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600000002

第2章 前言(1)

钱理群

台湾歌手罗大佑经常来上海,他有一首凄迷感伤的《上海之夜》:

柔情万种,本色难改

胭脂内的你难解的胸怀

洋场十里,华灯凄迷

难以抗拒的是你唇上的吻,眼中的雨

今宵风采,一夜千载

昨夜多愁善感,明晨虚无缥缈,无常的上海

罗大佑唱得婉转而多情,他似乎是在歌唱一位美丽的上海女子,也似乎是把上海比喻为这样一个“柔情万种”的女子。这种比喻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盛行起来,时间过了六十多年,当上海又一次以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这个比喻又一次会从有关上海的记忆深处跳出来。老上海,新上海,为什么都有一种强烈的女性的气息和魅力?

但假如换一个词“摩登女郎”,那含义似乎就不一样了。“摩登”这个词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这个词来自英文,原意是指“现代”。现代这个词,至少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新的生产方式(大工业的、机械的、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众多工人、雇佣劳动者在那里干活),一种是新的消费方式,摩登这个词后来专门指后一种,是和消费领域有关的,而把前一种生产领域的抹掉了,隐去了。但是如果要完整地理解摩登世界,最好能把这个生产领域的意义加上去,也就是说,繁华的大都市旁边,有无数个卓别林电影里的工人在那里。就好像我们在中学的时候解几何题一样,我们得添加几条“辅助线”,才能完成一道证明题。

已经中国化了的摩登这个词作何解释呢?查《新华词典》:“摩登,英语音译词,最新式、时髦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摩登,指合乎时兴的式样:时髦。”《汉语大词典》:“英语modern的译音。现代的、合时的;新奇时髦的。”

合时的,用另外一种说法来讲,叫作赶时髦,当然不好听。摩登这个词,也常常用于贬义的,当我们说这是一个摩登女郎,可能有贬义的成分。而“新奇”,是对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的看法。现在几乎人人家里都有电话了,所以没有什么新奇感了。可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市民的电话是摆在小客厅里的,为什么呢?因为,要让客人看到我家有电话!因为当时打电话很可能不是因为有事情,而是为了玩这个新奇的东西。

上海摩登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呢?一个简单的回答是洋人带来的,中国人从洋人那里学来的。那么洋人为什么要把这种摩登的生活方式带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添加几条“辅助线”,从生产角度来讲,而不是从消费角度来讲。

我们总有一个偏见,以为是在洋人来了上海之后,因鸦片战争而签订《南京条约》及《五口通商章程》后,上海正式开埠,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通商口岸,是在租界在上海出现后,上海才繁荣起来。这之前的上海仅仅是一个小渔村。这是偏见。

上海在开埠前,已有很长时间的繁荣期。1680年,康熙决定开放海禁,对外做生意合法了,上海当时使用的运输工具是沙船,这种船的数量达到1万多只,上海港口的年吞吐量有300万吨。东北的大豆来了,上海的棉布出去了,南方的茶叶到北方去了。当时的上海港,已经在世界港口中名列前茅了。

有了这个前提,洋人才看中上海。1842年,英国人来了,当然不是搞文化建设的,而是来做生意。上海对于他们而言,是深入中国腹地的战略要地。英国的商船来了,然后,上海的第一次大移民出现了,广东那里的中国人纷纷来到上海当船夫。后来洋船越来越多,沙船运输开始萎缩了,靠沙船吃饭的人渐渐没活干了,这以后出现了“小刀会”起义。

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洋人头痛:中国腹地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不太需要洋货,倒是中国的商品,比方说茶叶买卖很红火。这样下去,贸易会出现逆差。英国政府最后还是想出了两个办法:第一,联合中国人一起做生意,让一些中国人也发财。这就形成了一个买办阶层。买办是一个接力棒,向中国腹地渗透。另外一个方法是,改变中国人的观念,可这就有点困难了。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让中国人认同,这是现代的、文明的、更好的生活方式。

历史给了洋人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太平天国起义军席卷南方,直指北方,财主们怕了,卷着所有的财产来到上海,大量的钱也来到上海。穷人受不起战乱之苦也来上海,就等于来了雇佣工人。随后,中国社会越来越动荡,满清覆灭了,遗老遗少往上海跑,都带着钱来。军阀混战,走马灯一样,军阀的家属觉得到上海来比较安全,军阀抢来骗来偷来的钱也拿到上海来。这些人一来,上海就得多造房子,有一个洋人叫哈同,在上海建了一个著名的哈同花园,这人是靠什么发家的?房产。更重要的是,上海聚集了这么多的钱,钱用来干啥?买地当地主是不可能的,那就投资做生意,不会做生意的,就炒股票。这样上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本来仅仅是一个买办阶层,现在,慢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民阶层。穷人来到上海,可以当工人,做佣人,也可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不过不是去消费,而是被消费,比如当舞女。

延续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就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有一本书,名字叫“上海摩登”,副标题是“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李欧梵的著作。此书的汉译本首先在香港出现,2001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了大陆简体字本,很受欢迎。李欧梵也在中国各个学校频频演讲,出镜率非常高。他演讲的一个题目是“重绘上海地图”,这也是他这本书第一章 的章名。

如何描绘一张上海的地图呢?

首先是外滩建筑。1852年有英领事馆,1927年有海关大楼,1923年有汇丰银行,1934年有国际饭店,24层高的饭店在当时是很新奇的。一个外乡人到上海来旅游,最想去的地方大概是外滩吧。

接着是南京路上的百货大楼,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李欧梵说:“如果说外滩是殖民势力和财政的总部,那么由外滩而西的南京路就是它的商业中枢。”

然后是霞飞路,这里是法租界。法租界拒绝商人在住宅区开工厂,这里多的是咖啡馆,还有著名的出版社,所以是文人聚集的地方。

再次是舞厅。当时的百乐门舞厅是很著名的,据说那里的地板很有弹性。跳舞成为时髦,而追逐舞女也成了浪漫的事情。一本外国人写的《上海概览》这样说:“快乐,杜松子酒,爵士乐。上海的一切都是无拘束。伴舞女郎,一毛钱到一美元,她们亲亲热热;俄国的,中国的,日本的,朝鲜的,欧亚混血的,有时还有其他的。”这概览写得有点像广告,是招引外国人到上海来消费的。

上海的消费场所还有跑马厅、电影院等。电影的吸引力非常强,是恋爱中的人们非常乐意去的地方。向异性表达爱慕的方式之一就是请对方去看电影,这风气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崇拜电影明星的风气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很兴盛。

这是一张摩登上海的地图。这是享受的上海、消费的上海、让人惊奇的上海。这里有一些人的温柔乡,让他们由衷赞美上海的多情、上海的现代文明和上海的高雅艺术。但也让另外一些人看不惯这里面的恣意享乐和放荡不羁。也有一些人既被这里面的温柔多情所吸引,又被这里面的金钱崇拜和少情寡义所伤害,苦恼得很。被称为新感觉派的作家大多有这种苦恼。不同阶层、不同地方的人对摩登上海的看法总是大相径庭。罗大佑感慨于“上海之夜”的柔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歌星周旋唱《夜上海》,旋律和节拍是轻盈的,歌词却是别样的:“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但穷人在哪里呢?摩登上海地图没有标明穷人的区域。穷人从河道上漂过来,一条是苏州河,一条是肇家浜,然后上岸,住了下来。肇家浜岸边,也有让人新奇的建筑,叫“滚地龙”。就是拿木棍和草席搭的小窝棚。工厂在哪里呢?浦东有工厂,北面杨树浦那里有工厂,我们应该记得夏衍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包身工”,说的就是那里日本人开的纱厂里的工人。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制度忠实地服务着的十五六世纪封建制下的奴隶!黑夜,静寂的、死一般的长夜。不过,黎明的到来还是无法推拒;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骸,我也想警告这些殖民主义者,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类文章,有些人不爱读,工厂和穷人的生活也不如摩登上海更有趣味,但这是理解上海摩登这道几何题必须添加的“辅助线”。要不然,南京路上四大公司的产品是哪里来的就搞不清了。

同类推荐
  • 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

    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

    本书分为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工作娱乐、社会生活、五十述怀共五个部分,是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秀,作者用十分生活化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旅居美国20多年的点点滴滴,在嬉笑怒骂中饱含人生哲理。本书反映的一些问题,比如华人子女在美国的教育和身份认同问题,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具有深刻的意义。
  •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古老载体,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
  • 黄帝内经选讲(精装)

    黄帝内经选讲(精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黄帝内经》一书的部分心得的总结。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黄帝内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涵养一个人的灵魂、修养、品味、境界、见识,可以全面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忍耐力和处置力。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语言生动,说理明晰,让读者轻松了解《黄帝内经》的真正内涵,同时把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应用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 宝带桥

    宝带桥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热门推荐
  • 红龙传奇

    红龙传奇

    红龙咆哮的故事,将会在这本书继续。——书群:732547789
  • 别让它们离开我们

    别让它们离开我们

    告诉我们濒危,濒危,为什么我们要等到某些物种濒危了才去采取保护措施?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也许有一天,洪水暴发,沙尘暴暴发,人类即将灭绝,那时你还能犹豫吗?也许有一天,动植物将全部死亡,那时你才想到现在不该不植树造林吗?要是植物全部灭绝时,你还能呼吸到现在的新鲜空气吗?我们都不会想过这样的生活,那么,我们就动起手来吧,一起美化我们的绿色家园,创造美好环境,保护动植物!只有这样,人类才会创造出未来的美好环境。
  • 一品丫鬟升职记

    一品丫鬟升职记

    苏弥穿越了,醒来就是进献王爷的美人队伍一员,好吧只有跑了,只是为什么她同在这王爷身边打转?我们努力跑躲的远远的,只是这身后尾巴怎么都甩不掉怎么办?
  • 不死之王楚王

    不死之王楚王

    楚王死而未死兮,楚汉再聚力相争!阴谋对光明战兮,只看天命在谁手。
  • 狼剩饭

    狼剩饭

    狼剩饭的儿子是在狼剩饭撵那只该死的兔子时遭狼咬的。那只兔子发觉有人正在悄悄向它逼进,竖起了两只尖尖的耳朵,接着又蹲在地上,高高地竖起了身子警觉地注视来人,随时准备逃跑。就在这个时候,他举起了猎枪,瞄准了兔子的前胛子扣动了扳机,“轰”地一声,炮台和枪筒里喷出的硝烟挡住了他的视线。他赶忙偏了一下头,只见兔子的周围扬起一片尘土,而兔子正跛着一只腿冲出烟尘逃跑。
  • 撩婚成爱:总裁大人晚上好

    撩婚成爱:总裁大人晚上好

    一进家门就被宣布与傻子成婚,她拼了命的逃出那个狼窝,又进入虎穴。受人逼迫,让人威胁。灭小三,痴缠不休,爱恨不止,多年以后再见,她脱胎换骨,是有名的大设计师,可他却说这一生,她只设计了他是最完美的作品。
  • 娱乐公司里的米其林大厨

    娱乐公司里的米其林大厨

    好好的大厨没得当,被叫回家送外卖,林子大了,啥顾客都有
  • 女性烟火

    女性烟火

    女作家空灵和她出狱的诗人丈夫来“西部一线天”采风时已是第二年的秋天。第二年的秋天是个什么样的秋天呢?这真是个硕果累累的秋天。这个秋天埋葬了很多往事,又开始了很多新的故事。
  • 丑颜:阿呆皇后

    丑颜:阿呆皇后

    【题记】她一直以为他娶她,只是共谋天下,利益使然。可是直到后来他为她六宫形同虚设,在宫中礼制如帝王,她才知道他是真心要和她共享这天下。【简介】他是做事八面玲珑的凤国废太子,才情举世无双,时刻危及王朝命脉。她是诡计多端的云国女诸葛,恶名昭彰!他娶她是因为她要他娶她!百姓都替他惋惜,堂堂凤国玉面太子迎娶的竟是丑颜女,可谁知她青铜面下隐藏的容貌竟是倾城之色。沙场战将都替她叹息,如此风华盖世的女子,他竟不知珍惜!“总有一天,为师会死在你手里。”他另娶清白无瑕的侧妻,她甘愿让出正妻,亲自主婚,羡煞众人,是你的终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又有何用?他误会她、忌惮她、猜疑她、伤害她!她都不在乎。他说:“你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无心的女人!”她说:“你是我这辈子见过最腹黑的男人!”她说:“我乃朱雀,天生凤凰命,伴我身侧者必是九天飞龙。”众人大笑,废太子何以翱翔天际?却不知这世间藏得最深的那人竟是他和她……血染修罗场,白骨落寞水中央。他问:“为了复仇,杀了儿时的玩伴,血洗天下,真的值得吗?”她笑:“值不值得?师父,你现在问我,我也无从回答,有一天,你也许会知道的。”【女主与男主对话】男主:你把来探望我们的老朋友给放了?女主:太血腥了,我不想杀人!男主:你杀的人还少吗?女主:师父,我是个女子,平时绣绣花还行,真让我杀人,我会怕!男主:阿呆,为夫真的很想掐死你!女主:掐死我吧!为妻先去阴间为夫君开路,夫君在人间开枝散叶后,再来寻为妻不迟!【女主与摄政王对话】——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总有一天,我势必要灭了凤国,将你夺过来!——我记下了!等我死后,我的身体烧成灰分给你一点就是了!*********************
  • 月水三千

    月水三千

    朔风吹散三更雪,无人知晓是月楼。那日,我一觉醒来,像是做了一场大梦一般,只觉得昏昏沉沉,连自己姓甚名谁,年方几何都不记得了,捏了捏自己的小胖手,低下头暗想道,自己大约是富贵人家的姑娘,不然从哪里长得这一身的肥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