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200000035

第35章 运思篇(31)

句式熟习以后,能自由把句子改变种种形状了,才可以讲到安排。安排的原则是谐和。一句句子和全篇文章许多句子能不冲突,尤其和上下文能合拍,这就是谐和的现象。要分别谐和不谐和,最好的方法是读。不论是别人所写的文章或是自己所写的文章,句子上如有毛病,只用眼睛来看不容易看出来,读下去才会自然发见。我所谓读,不一定要高声唱念,低声读或在心里默读也可以。就普通人的读书习惯来说,看和默读的两种工作是在同时进行的。古人练习写作,唯一的功夫就是读,读和写有密切的关系。文章的秘奥要用读的功夫才能发掘。“吟”字对于诗有伟大的效用是颠扑不破的事实。所谓“吟”,无非最讲究最仔细的读法而已。

句子的安排以谐和为原则,谐和与否的识别方法是读。结果,所谓安排者就是调子问题。一句句子摆入文章里去,和上下文连结了读起来,调子适合的就是谐和,否则就是不谐和。关于句子的安排,自古未曾有人说过具体的方法。写文章的人在推敲时所依据的,只是笼统的个人的经验和习惯罢了。以下试就我个人平日所关心的方面,来提出几件可注意的事项。

第一 ,留心于句子的“单”“排”。文章之中,有些是句句独立的,这句和那句并无关涉,每句可以读断,自成一个起讫,这叫单句。有些是几句成为一串,不句句独立,读起来几句成为一个起讫,这叫排句。例如:

睡了一夜,爸爸清早就跑出去。我不到学校,帮助妈妈理东西。一会儿爸爸回来了,说租定了朋友人家一间楼面, 同时把搬运夫也雇了来。

(叶圣陶:《邻家》)

依照圈点来计算,上例共三句。句句可以独立,和旁的句子并无对待的关系。这是单句。又如: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胡适:《差不多先生传》)

这一串句子,情形就和前例不同,不能每句独立,要连读到底才能成一段落。所以中间不用“。”分割,只用“;”来隔开。这就是排句。一篇文章全部是单句或排句的并不多见,普通的文章里,往往有单句也有排句。又有一种句子,性质上只是一句,可是其中有一部分的成分却包含着许多同调子的分子。例如:

岸上四围的橘叶,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到水中来。

(冰心:《给小读者·通讯七》)

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大畅胸怀。

(朱光潜:《谈动》)

我的生活曾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眼泪都分给了我。

(巴金:《朋友》)

这种句子,原是由排句转变来的,如果把其中的成排的成分抽出来使它一一独立,就可造成一串的排句,如“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眼泪都分给了我”一句分解起来,就得下面的排句了:

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分给了我;把多量的爱分给了我;把多量的眼泪分给了我。

所以形式上虽然是单句,也可做排句看。

就普通的情形说,单句间忌用同一的字面,同一的句调。整篇文章之中,要全然避去同字面、同句调,原是不可能。不过,在同一行内或附近的地方,最好不使有同字面、同句调出现,否则就不容易谐和。例如:

烟酒都是要中毒的。我们吸烟饮酒,如果不加节制,我们的血液就要中毒的。这是非注意不可的。

×君××乡人,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工人,对他期望很殷,苦心培植他,期望他将来是一个有出息的人。

上面两个例都是逐句在文法上并无毛病,而实际不谐和的。第一例“要中毒的”见两处,句末用“的”字见三处。第二例句末用“人”字见四处,“是一个……人”见三处。只要全体通读起来,就会发现重复隔阂的缺点,补救的方法,唯有把原来重复的字面、句法改换数处。改换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所列的只是其中的一种改换法:删节原文处加括弧,换字或加字处加黑点标出:

烟酒都是要中毒的。我们吸烟饮酒如果不加节制,(我们的)血液就要中毒(的)。这是非注意不可的事情33。

×君,××乡人,(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工人,对他期望很殷,苦心培植他,(期)希望他(将来是)成为33(一个)有出息的人物3。

经过这样改换,原来的毛病已经除去,比较谐和得多了。

同字面、同句调在单句里应该力避,因了上面的引例已很明白了。可是在排句里,却不必忌用同字面或同句调。排句里面的同字面、同句调,读去并不会觉得不谐和。例如:

我们同住的三五个人就把白鲁威当作一个深山道院,巴黎是绝迹不去的,客人是一个不见的,镇日坐在一间开方丈把的屋子里头,傍着一个不生不灭的火炉,围着一张亦圆亦方的桌子,各人埋头埋脑做各自的功课。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楔子》)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你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你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多搬弄砖瓦。

(朱光潜:《谈动》)

上面两个例里,各有同字面、同句调,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有什么阻碍,仍是很谐和的。这种例子,从来的名文里可常见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每节末句都用“也”字结尾,屈原的《离骚》,结尾都用“兮”字,就是好例。总之,成排的句子,字面、句调可以不嫌重复。所谓成排有各种的排法,上面所举的例都是排成一处,排句叠在上下的,其实,相隔若干距离也可成排,这时字面、句调相同也无损于谐和。排句里不但不忌同字面、同句调,而且还以用同字面、同句调为宜,上面所引各例如果依了单句的办法,把同字面、同句调改换,反不谐和了。

一篇文章不能全用一种样式的排句来写,有时须转换成单句或别种样式的排句。换句话说,排句也得有完结改变的时候。冗长的呆板的排列,如果不在相当的地方加以变化,读起来也很不便,有碍于谐和。从来的作者对这种方面都很注意。例如前面所引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里的一段: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

这里面写“眼睛”和“耳朵”是同调子的,写“鼻子”和“嘴”是改变句法了,写“脑子”又改变了一次句法。倘若照开始的句法一直写下去,也并非不可以,不过究竟没有原文样的谐和。这里面有着作者的技巧。又如: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魏学洢:《核舟记》)

这一段句子,成排而不呆板,锤炼的苦心历历可见。韩愈的那一篇《画记》,在句子安排上是向被推为典型的作品的,可以参看。

句子的安排,因句子“单”“排”而不同。这是就句子本身的性质说的。第二,应当注意的是句中所用的辞类的字数。我们的文字是方块字,可以用一个字来做一个辞,也可以用两个或三个、四个字来做一个辞,就一个“书”字说吧,英文里只有book一语,我们就有“书”“书籍”“书本”等等的说法。为了句调关系,有时可以通用,有时这里用着的,那里用了就读起来不便。例如:

你在读书吗?

书店是以刊行书籍为业的。

书本知识一出校门就无用处。

这三句话里的“书”“书籍”“书本”如果彼此互换,不是句调不顺,就是意义不合。这在文法上毫无理由可说,只可委之于习惯。在我国文字语言的习惯上,字数的奇偶很有问题。不论动词或名词,用在句子里,有时一个字就可以了,有时非加上一字拼成两个字就不合拍。例如:

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闺房乐事有甚于画眉者。

“人生一乐”改作“人生一乐事”,“闺房乐事”改作“闺房乐”,读起来都不谐和,但倘若变更字数,改成:

笔砚精良,人生乐事。

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

似乎就通得过去了。由此可知,每个辞所含的字数,和句的谐和不谐和有重大关系。我国的辞类有许多是双字的,如:

聪明 正直 房屋 衣服 器具事情

行为 议论 快乐 归还 嗜好

这些辞类,都把同义字凑成双数,大部分是古来的人为了谈话和写作上的便宜制成的。

除上面所举的同义字以外,为了调节句调起见,还有别种加字的方法。介词“之”“的”,是常被用来做这调节的工具的。例如“王道”,读去很顺口,“先王道”就不顺口了,这时一般就加一个“之”字变成“先王之道”;“我家”是顺口的,“我家庭”就不顺口了,这时一般就加一个“的”字,变成“我的家庭”。此外还有种种加字的式样,如:

鞋子帽子刀子(加子字)

鞋儿帽儿刀儿(加儿字)

斧头件头话头(加头字)

船只纸张银两(加单位字)

看看走走谈谈(加叠字)

这些双字的辞,若论意义,和单字的无大不同,可是在字数上却有奇偶的分别,因了句子的情形,有时应用单字,有时应用双字。例如:

请到我家里去坐坐。

我有事想和你谈谈。

关吏检查船只。

防止私运银两。

倘若把附加的字除去,念起来都不如原文谐和。反之,应该用单字的时候,用双字的辞也不妥当。

辞的字数可以影响到整句的字数,一句句子的字数,除诗歌韵文等外,原不必有一定的限制,但求念去读去谐和就够了。懂得字数的增减法,在造句的时候比较便宜得多。至于句的字数应怎样增减,到了怎样程度才算适当,这也说不出什么标准,唯一的方法仍是读。欧阳修的《昼锦堂记》的开端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据说当时写成的时候,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稿子已差人骑马送出了,经过了一会儿,忽然叫人用快马把那人追回,在开端两句里加添两个“而”字。这是相传的一个轶事,从来文章家对于一字增损的苦心,由此可以想见了。试取句调很好的名文一篇,逐句在文法许可的范围内,增加一字或减去一字,诵读起来就会觉得不若原来的谐和,可知原来的句子都是经过推敲,并非偶然的。

关于句子的安排,除上面所说的句式、字面和字数诸项以外,可考究的方面当然还有。并且对于这诸项,我所提出的都很粗显,并未涉及精密的探讨。有志写作文章的读者如果因了我这小小的示唆,引起兴味,留心到这些方面,也许在文章的阅读和写作上是一件有益的事。

句子的安排以谐和为原则,只合文法上的律令还是不够。话虽如此,文法上的律令究竟不失为起码的条件。凡是句子,第一步该合乎文法。古人尽有为了谐和而牺牲文法上的律令的事,如因为字须取偶数,把“司马迁”“诸葛亮”无理地腰斩,改为“马迁”“葛亮”(见刘知几《史通》)。明明应该说“孤臣坠涕,孽子危心”的,因为怕平仄不谐,硬把它改作“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见江淹《恨赋》)。此外如杜甫的“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照理应是“鹦鹉啄残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之类,也是为了谐和而牺牲文法的律令的好例。这种情形近乎矫揉造作,在从前的骈文和诗里也许可以原谅,依现代人的眼光看来,究竟是魔道,不足为法。这是应该注意的。

(选自《文章讲话》,开明书店,1938年)

修辞

关于修辞的基本知识(胡怀琛)

一 修辞的广义及狭义

我们要讲修辞的方法,当然要先有一点关于修辞的基本知识。讲到关于修辞的基本知识,第一句话,就是要说明修辞的定义。

如照修辞两个字解释起来:修,就是修饰,辞,就是文辞;修辞,就是修饰文辞。照中国文人的旧习惯说:修辞,就是作文;作文,就是修辞。他们便是写一封普通的信,也要讲究写得怎样得工,怎样得美,不管什么文,都要用修辞的方法写,所以凡是作文,都是修辞。

不过,这种说法,照我们现在看起来,是不对了。我们现在讲“一般作文”只要能合文法,能合论理,并不必再要加上修辞的功夫。修辞,是比一般作文要进一步的。寻常的作文,用不着讲修辞,要有点文学意味的作品,才要讲修辞。

再有一说:作文要合文法,要合论理,也算是修辞。因为草草地动笔写,而毫不经过修饰的功夫,于文法上也未必没有错。所以一般作文,就是修辞。况且“修”字除了作“修饰”解以外,也可以作“修养”解;“修养”,即平时练习的意思,平时把作文的方法练习练习,以便随时应用,这也可说是修辞。

以上三说,各不相同。照第一说,是广义的;照第二说,是狭义的;照第三说,也是广义的。

两种广义的不同处,看了上文,大约可以知道,不必再要解释。现在我觉得两种广义的定义,都不及狭义的好。我这里是取狭义的说法,认修辞是比一般作文法要进一步。一般作文,用不着讲修辞;必须带一点文学意味的作品,而后须要讲修辞。

二 狭义修辞之目的

狭义修辞之目的,换一句话说,就是:已学会了一般作文法之后,为什么再要讲修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要把文作得更美、更有力、更能感动人。请看下面四个例,就可以知道一般作文和修辞的分别。

(例一)

同类推荐
  • 简·爱(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简·爱(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6.《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一部关于平等爱情的不朽经典,一问世就引起轰动,一百多年来盛行不衰。
  •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第2版)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第2版)

    在作者的文字中、在作者与苏霍敏林斯基的心灵对话中,我们看到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教育智慧,以及温暖而感人的故事、朴实而掷地的话语。原来教师可以这样,教育可以这样,教师可以这样从事教育。当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会不自觉联想到自己的学生生活,如果你是教师肯定会对照自己的教学与实践,而这正是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跟随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学做一个大写的人。
  • 苦儿流浪记

    苦儿流浪记

    苦儿雷米从小被抛弃,幸得巴伯兰妈妈收养,却在八岁时被养父卖给一位老艺人。从此,他和老艺人带着几只会杂耍的小动物辗转各地卖艺,期间老艺人不幸入狱,出狱后在寒冷的一天被冻死。幸而雷米又被好心花匠收养,可花匠也因花房被毁还不起债而入狱……雷米多次踏上流浪之行,多次得到好心人施救。善良勇敢的雷米最后又踏上寻找亲生母亲的征途,去揭开他的身世之谜。
  • 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主要内容包括:歇后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能源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能源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本套丛书的编辑对知识的尊重还主要表现在不断追随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步伐以及青少年对知识的新的渴求。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激发学科学的热情,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热门推荐
  • 娇后临朝

    娇后临朝

    前世北地女杀神重生,有些人该倒霉了。只是...怎么和预想的有点不一样?某世子:她虽然打我踹我虐我,拿刀砍我,拿箭射我。但她一定是真爱我。某小乞丐:嗜血女将爱上我,好怕怕。某美男:我是来撩她的,怎么被反被撩了?撩完就想跑?想得美!师姐若夏: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好吧,除了我的师妹,其他都是辣鸡!
  • 重生之我是大仙尊

    重生之我是大仙尊

    一场热血和青春的较量,他步入修仙的旅程,从此走上人生的巅峰。
  • 应鹤血枪

    应鹤血枪

    朝廷侯爷颜鹤子,宫中摄政王顾临申,江湖第一离书葛,腹黑师弟锦不回。“我发誓,你给我的那十万两黄金我真的花完了。”“王爷倒是有好的兴致,就怕在下扰乱了王爷。那罪过可就大了。”“本公子就喜欢你这般潇洒之人。来日把酒言欢。”“师弟,师哥我也才学了一些杂碎,微乎其微,不如你找师父问问,可不可以把秘籍三道传授给你,你再偷偷教我。”
  • 来如谪仙散似姻

    来如谪仙散似姻

    她是被摒弃的凯撒遗孤,他是高高在上的宁王皇子…出使楚离的惊鸿一瞥,是否会相随一生呢……
  • 毁灭者之全世界的误解

    毁灭者之全世界的误解

    且看一个世界通缉犯,如何在全世界的误解中,做自己
  • 斜杠青年闯异界

    斜杠青年闯异界

    斜杠青年张炎火来到异世,系统加身!斜杠系统,体验万千职业与身份!最牛B的掏粪工或者斗罗的唐三?职业举例:掏粪工人,以目前宿主一境修为,能力如下。。。。。。”“咱能不能换个职业举例行不?掏粪工人什么的也太那个啥了,”张炎火实在是忍不住,打断了系统的话。“好的小三。职业举例二:煤矿工人,以目前宿主一境修为,能力如下,初级煤矿感知,臂力大增,熟练使用挖矿工具,对毒气、高温、噪音拥有一定的抗性,并拥有挖洞加成!”
  • 绵阳市游仙区中小学校信义教育读本

    绵阳市游仙区中小学校信义教育读本

    本书以“诚信游仙义达天下”为主题,以“有信仰、讲信誉、守信用、尽忠义、遵道义、重仁义”为主要内容,体现了绵阳市游仙区教育和体育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信义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的宗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建立和规范体现信义内涵的礼仪制度,强化学生信义公约、信义班级评比制度、信义之星评比制度的落实,引导学生信义立身、信义做人。本书用语准确规范,阐述严密,对学生的信义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 你是我的光

    你是我的光

    初见时,她被他砸了脑袋,血流如注,再见时,他被她喂了饭,惨不忍睹。明明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偏偏非要在一条路上走。这条路很难走,难走到世界上每个人都要跃跃欲试,却心痛神伤。可是,当他握着她的手,在漆黑的世界里摸索,在苦痛的折磨里挣扎,她才明白,原来她不仅仅是他的心上人,她也是他的光。所以,有什么理由不走下去呢。
  • 赖上冷酷校草

    赖上冷酷校草

    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转到一个新学校之后却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先是认识校董的儿子,没想到他还有一个很重要很秘密的身份。完了,他真的不是故意撞破他的秘密,为何要被他威胁利用?一个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他们莫名其妙的同居了,她也渐渐的从女仆上升为女友,这还不错。
  • 我是游医

    我是游医

    我是名游医,爷爷临死前给了我块玉佩,让我无意间走上了一条通往长生的路,也解开了家族被灭亡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