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5700000005

第5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论(4)

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它灌注于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群的内心深处,历史地积淀、凝结成为人的稳定的存在方式,内在地左右着人的各种行为,赋予人的行为以根据和意义,进而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乃至历史进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因此当一种文化形态要在另一种文化形态中存在,并在思想文化的深层次发挥作用,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经过加工、改造和整合,使其与该社会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诞生的思想文化理论,毕竟产生于不同的思想文化土壤,基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基础之上。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内容上的国际性与形式上的民族性的完美结合。马克思主义要应用于中国,必须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并通过中国优秀思想传统的作用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这就是说,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才能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相反,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分离开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做法。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包含表达方式的民族化、传播方式的民族化、语言风格的民族化几个层面。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表现于思想内容、历史资料和表达方式诸方面:其一,批判地继承中国历史上优秀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命题和范畴给以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如毛泽东在其论著中,对于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与行的论争,关于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斗争,关于历史观上的道德与功利、动机与效果的争论,都作了科学的批判和总结。再比如,实事求是与思想路线、大同理想与最高纲领、尚贤思想与干部路线、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崇德精神与党员修养、群体意识与集体主义、中庸思想与反“左”防右、和合文化与和谐社会、小康之治与小康社会等均是老命题新创造。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是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孙中山“民生史观”的继承和超越。其二,对中国文化典籍中的某些言简意赅的词句和丰富的思想资料(名言、成语、典故)加以引申、发挥或改造,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重要的原理、原则,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如毛泽东用“过河”、“弹钢琴”等比喻来表述党的思想工作方法;用“有的放矢”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说明处理党内斗争的方针;用“愚公移山”借喻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把调查研究拟人化为“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则是“一朝分娩”等;当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术语已把党的路线方针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其三,在语言风格上,毛泽东的文章通俗、明快、易懂,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章法结构和表达手法上,毛泽东的文章借鉴了中国古代文风的优良传统,开创了论说文的新格局。毛泽东著作语言精练集中,具体贴切,概括而不抽象,扼要而不晦涩,字字珠玑;或引古喻今;或夹叙夹议,寓情于理;或比喻抒怀,充满革命豪情;或辛辣幽默,刻画淋漓尽致。而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是硬道理”,“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通俗表述,生动易懂、朗朗上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挥其战斗力、感染力、凝聚力的巨大功效。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当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探索和解决时代实践的新问题中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方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不落后于时代而保持勃勃生机,始终具有时代气息而保持青春活力。这种扎根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显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实际生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时间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每一次结合的实现,都是新一次结合的开始。因此,每一次结合的提出和实施,在本质上都具有当代性,都是围绕当代中国的重大历史课题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实际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非始终如一,其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规定性。

同时,中国实际也并非仅指与全球背景、时代主题全然无关的狭隘的中国内部实际(即国情因素),还应包括外部实际(即全球化的国际背景)。

因此,仅仅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显然不够,还应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融入“当代化”的元素。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当代化过程。其与时俱进的当代化,就是既要直面与反思中国现实社会生活所面临的各种时代条件,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放置于全球背景下,又要结合当代的时代主题、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发展态势以及人类实践的最新发展状况,“带着我们今天最新的方法和语境在一个开放的视域中面对马克思主义”,从而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当代性。

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对于20世纪70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情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们同属于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里讲的“最新”,是一个历史性的“时代”概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回答中国所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而形成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体系。它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这一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它的当代性,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仍有一个不断“当代化”的问题。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坚持这一点,在当前,一方面要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此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不能脱离国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另一方面要充分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社会和谐,更加注重把握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所遇到的新机遇新挑战,更加注重分析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所提出的新任务新课题。总之,要大力进行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

一般来说,理论的大众化是相对于理论的精英化、学院化而言的。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按其本性来说是属于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书斋中的学问,不是时代之外的遐想,不是遨游于太空的“不明飞行物”,而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毛泽东指出:“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活动,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生动,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变为通俗易懂,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实现过程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来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够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而只有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自始至终十分注重创新理论的大众化,把理论与实践和时代以及人民群众结合起来,使党的理论充满生命力,从而转化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动力。历史已经证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新胜利和新成就,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深入人心、不断为群众理解掌握和大众化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生活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现实指导,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使其通俗化、普及化和群众化。这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实处的客观要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使人民群众真信、真学、真用的重要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完全一致的。不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大众化,其核心问题和根本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组良性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要求和理论前提,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灵魂和核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果的理论升华;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渠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深入人心,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又推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发展。

同类推荐
  • 台湾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变迁

    台湾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变迁

    本书从台湾政治文化的情感符号、台湾政治文化的政治认知符号、台湾政治文化的政治评价符号、台湾的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四个方面,以政治文化的符号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光复以来台湾舆论议题的演变,揭示台湾政治文化的变迁,探讨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模式,为研究者从新闻传播的视角看台湾政治变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 理论河的跋涉

    理论河的跋涉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六部分:社会篇、经济篇、道德篇、思想篇、党建篇、文化篇。六个部分分别对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社会、经济、道德、思想、党建、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自己的思考。收入文章多发表在国家核心以及重要期刊上。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图书。
  • 中国:“十三五”大战略(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十三五”大战略(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前瞻研究、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
  • 大家小书:中国政治思想史

    大家小书: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系1935年吕思勉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的演讲。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首先对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了时期与派别的划分,进而对先秦至近代的政治思想予以梳理和辨析。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不少论断,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阅读《中国政治思想史》,读者不仅可以把纷繁的诸子思想和历代政治主张理清头绪,更会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一番新的认识。
  •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热门推荐
  • 哭有啥用

    哭有啥用

    本文囊括了哭有啥用,空屋,秀色满,白骨说了假话,尖叫,我的心空如大海,乡下人进城出城的经历,星星闪耀在村子里,涂色几大部分,讲诉了何翠红,秀英,赵晨曦等人物为主线发生的小故事,来体现种种现实社会的生活。
  • 玉箓资度设醮仪

    玉箓资度设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能穿越之北境王妃

    异能穿越之北境王妃

    她是站在末世巅峰的异能女王,杀伐果断,潇洒如风。却被唯一的亲人,自己的孪生妹妹下毒,推入丧尸群,被万尸啃噬而死。她是天启王朝被流放苦寒之地的罪臣之后,生性懦弱,呆傻愚笨,被村长女儿陷害,丧生狼口。当她魂穿成她时,从此废物变天才,女扮男装,一席白衣倾尽天下。开荒地,变万亩良田!造轮船,连世界商贸!建作坊,富北境百姓!然而她和他的相遇,是一场花与月的结合,注定一眼万年。她说: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不合适!他答:我甘愿放弃千里江山,和你天上人间,黄泉碧落,永世不分离!她说:我的相公只能有我一个人。他答:一生一世一双人。她说:我脾气不好,有暴力倾向。他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前世失去的,渴望的,这一世,终如愿以偿。
  • 快穿之平行宇宙

    快穿之平行宇宙

    为了寻找爱情,她主动选择穿越到一个未知的且充满危险的世界中去。系统说她的人生卷宗里没有爱情这一项,可是她却在梦中的一个世界里爱上了一个人,为了他,她决定要与天斗争,改变她命中注定没有爱情的悲惨命运!(ps:本文纯属虚构,切勿认真、考究!)
  • 高冷禁区:失忆男神萌萌宠

    高冷禁区:失忆男神萌萌宠

    【超级甜宠+1V1双洁】他是别人眼中最冷血的资本家,遇到她,不但被害失忆,还成了一个易推倒的暖宝宝。叶家人痛心疾首,恨不得杀了她!“小姐姐,你喂我好吗?”“小姐姐,我想吃你那一份。”“你们都出去,今晚我要小姐姐讲故事。”她指着这家伙鼻子:“叶流殇,我到底哪里好,我改还不行吗?求你别再为我做一些蠢事了,OK?”直到有一天,她被他逼到墙角壁咚,她才恍然大悟,严正抗议:“你个腹黑怪,原来你已经恢复记忆了,马上放我走……”话没说完,双唇已被锁死。
  • 八零弃妇有空间

    八零弃妇有空间

    完结文《重生八零辣妻有点甜》新书《穿成八零大佬掌中宝》穿越到八零年代,渣男一家欺负她?没关系,身后有强大的娘家,实力碾压没商量。吃不饱穿不暖?怎么可能?她有空间金手指,吃香喝辣好生活。那个总是默默帮助她的冷面神:“能不能不要靠的这么近?离婚的女人你也要?”顾长风宠溺望着她说道:“从看到你第一眼,我就知道你是我的命中注定。”推荐自己完结文年代文加宠文《重生八零家有悍妻》《穿越八零年代》
  • 我的英雄学院之五等分个性

    我的英雄学院之五等分个性

    因为背刺关系这本切了另一本《作为一名虫师去旅行》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家霸总太难追

    我家霸总太难追

    一次识人不清,害人害己。一次重生,江沫获得新生。前世,她被逼嫁给宋柏临,每日只盼离婚。今生,她只愿嫁给宋柏临,可他记忆中却不再有她。前世,宋柏临为了她,葬身火海。今生,她为了宋柏临,不惧死亡,只盼他一世安稳。【宠爽文,1V1,女主个性一言不合就动手型。】
  • 做人不要太老实

    做人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老实就是愚笨和无知的同义词;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老实无异于讽刺他是个大笨蛋。你可能常常为以下的问题感到头疼和郁闷;●因为不愿与人计较应得的利益而总是吃亏;●因为不肯使用手段而总是被人耍得团团转;●因为不懂察言观色而总是让老板产生误会;●因为不会勾心斗角而难以在公司生存立足;●因为不善包装自己而令人不屑一顾;●因为不好与人交往而陷于孤独寂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做人太老实。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挖掘出那个不断趋于完美、不断成长的自己。让我们抛开太老实的观念和思维,凭着本性中具有的超人魄力和胆识,改变命运、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