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900000052

第52章 创作的旅程——自序及后记(19)

我所以这么好奇,是因为自己也一直被索序者所困,虽也勉力写了一些,却仍负债累累,虚诺频频,不知何时才能解脱。

迄今我写过的序言,应已超过百篇。其中当然包括为自己出书所写的序跋之类,约为四十多篇;为画家、画会所写的英文序言约为十篇;为夏菁、金兆、於梨华、何怀硕、张晓风、张系国等作家所写的中文序言,不但置于他们的卷首,而且纳入自己的书中,也有十篇上下。余下的三十多篇,短者数百字,长者逾万言,或为专书所写,或为选集而撰,或序文学创作,或序绘画与翻译,二十年来任其东零西散,迄未收成一集,乃令文甫与素芳频表关切,屡促成书。而今奇迹一般,这三十几个久客他乡、久寄他书的孩子,竟都全部召了回来,组成一个新家。

序之为文体,由来已久。古人惜别赠言,常以诗文出之,集帙而为之序者,谓之赠序;后来这种序言不再依附诗帙,成为独立文体,可以专为送人而作。至于介绍、评述一部书或一篇作品的文章,则是我们今日所称的序,又叫作叙。古人赠序,一定标明受者是谁:韩愈的《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几篇,都是名例。至于为某书某篇而作的序言,也都标出书名、篇名:例如《史记》中的《外戚世家序》、《游侠列传序》;若是为他人作品写序,也会明白交代:例如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苏轼的《范文正公集叙》。

古人的赠序和一般序言虽然渐渐分成两体,但其间的关系仍然有迹可寻。苏轼为前辈范仲淹的诗文集作序,整篇所述都在作者的功德人品,而对其作品几乎未加论析,只从根本著眼,引述孔子之语“有德者必有言”,并说“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欧阳修为同辈梅尧臣的诗集作序,也差不多,直说作者“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畜,不得奋见于事业”;至于作者的文章,只说其“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而作者的诗风,也不过一句“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便交代过去。这种风气一直传到桐城文章,例如刘大櫆写的《马湘灵诗集序》,就只述其人之慷慨,却一语不及其诗之得失。孟子对万章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种“知人论世”的文学观对后代影响至大,所以欲诵其诗,当知其人,也因此,古人为他人作品写序,必先述其人其事。在这方面,一般序言实在并未摆脱赠序的传统。

古人为人出书作序,既与为人远行赠序有此渊源,所以写起序来,着眼多在人本。序人出书,不免述其人之往昔;赠人远行,不免励其人于来兹。而无论是回顾或前瞻,言志或载道,其精神在人本则一。苏轼论苏辙,说“其文如其为人”;毕丰在接受法兰西学院荣衔时也说:“风格即人格”;其理东西相通。不过中国的传统似乎认为,只要把其人交代清楚,其文就宛在其中了,结果对其文反而着墨不多,不但少见分析,而且罕见举例,当然文章简洁浑成。

近三十年来,半推半就,我为人写了不少序言,其势愈演愈盛,终于欲罢不能。今日回顾,发现自己笔下这“无心插柳”的文类,重点却从中国传统序跋的“人本”移到西方书评的“文本”。收入这本序言集里的文章,尤其是为个别作家所写的序,往往是从作者其人引到其文,从人格的背景引到风格的核心,务求探到作者萦心的主题、著力的文体或诗风。

我不认为“文如其人”的“人”仅指作者的体态谈吐予人的外在印象。若仅指此,则不少作者其实“文非其人”。所谓“人”,更应是作者内心深处的自我,此一“另己”甚或“真己”往往和外在的“貌似”大异其趣,甚或相反。其实以作家而言,其人的真己倒是他内心渴望扮演的角色:这种渴望在现实生活中每受压抑,但是在想象中,亦即作品中却得以体现,成为一位作家的“艺术人格”。

这艺术人格,才是“文如其人”的“人”,也才是“风格即人格”的“人格”。

这艺术人格既源自作者的深心,无从自外窥探,唯一的途径就是经由作品,经由风格去追寻。所谓郊寒岛瘦、所谓元轻白俗、所谓韩潮苏海,甚至诗圣、诗仙,都是经由作品风格得来的观感,不必与其人的体态谈吐等量齐观。

我为人写序,于人为略而于文为详,用意也无非要就文本去探人本,亦即其艺术人格;自问与中国传统的序跋并不相悖,但手段毕竟不同了,不但着力分析,篇幅加长,而且斟酌举例,得失并陈,把拈花微笑的传统序言扩充为狮子搏兔的现代书评,更有意力戒时下泛述草评的简介文风。

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果不把作者的生平或思想交代清楚,就无法确论其人作品。例如温健骝前后作品的差异,就必须从他意识形态之突变来诠释,而我与他师生之情的变质,也不能仅从个人的文学观来说明,而必须从整个政治气候来分析。同样地,梁实秋的尺牍,也应探讨他晚年的处境,才能了解。遇到这种情况,写序人当然不能不兼顾人本与文本。

为人写序,如果潦草成篇,既无卓见,又欠文采,那就只能视为应酬,对作者、读者、自己都没有益处,成了“三输”之局。反之,如果序言见解高超,文采出众,则不但有益于文学批评,更可当作好文章来欣赏,不但有助于该书的了解,更可促进对该文类或该主题的认识。一篇上乘的序言,因小见大,就近喻远,发人深省,举一反三,功用不必限于介绍一本书,一位作者。

我为人写序,前后往往历一周之久。先是将书细读一遍,眉批脚注,几乎每页都用红笔勾涂,也几乎每篇作品都品定等级。第二遍就只读重点,并把斑斑红批归纳成类,从中找出若干特色,例如萦心的主题、擅长的技巧、独树的风格,甚至常见的瑕疵等。两遍既毕,当就可以动笔了。

至于举例印证论点,这时已经不成问题,只须循着红批去寻就可,何况许多篇目已品出等第,佳句或是败笔,一目了然。例证之为用,不可小觑,一则落实论点,避免空泛,二则可供读者先尝为快,以为诱引。举例是否妥帖,引证是否服人,是评家一大考验。常见写序人将庸句引作警语,不但令人失笑,甚至会将受荐之书一并抛开。

至于篇幅,正如其他文章一般,不必以多取胜。中国传统的序言大多短小精悍,本身就是一篇传世杰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为东晋永和年间、一群文人在兰亭修褉咏诗而作。时隔千年,当时那些名士的诗篇已多湮没,这篇序言却一文独传。《兰亭集序》长约三百字,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也是为诗集作序,只有一百十七字:当日那些俊秀到底写了什么佳作,再也无人提起,只留下了这篇百字的神品,永远令人神驰。近人的序跋也有言简意长,好处收笔而余音难忘的:钱钟书的几篇自序,无论出以文言或白话,都经警可诵。当然,序言不必皆成小品,也有长篇大论,索性写了论文的。萧伯纳正是近代的显例:他的不少剧本都有很长的自序,其篇幅甚至超过剧本自身,而且论题相当广泛。

序言长短,正如一切文章的篇幅,不能定其高下,关键仍在是否言之有物,持之有理,否则再短也是费词。当代学者写序,以长取胜者首推夏志清。夏先生渊博之中不失情趣,为人作序辄逾万言,而又人本文本并重,有约翰生博士之风。我这本序言集里的文章,长短皆为参差,逾万言者也有五篇,其尤长者为序《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台湾一九七〇—一九八九》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篇,都几达一万四千字,可谓“力序”了。

为一群作家的综合选集写序,既要照顾全局,理清来龙去脉,又要知所轻重,标出要角、主流,所以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当然难免。《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就说:“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三百作家二十年》与《当缪斯清点她的孩子》两序,面对那么多作者,背景迥异,风格各殊,成就不一,实在难以下笔,更遑论轻重得体,评价周全。例如《三百作家二十年》一文,对于诗、散文、小说三者虽然勉力论析,但对于戏剧和评论却照顾不足,终是遗憾。

序言既然是一种文章,就应该写得像一篇文章,有其结构与主题,气势与韵味,尽管旨在说理,也不妨加入情趣,尽管时有引证,也不可过于饾饤,令人难以卒读。序言既为文章,就得满足一般散文起码的要求。若是把它写成一篇实际的书评,它仍应是一篇文章,而非面无表情的读书报告,更不是资料的堆砌,理论的练习。

对我而言,为人作序不但是写书评,更是一大艺术。序言是一种被动的文章,应邀而写。受序人不外是一位作家,往往也是文友,对你颇为尊重,深具信心,相信你的序言对他有益,说得轻些,可以供他参考,说得重些,甚至为他定位。理论上说来,这种关系之下,受序人有点像新郎,新书有点像新娘,写序人当然是证婚人了。喜筵当前,证婚人,例如为李永平所写的那篇《十二瓣的观音莲》,就是小驻香港,在胡玲达高楼小窗的书房里写成,而为潘铭燊作序的那篇《烹小鲜如治大国》,也是休假之年去联合书院客座,在大学宾馆寂寞的斗室里,三夕挥笔之功。至于序王一桃的《诗的纪念册》,则是在温哥华雅洁的敞轩里,坐对贝克雪峰而得。旅途而能偿债,可谓闲里偷忙,无中生有,回国的心情为之一宽。

此地所收的序言三十多篇,当日伏案耗时,短则三数日,长则逾旬。如果每篇平均以一周计数,则所耗光阴约为八月,至少也有半年。人生原就苦短,能有多少个半年呢?当日之苦,日后果真能回甘吗?如果受序人后来竟就搁笔,我的序言不幸就成了古人的赠别之序,送那位告别文坛的受序人从此远行。这,也算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吧,思之令人黯然。不过当日之苦,也近多成为日后之甘的,那就是见到受序人层楼更上,自成一家,而我为其所写之序在众多评论之中,起了定位作用,甚至更进一步,成了文学史的一个注脚、一处坐标。

做了过河卒子,只有任命写序。想到抽屉里还有四篇序要写,不如就此打住。

一九九六年初夏于西子湾

同类推荐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本书分为吴稚晖、梅贻琦、黄现璠等部分。
  • 革命英烈成长的故事

    革命英烈成长的故事

    《革命英烈成长的故事》对于广大青年来说,如果我们要想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就必须从红色文化中找寻自己的人生取向和价值坐标,不断地锤炼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好,让自己的人生更具价值和意义。这是事关青年个人健康成长的大事,也是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编写红色文化书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一来说,这个书系是提高包括大学生、青年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在内的青年骨干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生动教材。
  • 回忆茅以升

    回忆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著名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外籍院士。早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归国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同时在1933到1949年间,主持了钱塘江大桥的筹备、兴建、炸毁、修复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本书是纪念茅以升的文集,文章内容均为当事人与亲人的回忆。
  • 江青传

    江青传

    “苦孩子”出身的山东李云鹤,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一身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欲,使那原本活泼率直的天性变成阴险歹毒,“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变为人民公敌而沦为阶下囚。本书是作者一部力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示了江青不寻常的一生,成为有关江青的一部权威之作。
热门推荐
  • 地方税收工作实践与探索

    地方税收工作实践与探索

    本书收录张玉文同志2000年至2011年在省地税任职期间,关于地方税收工作的重要报告、讲话、文章等共30余篇。这些文稿反映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既统一又分离的混合式税制,以及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一税制期间,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税收方面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措施的形成过程中,辽宁地税事业发展的历程。本书对于研究这一时期辽宁地税工作的科学规律,总结辽宁地税工作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做好各项地方税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都说了我是NPC

    都说了我是NPC

    猪脚稀里糊涂来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时代,这个世界仿佛是一个古时的朝代。而且他还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开客栈的落魄富二代。“可是这一地下室的酒是怎么回事?别人穿越带系统,我穿越怎么带酒?而且这座城市还叫金陵?难道要来一次架空历史?用诗词装逼?”他看着客栈来来往往的奇人异士,万般无奈之下意识到了自己npc这个身份,直到他看到一个客人露出了狐狸尾巴。“这好像是个不得了的世界!”
  • 千世凰劫

    千世凰劫

    天桓万民聚于宫门之下,大呼:“妖师祸国!人人得而诛之!”少年国师立于城门,白衣不染污秽,冷艳笑看这浩大的讨伐义举。“小小天桓也配让本尊祸乱。”那一日,血染红了半边天,为这宫墙又添了一抹朱红。后,天下不容少年,皆刀戈相向。少年嘴角含笑,银发飘扬,“本尊的温柔以待,苍生不配。”……世人皆道祸国妖师冷血无情、天地不容,可谁知她曾也是芝兰玉树、白衣少年。(本文又名《国师何时掉马甲》《国师崩人设日常》《国师如何砍死桃花》等)【无cp,女主血族,女扮男装,慎入!】
  • 这是假的系统吧

    这是假的系统吧

    穿越到动漫世界,身怀超级系统,王陌尘YY着自己纵横世界的样子。系统说我才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所以我该用什么果实的能力呢?收哪些人当小弟呢?咦,等下,天上那飞来飞去的是忍者吧?那远处有好几个人物头像的是火影岩吧?得知了真相的王陌尘陷入了沉思,你不会是假的系统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牧魂奇谭

    牧魂奇谭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外国势力入侵,国内国外盗墓活动十分猖獗。国立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莫若屡屡听到国内古墓被盗,国宝流失便气愤不已,于是莫若便与同校和社会上的有志之士一起组建了一支护宝队与猖獗的国内外盗墓者斗智斗勇。有一天,队里来了两个新人,一男一女,都是寡言少语之人,但这两个人的到来却让护宝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事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和流星有个故事

    我和流星有个故事

    “我们便如同天空划过的几道流星,无形当中的偶然接触,最后交流汇聚,从而形成了羁绊!”书友群:905473907,欢迎加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琼阁锁剑录

    琼阁锁剑录

    执着仙山琼阁,便如观那镜花水月,甫近即远,终究嗟乎徒劳...大宋年间,扬州一桩灭门案引的绿林好汉、江湖侠客、官府巡检多方周旋。一介白衣与一个黄口书童,机缘巧合下,逐渐抽丝剥茧、拂尘见金,可最终随着案情谜底的解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