他破例了一次。此后,顺利租到柜台的李松才,在“新百”经营起了皮鞋和服装,当年就获利丰厚,为他在新疆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创办新疆地区第一家民营轧花厂。20世纪的90年代,新疆的棉花渐渐成为抢手货,于是,不少的温州人先后来到新疆通过收购或者贩卖棉花发了大财。商业嗅觉敏锐的李松才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发财良机,于是,在1995年,凭借自己几年来在新疆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他率先在新疆盛产棉花的乌苏市头台乡创办第一家民营轧花厂,因为经营得当,又取得了圆满成功。就这样,李松才很快就成了当地的一个显赫人物。

最后,历经挫折,最终选定立足棉花,做大、做强。其实,很少有人在事业上会一帆风顺,李松才也不例外,从承包柜台到办轧花厂,李松才的事业一步步壮大起来。这时一心想要做大事的李松才要想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范围,于是1998年他卖掉了轧花厂转向服装品牌连锁经营。也许是求胜心切,李松才的决策有些草率,管理上也存在问题,结果服装经营全面失败,血本无归。此时的李松才,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痛定思痛之后,决定重操旧业,将目标立足在棉花产业上。利用自己在新疆的资源优势,李松才重返江湖,2001年组建了新疆康瑞棉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

从此,李松才踏踏实实地将自己的产业定位在新疆的棉花上,希望在新疆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发展“一黑(石油)一白(棉花)一红(西红柿)”产业王牌中,占据“一白”的独特优势,截止到2005年,李松才的康瑞棉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在乌苏、博乐、精河等县市发展了6家轧花厂,业务遍及整个北疆地区。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上,李松才说要咬定棉纺不放松,要在棉花产业里做大自己的企业。

李松才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棉织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加之新疆政府的大力扶植,经营棉花必将拥有辉煌的前景。

这就是一个在新疆的温州人的创业故事。只要在商品流动的地方,就有温州人,就有温州的市场。温州人这种为了生存,为了赚钱走四方的品格,改变了传统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性格,而且无数温州人成功的事实,印证了这样一句老话:树挪死,人移活。正是温州人这种为钱走四方的观念,使他们走出了封闭的家乡,来到了外面的大世界,挖取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宝藏,赢得了无数的财富。

行走在世界屋脊的温州人

众所周知,在拉萨,这个建在世界屋脊上、海拔3 600多米的“日光城”,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强烈的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头痛得厉害,连走路、说话都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就在这样的雪域高原,也活跃着温州人。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陆续来到这里安营扎寨,艰苦创业,抒写着一个个精彩的人生篇章。

郑月球是最早到拉萨创业的温州人之一。1980年,年仅20岁的他经过长途颠簸,好不容易来到目的地,高原反应又让他好几天起不了床,然而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

当时的拉萨,到处都是土房,到处都是垃圾堆,整个城市找不出几处像样的绿化带。“和温州比,这里简直落后了几十年”,郑月球笑着说,“不过,也幸亏这里穷,我们才有机会发展。”

当时有很多温州人为生计所困来到拉萨寻求发展空间。那时,在拉萨的温州人主要从事的行业有木匠、裁缝、油漆工、补鞋匠等。

“我刚来时也是做木匠,吃住都在藏民家里,而且一做就是5年。”郑月球说。可以想像一下,从一个普通的木匠到西藏华东水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20多年间他要经历多少漫长的道路。

同类推荐
  • 企业家来信:我们的信念决定了我们所走的路

    企业家来信:我们的信念决定了我们所走的路

    16位企业家,用书信这一特殊的方式,传递他们一直坚持的信念。从信里可以读到柳传志的管理层交接艺术,任正非的企业自我更新技巧,宁高宁的企业社会责任感,马化腾的危机转化手段……张小平、苏小和、师永刚等21位财经意见领袖对书信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中企业家们的最真实情感。
  • 营销革命(经典重译版)

    营销革命(经典重译版)

    本书是一本专门帮助商业人士快速学习战略的自助书籍。近年来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通过层层晋升终成为企业CEO的人,更多来自销售和市场营销部门,而非其他职能部门。我们如今生活在“竞争年代”,几乎在所有品类中,商业竞争都已经越来越像战争。环境的改变使得传统的“自上而下”战略模式也随之过时。当你已经无法预测未来的竞争动向时,长期的战略规划又有什么价值呢?如果资源分配也受制于长期规划,那又如何能灵活应对竞争变化呢?
  • 赢在责任

    赢在责任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责任,就是赢在职场。责任是员工与企业缔造双赢的关键;责任是员工在职场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如何培养、树立、增强内心的责任感?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 任正非:“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任正非:“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在华为看来,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
  • 400个百年老店的长赢基因

    400个百年老店的长赢基因

    在商场“丛林法则”的作用下,今天的长寿企业可谓凤毛麟角,但是仍然有一些百年老店熠熠生辉。口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已经存在了1400多年,它就是日本的株式会社金刚组——最初修建佛寺和神道庙宇,现在经营民用建筑。口欧洲最长寿的企业是法国的古拉尼公司,它在公元1000年的时候经营葡萄园,现在拥有博物馆和蝴蝶农场。
热门推荐
  • 凌天女帝:绝代女帝倾天下

    凌天女帝:绝代女帝倾天下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撑起一片天。”家族衰落,强敌环饲,谁可担当重任?为了身边的亲人,少女手持三尺青锋,与人争,与地争,与天争,踩着累累白骨,一路杀伐而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夫君太坏不是错

    夫君太坏不是错

    初相见:她是一个被捡回将军府里混吃混喝的傻丫头,装疯卖傻是她的绝活,却一不小心惹来了桃花一朵朵。某皇宫中,被四名千娇百媚的美男当众表白逼婚?无暇傻乎乎的笑着,然后:“你们,我都喜欢,不如你们都嫁给我吧!”语出惊人,现场所有人完全石化了。再相见:她竟然是邻国的七皇女……原本以为她装疯卖傻厉害,逐渐才发现,原来自己一不小心惹到的男人更厉害,他们简直都是姓赖的,当他们都赖着要做自己夫君的时候,她发现,原来他们个个都很坏。***某男主:今晚月黑风高,正是杀人灭口的好机会……女主兴致勃勃的打断他:可是,我的刀子还没有磨好,今晚没办法杀你。不然我们一起去晒月光吧,走吧,走吧,我们一起走吧!看着热情挽着自己手腕的女人,某男主无语!***某男主:你在地上放了什么?女主扬了扬手中的袋子:钉子啊!某男主苦笑:丫头,你怎么随身把钉子放在身上,很危险的。女主笑眯眯:因为你说喜欢我呀,喜欢上我有惊喜,带上它我可以随时给你制造惊喜呀。某男主失声,心里弱弱的说了句:这不是惊喜,是惊吓!***某男主:我就不信你不是在装傻!女主:关于这个问题,我昨天和狗狗认真研究过了,它哼了一声呢!某男主似乎看到了怪物:什么,你能听懂狗说的话?某女得意:呵~~狗狗遇到它不嫌弃的人就会说话了,你别那么大声说话,不然整个将军府的人都会知道连狗都在嫌弃你了……本文没有历史根据,没有华丽丽的动人爱情,有的,是我用心写的字,只为博你们一笑,轻松一下,如果喜欢,请记得收藏哦!推荐另一篇文文——(纵宠千金宝贝)
  •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全面展示在“和谐教育”理念指导下,自主探索、开发、实践园本课程的进程,系统展示《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建构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成果,通过系统介绍:家、园、社合作共育模式的创新展示;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框架、结构、内容、实践、评价等方面;结合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活动的优秀案例具体形象的展示课程实施的过程。书稿期待以严谨不失活泼、全面不失重点、理论不失可操作性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以促进园本课程资源的多样化,为其他幼儿园在家、园、社和谐共育方面提供借鉴。读者对象: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区人员。
  • 我带儿子走进阅读之门

    我带儿子走进阅读之门

    妈妈的教诲,会影响孩子一生;妈妈的失误会贻误孩子的前程。书里作者坦露了自己抚养儿子的心路历程,为了给儿子做榜样而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能够不断重新定位亲子关系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应对随时变化的儿子。为了引导儿子阅读入门而“弃牌从文”亲近阅读和爱上写作,与儿子“斗智斗勇”,母子俩一起成长。
  • 在荒野上到处游荡

    在荒野上到处游荡

    《在荒野上到处游荡》本书收录了连俊超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 顾盼钟情

    顾盼钟情

    钟晴是快手网红,走红原因是对青梅竹马莫书意表白了49次,次次被拒绝。在钟晴和莫书意一起面试过了talent小学那天,钟晴准备第50次表白,却重遇了大学学长顾无言,更想不到的是,他现在还是talent的校长!阴差阳错,钟晴表白错了人,就此成了顾无言的女朋友……
  • 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

    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

    《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一书,文章精选自美文作家张亚凌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的散文随笔,书中数十篇文章被选作中考真题及高考模拟,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多篇文章被译为英文,深受读者喜爱。
  • 不要丢下相公我

    不要丢下相公我

    宠文,绝世宠文,亲们记得收藏一个哈!大么么。《盲妃十六岁》【宠文,甜蜜一对一,无背叛,无虐身虐心。】她是丞相府人人可欺的瞎子三小姐。她的生命里只剩下那只陪伴了她三年的狗。她不知道他的颜色,但却问过下人,他们告诉自己,这是一条黑色的狗。她不知道黑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却依然相信。所以给它取名:小黑。还记得,娘临终前抓着她的手,对她说,“唯一,不要难过,上天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那时才六岁,她不懂,却依旧点头。十六岁这年,她明白了。娘说的这扇窗,就是龙殇彦。她不懂,丞相府里的大姐和二姐都被夸的美若天仙,可他却依然要娶她,他就像天上的云,而她,就是地上的泥。她不懂,为什么每次他都霸道的抓着她的手,任凭她怎么挣扎,都不放开。她不懂,不懂的太多太多…她像个受伤的小兽,习惯了孤独,习惯了黑暗,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抗拒着任何人的靠近,包括他。可他却硬闯入她的心中,不肯离开。他会抓着她的小手,放到他的脸上,告诉她:“唯一,记住我的样貌,一点点的记住。”他会在她跌倒之际,紧紧的抱住她,告诉她:“唯一,不要怕,我永远在你身边…”他还在伏在她耳边,轻轻的说道:“唯一,今生,我就是你的眼。”后来的后来,他再次告诉自己,陪伴了她那么长时间的黑狗,其实是白色的。这次,她相信,因为她明白了,这个世界,只有他,永远不会欺骗她。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幻。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眼前…★【片段一】“不要…不要过来…”她像只受惊的小鹿,听着耳边渐渐朝着自己走来的脚步声,吓的抱着自己的身子,惊恐的瞪着前方,晶莹剔透的眼睛里却没有任何焦距。“唯一,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他一身大红喜袍,清隽的面庞满是怜惜。“不要…不要过来…求你了…”她感觉到了他的呼吸,离自己好近,吓的啜泣,身子不停的颤抖。“好,我出去,别哭了,我出去…”人人敬仰的谪仙三王爷,大婚之夜睡书房,人人传言,新王妃不受宠。却不知,其实是他们的三王爷被赶了出来,不受宠的…是他。【片段二】他将她手中脏兮兮的‘黑’狗提了起来,唯一立刻像乍了毛的猫,抓着他的手臂,“还给我!把我的小黑还给我”。“你亲我一下,我就还给你。”他故意将脸凑到了她的嘴边,坏坏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