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900000010

第10章 江南城市与人(5)

有时家乡苏州来了亲友,他们总是提着虾子酱油啦,玫瑰丝炒瓜子啦,各种土产,毕恭毕敬,轻声慢语。而一般总是有所求而来,或是借钱办喜事,或是带着儿子“寻生意”(求职);或虽无所求,仅为问候,但属“感情投资”,为今后有所求做好铺垫,以免“无事不登三宝殿”之嫌。

当然,广东人在上海江南人的心目中也非一成不变。解放以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广东人贬值了。种种政治运动把拔尖的广东人搞得蔫头蔫脑,失去了当年的傲气。直到改革开放,广东人在市场经济化过程中先走了一步,上海的有些江南小姐,又对广东人显出了温柔。记得80年代初来了个广东亲戚,带着一个照相机,说是可以拍彩色照片。而在当时的上海拍彩照属于高消费。隔壁邻居的一位小姐虽与他素不相识,却表现了“见面熟”的本领,那位亲戚当然不愿显得小气,带着这位小姐到公园里去拍了不少照片。照片洗印出来之后,这位小姐拿着照片给朋友看,不断强调:“广东人搭(替)我拍的!”颇有沾了仙气的自得之色。

牢固的江南基因

应该说,上海的江南人对于江南人以外的上海人,如上海广东人,上海山东人……态度比较复杂。羡慕他们的财力,在乎他们的势力,却又挑剔他们日常生活很不考究的毛病。而他们万变不离其宗,在日常生活中谨守江南风范,把江南人的生活方式当作至高无上的生活经典。

上海江南人的服装,毫不夸张,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它具有牢固的江南传统:精细、考究;不像有些地方的人虽皆有爱美之心,也有追求时尚之风,一般八九不离十、大致不差,往身上一套也就行了。而上海的江南人则不同,不仅注意面料、款式,还特别讲究合身,讲究显示个人的特点。以往人口不像现在这么多的时候,稍有身份的人家有把裁缝请到家里来量尺寸的惯例,只要顾客说哪里还差这么一点点,裁缝的反应是二话不说,改;甚至一改再改,改到满意为止。

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对上门的裁缝就有了印象。我记得常来的是一位姓缪的裁缝。腋下夹着一大块折叠整齐的白布,里面包着硬尺、软尺和样本,外婆、母亲把布料交给他,关照着她们的要求,他一面听着,一面量着布料,还时不时提出种种建议,供你参考和选择。方案商定之后,他仔仔细细地替你量身。过了几天,还是那块白布包着做好的衣服给你送上门来,让你试穿,让你“评头品足”,如有不满意的地方,他会说:“很快给你改好。”如果一试就成,他也不掩饰自得之意。我记得时不时的,他还会带点小礼品来,譬如添丁了,他会带几个染红的鸡蛋,他老家来人了,他会带几块咸鱼,这大概也算一种感情投资的方式吧。

上海江南人在服装上既保持江南精细、考究的传统,却并不保守。可说是兼包并容的。旗袍的发源地当然是满族旗人,西装的发源地顾名思义是西方,到了上海的江南人手中则有所吸收,却也融合了固有的江南传统,而更有所发展。宁波裁缝,苏州、常州的裁缝把西装、旗袍做到了“独领风骚”的地步。我记得“亨生”、“培罗蒙”、“鸿翔”这样的名店都是上海的江南人经营的。

上海江南人的服装首先征服了在上海的江南以外的人,他们的服装不可抵挡地向上海江南人靠拢。广东人中最时髦的那部分人,在上海穿的衣服实际上是上海江南人制作的。而在上海的第二、第三代之后的广东人更是完全江南化了。我没听说在上海有什么广东裁缝是很有名气的。由于上海江南人又有兼包并容前提下的创新,他们制作的服装走出上海首先在江南大地普及,北面的苏、锡、常,南面的杭、嘉、湖,对上海江南人的服装向来紧追不舍。

影响也遍及全国。50年代,北京少有新潮一点的时装店,有一家上海江南人经营的时装店率先迁入北京,在北京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一位女演员看中了挂在橱窗里的一件,售货员告诉她这个品种已经售完,她则要求试穿一下。售货员同意了,而她一穿上就马上付钱,怎么也不肯脱下来了,此事在当时传为佳话。

80年代以来,上海的经济改革远不如广东快速,广东的服装业赶了上去。广州的西湖路成了云集全国服装商人的大市场,广东看上海,变成了上海看广东。上海的江南人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半推半就接受着广东的时装。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上海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大,上海的江南人又在新一轮服装竞赛中大显身手。江南传统的精巧、考究在服装上与世界新潮开始了又一次的融合。

这里要说一点的是,广东的服装潮流受香港的影响较大。香港呢,是世界各国时装潮流的交汇点,快速地反映着国际时装的变化,并将世界服饰文化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结合起来。而在香港,上海江南人在服装业中地位显著。从40年代末开始,不少经营服装的上海江南人去香港开拓事业,不乏成功者,佼佼者。原有的江南传统服饰文化对他们进入香港的国际性大市场,准备了很高的起点。也许并非妄断,从香港传入广东的服装,不少就是香港的上海江南人的制品,80年代又打上广东的印记,输入上海。上海的江南人,像是在世界上转了一大圈,增添了很多新的色彩,又回到了上海。

上海江南人的饮食习惯,基本上是江南的。并且可以说上海是江南饮食文化集大成的地方。江南各地的饮食大体相同,共同体现鱼米之乡的特色,但又是有差异的。且不说杭州与南京有差异,就是紧靠着的苏、锡、常也有差异。譬如苏南菜放糖,而最甜的是无锡;苏南菜细致,而最细是苏州;它们又各自具有名牌食品,像常州的蟹粉小笼包子,无锡的肉骨头,苏州的卤香干等。这些江南各地的特色菜肴食品在上海汇合交流,形成上海江南人的饮食结构,并影响来自其他地方的上海居民。当然,上海人也会去尝一尝粤菜、鲁菜、川菜……还有西餐,但日常的、基本的饮食是江南的。

上海江南人是来自江南各地闯世界的人物,面对竞争使他们更具经济头脑,精于计算,所以上海江南人特别是中下层,在饮食上比江南各地显得更加节省。把昨日的剩饭变成泡饭,就着几根萝卜干,就是一顿不错的早餐。这并非只是穷人的早餐。我的外婆一辈子就喜欢这样的早餐。如果你去江南的乡镇要一份走油肉可能端上来是一大碗,到了上海就会是一浅盘。他们说:“少吃多滋味啊!”

上海是寸金地,居住空间十分狭小,所以《七十二家房客》《上海屋檐下》这样的戏,只能产生在上海。《上海屋檐下》写一个农村老爹以为儿子在上海发了财,匆匆从农村赶来却只能和儿孙挤在一间亭子间里。在这幢楼里住的比较奢华的是一个妓女,却也只是一间前楼向阳的房间。在上海,房子小不一定属于穷困户。

江南人到了上海,居住条件较之原籍的老屋有很大的差别,空间大大地缩小。但这并不能完全改变他们的居住习惯,那就是水乡人尚整齐、爱干净。一间小小的房子也百般侍弄,搞得“生清”。所以在上海,有些房子的外观不怎么样,里面却清清爽爽,十分别致。“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句话,在上海江南人中最为流行。

当然,近几年上海的居住条件大为改观,人均居住面积正在扩大。上海江南人的水乡习惯——尚整齐,爱清洁——却不会变,说得更准确一些,要加上个“更”字,变得更尚整齐,更爱清洁。“螺蛳壳里”尚且要“做道场”,条件好了,“做道场”的劲儿自然是更足了。

上海,无论如何,还是江南的上海。

注释[1]选自《江南味道》,海南国际出版社1999年版。作者毓钟,本名沈敏特,江苏苏州人。学者,著有评论集《春闹集》等。

徽州

徽州的最佳观察点,在山上。万山丛中一徽州。无山,无徽。山,最能显示高度。常言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在徽州,像黄山一样吸引人的,是那里的人文风景。这二十余年来,徽州突然从万山丛中冒出来,像出土文物似的吸引了人们的双目。老街,老房子,老牌坊,老宗祠,老酒,老戏,老家谱,老文书,老雕花,老版画……一时徽州万物皆老。老便是好。徽商、徽学、徽戏、徽人,被人们从历史的尘埃中发掘出来,光耀一时。有人说,徽商是中国近代商业的绝唱。有人说,徽学,继“敦煌学”、“藏学”之后,是中国第三大地方学。有人说,“四大徽班”进京,是中国近代“国剧”——京剧得以生育的重大事件。有人说,有几位徽州人(朱熹、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无须刮垢磨光,便是国宝。

徽州,以它的“老”,它的山,它的高,给江南争了光。

斜阳残照徽州梦[1]

王振忠

深秋时节,汽车颠簸在皖南的低山丘陵间。窗外,清晨的雾色恍若淡薄的轻纱,透着寂静的朦胧……

这是通往黟县西递村的道路,山间小道蜿蜒曲折、坎坷不平。真的难以想象,在交通条件不便的古代,徽州人外出究竟曾经历了怎么样的艰难!

徽州,亦称新安,地处万山之中,在古代,徽州人外出,通常只能沿着山间的羊肠小道,动辄走上十几里、几十里路。故而,走惯了山间鸟道的徽州人,在平地上也往往安步当车。清儒顾炎武在《肇域志》中曾经谈到,一些徽州人“短褐至骭,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徒步跋涉数千里晋京赶考,“而吝舆马之费”,旁人一打听,原来家中都是拥赀千万的巨富。这在其他地区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对徽州人而言,却实在是一种习惯成自然。

同车的一位黟县农妇告诉我,她家每人仅有五六分地,而怀中的那位三岁男童则因“生也晚”而已无地可分。在历史上,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由于地狭人稠,本地每年生产的粮食仅能维持三个月左右的口粮。因此,徽州人颇像希罗多德笔下的希腊民族,“一生下来就是由贫穷哺育的”。为了弥补生存条件的缺陷,他们不得不向外拓展,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就这样,大批的徽州人怀揣几两碎银,夹着《士商要览》、《天下路程图引》,呼朋引类地外出经商,以至于“无徽不成镇”的俗谚在长江沿线尽人皆知。

在生意场上,徽州人生性俭朴,吃苦耐劳,又善于经营,所以“徽州算盘”的名气蜚声远近。各地的盐业、典当、木材、粮食、茶叶和海外贸易等许多行业,都被徽州人所垄断。其中,盐、当、木商人号称“闭关时代三大商”,获利最巨。

由于无远弗届,见识多广,徽州人的性格特征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徽俗多行贾,矜富壮,子弟裘马庐食,辐辏四方之美好以为奇快。”(汤宾尹《睡庵集》卷二三)富裕的徽商以深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将当时全国各地最精致的东西都带回到了徽州本土。反映在皖南的传统村落中,就表现为无论是整体环境还是单体民居,在质量和艺术水准上均属上乘。

记得从前在旧书摊上曾看过一本书,书名一时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乾隆刚刚龙驭宾天,才亲政的嘉庆皇帝就查抄了权臣和坤的家产。在抄家清单上,赫然列有“徽式新屋一所七进,共六百二十间”。当时并不清楚“徽式新屋”究竟指的是什么,只知道那该是一种相当时髦的居住形式。后来见到清人钱泳的一个说法:造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虽数间小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此苏、杭之工匠断断不能也。(《履园丛话》卷十二)

在清代,扬州是大批徽州盐商麇居之地,民居建筑“结构曲如才子笔”,主要就反映了徽派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在总体创意上,而且在建筑的细部处理中均颇具特色。以后者言之,最为突出的就表现为徽派建筑中的精雕细刻。钱泳曾指出:“雕工随处有之,宁国、徽州、苏州最盛,亦最巧。”在“刀头具眼,指节灵通”的徽州匠师手下,不论是清新淡雅的砖雕,华美姿丰的木雕,还是浑厚潇洒的石雕,无不巧夺天工。从这些著名的“徽州三雕”中,人们不难看出“徽派版画”和“新安画派”的艺术根基,更不难看出徽商是如何凭借着巨大的财力,用最为精美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徽州文化的独特内涵。

在明清徽州的一府六县中,黟县是个山陬水滨的荒僻小县,经商风气迟至清初方才蔚然成风,但却出过江南六大豪富之一的胡贯三。据说,胡贯三是西递胡氏二十世祖,他曾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各大商埠中经营了几十家的典当铺和钱庄,资产折合白银数百万两,聚族而居的西递村正是因为胡贯三的原因而臻于极盛。西递的宅院最多时曾达六百幢,有两条大街,九十九条小巷,烟火人丁相当繁盛。迄至今日,虽然历经了一百余年的世事沧桑,仍然保留有明清民居三百余幢,其中,保存完好的多达一百二十四幢。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鱗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

同类推荐
  • 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全7册)

    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全7册)

    《我读系列》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这里,有饱经蚕桑的古迹名胜;这里,流传着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 山河小岁月

    山河小岁月

    在这山河岁月中,林徽因是如何成为“女神”和“妇女公敌”的?金岳霖真的是“痴情男二号”吗?沈从文和丁玲究竟有怎样的爱恨情仇?胡适真的是“妻管严”吗?张爱玲的梦想是什么?还有还有,你知道吗?连鲁迅和郁达夫也曾经和我们一样,拼命做房奴!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

    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

    《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旨在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学科角度对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进行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奥威尔与缅甸;第二,奥威尔与中国;第三,中国奥威尔研究的新视野。第一、二部分涉及奥威尔作品中的亚洲题材以及中英文学关系,第三部分紧跟国际奥威尔研究前沿,以中国角度提出奥威尔研究的新课题,反思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现状。三个部分的研究皆放置于跨文化语境,试图从中发现和解决西方奥威尔研究的盲点或不足,推进国际奥威尔的学术研究。
热门推荐
  • 魔王影刹

    魔王影刹

    大叔的异界之旅!穿到盖亚星球的咸鱼之旅。在世界旅游(搞事)之行!你们是不是和作者一样看够了系统,重生文呢?那来点不一样的吧!
  • 江湖奇遇之快刀神捕

    江湖奇遇之快刀神捕

    你这一生有没有因为无知,而做过什么无法原谅的事情?
  • 风流云散

    风流云散

    小说以主人公王英俊六十寿庆个人演唱会为轴线,通过十八首歌曲,串联起他六十年的风雨人生和心路历程。特别是通过他与几个女人的爱情纠葛和恩怨情谊,表现出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情感经历和人生际遇。
  • 我家电竞大神是女生

    我家电竞大神是女生

    新书《她是季公子》已发,超燃!【多重身份】【女扮男装】【重生】黑客少主萧九晟重生了,重生到了帝都萧家“草包”大少萧然的身上,她原想原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眼睛也被蒙蔽住,识不出人渣,结果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原主的身份比自己想象中的复杂强大,她天降电竞圈,在全国赛之前一跃成为了国民男神,没有想到在一次中了圈套!再次重生回了自己的身体,这一次虽是重生,却没有一点记忆,她该如何抉择,两次被同一人套路,他究竟是谁?是否在自己身边?萧然迷茫了,拨开云雾,舅舅的消失,父母的失踪,原来都和他有关!(神秘人不是男主,是终极反派,此文不甜不咸刚刚好,放心入坑,作者必写完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情塔罗转起来

    爱情塔罗转起来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么一个人,遥远的爱着。这辈子也许都无法在一起,也许都没有说过几句话,也没有一起吃饭看电影,可是就是这个遥远的人支撑了青春里最重要,最灿烂的那些日子。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没有遗憾后悔,只是暖暖的回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悟玄篇

    悟玄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界随机购物系统

    万界随机购物系统

    《平行世界》《单女主》“滴!您的购物系统已上线!”朱起源心里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叮!消费声望值,恭喜主人成功购买到了一个小世界(武侠世界)!”“叮!消费声望值,恭喜主人成功购买到了逆天体质《归一神体》!”朱起源:“系统,我能买到什么东西?”系统:“主人,什么东西都能买的到,从一粒沙硕到一个大千世界,只有您想不到,没有系统买不到!前提是有足够的声望值!”(PS:本小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作者概不负责!)(本小说乃是作者原创,其它小说如有雷同情节,请看发布小说的日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 你给的黑夜那么长

    你给的黑夜那么长

    士可杀不可辱,她也学会反抗了。新公司上班第一天,她竟然发现和上司总裁竟然曾经相识。他一点点的逼近,目光灼灼:“你以为你逃得掉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