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3900000001

第1章 从“生存”到“承认”:公民权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1)

1.1农民工研究的视角转换:从“生存-经济”叙事到“身份-政治”叙事

社会科学的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对研究对象的某种基本预设,这种预设形成了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影响着研究者的分析和叙事模式,从而潜在地支配着研究的整个过程。这一点,在当代中国所谓的“农民工”研究中自然也不例外。根据笔者观察,对于当代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研究视角或者说分析叙事模式,即生存论预设下的“生存-经济”叙事模式和公民权视野下的“身份-政治”叙事模式,而目前的一个研究动向,就是从前一种模式到后一种模式的转换。

按照约定俗成的看法,“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按双重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群体,是在我国特定的户口制度下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物。“农民工”这一称呼混合了由户口制度所确认的社会制度身份和由劳动分工所确定的职业身份,同时也标明了由劳动关系所决定的经济地位。也就是说,农民工的户籍身份是农民,职业身份是非农行业的从业者,而在劳动关系中,则属于受雇者。广义的农民工包括所有其户口依然是“农民”、但却主要受雇从业于非农行业的劳动者,即它囊括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两种主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所有劳动人口:一是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进入本地乡镇企业的非农劳动者,二是以“离土又离乡”的方式跨地区转移进入非农行业的农民务工者。2006年3月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即取这种含义。狭义的农民工则单指后者,其中又主要指进入城镇的农民务工者。在我国农民工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发〔2006〕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尽管在开头也提到“进入乡镇企业”的农民工,但从其整个行文可以明显看出,其“若干意见”所针对的主要是进城农民工。本研究也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农民工”这一概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的推展与深入,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由原先的隐性状态而逐步凸显现出来,与此相应,今日所谓的“农民工”问题也开始以“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问题形式而逐步地进入学界的视野。自那时至今,学界关于“农民工”的研究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期间,来自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各门学科的学者都纷纷投入这一研究领域,发表、出版的成果如恒河沙数。而令笔者感兴趣的是,尽管投身于农民工研究的学者来自许多不同的学科,发表、出版的研究成果也涉及农民工问题的方方面面,但就潜在地支配着这些研究的基本视角,或者说,就隐含于这些研究中的关于“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基本预设而言,却显得比较单纯。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甚至可以说一直到今天,在“农民工”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研究视角基本上是一种在生存论的预设下采取的一种可称之为“生存经济学”的视角和分析叙事模式。

也就是说,研究者们往往或明明白白或不言而喻地认为,农民乃是迫于生存的需要和压力而外出务工,从而,为了满足这种生存需要、缓解生存压力而对于经济目标的追求构成了农民工行为的本质意义。当然,生存不仅仅是“苟全性命”的意思,也包括要努力活得好一些、滋润一些、“品质”高一些的含义。但是,其核心始终是怎么活、靠什么活即“谋生”的问题,而不是活着做什么即活着的价值或尊严的问题。对此,一个颇有意思的表征是,国内两位知名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黄平博士和中山大学的周大鸣博士——都将他们研究农民工的着作直接命名为《寻求生存——当代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和《渴望生存——农民工流动的人类学考察》,尽管两者出版时间前后相差近十年。在这种基本预设之下,研究者们,尽管来自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但在考察农民工行动的逻辑和意义时,往往采取经济学的或“类经济学”的分析叙事模式,假借“经济人”或“准经济人”的假设(所谓“类经济学”的叙事模式或“准经济人”的假设是指,许多研究者在考察解释农民工的行为时也往往将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甚至政治因素考虑进来,但是这些因素往往被纳入经济学的分析叙事模式,也就是说,研究者们常常是从这些因子怎样影响、约束农民工对于经济收益、对于代价-报酬的公平性等等的理解这种角度,来使用这些因素,而不是将政治、社会、文化看作相对独立的、不能完全化约为经济意义的生活领域);而在考察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和状况时,也往往围绕其生存的需求和压力来展开分析和论述:如不少研究也都论及农民工的“权利”,但是通常都是围绕满足农民工的基本生存需要,即从农民工与自身的关系中,来考察农民工的待遇需求与缺失(need and lack),从而将权利转换成主体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农民工的身份资格出发,即从农民工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中,来讨论他们的基本尊严和权利应享(entitl ement),从而把权利理解为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

笔者无意否定这种在生存论预设之下形成的“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所具有的价值,对于初期的农民工,甚至直到今天,这种模式对于农民工依然具有相当强的解释力。但是,无须讳言,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这种模式的解释力正在减弱,从发展和前瞻的角度,从研究对于研究对象和围绕研究对象的社会实践所具有的建构意义着眼,这种模式的局限和欠缺是明显的。第一,行为主体的需要、动机、目标或者说追求是在其生活实践展开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调整和变化的。农民在一开始可能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而选择外出务工,但是他们在城市中的实际工作生活经历会导致他们的初始动机、目标不断发生改变。

当然,生存论预设下的“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看到和承认这种变化,如前面提到的黄平博士的研究就指出:农村人口外出就业,具有明确的动因和目标,一开始他们也许是为了从非农化活动中挣得更多的现金收入以补贴务农收入的不足。但不论他们的动因和目标是多么明确,他们总是在外出或转移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的行动加以合理化解释,总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动,调整自己的策略。但是,在“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下,研究者们所看到和承认的那种变化通常都是在“经济人”或“类经济人”范畴之下的变化,属于作为“经济人”或“类经济人”的行动主体在具体的生活情势下对生存策略的一种调整,在这种模式下一般看不到或不承认会发生根本性的、“质性”的变化,或者说,总是倾向于将那种“质性”的变化叙述转换成生存目标、条件和状况在“量”上的增长或程度上的提升。如将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需求看成是生存需求的自然延伸和补充,而不是看成对于生活的另一种新领域、另一种新的意义空间的开拓。

而由此也可看出,“生存-经济”的分析叙事模式实际上潜藏着一种化约论,将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化约为围绕“生存”而组织起来的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因子,而否定其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意义,否认这些领域中的行为不能完全用经济的或准经济的理性杠杆来衡量。第二,除了同一行为主体会在生活实践展开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其动机、目标、行动策略,不同主体之间在这方面也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农民工群体本身并不像“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倾向于假设的那样是同质性的,其成员的初始状况本就不完全相同,进入城市之后也会进一步出现分化,他们的追求也就会各各不同。特别是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与上一代全然不同的追求。

笔者对浙江农民工的调查就发现,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城打工之前并不存在所谓的“生存压力”,不少人原本的生活还算得上“小康”,或者在家乡就可以获得实际收入不亚于进城打工的工作。显而易见,用寻求、渴望“生存”这种“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是很难解释他们的行为逻辑的。第三,社会科学的研究并不完全是对现实的一种被动的反映,毋宁说,它是对现实的一种具有相当主动性、选择性的话语“反应”,这种话语反应对所谓的“现实”具有强大的建构作用。就农民工研究而言,不论这个群体本身的实际情形怎样,“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下的研究总是不断地为人们塑造出符合其预设的农民工意象,从而整塑、建构人们对于农民工的认知和想象,并进而深刻地影响人们针对、围绕农民工这个群体的社会实践,使人们——包括相关的政策制定者——总是倾向于直接着眼于“生存问题”来认识、界定、处理“农民工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农民工政策”,而对于其他同等重要的问题——甚至对于“农民工”之成为“问题”而言可以说更为根本的问题——则或者有意的悬搁回避,或者无意地遮蔽。

说“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下的“农民工”研究对于人们针对、围绕农民工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政府的“农民工政策”具有建构作用,并不意味着后者完全是前者的产物。知识社会学的有关研究早就揭示了知识和实践意志(权力)之间的“互构”关系。特别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后者,特别是政府的实践需要和意志对于前者的型塑构造作用要远大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但是,即使退上一百步,即使学界的研究仅仅是为既定的实践方略做合理性、正当性的论证和注脚,则这种论证和注脚本身也显示了其建构意义。

或许正因为农民工研究的“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存在着这些局限和欠缺,同时,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农民工”这个群体本身由一开始主要从事拾遗补缺之工作的、被人们(特别是相关的政策制定者)误以为不可能成为城市社会之基本成分的“散兵游勇”,逐步成长为我国的一个“新产业工人阶层”,从而,那些构成“农民工问题”以及使“农民工”这个庞大的人群之所以成为问题的更为根本的因素也日益在人们眼中凸显,于是逐步地,在农民工研究中,一种新的分析叙事模式开始慢慢出现。尽管如上所述,直到目前,“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在农民工研究中可能依然占据着优势地位,但是,这种相对新近出现的模式——笔者称之为公民权视野下的“身份-政治”分析叙事模式——无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采纳和应用。

如果说“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的根本特征在于主要着眼于“农民工”的基本生存需求而从“农民工”与自身的关系中来界定“农民工问题”,关注的是农民工的需求和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对象之间的“主体-客体”关系,那么,新模式则主要着眼于“农民工”在中国社会中的身份地位、从而倾向于从“农民工”与其他社会成员、与国家的关系中来界定“农民工问题”,关注的是农民工这个主体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笔者将这种新模式笼统地称为公民权或公民身份(citizenship)视野下的“身份-政治”分析叙事模式,但或许由于“公民权”一词在中国特有的政治敏感性,国内的许多在笔者看来可以归入此种叙事模式的研究事实上并不直接出现“公民权”这一概念。研究者们更多的是在下面这些论题下来展开论述。如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包括农民工群体在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的地位和农民工自身的分化)户籍制度与中国三元社会结构,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等等,尽管这些论述实际上都或隐或显地包含着身份平等的意念,从而潜藏着或者潜在地指向公民权或公民身份的主题。

同类推荐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这是一个医生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更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绝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热门推荐
  • 黑科技梦境商

    黑科技梦境商

    又名《梦境帝国》【一部经典的创业小说!】梦境高科技的作用:在梦境中就可以实现教育、学习、技术传授、体验不同人生………李铠凭着这项划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再次走向人生巅峰,问鼎世界首富,富可敌国!这是一个靠着聪明才智一步一步创造出商业帝国的故事。商场如战场!新人新书求支持求包养!票票收藏快给我!
  • 绝世盛宠:第一王妃

    绝世盛宠:第一王妃

    “你在这宸王府除了能得到宸王妃的名号外,其余的你要一分,我便讨十分回来。”“残忍?殿下说笑了,挽华虽是淡漠冷情之人,却还不至于无情无心。”芸芸众生,不期而遇。一个是清艳绝伦有着一双异色双瞳被世人称为妖孽的穿越女子,一个是薄幸名狂慵懒闲适的无良皇子,还有一个艳绝天下一袭红衣媚惑世人的魔宫宫主。爱恨情仇,真假几分?一个爱的步步紧逼,一个爱的惊天动地。是人是妖又如何,只要爱,便是星辰陨落,天地毁灭,也无法阻挡!
  • 欢田喜地

    欢田喜地

    投生在农家,地少人多无余粮,乡里乡亲是非多,远近亲戚吵不休。本姑娘人穷志不短,带领全家奔小康。小日子蒸蒸日上渐红火,到那时,一家有女百家求,坐看提亲挤破门。“都出去,我家不要倒插门!”
  • 古董衣情缘

    古董衣情缘

    令所有人怦然心动的复古治愈系小说。英国亚马逊年度好书。每个女人都想拥有一件值得永远珍藏的衣裳,一份真挚的感情,实现一个梦想。菲比的梦想是开一家古董衣店,让每件美丽的衣裳在岁月浸染之后依然熠熠生辉。当她把“古董衣部落”开在美丽的伦敦街头,梦想似乎实现了。但是曾经的阴影依旧缠绕在心。机缘巧合,菲比先后遇见了两位男子,各有风格。同时,她还意外结识了神秘而孤独的贝尔夫人,成为忘年交,同时也渐渐打开了隐藏在心的不愿意说的秘密……
  •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以科学管理为依据,着重从目标、决策、领导、创新、激励、人才等几个方面介绍管理知识,同时,又结合中国式管理的一些内容,希望能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管理,也希望借助我们微薄的力量,为你的管理工作排难解忧,为你的企业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国管理加油!为中国经济加油!为中国梦加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末日进化之隐杀

    末日进化之隐杀

    在末世中苦苦挣扎了七年的秦夜临死前居然穿越回了末世开始的第一天。这一次,不用再失去妹妹,不会再遭到背叛,不会再孤身一人变成魔鬼。这一次,他将在世界进化的浪潮之巅占据一席之地!
  • 那时青春正当年

    那时青春正当年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太多的回忆,这次我们跟着别人的脚步,一起来踏寻一下我们曾经那些青春的记忆。张小铭和唐晓颖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 斗罗之龙神降临

    斗罗之龙神降临

    有一个2b青年,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没想到他没死,意外穿越到了斗罗世界,获得祖龙传承,看他如何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片天地
  • 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之建立

    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之建立

    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几年里,一些美国人认为美国已经从上帝那里偏离得太远;其他的人则在担心一些宗教狂热分子正在向美国的自由传统发起“圣战”;许多美国人似乎认为他们正生活在一个无可奈何的、被宗教分裂开来的国家。实际上,上述的这几个观点都没有切中要点。有关美国的好消息——作者将其称为美国福音——正是在让宗教塑造美国的同时,又不让它扼杀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