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600000005

第5章 上海风景(1)

让我们由远观到近看,进入上海的内部。

但真要进入,却也不容易:上海太丰富,太复杂,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或许可以从上海的空间进入:看几个风景点,几处标志物。而且似乎还有两个进口。

请看外滩的“外白渡桥”,万国建筑群之一的“亚细亚大楼”,请在“霞飞路”上漫步,请住进“大饭店”,请参观“证券交易所”,请寻访昔日的“跑马场”——于是,你就进入了你在书本上、电影里已经耳熟能详的“摩登上海”。

但不要以为这就是上海的全部,还有一个普通百姓的上海。

你不可不去“城隍庙”,那里洋溢着上海小市民的充实与满足。

上海“茶楼”也是应该去的,那是一个重要的市民公共空间。

不走进上海“弄堂”,大概你永远也无法理解上海百姓的日常生活、心态、情趣、人际关系,以至性格、精神。只有在那里,你才能听到真正的上海“市声”。

你更应去认真寻访的,是上海“棚户区”的历史变迁。上海的城市悲欢,真正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那里。

这样,你也就不知不觉进入了历史,看到了“空间”背后的“时间”。

然后,你还应该思考与追问在这上海空间、时间背后的上海社会结构,这或许是进入和理解上海的关键。

外白渡桥夜眺①

林微音

虽然在它的上面在不息地行着1路、4路、6路、7路、8路、11路和12路电车,1路、9路和10路公共汽车,私人的和出差的汽车、包车、黄包车、运货车和汽力的、人力的脚踏车,在外白渡桥的两旁,在夜刚来到地面不久以后,就很静寂的。桥下的世界是另一个世界,仿佛同桥上的世界绝无关联似的。

桥的下面是苏州河,而在桥的西旁的苏州河上停着一排排的帆船。这停船的区域占着全河面的三分之二的地位。船一排排地停在那里,一些动静都没有,仿佛要永远停下去似的。在船上,不要说人看不到,就是灯也没有一盡——它们就这样不闻不问地隐伏于同外界隔绝的夜的怀抱间。

而在其余的三分之一的河面上在忽明忽暗着,有在东奔西窜着的岸上的广告灯的反射;从邮政局的航空邮政的广告灯光照射下,有一座在微颤着的红的塔横站在二白渡桥下的河面上。有的时候有一片黑从二白渡桥的桥洞移上了那座在微颤着的红的塔,而在一片黑的中间有粒半明着不灭的火。待那片黑和那粒火移近外白渡桥下,才看到有一个人站在那小船的一端,手中执着一支竹竿,在向左一点,向右一点。

在四川路桥上所行过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远望去仿佛只是三四盏灯在那里穿射。而在二白渡桥上是冷清清的,只有在它的北堍常有一盏灯,两盏灯,在从那黑暗中驰过来。

在外白渡桥的西南的一角,儿童园似乎已随同那在白天在其中跳着跃着的儿童们处于安眠的状态,在它的东南角的外滩花园也似乎并不怎样清醒,仿佛有些倦得只想睡的样子,虽然在园中的光是明朗的。那光是站在一支支的杆子的顶上的电灯,可是由于那灯的白壳的罩,看来好像是瓦斯灯,因此那花园看来好像是一幅19世纪的风景画。

从苏州河的出口望到黄浦江中,只见那里密布着一粒粒的小火,仿佛是一颗颗的星:有的是恒星,尽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连身都不想转一个;有的是行星,在不停地,虽然迟缓地,向这个方向,或者那个方向,前进。那在前进的火,因为光是很微弱的,而且又行动得那样慢,仿佛是六月十八夜西湖的远处湖面上的荷花灯,在随着微风轻移。

在桥的左边是静,在桥的右边也是静,而在桥的中间却在那样地热闹着,除了各式的车辆和各式的行人以外,还有西洋的和东洋的少妇在邀请走着的、站着的男子到她们的家里去作一次小小的客。

注释①选自《林微音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出版。

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①

薛理勇

亚细亚大楼坐落在延安东路外滩,中山东一路1号。它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上海冶金设计院使用,所以也一直叫作“冶金设计院大楼”,而老年人仍习惯把它叫作亚细亚大楼。解放前,它是以经营“壳牌”石油及石油制品的亚细亚石油公司华北总部所在地。以前,大楼的大门柱子上还镶嵌着中文和英文的铜质壳牌标识,令人难以忘怀。

大概在上海开埠之初,英国人霍锦士(James Hogg)和霍海士(Hayes Hogg)兄弟来到了上海。1861年,兄弟俩合伙开了家兄弟公司,英文名为Hogg Brothers,另外取了一个中国化的中文行名——“兆丰洋行”,经营综合贸易。他们把中国的中草药贩运到欧洲,再加工成成药后在欧洲或再运回中国出售,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其中贩运大黄一项就赚了许多钱。

据记载,兆丰洋行最初行址在南京路(今南京东路)上。大概是1865年,英租界工部局与法租界公董局联合重建外洋泾桥时,由于在洋泾浜上筑了堤岸,使河边多出了一些土地,兆丰洋行就购进了洋泾浜外滩的土地,并兴建了兆丰洋行的公司大楼。

到了19世纪末,兆丰洋行的霍氏兄弟均已年迈,而他们的亲属又均在英国,他们便决定放弃在上海的事业,返回英国老家。他们在上海的不动产就相继出卖。约1899年,兆丰洋行在外滩的行址卖给了当时已成为数十家欧美公司在华业务总代理的麦边,麦边便把自己的麦边洋行法兰西外滩1号,搬到了英租界黄浦江外滩1号。

由于麦边在上海特殊的地位,麦边洋行的经营也颇顺利,该洋行迁入英租界外滩后,他就决定将旧房拆除,重建新大楼。麦边大楼始建于1913年,1915年竣工,由英商马海洋行(Moorhead&Halse)业主马矿司(Robert Bradshaw Moorhead)设计,大楼风格为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是针对18世纪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已走向极端而产生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在艺术和建筑中注重古典式(Greco Roman Tonic)的宁静和考古式的精确形式的艺术趣味,盛行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巴洛克艺术是专制时代的产物,作为反专制时代艺术的新古典主义则希望通过复古或采纳古典主义的形式,重新建立理性和新的秩序。在建筑上,新古典主义较多地吸取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某些艺术特征,追求建筑的对称、均衡,反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虚幻和混乱。实际上,在上海的所谓“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中,设计师并不可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设计作品,而必须接受业主出自商业上的要求,在尽可能低的建筑成本下去追求建筑的外观式样,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麦边大楼占地面积约二亩半,为八层钢筋水泥建筑,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大楼充分利用位于黄浦滩与爱多亚路转角的位置,在转角处设计正门,门框以大小相间的六根复合式立柱作支撑,门楣则以变形的巴洛克涡旋形图案作装饰,造成一种华丽、富贵的气派。以正门为主轴线,东、南两侧形成对称的双主立面,立面设计又以底层,二层,三层至五层,五层以上相分割的方式,使建筑立面自然分割成三种不同形式的横立面。东、南两个立面的大门均设计在立面的中心,在第二个横立面(即三至五层)的中间,设计为圆拱长窗形式,而在第三个立面(即六至七层)的中间,设计为由复合式双柱支撑的内阳台。这种形式是新古典主义常用的手法,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变体。

麦边大楼毕竟是一幢商业建筑,于是,设计师又动用了巴洛克艺术中表现华丽的手法,在大门及部分窗架上,添加了与新古典主义格格不入的巴洛克形式。当然,这倒不是败笔,而是一种新的尝试,上海近现代建筑之美,也许就在这里。

麦边大楼是由麦边洋行兴建的商务办公楼,除部分面积用为洋行行址外,大部分面积对外出租。约1917年,亚细亚火油公司租用了大楼底层及部分楼层作为沪行总机构,并租用了大楼门面安放“亚细亚”公司的标志。由于“亚细亚”是垄断中国石油制品的大公司,其知名度大大高于“麦边”,于是该楼不仅被人们叫作“亚细亚大楼”,甚至许多地图和著作中,也将其叫作“亚细亚大楼”了。

注释①选自薛理勇著:《外滩的历史和建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有删节。

霞飞路①

林微音

霞飞路是上海最长的路中间的一条。它可给分为三个段落:从路的东端到吕班路为第一段,从吕班路到杜美路为第二段,从杜美路到海格路为第三段。在第一段路上,虽然在它的横路上有一二家如Casinode Paris之类的异国的娱乐场,可说全然是中国的。可是这所说的中国的,只是说是中国人的,并不是说中国式的,因为在它的两旁的店铺有很多的是西衣铺,西点铺,西菜铺,西式木器铺之类的都得在他们所出售的物件的品质上加上一个西字的店铺。此外,它还有着法巡捕房、法兵营和救火会。第三段可说是住宅区,虽然在福开森路左近有一个小小的市面,并一路也间隔地常有两家,三家的出售日用品的小铺子。

而霞飞路的中心是在那中心的一段。在那里的衣、食与住都是比较精致的。一开头就有一个阿派门和一个咖啡间。那咖啡间的生意似乎并不好,可是至今还存在着。像生意不算坏的Metropole之类却反而早已关了门。这似乎在给人一个猜不透。

更适于坐坐的咖啡间有克来孟和小支古力店。克来孟的观瞻很堂皇,而且时常有国籍不一的很懂得侍候的侍女在出现。

要是想两个人小谈的,最好到小支古力店去。那里很幽静,而且位子又少。可是,虽然写着“楼上雅座”的,还是不要到楼上去。因为在楼上并没有侍女,要你上去了,她才会跟上去;灯也得临时开起来。你不免会有煞风景之感。可是,要是你是想被隔离的,那是另一个说法,自然。

吃饭有文艺复兴的俄罗斯饭,Pilszi的捷克饭,Kazbeck的高加索饭;略折入亚尔培路,还有意大利饭和西班牙饭;有日本的Sukiyaki,也有中国的包子和饺子。住的,除了几个包膳或者不包膳的阿派门以外,还有设备精美的伟达饭店。

本来霞飞路是被看作俄罗斯的,现在这个单纯早已给破坏。而更在使俄罗斯的店铺受威胁的是日本店铺的在那方面的扩展:上海购买组合和合同百货店是在从俄罗斯店铺吸引了很多的主顾过去的。

国泰是上海票价最高的电影院,而巴黎又是映第二轮片子的很有历史的一家。而在看了电影,或者在咖啡间两点钟打了烊以后,你还想到什么地方去的,你可去黑眼睛。

在黑眼睛你可耽到天明。你随便喝着什么饮料,听着热狂的音乐。要是你想跳舞,那里有在等着你去请她们陪伴你的俄罗斯女主人,吉卜息女主人。你可随便去请一位你所喜欢的来。那样,她整夜都是你的了,要是你整夜不走的话。要是有意,在天明了结束以后,你还可送她回家。

而在人行道上有要你到她的家里去小坐的俄罗斯的太太和小姐。也有尽在那里徘徊着的俄罗斯先生,他仿佛是没有家的,在从这端漫步到那端,又从那端漫步到这端。他是很有风度的,会使人想到他也许曾是一个王子。他好像连一个熟识的人都没有,只是永远独自地徘徊在那人行道上。

注释①选自《林微音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出版。

大饭店①

洪深

大饭店,8层,9层,13层,22层,高高的洋房,人们在老远的就可以瞧见了。大饭店里面是豪奢,舒适,和某一种行动的自由。

那日常的许多人过着的辛勤,劳苦,尖锐地奋斗着的世界,似乎到大饭店的门口就停止了,里面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

宽敞的房间,大理石的墙和地,历史的时代的木器——饭厅是乔治式的,寝室是路易四世式的——厚厚的地毯,软软的卧床:这里,一个旅客也可以得到安静与休息,如果他暂时地用不着和外面的世界接触的话!

可是,一位忙动的旅客,也可以把大饭店当作他的大本营——电话,长途电话,报告政治和商业消息的无线电,饭店内附设的邮件收发处,电报收发处,转运公司,银行;以及敏捷的干练的礼貌的供驱使的人,侍应生,执行,露天通事,临时书记,临时打字员,导游者,帮助购物者,代办车票船票飞机票者,代办戏票者;理发匠,修指甲匠,成衣匠,鞋匠;甚至短期的异性伴侣,俄国的,葡萄牙的,法国英国美国的,东方的——凡是有钱的旅客所会发生的需要,这里就有一个专以满足这种需要为职业的人等待着,听候使唤。

这里,一个人可以自已做最少的工作,而过着最充分的生活。汽车才到门口,便有穿着制服的门役,抢着开你的车门。你在登记簿上签了名姓,便有整洁秀丽的侍应生,替你提着皮包,领你到你的寝室。你如果要洗浴,有人会替你放冷热水。你如果想安息,有人会替你把皮包打开,取出睡衣,放在床边,取出拖鞋,放在床旁。电话就在你的床头小几上;旁有最新的电话簿。那儿上还有一册圣经,这是预备你睡眠前诵读的。几上的玻璃桌面之下,又压着一张早餐菜单;这是预备你第二天早上醒了之后,打电话点菜,躺在床上吃的。你如果住到两天以上,那开升降机的侍应生就会记得你是住在第几层,不用你再吩咐;那饭厅里的侍应生也会晓得你喜欢吃面包或土司,不用你再开口。

同类推荐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服饰)(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服饰)(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本书将广西世居民族服饰置于广义的文化视野下进行整体研究,采用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学、美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理论来研究广西世居民族的服饰文化现象,对服饰与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民族风俗等文化事项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从而使人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了解广西各民族服饰文化,对广西各民族服饰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王蒙是一位擅长演讲的大师,他演讲不用讲稿,普通话标准,语调抑扬顿挫、时疾时缓,掌控得当。他的演讲生动、幽默,透出修养和智慧,让人额手称庆、交口赞好。王蒙作为当代著名作家,对中国文化始终进行着深入的思考,本书收录了王蒙先生近十年关于文化的演讲。在这本书中,他对“传统文化”“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与人生”“文化自信”“文化梦”等,进行了充满王蒙特色的思考与分享。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热门推荐
  • 龙馗

    龙馗

    苍天白日,帝星现。龙馗之子,落凡尘……从微末中崛起,经历风吹雨打,在血腥中一路拼杀,登临绝巅……我生而为帝,必将君临天下。
  • 八荒仙魔传

    八荒仙魔传

    杀戮于九天,纵横于苍穹,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叶枫,被家族所遗弃的天生废物,绝灵死体受到世人所藐视,意外获得青灵之气,身体血脉被彻底激发!修筑基、领悟五行术决,吞噬凝元兽珠,修为不断突破,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凭一己之力,扬名修真界!
  • 无敌天子

    无敌天子

    PS:自推新书《我不想当妖皇的日子》请领取您的内力兑换天赋。一切属于您的东西,都可兑换为真气。您身中奇毒,获得四十年功力。您沐浴在辐射里,感受着锕钍钚镅锔铀的温暖,功力飘红:+3年,+3年,+3年...您吞噬了龙气,请停止继续吞噬,否则人类气运即将消亡。夏极认为,这世上没什么东西是一刀解决不掉的,如果有,那就两刀,更凶、更快、更强的刀!PS:支持正版书友群:715538233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散文选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散文选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 恐惧,牺牲与拯救

    恐惧,牺牲与拯救

    巴威尔·索斯诺夫斯基回到俄罗斯后自杀,塔可夫斯基却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乡愁》中戈尔恰科夫的猝死,如同谶言。塔可夫斯基曾天真地说:只要让我拍完三年,我就回莫斯科。他还来不及拍摄他心心念念的《哈姆雷特》、《圣安东尼的诱惑》,或者《霍夫曼故事集》、《列夫·托尔斯泰的出走》,仅仅55岁就长眠于异国他乡。最初,他被埋葬于距离巴黎五十公里的小城圣热尼伏耶·德·布阿的俄国侨民公墓,在一个刻着别人名字的墓碑之上有一块小小的金属牌,很小的拉丁文字母写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1987年”。没有任何关于他身世的说明,也没有碑文。墓碑号:7583。
  • 许你三十六度的喜欢

    许你三十六度的喜欢

    李沐是南木大学舞蹈系的系花,一次意外使她对青云集团的总裁陈野恋恋不忘,一直想着他,但陈野是一个高冷的木头,李沐在追求的路上历经重重,表面上陈野无动于衷,内心却早已默认她是自己的女朋友,两人最终修成正果,恩爱到白头。
  • 芙蓉于你

    芙蓉于你

    (友情提示,此书已坑) 不咸山来了一个人,一个弱小男人,妖精们都惊呆了,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瘦弱的男人?那个男人住进了山神府邸,妖精们更惊了,原来山神有龙阳之好!“师父,你喜不喜欢芙儿?”季芙天真无邪的脸上洋溢着调皮。攸宁看着眼前这张脸,耳朵里却是响起另一个女人的声音。“攸宁,你至始至终到底有没有...爱过我?”“从未。”“好!好!好!只当我爱错了人,付错了情!你我再无来世!”……“荷华!”一声痛苦凄惨的呐喊!“不是爱过……是一直深爱……”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25年跑步与人生历程全记录,内地销量突破30万册,令无数人爱上跑步,从此改变生活方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最受欢迎的随笔集。开始作家生涯之际,村上春树也开始长跑。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在奔跑。“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每当村上长跑时,脑海里就反复出现这句话。积极地选择磨难,就是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他将这些年来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东西集结成书,诚实地书写跑步,诚实地书写人生。
  •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本书以世界历史为主干,以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民族革兴、工业发展等事件为多姿多彩的枝叶,使读者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既读了历史,又长了知识,更开了眼界。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像一条千丝万缕拧成的线,世界史则更像一幅由不同画面构成的巨幅长卷,它们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创造史事实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革命,当人类登上月球不再是梦想,当踏上宇宙已成为现实,当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得越来越短,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未来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时,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作为村民的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大事就是在了解我们的身世。
  • 学神的文娱开花

    学神的文娱开花

    数学博士田立心重回到1998年。那年,华夏高校扩招的消息甚嚣尘上那年,《萌芽》杂志社正在举办第一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那年,华夏尚未入市,国内的电影市场如同荒漠那年,庞加莱猜想尚未入选七大千禧数学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