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200000038

第38章 运思篇(34)

同样性质的或者相同的地方很多的两种东西,不宜互相作比。例如“这间房子很像个饭厅”,这个比方就不大好。“饭厅”是“房子”的一种,当然是同样性质的东西。“这间房子”什么地方“像个饭厅”呢?很大?还是桌椅很多?还是里面放了些吃饭用的家具?人家想不出来。这类比方最好不用,如果非用不可,也得把相似之点说出来,如“这间房子里横横竖竖的摆了许多方桌,很像个饭厅。”可是相比的两样东西如果并没有一点十分相似的地方,也比不出什么道理来。“各炮齐鸣,炮弹像刮大风样的倾泻到店村敌人的阵地”,这是拿“刮大风”和“炮弹掉到敌人的阵地”来相比的。但是这两件事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呢?尤其是再用了个“倾泻”,就更不对了,因为“大风”是不会“倾泻”的。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相比的两样东西,最好是本质不同而有一点(并且只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从前常用“虎背熊腰”作比,来描写武士。“武士”的背腰和“虎”“熊”的背腰是不同的,人家不会以为“武士”的背上和腰上长满了花毛和黑毛,唯一可能相像的只有“粗壮有力”那种形象。所以,这类比方是可用的,甚至都用成了成语。可是老用现成的比喻也不行。一个比喻无论多么贴切,用滥了也就失去作用了。这就要求我们从两方面来用心:既不能随心所欲地乱造奇特的比方,又不能老用陈旧的比方,也就是说,既要运用想象,创造新鲜的比方,又要老老实实,创造平易贴切的比方。

此外,还要留心一点。用来打比方的本物,除去和被比的事物有相似的地方以外,一定有许多不相似的地方。如果不相似的地方很多,很显著,而且可能引起不正确的想象,这个比方也就用不得。一个正常的聪明人,不应该比成一个“狐狸”,因为“狐狸”给人的主要印象是“狡猾”“阴险”。口语里有个常用的比方,“死马当作活马医”,意思是“明知希望很小,姑且尽人事来试一试”。如果一个人的母亲病重了,他对医生说,“死马当作活马医,您给开个方子试试吧!”这个人恐怕是很缺少教养的。

二进一步的比方

工人戴的一种帽子叫“鸭舌帽”,煤矿里用的一种锄叫“鹤嘴锄”。有一种花的名字叫“鸡冠花”,一种草的名字叫“含羞草”。在修辞学上讲,这些名称都是些比方。“鸭舌帽”就是“(帽檐)像鸭舌似的帽子”,不过把“像……似的”省掉了而已,其余的三个,也是同样的。“有什么话就干脆说什么话,别那么吞吞吐吐的”,“干脆”“吞吞吐吐”也是比方。两个坏人勾结起来做坏事,我们说他们是“狼狈为奸”;工作人员不热情,没有责任心,敷衍搪塞,我们说他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些,也都是比方。“狐假虎威”“根深蒂固”“各人自扫门前雪”,和前面这几句属于一类。就连一些政治思想方面的名词,也是用打比方构成的,如“尾巴主义”“关门主义”等等。

这种比方有一个特点,就是省去了“像”“似”之类的词,直截了当把打比方的和被比的事物连在一块儿,甚至单说个比方,连被比的部分都略去不管了。这样一来,比方的作用当然就更进了一步,更直接了一点,也更经济了一点。这种比方,有的修辞学书上叫作“隐喻”和“借喻”;上一章说的用“像”“似”等词的比方,就叫作“明喻”;合起来都叫作“比喻”或“譬喻”。

(一)干脆说“是”,不说“像”

隐喻的普通形式是说“甲是乙”,不说“甲像乙”。例如:

(1)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朱自清:《荷塘月色》)

(2)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

(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

例(1)“渴睡人的眼”是无精打采的,从树缝里漏出的路灯光是昏暗的,因此用“渴睡人的眼”来比喻很恰切。现在不说“像”而说“是”,在语气上更肯定,更能帮助读者想象和理解。没用“像”这类词,而“像”的意思却隐含在全句里,所以叫作隐喻。例(2),全句是一连串三个隐喻,例(3)也是个隐喻。

隐喻有一种倒装法:把本来作比方的事物当作主体来说,而把本来的主体放在比方的位置。这样,比喻的力量更强了一点,意思也更深进了一层。不过,这种比喻只能在适当的地方偶然一用,用得不好,会使人费解的。

隐喻也常常用成语或比较普通的典故:

(4)我心里全明白,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去!

(老舍:《龙须沟》)

(5)“什么好劳动?男人有男人的活,女人有女人的活,她那劳动呀,叫我看来是狗捉老鼠,多管闲事!”

(赵树理:《传家宝》)

(6)简体字本来没有权威性的规定,你不简的我可以简,你简的我可以不简,你可以那样简,我可以这样简,简体字层出不穷,人人都成了仓颉(传说里创造中国字的圣人)。把中国字的已经相当混乱的局面弄得更加大乱而特乱。

(吕叔湘:《中国字》)

“胳膊”的力量小,“大腿”的力量大,两个“拧”起来,总是“胳膊”吃亏。这样打个比方,也比说成“就是抵抗不了”更加生动。以下两句的比方,都是同样的性质。例(5)是用歇后语打比方,例(6)是用传说典故打比方。

打这类比方,不一定非用“是”字不可,和“是”有类似作用的字也行,例(6)就是用的“成了”。下面我们再举两个例子:

(7)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8)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孙犁:《荷花淀》)

肯定的说法可以打比方,否定的说法也可以打比方。

(9)因此我要强调这一点,思想与创作方法必须一致,作为一个作家必须把思想、生活、创作打成一片。人不是照相机,不能说毫无主观便可以把客观世界忠实地摄取得下来。就是照相机也还须得有人调度,如无人调度,根本不会发生作用,调度不良也必然要生出歪曲。人是照相师和照相机合为一体的,分不开来,照相师糊涂了,照相机会自动地产生优秀的作用吗?这是不可能的事。

(郭沫若:《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例(9)先用一个否定的隐喻(“人不是照相机”),来说明作家不能像照相机似的那么“毫无主观”,只管把“客观世界”摄取下来;然后再用一个肯定的隐喻(“人是照相师和照相机合为一体的”),来说明“作为一个作家必须把思想、生活、创作打成一片”。像这种否定的比方和肯定的比方交互使用的办法,在说明事理的文章里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明喻不大适于用否定的说法。因为,说“不是甲”,就隐含着“是甲的对面”的意思;字面上是否定的,可是含义是肯定的。“不像甲”,却并不能肯定地暗示出“像什么”,所以它的确只有否定的效用,并不能给人一个积极的肯定方面的印象。“请客吃饭”是件文绉绉的事,“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么革命当然就是一件不文绉绉的事。如果说成“革命不像请客吃饭”,最自然的是先引起这么一个问题:“那么革命像什么呢?”所以,尽管否定的明喻在适当的地方也可以用,究竟效果要差一点。用的时候,也得特别当心:如果它只能否定,不能肯定,还是以不用为宜。

(二)连“是”都不用

比隐喻更进一步的比方,就连“是”字都不用了,干脆把被比的事物当作打比方的事物来说,或是干脆只说打比方的事物,却把被比的事物本身省去。例如:

(10)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叶圣陶:《春联儿》)

吃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来回咀嚼,嚼上好多遍,一直把它嚼得稀烂,然后咽下去,消化了。现在“他”看“那封信”,就像吃东西一样,来回“看了几十遍”,背得透熟。前面这个句子,就是这么个比方——拿吃东西时的咀嚼来比他反复仔细看信的情景。可是“吃东西”这回事根本没说,直截了当就说“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这样打比方,当然比隐喻又进了一步,又直接、经济了一点。这就是有些修辞学书上所说的“借喻”。下面也是用借喻的例子:

(11)……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

(鲁迅:《人生识字胡涂始》)

“古今各种马队”:像马队似的古今各种书籍。

(12)你们是年青的,从出生的年月计算,你们的确是年青的。然而看你们额上的皱纹,我知道你们已经走过很长很长的艰苦的道路了。

(巴金:《一封未寄的信》)

“走过很长很长的艰苦的道路”:遭遇过许多艰难困苦,像走了很长的艰苦道路似的。

(三)联合的比方

为了发挥得透彻,让人家更容易理解想象,隐喻、借喻和明喻可以联合起来运用。

(13)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

(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

“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是隐喻,以下接着这个隐喻,用借喻的说法把上文的意思补充发挥出来。

(14)人说你是“小飞蛾”,怎么一见了我就把你那翅膀搭拉下来了?我是狼?

(赵树理:《登记》)

“你是‘小飞蛾’”是隐喻,“就把你那翅膀搭拉下来”是借喻,“我是狼?”又是隐喻。

比喻可以用来构成修辞上的其他形式。如:

(15)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鲁迅:《祝福》)

“遭了芒刺一般”是个明喻,之后用比喻来作比较,是一种联合的修辞方式。

(四)逻辑问题

从字面上看,隐喻和借喻的说法是不合逻辑的。“我”怎么会是“火山”呢?“信”上的“字”怎么能“嚼”呢?字面上不合逻辑的说法而能成为很好的修辞手段,是因为这样说的时候,人家一听就知道是打比方,不但不会引起误会,反而能加强效果。从逻辑的观点看,我们也并不否定隐喻和借喻,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显然地,能不能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打比方,正是判断是不是好的隐喻或借喻的主要标准。

从原则上讲,隐喻、借喻和明喻的条件是一样的。不过明喻里有“像”一类的词,明明白白的是打比方,比方打得不好,人家不容易理解想象,可是根本错解的可能比较小。隐喻和借喻里没有这类字眼儿,弄不好,轻者是让人家完全不懂,重者是使人彻底错解。上次我们说“这间房子很像个饭厅”不是个好比方,如果说成“这间房子是个饭厅”岂不更糟?所以,前次所说的打比方的那些条件,用隐喻和借喻的时候,更得特别注意。至于那些条件既已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五)关于事理的比方

比喻是个很广泛的字眼儿。这两章说的打比方,就包括了两类:一类是用一种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的形象、声音、气味、情景等;另一类是用一种事情来比另一种事情的道理。这两类打比方的办法,显然有点区别。有的修辞学书上管前一类叫作比喻,管后一类(用事理打比方的)叫作“讽喻”。关于讽喻,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

一般的比喻总是把相比的两样事物一齐说出来,不是说“甲像乙”(明喻)就是说“甲是乙”(隐喻)。讽喻却多半是先把一件事说出来,然后再把另一件事说出来,既不说“甲像乙”,也不说“甲是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两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处。

(16)这是五四运动后,提倡了妇女解放以来的成绩。不过我们还常常听到职业妇女的痛苦的呻吟,评论家的对于新式女子的讥笑。她们从闺阁走出,到了社会上,其实是又成为给大家开玩笑,发议论的新资料的。

这是因为她们虽然到了社会上,还是靠着别人的“养”;要别人“养”,就得听人的唠叨,甚至于侮辱。……

……拿一匹小鸟关在笼中,或给站在竿子上,地位好像改变了,其实还只是一样的在给别人做玩意,一饮一啄,都听命于别人。

(鲁迅:《关于妇女解放》)

这后面的一段就是个讽喻,拿鸟的情形来说明当时(1932年前后)所谓妇女解放的不彻底。

(17)赶大车的老孙头的那个小组五个新会员,都是赶大车的。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一点也不假。

(周立波:《暴风骤雨》)

“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也是个讽喻,用以解释为什么老孙头那个小组里的新会员都是赶大车的。

有时,甚至只说打比方的事,由读者自己去悟解其中的道理。而这道理的本身,却干脆不提。

(18)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常在学习这一种方法,可惜学不好。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同类推荐
  • 美容营养学教程

    美容营养学教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皮肤光滑润泽,富有朝气,体形矫健优美,渴望延缓衰老,而要做到这些,只有从改善营养,改良肌肤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着手,才能彻底地美化肌肤,健美形体,焕发青春的活力。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等是人体健康和颜面美容所必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因此,全面合理地从食物中摄取平衡的营养,是美容健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 达尔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达尔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 热爱生命(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热爱生命(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在短暂的40年的生命里,他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棕狼》《老头会》《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本书收录了十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杰克·伦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多元化的题材,以及显示出来的强烈的作家个性,多少年来一直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在《寂静的雪野》里,作者描写了淘金者之间共患难的友谊。在《女人的刚毅》里,他描写了印第安妇女坚贞的爱情和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北方的奥德赛》里,杰克·伦敦以广阔的画面展现出一个印第安酋长的悲惨遭遇。
  •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法学原理与案例讲堂:刑事诉讼法

    法学原理与案例讲堂:刑事诉讼法

    本书系“法学原理与案例讲堂系列教材”之一。在编写过程中,努力做到:第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选取司法实践中最新出现的案例,以案说法,以此来阐释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以及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第二,系统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既注重在整体上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介绍,又在体例安排上对重点章节、重点内容有所侧重和突出;第三,新颖性与准确性相结合。吸收了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的最新司法解释的规定,力求准确反映我国法律的最新变化。
热门推荐
  • 恶女空间:带着包子好种田

    恶女空间:带着包子好种田

    庆功宴上喝大了,一朝醒来,穿越到了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当场从恶妇人手里救下一个小包子,却被包子一句“我是你儿子”惊到恢复记忆。此生无爹无娘还没厨房,家里养着妹妹和包子,还有阿奶婶婶来算计,最可怕的还是没啥吃!还好穿越君附送一随身空间,打怪升级不成问题。只是,山中的小冤家猎人,还有竹林中的画中仙子,为何这样相似?都别来勾引她,她不好色,她只爱赚钱养包子!
  • 殿下无赖:贪玩小小妃

    殿下无赖:贪玩小小妃

    天!那个四处勾搭,惹事生非,男女通吃的丞相府小少爷居然是个女儿身?!尊贵腹黑的皇子殿下为争个女人,在妓院跟“少爷”大打出手,二人不小心打出爱的火花?!得知宝贝女儿被掳进皇宫,丞相爹爹连夜赶至救人,却遭到皇子殿下拒绝:“大人丢了儿子,为何找本宫要女儿?”
  • 死亡笔记

    死亡笔记

    拨开历史的迷雾将那扑朔迷离的惊世秘闻层层解读,再度还原了民国时期的五大死亡时刻,告诉你张作霖、张宗昌、阮玲玉、王亚樵、戴笠这五位民国重量级人物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到底遭遇了怎样的险况,抑或劫难,才会让生命的指针戛然而止。讲得是他们的故事,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人上人,该如何做才不会让自己在人生的巅峰突然坠入无比黑暗的深渊。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女配0r

    快穿女配0r

    蓝玖笙,一个失忆少女。一不小心绑定了一个系统。从此祸害人间,呸,造福人间。本想安安静静的做任务,过着舒坦的小日子,结果被人缠上了,还特么是男主,想甩都甩不掉。然而,过了几个世界,蓝玖笙发现男神都是同一个人,而且事情也越来越脱轨了。蓝玖笙:统子,你要搞事情!某统:宿主,我们的宗旨不就是搞事情吗!蓝玖笙:(╬ ̄皿 ̄)凸注:女主是逗比,很厉害的,她只是没有记忆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而已,其他是正常的男女主1v1,放心食用。如不合口味,可以走人
  • 网游狂人

    网游狂人

    沉迷网游的宅男吴修,无意中被卷进了一场网游中的战斗。他不得不与游戏中的怪兽一次又一次地战斗。在创(开)世(发)之(人)神(员)的指引下,他慢慢提升自己的实力,不断地战斗着。他能否成功回到自己的世界?
  • 十方纵横之万侠镇

    十方纵横之万侠镇

    此境共有七州六府,本书共涉半州一府。四边敌国,七州六王府,九层内力境界,超过三百位有名号的武林人士,近百个帮派团体,上百种武功,兵刃,数十种药毒,十余种书图,共筑此方世界。
  • 夜色如水长安行

    夜色如水长安行

    你梦想中的长安是什么样子?是大明宫金碧辉煌的玉璧凤檐,还是太液池里被风撩起的一潭春水?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势磅礴,还是北堂夜夜人如月的温婉柔情?时间用浓墨重彩的面具,遮住了长安原本多情而又危险的眉目,在这里,每天交替上演着无数的冒险传奇。
  • 人物解谜(走进科学)

    人物解谜(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七天为人

    七天为人

    睡梦中一个声音对他说,还有七天。他做了七个梦,遇到了七个小伙伴,谈不上逆天改命,只是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