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9300000026

第26章 工党的理论与实践(2)

威尔逊从一开始就试图把工党的社会主义目标和“民族政府”的任务协调起来。英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显得疲软。1947年,它的实力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位居第二,以后却不断下降。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远逊于美、日、西德等国家。与此相适应,英国的政治军事地位也受到影响。1957年苏伊士运河事件发生后,英国国民开始不得不痛心疾首地承认,这个昔日最强大的帝国已沦为二、三等国家。针对这一形势,威尔逊着力阐释教育和科技革命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在1963年工党年会上强调指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比我们所能理解的还要迅速的变革时期。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15年间,特别在工业方面,将看到一个比最近250年来工业革命更伟大的技术变革时期。……除非我们把科学与经济计划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得到所需要的经济增长……我们将根据科学革命来重新阐述社会主义。”

在工党看来,科技教育革命对工人阶级至少在三个方面有重大意义。第一,促进经济振兴,赶上世界领先国家,使社会再分配的扩大建立在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上。第二,改革等级教育传统,缩小各阶级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差距,进一步体现社会平等。第三,在经济结构加速变化时期,向工人阶级提供有计划的职业再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教育素质,以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这一政策首先使工党左右翼之争平息下来,并在党内得到一致支持。

1964年工党竞选宣言《新英国》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做好三件事,这三件事是:“在国家计划中调动它的各种资源,维持公共支出和个人支出之间的平衡;对全体居民,而不只是对他们中的小部分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他们在这个科学时代中应尽的责任。” 对此,选民也抱以赞许态度。

1964年9月,保守党政府任剃届满宣布举行大选,工党以4席多数险胜,威尔逊组阁,开始了战后第二次工党执政时期。威尔逊政府上台后,尝试用“计划化”代替“国有化”,限制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加强国家对全局的指导作用。为此,筹建了经济事务部。该机构负责协同劳资双方一道制订计划,经济计划分为年度的和五年的两种,把国家的、地区的和工业部门的生产都纳入计划体系,分别就投资、生产、就业和出口作出规定。这个计划在国家与产业和工会代表密切合作的基础上拟定,并且聘请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专家作政府的经济顾问。1965年9月,经济事务部公布了五年国家计划,作为经济活动的“行动指南”。

为了贯彻这一计划,还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成立工业改组公司,通过对私人企业贷款或购买私人企业的股票,促进工业设备更新和小型私营企业合并,使工业向合理化发展,国家向新技术工业提供优先帮助。制定工业配置法,引导私营工业向西北和东北不发达地区转移,等等。

政府成立了技术部。指导和鼓励产业采用新技术和新工序,把现代技术引入英国。还采取重新分配政府经费、扩大教育开支、改善各级培训设施、普及教育等措施。在工党政府推动下,60年代全国综合中学数目增长了十倍。到1970年,综合中学学生数已达全部中等学校学生数的1/3,为普通家庭的子弟享受教育提供了机会。各种成人教育手段也大大改善,创办了开放大学,利用广播、电视等传播手段普及高等教育。这一时期被看作“教育革命”时代,威尔逊政府也因此在战后英国发展史上留下堪以自豪的一页。

此外,政府还将钢铁工业重新国有化,改革了税制,增收资本利益税,提高养老金、疾病和失业救济金(1965年3月开始),取消国家卫生局的处方费(1965年2月1日开始),等等。

起初,威尔逊政府“经济新政”实施得还算顺利。工会对政府也给予了支持。1964年12月16日,政府与工会达成一项“生产率、物价和收入问题意向宣言”,双方同意工资的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1965年下半年,政府又采取了一项强制性的“预先通知”的制度,规定任何关于物价和收入的变动必须预先通知政府,以便政府可以有时间考虑这些问题。政府威望的提高在1966年大选中表现出来,这次工党得票率比1964年提高3.9%,议席增加了46席。

然而,好景不长。1967年阿以战争爆发,揭开了世界性资本主义危机的序幕。英国经济本就处于财政收支平衡的边缘。面临英镑每况愈下的局面,不得不于同年将英镑贬值14.3%,以期制止挤兑英镑的风潮。

1964年—1970年英国国家计划目标与实际结果相比,个人消费实际增加了0.9%,公共消费下降了2.1%,固定投资减少了2.3%,国民生产总值1970年增长速度为2.2%,远未达到3.8%的计划目标。而失业率则上升到2.5%。

政府对付危机的手段是以强制性工资和价格控制取代自愿收入政策,并且重新恢复处方费,削减住房建造计划,取消中学生免费牛奶供应,提高离校年龄,等等。政府在和危机的斗争中,深深感到工会的一系列自发罢工对整个经济形势的负作用,因此抛出题为“代替冲突”的白皮书,企图限制工会的权力,并向工会的一些不负责的行动追究法律责任。这一下在工人运动中掀起轩然大波,工会紧急决议,坚决抵制这一决定,终于迫使政府放弃这一企图。但从此双方关系日见紧张,工会和工党的关系由此发生转折。

威尔逊政府的“经济新政”中途夭折了。“英国病”的激化以1967年英镑危机作为第—幕。从此以后,“英国病”的病情一直没有减轻。

威尔逊工党执政几年来,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条件下,还是尽可能增进人民的福利。被保守党政府变为私有的钢铁工业在1967年重新收归国有,是威尔逊政府的主要社会主义措施。同时它在经济稍宽裕时陆续把已削减的公共开支又增加了。1966—1969年每年平均增建住宅40万幢,比保守党执政时期建房多;这期间培养的教师增加了1/3。根据威尔逊的建议成立的开放大学使各种年龄组的未能上大学的人有了系统受教育的机会。失业补贴、家庭津贴、医疗保健费用、增建医院经费都有增加。对赔钱但方便乘客的公路、铁路客运事业也给予补贴。等等。

1969年底到1970年初,英国经济又有起色,国际收支在连续7年亏损后出现盈余。这是执行4年通货膨胀政策的结果。工党在地方选举中又吸引了选民。1970年5月底,威尔逊决定利用良好时机,举行新的大选,以便再赢得5年任期。

工党的竞选宣言是《英国今天是强大的,让我们把她变得更强大》。各报民意测验一直表明工党比保守党占上风。可是形势急转直下,在投票日前3天,报上发表了5月份的贸易数字,逆差达3,100万镑,而且物价也在上涨。保守党的竞选专家们抓住机会大做“工党把经济搞糟了”的文章。大选结果,几乎出乎所有民意测验的预料,保守党以30席的多数而得胜,工党又沦为在野党。

工党在这次大选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轻视了工会严重对立的情绪和党内左翼力量的增长。在执政期间,威尔逊政府忙于树立自己的“全国政府”的形象,加剧了同工会的紧张关系。收入政策实际上限制不了物价,却要求限制工资增长;政府关闭了187个亏本的矿井,使15万矿工失业;海员两次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激化了工业争端,也影响了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左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有力地位。大工会的左倾和它们日益干预工党的事务,使工党领导失去了过去那种对议会外工党的控制力量,而一向很弱的工党左翼与此时出现的工会强大左翼相配合,也增加了边沿选民的动摇性。

70年代,英国的衰落通过几个数字可见一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70年代下降到1.8%,而实际上1974—1980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0.9%。70年代后期,英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经济地位已降到第5位,失业率则从2%左右上升到5%左右。西北部传统工业集中地区的失业率则更高。

工人阶级是经济危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此整个70年代,工会运动不断向左转。首先工会纷纷推举左翼分子为工会领袖。如著名的左派组织“工党民主运动”等纷纷在工会扩张势力,建立分会,到1977年前已设立了39个分会。其次,工会在工党年会上积极要求和支持更加激进的政策,向工党施加压力,推动工党采取行动。

事实使工党认识到,当失业和通货膨胀一起发生时,建立在混合经济上的一切理论都站不住脚了。在这一经济秩序内,工人阶级仍未摆脱社会牺牲者的地位。工党1973年纲领强调指出,要“实行财产和权力的不可逆转的转移,使财产和权力的对比有利于劳动人民及其家庭”。这个纲领被认为是“至少40年来最激进的纲领”, 它再次把所有权问题提到首要地位。

1974年,工人阶级,特别是煤矿工人发起一系列大罢工来回敬希思保守党政府严厉的紧缩政策,迫使保守党政府下台。工党又被推出来对付经济危机这一恶魔。工党政府干了这样几件事:

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船舶制造和修理业、四家大飞机公司、制药工业被收归国有,成立了英国宇航公司和造船公司;建立国家企业局和英国国家石油公司,以公私合营方式开发北海油田。政府还通过国家控股公司购买了25家大私营公司的少量股票,以便进一步干预这些企业的活动。这次国有化方式较1945年灵活。既有传统的整个行业部门收买方法,还采用了国家和私营合资的方式。至此,英国国有化企业已从主要是燃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基础设施部分发展到部分制造业领域和新技术部门。国有企业的产值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1%,职工人数占总劳力的8%,固定资本占国内固定资本投资总额的20%。就非金融领域国有化程度而言,70年代后期英国在西方世界仅次于奥地利,居于第二位。

更重要的是,工党尝试以“工业民主”的方法扩大改造资本主义工业的范围。1975年2月政府主持通过“工业法”。该法案规定,建立国家企业委员会,由委员会同企业及其工会代表合作签订计划协议,包括资本投资计划。国家对那些执行计划协议的私营企业发放贷款,同时政府有权得到企业的股票。当计划协议没有完成时,政府可无偿将企业资产收归国有。

工党认为这是向“工业民主”前进的重要步骤。参与计划协议的企业必须公开一向保密的投资计划,使雇员能在作出计划的决定中起作用。这一方式还有利于政府深入到那些资产阶级牢牢把持的有利可图的制造业领域。

为了解决财政赤字和缓和通货膨胀,政府利用同工会的特殊关系,以废除1971年保守党政府制定的“劳资关系法”和税制改革等为条件,使双方达成“社会契约”,规定在这届工党政府任内工资增长分成四个阶段,增长幅度在10%以内。正是在工会的支持下,政府得以比较顺利地实行紧缩政策,把通货膨胀率从1975年的24.1%降到了1978年的8%左右。

政府预期,以上这些措施不仅意味着向进一步社会化迈进,更重要的是会带来短期经济效益。实际上,政府所希望达到的四个目标——经济适当增长、充分就业、稳定国际收支和稳定物价,一个也没有实现。1978年形势一度好转,但工会对于政府继续执行强制性工资政策越来越不满。特别是后期政府宣布工资增长率将限制在5%以内时,工会再也不愿执行“社会契约”,卡车司机、公共服务行业、火车司机、码头工人纷纷走上街头举行罢工,再加上工党在议会补缺选举中连连失败,终于导致这届政府的下台。1979年5月3日大选,工党惨败。从此至今,工党与政权无缘。

回顾工党执政所走过的道路,不难看出,国有化、福利化政策的确包含着社会化、平等化的因素,而且工党政府极力希望扩大这些因素,但是在一次次经济危机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本来以为经过调整的经济制度会促成生产增长和社会平等扩大的良性循环,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经济衰退,政府因而扩大开支,引起赤字增加,导致通货膨胀,迫使工资上升和利润减少,于是进一步造成经济衰退,形成.个恶性循环机制。英国经济一步步向困境的深处发展。而工党是—个纳入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正常秩序的党,它的宗旨和策略决定它只能在这一体制内渐进地完成社会改革、改造的任务,也就是说,它只能通过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手段来实现其社会目标。国有化和福利主义已被实践证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了消极的甚至阻碍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习近平在考察过程中,发表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当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5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讲话全文。
  •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主要选取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关键历史节点进行梳理。全书共二十章,前十七章回顾和审视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过程,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确立了目标,后三章展望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出版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帮助。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将走向何处?
热门推荐
  • 红尘三米(中国好小说)

    红尘三米(中国好小说)

    这个城市就这么奇怪地公布着米福、米根、米芝三兄妹。米福作为长子,在家乡与城市之间徘徊着,情感上也在形式上的妻子与精神的知己两者之间游荡着,灵魂没有归宿没有家的他,却一心想召回弟弟米根、妹妹米福回家。弟弟抛妻别子,在武汉漂着,死不回家,妹妹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为了生计做了妓女,种种艰辛,却至死都不回家。这个失去皈依的红尘三米,而米福最终在召魂回家的途中失去了自我……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有狐绥绥在吾心

    有狐绥绥在吾心

    南芝芝不知道自己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一朝穿越,变成了一只千年灵狐,最倒霉的是,自己竟然还要被一只长相妖孽,为人腹黑的大坏蛋圈养???想象他每次看自己的眼神,南芝芝全身战栗...
  • 与骨为谋

    与骨为谋

    他是汉夷国唯一的异姓王爷,他表面温和内心腹黑,他是神秘组织不良人的首领不良帅,听命当今皇帝暗中查案,战绩显赫,红颜遍布天下,却至今未娶。她是天下第一仵作的养女,擅长验尸和入殓,别人玩拨浪鼓的时候她玩人骨,别人跟活人相伴她与死尸为伍,她与师兄相依为命,为解尸毒四处寻找解药。片段:某男舒服躺在榻上,说:“连翘,你要学会尊重男人,不能整天拿着刀威胁男人!”我只尊重躺在棺材里的尸体!画尘离,从我床上滚下来!”
  • 城市天堂

    城市天堂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被一摊鸟屎搅了好心情的。那本是一个让人心情舒畅的早晨。头天夜里下了一场雨,空气、阳光还有楼前的梧桐树都像刚用水洗过似的清清爽爽,湛绿的草坪散发着一股好闻的草芽子味儿。我跟妻子一起下楼。楼道里妻子还讲了一件开心事,昨天有患者送给她一个花篮,就摆在她们护士值班室的窗台上。总之,见到那摊鸟屎前我的心情一直挺好的。我和妻子的代步工具并排摆在一起,粉红色的自行车是她的,亮蓝色的电动车是我的。正当我俩各自摸出钥匙准备开锁时,我突然发现,电动车的右手车把处有一摊鸟屎,黑黑白白地呈喷溅状,污了大半个车把。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的爱情,始于初见,终于死别。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他们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 柯学里的开挂人生

    柯学里的开挂人生

    重生到曾经喜爱的名侦探柯南的世界,怎么能不泡泡哀殿下、逗逗工藤新一呢?单女主,无后宫。前方高甜,非单身人员勿入!
  • 变猫记

    变猫记

    大盗田歌意图窃取杏月儿的“七灵珠”,反被变成一只黑猫。为使自己回复人身,田歌跟踪杏月儿来到大漠,在黑店春颜客栈里,各路英豪各怀鬼胎,斗智斗勇,阴谋诡计尽显峥嵘。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霍少偏偏要娶我

    霍少偏偏要娶我

    初见他时,他高高在上风光无限,再见时,他狼狈不堪还记得威胁她的性命,第三次见他,她胆大包天冲他挥刀……岑芊夏被踢出豪门已经许多年,却掉进那些恩恩怨怨中,成了顶级豪门霍临霄的身边人心上人。记者向霍临霄提问:“坊间传闻你的妻子并不爱你,而是对你别有所图,你有什么回应吗?”霍临霄优雅的点燃了一支烟,目光看向在楼上站着的女人,“有资本让她有所图,我应该感到庆幸,为她,我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