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700000024

第24章 市井院落(1)

读了邓友梅的《四合院“入门儿”》,才知道作为北京传统建筑形式的四合院原来这么讲究。从前,居住在四合院里的殷实人家,讲究“天棚鱼缸石榴树,账房肥狗胖丫头”这样的配套“风景”,这可不是“一大二杂三老”的大杂院可以相比的。因此,常利民的《大杂院》,启示我们把目光投注到那些底层或说下层的普通市民百姓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吃喝拉撒,他们的处世之道和生存哲学。我们所说的“国民性”或“小市民气”,在大杂院里的子民身上,有着鲜活的体现。不深入到这里,天安门的留影或长城上的“好汉”,终归不过是皮毛,与“北京”仍隔着厚厚的墙。

这些市井院落与街道胡同一起构成了北京市民文化的丰富内涵,正如邓友梅提醒的:“要完全没有四合院了,这儿还算北京吗?”这正如谈论上海绕不开石库门一样,其中缘由不言自明。这些院落里不仅每天都在上演着普通市民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故事,而且也居住过鲁迅、蔡元培、胡适等历史文化名人,“名人故居”进一步提升了这些院落的文化意义。如西城护国寺大街1号的梅宅,是梅兰芳生养起息的地方,犹如舞台的后台,大师在这里留下许多少为人知的生活逸事。就是在这里通过驯养鸽子,他“矫治了眼睛的毛病”,才有了舞台上明眸善睐的风采。如果对这样的“人物-建筑”故事有兴趣,推荐你阅读章含之著《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书中记录了史家胡同51号这个四合院的春秋寒暑与居住在其中的章士钊、乔冠华的荣辱沉浮,它和他们的命运又一起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阴晴变幻。

大杂院①

/常利民

大杂院是城市的特产。产大杂院的城市得有一把年纪。新兴城市也有杂乱的居民大院,但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杂院。大杂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没看过有关的考证,猜想大约在晚清之后。晚清之前这些院子就都存在了,但那时不叫大杂院,叫府第或大宅门。居住者不是高官显贵,便是富商大贾。

够得上大杂院资格的院子应具备三个特点:一大二老三杂。大,是指它占据的空间和气派。总得有上房下房,东西厢房,还得有一座气宇轩昂的门楼。房子虽破旧,架式却一点不软:前出廊,后出厦,磨砖对缝;花窗棂,红梁柱,青石台阶。老,是指它历尽沧桑阅历丰富;见过九门提督的绿呢大轿,八国联军的马队,日本皇军的刺刀,党国权贵的“五子登科”,见过五星红旗的第一次升起……杂,是指住户多,成分杂,是指人多嘴杂手杂关系复杂,是指附加建筑杂,你盖一间厨房,我搭半间居室,你垒一个鸡窝,我砌一个狗圈。找清静,没有,论杂乱,满眼风光扑面来,塞得人脑仁痛。

大杂院也分级别。一院五六户,只能算小级别。十来家,是中等。一二十户以上,为重量级。够上重量级,这院就有了研究价值,那是社会的浓缩,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民风民情、传统新潮……包罗万象,百味杂陈。

大杂院有许多妙处,突出的一点是能锻炼人的精神系统。天生有忧郁基因的人,好悲天悯人的人,住住大杂院,保证发展不成抑郁型精神病。这个环境,不给人发呆犯愣的机会。思想刚要钻死胡同,院里有了响动,上早班的走,下晚班的回,自行车稀里哗螂,各屋的门叽里咣当,外加大声咳嗽擤鼻涕。刚消停,做午饭的时候到了,家家户户菜板子山响,震得屋顶上的老土不住往下掉。接下来是此起彼伏的炝锅声,锅铲子碰锅声。炒白菜炒油菜,胡萝卜土豆丝,杂七杂八的菜香,比饭庄子里的还丰富。

天还没黑,学生们放学了。小的有人接,大的自己回,呼爹叫娘,童声无忌,都是高八度,大嗓门。谁想两耳不闻窗外事,向隅而泣自悲伤,打死也做不到。院里各家的晚餐都比午餐讲究。中午吃的简单,晚饭便要找补。有养生格言道: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大杂院的人不遵守这个。这家红烧肉,那家炖带鱼。味道都够浓够厚,积存在院子里散不开。吃完饭涮锅洗碗。全是硬碰硬的锐声。比这分贝更高的是各家的电视机,看中央台的看地方台的,通过卫星看香港台的。武打片,通俗歌曲,足球比赛,音量都往大里开,二十三点之后才渐趋平静。熬到这时分,总觉得活着没劲的人也顾不上绝望了。先抓紧时间睡觉再说。睡得好,精神就好遇事就想得开,因此大杂院里的人很少住精神病医院,服毒抹脖子的也少见。有资料说,大都市精神病患者占人口的百分之二,归拢起来可是个不小的队伍,想必这些人都是住楼和住别墅的角色。

大杂院有大杂院的难题。在别处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这就成了问题。就说用水吧,几十口子上百口子一个水龙头,淘米洗菜洗衣服,涮锅洗碗涮墩布,谁都离不开这股手指头粗的水。流量流速有限,脾气急的不愿等,有急事的等不及,不自觉地想偷奸耍滑,排队加塞的现象便时有发生。还有的占上水龙头就不管别人的死活,大木盆往下边一放,不把成抱的脏衣服脏床单洗完不让位。这就有了争吵,有了市井风味的挖苦和对骂。抹着大红嘴唇的家庭主妇们骂出的语言,比她们的嘴唇还要鲜艳。骂不解气,就抓挠,你抓破了她的脸皮,她揪下了你的头发,打个平手,各自收兵回营。若有一方败绩,主男将跳将出来为老婆拔份。赶上另一方的主男荣誉感也很强,就难免发展成家庭间的恶斗。管片民警被惊动了,居委会的小脚老太太们也有了事做。

若连着阴上几日,天一放晴,院里的人便会抢紧俏商品一样抢那几根晒衣绳。百年老屋,地潮墙湿,穿的盖的都长了霉斑,生了白毛。手脚麻利的,自家的衣物得见天日。动作慢了半拍,眼睁睁看着绳上挂满了“万国旗”,而自家的“旗”无缝存身。心有不甘,就想挪挪别人的挤进自己的,这就如同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唇枪舌剑是轻,动动拳脚或动动冷兵器也不是没有可能。谁怕谁呀,要是老忍着老让着,你一辈子就别打算在院里晾东西啦!

大杂院的人上厕所是一难,往往为这事闹矛盾。国人众多,生下来便和排队结缘,准确地说没生下来就开始了排队生涯。母亲的产期未到,就得提前到产妇医院挂上号排上队,不然到时可别怪没你出生的床位。活到终点,火化场那还得排一回队。中间这个长长的环节,排队的事就更多了。

大杂院的人上的是公共厕所,男厕三五个坑,女厕两三个坑。男女数量比例大体相等,如此分配,少了点平等精神。坑少人多,厕外长龙成为一早一晚的景观。有经验又有时间的每次都提前来。手里拿张报纸,一边看一边随队伍朝前运动,不急不躁,胸有成竹。没经验或闹肚子的,急不可耐,就破坏既定的秩序,不被理解,遂起冲突。里边的人蹲得太久也引发纠纷。外边的着急,诉之于声:里边的,拉线屎呐!里边的也不含糊,回敬道:催命呐,早来呀!这就兴许骂起来,该叫厕所之战吧。

大杂院里的成员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信息就很灵。副食品要涨价,上面三令五申要保密,这密还是保不住。张家的大小子在副食店上班,张家跟李家不错,就给李家通了气,李家又跟王家不错,王家又跟麻家不错……消息不胫而走,保密成了空文。张家冰箱里塞满了肉,李家塑料桶里灌满了油,王家存了二十瓶醋,麻家抢了十大袋盐……等到涨价正式出台后,那一带的副食店半年没开张。

粮价要放开,上面鉴于教训,四令六申要保密,以免引起抢购风潮,结果还是没用。在粮店工作的孙家不言不语买了几袋面,嗅觉很灵的邻居们就闻出了味。粮店里的存袋,长了腿似的跑到各家各户的床底下。到了夏天,家家闹蛾子,打开床下的米袋面袋一瞧,都成了虫子蛋。

别以为大杂院里的日子平平庸庸没滋没味。大杂院有大杂院的热闹,有热闹便有乐趣。某家的男主人有了外遇,被女主人察觉,夫妇俩闹别扭,悄悄地闹,但瞒不住邻里。好心的说和人不请自来,充当义务调解员。不调解还好,一调解准热闹。女主人好像见着了娘家人,嘴没了把门的,连哭带数落,陈谷子烂芝麻一股脑往外倒,似乎比祥林嫂还委屈还倒霉。男主人一看隐私被公开,脸上挂不住,就死猪不怕开水烫,索性破罐子破摔。夫妇二人战端频起,三天两头把粥锅扔到院子里,法院也跑了好几回。折腾了半年,男人女人都精疲力竭,别人也看腻了,就此休战,耷拉着脑袋过日子。

院里沉闷了一程子,都觉得又该发生点什么才好。于是就发生了。马家和牛家为争一块巴掌大的地皮盖自行车棚,差点动了菜刀。双方气冲牛斗,英雄主义抬头,拦都拦不住。这时一位腰弯背驼的老人站在楚河汉界上开讲: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现如今改革开放了,没听说把王法也改了也开了,谁都不能白弄死谁,你们掂量着办!几颗发昏的脑袋有些清醒,都觉得脖梗子冒凉气,仿佛被行刑的枪口瞄着,立马英雄气短,哈着腰各自回房。

大杂院里除了生存竞争的一面,也不乏温情脉脉的一面。邻里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年头多了就有了老感情。不像住“火柴盒”的主儿,关门闭户各过各的,住了十年八年还弄不清对门姓甚名谁。小两口双职工,凑巧单位里都有事,不能按时下班接上幼儿园的孩子,跟院里的人说一声,你就尽可放心,决不会把这事给你忘了。腿脚不利落的老人,该做饭了才发现液化气罐空了,别急,准会有人帮忙去换。半夜里有人突发急病,一般情况误不了事,哪个大杂院里没几辆板车或三轮?会驾驶这玩艺的可不是凤毛麟角。

大杂院里住的都是些没身份的人。有身份的人不住大杂院,住楼,或住独门独院。没身份的人不等于没有理想,最迫切的理想就是改变生活环境,与这前清的“遗老”告别,弄套楼房住住。

单位没什么盼头,几年分不了一回房,分一回也就是那么有数的几套,粥少和尚多,争个昏天黑地,还不够惹气的呢!就盼着征地拆迁了,只要有阔佬看中了这块地方,就算齐了。绷足了劲,不给楼房不搬,不给够了面积不搬,地儿偏了远了不搬,楼层不合适不搬……憋屈得太久了,这回得着了机会,咱也伸伸腰叫叫板吧!

真的就有了征地的消息——要建商业城,这一片全拆。大杂院里喜气洋洋,两居室三居室的单元楼在向他们招手微笑。这消息让没地位的人们陡长了行市,一反穷在闹市无人问,送礼的轮番上门,七大姑八大姨,表兄弟铁哥们儿,为什么这么近乎?为的是往里迁户口沾光分房。

大杂院风光了一阵子,却总不见“拆迁办”的人露面。多方打听,也得不到个确切的说法,不知是否原本就是误传,还是暴增的住户吓退了投资者,反正是喜讯儿弄成了没讯儿。

热度降温,浮躁的人们复归踏实,又过起和从前一样的日子,不过人们并不绝望,这院儿,早晚得拆,多少年都熬过来了,还怕再等个三年五载!

一九九四年

注释:①选自《卢沟晓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版。作者常利民(1952-),小说家,散文家。著有散文随笔集《朴素的闲话》等。

四合院“入门儿”①

/邓友梅

报纸上说,今后北京的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持京城特点、原有风貌了。此举令人感到高兴,但做起来不易。别的不说,连毛泽东主席都承认是北京特征的四合院,如今还剩下几处?剩下来的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有几个完整的,又因无力维修,正在颓圮!

我不想作保守派,更无意复古。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旧建筑物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要新陈代谢世界才会进步……这些道理我全懂。就是有一条还没把握:要完全没有四合院了,这儿还算北京吗?

欧洲也有个名城,叫巴黎。巴黎人在塞纳河边盖了一两组现代派超高层建筑后,越看越别扭,感到照那么干下去就没有巴黎了。于是作出决定,绝不在老城区再盖那类建筑,旧建筑毁了照样复制。维修也整旧如旧,原来砌错了一块石头,画坏了一块壁画,修复时要照样砌错画错。不准改正。要盖新建筑另找地方,巴黎还是巴黎。

如果他们的作法值得借鉴,咱北京拆四合院时也别那么手狠。新盖楼房不一定非在老建筑上除旧布新。既然花钱找地方盖假大观园假荣国府,不如留下点真王府,真园子,用盖假古董的地方盖新楼。

不只是王府宅门,普通而标准的四合院,典型的小胡同,保留几处也绝不算多余,它们有存在理由,有保留的价值,就是从经济着眼,长远看也比拆了盖洋楼上算。

四合院不只是几间房子。它是中国古人伦理、道德观念的集合体,艺术、美学思想的凝固物,是中华文化的立体结晶。不是砌几堵墙盖上个顶,就叫四合院。四合院是砖瓦石当作笔墨纸,记载了中国人传统的家族观念和生活方式。不要说整个宅院,就那个大门口便有不少讲究。

同类推荐
  •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书里书外”,“书里”收录孙犁自述的读书经过;“书外”则是可能影响孙犁精神成长的文化生活。如果我们把文化生活的内容也算作一种“读书”,则“书外”的部分也算该是孙犁读书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辑“书前书后”,部分是孙犁的读书笔记。因为爱书,孙犁常在书上施以封皮,而因书衣多在书前书后,我们就为本辑取了这个名字。“书前书后”里的文章乍看有些杂乱,但除去不多的孙犁对文学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评论,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属于史部。第三辑“书长书短”,是爱书人孙犁在买书、得书、藏书等方面长长短短的叙述,进而延伸至新的契机境界:“读中国历史,有时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读圣贤的经书,虽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话,有时却是开人心胸,引导向上的。古人有此经验,所以劝人读史读经,两相结合。这是很有道理的。”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刘一明:栖云笔记

    刘一明:栖云笔记

    本书搜集刘一明在栖云山、兴隆山名胜古迹中所撰的大量碑刻文字、对联,为道教殿堂所作的募疏序、为时人及道教人物所作的传记,以及大量的诗词歌赞,对于研究刘一明的生平及其易学思想,研究甘肃省名胜古迹、历史、地理、人物、民俗都有着重要价值。
  • 左传:封建制度的黄昏

    左传:封建制度的黄昏

    春秋五霸崛起的时代,谁在维护封建秩序最后的尊严?《左传》帮助我们在两千多年后,都能够具体感受到什么是封建秩序,封建秩序中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行事,也能够具体感受到,这样一套存在了几百年的秩序逐步衰颓瓦解,对这些人的生活、感受,产生了多大的冲击。今天被通称为“春秋”的历史时期。“春秋”之名源自《春秋经》,不过若是光看《春秋》经文,我们只能对那个时代雾里看花,很难谈得上认知了解,“春秋”的人与事,今天我们能够谈论“春秋”的历史,其实主要靠的是《左传》所提供的扎实内容。
热门推荐
  • 杀手贵妇

    杀手贵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穿越行。悲欢离合,家仇国恨,凛凛烈烈巾帼胆!杀手53号,穿越古代寄魂在一个娇弱的落魄小姐身上得以苟活。换名为韩诗冰,与母亲弟弟几人寄住在泰州第一商柳家的一个小院里。刚刚穿越韩诗冰就被柳家大少柳凌寒所休弃,然而面对陌生的世界,和纷繁的暗流,韩诗冰迎韧而上,决心要撑起韩家的一片天,保护自己的家人。然而,她的生活并不太平,周旋于各种美男帅哥之间,也遭受过各种挫折。但韩诗冰做到了,她用自己的实力重新让韩家繁荣起来。但是莫名其妙的暗杀,和黑衣武士的阻挠,让韩诗冰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她的母亲告诉了她隐藏了十几年的秘密。带着仇恨和希冀,韩诗冰领着一家人回到了母亲阔别十几载的故乡——京城。京城原本的看似平静的局势,因为韩诗冰的归来而变得暗流涌动。谋权篡位,各路纷争陆续而至。铁腕手段的韩诗冰却是朝廷内乱中的一个异数,鹿死谁手,不可知。其中又有多少故事呢?敬请期待——~~~~~~~~~~~~~~~~~~~~~~~~~~~~~~~~~~~~~·【读书会群号:84901632】欢迎各位亲们加入,特别感谢可爱的小妞为耳朵开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华文化四十八堂课

    中华文化四十八堂课

    《中华文化四十八堂课》一书由余秋雨为北京大学学生开设的中华文化史课程讨论整理而成。本书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加上课后与学生间的“闪问”、“闪答”,形式新颖而内容异彩纷呈。这是余秋雨心中的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一部充满强烈色彩感的中华文化史。余先生以其饱学和情感,向国人传递文化记忆,以人类四大古文明中保留最完整也最璀璨的中华文化,敲响世界文明之钟。
  • 丞相大人的试卷

    丞相大人的试卷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38位足智多谋的名臣,通过考卷的形式,以档案、个人自述、综合测评、古今闲话、趣闻大播报等多个活泼有趣的互动板块,全方位展现他们的一生。
  • The Iceberg Express

    The Iceberg Expr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别惹那个元修者

    别惹那个元修者

    修为越高,寿元越久?不存在的。在越修越少的寿元面前,让高个子的鸟顶在前面才是王道,枪只要不打在我身边,谁爱下地狱谁下。
  • 白富美闯入我生活

    白富美闯入我生活

    当一个人总是麻木于按照现有的规则去活着,总是毫无怀疑的觉得能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对的,那时候人就容易变成机器人,没有柔和的语气,没有温柔的退步,凡事激进,只求目的,厌烦过程,在自己的计划表上一项又一项的打勾,看似每一天都有成就,但是其实纯真的快乐却在一点点的被磨掉。男主人公没有傲人的背景,他只是一直在追寻自己认为对的表达爱的方式,但是他慢慢的学会了,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爱的方式。
  • 半夏半渊

    半夏半渊

    你相信基因可以决定你的命运么?你相信杀人狂是天生的么?当毒蛇在亚当的耳边吐出诱惑的神语,即便明知有罪,人可以拒绝吃掉那颗改变命运的苹果么?一起恶性杀人事件打破了临江市十几年的平静,秦沐歌不由自主的卷入其中,像走进一个过去噩梦的循环。她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父亲是个连环杀手的事实。她走在悬崖边缘,左脚边即是不见底的深渊。她迈出一步,却听见有人在身后叫她。那是谁在对她温柔的笑,拉着她不肯松手。轻声在她耳边说:“秦沐歌,回来。”
  • 快穿系统:精分男神,撩上瘾

    快穿系统:精分男神,撩上瘾

    身为孟柒的系统,它表示心很累。自家宿主太任性,任性到它都害怕……其他系统听说纷纷来出主意:“你威胁抹杀她,她绝对怕你!”于是它照做了,回来后满脸沧桑:“我的宿主在练习自杀。”其他系统继续提议:“别告诉你家宿主任务消息,过不了多久她肯定来求你!”于是它再一次照做了,回来后生无可恋。“我家宿主啥都没干,男主倒贴得很开心,连虐渣都用不着她出手。”其他系统:Σ(っ°Д°;)っ系统面带疲惫的笑意:“不说了,我要回去负荆请罪了。”【1v1,苏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