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0600000005

第5章 倾听诗歌的声音(5)

读到此,我也好像有精神了。从他的第一部诗集《词语奔跑》到第二部诗集《大地行走》,我们不难看出,从奔跑到行走,是个过程,是一个真正属于生命的过程,也是诗人真正走向成熟的过程。或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他的第三部诗集,名字也许就叫《匍匐》(或《爬行》)。从“奔跑”到“行走”,到“匍匐(或爬行)”,速度越来越慢,但却更加贴近地面,精神的向度却越走越高。

杨建虎——浅唱低吟的疼痛

杨建虎是我所见过的诗人中最有“文人”气质的一位青年诗人。他的内敛、羞涩、隐忍,不但讨得许多女孩子的喜欢,更得到许多编辑的喜欢。和他在一起,有一种随和感和亲和力。在他的诗歌中,既有西海固的苍凉和婉约,又有西海固的悲悯与疼痛,他忧郁而浪漫的诗句浸淫于西海固的乡村和城市,在拥有大地、拥有天空、拥有风、拥有雨、拥有雷电、拥有故乡、也拥有远方的诗人情愫中,“从一滴雨开始”到“让我从一根草写起”——“我愿从一根草写起/从她的发芽,生长直到死亡/那种自然而芬芳的美/需要想象和讲述/……让我从一根草写起/写出她的伸展与飞翔/写出她的荣辱与衰败/写出她一岁一枯荣的身世/我愿意忽略春天的夜雨/一个人,在灯光下/和一根草轻轻对话/在共同抵达岁月的词语中/我感到,一根青草的欢愉/就是整个生命的欢愉。”

在《活在西海固》一诗中诗人写道:“活在西海固,我总是感觉到渴/我阅读着干燥的阳光,光秃的山梁/我写下的诗句,干巴、绵长,像西海固的群山一样/我常常一个人望着苍黄的天,发呆/仿佛天空的眼神呈现着西海固的前世和今生……”诗人在用他的诗歌和泪水拷问着“西海固的前世和今生”,在“挣扎的庄稼”、“慌乱的蒿草”、“苍凉的原野”中“咀嚼粮食的味道,体味泥土的意义”。然后,动情地写下:“活在西海固,我像活在永远的尘土中/像母亲说得那样——/人的一生像一根草,从土里来,到土里去/而我的诗歌就是一场场倾诉/像西海固的一场场风一样。”

在他的诗歌中,还有许多像这样浅唱低吟的诗句,在语言、意境和情感的完美交融中,那些蕴含在诗行中的来自诗人内心深处的拷问和理性的反思,时时触动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沐浴其中的同时,引发更多的深思和反省。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宁静与守望中,诗人的灵魂通过诗歌已经深入到西海固的疼痛与唤醒中,“像一棵树那样,在遥远的西北——站立……”

和怀凌、永珍相比,我常常把建虎称为“婉约派”,在他身上,既没有怀凌的狂放和匪气,也没有永珍的直爽和豪迈,更多的是“文质彬彬”。如果说他的早期诗歌创作还带着青春的炫耀和浪漫的气息,而现在,从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能够更多地感受到一种遥远的注视和壮美的超越,那是一种心灵的超越、地域的超越、灵魂的超越,他已成为一个真正走进生命境界的优秀诗人。阅读他的诗歌,不仅能让我们感知诗歌的崇高,更能让我们走回现实,看到生命的本真,看到一个诗人的灵魂在西海固是怎样的坚守,在诗人的生命里,“村庄”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花园”!

牛红旗——执着守望的疼痛?

继著名青年诗人王怀凌、单永珍、杨建虎之后,红旗无疑是西海固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位有影响力的中年诗人。也许我和他有点相似的经历,进入文学圈和涉猎诗歌都比较晚,用怀凌的话说,红旗和武军都是把事业干好之后出手文坛的诗人。我就不用说了,只是本本分分地干好自已的一份工作,写诗只是一种精神寄托。而红旗却是固原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他的华丽转身,可以说是对文学、对诗歌的一种执着和朝圣,属于厚积勃发、大器晚成之人。

在西海固文学圈,红旗是不同于任何一个人的另类诗人,他有许多不同于别人的经历。从打工开始,到自己当老板,再到开公司,最后成为一名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家,可以说他自己开创的事业正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他的诗歌也在全国重量级刊物一夜走红,这一诗歌现象被阳正午称之为“突然井喷”。这样的“井喷”,我想也不是偶然的,这与他二十多年怀揣文学的梦想和生活的深度经历绝对密不可分。作为商界的精英,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却不是“商人的嘴脸”,而更多的是憨厚和朴实的诗人之像。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打磨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和深度空间,他的诗歌既是沉静的,又是饱满的;既是伤感的,又是温暖的。在他的诗中,没有惊涛骇浪和华丽渲染,而是用静水一样安静而平缓的诗风,用时光赋予他的深厚而执着的守望,来抚慰生命流程中的沧桑、悲悯和疼痛,他为自己发明了一个“上帝”,怀揣着“上帝”的温暖,深入土地、深入民间,凭借着对西海固的热爱和感伤,一路向西,用一个诗人特有的思想和目光,俯下身子更深地观察、体悟这个世界。

从“看着一滴水/行走/进入另一滴水,进入泥土……”;“你的声音如果在低处/爱就再低些/卓玛是你的女儿吧……在低处/她也是我的女儿”等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他说的“上帝有时在天上有时在地面,他(她或它)是消瘦的,是能够感动人的,是犯了错误,富有同情心,能帮你纠正;你苦了,可以诉说,可以帮你分担;你快乐,能与你分享;你欣慰,是你的天然伴侣。”

因此,红旗的诗无论是从物象到意象,从情境到情感,都力求用亲切、朴素的语言,不遗余力地提炼出人性中最接近阳光的那一部分。透过他的诗歌,我能够感觉到:他的根在西海固,在守望家园的同时,他在努力地用诗歌寻找着向上的精神诉求。他的目光在西部,从西海固出发,向西,再向西,他是西部诗歌方正中的“静水歌者”,他的诗已被“上帝”之手眷顾。

是的,怀凌、永珍、建虎、红旗等人,他们始终扎根在西海固母系家园中,用现实的呐喊、豪放的高歌、低沉的浅唱、执着的守望打造着西海固诗歌的高地,用疼痛的文字唤醒着我们日渐平庸的灵魂。虽然他们写诗的形式不同、技巧不同、风格不同,但却用一个诗人的良知告诉我们,他们还“坚守着内心的纯洁和孤独,坚守着西海固的每一寸光阴”!

我知道:诗人的灵魂,永远在守望着家园;诗人的心,永远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路上。可以说,在西海固,还有众多的诗人正在疼痛中“寻找”和“守望”。正如倪万军在《关于西海固诗歌的断想》中所说的那样:“他们的写作不是为了让自己得名获利,甚至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诗人。在大多数场合和时间他们都以别的身份存在着:政府职员、自由职业者、编辑、教师……只有在深夜孤独的沉思中,只有在人类不幸的命运敲响他们的心扉时……灵魂和良知在那一瞬间被唤醒,那是一个凡人的心灵和真正的世界发生了碰撞。”像泾河、雪舟、林混、倪万军、郭静、郭宁、李兴民、张家传、刘国龙、秦志龙、咸国平、刘天文、武碧君、杨春晖、陈永强等仍坚守在西海固的诗人,都是极有灵性的诗人,他们有着对乡土的守望和寻找,有着对精神的诉求和追逐。然而,真正的诗人应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诗歌领地,有一份敢于进入这块土地孜孜耕耘、挖不出“金子”誓不罢休的执着和韧劲。

林混就是一位极有个性和灵性的诗人,他的诗“精瘦凝练”、灵巧自然,凡是读过林混诗歌的人都会发现,在他的诗歌中,每行超过十个字的语句非常少见,多数是三五个字或六七个字,直直地排下来,就像一根“电线杆”。别看它瘦小,在他“精瘦”的诗行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热切的期望。“每天早晨起来洗脸、刷牙、吃饭/床上的被子放着放着/就失去了温度/我感到异常紧张。”整首诗只有短短的四行,却很自然地把我们引进了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打量。还有,倪万军的诗本真而透明;郭静的诗舒缓而沉稳;刘国龙的诗清冷而凄美;李兴民的诗深入生活的最底层,充满了民间立场……

当然,在诗的高度和深度方面,诚挚地说,我们确实远远不如怀凌、永珍和建虎,也赶不上红旗。别的诗人我不敢妄言,就我自己而言,我就明显地感到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还没真正深入到诗歌内部,只是把写诗当作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寄托,处于一种文字的“自我娱乐”状态。

二是读过的书少。说实话,唐诗宋词我只是从课本中学到的,外国诗人我只读过《裴多菲诗选》和《普希金诗选》,现代诗也就读过艾青、臧克家、雷抒雁、舒婷等人的几首代表作而已,确实没有系统地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

三是没有写作目标。虽然在写诗,但没有方向性,东写一下,西写一下,形不成气候;抑或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永远也赶不到别人的前面去。

以上三点说明:没有深入诗歌内部,写诗就缺乏深度;读的书少,写诗就缺乏内涵;没有目标,当然就失去了方向,也就不会有高度,最终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虽然这只是个个案,但也足以说明在西海固后续青年诗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缺憾和不足,应该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真正寻找出自己的差距,在文字中守望家园,盯中一个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和文学潜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本土诗歌。

2012年2月18日

(此文原发表于《朔方》2012年5、6期合刊)

诗歌之舟缓缓地穿过泾河

——雪舟诗歌简评

我一生都在找寻泾水的源头/……站在泾水和渭水/渐渐相融的河岸/落日轰鸣/一个人开始怀疑/自己一生的清白/……这条河/滋润着那么多村庄/养育着那么多儿女、牛羊/它真的一点都不显老/我想,它一定和时间达成了/某种默契/因为蔓延的森林/和绵长的雨季/许多人举家迁徙/我守着这条河和树木/有什么不好

——《守护一条河》

“我一生都在找寻泾水的源头……”多么美妙多么执着的诗句啊!诗人雪舟从滋润村庄、养育人民的泾河出发,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用文字融入泾河塬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与其说诗人在找寻泾水的源头,还不如说诗人在找寻诗歌的源头、在找寻灵魂的出口。

雪舟,原名李存慧,生活在泾源,工作在泾源。我也是泾源古镇瓦亭人,因此算是老乡了。虽然平时见面很少,但和他的文字却早已成为“老朋友”了。源于诗歌,使我认识了雪舟这个很地道的朋友——诗歌的挚友。很早之前就想给雪舟的诗歌写点评论了,但总是静不下心来,上个月雪舟终于在新浪开博客了,在通读了他的大部分诗歌之后,这个周末,当我再一次读到雪舟的《守护一条河》这组诗的时候,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终于让我拿起了笔。

从西海固现有诗人和诗歌创作现状来看,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王怀凌、单永珍、杨建虎、红旗四位无疑是西海固诗歌的领军人物,属于第一梯队,被新华社杜晓明先生誉为“西海固诗歌四颗星”。而雪舟、倪万军、郭静、李兴民、郭宁、林混、张家传、杨春晖等一批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紧随“四颗星”之后,可算作第二梯队。像刘天文、陈永强、武碧君等有一定创作潜力的青年诗人是西海固诗歌的后备军,自然是第三梯队了。

由西海固诗歌三个梯队的分类我们不难看出,雪舟,无疑是一位更加接近“四颗星”的佼佼者。读他的诗,有意或无意地会把你引向巍峨的六盘山,让你接近蓝天、白云和潮湿的空气;也会引着你走进老龙潭、二龙河、凉殿峡、野荷谷、小南川、胭脂峡、大雪山,让你亲近故土、亲近自然;还会让你看到贫穷的村庄,听到泾河源物语,听到新月下诵经的声音,感知“一个人内心幼兽般的恐惧和被时光遮蔽的愿望……”

这就是雪舟其人其诗,一个充满了“出生地”精神诉求的泾源诗人、固原诗人、宁夏诗人、西部诗人。在给青年诗人李兴民的诗歌评论中我曾经说过,西海固诗歌大部分都属于“出生地”写作,而这一点,在诗人雪舟的作品中更加明显。比如《秋至大雪山》《沿川子鱼化石》《弹筝峡》《过瓦亭》《守护一条河》《少年游·六盘山》《笛上月·老龙潭》《水龙吟·二龙河》《雨中花·小南川》《诉衷情·胭脂峡》等诗作,无不打上泾源的标记和烙印。而在《出生地》一诗中,诗人用标题直接点明了就是“出生地”:“埋在坟院的人/并未带走上辈人的恩怨/在村里的走动的人/依旧在受苦受难/一个离开出生地的人/眼里噙满童年的泪水/踏上这条废弃的山路/我这棵中年的草呵/来年能否在出生地/再绿一回。”诗人用“眼里噙满童年的泪水”写出对“出生地”的想念,用“我这棵中年的草呵/来年能否在出生地/再绿一回”写出对“出生地”的眷顾。这里的“出生地”也许是一个小镇,也许是一个深山里的小村庄,也许是西海固的任何一个角落,无论怎样,诗人都将踏着废弃的山路,走回“出生地”。而更为深刻的是,诗人在《信》一诗中写道:“在长长的一生,一个人/只需写好三封信/分别寄给——/出生地,亲人/还有祖国/最后,刻入/墓碑。”诗人从本真的出生地泾源,一下子放大到了祖国,在诗的意象转换中提升了诗的高度,由一种“小我”的“出生地”,跨越到了“大我”的“出生地”,读来让人情感激荡、心潮起伏。

这就是雪舟诗歌最可贵的地方。

同类推荐
  • 三峡交响曲

    三峡交响曲

    这是一首表现三峡工程建设的长诗。诗人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 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使长诗涵蕴工程可歌可泣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从而使长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浑厚的文化意蕴。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多变。他的小说,主题深沉、语言凝重,人物形象历久弥新他的散文,文辞优美、意趣盎然,充满了温馨的情怀;他的诗歌,博厚深刻、沉郁愤激,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他的杂文,犀利缜密、鞭辟入里,读来酣畅淋漓。《鲁迅经典》浓缩了鲁迅各个时期的创作精华,代表了鲁迅创作的较高成就。这些作品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坚韧人格和鲜明个性,充满了思想的力量。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激发思考,陶冶情操,还可以汲取人生智慧,获得精神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 麻雀不是鸟

    麻雀不是鸟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作品集,收录有:《麻雀还是鸟》、《三分春色》、《荷塘》、《大声朗读》、《水妖》、《回避》等。
  • 大洋洲文学研究(第4辑)

    大洋洲文学研究(第4辑)

    本书系安徽大学大洋洲文学研究所所编“大洋洲文学研究”系列的第4辑,汇集了国内外大洋洲文学研究者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岛国的主要作家和作品。书中所收研究文章均为国内外知名学者最新力作,对大洋洲文学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强调理论观照、审美鉴赏与批评分析的有机结合。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热门推荐
  • The Brotherhood of Consolation

    The Brotherhood of Consol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光记忆下的我们

    时光记忆下的我们

    季苒安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大城市生活,她对新生活充满了憧憬但又带着点小忐忑。每天都会听见妈妈说隔壁家那孩子~直到那天她亲眼见到,除了帅点,也不过如此嘛!暑假补习班她认识了夏易槿和她的双胞胎哥哥夏易木。时间齿轮不停的转着,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摩擦呢?
  • 幸福女人能量养生书:女人健康的革命

    幸福女人能量养生书:女人健康的革命

    每个女人都要掌握身体能量盛衰的规律、每个女人都要学会驱逐恶能量,让健康能量充盈体内、每个女人都要学会唤醒沉睡的心灵能量、叁涵养健康能量的女人,身心健康,青春不老,如花盛放。
  • 卿非未良人

    卿非未良人

    荣凰是位公主,然母亲早亡,父帝凉薄,兄长羸弱,长于王城,为保平安,以求活命,她从不奢求,也从不信人人赞到的一颗真心。她素来知晓真心难求,所以她不去求,也不惦念。人活一世,虚与委蛇,本是常态。“郁朝歌,你对我从来没有一句真话。”“我爱你,”原她便是个冷情之人,也是个说惯了假话的人,所以你不信,也好。
  • 南山上的城堡

    南山上的城堡

    佛曰:六意。这座莫名出现的神秘城堡就是众生得解脱的具象。不过这个生死涅槃的出现,表现在每个人的个人行为前是不同的而已。
  • 太上遥

    太上遥

    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是我辈。「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 网购一本山海经

    网购一本山海经

    “铃,铃”你好,你的快递到了请签收一下....
  • 重生之后妃惊华

    重生之后妃惊华

    她本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生性孤傲的凉州第一奇女子。两年苦熬,千里相救,为了六王爷历尽生死难关。却不想到头来,她只是六王爷救自己心爱的女人的一个药引子!害她孩儿,斩她双腿,将她扔进永无天日的地牢,受尽凌辱致死!且她一朝重生,对天发誓,再不相信爱情和男人,再也不与人为善,计划攫取滔天权势,登上无尚巅峰,势必要那些曾经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只是……为什么这个皇帝,千方百计的竟让她做了女官,从此掌管皇上周身大事,一步步获得至高的权力。而且,而且竟然还赖上她了,并与他纠缠不休,看来她想要做个无情无欲的妃子还真是不容易。爱我可以,你赠我无尚权势,我便与你守护这万里河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著作权权利配置研究:以权利人和利益相关者为视角

    著作权权利配置研究:以权利人和利益相关者为视角

    随着复制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著作权领域不断催生出新的经济利益,在印刷时代和模拟技术时代尚能维持的著作权权利配置的平衡格局在数字时代遇到重大挑战,产业投资者取代自然人作者成为主要的权利主体,并推动著作权在范围和权能方面不断扩张,著作权权利配置的天枰向权利人的方向严重倾斜。本书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以著作权的诞生地英国和当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强国美国为比较蓝本,同时借助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思路,提出了我国应建立以知识信息共享为模式的著作权权利配置格局,解决我国作为知识产权的后发国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