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700000023

第23章 街道胡同(3)

他这个熟透的旗人其实也就是半个、甚至于是三分之一的旗人。这可与血统没有什么关系。以语言来说,他只会一点点满文,谈话,写点什么,他都运用汉语。他不会吟诗作赋,也没学过作八股或策论,可是只要一想到文艺,如编个岔曲,写副春联,他总是用汉文去思索,一回也没考虑过可否试用满文。当他看到满、汉文并用的匾额或碑碣,他总是欣赏上面的汉字的秀丽或刚劲,而对旁边的满字便只用眼角照顾一下,敬而远之。至于北京话呀,他说的是那么漂亮,以至使人认为他是这种高贵语言的创造者。即使这与历史不大相合,至少他也应该分享“京腔”创作者的一份儿荣誉。是的,他的前辈们不但把一些满文词儿收纳在汉语之中,而且创造了一种轻脆快当的腔调;到了他这一辈,这腔调有时候过于轻脆快当,以至有时候使外乡人听不大清楚。

可是,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我大姐的婚事是我大舅给作的媒人。大姐婆婆是子爵的女儿、佐领的太太,按理说绝对不会要个旗兵的女儿作媳妇,不管我大姐长的怎么俊秀,手脚怎么利落。大舅的亮蓝顶子起了作用。大姐的公公不过是四品呀。在大姐结婚的那天,大舅亲自出马作送亲老爷,并且约来另一位亮蓝顶子的,和两位红顶子的,二蓝二红,都戴花翎,组成了出色的送亲队伍。而大姐的婆婆呢,本来可以约请四位红顶子的来迎亲,可是她以为我们绝对没有能力组织个强大的队伍,所以只邀来四位五品官儿,省得把我们吓坏了。结果,我们取得了绝对压倒的优势,大快人心!受了这个打击,大姐婆婆才不能不管母亲叫亲家太太,而姑母也乘胜追击,郑重声明:她的丈夫(可能是汉人)也作过二品官!

大姐后来嘱咐过我,别对她婆婆说,二哥福海是拜过师的油漆匠。是的,若是当初大姐婆婆知道二哥的底细,大舅作媒能否成功便大有问题了,虽然他的失败也不见得对大姐有什么不利。

二哥有远见,所以才去学手艺。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旗人是没有什么自由的,不准随便离开本旗,随便出京;尽管可以去学手艺,可是难免受人家的轻视。他应该去当兵,骑马射箭,保卫大清皇朝。可是,旗族人口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这样,一家子若有几个白丁,生活就不能不越来越闲难。这种制度曾扫南荡北,打下天下;这种制度可也逐渐使旗人失去自由,失去自信,还有多少人终身失业。

同时,吃空头钱粮的在在皆是,又使等待补缺的青年失去有缺即补的机会。我姑母,一位寡妇,不是吃着好几份儿钱粮么?

我三舅有五个儿子,都虎头虎脑的,可都没有补上缺。可是,他们住在郊外,山高皇帝远。于是这五虎将就种地的种地,学手艺的学手艺,日子过得很不错。福海二哥大概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决定自己也去学一门手艺。二哥也看得很清楚:他的大哥已补上了缺,每月领四两银子;那么他自己能否也当上旗兵,就颇成问题。以他的聪明能力而当一辈子白丁,甚至连个老婆也娶不上,可怎么好呢?他的确有本领,骑术箭法都很出色。可是,他的本领只足以叫他去作枪手,替崇家的小罗锅,或明家的小瘸子去箭中红心,得到钱粮。是呀,就是这么一回事:他自己有本领,而补不上缺,小罗锅和小瘸子肯花钱运动,就能通过枪手而当兵吃饷!二哥在得一双青缎靴子或几两银子的报酬而外,还看明白:怪不得英法联军直入公堂地打进北京,烧了圆明园!凭吃几份儿饷银的寡妇、小罗锅、小瘸子,和像大姐公公那样的佐领、像大姐夫那样的骁骑校,怎么能挡得住敌兵呢!他决定去学手艺!是的,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总会有人,像二哥,多看出一两步棋的。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去作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老亲旧友们之中,有的要漆一漆寿材,有的要油饰两间屋子以备娶亲,就都来找他。他会替他们省工省料,而且活儿作得细致。

当二哥作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他的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一个汉人,一个工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像不到的旗人。

注释:①选自《老舍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九门之缘①

/周汝昌

北京大得“可怕”,一个人要想走遍全城,那除非他是大闲人,不上班,只逛景;或者职业是串胡同的小贩之类(也只能限于一区一隅)。我这几十年所到之处极其有限,可是有名的“九门”却都出入过——这已是“不凡”了。

上大学时,在西郊,要出入西直门;后来居住城内多次赴西山访芹迹,也是必出西直门。早时从前门有有轨电车直达这座西面最北的大门。后来改了公共汽车,在门左城墙开一豁口出入,在此换车可达颐和园香山。再后,听说西直门首先拆掉了。

出入东直门的次数也不少,五十年代病号休假,体弱不能远行,就与孩子到这离家不过十分钟之路的东直门。出了这大门,墙根咫尺便是火车停处,在那儿歇憩遣闷,人也不多,不是什么“热闹”去处,也无好玩的景趣可寻,但感觉上十分亲切。

有一次忽然鼓起勇气,要走出此门绕过城角、进入安定门(北面之东门)而回家。心想不知顺阻如何,全不可卜。谁知一走开去,那沙土路修得非常可喜,靠着城河,长着碧草,散发着芳香之气——北京的土,一沾湿润(比如下了小雨,泼了水),就有一种特别的气息,那土也松软不粘不板,令人走上去满心舒服——这儿没有西郊的大石板铺的“辇路”感觉。

这种舒服的快意之感,一换了洋式的“柏油沥青马路”,便整个儿消失了。

安定门那儿寂静之甚,没有人迹,有大车轨道。出入口城墙内嵌有一块石碑,现已记不起是何文物。

城外的郊原景象,静谧可喜。

北面之西门就是德胜门,元代本名健德门者是也。明末满洲兵临京师城下,就在此门。我只到过一次,那是走谒顾随(羡季)先生回校前顺路到此一观,只见门内的街很窄,有小贩车出入。门外无时间多看,只站一小会儿望望,心知这就是雪芹所写的宝玉偷祭金钏“出北门的大道”了。

阜成门是西正门,我与祜昌四兄因寻太平湖,绕路坐于门外河边休息,又走到西便门,进宣武门……因有另文叙此,故不重述。

正阳门,如另文所叙,清代的百姓是终其生也无缘出入一次的;而到了民国,旁开“四孔”更无须走它一成了“废物”。我却出入了一次,那是为了“过过瘾”,并非必须“穿”它而行。

记得很清楚,那时正阳门两旁城墙紧根儿上,贴墙有二小庙,一东一西。庙极小,只一间屋。其一为关帝庙,在老北京异常出名,一说庙里的签儿最灵验。我进去看过,见一位道士照料香火,果有上香跪拜求签儿者。我后悔没试试看灵不灵。

另一小庙关闭,不得而入,不知其详,却幼年曾闻二哥说过(他在前门长巷住过):那庙有一铜驴,正月节间,妇女上庙到此,不生育的少妇,让一个年长的女亲戚或仆妇用衣遮掩着,那少妇则用手去摸那驴肾,羞羞惭惭地,令人发笑称奇一据说也很灵:摸了就能生子女云。

正阳门之东便是崇文门了,俗称哈德门。清代是个关卡,很厉害。门外花儿市,有名的繁华市肆。我出入此门最多,因为寻访雪芹故居蒜市口、卧佛寺,皆在门外。还有后来那儿开设了一个很大的古玉商场,名为“青山居”,在那儿我也开了眼界,也买过几件佳品。门外有花木,有长椅,像个小花园,而几步之外即是护城河桥,水势很急,哗哗喧响,河岸住户颇有江南水乡之意味。我对此处总是十分留恋。

还有,崇文门门楼上的燕子,是出名的。到春来,大燕教给雏燕飞翔,成百成千,遮天蔽日,真是“大观”,好看极了。

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期间,新正月我登上了这座门楼。那天还冷,街上行人亦无,商店所余无几,无处可游,我就登楼纵目,大为畅快,其时并无人禁管保护古建筑。

我登过的另一城门楼是安定门,此门荒废之状最甚,我多次上去,下边已如荒墟土堆,然一仰观,那大木巨柱层楼的雄伟结构,仍然那么巍峨优美,动人心目。

这么一叙,就剩了朝阳一门了,此门旧称齐化门,是老百姓不改元代称呼。

今我移住东皋,若进“城”(城已拆掉),就出入这个无门的朝阳门,门外之变化,更难尽述。

北面的城墙,不知何以如此荒残破败,我从安定门朝德胜门的方向而在城墙上走了相当远,皆是如此;但东面的大墙则大为不残,倍显崇伟坚固,登上去,其“上宽”还可容二车对开,其下基之宽可想了。城上遍生茂草小灌木,草虫乱蹦,别是一番境界。城如不拆,辟为环城“公园”,当为世界第一奇观,堪作吸引国际旅游的“金碗”。又何用拿着金碗“讨饭吃”呢?

闲话休题,九门的总司令叫做“步兵统领九门提督”,是皇帝政权与人身的“保镖人”,也是最亲信的要员大将。雍正时,此任是隆科多(佟姓,雍正的舅舅)。雍正阴谋夺位,是舅舅首功,而如汉之韩信,功最大而最为“危险人物”,怕他泄秘“反正”,于是以四十一款大“罪”将舅舅制服(禁锢而死)。隆案判决后只一个月,就下令抄了曹頫(雪芹之父)的家,逮问治“罪”,何也?雪芹笔下有透露: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其另一异称是“都太尉”(太尉乃古代最高武职)。这即是暗指“九门提督”“步兵统领”。由此可证,曹頫之“罪”,是他娶了佟氏女为妻,雪芹之母应为佟佳氏也。佟家外号“佟半朝”,满门富贵,所以王熙凤也说过,扫扫我们王家的地缝子,也比你贾家富得多!

此义旁证还多,惟本文不是研史论文,不是考证“红学”,只因“九门”而连带想起来,在此一提,也未尝不可吧?

诗曰:

京营节度是何官?琯钥九门帝座安。

大罪忽传四十一,椿萱有罪外家难。

注释:①选自《北斗京华》,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作者周汝昌(1918-),天津人,红学家。著有《红楼梦新证》等。

同类推荐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雅言与俗语

    雅言与俗语

    我们的语言文字都是传统的馈赠,丧失了文化传统,我们就会“无话可说”。从秦汉到今天,我们有两千多年的汉字文化积累,其中许多聪明才智的展现、悲欢离合的体会,都能丰富我们自身的生命追求。郑培凯是香港著名学者,多年在香港组织学术活动、策划通识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承变有深入的认识。在本书中,他从文字、诗词、绘画、昆曲入手,在语言、艺术的细微之处,让读者了解中国的文史传统,旨在唤回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内容也许庞杂,但真要追索起来,这本书只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即古往今来的“雅言”与“俗语”。如果说文字真的有“雅”“俗”之分,追根结底,也都是仓颉惹的祸。
  • 鲁迅现代伦理思想研究

    鲁迅现代伦理思想研究

    鲁迅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闻名于世。但是,近代中国向着现代转型中,什么是“社会”的讨论并不充分。社会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还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设计与发明?还是鲁迅的论断,在道德背后,是吃人本质。从伦理角度讨论这个问题曾是五四最重要的议题。在现代历史的进程中,民族、阶级、战争、知识分子立场等概念的介入,中国现代伦理的建立显得尤为艰难。在鲁迅对这些概念的体验中,我们重新回到历史论断和抉择的现场。
  • 论语日记(全2册)

    论语日记(全2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超级测谎师

    重生之超级测谎师

    前世,身为测谎师的沈怡,因罪犯的狡诈从容而落败,最终命丧于罪犯之手。这一世,她要血债血还,决不再做屈死鬼!测谎天瞳?哈勃星神秘的催眠术?这两样东西,注定是沈怡的!有了它,还怕智商极高,心理素质极好的罪犯,骗过测谎仪,逍遥于法外?有了它,就算是杀一百人之后,万般从容淡定的恶狼,也将命赴黄泉,乖乖伏法!终于,凭它,沈怡报尽前世之仇。终于,凭它,沈怡一眼看穿世间的撒谎者,百试百验,屡试不爽。何为热血神才?沈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胸怀热血,虚怀若谷,就是天塌了,你也还活着!
  • 如今我已功成名就

    如今我已功成名就

    主人公季言在高二那年,因自己喜欢的女生被他人调戏,冲冠一怒为红颜,打了副镇长的儿子,然后被学校开除。17岁的季言年少气盛,也执迷不悟,不听父亲和哥哥的苦劝,选择了去打工,他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施展他宏图大志的地方,想闯出一番事业。初次远走他乡的季言,兴奋而自信,却不知道外面社会的艰难。季言干过许多种工作,曾因学历低被别人瞧不起,后来也遇到了许多挫折,体会到了现实的不容易。但他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那就是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追梦路上遇到过许多喜欢他、欣赏他的人,也遇到过瞧不起他和陷害他的人。季言不甘一生碌碌无为,不甘卑微,他后来把握住了机遇,勇敢的去尝试,克服了创业路上的艰难,最终创业成功,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也娶了他最爱的女生,还做了许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人生起起落落,从未放弃过追求。
  • 寻找安娜

    寻找安娜

    “让他浴以忘川河中的水珠……”——歌德。现在,我静静地坐在午后的阳光中,身后从敞开的窗扇里传来美国人肯尼基的萨克斯曲《回家》。这曲调如诉如泣,撼人心魄,我听了一遍又一遍了,可每次听都能感觉到那种旋律的力量,近乎要把我撕碎了!那旋律仿佛在诉说着我的经历,诉说着你——安娜!它使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家乡那大片的阳光慷慨地洒满大地,看到了家乡那清澈的溪流,纯朴的村庄,你在绿茵如盖的草地上跑着,青春洋溢,轻盈飘逸;你的身姿使我想到金色池塘中那美丽的天鹅翩翩起舞;你终于看见了我,目光那样深邃,那样含情脉脉;你在向我招手,你想说的是你要回家……
  • 清净毗尼方广经

    清净毗尼方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枕边私宠:神秘老公,轻点吻

    枕边私宠:神秘老公,轻点吻

    【甜宠文】重生醒来,安音莫名被传闻中杀伐果断,冷酷无情的神秘总裁季司辰缠上。从此,渣渣季先生虐,白莲季先生撕。……一日,变故横生。所有媒体都在报导富可敌国的季司辰在一次飞机坠毁中失踪了整整一个月。家中的小女人看着新闻,揉了揉酸痛的腰,将手里的遥控器狠狠砸在某人身上。“季司辰!你到底什么时候去上班!”“下周就去,乖,过来睡觉。”骗子!他从上上上个星期就说下周上班了!
  • 魔界生死异动篇

    魔界生死异动篇

    天地黑暗,一片混沌,不知星辰日月何起何时何地,幽冥茫茫世上岁月。瞬息星矢,混沌中突然出现了一把锐锋犀利无比的大斧。混沌分,四极正,万物齐世上分黑白。一阴一阳相生相生相克从此天道运然。。。
  • 三国·荆州

    三国·荆州

    《三国·荆州》是朱苏进自小说创作转入编剧后的文学剧本代表作,是继《康熙王朝》《江山风雨情》《朱元璋》之后的又一历史巨作。本书同时收录《分享曹操》《最优美的最危险》《山是站起来的大海》《我就是酒》等多篇优美壮阔的杂文,这些杂文既体现了朱苏进文学创作水平和实力,又能切身感受到作家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三国·荆州》是张艺谋导演年度大片《影》的初始版本。
  • 末日猎尸

    末日猎尸

    意外使他颠沛流离,奇遇使他重拾信心!在智能系统的帮助下一道道基因锁相继开启!黑夜就要到来,黎明何时重现?在朋友和运气的辅助下!他将普度众生,拯救这个世界!末世生存,等你来战!
  • 诡谜坊

    诡谜坊

    西江沿岸一隅,有座老城区的故街巷名“禹门坊”,数百年来临江而立,每年春夏江水高涨时节,就如浮于水面的孤岛一般。据街坊老尊长们说,好几十年前,那里曾是一户姓冷的人家的居所,后来人家搬走,不知怎么房舍拆毁,就改做祭祀某位神仙的祠堂,只是年深日久,大家对这神仙的信仰欠奉,便香火湮绝,名号失佚。年月愈久,榕树愈生出荫森,又不知哪一年月起,附近坊巷中有意图寻死之人,就到大榕树上吊。
  • 三故事

    三故事

    《三故事》是居斯塔夫·福楼拜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完整的虚构作品,创作时间跨越30年,被公认为作者的成熟之作。是福楼拜小说艺术的集中体现。屠格涅夫不等法文原作成书,就陆续译成了俄文。福尔考说:“认识福楼拜的,在这里寻见他;不认识的,在这里认识他。”其中《慈悲·圣·朱莲的传说》取材于一则中世纪故事,作者去芜存精,把飘渺的传说带回到现实上来;《一颗简单的心》化腐朽为神奇,把不是传奇的材料写成一篇动人的短篇小说;《希罗底》让历史重新鲜活起来,将矛盾冲突集中到一天时间里,从早到晚,让人想起戏剧的严谨结构。这三篇短篇小说分别呼应了作者的《圣·安东的诱惑》、《包法利夫人》和《萨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