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200000039

第39章 运思篇(35)

在谈做小说的文章里说到画人只要画眼睛,无疑是说在写作时只要找出重点,找出关键来写,不必东拉西扯,样样都写到。这里就是只用了个讽喻,而要说明的道理本身,却含蓄在这个讽喻里,并没说出来。

如果打比方的这件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形式,有头有尾,而说这故事的目的不只在于说故事,并且要用这个故事去暗示一种道理,这就成了所谓“寓言”。我们的民间故事里,有许多聪慧的寓言;有的是些很好玩的小故事,平常也叫作“笑话”。

(19)这人在说黑瞎子拔苞米的笑话:“他拔两个棒子,夹在腋下,完了伸手又去拔两个,胳膊一松,头里夹的两个掉下了,又夹两个新拔的。这么拔一宿,完了还是不多不少,夹着两个棒子走。”

(周立波:《暴风骤雨》。按:“黑瞎子”即“熊”,“苞米”“棒子”即“玉蜀黍”,“一宿”即“一夜”:这些都是东北方言。)

这是北方——特别是东北——人人都知道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道理:贪多务得而不能把握已得的果实,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学习时,这个道理尤其值得注意。

(20)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啊!你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he,hehehehe!’”

(鲁迅:《立论》)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1925年。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上那种浮薄虚伪的风气,和毫无言论自由,不能说真话的情形。

不论讽喻或寓言,作用都是在以间接的方式说明一种道理,使读者容易体会想象,并且可以促使读者自己去思索揣摩。在从前封建专制的社会里,人民没有言论的自由,心里有话不敢直接说出来,所以寓言在那时特别有用。今天不同了,我们有话不但可以说,而且社会要我们有话就说。从这一方面讲,现在运用寓言之类的写法,必须有积极的、正确的目的,比如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帮助读者意会想象,加强说理、议论的力量等等。用的时候,还必须清晰明白,绝不能晦涩暧昧,让人看不懂。

(六)歇后语

口语里有一种很巧妙的修辞方法,通常叫作“歇后语”,也是一种打比方的说法。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前半是一个比方,后半是这个比方的解释。平常说话的时候,也可以单把前半截的比方说出来,把后半截的解释省去,让听话的人自己去体会。歇后语这个名称大概就是这么来的。例如:

(21)这是千里送鹅毛!

(老舍:《方珍珠》)

(22)郭主任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嘴上倒不出。

(周立波:《暴风骤雨》)

(21)是只说了前半截,后半截是“礼轻人意重”,省去了。给人送礼物的时候常这样说,意思是“礼物很轻微,可是心意很诚恳”。(22)是两半截都说了的,意思是“肚子里有话,嘴上说不出来”。歇后语流行很广,样式很多,用得好可以显出口语的优美活泼的特色。不过旧社会流传下来的不少的歇后语是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也有的庸俗粗糙,所以运用歇后语的时候得好好地选择。方言色彩太浓的歇后语在一般的写作里也不宜多用。

不论是哪种比方,最要紧的得生动新鲜。我们所以要打比方,为的是让人容易懂,愿意听,好增强我们说话的效果,绝不是要炫耀技术,夸示博学。如果打出来的比方不好——或是太生僻,让多数的人不懂,或是不新鲜,叫人觉得庸俗;或是不够贴切,帮助不了人家理解想象;甚至显示不出是个比方,叫人家错解了我们的意思——那就弄巧成拙,反而降低了效果,甚至收到了负效果。这样就不如不比的好。而且,就是好比方,用得太多也不行:至少是显得太花巧,弄不好还会显得太累赘。叫人觉得花巧,一定就不够亲切;累赘,让人听了腻烦。总之,作文章要处处为读者着想,打比方尤其如此。

三换一个名字

朋友之中,有时互相不喊名字,而喊“绰号”(即“外号”或“混名”)。老张很胖,朋友们可以喊他“张胖子”;老李身材高大,大家可以喊他“李大个儿”。这是日常谈话里很普通的现象。取“绰号”不止这一种方式,办法还很多;不止人可以有绰号,事物也可以换一个名字来叫。比如“绍兴”“高粱”都是酒的别名,前者是出产某种酒的地方,后者是做某种酒的原料;平常说话时,往往就拿这个地方的名称或原料的名称来代替了那种东西(酒)的名称。

“换一个名字”的办法,在语言里应用很广,所以修辞学上把它列为一类——有的书上称为“借代”。

(一)和打比方不同

打比方一定是用一种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不论是明喻、隐喻或借喻,反正得有两种事物,否则就无从比起。至于换一个名字的办法(即所谓借代),却只有一种事物,不过没把这事物的名字直接说出来,而是另外取了个名字,或是把它的名字略微改动了一点或精简了一点而已。例如:

(1)今天我得了个讯,三角眼要下你的手!

(茅盾:《腐蚀》)

(2)不过黄山谷虽然不好懂,宋诗却终于回到了“做诗如说话”的路,这“如说话”,的确是条大路。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1)的“三角眼”就是长着三角眼的那个人,这是用形象的特征,代替了人的名字。(2)的“黄山谷”即“黄山谷的诗”,用作家的名字代替了他的作品。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来,“换一个名字”这种修辞的办法,和“打比方”是完全不同的。

(二)为什么要换个名字

不把事物的名称直接说出来,而另外换个名称,主要的是为了生动。一种事物的名称,往往是泛指的,直截了当说出来,不容易引起人家的想象。如果我们能找出这样事物的特征,就用这个特征作为事物的名字,于是听者和读者不但知道了我们说的是谁,是什么,连带的把他或它的特征都想起来,话的效果自然要强些。试拿“张三”“李四”和“张胖子”“李大个儿”一比,这种修辞手法的效用就很显然了。

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替事物的名称,是这种修辞手法的总原则。特征怎样找,倒也不止一种方法。

(三)形象上的特征

一种事物,尤其是一个人,形象方面总有点独特的地方,这就是形象上的特征。替人取绰号往往就用这种特征。

(3)一间阴暗的小屋子里,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一东一西。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马褂问过他的姓名,年龄,籍贯之后,就又问道:“你是木刻研究会的会员么?”

(鲁迅:《写于深夜里》)

(4)随后一个剪和尚头的学生把屁股稍为掀掀,来代替了起立:“李先生,那么那些宣传画呢——是不是艺术?”

……

“李先生”——这回那个和尚头索性连身子都不欠一欠了:只坐在画架前面干叫。

(张天翼:《新生》)

(5)天气热得厉害,从八里桥走到洋河边不过十二三里路,白鼻的胸脯上,大腿上便都被汗湿透了。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的“马褂”是“穿马褂的人”,“西装”是“穿西装的人”,这是用衣着的特征来代替人的名称。(4)的“和尚头”自然就是那个“剪和尚头的学生”,这是用装饰方面的特征来代替人的名称。(5)的“白鼻”是用身体外部形状方面的特征来代替牲口的名称。不论是衣着、装饰、身体的形状,总之都是形象方面的特征。

(四)最有关系的具体事物

一般说来,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理解,也比较生动。因此,说话、作文遇到抽象名称的时候,往往用跟这个名称最有关系的具体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样,具体事物既是跟这个抽象名称最有关系,当然也可以算作这抽象概念的一种特征。

(6)中国人的手在全人类中是出色的手。

(老舍:《我们在世界上抬起了头》)

(7)他觉得这场辩论很滑稽,觉得自己是白费唇舌,可是他忍不住要说几句。

(张天翼:《新生》)

(8)“他们没有见识,没有胆量,只晓得饭碗!饭碗!饭碗就是他们的终生唯一的目的!”

(叶圣陶:《抗争》)

(9)根本的不同在于传统诗的中心是“我”,朗诵诗没有“我”,有“我们”,没有中心,有集团。

(朱自清:《今天的诗》)

(6)的“手”代替“技艺”;(7)的“唇舌”代替“(说)话”;(8)的“饭碗”代替“职业”;(9)的“我”代替“个人”,“我们”代替“集体”。

(五)具体的数量

“数量”(如“轻重”“长度”“距离”“多”“少”等)这种概念,如果不说得具体,往往不大容易意会。因此,在说到数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尽可能地使它具体些。这可以说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在别种语言里,这种办法不大用。

(10)“我们中间还有东北人,我就是一个。东北人听你们的话,最能够知道斤两。”

(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11)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10)的“斤两”代替“轻重”或“分量”或“重量”。(11)的“不过四五家门面”代替“很近”。

(六)最显著的部分

每种事物都有它比较显著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看这样事物,我们往往特别着眼在这显著的部分上;如果画画儿,我们也往往在这一部分特别着力。说话的时候,要是拿这最显著的部分代替了这样事物的名称,也可以使我们的话显得生动有力。

(12)几千双眼睛都盯着你……

(李株:《这样的战士》)

(13)他做过庄稼,利息薄,不够一家子吃的,把田退了……

(叶圣陶:《春联儿》)

(l4)春天,树木开花了,是晴明暖和的天气,早晨大路上还充满了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

(巴金:《能言树》)

(15)二孔明也叫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作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2)的“几千双眼睛”代替“几千个人”。(13)的“吃的”代替“过生活用的”。(又“做过庄稼”即“种过田”的意思。)(14)的“褴楼的衣服和光赤的脚”代替“贫民”。(15)的“抬脚动手”代替“每作点什么事”。所有这些,都是拿事物的最显著、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来代替事物的全部。

(七)最显著的结果

一种事物,特别是一种行为、动作或思想情绪,往往都能产生一种很显著的结果。说出这个结果来代替这样事物,也能收到生动有力的功效。

(16)于是大家替他们弟兄捏着把汗。

(老舍:《黑白李》)

(17)林先生早已汗透棉袍。虽然是累得那么着,林先生心里却很愉快。

(茅盾:《林家铺子》)

(16)的“捏着把汗”代替“担心”。担心的时候,手心里往往要出汗,这个句子就是拿“手心出汗”这个结果,来代替“担心”这种情绪的。(17)的“汗透棉袍”代替“累得很”。累的时候,身上要出汗,所以“身上出汗”也就是“累”的结果。汗出得多,竟把棉袍湿透了,无非极言其“累”。(这种说法,多少有点夸张。适当的夸张,是修辞的另一种方法。)

“换一个名字”的办法还不止这几种。不过这几种比较常用,因而也比较重要就是了。

(八)需要注意的几点

用形象的特征代替事物的名称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必须是很明显、很典型的特征;第二,必须在上下文里有交代。比如第(3)例,如果前边没说过“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上来就说“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读者就很不容易明白;第三,这种说法大都用在需要幽默的地方,甚至还能表现讽刺的意味。所以,在必须庄重严肃,不需要幽默讽刺的场合,不宜用这种修辞。

其余几种办法中,有的已经成了习惯语,甚至成语。比如用“头脑”或“脑筋”代替“思想”,用“手”代替“技艺”,用“费唇舌”代替“费话”,用“饭碗”代替“职业”,用“斤两”代替“轻重”“重量”,都已经用得很习惯,简直跟用普通的词语差不多了。使用这类词语时,一定得注意,是否跟习惯一致。“饭碗”可以代替“职业”,但是它所代表的是旧社会那种“混饭吃”的职业观点。如果我们描写现在的一个青年,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工作岗位,说他“找到了饭碗”,那就不伦不类了。所以,对于这类修辞性的词语,必须弄清楚它的含义和用法,否则不仅收不到修辞的效果,反而会闹很大的笑话,以至犯错误。

同类推荐
  •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

    本书为2015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作品集,获奖者均为当下正游走在校园里的少年作者,他们拥有最崭新的视角和情感,以此描绘出新一代最年轻的成长面貌和梦想导航。作为《盛开》每年推出的特色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辅导类和课外阅读类书籍。
  • 老人与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老人与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圣地亚哥没有被打败。
  • 柳林中的风声

    柳林中的风声

    当在雪地里冷得直打哆嗦的鼹鼠和水鼠终于进到獾先生舒适的家,钻进带着肥皂香味的被窝;当他们第二天起床看见餐桌旁吃着荞麦粥的两只小刺猬时,当癞蛤蟆先生跳上令他心弛神往的那辆豪华汽车,“轰隆”一声发动引擎,然后扬长而去的那一刻。我们听着故事的眼睛都会迸出光芒,几乎想立刻跳进那个童话世界。《柳林风声》不仅带读者经历动物主角们随着季节变化的生活故事,还生动地刻画了柳林中萦绕的友谊与温情。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阐述了童诗的界定、发展、分类,以及童诗的教育意义,分析了童诗教学的现状,为儿童诗写作教学提供了方法和技巧,并且列举了一些优秀的儿童诗歌。《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适合中小学老师和家长阅读。
热门推荐
  • 大清德妃

    大清德妃

    我穿越成了姿色中上出身平平的乌雅氏德宛,在晋封为贵人的时候,他迷上喜欢在白瓷茶杯上绘制可爱图案的娇俏少女。当我的长子被从我身边抢走的时候,他的眼光停驻在喜欢用哀愁语调吟诵“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婉约美人身上。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希望他一生一世只爱自己的女子都已消失不见,而我,却依然坐在他身边。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一胎二宝:神秘老公请签收

    一胎二宝:神秘老公请签收

    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令她一朝生产,龙凤双子,哥哥被人夺走,妹妹失去呼吸。五年后她以华盛顿第一心脏医生重新归来,因一场跨国手术,她遇见那个矜贵强大的男人。“爹地从来不邀请女人回家,你是第一个。你和我爹地是什么关系?是在交往吗?有跟他结婚的打算吗?”男人有个儿子,上前质问道。慕子溪愣住了。“既然我儿子这么喜欢你,你就做我的女人吧。”男人邪魅勾唇。“我结婚了,也有孩子了。”她低下头拒绝。他不信,即刻着人去调查她的背景?。来人回报:“总裁,慕小姐没有结婚,但确实有个女儿,和小少爷一样大。”
  • 西域奇侠传

    西域奇侠传

    亲,想看江湖风云,恩怨情仇吗?亲,想看神秘女巫,占卜控鬼吗? 亲,想看帅哥美女,谈情说爱吗?亲,想看宫廷争斗,尔虞我诈吗?亲,想看前世今生,生死轮回吗?亲,想看史前巨兽,血腥搏杀吗? 亲,想看苦难修行,得道开悟吗? 亲,想看天界诸仙,助人为乐吗? 亲,想看人生幻相,终极思考吗?……那就来看这本书吧。这是一本武侠,但又不仅仅是一本武侠……
  • 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植物是地球生态圈中的一个庞大群体,与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本书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及人类认识植物的规律,囊括了植物的生活、植物的种类、植物的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以详尽的资料、简洁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植物世界。读者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脚印,而且可以获得对各类植物的崭新认识。
  • 潇贼传

    潇贼传

    本书说的是一位穿越男:肖小贼,因事离家,遇上了他的欢喜冤家木水水,两人从互相讨厌,再到相爱。木水水本以为会与他双宿双飞。结果又有其他女子加入。讲述了一段段爱恨情仇的故事。
  • 刀龙传奇

    刀龙传奇

    长暗皇说到这里挥动六臂无数诛神之光的红色光线飞向下方“这是最后的礼物!”看到天空无数诛神之光的攻击,刚经历大战已经真元所剩无几的天之境高手此时根本已无力抵御,众人回身看向此时正在全力突破的黑耀,相互点了点头像是彼此达成共识!只见众位天之境高手全部围住了黑耀,纷纷运转自己残余的力量张开一道护身结界“既然这道攻击我们已经避无可避!那么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这人间的唯一希望!”
  • 被大佬高攀的女人

    被大佬高攀的女人

    韩喻年回来了,盛安安记了四年的人终于回国了。再见时,T大校园。当年青涩的男孩现在已经越发沉稳;当年稚嫩的女孩现在已经越发精致。盛安安只以为自己当年是第一次见韩喻年,再忆起竟是自己的“哥哥”!可谁能想到真哥哥回来了!还多了个爸妈!盛安安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有个哥哥和爸妈!但并不耽误自己拥有多个马甲:网红学霸、摄影师、画家、编剧、导演......世人皆称韩喻年不可多得的天才,当他心爱的女人多个马甲一一揭晓,说到底是他韩喻年高攀了。(本书女主马甲逐步养成,年龄不算大需要一步步强大才能配被人称神不能一步登天让人敬仰。前期时间进度条稍快接受不来绕道。女强男强扒马清新爽文甜宠1v1ps:作者学生党,开学即断更长假期更文,可加入书架多养养再看具体原因书中解释)
  • 走出剧情

    走出剧情

    《走出剧情:活在人生的真相里》只讲了一件事,那就是——如何通过不断地觉知,去看见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发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发生?是你的经历创造了你的选择?还是你的选择创造了你的经历?李雪带你一起探寻事情背后的真相,同时也去看创造出这个现实的你,到底是什么样子、你的自我真相又是什么。一次次地看见,原来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人。直到有一天,你愿意穿过表象的迷雾,重新做出一个新的选择、成为一个新的人,创造出你真正想要的现实。
  • 皇后之妹

    皇后之妹

    穿越成世家嫡女,家世显赫,有个内定太子妃的胞姐,运气很好?周清华无语问苍天:爹不爱、娘早死、祖母不亲,庶兄庶姐站对面。这是怎么一手烂牌啊?所以,周清华只好加倍的努力求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