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8400000021

第21章 劳燕分飞--别了,爱人(2)

入关前,要进行例行的检疫。当检疫船靠近时,他们意外地发现检疫官是哈尔滨时代的朋友于浣非。他是东北人,也写诗,笔名字飞。通过他的介绍,他们认识了船上的一位诗人蒋锡金。

蒋锡金是江苏宜兴人,1934年到武昌,在湖北省农村合作委员会任职。抗战开始以后,在汉口与冯乃超、孔罗荪合编Ⅸ战斗》旬刊,又与穆木天合编《时调》半月刊。

宇飞告诉蒋锡金,他们就是萧军和萧红,要在武汉长住,由于太多难民涌到武汉,住房紧张,问蒋锡金有没有办法安置。蒋锡金当时还没有读过两人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但他们的名字是知道的,在上海一些刊物上也读过他们一些文章,多少有点惺惺相惜的味道,于是答应把卧室腾出来给他们住,自己住书房,而且不收房钱。这样的盛情相助,对于萧红和萧军来说的确是一件天降的喜事。

萧军、萧红随即搬进了蒋锡金在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寓所。萧红庆幸,也有些迷惘。她内心深深地明白,武汉这座城市里,她一样是个过客,这里并不是她最终的归处。然而,未来她将走向哪里,她不知道。前路迷蒙,每一个正在成长的人都会经历这种心情。

三个人在一起生活,互相照应着。萧红忙完家务,正好利用书房的桌子写作。这时,她写的是一部伟大的心灵史:《呼兰河传》。

第一部才进入第二章。蒋锡金读了,惊异于框架的宏大、调子的舒缓、乡情的深阔,仿佛无须河岸、码头,登船就立即到了茫茫海面,既不见人物,也迟迟不见情节发生。他不知道萧红将怎样写下去,但是告诉她,他心中是充满着狂热的期待,他是非常喜欢这样的作品的。他要萧红一定要写下去。

她的另一个知音张梅林也来到了武汉。他住的地方离小金龙巷不远,所以常来看萧军和萧红。

三年不见,张梅林发现萧红的脸色似乎比以前白净和丰满些了,握手也是西洋式的:侧着头,微笑着,伸出软垂的手。

接着,端木蕻良也来了。萧军与端木蕻良是辽宁老乡,是他写信邀端木蕻良前来的。他的热情有点过分,端木蕻良来的头一个晚上,甚至邀过来睡到他和萧红的床上,三个人一起过夜。蒋锡金觉得这样很不便,第二天到邻家借了一张竹床、一张小圆桌,让端木蕻良住进书房里。

从此,房门钉上了一张卡片,写着三个人的名字:萧军、萧红、端木蕻良。

张梅林初次见到端木蕻良,印象很深刻。长头发,背微驼,脸色黄白,声音嘶哑,穿着流行的一字肩的西服,还有长统靴子。当他走了进来,从瘦细的手上除下棕色的鹿皮手套时,笑着对萧红说:“我的手套还不错吧?”

萧红试着戴上那手套,坦直地大声嚷着他的手真细呀!

萧军坐在一张木椅上,听了哈哈大笑……

这是萧红许久以来最忙碌,也最感快乐的日子。忧愁渐渐地被冲淡了。她的心情也渐渐明朗起来。状态也恢复得很好。

她参加了蒋锡金为电台组织的诗歌朗诵活动,出席《七月》同人的聚会和座谈,在家里忙大家的饭食、洗衣服,只要有空隙就写她的呼兰河。当时的萧红无法预知这一部呼兰河传给她带来怎么的影响。但是,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声音在告诉她要将这部作品写下去。仿佛是呼兰河的召唤,仿佛是命运的催使……

《呼兰河传》以闭塞的呼兰城为背景,展示了这里的风土、民俗和居民的生存状态、思想性格。这里,有明亮的天空、美丽的后花园、慈祥可爱的老祖父和自由自在的童年,“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树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也有荒凉、贫穷、冷漠、愚昧和野蛮,人们顺应自然、依附土地、信仰鬼神,不允许有任何个性、差别和改变,扼杀一切不驯与生机是全体居民共同的责任,而做这些又完全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善意。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仅仅因为“太大方了”,“不象个小团圆媳妇”,就被烧红的烙铁烙脚心,被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打出毛病后又被视为有鬼怪附身,被当众剥光衣服,放到热水缸里烫三遍又用冷水浇三遍--而这一家人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善良,“为人谨慎,兄友弟恭,父慈子爱”。

呼兰河上,这里有她最美的梦,最深的痛。

萧红和萧军、端木蕻良是经常在一起,开怀畅谈。而遇到蒋锡金不出去的时候,四个人就更加热闹了。他们有时就起兴唱歌,唱中国的歌、外国的歌,萧军还会唱京戏、平戏和大鼓书。或者跳舞。萧红和萧军都会跳却尔斯顿舞,还会跳萨满舞。

热闹的气氛里,萧红变得鲜活起来。她不再是那个满载悲愁的女子。而如今可以大声地欢唱,开怀地笑。

3.欢声光年

所以美好的故事都将在光阴的里逝去,但同样所有苦难终将过去,当萧红再展笑颜的时候,那些带给她无数伤痛的过往都只是一种成长的历练。再深的苦难,一笑而过。

几个人在一起,有时候也会讨论文艺问题,也讨论时事。

有一次,萧军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文学最伟大?大家闲聊了一通,他忽然发表了一个理论,说是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最伟大,中篇次之,短篇又次之;剧本要演出来看,不能算,至于诗呢,那最不足道了!他接着联系在座的人,举例说:他写长篇小说,最伟大,恰好端木的长篇《大地的海》在江上被炸掉了,所以要写出来再看,萧红也要写长篇,但依他看,没有写长篇的气魄,锡金写诗,一行一行的,像个什么?他翘起了个小指头,故意往锡金脸上晃了晃,“你是这个!”

蒋锡金懂得萧军在逗乐,没理会他。

让人料想不到的是萧红认真起来了,和端木蕻良一起同他争论起来。

萧红最激烈,用许多理由驳斥他,也说了些挖苦的话,端木蕻良不搭他的话,却同萧红唱和起来,绕着弯子说萧红是有气魄的。

渐渐地,争论甚至即将演变成吵架。还好,在这时,胡风来了,他问大家吵什么,问明白之后,笑了笑说:有意思,你们说的都有合理的地方,不妨写出来,《七月》下一期可以出一个特辑,让读者参加讨论。又说,刊物要发稿了,你们赶快写出来,三天后我来取。

三天以后的上午,胡风来取稿,谁也没有写,萧军却交卷了。胡风坐在蒋锡金的床上翻阅萧军的稿子,边看边点头,说:“对呀,对呀!”大家感到惊讶,问怎么能说对呢?

胡风于是开始念稿子,萧红一听气坏了,大叫道:“你好啊,真不要睑,把我们反驳你的话都写成你的意见了!”说着就哭了。

萧红还是哭着,握拳狠狠捶他的背,萧军弯腰笑着让她捶,说:“你们要打就打几下,我不还手,我还手你们可受不了!”

容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见之美,无可厚非,然而,当初见变成了回忆。经年之后,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一份初见的回忆会历久弥香。

有争吵,也有欢乐。这样的日子,是让人留恋的美景,也终将沉淀在几个人的回忆里。 浓缩成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待到未知的某天,各自回忆。

不必纠结于逝去的时光,亦是不必不满于当下。让光阴静静地游走。

有一天,女漫画家梁白波到小金龙巷来找蒋锡金。梁白波是广东人,蒋锡金少年时的朋友。上吐纪二十年代她在上海中华艺大学习艺术,后来远走南洋,三十年代初回到上海,为《立报》画长篇漫画。抗战爆发后,她参加叶浅予率领的漫画宣传队。她和叶浅予是公开的同居关系,这时叶浅予还在南京,她则随宣传队先到了武汉。

蒋锡金把她介绍给萧红、萧军和端木蕻良认识了。她进门就注意到墙上钉的萧红的风景画,随即表示欣赏,和萧红谈起了艺术。萧军停下他的写作,也加入了他们的座谈。其实,萧红和萧军对梁白波这样热情,还因为她是“鸽子姑娘”,这称呼是已故的朋友金剑啸告诉他们的。她和金剑啸在上海学画时相识,感情非同一般,金剑啸回到北国以后,还写过一些怀念她的诗篇。再加上这样一层关系,大家对梁白波就更亲近了。

大家谈得很高兴,这时,梁白波提出想搬到这里同住。

萧红和萧军即刻表示欢迎。然而这个时候蒋锡金倒为难起来:总共只有两间房,再来一个人的话,很难安排。

一番周折后开始了新的布局是:把端木蕻良的行李搬到萧军和萧红的大床上,三个人共睡一张床;端木的竹床让给梁白波。

鸽子姑娘看来是一个活泼的人,又爱美,住下来以后就和萧红一起重新布置房间。她从箱子里取出一块方格子花纹的绸子,蒙上小圆桌做台布,又掏出一个瓷瓶和一个陶钵,说是用来插花和存放烟头,不许男人随地乱扔,俨然是一位新来的主妇。

萧红做饭和洗衣服她也插手,还计划着要买这买那,颇有点长住久安的样子。

梁白波搬来以后,这里更热闹了;事实上却打乱了原先的秩序,至少对于萧军来说是不合适的。好在没有多久,叶浅予来到武汉,这个鸽子姑娘同他一起走了。

一切回到了最初四人在一起的样子,但是,有些事情却是在悄无声息地在变化着。

胡风住在武昌小朝街他的朋友处。这是一栋花园洋房,周围爬满了蔷薇花藤,种着松柏和各种树木,环境非常幽静。《七月》的同人常常借主人的客厅开座谈会,梅志称这里是“《七月》的摇篮”。

萧红他们的住处离这里不远,是常来的客人。对于他们,梅志记忆中有两处鲜明的印痕。一是发现了一个真正的萧红。这时萧红的身体比过去结实多了,脸色不是青白的,而是白里透出红润。她总是昂着头,眼睛也发亮了,神采中有一种自信和豪迈。和从前那个病弱的萧红判若两人。她的灵魂越发闪。

在梅志的印象里,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记忆就,这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吵吵闹闹的。萧军和端木蕻良喜欢争论。

有一次,一个自比托尔斯泰,一个以巴尔扎克自诩,吵得不亦乐乎。最后萧红出来调停,十分灵验,他们立刻休战了。但是,有一点很奇怪的是,只要是萧红和萧军两个人吵架的时候, 端木蕻良就会坚定地站在萧红这一方。

旁观者已经明了,在两个男人中间,萧红的心暗暗偏移了。甚至连她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但是,萧红的情感倾向却是在情理之中的。

端木蕻良不只是尊敬萧红,而且大胆地赞美萧红作品的成就超过了萧军。这正是萧红所要求的。她不是要求对她的作品的廉价的谀词,而是要求对萧军的轻蔑所包含的她的社会特性,给予必要的理解、尊重和平等看待。

世间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一个人所给予对对方的,正是对方所需要的。这是最完美的契合。而如今,走过一重重山水崎岖的萧红正是如此幸运地遇见了这样一个人。

1937年底,因为一些原因萧红萧军蒋锡金三个人搬出去以后,小金龙巷就只剩下端木蕻良一个人。

据端木蕻良晚年在一次访谈中所述,此后,萧红和萧军还经常回来聚谈,有时两个人在一起,有时自己来。几个人一直维持着良好关系。那样的温馨岁月,给端木蕻良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回忆。

有一次,萧红邀端木蕻良到江边的小饭馆吃饭、赏月,谈创作,甚至讲到萧军在上海时有外遇的事。

还有一次,端木蕻良出去办事回来,看到桌子上铺着纸,知道萧红又来练字了,这回写的是唐人张籍的诗:“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最后一句重复练习了几次。

“恨不相逢未嫁时”短短一句诗,却诉说了多少人间痴男怨女永生的遗憾。

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始终还错。

一字一句化在笔端,染出墨泪。也许当时萧红无意,却不可否认,这是她心底的一种情绪。无论她察觉与否。

有些情感就是这样,等到你发觉了,已经难以复收了。

萧军有时也到屋里来,有一次提起毛笔写诗,边写边念:“瓜前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叔嫂不亲授,君子防未然。”

还写了“人未婚宦,情欲失半”八个大字。萧红见了笑道:“你写的啥呀?你的字太不美,没有一点儿文人气!”萧军瞪了她一眼,说:“我并不觉得文人气有什么好!”

且不论这样的对话真实与否,但是,有一种难以诉说的情愫已经开始搅扰萧红的心。

萧红越发地渴望爱与温暖,她的情感渐渐有了一种新的倾向。

然而,这时的萧红,依然没有将萧军彻底抛下。站在天平的两端,任何取舍,都使她为难。

1937年底,阎锡山在临汾创办了山西民族革命大学,自任校长,李公仆任副校长。1938年1月,李公仆等从山西来到武汉,延聘一批有名气的文化人到临汾任教。《七月》同人的七个人,除了胡风要留守编辑刊物外,其余的六人--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艾青、田间、聂绀弩,都愿意到临汾去。他们将个人的感情完全放下,投入到民族革命中去。

又是离别的车站,萧红的过往人生中已经无数次地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以往的离别,总是在心中载满了伤感的情绪。而这一次,却完全不同。萧红的情绪十分高涨。已经冲散了一切离别意。

胡风、蒋锡金和孔罗荪到车站送行。

同类推荐
  • 清漾文士毛子水

    清漾文士毛子水

    “虚静恬淡”是毛子水先生亲书并悬挂在书房中的四个字,他的一生似乎和这四个字如出一辙。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却并非是满口之乎者也的旧式文人,而是一个富于科学精神的现代学者。他那一袭飘逸的长衫,包裹着的是现代文士的铁骨柔肠,他那漫长的学者生涯,充满了耐人寻味的传奇色彩,他一生治学的文士本色,是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厚的财富。毛子水与他的故乡1893年4月11日,毛子水生于浙江江山石门镇清漾村。其父名世卿,乃清末廪生。为其取名曰“凖”,字子水,谱名延祚。
  • 仇焱之(全集)

    仇焱之(全集)

    本书是仇氏家族全球首次授权出版。仇焱之是全球公认的四大收藏家中唯一的亚洲人;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苦志者;是全球中国瓷器拍卖天价的代名词。全世界已面世明成化斗彩鸡缸杯5只,其中4只曾为其淘藏。日前,2.8亿鸡缸杯亦为其旧藏。该书作者为求素材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除仇氏家族、苏富比提供了大量资料外,还多次穿梭于英、法、美、瑞、港等地,釆访了仇焱之生前交往过的许多故友、知情人与业内人士。独家攫取了大量与仇焱之有关的历史资料。历时8年,依托其真实素材用传统文学手法创作而成。
  •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造出来的伟大发明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爱迪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发明大王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名人传记丛书:莎士比亚

    名人传记丛书:莎士比亚

    名人传记丛书——莎士比亚——不是每个作家都叫莎“翁”:“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林肯传(传记译林)

    林肯传(传记译林)

    《林肯传》林肯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著名的演说家、律师。这位“伟大的解放者”领导了针对南方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为美国在十九世纪末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林肯传》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扛鼎之作,也是他一生中撰写的仅有的一部传记。作者以其感人至深的笔触,生动再现了一个内心忧郁、富于理想、愈挫愈勇、满怀仁慈之心的林肯形象。林肯的从政之路充满坎坷和失败,但追求平等的政治理想却一直支撑着他屡败屡战,直至最终入主白宫。这位平民总统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相信会让每一位读者唏嘘不已。
热门推荐
  • 命定天劫之绝色宫主倾天下

    命定天劫之绝色宫主倾天下

    她是上古神凰,一朝入世,竟不小心丢了芳心;他是传世冥尊,人界历练,不曾想为她放弃一切。【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男主比较腹黑,女主聪明冷艳,可能不虐,我也保证不了……】
  • E+P Manus

    E+P Man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佳肴与谋杀

    佳肴与谋杀

    1946年,二战后的美国某地小意大利片区。索菲亚·曼奇尼和安吉罗·曼奇尼兄妹的私家侦探社正在举办盛大的开业仪式,文森佐餐厅的大厨却在此时遇害。最后一道甜点尚未享用,宴席的大厨背上就被刺了一刀。满城流言蜚语,从佳肴到谋杀,不一而足。同时,索菲亚发现自己被黑帮老大弗兰基·文东尼跟踪。她决定去找弗兰基的情妇玛利亚打探虚实;但她不仅要警惕玛利亚的大嘴巴,而且还要避开弗兰基的手下穆奇·蒂玛西奥。最后,索菲亚怀疑到了……为了找到真凶,无论什么危险她都要勇往直前!本书为索菲亚·曼奇尼探案集第一部,悬念重重,惊心动魄,精彩纷呈,余味不绝!
  • 打动人心的98个推销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98个推销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本书从推销员的基本技能和要求出发,以推销活动程序为线索规划内容,本着精炼理论、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原则,主要阐释和解决推销实践中的98个具体问题。全书具有内容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深入浅出,案例生动丰富,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有利于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外读物,同时为需要职业推销员的企业提供了一本实用的员工技能培训资料,也为广大推销员提供了一本有益的自学用书。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组织架构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组织架构管理

    本书集中阐述了组织架构管理,包括核算事务工作总量和分量,选择确定组织结构的模式,设置确定单位、部门和岗位,界定单位、部门和岗位工作标准,分析确定岗位员工的授权,健全组织运行的规则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其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组织系统功能完备、事务工作分配合理、岗位工作权责匹配、管理跨度合理适中等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企业组织运行事务工作的核算与分配方法,并通过实例讨论分析了完善组织运行规则制度的方法。
  • 都市修仙战尊

    都市修仙战尊

    一代仙尊刘强,轮回重生在刘军身上,获得无敌修炼系统,逐步成长,征战八方,大战苍穹……
  • 血班规

    血班规

    十校九邪,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意之间接到一份面试通知,心喜若狂之后随之而来的奇怪的梦境,学生一个又一个离奇地死亡,学校陷入了诡异阴狸的气氛中……到底谁是真凶?扑朔迷离的事实真像背后隐藏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
  • 一抹沧桑

    一抹沧桑

    陈玺??一九六六年生,陕西乾县人。一九八九年,武汉大学毕业,经济学硕士,律师。曾在高校任教,现为东莞市工商局副局长。求学时执迷于科学、哲学,主要思考社会领域的非线性机制,将耗散解构理论应用于经济和认知领域,发表论文多篇。少年时代有诸种版本的梦,质疑多思的性格,生活总在忧郁灰色长廊中徘徊。多维的感知就像一粒粒种子在悄然发酵,始终没有一个出口。鬼使神差中撕开了一个口子,蓦然回首,原来那是一个文学的通道。文学就像揉面,得在生活的历练中将面揉好醒到,用智慧的清泉搓洗,端出来的是一碗酸辣飘香的面筋。出版有长篇小说《暮阳解套》,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作家》《飞天》等杂志发表多篇小说。
  • 世界中心的情与怨:厄瓜多尔当代短篇小说选

    世界中心的情与怨:厄瓜多尔当代短篇小说选

    这部小说集收录了厄瓜多尔当代最重要的三十名中、新生代小说家以及他们的短篇精品。它们大多以城市生活为背景,为读者展现当前厄瓜多尔年青一代的生活,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对爱的理解与感受。作品跳出了对拉美文学乡土化的固有印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 大位之争

    大位之争

    大吴帝国,虽在各国国力强盛,五王夺嫡暗战,只争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