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5900000060

第60章 性格的转变(2)

四种因素使我们的生活处于所有烦恼之下:自私、执著、嫌恶和执著生命。钵颠阇利在他的《瑜伽经》(2:3)中说,这四种因素,是源自我们对自我根深蒂固的习惯性遗忘,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对真实世界的遗忘。我们的痛苦不是因为世间之事,而是我们对那些事的态度。束缚的本质是自私,它不让我们觉知到事物的本来面目。私我一定会拥有一些本不属于它或者它并不需要的东西。它渴望不可能之事,寻求不可得之物。私我会不断地竭力为想象的问题寻找真正的解决方法。解脱是一个从私我中心到自我超越、从无意识和机械的生活到自由和自发的生活、从迟钝的深处到觉悟的高处的转变。

在冥想中,我们通过自发地超越清醒和做梦状态来加深我们的自我觉醒,这个自我觉醒的结果会渐渐地反映在我们的性格和行为中。一个普通人会被自私重重地压倒。身心的需求会把他弄得分裂和散乱。他会在成长过程中迷失。他从未有一刻思考过他的身心合成物是一个借来的工具,部分是源自大自然,部分是从遗传而来,而他却把它分割开来,和它区别。他完全认同于私我,因此无法行动,只能作出反应。缺乏了自我的表达,一系列以愤怒、仇恨、嫉妒等等形式出现的私我爆发不时地打断他的生活。由于他无法变得有创造性,他是强迫性的。《乌达瓦之歌》描述这样一个人的状态:

舌头吸引人去一个方向,渴求又吸引人去另一个方向;性冲动把人拉向某处,皮肤、胃和耳朵又把人拉向其他角落;鼻子吸引人到一个方向,倔有一切都在破坏一个人,就像一位居士的众多妻子一样。创造性和自发性是冥想的第一个成果。它们来自于一种深奥的自我觉醒。加深我们自我觉醒的练习需要我们成为《薄伽梵歌》称作的“与上帝融为一体的人”(yukta),或者是与目标、志向和努力整合:

阿周那,吃得太多和吃得太少都不适合瑜伽,睡得太多和睡得太少也不适合瑜伽。对于有节制地饮食和娱乐,有节制地努力工作,有节制地睡和醒的人,瑜伽会终结所有的悲伤。

一位普通人的灵性目标没有与灵性努力好好整合起来是因为他的思想、感受、愿望和行动不支持,反而是彼此反对。非常常见的是,他的灵性目标居于他的物质和世俗目标之下。在他的努力中,他没有跟随中道,而是在放纵与禁欲、悲观与乐观之间摇摆着。人格的整合是一个人的所有思想、言语、行动和渴望与灵性追求的渴望的联结。根据瑜伽和吠檀多,一种完整的生活,是一部由众多反应、冲动、欲望、情感、思想和目的等组成的伟大交响乐。既然人类身体成千上万的细胞必须好好协调来产生出一个平衡的身体,我们人格的众多个中心也要好好整合,以演奏出那交响乐。我们越能在冥想中看到我们真正的自我,我们就越能得到这种融洽。

冥想让我们发现整体生活的节奏,它是以感觉收敛和对日常世界作出回应为标志。只有收敛(撤回)而没有反应是无意义的,而只有反应而没有收敛(撤回)是灾难。我们越是活动得多,就越需要冥想。在一个管弦乐队中,乐器演奏得越多,就越需要调谐。冥想对于头脑,就像睡眠对于身体一样。冥想是生活的吸入,而活动代表其呼出。冥想,就像一个陀螺仪,帮助求道者保持平衡,在生活的湍流中平衡于中道。真诚地追随,冥想会成为求道者的第二天性,并且在每个行为和思想中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他,让他像二重唱的旋律配合那样发挥着作用。

通过冥想,我们的个体自我与宇宙自我合为一体,正如我们的择神所代表的那样。一个个合为一体的片刻都在提升我们,超越所有私我中心的拖累,并且用大量的内在宁静来鼓舞我们,治愈我们的心灵创伤,充之以新的力量来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个内在的宁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唤起了一种稳定的作用,使其更加有效、有创造性和有用。我们每日与有无数个短暂的多元性的外部世界接触和交流淹没了我们对存在的一体性的认识。作为一个结果,我们多样性的知觉渐被夸大和抬高,我们失去了对持久和永恒实体与不持久或者相对持久的现实之间的区别。熟练地冥想会恢复我们实在的真实景象。

一个人内在整合的真正标志是他行为的转变。这样一个人总是真诚的、诚实的,在思想、言语和行动中是坦率的。他忠于自己,也忠于其他人。他的忠诚动机总是反映在他的举止和行为中。他在所有环境中保持真诚,不仅停止任何形式的谎言,还不夸大、歪曲、操纵或者扭曲事实以符合他的方便需要和私利。他从所有罪疚感中解脱,享受着心的平静。他事实上是什么样和他显现出什么样总是一致的,这样他永不神秘。他既不思虑过去也不梦想未来。他在活生生的当下行动;带着纯洁的意识,他不耽搁或者动摇于他的决定或者行动。他对事物有正面看法,总是准备去学习和在智慧中成长。他接受生活的考验和苦难,当它们来临时,他不为此责备任何人或者事。基于自我觉醒,他既不好斗也不防备他人。他是自发的、有效率的、有创造性的。执中而行是他的座右铭,分辨是他的指导方针,自我知识是他的目标。

根据《薄伽梵歌》,内在的整合,是以一个人的萨埵(灵性平衡)品质提升,超越罗阇(不安)和答摩(迟钝)为标志的。萨埵品质显现出其行为诚实、敏捷、从依赖和焦虑中解脱出来,以及在正误间进行辨别、在行动中表现出技巧、面对不喜欢环境表现出的刚毅和自制、平稳的心、坚定的信仰和满足感。与萨埵相反的是罗阇和答摩:罗阇以贪婪、过度活动、过度野心、享乐、喋喋不休和渴求为特性;答摩以黑暗、懒散、疏忽和妄想为特性。

这三种品质以不同比例呈现在每个人中,这些品质的不同比例导致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各不相同。一个人的萨埵占支配地位,超过了罗阇和答摩,被称作萨埵质(sattvika);一个人的罗阇占支配地位,超过了萨埵和答摩,被称作罗阇质(rajasika);一个人的答摩占支配地位,超过了萨埵和罗阇,被称作答摩质(tamasika)。

萨埵的提升带来内在的整合,罗阇的提升带来紧张,答摩的提升带来瓦解和毁灭。

与这三种分类相一致,所有人也来自于萨埵质、罗阇质和答摩质这三种概括的类别。

《薄伽梵歌》对这三种人在信仰、饮食偏好、崇拜、苦行修行、施舍、对真理的认识、行动表现、性格模式、正误的分辨感、心的坚定和幸福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信仰。萨埵质的人崇拜上帝;罗阇质的人崇拜半神人和恶魔;答摩质的人崇拜幽灵和不显现的灵。

饮食偏好。萨埵质的人喜欢促进长寿、生命力、力量、健康、快乐和食欲的食物,这食物是多水分的、含油的、坚实和可口的。罗阇质的人喜欢过苦、过酸、过咸、过热、过辣、干燥和烤过的食物。答摩质的人喜欢不煮的、无味的、腐烂的、不新鲜的、不干净的和剩余的食物。

拜是受到欲望驱使和虚饰的;答摩质的人崇拜是有很多古怪念头和缺乏信仰的。

苦行修行。萨埵质的人是坚定的、充满信仰和彻底的,不被任何世俗的欲望所推动。罗阇质的人修习苦行是为了自我表现和获得尊重、认可和荣耀。答摩质的人修习苦行是自我折磨,建基于愚蠢,以伤害其他人为目的。

施舍。萨埵质的人对施舍不期望回报,是源自一种责任感,在正确的地点、时间给予值得的人。罗阇质的人在一种勉强的心情下施舍,期望结果,为了回报。答摩质的人不敬重地施舍,在不合适的地点和时间,给予不值得的人。

对真理的认识。萨埵质的人在多样性中看见不分裂的整体;罗阇质的人只看到多样性;答摩质的人对真理的知识是琐碎的、无意义的,实际上找不到真理。

行动表现。萨埵质的人不带执著地行动,不渴求收获;罗阇质的人行动是为了满足他自己自尊自大的欲望,并且作许多努力;答摩质的人是无分辨力的、不负责任的,并且不在意他行为带来的影响和结果。

性格模式。萨埵质的人从执著和厌恶中解脱出来,被赋予刚毅和热情的性格,不受成败的影响。罗阇质的人热情地执著于他的行为,紧紧地渴望随后的成果;他是贪婪、暴力和不洁的,在快乐与痛苦中容易失去自制的。答摩质的人是粗俗、不稳定、自大、欺诈、恶意、懒散、沮丧和怠慢的。

正误的分辨。萨埵质的人总是受到灵性思考的指引;罗阇质的人的分辨感是扭曲和错误的,因为它被人的欲望和执著重重地渲染;答摩质的人的分辨感是封藏在黑暗和妄想中的。

心的坚定。萨埵质的人显示出不会突然转向的集中和自制;罗阇质的人在他追求快乐、财富和欲望的满足中显示出心的坚定;答摩质的人的坚定是一种僵硬的形式,且不会放弃愚蠢和妄想、睡眠、恐惧、悲伤、依赖和肉欲。

幸福感。萨埵质的人的幸福感是一种内在的状态,源自清净的自我知识,可能开始的时候像毒药,但最后会像甘露。罗阇质的人的幸福感是源自感觉器官与客观事物的接触,开始时像甘露,但是最后像毒药。答摩质的人是从睡眠、懒散、错误和迟钝中得到幸福。

简单地说,萨埵质的人是受到灵性的思考指引,罗阇质的人是受到私欲的引导,答摩质的人是由迟钝所引导。因此,整合是一种内在的运动,一种从迟钝(答摩)和我执(罗阇)朝向灵性平衡(萨埵)的进程。当萨埵质的行为模式渐渐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个人可能被认为获得了内在的整合,在冥想之道上进展良好。不管求道者跟随的是什么道路,萨埵品质对他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所有灵性成功的先兆,因而也是冥想中取得成功的预兆。内在的整合为心意的专注和冥想铺平道路。正如室利·罗摩克里希那所说:“萨埵是阶梯的最后一步,接下来是屋顶。一旦获得了萨埵,就意味着离上帝不远了。向前一步便觉悟到了上帝。”

对心意和感官控制的增强

表明冥想进展中的人格和性格转变的下一个重要标志是对心意和感官控制的增强。在冥想中,心意的稳定和修行的坚定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除非他冥想,否则心意不会稳定;除非心意是稳定的,否则无法冥想。一颗未经训练的心是不稳定的,因而不能冥想。它不稳定是因为它的软弱;它软弱因为它的浪费,仅是用于与内在的分裂性和复杂性作斗争,丢失了它75%的能量。然而一位擅长冥想的人能防止这个浪费。他的心,好像一个罗盘似的,总是指着北方,固定地保持冥想一个客观对象。即使罗盘的指针移动,在那一瞬间偏离了,接着又会回到它原来的位置。同样,如果一位高级求道者的心被迫居于尘世的客观对象中,一旦离开了该对象,他就马上回复到一种冥想的状态。即使是在激烈活动的时候,高级的求道者仍然能够保持他冥想的状态。他让心的75%保持在冥想中,余下的用于日常活动。

一位求道者在冥想中成功与否可以从他表现出的行为方式推断出来。一把雨伞最好在雨中受检验。活动范围既是心意的一个训练场所,也是一个冥想知识的检验场所,因为同样的心意既用在冥想中也用在行动中。闭上双眼,在深度的冥想中看到上帝就称为jnana,也就是自我知识。除非求道者能在所有生命和尘世的事物中用他睁开的双眼看到上帝,否则自我知识不是完整的。我们从外部世界感知到的,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求道者的进步越大,越能将他冥想的体验转移到行动中。于是,他活动的范围不再是一种妨碍,而是成为他冥想的一个有力支持。并且,他通过在行动中的能干表现而获得了对练习冥想的信心。正如《薄伽梵歌》所说,“瑜伽是行动中的技巧。”

心意的稳定性在增长,会表现在效率、专注、远见和记忆中。与普通人相比,一位擅长冥想的求道者能够在较少时间内做较多的事情。他是认真而迅速的。他能发展出一种惊人的记忆力和一种内在的洞察力。他的感知力变得敏锐,观察力也变得清晰。他的心意可以比作一团丢在哪即粘在哪的面团。这样一颗心能随意附于和离于任何客观事物。

关于这个话题,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的直系弟子之一,斯瓦米·图利亚南达说:“心意稳定的一个检验标准就是外表的平静。心意一旦稳定,外表就获得平静。

在一个人的外表和行动中再也没有任何的不安。”所有的瑜伽修习都会带来心意的稳定。正如《乌达瓦之歌》所说:

施舍、履行责任、遵守誓言(包括一般的和具体的)、聆听经典、德行以及其他——所有这些都会在心意的控制中达到顶点。心意的控制是最高的瑜伽。比方说,施舍和其他行为,对于那些控制了心意和得到抚慰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施舍和其他行为,对于一个心意躁动,或者堕至迟钝的人又有什么用?

心意稳定是自我控制的结果,自我控制是控制心意和感官。在冥想之路上两个最强大的敌人是欲望和愤怒。欲望是一个人对所见、所听,或记忆中的感知对象的渴求;愤怒是当一个人的欲望倾向得不到满足时的感觉。欲望和愤怒让心意产生出激烈的搅动,伴之相应的身体变化。一位求道者在冥想中进步的标志之一是他产生出抵抗这些冲突的能力。冥想中的成功直接相称于自我控制中的成功。

同类推荐
  • 这种人一定要防

    这种人一定要防

    《这种人一定要防》选取了奸佞小人的谋利害人的丰富事例,旨在揭露这些横行于世的小人的真正面目,使其丑恶嘴脸曝露于世人面前。奉劝所有纯洁的人们,千万不要相信小人脸上的狡猾微笑,如此才能真正分清楚真正朋友和笑脸的小人。
  • 假装心理学

    假装心理学

    在现实世界里,谁敢说自己从未装过假?每个人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倾向,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人们会用谎言或装假的形式来保护自己。这类心理会一直潜藏在一个人的生活和交往中,没有人能够逃脱。本书是一本深刻解读自己和世人的书籍,教你如何一眼看穿对方的心理,并将假装心理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取最大的成功!掌握好假装心理,就等于拿到了交往中的金钥匙,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对你,对你的人脉,无疑是最大的助力。
  • 女人就是要嘴甜

    女人就是要嘴甜

    爱哭的林黛玉独自衰怨地荷锄葬花,而嘴甜的王熙凤风光地作面威风。可见,嘴甜才是女人最厉害的武器,惟有嘴巴甜一点,幸福才能多一点,嘴甜不用花成本,但很管用,养成时不时美言别人的习惯,无论是人生还是爱情,都将会得到千百倍的正面回馈!
  • 抗逆力

    抗逆力

    现今社会,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人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逆境,重压之下,有的人能在调整自己的状态后打破逆境,有的人却在受到创伤后一蹶不振,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抗逆力的强弱,抗逆力是可以逐步培养的一种能力。本书阐述了抗逆力的内涵,从个人成长、人际情感、亲子教育、身心调适、心理救援等六个方面入手,制定出一套全方位的应对方案,帮助人们建立起强大的抗压能力,打破生活逆境,超越自我。
  • 微笑经济学

    微笑经济学

    微笑服务是一种力量,它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创造无价的社会效益。微笑不需要成本,却能够创造出许多价值。本书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微笑转化为效益。作者在书中用平凡人的小故事指引读者看到微笑产生的能量,告诉读者微笑代表着真诚、付出,让人愿意亲近、接受,一步步指导读者如何发挥这一能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出色的工作。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歧路和鲜花

    歧路和鲜花

    因为阴天,感觉中跟某个黄昏有点类似。我知道今天晚上我是不需要再出门吃饭或者购买什么了。那就好好地回去编造一个故事吧。家里的财物被人洗劫了一回,如果再不努力,只怕日后要做乞丐沿街乞讨了。屋子的门还是虚掩着的。我轻轻一推就推开了。进了门,放下手里的东西,突然想起桌子上面的那张身份证,就想再好好研究一番,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破绽,比如说一个梦境流露出来的破绽。因为梦境是非常容易流露出破绽来的。但是,桌子上面已经没有那张身份证了。原先放身份证的地方,现在出现了一朵小花。我对花没有研究,不知道它具体叫什么名字。但显然它是被谁刚刚从外面摘下来的。因为它不仅散发着新鲜的清香,而且还沾染着一些晶莹水珠。
  • 白喉全生集

    白喉全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古圣君:李世民

    千古圣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本书介绍了千古圣君——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 顾先生总想和我秀恩爱

    顾先生总想和我秀恩爱

    【超甜爆宠】恋爱前,顾先生一本正经:站好,坐好,男女授受不亲。恋爱后,顾先生宠妻宠上天。
  • 玄幻三国之龙耀天下

    玄幻三国之龙耀天下

    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三国,带你体验不一样的热血······
  • 崩坏一人之霜

    崩坏一人之霜

    群号709150679“为什么重启系统要口令啊?”“口令错误。”“好吧”“口令错误”“...........”“崩崩?”“口令错误。”“崩崩崩?”“口令错误。”“............”“崩崩崩崩崩?”“口令正确,系统启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改变你的不良习惯

    改变你的不良习惯

    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习惯的好坏,好习惯能将你带入天堂,坏习惯也能将你送入地狱。既然习惯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养成良好的习惯,摒弃不利于个人前途的习惯就变得愈益重要。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消除并非朝夕之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的事,所以就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慢慢地来改变自己的习惯,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你的不良习惯》从仪表、心态、处世、生活等方面分门别类地给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读者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重塑性格、改变人生、取得成功的目的。
  • 玄溪誓言

    玄溪誓言

    万象星空,银河游荡,究竟怎样暗藏玄机。不加入我们么。在这个万象错杂的世界里,各式各样的异能者夹杂其中,鱼龙混杂,将会出现在你身畔。来加入这个城市吧,一个酝酿已久的阴谋,只等待着你的加入,听,末世敲响警钟。